 
            挑水果时主要是看外形和掂重量,首先是看水果的光泽度,以及有没有破损虫眼等,水果掂重量主要是看果内水分足不足,一般手感相对较重的水果都是水分较多,口感较好的。手感轻则是果肉疏松,通常口感不会很好。 怎么简单的挑水果闻味道还是掂重量 挑梨子时可以观察梨子根茎,看看根茎位置是否新鲜,如果已经发黄枯萎,那就证明这个梨子已经采摘很久了,口感自然不会很好。 买橘子的时候最简单的就是观察橘子的头部橘蒂位置是否突出,一般而言,突出很厉害的橘子酸,如果橘蒂位置有些凹陷,或者平整的,那就说明这个橘子比较甜。 买橘子时也可以用手掂量,如果偏轻就是水分流失导致的,轻轻捏一下,如果感觉橘子皮和果肉之间存在空隙,那也是水分流失导致橘子果肉和橘子皮产生分离了。
 
            炎炎夏日,大批夏令蔬菜和水果上市。什么样的水果好吃?什么样的蔬菜是成熟的?其实挑选蔬菜和水果也有窍门。 蔬菜篇 黄瓜:购买时要挑顶部带花的。再要看形状,瓜条的形状上下均匀,没有大瓜肚。自然成熟的黄瓜,瓜皮花色深亮,顶部的花已经枯萎,瓜身上的刺粗而短;催熟的黄瓜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顶花鲜艳,刺细长;使用激素太多的黄瓜,瓜顶甚至会长出一个黄豆大的小瘤。 茄子:看茄子的萼片与果实连接的地方,这一白色略带淡绿色的带状环,俗称茄子的“眼睛”。眼睛越大,茄子越嫩;眼睛越小,茄子越老。另外,嫩茄子手握有黏滞感,发硬的茄子是老茄子。 西红柿:如果生吃,就买粉红色的(因为这种西红柿酸味淡);熟吃,就应买大红西红柿(味浓郁,烧汤和炒食味道都好)。不要买青西红柿以及果蒂部青色的西红柿,营养差。另外,要注意的是,经过催熟的西红柿果实着色特别均匀,为红色,自然成熟的西红柿常有红绿色相间的果蒂。 韭菜:窄叶韭菜卖相不如宽叶韭菜,但香味更浓郁。要注意,叶片宽大异常的韭菜要慎买,因为这样的韭菜在栽培时有可能使用了过量的化肥。另外,选韭菜的时候要看割口处,割口处平就是新鲜的,如果中间长出芯来,可能放置时间有些长了,韭菜的味会减弱。 豆芽:自然培育的豆芽菜芽身挺直稍细,芽脚不软、脆嫩、光泽白;而用药水浸泡过的豆芽菜,芽茎粗壮发水,色泽灰白,根短、少根或无根。买豆芽时如果有刺鼻味道的不要购买,因为可能过量使用化肥。 水果篇 西瓜:同一品种,选择大的;同样大小,轻的为熟瓜。熟瓜的特征是瓜皮较薄、光滑、纹理清晰,瓜蒂、瓜脐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贴近瓜皮、近蒂部粗壮青绿,用手弹声音沉闷(但是过于沉闷是过于熟的瓜,也不好);生瓜的特征反之。 芒果:一般上品为“鸡蛋芒”,口味纯正,馥郁芳香;果核扁小,果肉丰富。不要挑那种有点发绿的,没有完全成熟。果皮有些皱褶的芒果,千万不要以为那是不新鲜的表现,那样的芒果虽然放置了一段时间,但其多余水分得到蒸发,留下糖份在果肉中,所以这样的芒果最甜且口感润滑。 // 荔枝:荔枝以果形圆而略尖,果皮具刺手感觉的为佳。不要选去枝的一种。若变瘀红或啡色,摸时有脆硬感觉,不新鲜。 桃子:果形要端正,个太大的桃子的核多半是裂开的,这样的桃子不好吃。其次看颜色是不是自然红的。另外,果农介绍不套袋的要比套袋的甜度高,但不套袋桃农药残留高。(责任编辑:王健淇)
 
            水果在生活中可谓健康之源,但是对于老年朋友只有吃得好、吃得巧,才能吃出健康来。因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比较弱,所以吃水果时一定要选择对身体刺激较小的水果,而且每次吃的时候要采用少量多次的吃法,以免食用过多,造成胃酸过多、胃黏膜萎缩等症。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师静告诉我们,老年人选择水果大有讲究。 经常胃酸的老年人:不宜吃李子、山楂、柠檬等较酸的水果。 经常大便干燥的老年人:应该少吃柿子,以免加重便秘,但可以多吃一些桃子、香蕉、橘子等。 经常腹泻的老年人:少吃香蕉,特别是很熟很软的香蕉,会滑肠,可吃苹果,因为苹果有收敛的作用。 患有心脏病及水肿的老年人:不能吃含水分较多的水果,如西瓜、椰子等,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加重水肿。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不但要少吃糖,同时少吃含糖量较高的梨、苹果、香蕉等。 // 患有肝炎的老年人:多吃橘子和枣等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这有利于肝炎的治疗和恢复。 患有肾炎和高血压的老年人:不可食用香蕉,香蕉性寒而且含钾量高。而且不能在饭前吃水果,以免影响正常进食和消化。 张主任还说,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的功能较弱,因此吃水果时要选择对身体刺激较小的水果,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心。消化能力较差时,会造成肠蠕动较慢、胃黏膜萎缩、胃酸过量等,因此一次不宜进食大量的水果,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吃法,才不会对肠胃造成太大的负担。而且老年人尽量不要在饭前吃水果,以免影响正常进食及消化。
 
            受访对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1.挑水果,该看颜色,还是闻香气? 水果的品种不一样,颜色就会有所不同,比如富士苹果是红的,王林苹果却是黄的。水果经套袋处理之后,颜色会更漂亮均匀,但那些颜色不匀的果实口味也不逊色于漂亮的果子。从美味角度来说,闻香气挑水果更加靠谱,无论颜色如何,香气浓郁的水果通常都是最好吃的。不过从营养价值来说,颜色深浓的品种通常优于颜色浅的品种,比如紫黑色、紫红色品种的葡萄中抗氧化物质高于绿肉和白肉的品种。 2.从水果的口感判断,酸的营养价值高,还是甜的高? 水果的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的含量与甜度关系不大。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水果,味道略有酸涩的品种,其中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更高一些。比如说,特别甜,一点酸涩味没有的柑橘,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就比略有酸涩味的品种低一些。这是因为,大部分保健成分都有点不令人愉快的滋味,或者酸,或者涩,或者苦,基本上都与甜味无关。这里并不是说水果甜了不好,是说如果只有甜味,没有其他风味,健康价值上可能不如风味浓郁的果实。 3.买水果时该选个小的还是个大的?有些个头大的是不是加了膨大剂? 水果大小主要受品种控制,不能仅按大小来评价是否自然。要想充分了解,可以查询相关网站,了解某种水果的主栽品种,有图片或文字介绍。比如说,某种水果品种平均重量是120克,那么100克或140克都是很正常的,但180克就比较奇怪了。品种不同,大小差异会很大,比如说富士苹果长得大,嘎啦苹果长得小。一位专门研究膨大剂的专家告诉我,膨大剂是细胞分裂素类物质,能让果实长得更大,成熟更快,但会影响甜度和风味,也不利于储藏。买水果时,一要在同类品种中,选择大小中等的果实,不要歧视长得小的;二要尝尝味道。如果风味浓郁,酸甜适口,就不用担心膨大剂的问题了。大小能人工调整,口味造不了假。在市场里可以要求品尝;去超市先少买两个尝尝,觉得味道好,再多买也不迟。 4.水果是不是该多吃应季的? 无论什么季节,吃水果总比不吃要好。但如果有可能的话,优先选择应季的水果,因为应季的品质往往优于反季节的产品。对于北方来说,4月之前几乎没有应季水果;5月是草莓,5~6月有樱桃、杨梅、杏、早桃、枇杷等,7~8月是西瓜、甜瓜和桃子的天下,还有荔枝和龙眼供应。9~10月最为丰富,苹果、梨、海棠、沙果、石榴、猕猴桃等都大量上市。后面还有大批橘子、橙子和柚子。有些水果不止一年一熟,或者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成熟,比如芒果和菠萝。 5.有些水果好像特别不好保存,很容易烂,该怎么办? // 水果的成熟需要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来启动。有些水果是一旦启动成熟程序,就义无反顾地一直走到软烂。这些水果就是必须硬邦邦地买,比如鳄梨(牛油果)、国产猕猴桃和烟台梨,还有香蕉。它们一旦成熟就迅速地彻底变软,两天内要吃掉,没法运输和储藏。买这种水果时要仔细摸一摸,果实不能有碰伤。买回来之后,先把这些生硬的水果放进没有破口的塑料袋,再放一两个苹果、海棠、梨之类散发香气的水果,一起把口扎起来,让熟水果释放的天然催熟气体“乙烯”来发挥作用。过3~5天之后,轻轻地按一下水果的基部,如果略微有一点软,就说明可以吃了,要按软度顺序吃掉。 6.水果表面上坏了一点,扔了怪可惜的,还能吃吗? 水果的“坏”有几种情况,有的是长霉,有的是软烂,有的是碰伤变褐,有的是有个疤或者有虫子。如果是碰伤,完全不妨碍食用。去掉一小块褐变的部分就行了。疤和虫子也是不妨碍食用的。软烂的水果可以去掉软的部分,其余部分如果没有霉味也可以吃,只是可能带有酒精发酵的味道,不好吃但无毒。如果是长霉,就要小心了。因为霉菌可能分泌毒素。假如只是一小块,多切去一些还可以;若比例较大,为保险起见应该扔掉。
 
            水果营养丰富,常吃水果对身体的健康很有好吃,吃水果当然是新鲜的好。但你知道怎样挑选新鲜的水果吗?下面小编就教你几种常见水果的挑选方法。 樱桃 放置时间长的樱桃果柄会发黑,因此要选择果柄保持青绿的。最好选大颗,颜色深有光泽,饱满,外表干燥的。一般颜色较鲜红的吃起来口感比较酸,暗枣红色的樱桃会比较好吃。 桃子 桃子主要是闻香味,闻起来越香则吃起来越甜,通常外观都不太好看,注意要挑不太软的,上面带个小尖尖。 火龙果 火龙果越重汁越多,果肉越丰满;果皮表面红色部分越红越好,绿色部分越绿的越新鲜,变枯黄的不新鲜;此外,火龙果体型越胖越好,不要挑选瘦长型的,越胖代表越成熟越好吃,清甜而不生涩。 葡萄 新鲜葡萄表面有一层白色的霜,用手一碰就会掉,没有白霜的葡萄可能是被挑挑拣拣剩下的,不过绿皮葡萄不适用。在挑选时,注意选择果梗硬朗,果梗与果粒之间比较结实的,库存时间长的葡萄提起果梗果粒摇摇欲坠。葡萄的甜度跟品种关系较大,比如巨峰一般比较酸,玫瑰香就比较甜。 山竹 // 山竹屁股上7或8个瓣的比较好,还有上面的柄要新鲜颜色要嫩,不要干枯,如果外壳都硬了,那说明里面已经坏掉了。 哈密瓜 哈密瓜要挑网纹粗且密的,瓜的纹路越多越丑就越好吃,闻到较浓的香气的比较好吃;颜色呈现金黄色的为好;手感摸上去不要软软的,太软了就是熟的快烂了。
 
            西瓜、菠萝、芒果、榴莲……夏天的吃货们是最幸福的,水果争先恐后的上市,五彩缤纷的让你挑到眼花。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吃货们尽管眼馋,但到了真正挑水果时,却只能一团漆黑的任着水果小贩们忽悠。果壳网在线课程MOOC学院的“死理性派”们应景推出了“在线水果课”,只需要短短2分钟,就能学会挑选水果的技巧。熟知了水果的“小秘密”,挑选起水果来自然没那么麻烦啦。 “水果课”实录: 新鲜草莓挑选得“三看” 南京的春天太短,草莓已经和我们挥手说了再见。但学会挑草莓的技巧总是有备无患。果壳“水果课”的第一个课时便是教你如何挑选新鲜可口的草莓。课程“教学”视频里,鉴别新鲜草莓的特征被总结成了“三看”:看脸、看毛、看绿叶。红嫩多汁,香甜可口的草莓,“皮相”上的美观显然是必要条件,新鲜的草莓表面总是亮晶晶的,这是表皮细胞没有被损伤的标志。此外,表面还得有细细的绒毛,以及翠绿色的叶子。 在标榜“实用主义”的吃货们眼里,再好的皮相也不如口感上获得的精神愉悦。于是,草莓的甜度和口感才是最重要的挑选指标。“草莓课”的教学视频建议,最靠谱的方法还得靠“尝”。 买草莓时,总有人有这样的担心,长相奇形怪状的草莓肯定有了“外因”的添加,如膨大素等。“草莓课”的视频中也正式进行了辟谣。原来,传粉的蜜蜂够不够多,温度是不是稳定等因素,都会影响草莓的外观。 草莓的“小秘密”:一口气吃不完的草莓放置一段时间后,总会出现“缩水”或是其他影响外观和口感的“症状”。此时不妨将草莓切开,滴上几滴柠檬汁。此时,草莓放置三个小时都能保持新鲜的口感。因为柠檬汁成了草莓的“抗氧化剂”,可以减缓草莓被氧化的速度。 新鲜榴莲有着干燥坚硬的“小把儿” 第一堂“草莓课”推出后,关注果壳在线“水果课”的网友越来越多。5月30日,“死理性派”们推出了第二堂水果课,教授的是榴莲挑选的小技巧。因为傲娇的外表和令人敬而远之的气味,榴莲的“粉丝圈”远没有草莓庞大。但依然有很多人对食用榴莲乐此不疲。 榴莲的价格不菲,因此挑选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榴莲课”的教学视频延续了“草莓课”的Q版风格,榴莲由内而外的部分被全方位展示。原来,新鲜的榴莲得从“小把儿”看起,新鲜榴莲的“脑袋”上,“小把儿”必须是干燥而坚硬的,不会渗水,也不会有腐烂的气味。壳上的刺也是又坚硬又扎手,而且得是均匀的黄色。 果肉的部分虽然没法直观,但判断外壳的隆起,也可以作为果肉是否饱满的判断标准。如果是新鲜发育完全的榴莲,一般会有5个装有果肉的“小房子”。成熟后,榴莲会自动裂开。如果在水果摊买到果肉呈奶白色,闻起来有淡淡清香的榴莲,说明此时的榴莲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个时候千万别急着掏钱,因为没有成熟的榴莲果肉,吃起来会坚硬的像红薯! 榴莲的“小秘密”:学生时代都上过生物课,水果里会分成七七八八的种子、果实、种皮等各个部分。尽管所有人都觉得,吃榴莲是在吃“果肉”,但事实上,我们吃的是榴莲种皮外面的毛!果壳网友“@桔子帮小帮主”解释,“吃榴莲,中间的大硬核是种子,咱买的完整的榴莲是果实,所以咱吃的软乎乎的部分是连接在种子外表的种皮毛,中间那个大硬核是种子。” 吃货们的“课堂笔记” “水果课”一经推出,吃货们立刻咧开嘴直乐。按照“水果课”讲授的标准来购买水果,到了久经沙场的水果小贩面前终于能“装”上一回内行了。 // 不少网友在听完在线课程后也交出了自己的“听课笔记”,网友“玉箫吟凤”说,“反正,我知道,裂开大口子绝对不是榴莲成熟的标准——我买的生榴莲都是大裂开的。”“宝宝_12619”听完课后还进行了主动学习,“百度百科了一下,榴莲的臭气成分中,含有多种酯类、酮类、烃类和含硫化合物,其主要臭气成分为3-羟基-2-丁酮及一些C4至C8的酯类。(*^__^*) 嘻嘻……,我爱吃榴莲啊~~~” 柠檬汁的“抗氧化”功效也让网友浮想联翩,网友“thomasi”迅速联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去韩国料理店,点烤秋刀鱼,他们会在盘子里放一片柠檬让你滴在鱼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