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撒哈拉的故事三毛经典必看的作品! 三毛的文字从感觉上让人觉得很舒服,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不留痕迹。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种用华丽的辞藻堆积起来的文章,觉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绣腿,华丽但没有实际的意义,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澜壮阔。《撒哈拉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正是如此!! 《撒哈拉的故事》描述的是三毛与荷西在沙漠里的所见所闻,记载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经历,从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毛的乐观、热情、快乐的心境。其包含有《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以及《白手成家》这些篇章。 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与荷西间的妙语让人忍俊不禁,尤其是荷西无意发现三毛藏的所谓的“喉片”—–猪肉干很好吃后,竟像小孩子一样偷了一大瓶送给他的同事,弄得那些口馋的同事一见三毛就不停的故意咳嗽,想再骗猪肉干吃,还包括回教徒在内!最后,当三毛用小黄瓜代替笋做的“笋片炒冬菇”令荷西的老板称赞时,我也跟着乐了起来。“狡诈”的三毛!! 《结婚记》显示了公证结婚的隆重与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新娘为只有一个“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和“走路去结婚”的幸福和自豪。“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常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却恰恰显示出了三毛独特的性格!独特的三毛!! 《悬壶济世》主要是说三毛做医生,给邻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异独特的方法,或是用中国药书上的老法子,给当地人治好了病。甚至有一次,三毛“改行”做牙医,用指甲油来补人牙齿,而且确实补得那几个不肯去医院的病人牙齿都不痛了,足可以咬东西。这件事荷西知道后,“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又足以体现出了三毛聪慧调皮的性格.调皮的三毛!! 《娃娃新娘》则是整本书中,给我震撼最强烈的一篇文章。它讲述了撒哈拉沙漠的一个风俗,就是新娘坐迎亲的车时要被车上的男人一直殴打到男人家,而且说:“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不仅如此,结婚初夜,竟然还公然用暴力夺取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贞操!真的是很令人气愤,真是不公平啊!凭什么男人就有权可以霸占女人,把她们作为自己的玩物?女人又凭什么要屈服于男人,失去自己的尊严?这一切听起来真是荒唐!撒哈拉人以胖为美也就算了,这只是观念上的不同,可是男尊女卑这难道也可以算作是单纯的观念的差别吗?时代是进步的,大概撒哈拉的简单生活并没有被影响到,可是终有一天,女人不会再受到压迫!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三毛是非常痛恨这个风俗的,体现了三毛是一个个性非常独立的女性!独立的三毛!! 《荒山之夜》中,荷西差点死掉了。看这一个故事的时候,我真是感到身临其境,被当时的紧张、恐惧的气氛所打动,也感染了三毛当时的那种恐惧心理,与她同急、同忧、同喜……呵呵,三毛的文字渲染力真是非凡啊! 《沙漠观浴记》三毛离奇的遭遇让我捧腹大笑;《芳邻》里那些邻居的行为让我又好气又好笑;《素人渔夫》中荷西和三毛“用十二倍的价钱在吃自己卖出的鱼”,而后卖鱼的收账单又被洗衣机泡烂,真如同看到他们“又哭又笑”;《死果》则介绍了十分厉害的“灵异”现象,“这种符咒的现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点在做攻击,它可以将这些小毛病化成厉鬼来取你的性命”看得有些恐怖;《天梯》又描述了三毛考驾驶执照的有趣经历……一个个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其中也可以看出三毛对撒哈拉的热爱。 读完《撒哈拉的故事》之后,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一个快乐的三毛,看到了三毛的美:想象的美、有趣的美、真诚的美、灿烂的美、丰富的美、深情的美、忧伤的美、怀旧的美……说不完也说不尽,我很奇怪那些再普通不过的字眼经三毛一组织竟会有如此的美。 三毛,一朵开放了的沙漠之花,没有任何一种花足以形容她的光彩。始终相信,三毛是最真、最纯粹的!是最自由、最美丽的! 三毛,感动人的三毛!! 中国作家三毛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三毛作品全集: 1、《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2、《雨季不再来》 1976年7月初版 《雨季不再来》是2007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该书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三毛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 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辍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这本书中透露的纯真情怀和异质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证她传奇性格的痕迹。 3、《稻草人手记》 1977年6月初版 《稻草人手记》是2009年3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包括一篇序言,十五篇散文和五封书信。作者以轻松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婚后的平淡琐事以及作者的感想。 4、《哭泣的骆驼》 1977年8月初版 在《哭泣的骆驼》里,三毛深深眷恋着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和周遭的人,《收魂记》、《大胡子与我》等故事情趣盎然,《沙巴军曹》等所刻画的主角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压轴的《哭泣的骆驼》以游击战事为背景,细细铺写了一对沙漠情侣的生死盟。 5、《温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温柔的夜》是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三毛,该书延续了三毛一贯的写作风格,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上的生活。 6、《娃娃看天下(一)》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7、《娃娃看天下(二)》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8、《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9、《梦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 10、《万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11、《兰屿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译作) 12、《送你一匹马》 1983年7月初版 13、《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14、《倾城》 1985年3月初版 15、《谈心》 1985年3月初版 16、《随想》 1985年3月初版 17、《刹那时光》 1986年1月初版(译) 18、《三毛说书》 1987年3月初版(有声书) 19、《我的宝贝》 1987年7月初版 20、《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声书) 21、《闹学记》 1988年7月初版 22、《阅读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声书) 23、《滚滚红尘》 1990年12月初版(电影原著剧本) 24、《亲爱的三毛》 1995年5月初版 扩展资料 三毛个人评价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作家贾平凹评)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 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作家梁羽生评) 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升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
天道作者豆豆的作品有神秘女作家豆豆: 1.《天道》 2.《死比活着容易》 3.《小说家》 4.《啄木鸟》 5.《背叛》 6.《遥远的救世主》 李雪:笔名豆豆,油田年青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 2000年《啄木鸟》杂志一至四期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背叛》,然后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北京同乐影视公司拍成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及各省卫星台连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长篇小说《背叛》甚至出现盗版。 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 有什么比较有内涵的文学作品? 谢悟空问答邀请! 不知题主喜欢看什么书。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阅读的书籍也不一样。只要是好书,你便可以从书中汲取营养。我正在看钱穆写的《宋明理学概述》,读来受益匪浅,摘抄几段分享与你,共勉之。 “人当先养其气,气完则精神全,为文则而敏,治事则有果断,所谓先立乎大者。” “思不出其位,正以为戒在位者。若学者则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以其为贵,可以行其志。若云思不出其位,是自弃于浅陋之学。” “喜怒哀乐未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性者情之本,情者性之用,性情一也。若夫善恶,则犹中与不中也。” “莫善乎性,人之学,求尽其性也。学而不能尽其性者有之矣,未有不学而能尽其性者也。性犹弓也,学犹力也。虽有千钧之弓,引之弗满,费能贯。岂弓力有不足哉?所以用之者不足也。” 如果你想与古贤对话,可以悦读之,在此便不缀言。 “学贵置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想来这句话你并不陌生,在书中,你可以看到欧阳修的置疑精神,他疑《三传》《易传》《河图》《洛书》,而苏轼、曾巩却执相反的意见,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余尝哀夫学者,知守《经》以笃信,而不知伪说之伪《经》也。自孔子没,至今二千岁,有一欧阳修为是说,又二千岁,焉知无一人也与同其说也。又二千岁,将复有一人焉。然则同者至于三,则后之人不待千岁而有也。《六经》非一世之书,将与天地无终极而存,以无终极视数千岁,顷刻耳。是则余之有待于后者远矣。”读之细思你我所读之古文,有多少真有多少假。近期读之宋词,不计亡佚者,张冠李戴的也难计其数。 当你在书海漫游时,发觉自己多么的无知,此生,你无法看尽各种书籍,只要是好书,用你喝咖啡的时间去品一品也受益终身。
谢邀!最适合朗读的文学作品,理当属于1964年10月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连续公演14场,并拍成彩色艺术片,供观众欣赏)。该片由诗歌朗诵、音乐、舞蹈剧目组成。1964年7月18日,周恩来总理在国务院各部党组书记会议上提出适合朗读的短文:于国庆15周年时,要通过创作;组织、督导搞一台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目。此后,在周总理亲自牵头布署下,全国3500多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与了排练和演出,首演之际,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了这次公演。 每一场的开篇,都会有一段男女组合的诗歌朗诵。如第一场《东方曙光》、第二场《星火燎原》第三场《万水千山》……特别是男声朗诵,满怀激情、铿锵有力、抑扬顿挫,让人难以忘怀——在毛泽东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可是,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怎能忘记毛主席带领我们跨过的万水千山!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灾难深重的人民啊,你身上戴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你一次又一次的呼喊,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可是啊,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黑夜总有尽头,曙光就在前面……哦,震撼人心的诗歌,充斥耳边、荡气回肠,久久不散…… 亲爱的同志啊!你可曾记得在那战火纷飞的黎明,在那风雪弥漫的夜晚,我们是怎样地向往啊,向往着胜利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看哪,人人挂着喜悦的泪水,个个兴高采烈,流水发出欢笑,山岗也显得年轻,他们在倾听;倾听着毛主席震撼世界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哦,时光已过去58年!然而那气壮山河的诗与歌的余音,犹如绕梁三日而不绝。
我是“沧浪有话说”话主沧浪。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做个简单解答,谈点个人看法郭飞歌! 沧浪观点:我是中国人,汉语是我的母语,汉语不是美而是最美!汉语的美在于词语含义可以随着语音重点不同而变化。比如,网上流行的一个小段子:夏天的时候,你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冬天时候,你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前边重音在“少”,后边重音在“多少”,就这点变化。表述的含义截然不同。 汉语的美在于字的多重组合。汉语常用字就三千多个,掌握了,正常的读写都没问题。据说英语虽然只有二十六个字母,但是。词汇缺达八万多。人类发明了飞机,英国人就得造一个新词“plane ”,而咱们汉语不用造新字,我们有“飞”和“机”,就这么愉快滴搞定了! 汉语的美在于用字的凝练。有些人动不动就唠叨什么莎翁的十四行诗,言其美!美吗?看看咱们的古文学作品,举个例子,唐朝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就二十八个字,没有一个生僻字,也没有感叹词和生涩的典故。读后,江南春天的花红柳绿、烟雨蒙蒙的景色,一览无余是!换英语试试? 沧浪观点重申学好汉语用好汉语,别让传承丢了!此次东边邻居给我们上了一课!那些凶巴巴的标语和干巴巴的口号,实在令人汗颜啊! 我是中国人,母语是汉语,她是我心中最美的语言! 谈一谈文学作品的抒情手法? 文学作品运用的抒情方法一般有直抒胸臆、即时抒情、寓情于景、即物抒情、寓情于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苏轼是诗词大家,一生中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诗词作品,也是个人最喜欢的诗人之一苏轼诗大全。以下的这几首诗词是个人最喜欢的,可谓是倒背如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卜算子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董传留别》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百年来,让多少英雄豪杰感慨悲泪,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让多少男女生离死别之时,柔肠百转,至死不渝。 这就是苏东坡的诗词魅力,穿越千年,回响不绝。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书法,绘画,音律,无一不精,北宋诗坛精英,全才,泰斗式人物,初入京师时,导师欧阳修见到他写的文章便如此评价:“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文学作品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诗,词和散文上。 1 诗作品: 太多出名的诗作,主要表现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 比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三岁小孩都朗朗上口,既写景,又说理,还蕴含哲理,语言质朴易懂,与“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把西湖写成西施的化身,既写了西湖晴光雨色四时不同美景,又写了西施浓淡皆宜的倾城之姿,一举两得,形神兼备。 还有《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世事沧桑,变幻无常啊,只留下些不经意间的痕迹,诗人发出了人生短促,漂泊不定的深沉的人生感叹。 还有许多,耳熟能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等等,万般不舍,只能用……代替。 2 词作品: 而我更喜欢他的词, 人们最赞赏的莫过于《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浩荡的长江,千百年延绵不息,是否还记得苏老夫子的千年一叹?江山如画,周瑜年轻有为,指点江山,功绩显赫,可苏老夫子只有白白羡慕的份儿,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愐怀英雄,只能感慨自己无所作为,徒增白发,自作多情了。 相比这一首词,我更欣赏苏老夫子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短小精悍,积极昂扬,潇洒乐观。途中遇雨,有什么好稀奇的,苏轼却偏偏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写出一番人生道理。无论自然风雨还是人生风雨,吟啸徐行,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超然洒脱,使人在沉浮荣辱中以人格的旷达消解挫折磨难,这是何等胸
首先阅读名著的方法,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淘洗,还有岁月的沉淀,以及人们对它的认可。好比世界十大名著,中国的四大名著等。为此,它能引起共鸣,并经久不衰,甚至是永垂不朽。 有些人看经典文学作品看不懂理所应当,毕竟,不同的人的文化程度不一样,理解能力也不一样。而且,看经典文学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大概,再进行阅读会比较深刻。如果你对作家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那你读他的作品,肯定会觉得很吃力。为此了解一个作家所处的时代及背景,这对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思考作家的写作意图。 其次,读经典文学作品读不懂要放慢速度,不要一目十行,要细嚼慢咽,可以学习华罗庚,把厚书读薄,然后再把薄书读后,这样,不说完全可以熟记于心,至少掌握其书的大概内容是没问题的。 再次,读经典文学作品读不懂时,可以反复阅读,读一遍不懂就读两遍,甚至是十遍或一百遍。毕竟,古人有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最后,读经典文学作品读不懂时,可以边读边做笔记。好比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钟书,他读书的时候,经常会做笔记,甚至是写评论。这样的好处是让可以深入理解其书的经典内容,还有增强自己过目不忘的能力。据说,钱钟书这样读书,他八十岁的高龄,其记忆力却不增下降。 总而言之,读经典文学作品读不懂时,要懂得换位思考,因为其方法之多,至于哪种属于自己的,因人而异。不过,总有那么一种是适合自己的。 技巧性很强的书,该怎么阅读? 谢谢邀请! 我认为你所说的“技巧性”是指文学作品创作方法。 中国古典文学技巧性最强的非《水浒传》莫属。大批评家金圣叹把《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西厢记》并列为“六才子书”。他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但能善读《水浒》,而已为其人绰绰有余也。《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夫以一手而画数面,则将有兄弟之形;一口吹数声,斯不免再吷也。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恪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眼高于顶的金圣叹给《水浒传》的评价如此之高,正说明《水浒传》的成就非同凡响。 《水浒传》叙事总是从千里之外,娓娓道来,渐入佳境。整部书围绕“逼上梁山”这条主线,信马由缰,不慌不忙,却高潮不断,引人入胜。 虽然金圣叹先生对《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拍案叫绝,不吝溢美之词,但《水浒传》的创作方法还是来源于传奇、白话和说书人,是地地道道老祖宗的东西,所以虽然《水浒传》技巧性极强,但我们阅读并不吃力。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功夫”!可惜基本上被现代中国作家抛弃了。 现代文学的技巧性主要来源于欧美,包括象征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未来主义文学、意识流文学、意象主义文学和超现实主义文学六个分支流派。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意识流代表作《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等等都是技巧性文学作品的巅峰之作。这些书共同的特点是难读,但是一旦沉浸书中,必百读不厌,每次都有新发现、新感觉、新收获。 近年国内很多作家,包括王蒙、莫言、白先勇、韩少功、苏童等人都大量模仿或借鉴欧美的创作方法,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读这类作品,首先必须沉下心来,不急不躁。一定要先看序和跋,或者读一点研究文章,专家的指导很重要。有些人自以为是,习惯性跳过序言,这就等于驾驶员不看道路标志,读书往往盲人瞎马,事倍功半。 好饭不怕晚。一部好书就像一座宝藏,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有所收获。当你读通一本技巧性很强的书的时候,你的精神财富又上升了一个台阶,一切焦虑、烦恼、自虐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