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普查
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人口普查》有什么意义?

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人口普查》有什么意义?

  人口普查具有普遍性人口普查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全国人口普查来说,这个地域范围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范围。例如,国务院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中规定的地域范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般在这个地域范围内常住的人,每个人都应被调查到。 人口普查登记具有个别直接性。  从调查方法上来看,原则上个人的数据应当由当事人直接申报。但在实际调查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行申报,比如婴幼儿或正值到外地出差、旅游、当时不在家的人就不能自行申报,应由每户指定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如实代为申报。 由于出生、死亡、迁移等原因,人口数是在随时变化的,所以人口普查必须以一个特定时点为标准,全国同时进行调查。  不论普查员实际入户登记时间在哪一天,都应该以标准时间为准,好比用照相机把当时的人口状况拍摄下来一样,以免重登或漏登。 此外,人口普查组织还具有一些其他特点,如具有高度集中性,人口普查必须由国家统一组织进行;具有严格统一性,全国有统一的普查方案,统一的工作步骤和进度等;具有定期性,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规定,每隔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新中国建立后,截止到2009年,我国在1953年、 1964年、 1982年、1990年、2000年共进行了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下半年开始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

资讯百科 2022-03-12
维普查重,维普论文查重检测操作流程?

维普查重,维普论文查重检测操作流程?

1维普查重、选择“大学生版”进入。 2、点击“提交论文”,点击“选择文件”按钮,在电脑上找到送检文档,点击“下一步”。(系统支持论文批量检测,把待检论文打包成zip或者rar格式的压缩文件后上传,注:单个压缩文件不超过200MB)如图: 3、上传并解析成功后,确认检测文档信息无误后,点击“下一步”。 4、确认对比库信息后,点击“开始检测”。 5、进入检测过程,根据上传送检论文的大小及篇数,检测过程需要数分钟。这时,可以选择继续提交论文送检,可以关闭页面,等待检测结果。 6、在管理员检测报告中,查看检测状态,检测结果等信息。 7、也可批量导出检测报告及检测结果的excel报表。 8、单击“报告验真”,可以进行毕业论文报告验真。

资讯百科 2022-01-22
宫廷玉液,中国哪个朝代进行过人口普查?

宫廷玉液,中国哪个朝代进行过人口普查?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宫廷玉液!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中国是当今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国,自古以来,中国的人口就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但是,有一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史学界——中国是否在历史上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个问题之所以无法得到确切答案,不仅是因为古代世界各国人口很难得出准确数字,更因为中国古代人口一直是个模糊不清的数字,和真实人口有很大出入。 (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图表,可见从西汉到明朝人口数字几乎没啥变化) 那么,您可能要问了,为什么中国古代一直没有确切的人口数字呢?笔者认为,除了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通讯极度落后,政府管理水平有限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历代封建王朝,居然从没有搞过真正的人口普查!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说起。中国古代的老百姓,一般要负担赋和役两种义务。赋就是赋税,而役则包括兵役、徭役。中国古代的赋税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土地税和人头税。人头税又称丁税,其计税标准是以每个成年男子(不包括老年男子)为一“丁”,按“丁”收税。同时,负担兵役和徭役的也是“丁”。这样一来,封建政府就只关心作为赋役负担主体的“丁”的数量,而对于不在赋役承担范围内的老弱妇孺人口就漠不关心了。所以历代王朝掌握的,往往都是“丁”的数量,而全国的真实人口数字,则只能靠推算。 (秦代修长城的情景。古代修长城就是百姓负担的徭役的一种。) 这种情况,到了清代前期终于有了重大变化。清代前期,首先是废除了实行了两千年的徭役制度,改为雇佣民人,然后是在康熙晚年颁布了“永不加赋”的政策,把人头税税额完全固定下来,再到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从此人头税完全摊到土地税中,困扰穷苦百姓两千年的人头税和徭役负担终于成为了历史。由此,清朝人口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继雍正底之后继位的乾隆帝,刚上台就感觉到了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更感觉到了掌握全国人口真实数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在上谕中说:“朕朝夕披览,心知其数,则小民平日所以生养及水旱凶饥,可以通计熟筹而预为之备。”为此,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正式下达谕旨,命令各省查报户口实数。进行全国人口普查,这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是国家管理水平的一次重大提升。然而,乾隆帝的命令却遇到了不小的反对声音。这些反对声音中,御史苏霖渤的意见最具代表性,他提出,中国地域辽阔,人民居住十分分散,要统计人口,只能靠地方上的胥吏下乡统计。这些人惯于敲诈勒索,人民不胜其烦。再加上全国商旅、流民众多,流动人口根本无法统计。所以他认为乾隆帝的这个命令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年轻的乾隆皇帝,年纪虽轻却敏锐地意识到掌握全国人口数字的重要性) 应该说,苏霖渤的意见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乾隆帝既然下定决心要进行人口普查,就绝不会知难而退。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开展这次前无古人的人口普查,他同内阁大学士、六部官员反复开会商议,终于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依靠现成的保甲制度来普查全国人口。清代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了相当完善成熟的保甲制度,各地人民都被编入保甲中,利用保甲制度普查人口,确实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在乾隆帝的大力推进之下,乾隆六年(1741年)的冬天,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终于得以完成。“会计天下民数”达到了1亿4341万人,这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过普查得出的全国人口数字。 然而,乾隆帝并不满足于这个仍显粗略的数字。因为各地地方官第一次面对“人口普查”这种新鲜事物,既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乏足够的经验,所以很多地方的统计仍然非常粗略,很多人口并没有被统计到。乾隆帝于是决定将人口普查这一措施常态化、正规化,将进行人口普查作为地方官的一项新的考核指标。在皇帝的重视之下,清朝的人口普查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以前没有被统计到的人口也不断地被统计出来。而且,清廷的人口普查工作内容也不断发展,从原有的仅仅统计人口数量发展到了对人民的职业、产业、身份、籍贯等内容的统计。原先不曾纳入人口统计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进,也开始逐步开展人口普查。 (清嘉庆年间的户籍门牌,里面有该户户籍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职业等详细信息,表明了清政府对于人口信息的掌握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终乾隆一朝,随着全国人口普查的逐步常态化、正规化、细致化,中国的人口数字终于开始呈现出比较接近真实数字的状态。从乾隆六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为1亿4341万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时代的最后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2亿9696万人。这个数字也许还有疏漏,但是确实已经比较接近真实数字了。中国以近3亿人口的数量,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数,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直到今天。 按照我国十年举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惯例,明年我国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们应该记住,全国人口普查的开创者正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参考文献:《中国人口史》(王育民版)、《清朝文献通考》、《清高宗实录》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资讯百科 2022-01-08
所有孕妇都要普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

所有孕妇都要普查乙肝病毒五项指标

我国乙型肝炎的发病率较高。乙肝病毒可以通过孕妇的血液、胎盘及分娩时从产道感染新生儿。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预防,6月龄时70%~90%感染HBV。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如不进行HBIg和乙肝疫苗预防,6月龄时<10%感染HBV。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易形成免疫耐受导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状态者高达90%。所以能否及时阻断乙肝病毒的这种母婴垂直传播是能否达到优生优育,造福后代的关键。只有查知孕妇是否携带乙肝病毒,才能采取针对性的乙肝母婴阻断预防措施,才能正确指导其孕期生活,防止病情加重。所以应对所有孕妇进行产前乙肝五项指标检查。对查出的携带乙肝病毒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及时按程序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有利于进行母婴阻断,从而减少我国的乙肝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

乙肝 2021-08-04
paperisok论文查重网

paperisok论文查重网

基本信息 名称:paperisok论文查重网 网址:paperisok.com 分类:教育 网站简介 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是国内领先的论文查重软件综合提供平台,提供万方查重、维普查重、知网查重、PaperPass等查重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大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期刊职称论文中的不当引用、过度引用、论文抄袭、伪造、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官网生成检测报告,支持中文、英文和小语种论文检测 关键词 万方查重,万方论文查重,万方查重入口,维普查重,维普论文查重 温馨提示 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为您提供的[paperisok论文查重网]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本站实际控制,在2024.06.24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或补充修改内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址导航 2021-07-1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