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明朝传承了十六帝,共计276年。其实除了这十六位皇帝外,明朝还有两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一位是明兴宗,另一位是明睿宗,他们都是死后被封为皇帝的。 明兴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他原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深受朱元璋器重并对他予以厚望,可惜英年早逝,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朱标病逝后,朱元璋痛哭不已,上谥号“懿文太子”。朱允炆继位后,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今天我们不谈朱标,重点说说明睿宗的故事。明睿宗就是兴献王朱祐杬,他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生母邵宸妃,他的父亲、哥哥、侄子和儿子都是皇帝。虽然邵宸妃在当时没有万贵妃受宠,但在后宫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朱祐杬是邵宸妃的第一个儿子,邵宸妃对他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视,将所有心学都倾注在对他的教育上。正因如此,朱祐杬从小就养成了喜爱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明宪宗将朱祐杬等儿子都册封为藩王,史料记载:“秋七月戊申,封皇子祐杬为兴王,祐棆岐王,祐槟益王,祐楎衡王,祐枟雍王。”同年八月,明宪宗去世,朱佑樘登基,是为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朱佑樘下令为朱祐杬修建藩邸,先定的地方是河南卫辉,后改为湖广安陆州。弘治五年(1492年),朱佑樘将中兵马司指挥蒋敩长女蒋氏赐予朱祐杬当王妃,并为他主持大婚,这一年朱祐杬16岁。弘治七年(1494年),朱祐杬正式就藩湖广安陆州。 就这样,朱祐杬和蒋氏在安陆住了下来,在这里朱祐杬生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可惜最后只剩下次子朱厚熜和四女永淳公主。朱厚熜从小就聪敏好学,深得朱祐杬喜爱,后来更是亲自指导其学习诗书礼仪。正德十四年(1419年),朱祐杬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谥号“献”,称兴献王。 朱祐杬非嫡非长,他这一脉本与皇位无缘,但明武宗死后无嗣,这才让兴献王一脉得以登上皇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照去世,由于他没有子嗣,唯一的亲兄弟又年幼夭折,因此张太后与首辅杨延和商议后,决定迎立与明武宗最为接近的兴献王肚子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是为明世宗、嘉靖帝。即位后不久,嘉靖帝就与杨延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关于谁为嘉靖帝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爆发了激烈争执,一场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就此展开。最终嘉靖帝不顾群臣反对,尊生父朱祐杬为兴献帝,后又追尊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升袝太庙,庙号“睿宗”,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 单看朱祐杬的个人经历,他不过是明朝一个普通的藩王,但他的儿子却有幸捡了个皇位,还执意尊他为皇帝,这让朱祐杬在史书中留下印记,也算是一件幸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封建社会十分讲究血统与出身,在政治权力斗争中,身世因素能起到极大的作用。按理说,皇室应该是最为讲究身世的地方,但明朝有一位皇帝,他幼年生活却极为悲惨,与皇室的靡丽奢华极不协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皇帝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他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他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朱祐樘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纪氏被俘进宫,负责管理皇帝的私房钱。一次明宪宗偶尔经过,无意中看到年轻美貌的纪氏,便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 当时万贵妃宠冠后宫,宫中有人怀孕的消息根本逃不过她的耳目。万贵妃因为自己的儿子生下不久就夭折,因此对怀孕的年轻后妃们十分嫉恨,她不允许嫔妃生下皇子,与她争宠。因此她千方百计阻挠明宪宗与其他嫔妃、宫女们亲近,如果有人怀孕,就逼迫她们堕胎,她甚至还下毒害死了明宪宗的儿子。万贵妃得知纪氏怀孕的消息后,立刻派宫女为她堕胎。纪氏平时为人宽厚,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们不忍下手,回报万贵妃时还说纪氏因病肚子肿胀,并非怀孕。但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打入冷宫。 几个月后,纪氏在冷宫中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大发雷霆,重重处罚了之前的几位宫人,而后又派太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然而张敏违背了万贵妃的意愿,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刚出生的小皇子秘密保护了起来,私下买了些粉饵饴蜜之类的食品,悉心喂养,宫中很多太监宫女也都偷偷帮忙。明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吴氏当时因为万贵妃的嫉恨而被废,这时也居住在冷宫,她也帮忙一起哺育朱祐樘。万贵妃曾多次派人搜查,但都未找到。朱祐樘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吃着百家饭一点点长大,一晃就熬过了六个春秋。 成化十一年(1675年)的一天,明宪宗叹息自己已经年老但仍然无子,正在为他梳头的太监张敏这才说出了实情。明宪宗感慨万千,将皇子接回宫中,召集群臣,为这个孩子其名为朱祐樘,并将其立为皇太子,纪氏也被封为淑妃。然而没过多久,纪氏在宫中暴亡,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这二人的死与万贵妃的迫害有直接关系。明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对太子下毒手,便亲自抚养朱祐樘,这才使得太子顺利长大成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还不知道:皇帝本是后宫佳丽三千,此皇帝却只娶一个皇后,为何没妃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以前的贵族都是“一夫多妻”制度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是“一夫一妻”制度的,更不要说是当今皇上,当今皇上的妻子就更不要说了,想要娶多少就有多少,不是因为皇上是一国之君,而是因为皇上有大量的钱,所以想要娶多少个就有多少个,基本上历朝历代的皇上都是有很多的妃子,只有明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是只有一个妻子的。 这个皇帝就是明朝时期特著名的皇帝朱祐樘,朱祐樘在做皇帝之前简直就是非常惨的一个遭遇,因为他的父亲非常的昏庸无能,偏偏宠幸一个老女人,那个老女人有非常嚣张跋扈,因为这个女人明朝的朱祐樘差点就死了,也是宫里面小太监和小宫女把朱祐樘拯救回来的,不然朱祐樘都不知道在哪里呢! 在朱祐樘6岁的时候,的登上了皇位,但是就只是娶了一个女人,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这个女人就是张皇后,张皇后不是什么大家族出身的,是身份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微的,但是家教礼数那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优秀的,也正是因为朱祐樘,明朝后期有很多的皇后都是出身比较低微的,这就是平民的一个大福利吧!后来朱祐樘就在也没有妻子了。 有不少大臣建议朱祐樘在找几个人做妃子,但是因为当时朱祐樘和皇后相处得很愉快,也没有必要再找什么妻子了,朱祐樘趁着自己要为父亲守灵这个借口给敷衍过去了,即这样那么多年来朱祐樘始终坚持如一,没有娶别人的女人,和张皇后好的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朱祐樘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明孝宗朱祐樘是如何开创出“弘治中兴”的局面?史书怎么评价他?请听我详细道来。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理性治国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英年早逝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三十六岁。他在弥留之际召刘健、李东阳、谢迁等入乾清宫接受顾命,命传位于皇太子朱厚照,并叮嘱诸卿说:“太子人很聪明,但是年龄还小,又好逸乐,诸卿要好好辅佐他,使他担当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后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历史评价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 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 史书评价 《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明泰陵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那么其修建的时候背后有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第十代皇帝。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纪氏所生的孩子。他是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化六年(1470)七月三日生,成化十一年(1475)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1487)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七日病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钅遂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整个陵寝建筑按《明武宗实录》记载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门三座,香殿一座为室五,左右厢、纸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室三,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五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泰陵营建虽然只有10来个月的时间,但却不是一帆风顺。祝允明《九朝野记》和孙绪《无用闲谈》曾记载,泰陵营建中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亲眼看到,如实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当时的督工太监李兴,为武宗所宠信,不可一世。他见有人对他主管的修陵事提出了意见,十分气恼。工部左侍郎李钅遂,希望陵寝尽快工成,也认为杨子器多言。他们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杨子器关进大狱。其他知情-见状再也不敢提这件事,更不敢为杨子器分辨求情。 恰巧,这时有个新被起用的知县,莆田人邱泰,来到京城,见京城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就上疏说:“子器比奏甚有益,盖泰陵有水,通国皆云。使此时不言,万一梓宫葬后有言者,欲开则泄气,不开则抱恨终天。今视水有无,此疑可释。”武宗觉得有理,命司礼监太监萧敬押解杨子器前往泰陵,一同察看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朱祐(?-48年),字仲先,汉族,南阳郡宛人。原名朱祜,在汉代史书《东观汉记》之中,为汉安帝(刘祜)避讳把他的名字写作朱福,范晔写《后汉书》时已经不用避讳,却写作朱祐。朱祐自幼与刘演、刘秀相识,关系极好,自刘演、刘秀起兵就一直跟随左右。虽曾被俘没有影响刘秀对他的信任,历任护军、偏将军、建义大将军,先后封为安阳侯、堵阳侯、鬲侯。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历史评价4轶事典故5家族后裔6墓址7后世地位8史籍记载9艺术形象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朱祐别名:朱祜、朱福、朱仲先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阳郡宛县逝世日期:公元48年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平定延岑残党,防备匈奴爵位:融侯地位:云台二十八将之八官职:建义大将军 人物生平2 朱祐少年丧父,随母亲回到清河郡复阳县(今河北省故城县)外祖父刘氏家中居住,经常往来于舂陵之间,所以他与刘演、刘秀兄弟自小便相识,在长安一起与刘秀求学,在刘氏兄弟起兵前,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新莽末年,社会动乱,绿林军、赤眉军相继起义,刘演、刘秀兄弟也起兵于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号称“舂陵兵”,朱祐也参加了刘氏兄弟在南阳起兵。刘演被更始帝刘玄任命为大司徒之后,刘演任命朱祐为他的护军。此后,朱祐以护军将军的身份,一直跟随在刘演左右。刘演被刘玄杀害之后,朱祐只身一个人跑去找刘秀报信。此后,便一直留在刘秀身边。公元23年(更始元年),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朱祐又被刘秀任命为所部护军,从此朱祐与刘秀一起开始了平定河北的征战。刘秀对朱祐非常关爱信任,经常见面商谈,同吃同住。当时汉军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割据河北的王郎,朱佑在与王郎军的交战中非常卖力,常力战陷阵,屡立军功,刘秀就拜朱祐为偏将 历史评价3 《后汉书》:“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谈迁:“朱佑、刘隆、刘植,或称汗马之劳,或展运筹之功。所建不同,而其效力于王国者,要皆为社稷之翼卫者也。” 轶事典故4 朱祐和刘演、刘秀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后来三人同在长安求学,所以往来很密切。有次刘秀生了病,却没钱买入药的蜂蜜,朱祐知道后,立刻掏钱买来蜂蜜入药。刘秀称帝之后,有一次回忆起这些往事,就赐给朱祐一石白蜜,还问朱祐说:“这蜜跟咱们在长安时一起买的蜜相比怎么样啊?”君臣亲厚到如此地步。不过朱祐有件事让刘秀很“耿耿于怀”,朱祐刚到长安求学的时候,刘秀有一次去找他,等了他半天,可他第一件事竟然不是接待刘秀,而是先去经堂上课。多年以后,做了皇帝的刘秀有一次到朱祐的家里来看望朱祐。朱祐不敢怠慢皇帝,站在门前迎驾,刘秀还开玩笑地问朱祐:“主人不会再丢下我去上课了吧?”朱祐为人忠厚耿直,说话直来直去,在加上和刘秀关系密切,经常说出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因此刘秀也多次训斥朱祐要戒口。光武刚出河北时,大家坐在路边休息,这时朱祐看看身边都是自己人,就忍不住发几句牢骚,大骂更始,并有劝刘秀反更始自立的意思,刘秀听 家族后裔5 儿子:朱商,继承爵位。孙子:朱演,朱商之子。公元102年(永元十四年),朱演因为兄伯参与了外孙女阴皇后巫蛊事件所牵连,被免为庶人。曾孙:朱冲,朱演之子。公元113年(永初七年),邓太后续封朱冲为鬲侯。 墓址6 据说朱祐死后葬在封地鬲域(今山东德州市),传闻德平东南三十里(山东商河县怀仁镇与张场乡之间)的古鬲城以北有朱佑墓。 后世地位7 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朱祐名列第八位。 史籍记载8 《后汉书》、《东观汉记》有传。《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均有事迹记载。 艺术形象9 在《东汉演义》等通俗小说及民间流传的评书、评话等民间曲艺之中,朱祐被写成朱佑,字天常,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斗木獬。他手使一对凹面金装锏,武艺高强。他参加武科场比武,为十八魁之一,被封为右卫将军,刘秀起兵之后,朱佑在颖阳归降刘秀,从此随刘秀征战四方,平定天下,被封为盖侯。在中国大陆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中辛新饰演的朱祐。
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初谥“献”,世宗追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薨,明武宗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显陵。代表作有《恩纪诗》。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家庭成员4身后加荣5陵寝墓地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朱祐杬外文名:Zhu You Yuan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476年7月22日逝世日期:1519年7月13日职业:兴王,追尊明睿宗主要成就:朱厚熜的生父,受封兴孝惠皇后献王代表作品:《恩纪诗》庙号:睿宗谥号:献皇帝葬于:明显陵受封:兴王性别:男生母:孝惠皇后邵氏朝代:明朝 人物生平2 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出生于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1476年7月22日),生母孝惠皇后邵氏。因为是邵氏的第一个儿子,对于朱祐杬的启蒙教育,邵氏十分注重,她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朱祐杬的教育上。朱祐杬从懂事起,邵氏就开始教他熟读诗书。所以朱祐杬从小就养成了喜爱读书、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朱祐杬被封为兴王,弘治五年(1492年),孝宗将武将之女蒋氏御赐给弟弟朱祐杬当王妃,并为他主持了大婚。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就藩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朱祐杬弘治十三年,朱祐杬长子朱厚熙出生,但五日后即殇,此后朱祐杬又有四女。正德二年,次子朱厚熜出生。朱厚熜从小就聪敏好学,深得朱祐杬喜爱,后来更是亲自指导其学习诗书礼仪。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朱祐杬薨,享年四十四岁,得谥“献”,称兴献王,以亲王规制葬于钟祥市东北的松林山(嘉靖十年敕 家庭成员3 父亲:明宪宗朱见深母亲:孝惠皇后邵氏正妃:蒋氏,明世宗母,慈孝献皇后淑妃:王氏女1.常宁公主,生于弘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1501年11月26日),兴王妃蒋氏所出,卒于弘治十七年四月二日(1504年4月16日)。2.善化公主,生于弘治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1503年7月21日),兴王淑妃王氏所出,卒于正德七年五月初一日(1512年5月15日)。3.永福公主,生于正德元年四月二十八日(1506年5月20日),兴王妃蒋氏所出,卒于嘉靖四年五月三十日(1525年6月20日)。4.永淳公主,生于正德六年九月十一日(1511年10月2日),兴王妃蒋氏所出,卒年不详。子1.岳怀王朱厚熙,兴王妃蒋氏所出,生于弘治十三年六月十二日(1500年7月7日),生后五日(1500年7月12日)而殇。2.明世宗朱厚熜,兴王妃蒋氏所出,生于正德二年八月十日(1507年9月16日),崩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 身后加荣4 朱厚熜即帝位后,自立统嗣体系,不顾朝臣反对,发动“大礼议”,追尊生父为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推尊朱祐杬为“兴献帝”;嘉靖二年(1523年)“命兴献帝家庙享祀乐用八佾”;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又加尊为“献皇帝”,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九月改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五年九月“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十七年(1538年)九月则追尊谥号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追尊庙号为“睿宗”;二十七年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之后,原有的兴献王墓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即后来的明显陵。 陵寝墓地5 明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7.5公里的纯德山上。显陵是嘉靖时期“大礼议”的产物,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上与其他帝王陵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陵寝结构为“一陵两冢”,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和圆形内外明塘等,都是明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明末清初遭战火破坏,建筑物逐渐残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国家政府对其开始进行修复工程,因工程过于庞大,于2004年3月才全面竣工,历时11年之久。在2000年11月时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中,是我国二十九处世界文化遗产基地之一。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经历3为政举措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陵寝墓地8史书记载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朱祐樘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470年7月30日(成化六年七月初三)逝世日期:1505年6月8日(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职业:皇帝主要成就:修《会典》,立制度代表作品:《问刑条例》、《大明会典》年号:弘治庙号:孝宗谥号:敬皇帝陵寝:泰陵前任:朱见深(明宪宗)继承人:朱厚照(明武宗)在位时间:1487年9月9日-1505年6月8日 生平经历2 明孝宗朱祐樘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他的生母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俘入宫中,管理皇帝私房钱。一次宪宗偶尔经过,见纪氏美貌聪敏,就留宿了一夜。事后,纪氏怀孕。宠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妃时就谎称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纪氏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朱祐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但张敏却冒着性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养婴儿。万贵妃曾数次搜查,都未找到。就这样朱祐樘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时,宪宗叹息说:“我眼看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连忙伏地说:“万岁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大吃一惊,忙追问究竟,张敏才说出了真情。宪宗皇帝听了大喜,立即命令去接皇子。当宪宗皇帝第一次见到 为政举措3 参见词条:弘治中兴铲除奸佞他的治国思路是很开放的,他不拘泥守旧,敢于否定前任的政策,即他的父亲明宪宗的既定政策,大胆拨乱反正。由于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朱祐樘诏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将前朝的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一律革除,处死曾经妖僧继晓,使文武百官相庆。在人事安排上,朱祐樘完全来了一次大换血,他对前朝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及奸佞小人如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弟弟万喜等人,毫不手软地做了处理,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将梁芳下狱,将李孜省流放,同时,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千余人。但他并没有大开杀戒,史家对他的此举多有称颂文。重用贤良朱祐樘勤谨一生,处处以人为本。他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平时熟记,做到心中有数,意在掌握官员动态,不受蒙蔽。他每天上朝听政,除早朝外,还恢复早已废弃的晚朝制度,他常披阅奏章到很晚,从来不允许太监代批奏章。有 历史评价4 朱祐樘此人人品极佳,提倡一夫一妻制。一生无大作为,但是很稳定,不胡来,比较勤政,尊敬大臣,做了很多为民的善政。这样的皇帝虽然不能名声远扬,但是能够让自己的子民真正享受到安了。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明史》: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李维桢:体貌大臣,开广言路,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虽汉文、宋仁,何以加焉!查继佐:“帝业几于光昌矣。群贤辐辏,任 轶事典故5 孝宗的文化修养,首先得益于他较早的合法的取得了皇太子的地位。六岁时就被父亲宪宗立为太子。9岁的时候就出阁讲学了。皇太子出阁讲学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担任教育的官员一般都是学养深邃之人。所以,孝宗从九岁出阁讲学到十八岁(虚岁)即位,整整接受了非常正规的九年教育。他在太子时期,得到博学多才的程敏政、刘健等人的指点,熟读经史,养成“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仍然手不释卷,经常阅读《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稍有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无怪乎人们称赞他是明朝最为遵循儒家伦理规范的皇帝。中国古代有“三不朽”的说法,指立德、立功、立言。在明代皇帝中,尽管孝宗在遵守儒家的伦理上做得算是最严谨的了,却不愿放弃他对于艺术的爱好。《明史·艺文志》,可以看到孝宗有《诗集》5卷,可惜已经失传。除了在诗歌方面的兴趣,弘治皇帝对于绘画、弹琴也很喜爱。清人姜绍书就提到弘治皇帝爱好绘画与琴道的事情。在士大夫们 亲属成员6 根据《明史》、《明书》等官方资料记载,孝宗一生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没有其他妃嫔。在历代皇陵中,都有妃嫔陪葬,而孝宗的泰陵只葬著夫妻两人。成年健康的皇帝一生只有皇后一人,在历史上几乎就是绝无仅有,明代学者在叙述此事时有褒有贬。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谈迁所著《国榷》尚可知,孝宗宫中有五名夫人:敬顺夫人邵氏,安和夫人周氏,安顺夫人刘氏,荣顺夫人孟氏,荣善夫人项氏。但夫人在明朝制度并非妃嫔称号,而是外命妇(公侯伯及一二品官正室)或内夫人(资深宫人或乳母褓姆)─内廷女官封号(如明孝宗的保姆封为佐圣夫人,《明实录》“弘治五年正月乙亥赠‘宫人’周氏为安和夫人,并赐祭葬。”天启帝的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仁宗褓姆杨氏为卫圣夫人等,皆是有夫有家的妇人),因此很明显的这五名夫人实际上不是明孝宗的妃嫔。高祖父:仁宗昭皇帝朱高炽高祖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曾祖父:宣宗章皇帝朱瞻基曾祖母:孝恭章皇后孙氏(一说为 陵寝墓地7 明孝宗死后埋在明泰陵,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墓。其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年-1787年),此后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史书记载8 张廷玉《明史·本纪第十五·孝宗》《明实录·孝宗敬皇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