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从词的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可能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前期,作者的生活美满,词中多为爱情的歌颂,离别相思与伤春悲秋的叹息虽时有流露,但情调仍是欢快的,风格是爽朗的。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渔家傲李清照赏析这首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正是乘坐这艘“飞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这的确是“穿天心,出地腑”的神来之笔。这样的词笔出自李清照,确实是“惊人”的。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才情出众、词风独特而著称。她的词作中,有一首名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通过对昨夜雨疏风骤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全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以“昨夜雨疏风骤”开篇,通过对昨夜风雨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然而,在这宁静的画面中,却隐藏着词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 词中的“浓睡不消残酒”,表达了词人在昨夜饮酒后,醉意未消,昏昏欲睡的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对昨夜饮酒的一种回忆,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词人试图通过醉酒来忘却现实的烦恼,但醒来后却发现,那些烦恼依然存在。 接下来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词人试图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慰藉,却发现海棠花依然美丽如初。这里的“海棠依旧”,既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反衬。在美丽的海棠花面前,词人的忧伤和无奈显得更加深重。 最后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是词人对现实的无奈感叹。这里的“绿肥红瘦”,既是对自然界季节更替的描绘,也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隐喻。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词人的心却如同秋天般萧瑟。这种对比,使得词人的情感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对昨夜雨疏风骤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词人创作出了这首优美的词作,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典故。其中,“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诗引发了许多争议,究竟是出自才女李清照之手,还是美女卓文君之口呢?本文将带您探寻这句诗背后的真实故事。 一、诗句背景及争议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诗,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临川四首》之一。然而,关于这句诗的作者,却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句诗出自李清照之手,因为她的诗词风格与这句诗相近;也有人认为这句诗是卓文君所作,因为卓文君曾以赌博为题材创作过诗歌。 二、李清照与卓文君的诗词风格比较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诗词以婉约柔美、清新脱俗而著称。她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而卓文君则是汉代著名美女,她的诗词以豪放奔放、直抒胸臆而著称。她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抗争。 从诗词风格上看,李清照与卓文君的作品各有千秋。然而,“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诗,既不像李清照的婉约柔美,也不像卓文君的豪放奔放。因此,仅从诗词风格上判断这句诗的作者,似乎并不足以令人信服。 三、历史资料的分析 要探究这句诗的作者,还需从历史资料入手。据《临川四首》记载,杨慎在创作这首诗时,曾参考过一些古籍和传说。其中,有一则关于卓文君的故事,讲述了她与丈夫司马相如在赌博中结识的过程。这个故事与“赌书消得泼茶香”这句诗的内容非常相似,因此有人推测这句诗可能是杨慎根据这个传说创作的。 然而,这个推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事实上,关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版本。而“赌书消得泼茶香”这句诗,很可能是杨慎在创作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将这句诗的作者归结于卓文君或李清照,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诗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虽然有人认为这句诗出自李清照之手,也有人认为是卓文君所作,但这两种观点都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因此,我们不妨将这句诗视为一个美丽的谜团,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去探寻它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李清照《如梦令》春晓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简注: 残酒,昨夜残留的酒意。卷帘人,侍女。绿肥红瘦,经过一夜风雨,红花凋谢了,绿叶则更加滋润繁盛了。 散绎 昨夜雨下得小,风却在呼啸, 酣睡醒来时候酒意尚未全消。 问卷帘侍女,春花怎么样了? 她却回答道,海裳依旧妖娆。 “你可知道呀,你可知道? “应该是绿叶更加肥硕繁茂, 红花凋谢不似昨天那般娇好!” 品读: 这是一首惜春的词。 女主人公原希望以沉醉,浓睡来排遣伤春的情怀。当侍女卷起帘儿的时候,还抱有一线希望,试问一声,可是卷帘侍女的回答却是那样的无动于衷:“海棠花还开着呢!”却道的一个“却”字,把卷帘人的冷淡态度和作者感到回答出乎意外的神态一下子描绘出来了。 “知否,知否?”是作者对卷帘侍女的反问。重叠句,显示感情色彩的浓厚。“应是绿肥红瘦”,应是表推测,内在情感深沉:春光虽好,但不可能常驻;海棠虽美,也会随着春光逝去而凋零;时光流逝是无法抗拒和无力挽回的。绿肥红瘦四字形容海棠叶多花少,精炼,贴切,生动,形象。这样新颖鲜活的语言,这是李清照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在古典诗词中也不可多得,为历来的词论家们所称颂。 这首小词,通俗明白,浅显如话,33字,寥寥数语,却写得层次丰富,意味隽永,把作者惜春怜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清照就是用这些寻常的语言,写出了优美动人的词章,显示出她极高的艺术造诣。 二,李淸照《如梦令》酒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简注: 溪亭,济南名泉,临近大明湖。争渡,奋力竞争。刘梦得《大堤行》日暮行人争渡急。鸥鹭,水鸟名。 散绎: 暮色降临在溪亭,那情景我常回忆。 女伴酒酣多笑语,回家的路全忘记。 尽情嬉戏到傍晚,解缆登舟回家去。 小船开动摇呀摇,摇到丛丛荷花里。 溪头岸畔鸥鹭群,扑楞楞地惊飞起。 品读: 这是一篇追述往事之作,重在写沉醉后的游兴,是词人少女时代一次郊游活动的剪影。从词的内容以及欢快活泼的情调来看,当是词人早期的作品。 这首小令虽然只有33字,但叙事却十分完整。开篇以“常记”为总领,自然地引出对往事的追述。追叙了主人公在历下名泉荡舟畅游,直到日暮,兴尽回舟。却已迷失归路。奋力划船,把岸边的水鸟惊得扑喇喇地飞起一片。情感波澜再度掀起,这就与开篇“常记”相关照,进一步显示这次的郊游的不平凡。 这首小令在写作上除了叙事跌宕起伏的特点之外,还巧妙地将叙述,描写,抒情融合为一。在简约,曲折的叙述中交织着画面的描绘。远景:涣涣流水,隐隐溪亭,沉沉落日;近景:郁郁荷塘,奋桨少女,鸥鹭惊飞,动静结合,情趣盎然。主人公情感上的跌宕也随画面的发展而流露出来。因美酒胜景而沉醉,而兴尽,因日暮和不知归路而不安,因误入荷花而焦灼,因连呼争渡而慌乱无主,因惊起水鸟而喜出望外,都在叙述中倾泄无遗。事,景,情三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形象生动,不仅体现词人笔墨集中,善于剪裁的工夫,而且体现了词人善于托事抒情,寓情于景,开拓艺术境界的才能。 附图八幅,李清照词意图: 绿肥红瘦海棠花,误入藕花深处行, 惊起一滩鸥鹭飞。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要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描绘了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梦中得遇天帝,天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询问词人将去往何方。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谩”同“漫”,空、徒然;表达了词人慨叹自己有才无用、怀才不遇的愤懑。 九万里风鹏正举。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翱翔于九万里高空之上。词人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运用典故和比喻,表达词人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这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主旨 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萧伯纳称马克·吐温是英语的语言大师李清照是个什么样的人;艾略特称他属于能使语言适应时代,从而“清除部落土语”的那一类不可多得的作家;海明威对马克·吐温的创作评价更高:“全部美国现代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一书。”马克·吐温(1835-1910)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出生于密苏里州弗罗里达镇一个律师家庭,12岁丧父而独立谋生,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先后当过报童、排字工人、领港员、矿工和新闻记者。 1867年以马克·吐温的笔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及其它》,从此走上文坛。“马克·吐温”是水手的术语,意思是水深12英尺,表示船可以安全通过。马克·吐温的创作分三个时期: 早期创作:60年代是马克·吐温的早期创作期,主要是短篇小说,特点是幽默诙谐,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滑稽可笑。例如《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我怎样编辑农业报》等。中期创作:70到90年代是作者的中期创作期,也是他创作的繁荣期。作品接触社会问题,出现讽刺成分,标志着马克·吐温走上了批评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代表作是《竞选州长》、《高尔斯密士的朋友再度出洋》等。其中《竞选州长》多次选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本,影响较大。另外与华纳合著了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后者也是作者的代表作。后期创作: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头10年,是马克·吐温的第三个创作期。重要作品有历史小说《冉·达克》,中篇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以及大量的政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马克·吐温积极参加反帝活动,1898年,63岁的马克·吐温成了“美国反帝国主义联盟”的领导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他仗义执言,公开宣布“我也是义和团”。他在政论和演说中多次赞扬和支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病逝于康狄涅格州。 把李清照看作北宋词人恰当吗? 李清照的诗词和散文是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前期的成就作品表现多为少女,少妇时的欢乐以及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的哀思,而后期淡为平民妇女,经历国破家亡,各种痛苦,病苦,而创作了反映当时生活,及对故国家乡的思念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用词语言艺术方面,几乎没有较华丽的词语,所以读起来清新流利,自然,这是我夲人特别喜欢的。 可以说李清照的作品主要表现的还是前期的作品,但是后期也是缺一不可的。
旷世才女李清照 先看下面的对联摊破浣溪沙李清照: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和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表现少女天真烂漫的生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醉花阴》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化抽象为形象,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表现得令人心疼。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 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千古绝唱凄苦情——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1?)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声声慢翻译: “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 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 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 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 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 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 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这里作者只写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然而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即这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写得尽呢!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正如她的词作《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所写: “只 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既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欲说又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 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 要注意的是,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 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 堪称千古绝唱!。
这首诗是绝句。在古体诗中四句的是绝句,八句及以上的属于律诗。1、原诗如下:夏日绝句宋代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写作背景: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3、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4、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1920.02~2014.03.24),曾用名陈宝琦,原籍河北宁河,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顾问,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2014年3月24日,李清同志因病在中国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履历3主要成绩4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清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宁河县出生日期:1920.02逝世日期:2014.03.24 个人履历2 1937年10月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陕西云阳青训班、延安抗大第三期、延安马列学院一班学习,曾任马列学院教育干事、助教兼女大教员、教育科科长、党委宣传委员、指导处秘书、整风办公室主任。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11月后,任南下支队政治部秘书,湖北鄂东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曾在南京中共代表团新闻组工作。1946年6月后,任东北工业部直属工厂管理科科长、干部处处长,长沙市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副书记。1952年4月后,任交通部河运总局副局长,政务院第三、第六办公室交通组组长,交通部海运总局副局长、港航监督局局长,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交通部人事局、水运局、教育局局长,船检港监局局长,国家经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1979年6月后,任交通部副部长兼远洋运输局局长,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交通部部长、党组书记、顾问。1995年离休。 主要成绩3 任交通部长期间提出“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行车”的改革设想;公路建设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方针;首次颁布公路里程与公路养护统计指标相关规定,并颁布大量公路工程概算相关规范。 逝世4 2014年3月24日15时01分,李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中国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5岁。社会影响李清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李清云(1677年—1933),原名周亮,后改名叫王尧峰,籍贯阳澄湖,有说是苏州城附近的人,又有说是木渎附近的,后经一个名叫陈媞媞的史学家鉴定,确定其是香溢澜桥附近的,当时经营一家面馆,在当地小有名气。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他在世活了256岁,是清末的中医中药学者,是一位超级老寿星。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获政府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各地讲学,这期间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目录 1基本资料 2李庆远人物事迹3李庆远长寿秘诀4李庆远传奇人生 基本资料1 本名:李庆远别称:李清云,原名叶鹏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四川出生时间:1677年02月26日(康熙十六年)去世时间:1933年05月12日(民国二十二年)主要作品:《养生自述》主要成就:中国最长寿的人代表作品:《养生自述》信仰:道教职业:中医、武者 李庆远人物事迹2 简介: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之一,但其寿命真实性目前还无可靠资料证明。*注:1677年-1933年是清朝初期到民国22年。 李庆远长寿秘诀3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长期服用黑豆、马齿苋、芹菜、金银花、山楂、绿茶、海藻、菊花等,其命名为“百草长生方”,以保持人体三通,血通、尿通、便通”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和“三通”是长寿所必须的。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这就是李庆远留给后人长寿的秘诀指引。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茶的养生及药用已载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而花枝茶具体出处不详,史料记载应出自湖北;《本草纲目》记载决明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的功效;荷叶具有消炎、利尿的功效;罗汉果具有润肠通便、清咽润肺的功效。 李庆远传奇人生4 清代有位百岁寿星李庆远,他生前十分欣赏清代学者陆陇其的话:“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延年益寿。”李庆远一生遵此“妙诀”,称:“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他非常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缠绕)。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他根据圃翁(古代一位善于养生的老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损人,一片慈
“一场说走就走”的出国旅行前,海关通关常识和法律规定你都了解了吗?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一:去国外旅行,携带笔记本电脑等物品,需要在回国时带回,如何办理相关通关手续? 出境旅客携带需复带进境的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等旅行自用物品,应于出境前填写申报单向海关申报,并将有关物品交海关验核,在复进境时凭申报单证向海关申报方可免税携带进境。在进境时海关认可的有效单证是申报单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单证。 问题二:物品在国外购买时已经交过税了,入境还需要征税吗? 按中国海关规定,应税物品只有在缴纳税费后才可完成入境通关手续。国外购买时已交税,是指已缴纳当地国的税款,和入中国关境缴纳税费并无直接关系。 问题三:金价下跌,我想带黄金给亲友,一次可以带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国发〔1983〕95号)和《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关于对进口黄金及其制品加强管理的通知》(银发〔1988〕363号)的规定,进境旅客带进金银及其制品,数量不受限制,但重量超出50克必须向海关申报。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的,海关查验放行;超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的,视同进口货物,要向海关交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准件,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予以征税放行。 问题四:现将学成回国,请问我要将自用的衣物等日用品及书籍通过快件方式入境,应如何办理? 可以通过快件物品分离运输的方式。 第一步,旅客入境。旅客在入境时向海关申报,提供海关需要的其他资料,填写《进出境旅客境行李物品申报单》并需经入境地海关签章。 第二步,快件入境。经海关核准后,行李物品自旅客进境之日起六个月内(含六个月,下同)运进。海关办理验放手续时,连同已经放行的行李物品合并计算。向海关办理分运行李申报手续需要的证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快件个人物品申报单》、每一进出境快件的分运单、进境快件收件人或出境快件发件人身份证件影印件、入境时填报的《进出境旅客境行李物品申报单》、有效护照正本及复印件。 第三步,海关对快件物品进行检查验放。对其中物品办理征免税手续;对其中限制进境物品验核旅客提交的有关部门的进口许可证件;对其中夹带的违禁品予以没收并出具《海关扣留凭单》,最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快件个人物品申报单》及《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上批注验放情况并签章。 问题五:出国带回来多少东西可以免税呢? 居民旅客在境外获取的总值不超过人民币5000元(含5000元)数量合理的自用物品,可以免税。 问题六:药品、中成药是否能邮递出境? 药品属于国家限制进出口物品,能否邮递要看其是否符合国家对于品种成分和价值方面的限制性规定。 一是品种成分方面。不能邮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出境物品表》中国家禁止出境的物品,如烈性毒药、毒品、濒危的和珍贵的动物、植物及其种子和繁殖材料。根据规定,国家已明确禁止出境的中药材及成药有麝香、蟾酥、虎骨、犀牛角、牛黄等(不含配以微量麝香、蟾酥的成药,如麝香还阳膏、六神丸等,但包括含犀牛角和虎骨成分的药品)。其余中药材和中成药,在规定的限制内,海关可以放行。毒品包括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二是价值方面。个人物品邮递需在个人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根据规定,个人邮寄中药材、中成药出境,寄往港澳地区的,总值限人民币100元,寄往国外的,限人民币200元。 问题七:出国能带多少现金? 简单说就是外币折合美金5000元,人民币20000元。但海关有一些详细的规定: (一)出境人员携出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内(含5000美元)的,人民币不超过20000元的,海关予以放行。 (二)出境人员携出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至10000美元(含10000美元)的,应当向银行申领《携带外汇出境许可证》(以下简称《携带证》)。出境时,海关凭加盖银行印章的《携带证》验放。对使用多张《携带证》的,若加盖银行印章的《携带证》累计总额超过等值10000美元,海关不予放行。 (三)出境人员携出金额在等值10000美元以上的,应当向存款或购汇银行所在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申领《携带证》,海关凭加盖外汇局印章的《携带证》验放。 (四)进境时有带进外币现钞并在海关有申报记录的,出境时携带外币现钞的数额未超过其最近一次进境时申报外币现钞数额的,海关凭其最近一次进境时的《申报单》验放,不需申领《携带证》。 (五)“当天多次往返”及“短期内多次往返”的出入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按以下规定验放: “当天多次往返”是指一天内出境或入境超过一次。 “短期内多次往返”是指15天内出境或入境超过一次。 1、当天多次往返的出入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入境须向海关书面申报,出境时海关凭最近一次入境时的申报外币现钞数额记录验放。没有或超出最近一次入境申报外币现钞数额记录的,当天内首次出境时可携带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含50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不需申领《携带证》,海关予以放行,携出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的,海关不予放行;当天内第二次及以上出境时,可携带不超过等值500美元(含5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不需申领《携带证》,海关予以放行,携出金额超过等值500美元的,海关不予放行。 2、短期内多次往返的出入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入境须向海关书面申报,出境时海关凭最近一次入境时的申报外币现钞数额记录验放。没有或超出最近一次入境申报外币现钞数额记录的,15天内首次出境时可携带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含50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不需申领《携带证》,海关予以放行,携出金额在等值5000美元以上的,海关不予放行;15天内第二次及以上出境时,可携带不超过等值1000美元(含1000美元)的外币现钞出境,不需申领《携带证》,海关予以放行,携出金额超过等值1000美元的,海关不予放行。 出国旅行你需要的行李清单 旅行证件(护照、港澳、入台) 这个忘带,直接完蛋。要确保上面含有效的签注。如果签证在旧护照,那么新旧护照一定要都带上,缺一不可。如果台湾的话,除了往来台湾通行证,一定带上打印的入台证(由台湾签发,旅行社代办)。身份证我个人是不带的。但如果你需要在国内的机场兑换货币,也是需要查验身份证的。 保单、机票行程单等 有些国家需要验证你的机票行程单和保单。尤其美国这种国家的海关相对而言是话最多的。为避免麻烦,建议事先打印好随身携带。 “两张卡”(信用卡+借记卡) 双币种信用卡对于出国非常重要,这是在国外的主要支付手段。酒店、租车等都会需要它。我上方的两张信用卡分别是双币种和全币种。区别是后者如果在非美元国家使用,可以直接人民币兑换当地货币,省去美元的中间环节和扣费。银联借记卡现在也非常重要。现在国家强大,很多地方的ATM都可以用借记卡直接提取货币。所以不需要在国内银行事先兑换当地货币(有的非主流币种甚至换不到的)。当然,如果你是土豪,用信用卡也是可以取现的。缺点是手续费高和占用额度。 当地货币 祖国的电子支付已经独霸全球了,但是出国可千万不能靠手机支付啊。虽然信用卡很普及,但现钞也是万万不可或缺的。不必在国内兑换,有些小国货币甚至想换都换不到。也不必在机场换,垃圾汇率和手续费坑死你。我都是到所在地的ATM自提的,简单方便。我的习惯是各国货币都备着,用不完就带回来。下次出国再抓上带在身边即可。如果有多余的又不想带回来呢?在当地机场的免税店花了吧(差额不够部分可以用信用卡补足)。这样比在钱庄兑换要划算的多,连硬币都不留。 提示1:现金请不要都放在身上。中国人在国外已经成为“移动钱包”的形象,小偷和强盗都惦记着你的现金呢。到了当地就放在酒店里的保险箱吧。 提示2:无论去哪个国家,适当带上一些美金总是没错的。毕竟还是全球通行的货币。紧要关头可以换钱。
外出旅游需要带的行李清单 外出旅游需要带的行李清单 打点行装的原则是将行李减至最少限度,尽量整理打包成小型,留下空间装旅途中购买的纪念品及礼物。整理行李有3个小窍门: 1、不常用的、较大较重的物品先装,以利搬运。 2、瓶装化妆品等易碎之物,用T恤或毛巾包裹。 3、在行李空隙处塞入卷筒状的毛巾。另外先列一张清单,将所需之物一一写下,就不会顾此失彼了。 此外,出行的清单应包括下面4类: (1)文件类:机票车票、护照、身份证、结婚证、介绍信、旅游指南手册、地图、旅行日程表、地址电话通讯册。 (2)小用具:手机、呼机、相机、胶卷、随身听、旅行闹钟、手电筒、刮胡刀、计算器、电池、指甲刀、开罐器、小型电热杯、小型衣架、针线包、吹风机、纸笔。 (3)穿戴类:备换服装、备换鞋、睡衣、领带、围巾、帽子、手套、泳衣、短裤、生理用品、毛巾、化妆品、防晒水、太阳镜、饰品、洗浴用品、梳子、牙刷牙膏。 (4)饮食:必要的药品、饮料、食品。 以上物品可根据自己情况加以删减,如住宾馆就无需洗浴用品。 另外,由于各国电压不同,出国后本国电器制品可能无法使用。由于各酒店插头形状可能不同,故可能需要准备转换插头,或在当地酒店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