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铁夫
李铁夫简介

李铁夫简介

李铁夫 ,男,1869年生于广东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就读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威廉·切斯画室,纽约艺术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纽约艺术大学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美国国际画理学会会员,华南文联副主席,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油画系主任。李铁夫及其艺术长期被遮蔽,被遗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艺术先驱4画坛巨擘5历史地位6人物评价7艺术评价8革命先驱9游子回归10轶事拾遗11大师背影12艺术作品13律诗联语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铁夫别名:李玉田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江门市鹤山县雅瑶镇陈山村出生日期:1869年10月逝世日期:1952年6月16日职业:艺术家 革命家毕业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纽约美术大学主要成就:东亚画坛第一巨擘 组织 捐助民主革命 春季沙龙等大展获一二三等奖11次代表作品:《音乐家》《青年教师》《画家冯钢百》《万壑松风图》《瓶菊》 人物生平2 李铁夫,1869年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县雅瑶镇陈山村。原名李玉田,号昭龙,在国外期间改名“李铁夫”。1877年,8岁入乡间私塾。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成为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李铁夫先到了美国旧金山,后转入英属加拿大,工余坚持自习绘画。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在英美等地建立海外兴中会、同盟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2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任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与约翰·萨金特一起进行油画与水彩画研究,并学习雕塑。1909至1914年,任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1916年,加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以及国际画理学会。1930年,61岁回到祖国。1932至1934年,蛰居香港。1946年,一度回内地,在广州、上海、南京、四川等地游历、办展览、搞创作。1947年,又返 艺术先驱3 李铁夫1869年10月出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县雅瑶镇陈山村龙门里,世代务农,家境贫苦,只有一间十三桁瓦顶的土屋。李铁夫幼年就表现出绘画的艺术天分,喜欢临摹章回小说插图,还常常书画折扇送人。8岁入乡间私塾,受到乡里一位中过举人,被称为孝廉公的老学究吕辉生的启蒙。幼小的李铁夫在绘画、诗文、对联以及相学等国学方面,都显露出天赋与才华,深得启蒙老师的赏识与喜爱。但李铁夫要经常帮助父母干农活,以维持生计,没有条件专心学习。李铁夫的叔父在加拿大开了一家洗衣店,1885年,16岁的李铁夫为了生存,也为了艺术,随叔父背井离乡,到海外工作与学习。李铁夫先到美国旧金山,后转到英属加拿大,工余坚持自习绘画。当时在加拿大渥太华侨居的广东鹤山人不少,李铁夫得到亲友的资助,1887年考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院。由于他对艺术特有的天赋和勤奋,第一学年便取得考试第一名,并获一等奖学金,以后年年如此。1891年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 画坛巨擘4 李铁夫1907年开始定居纽约,这是他艺术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2年,43岁时进入纽约艺术大学,任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与的约翰·萨金特有较多交往和切磋的机会。约翰·萨金特是近代英美艺术发展中起转折作用的画家,被誉为“世界画王”;威廉·切斯任美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达十年之久。两位大师在留学西班牙和慕尼黑时,便十分尊崇委拉斯贵支和哈尔斯,以及莫奈和马奈等的色彩和用笔。欧洲艺术进展到委拉士贵支和哈尔斯时代开始突破种种陈规,直接用油色作画,并充分发挥笔触的功能。约翰·萨金特和威廉·切斯吸取了这些前辈大师的精华,形成对古典学院派有所革新的写实画风。李铁夫深受两位大师的影响,艺术风格上自然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都擅长于运用线条和笔触,并十分着重人物性格内涵的刻划,有所不同的是,李铁夫的色彩比约翰·萨金特较为朴实含蓄,更着重于写意传神,用笔也较威廉·切斯更为 历史地位5 李铁夫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当仁不让地享有多个“第一”:第一位留学欧美学习西方艺术的学子;第一位真正掌握了西方油画技艺的中国艺术家;第一位可与西方大师媲美的中国艺术家;国际画理学会第一位亚洲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第一位投身民主革命的艺术家……早在十九世纪末的1885年,李铁夫即前往欧美攻研西方艺术。近20年后的二十世纪初,才陆续有李超士、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冯钢佰等等一大批人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然而,李铁夫对中国油画的贡献,并不是时间次序意义上的“中国油画第一人”可以涵盖的。李铁夫长期系统地攻研了西方油画艺术,而且他的写实主义风格深得欧洲传统艺术的精髓,领悟了西方油画的精神内质,达到了高深造诣。无论是李铁夫油画语言的精纯度、技法掌握,还是在西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声望,都是中国早期乃至后来相当一段时期西方绘画追习者们远远难以企及的。李铁夫以雄厚的实力进入欧美主流艺术圈,并且与 人物评价6 ·孙中山曾称赞李铁夫是“东方画坛第一巨擘”;柳亚子有诗咏赞李铁夫:“一老龙潜身是史,几人虎变国为家”;郭沫若在回忆录中称李铁夫是“一位奇人”。·李铁夫是我非常喜爱的画家,我画不过李铁夫老先生,我以为我画过了,可是拿他的画来一看,仍然画不过他。他跟孙中山是哥们儿。到美国学画,一辈子没留下几张画,可是非常有教养,非常有才气。(陈丹青)学西画留学最早、画得最好的,是李铁夫。他在中国学西洋绘画的历史中是成绩很大的,真是要大书特书。李铁夫的画好到什么程度呢,美国的萨金特都佩服他,在美国大展上得金奖的是李铁夫。他办展览挣的钱,全部捐给民主革命,同盟会纽约的分支就是李铁夫在当负责人。(杨先让)·李铁夫是真正的大师,这么个大师级的画家,媒体却很少报道,很少人知道李铁夫的艺术造诣和爱国情怀,坊间的一些逸闻趣事甚至还以讹传讹。不但要报道,而且要把李铁夫的作品向全国展出,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师。(陈金章) 艺术评价7 李铁夫对古今中外文化融会贯通,他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雕塑家、书法家、诗人,是具有全面素养的艺术大师。他的油画技艺高超,他的水彩画淋漓流畅且有水墨趣味;他的雕塑获金奖时,比中国最早的雕塑家李金发前往法国学雕塑还要早好几年;他在影剧方面也很有建树,曾出资办电影厂,并自编、自导、自演戏剧与电影,是华侨电影事业的先驱。李铁夫同时也是很有造诣的国画家、书法家、诗人。16岁便出国,侨居国外达半个多世纪的李铁夫,极为可贵的是,对于祖国和祖国文化却怀有坚贞不移的情感,并葆有广泛而深厚的兴趣与功力。李铁夫的中国画多以雄鹰、猛虎以及鸿雁等为题材,通过这些形象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和抱负。画面往往寥寥数笔,稍加渲染,十分生动有力。李铁夫的书法似有康南海的影响并兼受傅山的熏陶,既有十足的师承传统,又有铁干虬枝、风骨凛凛、恣意倔强的个人风格。李铁夫的律诗和联句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但都言之有物,慷慨激越,充满反封建反清的爱国激 革命先驱8 “我平生有两大嗜好,一是艺术;二是革命。”这是李铁夫晚年常说的一句话。他认定:“美术为革命运动武器,革命为艺术推进机,二者不能须臾离。”李铁夫是最早的兴中会会员之一,辛亥革命的元老、功臣之一。李铁夫在1904年孙中山往返欧美进行革命活动时加入同盟会,最初任孙中山的海外秘书,为革命奔走四方。1907年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后,到英、美各埠组织同盟分会,致力国民革命。1908年,李铁夫与孙中山在纽约成立了美洲第一个同盟会分会,孙中山亲临主盟,并和李铁夫等十五位同仁志士拍照留念。李铁夫赋诗一首:“草莽秦驰道,云烟越故城。千年不磨灭,惟有大同盟。”此后,李铁夫又与孙中山奔走美洲各地,陆续成立了十九个同盟会分会,并任纽约分会书记长达六年。李铁夫还组织戏剧演出和组建电影公司,通过文艺宣传革命,同时积极开展筹饷活动。李铁夫还把自己的200多幅油画以及汽车、别墅全部卖掉,捐献于革命活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 游子回归9 李铁夫1932年回国时,孙中山、黄兴、程璧光等早已逝世。这位在国外名声显赫的艺术家和革命元老,虽已60多岁,却满怀抱负:他计划创办一所“东亚美术学院”,传授他的技艺;创作一组大型《辛亥革命历史画》和一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肖像画,纪念为辛亥革命牺牲的志士。孙科口头赞赏他的宏大计划,但未能积极予以实质性支持,最终都无法实现。一次,国民党中央行政院长孙科与众多高官拜见并宴请李铁夫。宴会上,李铁夫叫孙科“科仔”;叫李济森“我的学生”;称张群“肥佬”。并且不分场合地大骂政腐官贪……李铁夫回国看到内战不止,外侮日深,官员们只顾搜刮民脂,同胞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心中非常悲愤,感到无比失望。他没想到原来与孙中山一起缔造的民国,会变成这个样子,发出“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的感叹。孙科安排他到南京任职,他不干。还教训了孙科一番,劝他不要为背叛他父亲主张的人粉饰太平。蒋介石曾颁发给他一枚国民党元老勋章,但他扔 轶事拾遗10 ·1932年,60多岁的李铁夫回到香港。他孑然一身,在土瓜湾租了一间木屋居住,每月租金6元。家里不设炉灶,每天冷水洗浴,饿了就上茶楼饭店,几乎天天到九龙城的统一茶楼就餐,最喜欢吃京酱面和鱼肉煮萝卜,说天下美味莫过于此。·李铁夫在香港的晚年生活并不好,别人求上门来买他的画可是他不卖。但是他对狗肉有特别的喜好,很多人便用狗肉来换取他那难以求得的水墨画和书法作品。·李铁夫是一个极为和蔼的老人,晚年一直保持喝茶的习惯,而且每顿饭都要亲自写菜谱。一顿饭吃完后,一些人总找机会“偷”菜谱,成为收藏其笔墨的主要途径。·李铁夫有许多怪癖。他白天走路,总是慢慢地,像一个沉思的哲学家在散步,而晚上走路,即矫健如飞。他有他的道理:白天人太多,走快了,不是碰人,就是被人碰。·李铁夫生活简单,只有那两套衣服,可是绘画的用具却非常精美。他似乎对绘画入了迷,把结婚的事都忘掉了,但他又不是独身主义者。他说:“作画的时间都嫌不 大师背影11 “李铁夫美术馆”由江门市与广州美术学院共同筹建,并设立“李铁夫美术基金”。辟设李铁夫作品、文物和生平事迹等专厅。广州美术学院把“李铁夫美术馆”作为分馆,提供了一批李铁夫的高仿真作品。李铁夫的一位学生捐赠了自己收藏的两幅李铁夫真品。在李铁夫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之际,李铁夫半身铜像在“李铁夫美术馆”落成。铜像中的李铁夫身穿西服,面容清瘦,铁骨铮铮。以粗犷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代艺术大师和民主革命先驱者的的风貌。铜像作者为雕塑家潘鹤。1983年,广东鹤山在李铁夫出生地雅瑶镇陈山村龙门里修建了“铁夫画阁”。陈列、展览有关李铁夫的文字、印刷品与照片资料,以及由广州美术学院画家们临摹的李铁夫代表作,另有80多幅知名人士赠送的书画作品。画阁立有李铁夫目光如炬的半身铜像。阁名由画家关山月题写。2017年6月,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学术委员会公布了特别评选出的广东百年美术史上的21位广东美术大家,李铁夫位列首位,其馀20人 艺术作品12 《音乐家》(1918)《斗牛士》(1919)《未完成的老人像》《黑发女郎》(1924)《老教师》《老医生》《大学生》《人体》《金发姑娘》《蓝眼青年》《外国女友》《康有为像》(1904)《秀发女郎》(1924)《灰髯的教授》(1927)《青年教师》(1928)《画家冯钢百》(1934)《瓜蔬与坛盘》(1938)《刘郭太夫人肖像》(1939)《马丁将军》(1939)《少女像》《鱼与茄》(1941)《盘中鱼》(1941)《刘素薇肖像》(1942)《刘思同肖像》(1943)《客家妇女》《九龙郊景》(1932)《遥望瀑布》(1930年代)《静湖》《水边林木》(1949)《革命烈士蔡廷锐就义》(1947)《万壑松风图》(国画1931)《飞雁图》(国画)《海燕双飞图》(国画·与高谪生合作)《瓶菊》(水彩画)《四川峨嵋》(水彩画1947)《李铁夫画展》(美国纽约多次)《李铁夫画展》(香港钟声慈善社)《李铁夫 律诗联语13 《感怀》惊闻离笛满船声,荡桨同仁斗酒倾。断头险阻都如梦,此日应为隔世情。《感怀》(二首)其一风云惨淡思悠悠,愁绪撩人不自由。七尺浮萍如落絮,十年浪迹等闲鸥。山河历落兴亡感,天地昏沉杀伐秋。举目已无干净土,披襟慷慨弄吴钩。其二漓园欢宴腊灯红,预祝仇雠崩溃终。莫道庸愚无敌忾,裹尸马革实英雄。《》水分泾渭污难合,器异熏莸味岂投。宁甘隐伏羁良马,任占巢居让拙鸠。《》帷幄当年苦运筹,劳劳压线几时休?可怜缔业成春梦,差幸知机退急流。《》俊杰知时宁就暗,良禽择木岂迁幽。可怜缔业随春梦,差幸知机退急流!《》草莽秦驰道,云烟越故城。千年不磨灭,惟有大同盟。《》故国方遭劫,男儿志未舒。羞为爱情误,当作铁丈夫。·丈夫乐成仁;吊民除国寇。·家贫清史在;身老白云深。·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不肯低头执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自知性僻难谐俗;且喜身闲不属人。·蜗角蛮争徒自扰;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