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女,1963年10月18日生,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曾任重庆市北碚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民盟重庆市委妇女专业委员会委员、民盟北碚区第一、二届区委委员。现任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常委、民盟北碚区委副主委,民盟重庆市市委委员。作为盟员,与盟内同仁团结协作,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利用自身专业多次深入乡镇进行教育咨询服务,扎实开展党派课题调研,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区委、区府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所在学校、地区,乃至重庆市的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发表于学科级刊物论文 3篇,发表于核心刊物论文 3篇,学术会议出版论文 1篇;出版专著:《汉字中的幼儿教育——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1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简介3主要经历4科研成果5教学工作6参政议政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静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3年10月18日职业:西南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2 李静,女,1963年10月18日生,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重庆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主要经历3 就读于原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5年至今任教于原西南师大教科院,从事《学前卫生学》、《学校卫生学》、《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其间1986——198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1994——1997年就读原西南师大教科院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2005年就读原西南师大教科院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构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4年起任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2——2006年任重庆市北碚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1997年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1997——2006年任民盟北碚区第一、二届区委委员2006年任民盟北碚区委副主委2007年任民盟重庆市委委员 科研成果4 (一)发表于学科级刊物论文1.全息汉字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4(7),独立撰写2.汉字多元化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5(3),独立撰写3.幼儿与汉字的共鸣——幼儿汉字教育可行性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6(7—8),独立撰写(二)发表于核心刊物论文1.论入世后的人才素质特征.教育情报参考,2002(5),独立撰写2.“非典”后对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思考.中国学校卫生,2004(10),独立撰写3.重庆市北碚区小学生书包卫生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5),独立撰写(三)学术会议出版论文汉字多元化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大学教育学院,2007,2(四)出版专著《汉字中的幼儿教育——幼儿汉字多元化教育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五)主持科研项目1.“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发展现状 教学工作5 承担了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教育学专业各层次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共5门,包括《学前卫生学》、《特殊儿童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等。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激情饱满、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参政议政6 曾任重庆市北碚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民盟重庆市委妇女专业委员会委员、民盟北碚区第一、二届区委委员。现任重庆市北碚区政协常委、民盟北碚区委副主委,民盟重庆市市委委员。作为盟员,与盟内同仁团结协作,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利用自身专业多次深入乡镇进行教育咨询服务,扎实开展党派课题调研,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受到区委、区府的重视和高度评价。作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所在学校、地区,乃至重庆市的发展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为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常常为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经常深入各区县为重庆市的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和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的发展举办学术讲座。
李静宜,八路军战士,1909年出生在卢氏县栾川区栾川街。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3二战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李静宜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卢氏县栾川区栾川街【今河南省栾川县城关镇】出生日期:1909年出生逝世日期:1955年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解放豫西山区,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参谋长。 个人经历2 其祖居洛阳,清光绪三年大旱时,曾祖母携子5人逃荒到卢氏。祖父李锦仁初从教,后行医。父李永祺,生于卢氏县栾川区栾川街,自幼读书习医,18岁即执掌药铺。由于精于经营,克勤克俭,田产日增而成为中农家庭。母亲姓徐,贤淑刚强,理家有方,是一位深明大义、有爱国心的坚强女性。常教诲李静宜弟兄,要努力读书,立志上进,长大成名,为国为民当清官、做明将,不要留骂名。母训对李静宜一生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静宜幼读私塾。他聪颖有志,勤奋好学,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学识基础。17岁时,父亲令其辍学习医。但他一心从武,不安医道,除帮助父亲料理药铺外,就挤时间自修读写,充实自己。1928年,卢氏县遭受匪劫,李静宜的父亲被杀,药铺被焚。地方恶霸乘机滋事欺压。时年19岁的李静宜下决心离家出走,立志20年不回家,非出人头地不可,遂到临汝县樊钟秀部当兵。由于他一心上进,勤于军务,颇得上司器重,一年多后,就由连部文书升任排长、连长、 二战经历3 1938年6月6日,河南省会开封沦陷,日军侵占了河南半壁河山,并从晋南、豫北一带调重兵威胁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委任范龙章为河南自卫军第四路军司令。范与李静宜系故交,遂邀李静宜到该军任职。经中共豫西特委同意,李静宜到第四路军任副司令兼第一大队大队长。为解决军费困难,经老母慨允,卖掉家中40亩好地,以资军用。1939年4月,第四路军奉命从郑州开赴豫东敌后抗日,后又开进鲁西南东明地区。李静宜与中共河南党组织失去联系。这里接近八路军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范龙章与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的一次会面中,李静宜接触了杨得志。后杨派昌炳桂大队长与李静宜经常联系,并送一些文件给李静宜看。期间,李静宜曾向杨得志请求将部队带到八路军来。杨指出:要照顾统一战线,团结友军,争取范龙章抗日,暂不要动。后第四路军由东明北渡黄河开进濮阳、内黄一带时,李静宜率一大队驻井店镇。一天,哨兵捉获一行踪
李辅国(公元704年-公元762年),本名静忠,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李辅国更加为所欲为,最后被人刺杀身亡。 目录 1基本资料 2李辅国人物生平3李辅国轶事典故4李辅国历史评价5李辅国史书记载6李辅国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李辅国别称:静忠、护国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704年去世时间:762年官职:司空、中书令封爵:博陆郡王追赠:太傅谥号:丑 李辅国人物生平2 李辅国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则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李亨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也以国家大义劝说李亨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李辅国随肃宗回到长安,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同年,唐玄宗一行也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唐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 李辅国轶事典故3 唐肃宗继位后,唐玄宗当了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一天,久雨初晴,玄宗到了勤政楼。楼下的市民和来往行人,见到了玄宗,流着欢喜的眼泪,高呼万岁,声音惊天动地。当时肃宗正生病,李辅国上奏,诬陷说:"这都是九仙媛、高力士、陈玄礼搞的阴谋。"他私自矫诏,将唐玄宗迁到西内。(唐太极宫称西内)护送唐玄宗的人,只配了二三十个老弱者,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却都有执刀的卫士,他们都听从李辅国的命令。看到这种情况,唐玄宗很吃惊,好几次掉下马来,都被服侍者扶上了马。高力士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老臣了,不应该这样无礼,你给我下马。"李辅国赶紧下了马。高力士宣示了唐玄宗的旨意,将士们应该忠于职守。于是李辅国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内,齐声喊,太上皇万福,纷纷向唐玄宗叩拜。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来牵马。”李辅国赶紧穿上靴子,去牵马,和兵士们一齐护送太 李辅国历史评价4 刘昫:崇墉大厦,壮其楹磶。殿邦御侮,亦俟明德。宵人意褊,动不量力。投鼠败器,良堪太息。宋祁:肃、代庸弱,倚为扞卫,故辅国以尚父显,元振以援立奋,朝恩以军容重,然犹未得常主兵也。德宗惩艾泚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是以威柄下迁,政在宦人,举手伸缩,便有轻重。至慓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强籓,则争出我门。张皇后:李辅国久典禁兵,制敕皆从之出,擅逼迁圣皇,其罪甚大。朱元璋:当时坐不当使此曹掌兵政,故肆恣暴横。然其时李辅国、程元振及朝恩数辈势皆极盛,代宗一旦去之,如孤雏腐鼠。大抵小人窃柄,人主苟能决意去之,亦有何难?但在断不断尔。丁耀亢:阉宦有权,多借阶椒闼,在人君初不过以便利之役蓄之,遂至逞不轨而害及妻子。昆岗之火始于片絮。吾于辅国乎何诛?王纲不振,以刺客而代天威,亦不武矣。蔡东藩:张后有可杀之罪,辅国非杀张后之人,此二语实为确评。况张后之谮杀建宁,谋迁上 李辅国史书记载5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四》《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李辅国影视形象6 赵煊李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