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植物油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也可能不含,具体要看精炼的工艺,工艺加氢或者高温等就有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精炼植物油并没有精确的定义,也没有相应的工业标准,并不能说精炼植物油是或者不是反式脂肪酸。 精炼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吗 奶油蛋糕、饼干、油酥饼、油炸干吃面、炸面包圈、薯片、巧克力、色拉酱、汉堡、炸薯条、炸鸡块、爆米花等美食,都含有精炼植物油。 有些精炼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有些则没有,其主要取决于精炼过程。已知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 市面上绝大多数奶茶、咖啡、起酥油、人造奶油等均含大量的氢化油脂,其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有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加入养生行列,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为此,也出现了一些争论:吃猪油到底是养生还是健康呢? 1、猪油会引发心血管疾病? 猪油是动物油脂中最常见的油脂,猪油大约含有40%的饱和脂肪酸,其余为不饱和脂肪酸。有人说猪油不健康,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猪油中脂肪含量高,但脂肪也有好、坏之分。 坏脂肪里有反式脂肪、饱和脂肪,其中,反式脂肪比饱和脂肪更坏,是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但猪油中主要是饱和脂肪较多。 心血管疾病是多种病合为一体的疾病,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也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猪油吃太多,可能是其中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因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因素。 人们认为旧社会心血管发病率低,其实并不是猪油的功劳,在旧社会人们总能量油脂摄入量低,同时整体身体活动量大,因而这些才是当年心脑血管发病率低的重要因素。 而如今我们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是旧社会的十倍都不止,所以才会频发心血管疾病。 摄入猪油的量,最好每天控制在总热量的5%至10%之间,若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量为2000大卡,1公克油有9大卡计算,成年人每日猪油的量就不可超过22公克。 其实猪油也存在一些隐患,猪油比较油腻,过多食用会影响食欲,会产生呕吐的现象发生。 有腹泻腹痛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猪油,否则会加重腹泻的症状,反而会引发肠胃疾病。长期使用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变,人们开始渐渐使用植物油。其实猪油的好处也很多,都是人们”误解“了它。 你欠猪油一声“对不起” 有些食物所含反式脂肪占比其实比猪油还高,比如牛羊肉、水果蔬菜、乳制品汇总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其次植物性奶油、马铃薯片、沙拉酱、蛋糕、面包、曲奇饼等中均有反式脂肪酸;最后西式快餐中的炸薯条、炸鸡的反式脂肪占比都会比猪油高。 不少人听猪油的名字会觉得很油腻,认为常吃猪肉会肥胖对身体有害,实际上猪油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1、猪油能增进食欲:使用猪油炒菜,大家都会被猪油的香味吸引,面对香味四射的美食,怎么能不多吃一点呢~ 2、猪油能促进钙的吸收:猪油中除了维生素A以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D。猪油的维生素D含量仅次于鱼肝油,维生素D就是促进钙质吸收的重要物质。 3、猪油能护眼护肤:猪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身体一旦缺乏维生素A就会使皮肤变得干燥,还会引发夜盲症。 因此,适当给身体摄入一些猪油,能很好的补充身体中搞得维生素A,让肌肤变得更加润泽,保护自己的视力。 过多摄入猪油还是容易肥胖,因此需要健康的食用猪油,用猪油炒菜可能是人们都喜欢的,但需要注意摄入不能超过30克,另外可以与其他油类交替使用,保持营养均衡。 交叉搭配用油,远离反式脂肪 猪油最好是和植物油一起吃,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这样营养会更加全面。如果炒菜放了猪油,就要相应减少其他菜品用油量。常见的植物油有: 芝麻油:香油一般用来凉拌,菜做完后撒点儿提香; 花生油:不容易过氧化、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所以适合炒菜。 菜籽油:与花生油结构类似,可以用于炒菜,但它里面会含有芥酸,不好吸收,所以要多炒一会让芥酸挥发掉。 玉米油:玉米油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有抗氧化的作用,适合快速烹炒,保持蔬菜的色泽和香味。 吃油我们要注意不超量,品种勤更换,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比如口味较重的朋友可以选择风味调和油,三高特殊人群可以选不饱和脂肪酸搭配维生素E营养调和油,油煎食物可以选烟点高的猪油、菜籽油等。 油的摄入量也要有所控制哦,油吃多了一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互动:你平时吃猪油还是植物油? 参考资料 [1]方舟.远离反式脂肪[J].养生月刊,2012,33(4):317-319. [2]刘萍萍,落羽.吃猪油真的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吗[J].健康,2018,0(5): 54-5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王大爷最近和自己的小孙女发生了一些争执:“爷爷,你怎么还在用猪油炒菜啊,连猪油渣都不放过!”“猪油怎么了,我从小吃到大,猪油渣多香啊,你小时候可没少吃……”“可是我听说猪油吃多了,对心血管不好,我妈都用植物油煮菜了。”“原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吃猪油长大的,也没见他们有多少得了心血管疾病的,你这个说不通。”“……”很多人认为吃猪油会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因而对猪油“避如蛇蝎”。然而,在民间也有“一勺猪油等于五副药”的说法。那么,吃猪油到底健不健康呢?一、猪油是心脑血管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油脂摄入过多,而并非只是猪油吃多了。认为猪油是心脑血管杀手的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看法,多是因为听闻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容易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其实,植物油和动物油都是既含有饱和脂肪酸又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只是在二者中的比例有所不同。无论是饱和脂肪酸还是不饱和脂肪酸都是无害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罪于这两种物质之间组成上的差别。而且,对心血管、免疫系统和正常脂肪酸代谢更为不利的是反式脂肪酸,它主要存在于奶油、煎炸物、速溶奶茶和烘烤的饼干面包等食品中,这类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因此,我们不必将猪油当做洪水猛兽,适当吃猪油是没问题的。特别是冬天,摄入猪油还有这些好处:1.吃猪油会给人体带来更多的热量和脂肪,冬季食用猪油可以维持体温,这也是为什么干重体力活的人喜欢吃猪油炒的菜的原因之一。2. 猪油有耐高温、稳定、烟点高的特点,高温烹炸时,不易产生反式脂肪。因此冬季喜欢吃热腾腾、香喷喷的煎炸类食物的人,用猪油进行烹饪反而更好。3.猪油中虽然含有胆固醇,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必过分害怕胆固醇。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合成激素、形成胆酸等,适量摄入其实是有好处的。当然,任何食物都要遵循适量原则,因人而异。对于已经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应注意控制猪油的用量。二、吃植物油更健康?有人认为,既然猪油需要严格控制量,那么直接摈弃猪油,改用植物油会不会更好呢?在物质丰富容易营养过剩的生活方式中,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主流。但在专家眼中,这些观点是片面的。植物油的成分,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同植物油二者比例会有所不同。过多饱和脂肪酸容易使血脂和胆固醇升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丰富的不饱和键,它有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的好处,但是它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不饱和键越多,在身体内被氧化的风险越大,这样易产生过多的过氧化物,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癌变,大脑功能衰退等。所以,少量摄取植物油是机体正常功能的需要。但过量摄取植物油,无论是花生油、豆油还是橄榄油,还是会加重机体的负担。三、健康用油,牢记这3点食用油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它与健康息息相关。作为一种高能量食物,食用油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食之过量又会导致肥胖,甚至诱发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那么怎么吃油最合适呢?1、不能长期只吃一种油:否则可能会造成机体脂肪酸失衡。家里最好存放多种油,交替使用。2、不要让油热到冒烟:如果等锅里的油冒烟才下锅炒菜,此时油温接近250℃,这样的温度会使油脂劣变,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3、开封后的食用油建议在3个月内吃完:如果家庭人口少,建议用小瓶分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灶台存放。因为在有光线照射以及高温的情况下,油的氧化变质速度会非常快。此外,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食用油25~30克。因此日常烹饪时少用煎炸法,还可以使用带有刻度的专用油壶,炒菜时有意识地看看刻度,少放些油,慢慢养成少用油的习惯。 // 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烹调油摄入量达42.1g,属于过量用油。不论是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可以吃,但都应当适量吃。养成良好的用油习惯,不仅吃得更舒服,也吃得更健康。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最后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植物油时,除考虑品种、风味外,还应注意健康和安全,优先选择精炼程度较高的食用植物油。 人们通常将从植物里制取的油称作植物油。我国可用于制油的植物的种类是很多的,如大豆、菜籽、葵花籽等等。植物油的分类比较复杂,分类方法也较多,有按化学性质进豆中制取的油叫大豆油,从花生中制取的油叫花生油,以此类推还有葵花籽油、棉籽油、菜籽油、米糠油、红花籽油等等。 在按照植物油料种类进豆油可分为二级大豆油、一级大豆油、大豆高级烹调油、大豆色拉油。 消费者在选购食用植物油时,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看色泽一般高品位油色浅,低品位色深(香油除外),油的色泽深浅也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异。 二看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无混浊。 三看有无沉淀物高品位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小。 四看有无分层现象(芝麻油掺假较多)。 五闻各品种油有其正常的独特气味,而无酸臭异味。 // 六查对小包装油要认真查看其商标,特别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期,无厂名、无厂址、无引用质量标准代号的,千万要特别注意,不要上当。 最后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植物油时,除考虑品种、风味外,还应注意健康和安全,优先选择精炼程度较高的食用植物油。 (实习编辑:张曼)
猪肉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肉制品,做法有很多,如炖肉,炒肉,蒸着吃等等,根据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前槽肉,后丘肉,五花肉等等,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五花肉,那么五花肉有哪些特点呢?又有哪些食用方法呢? 优质五花肉的特点: 1、肥瘦适当五花肉就是层层肥瘦相间,比例接近吃起来才会不油不涩,口感恰到好处。 2、富有弹性稍微捏、按,好的五花肉质弹性佳,猪皮表面细致,不会过干或过油。 3、颜色鲜红 新鲜五花肉正常应该是鲜红色的,若颜色呈现不正常,千万别选购。 4、色泽明亮 明亮的色泽代表五花肉新鲜,过暗很可能是不新鲜了;而太鲜艳则很可能经过人工处理。 不良五花肉的特点: 1、油脂分布不均匀油脂分布在五花肉的位置要适当,最好一层一层,作起料理入口才会吃到交杂的口感;若是部分油脂分布不匀,很可能一口都是肥油,或是一口都是干瘦肉了。 2、松软无弹性 失去弹性,并且松垮的五花肉,肯定不新鲜,选购时要注意。 3、色泽苍白或暗红过于苍白且摸起来湿湿的,或是太干应并呈现暗红色的五花肉,都是不良品,避免选购。 4、腥臭味重正常的五花肉,不应该很腥臭的,若产生不好闻的气味,这块五花肉很可能已经腐败了。 五花肉的做法: 干煎五花肉 主料:五花肉 配料:黑胡椒、米酒盐、姜片糖、辣椒粉 做法: 1、五花肉切半厘米厚的薄片,放入碗中,用其他配料抓匀腌制; 2、碗上盖一层保鲜膜,将肉放入冰箱一夜(肉尽量腌制过夜,好入味); 3、平底锅小火烧热,肉片整齐排入锅中,保持小火,将肉煎香并金黄微焦时,翻面继续煎; 4、直到两面都金黄微焦,出锅。 农家小炒肉 用料:五花肉400克、红尖椒4个、尖椒3个、青蒜1棵、植物油1汤匙、姜2片、蒜5瓣、生抽1汤匙、老抽1/2汤匙、料酒1/2汤匙、食盐1茶匙、鸡精1/2茶匙 1、青红尖椒切圈,五花肉切片 2、姜、青蒜、大蒜切好 3、锅中少许植物油放入肉片煸炒,炒至肥脂呈透明色,边缘微微焦黄(不要把肉炒得太过火,免得口感发硬) 4、倒入生抽、老抽和料酒,翻炒 韩式泡菜炒五花肉 用料:韩国泡菜240克、五花肉300克、洋葱1/3个、生抽1/2汤匙、料酒1/2汤匙、白芝麻1茶匙、植物油1汤匙 1、把五花肉切片,洋葱也切块,泡菜切断儿 // 2、炒锅中放植物油,放入五花肉煸炒 3、慢慢煸至五花肉变色,放入洋葱炒出香味 4、加入泡菜炒,再加入料酒和生抽,把泡菜与五花肉翻炒均匀即可,装盘后撒熟的白芝麻提香。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巧克力是以可可脂和可可浆为主要原料的甜食,可可脂富含多酚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有利。而代可可脂是一种人造硬脂,由植物油通过精炼、氢化、急速降温制成,属于反式脂肪酸的一种,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 我国《巧克力与巧克力制品》国家标准规定代可可脂含量不得超过5%,超过5%就不能叫做巧克力,只能叫代可可脂巧克力。消费者在选购巧克力时要特别注意产品配料表中是否含有代可可脂及其含量,不要被标签上的“巧克力”字样所迷惑。
不论是香喷喷的厚片吐司,还是奶油蛤蛎义大利面,这些美味料理的灵魂,就是“奶油”这一味!现代人对食物讲求健康、安心,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奶油产品时,往往一头雾水难以选择。其实只要遵守“天然的最好”,优先挑选天然动物奶油,避开人造奶油,就能避免“人工反式脂肪”和复杂添加物对心血管的伤害! 天然奶油vs.人造奶油 什么是天然奶油?简单来说,天然的奶油就是动物性奶油,用100%牛奶制成,所以自然散发出浓淳的牛奶香及黄色色泽,而人造奶油是从18世纪末开发出来的奶油替代品,因为价格较为低廉,保存期限较久,而受到欢迎。 人造奶油的原料为液态的植物油,因为植物油多半为液体状,所以必须透过“氢化”处理,才能成为奶油的固态状。此外,由植物油做成的奶油为了要模仿动物性奶油的口感及色泽,会再加入工香料调出奶香,也会加入食物色素,以调配出奶油的黄色。 不过,人造奶油中因为添加了许多化工物质,像是色素、香料等,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更带来了许多隐忧。美国早期因为怕消费者无法辨识人造奶油,甚至有过禁令,禁止把人造奶油染成黄色,必需添加的色素定为“粉红色”。虽然此禁令被取消,但也说明了人造奶油中的添加物,并不是一般消费者能一目了然辨识出来的,实在令人担心。 人工反式脂肪 恐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般人普遍误认植物性奶油比动物性奶油健康,其实,原本健康的植物油,透过氢化的过程中,原为“顺式”的脂肪加工却转为“反式”脂肪酸,会提高坏胆固醇于血管中的沉积量,改变细胞膜的成分,降低细胞对抗致癌物质的能力,对心血管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如果每天摄取5克反式脂肪,心脏病的发病机率会增加25%,并更会提高人体中的坏胆固醇,造成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从2004年开始,丹麦政府禁止任何含有超过2%以上的反式脂肪商品进行贩售,台湾也自2008年起,要求食品包装上需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但若每100公克的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3克,则包装可标示为0,其实食用“零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可能还是摄取到反式脂肪。 相反的,反式脂肪也存在于动物性奶油中,由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作用而产生的天然产物,而且量少;最具代表性的成分是“共轭(反式)亚麻油酸(CLA,conjugatedlinoleicacid)”,这样的反式脂肪为天然反式脂肪,并非化学加工而产生的“人造”反式脂肪,对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健康的负面影响。 天然奶油好 含脂溶性维生素与Omega 3 天然奶油中含有许多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对于脑部、皮肤、骨骼、血液等有保养效果。此外,选用吃牧草的牛产出的奶油,更可以天然的方式,摄取到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Omega-3。 已有多项研究显示,Omega-3可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更能增强脑力防记忆衰退、强化视力等。 此外,天然奶油对于怀孕妇女也很重要。有研究指出,怀孕妇女应避免摄取过多的人工反式脂肪,以防透过母乳传给婴儿,会增加婴幼儿血液内的胆固醇,对健康可能有长久的影响。 奶油越多添加物 人造奶油机率高 一般市售的奶油,最简单的辨认方式就是产品名称及成份,包括“乳玛琳”、“酥油”等“植物性奶油”,都是透过加工方式制造出来的。此外,若是包装上标示出的成份中含有越多添加物,则越有可能为人造奶油,因为天然的奶油,只需用简单的牛奶制成。 // 健康小叮咛: 成年人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取量不能超过2公克,奶油方面应优先选用天然奶油,并在饮食中尽量避免油炸食物及过于精致的糕饼,才能避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问题。
揭秘植物油的使用误区 误区一:精炼才是植物油质量的保证 提炼(包括精炼和脱臭)过程可以去掉植物难闻的气味,还能去掉由于保存不当而进入种子中的有毒物质。但是在去除这些杂质的同时,许多维生素等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也随之失去了。 误区二:橄榄油最贵,所以营养价值也最高 因为橄榄油提炼起来比较困难,其生产的劳动价值高,所以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当然,橄榄油有很多好处,比如,它可以软化血管,对心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可以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预防癌症和老年失忆症等。橄榄油还能促进上皮组织的生长,可用于烧伤烫伤的创面保护,而且不留疤痕。橄榄油的维生素含量是最高的,它所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也是不可替代的。尽管如此,也不能光吃橄榄油,因为每一种植物油都有自已的独特之处,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各种油换着吃。其他的植物油如葵花油、大豆油和玉米油也是佼佼者。它们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状况,加速胃溃疡的痊愈,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是大脑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原料。 误区三:标有不含胆固醇字样的油才是好油 不含胆固醇这个标记只不过是一个广告用语而已。在植物油里原则上是不可能没有胆固醇的!在生物化学中,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质是构成一切机体结构的基本成分。动物对它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对植物而言也不能说完全就用不着。在精炼植物油的过程中,胆固醇不可能从油脂中被去掉。但是,在植物油中,胆固醇的含量与猪油和黄油相比,其数值还是很低的,动物油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植物油的10-25倍左右。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植物油中根本就不含胆固醇! 误区四:永远告别动物油 人们认为吃动物油易引发冠心并肥胖症等,因而青睐植物油,其实这很片面。动物油(鱼油除外)含饱和性脂肪酸,易导致动脉硬化,但它又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颅内动脉营养与结构、抗高血压和预防脑中风的作用。猪油等作为脂质还具有构成人体饱腹感和保护皮肤与维持体温,保护和固定脏器等功能。 光吃植物油会促使体内过氧化物增加,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积,会促使人衰老。此外过氧化物增加还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结肠癌发病率。过氧化物还会在血管壁、肝脏、脑细胞上形成,引起动脉硬化、肝硬化、脑血栓等疾病。 正确的吃法是植物油、动物油搭配或交替食用,其比例是10:7。动植物油混吃还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所以用动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长补短。 误区五:长时间吃同一品种的油 为了方便以及健康,很多家庭通常都长时间只吃一种品种的油,认为这样可以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专家建议,最好是炒什么菜就搭配什么油,特别是不能长期的使用一种油。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误区六:高温爆炒 在炒菜的时候有的人喜欢高温爆炒,每次炒菜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等到锅里的油冒烟了才放菜,专家提醒,这样的做法是极为不科学的。如果温度过高,会使食用油里面所含有的一些营养物质遭到破坏,并且还会产生一些过氧化物和致癌物质。建议:在炒菜的时候最好是先把锅给烧热了再放油,这样就既可以达到热油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爆炒的效果,一举两得。
动物油和植物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是人们经常会吃的油脂,但动物油和植物油之间也有诸多不同,想了解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别,想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可随我一起去看看。 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别 1、脂肪酸的不同 动物油和植物油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所含有的脂肪酸不同,动物油中含有的脂肪酸都是饱和脂肪酸,而植物油中含有的脂肪酸则是不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害,而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 2、消化率 动物油和植物油的消化率也极为不同,植物油的熔点是比较低的,而动物油的熔点则比较高,动物油的消化率远远低于植物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植物油比食用动物油更健康。 3、热量不同 动物油和植物油中含有的热量也明显不同,动物油是一种高热量的食物,而植物油中含有的热量比较少,人们如果经常吃动物油会让热量在身体内大量堆积,容易造成身体肥胖,而吃植物油就不会有这种后果出现。 4、危害不同 植物油和动物油都能供人类食用,而且他们都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过他们在食用后产生的危害也有明显不同,动物油对人体危害更为明显,它不但会造成人体肥胖,还会加重人类心血管负担,会让动脉硬化和血栓等疾病高发,而人们吃植物油就不会有这些危害出现。 动物油和植物油的区别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能让大家知道两者之间的不同,也能让大家知道植物油的使用价值远远高于动物油,在平时生活中尽量要以植物油为主要食用油,要减少动物油的食用量。
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植物油了,植物油比过去的动物油更加健康。随着现在对于食品健康领域的进一步探究,植物油的种类越来越多,营养成分也更加丰富。现在的植物油富含多种维生素,而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脂肪比例也不尽相同,下面就来看看市面上的植物油的种类及成分有哪些? 植物油的种类及成分有哪些 一、红花籽油成分有哪些 红花籽油里面的脂肪酸含量主要就是亚油酸,亚油酸是一种比较健康的脂肪酸,利于调节人体的胆固醇,梳理血管淤结,所以红花籽油很适合心血管疾病,而且红花籽油中的维生素E含量也很高,红花籽油也因此得名于健康油品。 二、大豆油成分有哪些 大豆油的油色会比较深,大豆油的成分其实并不是那么稳定,其中含量最多的亚麻油酸也是不稳定的成分,大豆油来自于大豆成分,所以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和卵磷脂很高,大豆油极其利于人体吸收,是现在市面上性价比较高的一款植物油。 三、橄榄油成分有哪些 被大家熟知的黄金油色泽亮丽,而且因为采用低温萃取出来,所以油脂成分更加健康有利于人体。橄榄油不适合高温油炸类使用,而更适合作为凉拌等菜系。橄榄油使用方式健康,加上油中含有多酚抗氧化剂,能够强健身体,补充能量,抗癌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