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每周
每周吃两次清蒸鱼有好处

每周吃两次清蒸鱼有好处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阿登布鲁克医院的阿曼达·阿德勒博士对2.2万名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超过8%的糖尿病人有蛋白尿症状,而非糖尿病人中有这个症状的不到1%。尿中出现蛋白质是肾病的早期表现。阿德勒说,一旦情况恶化,将发展为更严重的肾脏疾病,甚至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的几率。   不过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糖尿病人中,吃鱼频率低于每周一次的,18%有蛋白尿,而频率高于每周一次的,有蛋白尿的比例降到4%。阿德勒说,这个结果表明,多吃鱼能预防因为糖尿病而导致的肾脏损害。这可能是因为鱼油改善了血脂状况,从而减少了肾病的发生,也有可能是鱼肉中的蛋白质等微量元素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但值得提醒的是,清蒸鱼较比煎炸的鱼,对糖友更有益。 //

健康饮食 2021-07-28
美国研究称每周步行10公里老年痴呆危险小

美国研究称每周步行10公里老年痴呆危险小

专家开出了“步行防老痴处方”:每周步行5英里(约合8公里)可以防止老痴病情加重,健康人群每周步行6英里(约合10公里)则有助于降低罹患老痴风险。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家完成的这项最新研究跟踪调查了299名健康成年人和127名患有轻度认知能力下降(老年痴呆症发作前10年的症状)的患者。结果发现,出现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的人群,经常步行有助于减缓记忆衰退和大脑萎缩等病情。 新研究负责人匹兹堡大学放射学系的塞勒斯·拉吉博士表示,因为老年痴呆症目前尚无法根治,所以科学家希望能够能找到新的方法,以缓解早老性痴呆(认知能力减退等)人群的疾病进程或症状。 为了调查步行对大脑结构的影响,研究人员对参试者大脑进行了3D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扫描结果显示,每周步行距离越远,大脑容积也就越大。出现认知能力受损的人群每周步行8公里可以保持大脑容量和结构10年不减,特别是大脑中关键记忆与学习区域。健康成年人每周步行10公里可以保持其大脑容量和认知能力。 最新研究发现,不散步的参试者5年后记忆技巧水平降低5个点,而相比之下,经常散步的人其记忆技巧水平只下降1个点。 拉吉博士表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毁灭性疾病,可惜的是步行无法治愈该病。不过步行可以降低记忆丧失进程,提高大脑抗击老年痴呆症的能力。

老人健康 2017-11-10 12:59:13  
男人聪明不“绝顶”秘诀 每周吃一次鱼有效护心

男人聪明不“绝顶”秘诀 每周吃一次鱼有效护心

怎样饮食让男人只聪明不“绝顶” 1、补充铁质。经常脱发的人体内常缺铁。铁质丰富的食物有黄豆、黑豆、蛋类、带鱼、虾、熟花生、菠菜、鲤鱼、香蕉、胡萝卜、马铃薯等。 2、补充植物蛋白。头发干枯,发梢裂开,可以多吃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 3、多吃含碱性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脱发及头发变黄的因素之一是由于血液中有酸性毒素,原因是体力和精神过度疲劳,长期过食纯糖类和脂肪类食物,使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毒素。肝类、肉类、洋葱等食品中的酸性物质容易引起血中酸毒素过多,所以要少吃。 4、补充碘质。头发的光泽与甲状腺的作用有关,补碘能增强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有利于头发健美。可多吃海带、紫菜、牡蛎等食品。 5、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E可抵抗毛发衰老,促进细胞分裂,使毛发生长。可多吃鲜莴苣、卷心菜、黑芝麻等。 男性每周吃一次深海鱼,或者中等剂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衰风险。 从1998到2004年,美国和瑞典两国的研究者随访了4万名年龄在45岁—79岁之间的瑞典男性,记录他们的饮食细节和健康状况。结果发现,每周吃一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鱼类(如三文鱼、鲭鱼、鲱鱼、白鲑)的男性,其心衰的发生率比从来不吃鱼的男性低12%。 同时,每天食用约0、3克欧米伽-3脂肪酸(在鱼肝油和鱼油中含有)的男性,心衰发生率低于那些每天食用较少者。 更有意思的是,每天摄取过多的鱼,或食用较大剂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都无法保护心脏,甚至与那些从来不吃鱼和欧米伽-3脂肪酸的男性有着同样的心衰风险。 这一结果可能会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不过,这一结果可能还有另外的解释,人群中体质较差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食用过多的鱼类或脂肪酸,来增强营养,因此这些人心衰的发生可能与体质有关。

男性健康 2017-10-28 17:00:52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每周运动4小时可预防糖尿病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每周运动4小时可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是现在很常见的中老年人病症,但是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年轻化,那么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下面就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 目前认为原因主要和遗传、生活方式有关,当胰岛功能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人体血糖代谢或内分泌系统紊乱后就会导致体内高血糖,人就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 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因此早期发现非常重要,那么糖尿病的前期征兆有哪些了?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大约10%的糖尿病患者有典型症状,所谓“三多一少”是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往往在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多见于1型糖尿病,而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不典型症状 疾病的发生并非按教科书写的,很多糖尿病患者并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有时会表现为如下不典型症状:全身困乏,手足麻木,皮肤瘙痒,视物模糊,手脚受伤后伤口长期不愈等,很多人会说这些症状能和糖尿病有啥关系?但有时正是这些莫名的症状造成了糖尿病的治疗延误。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状没有统一的度量衡,是多样化的,有个体差异。有的糖尿病人早期就会出现口渴症状,但是有些糖尿病人都出现糖尿病并发症了也不会感觉口渴;再如有些人发现自己尿中有很多泡沫,体检发现尿蛋白,也许是因为近期劳累、运动过量、感冒等导致的一过性的尿蛋白,属于正常现象,但也许是因为这个人就是糖尿病患者,而且已经出现了并发症,累及到了肾脏,因此出现尿蛋白。 皮肤瘙痒的症状可能就是源于皮炎、皮疹等皮肤病,但也有可能是糖尿病造的,患者却一直就诊于皮肤科导致病情延误;每个人的感觉或对刺激的忍耐程度不一样,当出现看东西模糊时,有些人觉得这正常,不影响生活,而有些人则关注了这个问题,及时去眼科就诊发现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 5招可预防糖尿病 第1招:每周运动4小时 芬兰的一份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 相比不运动的人,每天运动35分钟或每周进行4小时运动的人,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第2招:少吃快餐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用了15年时间,访问了3000位年轻人,发现他们中每周吃两次快餐以上的人,体重增长得更快。而过度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第3招:多吃粗粮 粗粮中含有的丰富的膳食纤维,能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而且,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使体内的有毒物质更快排出,所以平时可以多吃。 第4招:减轻压力 在高压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以致出现胃口大开、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现象,所以平时要学会调节心情,释放压力。 第5招:睡够觉 据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糖尿病中心的莱恩·马拉夫博士介绍,糖尿病和睡眠问题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糖尿病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而长期睡眠障碍也会引发糖尿病。

常见疾病 2019-09-17 08:34:20  
睡衣不注意卫生易致妇科疾病 睡衣每周清洗一次最佳

睡衣不注意卫生易致妇科疾病 睡衣每周清洗一次最佳

很多人都比较注重家里床上用品的清洁度,很多时候都比较关心被子的清洗时间,床单和枕套的清洗时间,但为什么没有人问睡衣要多长时间清洗一次比较好?专家表示,女人必须注意私处卫生,应该经常洗睡衣,以免染上许多疾病。下面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睡衣不注意卫生会导致哪些疾病? 1、皮肤病 皮肤是人们用来散热的器官,它不断地代谢,分泌大量的油脂和汗液,还有大量的皮屑,不会因为是夜间就停止了一切代谢工作,油和汗液的积累特别容易产生螨类,有利于各种细菌的快速生长,螨虫会继续刺激皮肤,导致尘螨皮炎和丘疹性荨麻疹,细菌感染毛囊导致毛囊发炎的出现,皮肤真菌感染可导致癣的发生。 2、泌尿系统疾病 细菌侵入尿道,易感染尿道炎。若不及时治疗,大量细菌会进而进入尿道,可导致膀胱炎和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3、妇科疾病 尿道不仅容易发炎,而且女性的某些连带部位也可能导致出现炎症的情况出现。真菌感染后阴道出现感染的情况也可引起念珠菌阴道炎。 睡衣怎么洗比较好? 1、每周清洗一次 一般来说,睡衣最好是一个礼拜就清洗一次,夏天容易出汗,汗湿的睡衣需要及时进行清理。 2、用冷水或温水清洗 睡衣只要清晰干净上面的污渍就可以了,不是很脏的情况下不需要像洗内裤一样用热水洗,热水容易损坏睡衣材料,降低睡衣的透气性和吸汗的功能。洗衣机也很容易导致睡衣变形。因此最好用冷水来洗睡衣或在低温下(低于40摄氏度)。 3、使用温和的洗涤剂 如果睡衣较高级,如丝绸睡衣,不适合用普通的洗涤剂或者是肥皂洗涤。则可以使用温和的洗涤剂清洗内衣。首先,将洗衣液溶解在水里,并将其放在睡衣中至少5分钟。最好不要使用漂白剂。 4、不要和其他的内衣裤混合在一起 不推荐和袜子内裤洗在一起,袜子上面细菌滋生的概率非常高,睡衣需要单独洗涤更好。 5、风干法 天气太凉或者是大太阳直接照晒会导致睡衣严重走形,缩短睡衣的寿命。专家建议丝绸材质的睡衣尽量不要再太阳下直接暴晒。 6、经常换睡衣 如果睡衣变形和褪色的情况下需要换睡衣,或者是睡衣洗不干净以及洗涤后材质很硬,这意味着睡衣需要更换。因为睡衣是贴身的衣物,应该及时更换。 选购指南 在家里穿睡衣不但是一种时尚,也是出于健康考虑的一种明智做法。购买女式睡衣是一件比买衣服更复杂的事情,睡衣要穿得舒服,穿得健康。 注重睡衣面料,注重健康。 最为理想的睡衣面料应该是针织类的睡衣,为什么?因为针织类的睡衣很轻薄,感觉柔软舒服。另外,最好的原料应是全棉织物,至少也应是以棉为主的合成纤维。 事实上,如果从健康角度考虑,棉料的衣服都是最理想的,因为棉料的衣服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够较好的吸收皮肤上的汗液,而且透气性很强。 注重睡衣颜色,提高睡眠质量。 颜色比较深的睡衣对人体的健康并没任何好处,而比较素雅或浅色的睡衣,能够起到安目宁神的作用。鲜艳的颜色比较容易刺激人的视觉,让人精神无法放松,精神紧张的人很难进入睡眠状态。 睡衣尺码宜大不宜小。 睡觉的衣服当然跟穿出去的衣服不一样,睡觉是一天唯一放松的时间,因此,不要有其他任何不必要的想法,睡觉就睡得舒服,穿睡衣就要穿宽松一些的,让身体在衣服里能有足够的空间去伸展。 丝绸睡衣虽然幼滑舒适,漂亮又性感,但不能吸汗,作为情趣睡衣倒是不错的选择。 睡衣也是服装的一种,款式方面,虽然比不上一般的服装那样千变万化,但是,整体来说,睡衣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吊带式裙装,这一类睡衣主要是适合夏天穿,富有时尚感,也最能展示女性性感魅力。第二类是分体式套装,这一类睡衣主要是从方便和舒适两方面出发设计的,比起裙装,套装没有过多的累赘,行动也非常方便。

健康常识 2019-08-21 08:33:0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