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宋代〕 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 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割鸡今得近乡关。 译文 老朋友以前就写过壮气凌云的辞赋,哪里想到会沉埋在低微的官职中。 现在头发花白眼睛昏花还要仕途奔走,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能回到家中。 只有对杯中美酒心还未死,纵使是充满生机的春天也不能恢复镜里的朱颜。 我想寄语当权的诸公:如果你们肯荐拔的话,那就请让他在离家乡的地方任县官之职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所写。当时正值旧党执政,诗人入京调任史官,但他并未感到春风得意,而是对激烈的党争十分反感。时不仅新旧两党斗争剧烈,而且旧党内部也各立门户,党同伐异,所以诗人呼吁消弥党争、重用人材。这首诗正是诗人内心不平之气的反映。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大大赞扬好友的才华,感慨其官职卑微,不得其用;颔联赞扬好友高尚品格的赞扬,对其贫寒处境表示理解与同情;颈联则刻画出好友放旷不羁的性格与时光流逝的伤感;尾联透露出才士沉沦的悲愤。全诗造句生新峭拔,章法开阖动荡,步步曲折,前后顿挫,语言明净而生动贴切。 “故人昔有凌云赋”这一句诗,是诗人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但接下来“何意陆沈黄绶间”,笔锋一转,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更能表现愤懑之情,它是慨叹,但更是责问,是对执政者的谴责。这一句既写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没,也是暗写友人的亦官亦隐。首联将高才与不遇相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有转折跌宕之势。 颔联写友人“头白眼花”本应是儿孙绕膝、安度余年的时候,却还有奔走仕途。待到“儿婚女嫁”之后,才可望挂冠归去,终老家山。“儿婚女嫁”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向子平的典故,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见出他不慕荣利的品格。“心犹未死杯中物”,饮酒的豪兴尚不减当年,但“春不能朱镜里颜”,春天能使万物复苏,但不能恢复他青春的红颜。 豪兴犹在,盛年不再,颈联又是一个转跌,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即以“心犹未死”一句而论,貌似放达,内里却有种种牢骚抑郁。诗人一反中间二联装点景物的传统,以拗硬之笔,写奇崛之态。颔联以“头白眼花”对“儿婚女嫁”,在上下相对中,每句又自成对偶,有着往复回环的效果。颈联却奇峰突起,以不合正常节奏的散文句式构成对偶,原来每句前半部分双音节的两个音步变成了“一——三——三”的节奏,这样就成为:“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读来拗崛顿挫,生动地传达出牢骚不平的情怀。这种奇句拗调,力盘硬语,构造奇特。 尾联则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能够多多荐拔友人,让他能在离家乡近的地方任职。”肯,即“肯不肯”,出语宛转,但仍包含怨愤不平之意。“割鸡”则呼应首联的才高位卑,表现出诗人组织的绵密。 诗人入仕之后,强烈地不满现实政治,尤其对那班暴发的新贵投以蔑视,而对被埋没的才识之士则倾心相交,视为知音。在正因为诗人与他们遭际相似,品格相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描写其形象也就分外真切。诗中人物的贫贱自守、兀傲奇崛、放旷不羁、愤世嫉俗,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为其坎坷遭遇大鸣不平,抗议世道的不公,实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首诗像一幅写意人物画,笔触简练,风格奇拗。作为律诗,这首诗无论在风格还是在语言上,都显出诗人的独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耕娱、庚虞,又号退圃,祖籍浙江上虞梁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大臣。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权户部主事,同治间任湖南巡抚,光绪间权兵部侍郎,直军机,后任云贵总督,擢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奏设北洋大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旋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官至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功迹4晚年职务5史籍记载6藏书之家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韶别名:王夔石国籍:清朝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30年逝世日期:1908年职业:政务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主要成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出生地:浙江仁和代表作品:《宣南奏议》《湘抚奏议》追赠:太保谥号:文勤 人物生平2 1852年(咸丰二年)进士,铨户部主事。迁补陕西司郎中。1864年(同治三年)任湖北安襄荆郧道盐运司,后由左宗棠、李鸿章举荐于1867年(同治六年)10月,擢湖北按察使。11月,调署湖南布政使。1871年(同治十年),署湖南巡抚。翌年(1872年),补授湖南巡抚。1878年(光绪四年)3月,署兵部左侍郎,并在军机处上学习行走。后调任户部左侍郎。1882年(光绪八年)末,兼署户部尚书。1887年(光绪十三年)任兵部侍郎。1889年(光绪十五年)6月,升云贵总督。他在云贵总督任内,曾多次镇压农民运动和苗民起义。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廷以天津为京畿门户,1894年(光绪二十年)10月3日,召王文韶入觐。翌年(1895年)初,命充帮办北洋事务大臣。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2月13日,李鸿章被召入京,作为赴日谈判头等全权大臣,诏王文韶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1895年3月,田庄台失守,清军向山海关方 主要功迹3 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内,曾多次疏陈建议加强北洋海防、整顿水师、兴办天津武备学堂、重建旅顺大连炮台。他认为,南北海防以天津为根本之地,以大沽、北塘为内户,以金旅、威海为外户,而山海关、营口等处分扼水陆要冲,互为犄角,环海3000余里,务必统筹海防,颇具卓识。并在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兴办学校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奏设北洋大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即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等、育才馆、俄文馆、西学水师各学堂、上海南洋大学,为国家造就一批人才。 晚年职务4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为军机总理衙门三大臣之一,戊戌变法时,王文韶受命办理新政,却暗中阻挠。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后充国史馆副总裁、正总裁,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他携带军机处印信奔赴怀来,随慈禧太后逃至西安,王文韶徒步跟随,深受慈禧赏识,主张对外妥协。12月6日,授体仁阁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还曾任政务处大臣、督办路矿大臣等。翌年(1901年),授外务部会办大臣。返京后转授文渊阁大学士、终武英殿大学士。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6月,值军机。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死,谥文勤,赠太保衔。著有《宣南奏议》、《湘抚奏议》、《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 史籍记载5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进士,铨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出为湖北安襄郧荆道。左宗棠、李鸿章皆荐其才。擢按察使,迁湖南布政使。同治十年,署巡抚。黔苗乱炽,桂东沦寇域。文韶条上援黔、防境机宜,以兵事属按察使席宝田,督其部将苏元春、龚继昌等进剿,斩首逆张秀眉乌鸦坡,黔境平。文韶绘《苗疆要塞图》,上之朝。十一年,除真。宁远莠民倡乱,耒阳朱鸿英复妄称明裔构众,先后檄道员陈宝箴讨平之。光绪元年,遣总兵谢晋钧平新化、衡、永土寇。抚湘六年,内治称静谧焉。入权兵部侍郎,直军机。会岁旱,各省吁灾,中旨罪己。文韶亦自陈无状,诏革职留任。旋除礼部侍郎,兼总理衙门行走。八年,御史洪良品、邓承修劾云南军需案,文韶坐失察,夺二级。乞养归,终母丧,还前除。十五年,授云贵总督。武定会匪陷富民、禄劝,人心汹惧。文韶斩获叛将,三日而定。无何,镇边夷乱起,檄迤南道刘春霖分道进攻,拓地三百里。徙建厅城於猛朗,募勇屯垦。改临安 藏书之家6 清藏书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丰进士。同治十年(1871)任湖南巡抚。光绪十五年(1889)升云贵总督,多次镇压农民和少数民族起义有功,调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曾开办磁州煤矿,奏设北洋大学堂等。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处。阻挠戊戌变法,光绪末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慈禧太后西逃,力主对外妥协,升体仁阁大学士。后任政务处大臣、督办路矿大臣,转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居杭州清吟巷,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住宅,院内设有“退圃园”、“红蝠山房”等休闲寓所,建有藏书阁“清吟阁”,收藏各类图书万余册,楼址至今仍存。有《王文韶日记》。
王文英将军(1918—2013),汉族,河南省沁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晋升少将。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人物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18逝世日期:2013 人物经历2 青海省军区政委,王文英少将进河南省沁阳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河南省沁阳县村支部书记,河南省沁阳县区委书记,河南省沁阳县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决死队1总队3中队指导员,山西决死队1总队政治部干事,山西决死队1总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太岳军区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武工大队政委,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太岳军区沁河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独立旅70团副政委,太岳军区24旅71团政委,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12旅政治部主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2旅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5兵团19军55师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5兵团19军55师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19军55师副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学员,解放军19军55师政委,兰州军区海黄平叛指挥部政委,青海省军区副政委,青海省军区政委。 人物荣誉3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文模,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0月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4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所获荣誉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模别名:王文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达县蒲家乡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5年职业:军事 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军衔:少将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2 1911年,王文模出生于四川省达县蒲家乡。父亲经商兼务农,因家境渐贫,王文模只上过一年私塾,便为生计当过挑夫、打过短工,16岁学当木匠。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王文模的家乡,他参加了游击队,任达县二区游击大队中队长,不久编入红30军88师265团任排长。他在战斗中两次受伤,伤愈后任265团营管理员,团经理处股长。副处长,处长。参加了长征。1936年,红30军转战河西走廊。1937年3月,265团为掩护西路军总部向祁连山撤退,在梨园口阻击敌人。在这次战斗中,红军弹尽粮绝,与敌肉搏,王文模被一敌兵的刺刀扎进腰部,幸亏他把全团仅剩的银元捆在腰上,敌人的刺刀扎在钱袋上,王文模仅受轻伤。王文模最终在祁连山被俘,关押在凉州监狱。1937年10月,西路军战俘被押往武汉,途经西安,被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营救回延安。王文模先在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任管理主任、后任1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前方供给处处长。19 所获荣誉3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4 王文模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作战勇敢,工作积极,顾全大局,团结同志,办事公道,廉洁奉公,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组织群众捐助和后勤供给部门生产,保障了部队粮秣、弹药供应,为创建、巩固和发展冀鲁边区、渤海地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山东周张、昌潍战役,扎实有效地搞好后勤保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王文轩,原名王传武,曾用名王试航。新中国开国少将、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专职委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11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所获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寿光县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96年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军衔:少将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2 1913年,王文轩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县。王文轩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是学校救亡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32年,加入中共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济南乡村师范支部委员、济南市委宣传部长,中共寿光县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王文轩积极做好组织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组织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军政委员会委员、中队长兼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一团政治委员,鲁中军区党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解放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沂蒙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地委副书记,第8纵队第22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王文轩不仅指挥作战,还从事部队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为华东解放做了大量干部准备工作。1950年4月起,王文轩参加中央军委总 所获荣誉3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文鹏(1884—1953)秦腔演员、工须生。原名双喜,民国后改称文鹏。生于陕西长安县东胡村。他尤长于唱工戏,最拿手的为《葫芦峪》、《洪羊峪》、《五子魁》、《金沙滩》、《假金牌》、《辕门斩子》等。为了保留他的艺术,1951年夏,对他的《辕门斩子》、《金沙滩》、《葫芦峪》作了录音。不幸于1953年6月 25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个人生活4作品5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芃别名:双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84年逝世日期:1953年职业:秦腔演员 人物生平2 幼时,曾入私塾读书五年。十五岁时,因家贫不能继续,到西安西大街新秦源盐店当学徒。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陕西遭逢荒年,被商号辞退,家中生活窘迫,乃入长安县南乡马超庙村太师洞内武秀才刘玉润所办的“鸿泰科班”(俗称窝子)学戏。本学老旦,兼小丑,与小旦福庆子、冉娃子等为师兄弟。当时科班教徒唯一督课方法便是“打”,不会了打,不好也打,错了忘了更要打,通称“打戏”。他经常挨打,右腿上有一个很大的伤疤,影响了他的武工。清光绪二十九年(二十岁)出师后,跟上花旦四川红(吴正商)所领的戏班到各县演出。王有天赋的好歌喉,因常替代本班须生“赖子”演戏(“赖子”常害胃病),后便改工须生。月得铜钱十三串(约合当时小麦三石),用以养家。宣统登基后,为表孝行,照例停止娱乐三年,全国艺人遭了灾荒,文鹏也不能例外,便回家困守。后来国际局势紧张,才将大孝三年改为三月,恢复了演唱,他又随班到渭南坂桥等地演戏,月得十五串。此后 个人生活3 民国五年(1916),他搭入西安长庆社,月支一百二十元现币,与西安观众初次见面。因嗓音清润,为人称道。长庆社后改三意社,他为三意社台柱,因其演出上座率高,收入多,曾帮三意社渡过不少饥荒。民间有谚语说:“三意社没钱就烧呀”(指王文鹏演出的《火烧葫芦峪》),三意社如果有什么急务需钱,必出《葫芦峪》渡关。在此期间,王曾于民国十五、十六年,二十二、二十三年、二十八、二十九年,几次赴兰州,与十二红(旦)、石大喜(净)、麻子红(须生,本名郗德育)、刘金荣(须生)、陈镜民(正旦)等同台演唱。他外出期间,三意社经理聂金山的旧友给王文鹏家庭薪金。使王一回到西安,必先给三意社演唱。这个时期,王文鹏还在他的家乡东胡村自办过一个三民剧社,收有六十多个小孩,自己教学。因他要求过速,未能长期坚持而散班。四十年代,因年事日增,身体不佳,兼有吸大烟嗜好,气力不足,常患喘病,很少登台;但叫座力始终不衰,偶一演出,仍座无虚席。 作品4 王文鹏十分饱学,幼年因坐科挨打,受过严教,常奔走陕、甘两省演出,见过世面,戏路相当广阔,一生能演六十余本戏,最拿手的为《葫芦峪》、《洪羊峪》、《五子魁》、《金沙滩》、《假金牌》、《辕门斩子》等。他尤长于唱工戏,讲究一口气能将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与胡琴的五、六、凡、工、尺相合)唱全,一连唱十句,八句,可使音色完全不同。他的嗓音高、低、宽、窄齐全,运用自如。特别善用膛音,收发得心应口。大板乱弹,或撂板、耍腔,都能给人以淋漓尽致、轻松愉快的美感。演《葫芦峪》,擅用[阴司慢板],唱《司马拜台》一场,大段唱腔表现了诸葛亮命在旦夕时有气无力的形象,成为范例,青年后学演出此剧,无一不效法王的唱腔。 荣誉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他十分关心,他虽精神不佳,气喘难支,仍鼓起劲来继续登台演出。1950年,西北文化部曾派专人赴他家慰问,并给他送过几次生活补助费。为了保留他的艺术,1951年夏,对他的《辕门斩子》、《金沙滩》、《葫芦峪》作了录音。1953年6月25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岁。
王文(1919~1989)原名宋明波。天津市蓟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冀东暴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获得荣誉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别名:原名宋明波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9逝世日期:1989 人物简介2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抗日联军十六总队大队政治委员,蓟县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冀东军区第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热河军区热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国民航总局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审室副主任。 获得荣誉3 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文介,新中国开国少将、原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委。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伍,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因病于1983年2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七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所获荣誉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介别名:王少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南洋头村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83年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军衔:少将政党: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2 1916年,王文介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南洋头村。高小毕业后在本村教学,闲暇时大量阅读进步书刊。九一八事变后,他对国民党的屈膝退让深表愤慨,积极动员组织农民和青年学生举行抗日救国集会,抨击国民党的反动政策。1932年,任团支部书记。1935年,任中共六区区委组织委员。1937年12月,参加牛头镇起义并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三中队指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中队政治指导员,第三支队连政治指导员。1938年,任五大队教导员。1939年,任山东纵队第一支队一团一营教导员、特务营政治委员,第三团政治委员,山东纵队第一旅四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团政治委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结业后,留校任六部秘书,延安中央党校第六部秘书科科长、组教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副书记,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三野战军七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华 所获荣誉3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评价4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作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从事军队院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部队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王文介同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党的一位优秀党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
王文宗(1904~1928),字子清。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西安烈士 目录 1基本资料 2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宗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出生日期:1904逝世日期:1928毕业院校:陕西省立第一中学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革命烈士 2 1921年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考入西北大学读书。1927年入西安中山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到渭南,先后担任县立中学教员和校长,一面教学,一面从事农民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中共组织指派担任国民党渭南县党部执行委员。1928年2月29日,在中共渭南县委领导下,渭南中学、东关小学、宣化小学三个学校的进步青年学生联合部分农民群众,打死恶霸豪绅刘铭初和国民党清党委员会的反动头子薛明彰,打伤乐育小学校长田宝丰和反动分子王武轩,即“宣化事件”。这场斗争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情绪,却使反动派极为震怒,立即封闭、解散了这几所学校和其他中共活动的据点,逮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学生、群众40余人,收缴了中共掌握的高塘自卫团的武器。为了营救被捕同志,王不顾个人安危,到县政府同县长袁发羽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无辜关押的师生。袁发羽恼羞成怒,下令将王扣留,并转解西安关押。1928年与同被关押的8位党员同时
王文元,1931年2月生于河南省漯河市, 湖北黄陂人,九三学社成员。东北财经学院财政系毕业,教授。 曾任辽宁省副省长,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副主委,辽宁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央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高级检察官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因病于201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担任职务4人物评价5人物逝世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省漯河市出生日期:1931年2月逝世日期:2014年6月16日职业: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毕业院校:东北财经学院主要成就:第八届全国政协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副主任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代表作品:《成本会计学》、《工业财务会计》籍贯:湖北黄陂 人物生平2 1931年2月生于河南省漯河市。九三学社成员,东北财经学院财政系毕业,教授。少时在河南省郾城县立中学、湖北省汉口市立第一中学就读。1950年至1953年,任湖北省黄陂县乾顺油厂、大冶钢厂会计。1953年至1956年,在东北会计统计专门学校会计系、东北财经学院财政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8年至1988年,历任辽宁大学经济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经济学院院长,沈阳市政协副秘书长。1988年后任辽宁省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92年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名誉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等职。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担任职务3 王文元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人物评价4 王文元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的一生,是热爱祖国、心系事业、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尽职尽责、勤勉奉献的一生。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生活朴素。他的爱国情操、高尚品德和优秀风范,永远值得大家学习、尊敬和怀念。 人物逝世5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王文元同志,因病于2014年6月16日17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王文吉,终身教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科医院玻璃体视网膜病学科负责人。现为《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主编、《中华眼科杂志》及《中华眼底病杂志》等八本专业眼科杂志的编委。 目录 1基本资料 2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吉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红安出生日期:1905逝世日期:1930职业:曾任团长、主编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0年于头家岗作战牺牲. 2 2007年被聘任为眼耳鼻喉科医院终身教授。擅长眼底疾病的诊治,包括视网膜玻璃体与葡萄膜疾病,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眼内感染、葡萄膜炎以及机械性眼外伤等。尤其擅长手术治疗。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临床与研究。积极推广使用间接眼底镜;研制国产硅橡胶加压材料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这两项革新使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与治疗迈进一大步,达到国际水平。同时积极开展玻璃体手术,举办了十多期全国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不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生,其中一些已成为骨干。1998年由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的突出成绩,获上海市卫生局医疗成果奖。2000年获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
王文华(1887年-1921年3月16日)字电轮、果严,贵州省兴义府兴义县人,中华民国黔军将领。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贡献4相关资料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华外文名:WangWenHua别名:字电轮、果严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贵州兴义出生日期:1888年逝世日期:1921年3月16日职业:革命家、军人毕业院校:笔山书院(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主要成就:参与发动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人物生平2 王文华(1888-1921),字电轮,号果严,为王伯群之胞弟,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兴义景家屯村,毕业于兴义笔山书院。1906年,与窦简之等赴贵阳,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后转入贵阳优级师范选科,精研史地。1911年,任兴义高等小学堂堂长(校长)。1915年,任黔军总司令的王文华,跟随国父孙中山、蔡锷将军发起“护国运动”,征战川、湘,使袁世凯倒台,护国运动宣告胜利,孙中山先生曾慨叹说:“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独文华不与西南军阀同”,称王文华为“西南后起之秀”。1917年,王文华以贵州督军代表身份,出席北京“督军团会议”,至京后,王文华见段祺瑞等人毁弃约法,妄图解散国会,王文华拒绝签字,并与十一省代表联名具呈,反对段祺瑞毁弃约法,不待会议终结,毅然南下至沪,与孙中山共筹另组政府,主持国事。1920年,王文华在上海获悉贵州夺权捷报后,向孙中山汇报贵州政局变化情况,孙中山委任王文华为革命军事委员 主要贡献3 1910年,王文华因病休学回兴义,任兴义高等小学堂学监、教员,教授历史、地理、体操等科。喜与学生接近,在学生中传阅进步书刊。1911年,王文华任兴义高等小学堂堂长(校长),选拔各班优秀学生三十余人,成立“星期日师生座谈会”,主持讨论学堂应兴应革事宜,同时加紧革命活动。自辛亥武昌首义后,贵州以自治学社领导的民主革命派酝酿起义,宪政党人任可澄向贵州巡抚沈瑜庆建议,电调王文华之舅、时任靖边正营管带及兴义团防总局局董的刘显世率兵500入省城护卫。王文华辞堂长职,充任前队官,征体育学会100余人入编同行。适至安顺,贵阳革命党人已夺取政权,宣布贵州光复,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刘显世进退两难,徘徊不前,欲率队回兴义。王文华陈述利害,劝导刘显世入贵阳,并自荐代表到筑城与革命党人联络,表示拥护革命态度,得到大汉军政府同意。刘显世遂率部入贵阳,所部编为陆军第四标第一营,刘任标统,王文华任管带。时贵阳初光复,哥 相关资料4 王文华,字电轮,又字果严,兴义下五屯人。光绪十四年(1888)生,本地之富室,刘显世其舅父也。蒙学从姚华,长入笔山书院,复考入省公立中学,转师范,与张忞为忘年交。张忞者科学会之首领也。时张百麟之自治学会势大,文华每从其游,剪辫发,趋革命。1907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参加反清秘密活动。宣统间辍学,为小学堂教员,阴入同盟会,属美国三藩市支盟,而身实居黔也。辛亥,杨荩诚、张百麟起事,沈瑜庆召刘显世,文华适在军中。闻杨荩诚称都督,乃请命说贵阳。百麟悦,迎显世,拜以要职,文华亦任管带。已而省内阋墙,显世请滇军至,文华为先锋,逐赵德全,奉唐继尧为都督。继尧以文华为警察厅长。未几,继尧回督云南,刘显世主贵州,文华请编练新军六团,以日、德操法训练,自领第一团团长。民国六年(1917),文华入川东,与吴光新战二十余日,取重庆,自领靖国黔军总司令。翌年初,遣袁祖铭攻刘存厚,取成都。祖铭自居功,请命于显世,自
王文庆(1882—1925),浙江台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留学期间,结识陶成章、龚宝铨、魏兰等革命党人,投身反清革命。1905年加入光复会,不久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王文庆秘密返浙,组织浙江会党配合起义。因浙江起义计划泄露,王文庆再次出走日本。1907年回国在上海主持起东学堂,重新积蓄革命力量。安庆起义失败后,王文庆亦遭通缉,再赴南洋。在南洋期间,经常与孙中山、黄兴等人共商革命大计,积极组织教育会,从华侨中筹募款项,尽心竭力。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王文庆和陶成章回到杭州,在西湖白云庵设立秘密联络机关,运动新军加入光复会,又在上海建立了光复会总部机关。武昌起义成功后,王文庆在上海与李燮和共同组织攻打江南制造局,又与屈映光、尹维峻在杭州发动起义。之后,王文庆又亲率八百敢死队员攻打南京,1911年12月2日南京光复。王文庆参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筹备工作,当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袁世凯当政后,王文庆看到袁世凯倒行逆施,始终与其泾渭分明。1916年4月浙江宣告独立,王文庆被推举为浙江临时参议会议长、浙江省长。1917年应孙中山之命,南下广州策动粤浙两军联合护法,并当选为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1925年2月3日,王文庆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终年4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庆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台州出生日期:1882年逝世日期:1925年职业:革命家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 人物生平2 王文庆(1882—1925),浙江台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0年就读于东湖书院,后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留学期间,结识陶成章、龚宝铨、魏兰等革命志士,投身反清革命。1904年,王文庆与陶成章到台州联络会党,在八仙岩上洞天找到张任天。三人纵谈时局,认为从事革命必须团结广大饱受压迫的人民。1905年,经陶成章介绍,王文庆在日本加入光复会,后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王文庆回国秘密联络会党,与秋瑾一起前往金华、兰溪与龙华会首领张恭、蒋鹿山等人筹划在浙江发动起义以响应萍浏醴起义。12月底,萍浏醴起义失败,浙江起义计划泄露,王文庆再次出走日本。1907年,王文庆与陶成章等人继续策划起义,并回国在上海主办启东学校,与安徽徐锡麟的巡警学校、绍兴秋瑾的大通学堂互相呼应,培养革命志士,策动浙皖起义。徐锡麟起义失败后,王文庆也遭到满清政府通缉,避难南洋,与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人交往共事,结下深厚的革 人物纪念3 王文庆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是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生。项士元先生痛悼之词有云:“呜呼,创造吾中华民国之革命耆勋,竟联翩长逝矣!”又云;“文庆一生奔走国事,艰危备尝,身后不但无一钱一粟之遗,且葬费亦无之,其尽瘁社会,不私生产,诚可与中山先生并垂不朽也夫。”后人为了纪念王文庆,将临海城内的一条街命名为文庆街。
王文鼎(1894—1979),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幼从父亲学中医。1919年就读江津中学,因参加反帝反封建学生运动,被学校除名。回乡后拜师学医。几年后开业行医,欲赴日本深造,到上海后经费告尽,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至重庆进行革命活动。1926年,入川军刘丹五部活动,与旷继勋结为知交,并介绍其入党,在川军中建立党组织,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1929年6月,随旷继勋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部”。起义失败后,到成都以行医作掩护,继续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在四川省委工作。1950年调中央任特级医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1964年,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院长。后历任卫生部秘书长、部长助理、中央高级领导干部保健医生、卫生部顾问等职。1979年5月逝世于北京。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著作4学术成就5趣闻逸事6参考文献7图片来源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文鼎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江津(今属重庆)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79年5月职业:中医专家、原卫生部秘书长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对于开展中医研究工作的商讨、对研究整理祖国医学的一点意见 人物简介2 王文鼎(1894-1979),汉族,四川省江津县(今属重庆市)人。著名中医专家。出生农民家庭,家境清贫,因带头组织学生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江津旧制中学勒令退学,他的国文老师张鲁秋(曾留学日本,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也因讨袁被解职。为维持生计,张老师建议他学医。于是,王文鼎投拜到当时名医郑先生门下为徒,教习内、难等经典。后介绍他就学于颜闻修老师,引其入至中医之门。其后,王文鼎身背药囊,步入医林。曾师承于四川名医傅秋涛。在汉口行医时,投入了革命队伍。后悟出以辩证唯物论作为学医和行医的指导思想,于是学识大进,疗效卓著,声望日高。王文鼎1926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成都以行医为名,利用其声望和地位,深入旧军队上层人物中,从事争取地方实力派的工作,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准备四川的和平解放,做出积极贡献。王文鼎曾在四川省委工作,历任川西行署及四川省人民监察委员会 著作3 王文鼎撰有《对于开展中医研究工作的商讨》和《对研究整理祖国医学的一点意见》等文章,分别刊登于《中医杂志》(1957年第4期)和《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第9期)。 学术成就4 王文鼎对经方应用常多彻悟医理,自出杼机。曾精辟论述《伤寒论》小青龙汤:“方中姜、辛、味三药一般当等量用之,注意适当调节升降开合;方中麻黄的运用亦有分寸,初病表实用麻黄,次用麻黄绒,后期喘而汗出用麻黄根,剂量可加重30g;初期桂枝、白芍宜等量,病久渐虚须白芍倍桂枝,仿建中,意在收敛。”其对经方研究之精深,可见一斑。王文鼎对《千金方》、《外台》、《串雅外编》、《景岳全书》、《衷中参西录》等书所载有效方剂常应用裕如,常谓用药如用兵,医家当谙熟药性,切合病机,照顾全面。他对生药和炮制亦很熟悉,如谓制黄连,上焦火用酒炒,中焦火用姜汁炒,下焦火用盐炒,肝胆郁火吴茱萸炒,脾虚生大黄炒,足见其炮制药物之精细。王文鼎临床选方注意法度准绳,加减化裁活泼圆通。一般处方药味不多,少则二三味,多则十来味,绝不随意开大方贵药。用药剂量,取决于阴阳盛衰程度和邪正力量的对比,佐使药轻投,如橘红用量不到1g,对主要药物常重用 趣闻逸事5 “但愿人皆寿,何妨我独劳。”王文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高超的医术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赢得人们的称赞。1975年治一刘姓患者,西医诊断为肺脓肿,久治未愈,怀疑肺部有占位性病变,动员手术切除。王老诊后谓肺部化脓性病变有肺痈、肺疽之别,“痈有火毒之滞,疽有寒痰之凝”。该患者发病开始为半阴半阳证,迁延日久,气血虚衰,阴寒凝结,毒邪深伏,瘀血内滞,是为肺疽。治疗先用益气活血化瘀,佐以止血解毒,服25剂。改补气养肺活血止血法,又服15剂。瘀散血止,肺虚阴寒之象毕露,投以通滞温补开腠的阳和汤加味50余剂,拍片、化验检查正常,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以健脾益气之品调理月余而病痊愈。又如患者崔某,女,17岁,北京房山县社员,右足背肿物七月,破溃翻花一月半,被诊为右足滑膜肉瘤,建议小腿中下段截肢,并谓术后也只能多活一年半左右,患者家属不同意手术,于1973年9月27日至王老处医治。面对这样的病人,王老说:“帮 参考文献6 胡熙明.忆名老中医王文鼎.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4,(2):王文鼎.对研究整理祖国医学的一点意见.新医药学杂志,1977,(9):王文鼎.对于开展中医研究工作的商讨.中医杂志,1957,(4)韩志文,张宇舟.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第二卷.长春:杏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李盛平.中国现代人名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中国科学家辞典编委会.中国科学辞典·现代.第五分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韩志文.名医医术精粹.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胡熙明.记名老中医王文鼎.见:周凤梧等.名老中医之路.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33-1034 图片来源7 史宇广.中国中医人名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