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有两套正厅级相当于什么官,一个是地方,一个是军队。军队的专业技术职称有明确的级别对应,军队的正高为1到4级,根据文职人员职务的任免权限: (一)部级副职岗位,专业技术一级至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审批; (二)局级正职至处级正职岗位,专业技术四级至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由战区级单位审批。 可以明显看出,正高一级到三级政治意义上至少相当于副部,属于中央军委直管的干部,能享受副部级的待遇。 地方上,高级职称工资级别大概相当于省部级级到处级之间,不同地方有不同规定。 地方上高级职称也就只能说工资相当于xx水平,真实权利天差地别。 我国的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的? 中国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还真不少呢,最高的是副部级,象清华、北大和人民大学等等这些由国家教育部所直属的,所谓的985、211重点院校。再往下就是由各省市区的省教育厅所管辖的省属院校,既有正厅级的,也有副厅级的,还有正处级的,最低一级就是设在县城的职业技术学院,很有可能是副处级的。 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讲究的就是等级分明。不是有句话说得非常明白,叫作官大一级压死人。河南豫剧由牛得草所主演的传统剧目《七品芝麻官》,剧中主角人物七品县令唐成刚刚上任来到清苑县不久,就遇到了审理民女、诰命夫人互相告状的棘手案子。这个案子涉及一品诰命夫人,自然不是小小芝麻官就能左右得了的。当然要层层上报至朝中的大理寺,由大理寺又分级下批,什么巡按、道台、知府衙门,从大到中,从中到下的官员们都怕烫了自己的手,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唐知县的小小县衙里。 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既是区分职务的高低,也是个人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薪酬待遇高低的标准。在其位就得谋其政,就是大学毕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熬到大学校长这个位置上,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事,也是可想、可望而不可及的。 不清楚题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干嘛的?若是一个中学生那就继续努力吧,考上大学成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前途无量,一片光明。若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个人本身就是社会最低层的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大学校长都是有学问的人,并且还都是有大学问的人。大学校长这个群体,Te们中间有不少人,既有发达国家至名大学的留学背景,还有国内双院士的头衔,在学术领城里多是知名人物,可以说是人中豪杰。 所以说,任何一位大学校长,都不是等闲之辈,最起码也是教育行业中的姣姣者。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专院校的校长,领导一群同样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确实不容易。 中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恢复大学招生,以考试成绩录取学生以来,确实选拔出不少国家的栋梁之材。现在担任大学校长职务的人当中,还有不少是那时考上大学的学生。所以说,任职大学校长的人,多数都是在学术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原创于:2024/09/29)
香港不大香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104.04km² ,管辖总面积:2,755.03km² 其中 59.9% 为水域面积。相当于6份之一的上海,16份之一的北京。相当于一个市的县城大小。香港比新加坡大一点,相当于9个厦门岛。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清朝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省长。布政使,官名,俗称藩台、藩司等,清制为从二品。明代洪武初,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撤销行中书省,陆续设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清代正式定为督、抚属官,康熙以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但江苏则设二员。在清代,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总司全省之钱谷出纳,并承宣政令,考核所属州、县。 其具体职掌可划分为五项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1、承宣政令。凡朝廷之政务、法令,均由布政使宣达各府、厅、州、县贯彻实施,布政使董率其行。2、管理属官。省内府、州以下各官,由布政使管理,给发棒禄,考核其为官政绩,以报于督抚,上达吏部。 3、掌全省财赋。征收赋税,负责财政收支。每十年统计全省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总汇于户部。4、三年宾兴,提调考试事。5、参议阔省政务,凡诸政务,由督抚率学政、藩司、桌司会议以行。必要时,布政使亦可直接向皇帝具折报告政务。
八旗旗主不是官职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而是一种身份。旗主和旗人的关系,就好比爸爸和儿子。儿子在外面即便混的再好,回到家里碰见亲爹,也得乖乖的叫一声“爸爸好”。 众所周知,八旗制度最早只有一个旗。八旗是后来努尔哈赤通过不停的征战,逐步扩充而来的。为了保证八旗的战斗力,努尔哈赤便采取了“分封制”的办法,给予了旗主很大的权力。 这个权利具体来说就是两点: 第一、八旗之间地位平等,旗主相互没有统属关系,旗主只向皇帝一人负责。 第二、旗主就是一旗之君主。各旗主对属下旗员、兵丁的统属关系十分严格。旗人对旗主要有“君臣之分”。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努尔哈赤在创立八旗制度之初,就把所有的部众,包括后来归附和俘获的人员,都编入各旗中。形成“以旗统人”的统治格局。 也就是说,后金政权建立之初,没有类似于中原汉地的行政建制。人太多了,努尔哈赤一个人管不了,他就只能把人丁打散,分别编入八旗。除了他自己亲自统领的两黄旗之外,其余六旗,都交给自己的儿子和侄子管理。 这就相当于,如果后金是一个公司,努尔哈赤把大公司拆分成了八个子公司。他本人兼任两个子公司的老总,其余六个子公司交给儿子和侄子打理。各子公司自负盈亏,相互之间不干涉,只向努尔哈赤一人负责。而各子公司内部的具体运营,努尔哈赤不管,都由子公司的老总负责。 比如镶蓝旗主阿敏欺压塞桑古(弟弟),塞桑古就跑到正红旗找代善告状。但是代善因为规矩不敢管。塞桑古又跑去找正白旗找皇太极告状。然而皇太极也不敢过问此事。这个情况在旗人中被称作“隔旗如隔山”。 还比如,旗下官员及旗民有事,必须要到本旗主处报告,得其允许后方可行动。行军打仗不得擅离本旗及其所属牛录,如擅自离开要处重罚。甚至于,旗人女子婚嫁也需要本旗旗主的许可才行。这么大的权限,说旗主在一旗之内就是一个小君主,土皇帝,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这种情况只是清初才有,顺治皇帝继位之后,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他就剥夺了旗主的这种如同“土皇帝”一样的权力。 具体剥夺的办法很简单:顺治亲政后,设立了一个叫“都统”的官职。并把管理旗人的职责交给都统负责。旗主就不再负责本旗的一切军政事务了。 也就是说,入关之前,旗主不仅有地位,而且还有军政大权。入关之后,旗主的军政大权被剥夺,交由都统负责,旗主不再负责本旗的军政事务。 至于说顺治为什么要用都统分旗主的权,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旗主是世袭的身份,享有支配奴才的权力。如果旗主造反,奴才是不能提出反对的。这样就很不利于皇帝的统治;而都统是官职,是流动性官职,有任职期限,只有管辖权,没有所有权。都统可以指挥旗人,但是不能把旗人当做奴才。 康熙中前期之前,都统一般都是本由本旗的旗人担任,旗主也可以出任兼职。从康熙中期开始,都统可以跨旗出任。所谓的跨旗出任,就是说正红旗的都统,不一定是正红旗的旗人担任,什么旗的旗人都可以。这样一来,都统也就不受旗主的束缚,只向皇帝一个人负责。 因此,从康熙后期开始,各旗旗主也就是彻底变成了“空筒子王爷”。这些旗主老爷在本旗有很高的地位,但就是没啥权力。如果不出仕当官,就只是个黄带子宗室。每月按时领自己的俸禄,指挥不了旗人。 像《雍正王朝》电视剧里面出现的关外四位旗主王爷进京逼宫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是,这个时期的旗主,仍然可以享受主人的待遇,旗人见了旗主还是要毕恭毕敬。这就好比儿子在外面威风八面,回到家里还是得老老实实,见了爸爸一样要规规矩矩。 然而在乾隆朝之后,由于乾隆不满意旗主的特权,就对旗主特权进行了削弱。之后的嘉庆和道光两朝也是数次削弱旗人对旗主的义务。所以其实到后来,根本就不知道各旗的旗主是谁了。因为,旗主老爷是谁压根就不重要。爱是谁是谁,反正旗人对旗主也不需要尽什么义务了。 最后做一个总结: 第一、旗主在清朝早期是一种类似于君主的身份,旗主就相当于是土皇帝。比如多尔衮三兄弟因为控制了两白旗,就敢跟身为皇帝的皇太极叫板。 第二、因为旗主权力太大,所以从顺治时期开始,旗主的军政大权就被剥夺了。之后的康雍乾三代继续打压旗主,使得旗主变成了一个荣誉身份。 第三、嘉庆和道光两朝继续打压旗主,削弱了旗主对旗人的主奴支配权,导致旗主变得可有可无,没有人再关心旗主是谁了。 第四、旗主的没落过程,其实就是清朝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的具体表现。
布政使始设于明代,掌管一省的行政,宣布朝廷各项政令于府、道、县,全名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布政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因其为各府、道、县之表率,类似古代藩镇之治,因而又被称为“藩司”,转称“方伯”。 按照《历代职官表》的解释,明代设置布政使的原因是: “既不能不于府、州之上定一最高级之行政区,又不能不防止离心之倾向,因而特设布政使司……使其专用方面,而不临民;且以都指挥使主军务,按察使典纠核刑名,而布政使复分为左右,以防其专擅。”由此可见,明代设置布政使,以其为专任方面之官,汇总一方行政,而成为府、州以上行政区。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初设布政使二十,分别是:直隶、山东、、云南、贵州、山西、河南、江宁、苏州、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浙江、陕西、湖南、甘肃、广西、广东、四川、新疆各一人。后因各地重要性的变化而有所裁撤或增设,如1887年,增设台湾布政使一人,驻台北。 布政使的职责按照清代官制,布政使空缺应开列具题,依例由各省按察使升任。布政使应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以及各省巡抚(本省巡抚除外)。 布政使属于从二品官,头顶镂花珊瑚,朝带镂金元版四,每具装饰一颗红宝石,品级仅次于巡抚。其每年俸银155两,养廉银约一万两,阶称为通俸大夫,命妇封号为夫人。 布政使的具体职责,可以分为四项: 一、管理下属官员。省内府、州以下各官,由布政使管理,发放俸禄,考核其政绩并报告督抚,上至吏部; 二、承宣政令。朝廷的政务、法令,皆由布政使通知各府、道、州、县贯彻执行,布政使要其表率作用,带头实施; 三、管理本省财税。征收赋税,负责财政收支;每十年统计各省户籍、人口、田亩数等,上报户部; 四、提调考试,参议本省政务,必要时直接向皇帝报告工作。 明代,各省巡抚并非常制,布政使就是一省长官。清代各省设巡抚,还有总督,布政使就成为督抚的属官。布政使行文督抚时用“详”,称“本司”;督抚行文布政使用“札饬”。 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是布政使的衙署,也就是其日常办公的地方,该司内部机构与属官的设置,因省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有如下设置: 经历司 经历司设置经历,官秩为从六品。其主要执掌出纳文移诸事,为布政使司署内的首领官,总览官署内部诸多事务。 理问所 理问所设理问,官秩为从六品,执掌勘核刑名。清朝布政司常设理问者有七个省:直隶、湖南、浙江、江西、陕西各一人,江苏两人。清初,各省理问还设从七品副理问,康熙三十八年全部裁撤。 都事 清朝在福建。河南二省布政司各设置从七品都事一人,与经历共同掌管出纳文移诸事。 照磨所 照磨所设从八品照磨,掌管照刷宗卷等事。 库大使 布政司库大使始设与明朝,清代沿袭,为正八品管库官,属于杂职,掌管库藏账籍。 此外,有些省份布政司还设仓大使、检使、典吏等职务,协助布政使办理相关事务。 臬台藩台道台抚台分别是什么官? 简言之,臬藩抚,臬台(按察使)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厅,等司法和执法部门; 藩台(布政使)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政府、民政厅还有财政厅(包括税务)等行政、财政部门; 抚台(巡抚)二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地方上省内除了总督之外的最高行政长官。 最后说道台: 道台(道员)三品到四品都有,这个在现代没有相应的对应部门,不好区分,道分为具体的道比如河道,还有就是分守道,在清代,一个省有若干巡视区,这个巡视区就称之为道,处于省和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之间,但不在正式区划里面(即省府县三级区划),道通常是好几个府在一起,以河北为例,清代有大顺广道,即大名府(治所在今大名县,属县大都划到河南山东)、顺德府(今邢台市大部)、广平府(治所在永年县旧城,属县包括邯郸大部邢台一部分),三府为一个道,还有清河道即保定府和正定府以及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定州,等为一个道。通永道,通州,永平府(治所在卢龙县) 天津道,天津府、河间府。 热河道领承德府、朝阳府(辽宁朝阳)、赤峰州(内蒙古赤峰)。 口北道,驻宣化府(张家口宣化县),领宣化府、张家口厅、独石口厅、多伦诺尔厅。
首先要明确一个事情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在古代是没有大洋的。古代,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古代中国通行的货币,是银本位制,即直接流通的是白银和与白银当量的铜钱。直到1840年后,近代的晚清,才开始引进西方机制币技术和工艺,出现了机制银币和铜币。但是那时的银币和铜币还不是叫大洋。我们现在所说的大洋,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所制造的银币,更确切地说,就是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侧面头像为正面图案,以禾穗和币值一圆为背面图案的银元,被称为大洋。根据造币厂的不同,其含银量也不同。同时,根据制造年代的不同,其收藏价值也不同。现在品相好的民国三年大洋,市场价格在600——800元之间,有的年代的价值超过千元。
大洋民国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又叫银元,在民国,现大洋还属于硬通货,单拿北京来说,可以从郭德纲的相声五十年来说,一个中年力工去大冬天去给人家卸火车皮,能挣到两块大洋,就算高工资了,毕竟一斤大饼才1毛二,泡个澡,喝二两酒,还能去逛逛天桥,富裕的钱还能养活一家几口,算下来,一个大洋大约等于200多人民币,当时上海的一个纺织女工,一个月能拿到30多大洋可见生活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毕竟我们的教员同志一个月也才挣8块大洋,电视剧里演的用红纸包着的一大包大洋,普通老百姓没几个人能见到的,像周树人这样的教授一个月政府给到了300多大洋,还不算他的稿费,却依然过的那么紧张,只能说他的生活压力太多了,才有了骂天骂地的性格,真不知道普通的农民该怎么活下去呢,那是一亩上好的水田,也不过二十几块大洋啊?只是到了民国后期,通货膨胀,发型了金圆券,钱也越来越不值钱了,不过银元作为硬通货,又不少还是在偷偷的倒卖银元,银元的价值几乎等同于黄金了,到哪都能变现。 民国时期一头牛值多少银元? 依我之见: 这个问题要看在民国什么时间内,我们知道,整个民国,银元的通货膨胀也是一直存在的。 的想想以前的鸡蛋还是几分钱一个,一个袁大头都可以买一头牛了。 银元起源于15世纪,最开始铸于欧洲,俗称“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 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甘肃造袁大头是属于一些发行较少的银元。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现在存世最多的银币品种是袁大头银元。袁大头”是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之职之后,废除各省造币权,其成色佳,铸造标准高,信誉好,在解放前流通广。 “袁大头”银币正面图案为袁世凯戎装左侧身头像,上方是铸造年份;背面图案为两株交叉的花纹,下方系结带,中间有“壹圆”、“半圆”、“贰角”、“壹角”等字样。一圆面值“袁大头”银币重为26.6克,含银量达90.4%。外环边齿有直齿边、T字边、光边。“袁大头”银币中有睁眼、闭眼之分。所谓“闭眼”,即“壹圆”的“圆”字中的“贝”为完全严丝合缝,含银量高于“睁眼”,而“睁眼”的“圆”字中,“贝”字为开口,含银量偏低。 “袁大头”代表了中国近代的货币文化,反映了我国近代历史、经济、金融的兴衰和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袁 大头在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袁大头的出现促进了银元 的统一,也为日后废两改元埋下了伏笔。袁大头一进入市场,深受商民欢迎。据研究银元的收藏者讲,袁大头铸造曾经在重量、成色上有严格的管理,每星期都要抽样送财政部化验,中国银行公会也可随时派员化验,对于不合格者均随时熔毁,绝不迁就。 经过多年铸造,袁大头数量增多,流通渐广,在僻处边陲, 也有其踪迹。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精品古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币价值却是不菲。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
以30年代购买力为例1大洋是多少人民币。三十年代,一块大洋在北可以请人吃一顿“涮羊肉”;一块大洋在上海能请两个人西餐。一块大洋,可以买20张公园门票或10张演出门票。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有资料介绍,当时五个大洋,可以买一头牛;一个大洋可以买一担大米。一块大洋等于40~45克银子,以民国初期算,大约值250元左右。 一块大洋等于多少人民币? 一块大洋差不多等于现在的一千元人民币的价值。大洋一般指的就是袁大头,它是民国时期的货币,当时的面值为1元。但是1元和现在的人民币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据说当时的一块大洋就能买500个包子,并且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一个月只需要两块大洋就够了。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的话,可以估计出,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应该和如今一千元人民币的价值是差不多的。 因为大洋本身就是一种银币,所以在收藏市场中,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收藏品,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市面上最多的三个品种分别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每枚大洋的售价在700-720元之间,民国八年的存世量略少,市价约1800元一枚。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多少钱? 民国时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500元左右。 1、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大洋钱的简称,跟“小洋”相对。 2、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 3、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国府壹圆含纯银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圆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有孙中山头像,被称为“孙小头”。
微信步数3万步相当于21公里2万步相当于多少公里。微信运动,是由腾讯开发的一个类似计步数据库的公众账号。可以通过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查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用户进行运动量的PK或点赞。微信里的微信运动不仅有很好的计步功能,还具有社交功能,很多微信上没有事情不太联系的人,可能通过微信运动经常点赞,也一直保持联系。并且,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微信运动也可接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提供比手机更为精准的数据记录功能。
法国的国土面积跟中国相比法国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省,大约相当于中国的四川省。法国的本土面积543965平方公里,四川省的面积是486000km²。法国为欧洲国土面积第三大、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东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接壤,南与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法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第二高峰;主要河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法国本土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1月平均气温北部1~7℃,南部6~8℃;7月北部16~18℃,南部21~24℃。 韩国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省 韩国的总面积为99,000平方公里。 而我国:江苏省-102600平方公里 浙江省-101800平方公里 重庆市-82000平方公里 浙江最接近。 韩国的领土面积为9.96万平方公里,与浙江省的面积差不多 .春季从3月持续到5月,气候温暖, 鲜花遍地;夏季从6月持续到9月, 炎热潮湿, 很多韩国人选择度假;秋季从9月持续到11月, 天气温和, 是旅行的好季节;冬季从12月持续到3月中旬, 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 十分寒冷,东北部暴风雪为滑雪提供最佳条件! 越南相当于中国哪个省的面积 越南从土地面积、气候来说接近于中国的云南省。越南北部地区由高原和红河三角洲组成。东部分割成沿海低地、长山山脉及高地,以及湄公河三角洲,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海拔高低相差极大,地貌类型多样,气候类型复杂,气温垂直高差异常显著。越南面积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云南简称”云”或”滇”,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越南气候属热带气候,整年雨量大、湿度高,北部受中国陆地气候的影响因此或多或少带有大陆性气候。东海对陆地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巨大影响。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越南领土有不同影响,因此越南不同地区有不同气候特点。越南气候随着季节、南北、东西的不同而变化的。由于深受东北季风的影响,越南年均温度低于亚洲同纬度一带各国的年均温度。
英国面积为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法国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省,相当于我国的广西省(23.67万平方公里)。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36万平方公里。 英国简介: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其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总人口超过6400万,以英格兰人为主体民族。 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国民拥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英联邦元首国、欧盟、申根公约和八国集团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英国同时也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其他相关 ①法国面积为55.1602万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岛,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相当于我国的四川省(48.5万多平方公里)和重庆市(8.2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总和,即原来的四川省.这不包括法国的海外省,其中最大的一个海外省是法属圭亚那,面积为91000平方公里,与我国浙江省面积相仿(10.54万平方公里),另外还有瓜德罗普是1780平方公里,马提尼克是1100平方公里等; ②德国面积为357022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15.78万平方千米)和河南(1 6.7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总和; ③日本相当于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 法国面积为多少万平方公里? 一战战败后失去的领土: 一战前德国的领土面积约为54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面积最大的国家。 凡尔塞条约割取了德国1/8的领土,约8.8万平方公里: 1、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2、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3、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即西上西里西亚,波兹南,西普鲁士);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实质上由波兰控制。 4、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奥伊彭、马尔梅迪和毛来斯纳。)。 6、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7、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德国放弃梅梅尔,交予协约国主要国家处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占领。 8、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9、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 二战战败后割让的领土: 二战前德国的领土略少于47万平方公里(1936年),二战后为35万平方公里 德国共损失了40%以上的领土,割让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 1、西部,德法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让给法国 2、北部,石勒苏益格州一部让给丹麦 3、东部,西里西亚州全部,勃兰登堡州部分地区以及奥得河流域,但泽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领土让给波兰 3、东普鲁士被苏联强占,即现在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4、南部工业基地波希米亚,划归现在的捷克等地。 5、苏占东德和英美法占西德分别独立 6、柏林分区占领,英美法控制的西柏林成为飞地。 ———————— 【主要地区简介】: (一:阿尔萨斯) 法国东北部地区名及旧省名。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它被莱茵河南北分开成两个部份:北部的下莱茵省和南部的上莱茵省。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莱茵河谷地。面积8280平方公里。人口156.6万(1982)。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后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领地,三十年战争后根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割让给法国(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时代才被法国吞并)。长时期里当地居民不断抵制法国统治者强加于他们的语言与习俗。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战争(1870-1871)后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重归纳粹德国,至二战结束再次被法国夺回。 (二:洛林) 洛林大区位于法国东北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接壤,面积2.3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万,首府为南锡(Nancy)。现今的洛林(Lorraine)相当于公元10世纪上洛林公国的范围。上洛林自12世纪起习称“洛林’。1552年,法王亨利二世夺取了境内的梅斯、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30年战争中,法国于1633年占领洛林全境。1697年洛林转属神圣罗马帝国;1737年并入法国版图,成为法国傀儡、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列辛斯基的终身领地;1766年并入法国,1871年,普法战争后,洛林东部和阿尔萨斯由法国割让给德国;1919年依据《凡尔赛和约》归还给法国;1940年~1945年又为德国兼并;1945年法国再度恢复了对洛林的主权;今划分为默兹、摩泽尔、默尔特-摩泽尔和孚日四省。洛林大区传统工业为采石、玻璃和水晶制品、伐木和造纸业,现代工业为钢铁冶金、汽车制造业(奔驰汽车公司驰名品牌Smart汽车制造厂便设在该大区)、电子制造业(许多世界知名企业如JVC、Panasonic、Toshiba等均在此落户),化学工业亦非常发达。洛林大区是法国第一大棉花、煤产区,第二大钢材和木料产区、第三大啤酒、油菜和奶酪产地,全年可生产约460亿千瓦电,全年可生产350万立方米的木材,140万头牲畜,可生产全国76%的煤。 (三:石勒苏益格州)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是德国最北部的州,面积: 1.57万平方公里,人口: 277万。北临丹麦,西面是北海,东面是波罗的海和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南面是下萨克森州和汉堡。州府是基尔。是德国16个州中最北面的一个州,历史上石勒苏益格州包括更大的区域,包括今天德国的北部省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丹麦的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位于日德兰半岛南部,介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在历史上,是荷尔斯泰因公爵领地。此外,劳恩堡公爵领地以及前汉莎同盟城市吕贝克也位于今天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内。石勒苏益格公爵领地自丹麦战败于普奥联军于1866年后年起属于德国。而北石勒苏益格——即今天丹麦的南日德兰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一次公民投票后宣布加入丹麦。 (四:西里西亚) 西里西亚 (波兰语:Śląsk;德语:Schlesien;捷克语:Slezsko;西里西亚语:Ślonsk / Ślónsk;拉丁语:Silesia) 是中欧的一个历史地域名称。大致在奥得河中、上游流域,即今波兰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发一带和德国东部。目前,该地域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小部分则属于捷克和德国。 在中世纪,西里西亚最先属于波兰皮亚斯特王朝,后来为波希米亚王国夺得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526年起,它随着波希米亚王国归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742年,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取胜,从奥地利获得西里西亚的大部分。这些地区后来组成了普鲁士的西里西亚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复国,西里西亚分属波、德、捷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绝大部分划入波兰,小部分属民主德国、捷克和斯洛伐克。1945年之后,西里西亚绝大部分并入波兰。小部分位于德国萨克森自由州,而奥匈帝国统治的部分现在位于捷克。现在,西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于波兰。 (五:东普鲁士) 东普鲁士 (德语: Ostpreußen;立陶宛语: Rytų Prūsija 或 Rytprūsiai;波兰语: Prusy Wschodnie;俄语: 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 — Vostochnaya Prussiya;英语:East Prussia;荷兰语: Oost-Pruisen;西班牙语: Prusia Oriental) 是普鲁士王国及后来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位于普鲁士公国的领地上。今天东普鲁士的北部,分别属于立陶宛的默麦尔地区,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哥尼斯堡)。而南部就是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东普鲁士包含了古普鲁士人在波罗的海的领地。 东普鲁士在1871年并入德意志帝国。在1875年,该地的人口中,有73.48%是德国人,18.39%是波兰人和8.11%的立陶宛人。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国变成共和国。由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东普鲁士与部分西普鲁士是德国的外飞地。基于凡尔赛条约,德国割让大部分的西普鲁士以及波森省予波兰,亦即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 1920年,西普鲁士西面和东普鲁士南部都有举行公投,让居民决定是否把土地归于波兰还是德国。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归于德国。1923年,在没有举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强占梅梅尔地区 (亦即克莱佩达地区) 。二战期间德国占领了波兰,东普鲁士回归德国。二战结束后,根据苏美英三国签署的波茨坦协议,哥尼斯堡连同东普鲁士北部地区划归苏联版图,东普鲁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领土分给了波兰。1945年初,有部分德国人在战后企图返回东普鲁士,但全部都被苏联军队驱逐,也有很多人被发配到苏联当苦工。当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兰式。1946年4月,东普鲁士的北部被并入苏联。7月,首府哥尼斯堡被重名为加里宁格勒,省名是加里宁格勒省。1947年,苏军驱逐所有德国人,让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迁到此地。 (六:苏台德地区 ) 苏台德地区 (德语:Sudetenland;捷克语:Sudety) 是一个独特的历史名称,特指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 严格地讲,苏台德地区并非一个地理概念,它大致包括三部分地区:(1)捷克斯洛伐克东北部易北河与奥得河之间的苏台德山脉所在地区,(2)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奥雷山脉地区,(3)捷克斯洛伐克西南部的波希米亚森林地区。它包括波西米亚、摩拉维亚与奥属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 著名的旅游胜地卡罗维发利、克罗姆洛夫都在苏台德地区之内。 在第一次大战以前的数百年间,苏台德地区属于奥地利帝国及后来的奥匈帝国的领土,该地区以将德语的居民为主,如奥地利帝国有名的拉德斯基元帅、施瓦岑伯格元帅都源于此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这350万并非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当今奥地利全国的居民也就是700多万。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 纳粹德国以苏台德为题,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进行挑战。在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妥协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让纳粹德国占领该地。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最后,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德国战败,苏台德地区重归捷克斯洛伐克,当地的数百万讲德语的居民被驱赶到德国。 从1993年开始,捷克斯洛伐克解体,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共和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网上流传“吃隔夜饭相当于吃砒霜”,说吃隔夜饭会产生亚硝酸盐隔夜米饭能吃吗、致癌等等,这让不少人心里打鼓,吃隔夜饭真的不安全吗?容小声告诉你,这纯属谣言,并没有科学依据。 在战争或生活艰苦的时代,人们能有隔夜饭吃就不错了,我们祖辈的老人尤其是农村都比较节俭,都是从穷日子过过来的,习惯勤俭节约,不舍得倒掉剩菜,第二天照样吃,而且长期这样,不也活得好好的吗?如果真的如同吃砒霜,现在恐怕剩不下多少人了。 简单从两个方面反驳一下: 首先,人们之所以认为“吃隔夜饭如同吃砒霜”是觉得隔夜饭会滋生细菌,使食物变质。针对这一点,容小声可要好好说说了: 吃剩的食物温度几乎已经接近室温,而食物容易滋生细菌的温度在4°-60°,正好是热食温度和冷藏温度之间。所以,如果有剩饭剩菜,不宜长时间常温储存,这样细菌滋生的快,应该及时放冰箱冷藏。冰箱的温度低,可以抑制细菌的活动能力,况且现在很多冰箱都有杀菌功能,比如容小声家的全生态养鲜冰箱,其核心技术——全生态养鲜技术,是行业内行业唯一具有全时主动杀菌、净化、保湿三合一的保鲜技术,延长剩菜的“健康”时间。但是冰箱只能最大限度的抑制细菌,并不能全部尽除,消灭细菌最好的方法就是高温加热,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热透。因此,隔夜饭放冰箱保存是比较安全的,只要热透不会有什么问题,当然也要尽快食用。 其次,很多人认为隔夜饭中的化学物质会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关于这一点大家完全没必要担心。有官方人士专门做了检测,样品放入冰箱保存一夜之后,亚硝酸盐含量几乎没有变化,所谓隔夜饭亚硝酸盐含量大幅上升,纯属谣言。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而来,硝酸盐多来自环境中的氮,植物体内的硝基还原酶会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生蔬菜中一般会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但蔬菜种类、氮肥水平等都会影响二者含量。豆角、黄瓜等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很低,菠菜等叶菜亚硝酸盐含量相应高一些,但相比腌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20mg/kg的国家标准,新鲜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微乎其微。而在烹饪过程中,蔬菜里的还原酶早已被破坏,烹饪过的蔬菜几乎不会再产生亚硝酸盐。然而相比隔夜菜,大家经常食用的泡菜、腌咸菜和火腿肠等加工食品,亚硝酸盐含量更高,这才是大家应该担心的地方。 这里容小声需要强调一点,并不是说隔夜饭不会产生亚硝酸盐,虽然烹饪会使还原酶破坏,但是某些细菌也含有还原酶,所以决定亚硝酸盐含量的主要是细菌污染程度。如果及时把剩下的食物放冰箱保存,这样被细菌感染几率很小,亚硝酸盐含量自然不会多。隔夜菜只要处理得当,可放心食用。 对于剩余食物的保存,容小声简单说几点: 一、等食物凉透及时放入冰箱,否则食物热气引起水蒸气凝结,会促进霉菌生长。 二、分类储存,并用保鲜膜包好,一来防串味,二来防细菌感染。 三、要及时食用,即使是隔夜菜,也不能放冰箱长期储存,并且食用时必须高温加热。 四、定期清理冰箱,防止细菌滋生。 五、换一个保鲜效果好,有杀菌净化功能的冰箱,比如容声BCD-558WD11HPA。
您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一瓶38度白酒相当于多少干红取决于干红本身的酒精度数一瓶红酒相当于多少白酒。 据我了解红酒的酒精度数一般在8%-15%之间,主要是由酿酒葡萄的含糖量所决定。不同国家地区的气候、葡萄品种、年份等因素都会导致葡萄的含糖量乃至葡萄酒酒精度有所不同。如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度会高些,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美国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3%,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酒精度数在13.5%,甚至14%;像德国等气候相对寒冷一些的国家则葡萄含糖量较低,从而葡萄酒酒精度也相对较低。 所以取平均值13度来说,一斤38度白酒差不多相当于3斤干红,红酒一瓶一般是750毫升,那就差不多是两瓶干红相当于一瓶38度白酒。 推荐两款款我超级喜欢的红酒给大家。第一款是(croft 2007),半甜型,开盖就已经闻到纯正,芬芳,持久的酒香;入杯色泽浓郁,深红色的酒在杯中轻晃,带来无与伦比的高级感;口感极佳,入口顺滑并且有层次,初入口中隐有浆果的香味,后边慢慢品味居然能有轻微的咖啡和奶油味,美妙的口感言语真的无法形容,建议朋友们有机会尝试一下。 第二款是俄罗斯本地红酒,(红色影子2016年)这款是干红,口感也相当不错,不算太陈的酒,但是色泽口感也是一流。 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请多多关注!祝大家平安幸福! 喝一瓶葡萄酒等于喝多少白酒? 经常喝下一瓶葡萄酒,为了便于换算,我们先统一设定每瓶葡萄酒的酒精度数为12•5,白酒度数为50度。葡萄酒的统一包装是750毫升,每吨为1333瓶。而白酒都是500毫升一瓶居多,这样的话一斤白酒的酒精抵得上4斤葡萄酒,一瓶750毫升的酒度为12•5的葡萄酒实际抵4两50度的白酒,这个只能是假设在相对条件下的一种判断。因为葡萄酒的酒度在十年的保质期内是会发生波动的,这个要看储存的环境,一般来说酒体中的单宁多数转化以后,这瓶酒就会变成葡萄醋了……里面的酒精也相应变成了其他成份,还有一些厂家存在虚高标注酒精含量的问题。以本人的体会宁可喝下一瓶葡萄酒也不去选择4两50度白酒,为什么?因为喝葡萄酒顺口,它的酸,涩等等的口感能够让人觉得貌似加大了酒量……其实结果都是要经过肝脏分解的,对脏器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国外的超市里卖一种容量5升的矮胖瓶装的葡萄酒,通常都称之为“乡村级葡萄酒”,(干红、干白都有,酒精度数也是12度左右。)欧美的大型超市都可以见到。价格也就是合人民币110元之内,这个适合聚餐时痛饮。当然,餐酒也可以敞开了饮……而对于中级以上的酒则要优雅一些享用,要选择幽雅的环境和懂得的酒友。
549平方公里。 关岛是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南端的岛屿,在北纬13°26′关岛在哪、东经144°43′。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15.8万(2002年),查莫罗人占绝大多数。首府阿加尼亚,在岛屿西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8—9月有台风。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面的兰兰山是最高峰,海拔407米。 南北长48公里,宽6~13公里,面积549平方公里。东距火奴鲁鲁(檀香山)5863公里,为美国与日本、菲律宾间的联络站,扼控西太平洋海、空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关岛世居夏莫罗人。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知府是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知府是现在的什么官、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生活中有哪些适合喝酒的硬菜鲣鱼干?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平时喜欢自己小酌一杯,一是出海打渔时,喝上一小杯可以暖暖身体;二是已成为一种习惯,戒不掉了,对于父亲的这个习惯,作为子女的要求是,只要不过量,偶尔喝点小酒是可以的。 至于喝酒的硬菜,父亲的选择比较随意,只要有一小碟配酒菜就行,不管是花生米、卤猪头肉、炸鱼、水煮虾,这些都平时家常小菜,都可以成为父亲喝酒的配菜。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适合喝酒的硬菜呢? 一、卤味卤味是一道特受欢迎的配酒菜,各种猪内脏,小肠、猪头肉、鸡爪、豆干经过几个小时的酱卤,卤至入味上色,卤出酱香味,香气四溢时,再切成一盘卤味拼盘,蘸上少许酱汁,成为最受欢迎的下酒菜。 二、白灼虾对于配酒硬菜海鲜那可是少不了的一道美味,虾肉质鲜嫩,口感清脆、鲜甜,直接加少许姜片白灼,矣是一道喝酒绝佳的最好配菜。 三、酱牛肉经过冷却后的酱牛肉,切成薄薄一片,加上少许酱汁、洋葱、香菜做为佐料,是一盘极其美味的冷盘,还是一道下酒不可少的硬菜。 四、花生米花生米作为配酒菜由来已久,小至街头小巷的小酒馆,大至五星级酒店,花生米一直都是酒桌上的宠儿,可以是水煮湿花生,水煮干花生、香炸花生米,甚至是挂糖花生,只要小小一碟无需过多。 最后结语关于生活中有哪些适合喝酒的硬菜,就分享到这里了,做为喝酒硬菜其实还有很多,这几样都是简单又美味的食材,又是百吃不厌的美味,特别适合当下酒菜。 踏实做人,用心做菜。大家好,我是李家妈妈美食,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如果喜欢,还请记得帮忙点赞、收藏和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鲣鱼干硬度相当于什么金属 鲣鱼干硬度相当于玄铁。鲣鱼,属于金枪鱼科目,主要栖息在温带的海域,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这种鱼生存。而由于它们像普通鱼类一样,喜欢靠着床边吃鱼儿,所以钓上来这种鱼并不是什么稀奇事。那么鲣鱼到底有多硬呢,其实鲣鱼本身并不是非常坚硬。不过在钓上来,被各种工序加工之后的干鲣鱼,就真的是奇硬无比了。鲣鱼俗称炸弹鱼,将鲣鱼烤干后加工做成的食物,它用放入锅中熬出来的汤味道鲜美浓厚,也算是一种日常的调味料了。它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的复杂,全部工作下来需要半年左右,做成之后也能长期的储存,用这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制作后的鲣鱼干坚硬无比,敲打起来还有金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