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小瓶装的矿泉水为330毫升,一瓶普通瓶装的矿泉水为550毫升或600毫升,一瓶大瓶装的矿泉水为1500毫升、2000毫升甚至更多,550毫升的瓶装矿泉水是最常见的。 矿泉水一瓶多少毫升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者是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是含有溶解的矿物质或较多气体的水。 矿泉水分为天然矿泉水和非天然矿泉水。 市场上大部分矿泉水属于锶(Sr)型和偏硅酸型,同时也有其他矿物质成份的矿泉水。
大瓶矿泉水一瓶为1500毫升或2000毫升,甚至更多。矿泉水小瓶装一般为330毫升,普通瓶装一般为550毫升或600毫升,大瓶装则是1500毫升或2000毫升,甚至更大瓶的有4000毫升或4500毫升。 大瓶矿泉水多少毫升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者是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 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是含有溶解的矿物质或较多气体的水。 矿泉水一般以不加热冷饮或稍加温为宜,最好不要煮沸,饱餐之后饮用矿泉水,有利于营养成份的吸收。
以常见的一瓶矿泉水500毫升为例,2000毫升相当于4瓶矿泉水。根据矿泉水瓶容量不同,得到的瓶数也有所不同。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者是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 矿泉水 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矿泉水分为天然矿泉水和非天然,天然矿泉水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内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按矿泉水特征组分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类型分为九大类,分别是偏硅酸矿泉水、锶矿泉水、锌矿泉水、锂矿泉水、硒矿泉水、溴矿泉水、碘矿泉水、碳酸矿泉水、盐类矿泉水。
常见的550毫升矿泉水的瓶盖直径一般约为32毫米左右。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者是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 矿泉水 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矿泉水分天然矿泉水和非天然,天然矿泉水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内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按矿泉水特征组分达到国家标准的主要类型分为九大类,偏硅酸矿泉水、锶矿泉水、锌矿泉水、锂矿泉水、硒矿泉水、溴矿泉水、碘矿泉水、碳酸矿泉水、盐类矿泉水。
1.5升水一般相当于3瓶500毫升的矿泉水。普通的水与经过灭菌净化的矿泉水密度差别不大,一般可以按1:1装盛,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在售矿泉水一般是500毫升一瓶,500毫升等于0.5升,换算过来就是3瓶500毫升矿泉水。 1.5升水相当于几瓶矿泉水 市面上目前常见的在售矿泉水中,一般有500毫升、550毫升、650毫升这三种,按不同容量进行换算一般是500~550毫升值约等于3瓶,650毫升值约等于2.3瓶矿泉水。 如果不清楚可以用于装水的矿泉水瓶是多大容量的,建议准备尽量大的瓶子来装盛,这样可以保证能装够足量的水。
一矿泉水瓶盖一般有5毫升,不同品牌的矿泉水瓶,大小略有不同。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是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 一矿泉水瓶盖有2ml吗 通常情况下,矿泉水的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 市场上大部分矿泉水属于锶型和偏硅酸型,同时也有其他矿物质成份的矿泉水。
如果是未开封或开封未超过24小时的瓶装矿泉水,可以喝。矿泉水瓶一般是PET水瓶,PET的性能比较稳定,即使是放在车里一段时间,通常也不会产生有毒物质。 放在车里的矿泉水可以喝吗 车里是封闭或半封闭空间,温度一般比较高,开封了的食物和水尽量不要放在车里,很容易会发生变质,且放得越久细菌会越多。 无论是放在车里的矿泉水,还是放在后备箱的矿泉水,都可以饮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充电宝、打火机、碳酸饮料、香水、防晒喷雾等物品尽量不要放车里,温度过高时有可能会引起爆炸。
一瓶普通矿泉水约为550ml,一个空瓶子约18g,按一箱矿泉水有24瓶来算,加上空箱子的重量,一箱矿泉水约28斤。如果一箱水按12瓶来算的话,那么一箱水的重量约为14斤。 矿泉水 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者是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 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矿泉水分为天然矿泉水和非天然,天然矿泉水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
矿泉水能浇花,但不适宜长期浇花。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矿泉水的矿物质容易造成土壤矿物质沉淀,导致土壤化学成分不平衡,经常用矿泉水浇花会阻碍花的生长。 矿泉水能浇花吗 在通常情况下,矿泉水的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 国家标准规定的九项界限指标包括锂、锶、锌、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离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矿泉水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达到界限指标的要求。
从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信息中看到,北京大自然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从法国进口的一批2.376吨重的“依云”天然饮用水,因存在亚硝酸盐超标被退货。 对此,达能依云食品营销(上海)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此次涉事产品不是从依云公司官方渠道进口,因此,他们无法确认这些产品由依云出品。 // “依云天然矿泉水行销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未发生过‘亚硝酸盐超标’的质量问题。”上海达能依云公司表示,依云天然矿泉水在其唯一水源地法国依云小镇直接装瓶,全程无人体接触、无任何化学或物理处理。依云每天进行300多次水质检测,并对所有出产的产品留样两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该公司表示,将与国家质检总局联系,在获取有关产品样本后,申请复检,并及时公布相关结果。 (责任编辑:徐晓宇)
有帖子称,矿泉水瓶在遇热后会有致癌物释放并溶于水中。那么,车主们随手放在车内的瓶装矿泉水,真的会变成“毒水”吗? 早在几年前,类似说法就一直存在。其中关于“有毒物质”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高于70℃的环境下,矿泉水瓶发生变形,可能会溶出铅、锑等有毒物质。第二种是高温条件下或反复使用,矿泉水瓶可能会释放出致癌物DEHP增塑剂。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实验发现,将一瓶矿泉水放置在密闭车辆内暴晒7天后,送检水样中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见尽管在温度最高可以达到70℃的车内放置了一周,瓶体也无增塑剂析出。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此前的实验还发现,无论是晒前还是晒后,在塑料瓶密封条件下,水中的微生物很难繁殖,瓶装水的菌落总数均在合格范围内。 // 对此,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蒋平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瓶装水的瓶体PET中一般不添加增塑剂这种物质,这是由制作工艺决定的。而PET的稳定性是由材料聚合度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当温度小于120℃时,PET材料是十分安全的。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叶胜荣教授也认为,PET的结构相当稳定,其融化温度超过250℃,要发生化学变化至少要在100℃以上,汽车内显然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 虽然传闻被实验结果否定,但专家表示,保存瓶装水仍应注意瓶身标注的适宜存放温度、保质期和“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等存放要求。可以在车里放瓶装水,以备不时之需,但应缩短储存时间并经常更换。开启后最好在24小时内饮用。
一、喝“千滚水”易中毒 生活中有的人怕水不干净,自来水要烧十几分钟以后再喝,也就是所谓的“千滚水”。 专家称,这个习惯是不对的。有些地方,自来水本身的矿物质含量就比较高,水烧时间长了,水蒸气蒸发以后,水里的矿物元素就浓缩了,比如自来水它本身铅的含量是合格的,经过长时间烧以后,水浓缩了,自来水也就不合格了。 还有,自来水都是用氯来消毒的,水中的一些有机污染物,一旦跟氯结合,它会形成一种消毒副产物,属于A类致癌物,烧的时间越长,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就越高。以前老百姓都说蒸锅水不能喝,喝了就有毒,蒸锅水就是反复烧的,就是这个意思。 加热时间多长为宜呢?有实验证明,最好是一烧开就关火,水烧开以后,大部分的细菌都可以消灭,一般来讲,除了有芽孢的那种菌,其他细菌病毒在80度左右就死了。 二、并不是所有的矿泉水都能喝 现在很多人总以为只要是矿泉水就是好水,所以有人特意拿着瓶瓶罐罐到山上等地方来接山泉水。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矿泉水都适合饮用。有些地区的矿泉水,比如天津的郊区,水含氟量就很高,虽然也是属于矿泉水,但长期饮用却会导致氟骨病、氟斑牙等疾病,所以并不适合饮用。作为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水中的有毒有害金属或其他矿物质不能超标。 水里的矿物质比例也很关键,如果钠高了,口感就会感觉有点咸;金属离子高了,就会感觉有股金属味;如果比例合适,就会有种甘甜的感觉。如果喝水时感觉咸或有种金属味,或者土腥气,这种水都是有问题的。 // 三、早晨别自来水一拧开就喝 专家称,自来水刚刚出厂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国家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从他的文化水准、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都比较高;另外,自来水厂的设备也非常先进,这些都保证了自来水的卫生安全。但是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着管道、水塔、水箱等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什么说早上起来后刚拧开的自来水不能喝呢?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时间,自来水在管道中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晨起后,先打开水龙头放掉5分钟左右的水,再流过来的水就相对比较干净。放掉的这部分也不要浪费,洗脸或是打扫卫生什么的给用掉。
我们常常会因为只是喜欢或者自认为是健康的,就用一些偏好的食物替代一些不感兴趣的食物,这样的饮食“替身”是不少人都存在的误区。殊不知,正是这些方便的“替身”,让你离健康越来越远了。 工作繁忙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往往令许多现代都市人难以对饮食营养保持健康的做法,例如,有的吃就多吃,没的吃,囫囵吞枣也能凑合一顿。 恶习一:方便面代替早餐 经常食用方便面替代早餐,对人体健康和发育都是很不利的。因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代谢需要六大要素,而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他营养成分很少。因此,如果长期以方便面代替早餐,会导致头晕、乏力、消瘦、心悸、精神不振等,严重者可出现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营养缺乏之表现。 恶习二:水果代替蔬菜 水果和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为此,许多人以为,只要每天吃些水果,不吃或少吃蔬菜也无妨。其实,蔬菜是仅次于粮食的人体必需的食物,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吸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人如果仅食动物食品,蛋白质吸收率为70%;若兼食蔬菜,则吸收率可达90%以上。再者,蔬菜中含特有的植物粗纤维能刺激肠道蠕动,起到助消化、防肠癌之作用。 恶习三:新鲜蔬菜代替冷藏蔬菜 如果是指刚从菜地里采摘下来的新鲜蔬菜,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吃到的蔬菜大都没有那么新鲜了,通常都是储存了几天的,其维生素也在储存的过程中逐渐地损失掉。相反,冷藏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维生素,因为蔬菜采摘之后冷藏,能很好地防止维生素的流失。 恶习四:矿泉水代替白开水 很多人说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就不再喝白开水,全用矿泉水代替,但是矿泉水也会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质的污染。近日,荷兰科学家对瓶装矿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矿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险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尽管这些细菌可能并不会对健康人的身体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对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瓶装矿泉水中的细菌可能会造成相当大的危险。 恶习五:畜肉代替鱼肉 只吃猪肉,少吃或不吃鱼肉是多数汉族人的习惯。虽然两者的蛋白质含量和吸收率差异不大,但脂肪的构成却有很大差异。鱼的脂肪含有较多的某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和预防心血管疾病起着有益的作用。而畜肉,尤其是牛羊肉,脂肪酸以饱和为主,过多摄入不利于健康。 恶习六:红糖代替白糖 红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来的,红糖的制作工艺较白糖稍微简单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纤维素也较多,而且释放能量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但是,红糖的味道不如白糖那么甜,人们在喝茶和咖啡时自然而然就会多放些,所以其实红糖有时候比白糖更危险。 恶习七:补药代替营养品 不少人在医生建议加强点营养时,却往往去服用各种补药。然而,专家指出,补药不可代替营养品。氨基酸是常见补药,但若不是进食困难,则不必应用,盲目输氨基酸不仅可致过敏反应,对于肾功能不好者,还可能导致肝昏迷、尿毒症的发生。不少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对身体有益,多吃点无妨,实则不然,长期服用维生素a、d丸可发生维生素a中毒,出现骨痛、呕吐、瘙痒、脱发脱发等。因此,加强营养,应从调节饮食入手,切勿滥用营养品。 恶习八:营养品代替天然食品 // 很多人越来越重视营养,这是好事,但滥用营养品,好事就变成坏事。把蛋白粉当饭吃,把维生素当水果和蔬菜,认为吃了这些营养品,身体就会长保健康。更有不少人认为,维生素类药物对身体有益,多吃点无妨,实则不然。例如,大量的维生素c与肾结石形成有关,加强营养,原则上应从饮食调节入手。如果饮食不够,确需补充时,应该由相关专家给予建议,切不可滥补。 恶习九:昂贵的代替便宜的 贵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比方说,昂贵的鱼翅,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的氨基酸构成不全面,跟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构成不甚符合,远不如鸡蛋、牛奶中的白蛋白、球蛋白营养价值高。与其吃鱼翅摄取那一点胶原蛋白,还不如吃鸡蛋喝牛奶吸收白蛋白、球蛋白来得有营养。
塑料回收标志好似塑料容器的身份证,小小的三角符号一般印刻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框内的数字从1至7不等,每个编号背后代表着一种规格的塑料容器,意义毫不相同。 “01”喝完就丢 “01”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最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碳酸饮料等瓶装饮料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由这种材质制成的饮料瓶不能装热水,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科学家同时发现,这种塑料制品使用超过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因此建议喝光了的饮料瓶就丢掉,不要再用来作为水杯,或是储物容器。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得不偿失。 “02”不建议作盛水用具 “0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装有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或是在商场中通用的塑料袋多是此种材质制成。可耐110℃的高温,若标明用于食物则可用来盛装食品。盛装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塑料容器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但常因不好清洗,留下残留,从而变成细菌的温床。 如帖子提到的,不同于其他的饮料瓶,4L装的农夫山泉底部标记为02。虽然看上去比一般的矿泉水瓶牢固很多,但也不建议用来做盛水的用具,长期使用有害物质产生的可能性很大。 “03”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3”代表PVC(聚氯乙烯),常见于雨衣、塑料膜。用该材质制成的塑料制品易产生两种有毒有害物质:一是生产过程中没有被完全聚合的单分子氯乙烯,二是增塑剂中的有害物质。这两种物质在遇到高温和油脂时容易析出,若是不慎进入人体,容易致癌。故很少用于食品包装,若碰巧遇到,千万不要让它受热。 “04”超过110℃会出现热熔现象 “04”即LDPE(低密度聚乙烯),保鲜膜、塑料膜的原料,耐热性不强。合格的PE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而若包裹在食物外部同时加热,食物中的油脂更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 “05”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05”代表PP(聚丙烯),这是唯一能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的材质,所以成为了制作微波炉餐盒的原料。耐130℃的高温,熔点高达167℃,透明度差,小心清洁后便可重复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05号PP(聚丙烯)制造,但盒盖却以06号PS(聚苯乙烯))制造,PS透明度好,却不耐高温,所以不能同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以后加热餐盒前,别忘了先把盖子取下哟。 “06”切忌直接加热碗装的泡面盒 “06”即PS(聚苯乙烯),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不能用于盛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不好的聚苯乙烯(致癌物质)。虽然又耐热又抗寒,但也会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因而切忌直接在微波炉中加热碗装的泡面盒! “07”小心用,便可避免“双酚A” “07”代表PC及其他类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因为含有有毒双酚A而备受争议。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被百分之百地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完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但没有厂家能够保证双酚A已被完全转化,因而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有所注意。 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若你手中恰好有编号为07的塑料制品,可采用以下方法避免:使用时勿加热,勿在阳光下直射;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水壶;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立刻停止使用,因塑料制品表面若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 专家建议 日常生活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反复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消费者往往喜欢将自己使用过的饮料瓶、矿泉水瓶保留着,待下次出门时再灌满茶水或饮用水带出门,称此举为“环保”、“节约”。专家表示,合格的饮料瓶、矿泉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即PET瓶。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能耐高温,需在低温使用,一般在70摄氏度以下使用是安全的。此外,这些塑料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国家规定企业不能回收、重复灌装使用。 塑料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有增塑剂,而该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若长期用塑料瓶装饮用水、油、酒等物质,容易把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从而带进人体内。他建议,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瓶子装食品,相对较安全。
一瓶矿泉水放在车内短短两天就成了“葫芦瓶”。在炎热的夏季,不仅食物本身的保存有讲究,存放食品的袋子、瓶子等各种包装对温度同样很“敏感”。由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质监局共同主办的“每周质量大讲堂”,本期就请来了国家食品包装产品检测中心工程师向斌,请他来为我们说一说有关食品包装的小知识。 矿泉水瓶暴晒成“葫芦” 在炎热的夏季,很多车主都习惯买上整箱的矿泉水放在后备箱,以便及时饮用。但最近一位福建车主的亲身遭遇,却让不少人意识到,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也许却暗藏风险。不久前这位福建车主发微博称,自己在车内放了一瓶矿泉水,经过两天的高温暴晒,不仅矿泉水像开水一样烫,就连瓶子也变形成了“葫芦”。这条“有图有真相”的微博立即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转发,网友们更关心的是:这样的矿泉水还能喝吗? 饮料瓶不要反复使用 “不论是矿泉水瓶还是其他的饮料瓶,一般都以PET为材质。”向斌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PET为原材料的矿泉水瓶、饮料瓶等并不耐高温,一般在温度达到70℃时就会变形,而且长期处于高温状态,部分生产时的加工助剂会溢出,这些物质将会对健康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专业的研究数据,但依然要提醒车主朋友,在炎热的夏季最好不要将矿泉水、饮料等长时间放在车内。 此外还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有些消费者为了图方便,往往习惯把饮料瓶当成临时水杯,向斌表示,任何产品都有使用方法,从设计目的来看,饮料瓶就是一次性使用的产品,消费者最好不要反复使用。 塑料包装正常使用很安全 不论是塑料瓶,还是各种塑料袋,其实许多人对塑料的食品包装一直显得不太放心,有的人甚至认为塑料是“有毒”的。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塑料食品包装的这种担心可能来自聚氯乙烯,由于含有易挥发的增塑剂,软聚氯乙烯薄膜目前已被淘汰,不再使用于食品包装。 向斌介绍说,目前常见的食品包装材质中,包括了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或PETP)等,比如家用保鲜膜的原材料一般选用PE,透明度高的PP常被用来制作塑料盒,而具有良好透明度,且表面光泽度高的PET则成为代替玻璃瓶最合适的塑料瓶。选用这些原料制成的塑料瓶、塑料袋,正用于我们生活中各种食品的包装之中,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正常使用这些包装,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安全的。 太“花哨”的包装并不好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现在制造食品包装的原料是安全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食品包装都是合格产品。从以往的抽检情况来看,不合格的食品包装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还会涉及一些安全指标。许多食品包装袋上都印有五颜六色的精美图案,越是精美,所用油墨就越多,所含苯类物质也更多。苯的残留量如果超标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向斌建议消费者,选购食品的时候,别忘了看看外包装,包装越简单越好。辨别食品的塑料包装还可“眼看鼻闻”,除了看包装标识和色泽是否正常,还可以闻闻是否有异味,如果有的话,最好不要选购使用此类包装的食品。 // 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看对象 真空包装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不过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有些食品采用的是与真空包装截然相反的充气包装,这两种包装方式孰优孰劣呢?向斌介绍说,真空包装的原理是排除氧气,减少或避免脂肪氧化,并抑制霉菌和其他好氧微生物的繁殖;而充气包装采用的方法则是先用真空泵抽出容器中的空气,然后导入惰性气体并立即密封,填充惰性气体后的食品可以适当防止油脂氧化。 在向斌看来,虽然真空包装与充气包装看起来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一样的: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从这一点来说,两种包装方式并没有优劣之分,至于采用何种包装方式,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比如糕点为了防止碎裂就不能选用真空包装,而肉制品采用真空包装依然是首选。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2日报道,《阿尔茨海默症杂志》刊登英国基尔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喝1升矿泉水可以预防认知障碍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其机理是多喝富含硅的矿泉水可显著降低体内神经毒素铝的水平。 长期以来,铝一直被认为与老年痴呆症有密切关联。新研究中,克里斯托弗·埃克斯利教授及其同事让参试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天饮用1升矿泉水,研究持续13周。结果发现,大多数患者认知能力不再进一步下降。一名患者体内铝水平下降了70%,多数患者体内铝水平下降了50%—60%。3名患者大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埃克斯利教授表示,新研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饮用含硅矿泉水的确可排除体内神经毒素铝。饮用富硅矿泉水之后,体内铝会汇集血液中,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种疗法可称为“富硅水排铝疗法”。研究的另一部分是,调查参试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能力情况以及这些症状是否会随着铝的降低而有所改善。 研究人员建议老人多饮用富含硅的矿泉水,有助降低老年痴呆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