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委员会委员 于俊民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有益菌产生消炎、抗氧化物质,合成营养成分,滋养和保护身体;有害菌则产生毒素、致癌物,可能引发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甚至癌症。有一些饮食习惯会让肠道中的有害菌加快生长繁殖,导致菌群失衡,应该引起大家注意。 吃太油。长期高油、高脂饮食,吃太多肉,植物类食物吃得少,会导致肠道中的坏细菌增多、好细菌减少,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保护能力下降。此时,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介入,身体开始“发炎”。这种慢性炎症会引起脂肪异常堆积、肥胖,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改变,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风险。 不注意饮食卫生。细菌,尤其是致病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再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食物),它们就大肆生长,造成食物中细菌成千倍、成万倍地增多。如果平时饮食不注意卫生,进食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就使得进入肠道的坏“过路菌”数量远超过“常驻菌”,这些坏细菌得势后,通过侵袭肠道黏膜、释放细菌毒素使机体的体温升高,引发腹泻等各种疾病。 吃太多加工食品。这类食品往往经过精细加工,缺乏有益肠道蠕动的膳食纤维,不利于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有害菌繁殖过快。有些加工食品中盐的含量比较高,吃太多容易使胃肠道内形成高渗透压环境,使肠道内水分无法被吸收,从而引起肠道问题,导致菌群失衡。 // 喝酒抽烟。研究发现,长期饮酒改变肠道微生态,导致有害菌大量生长,削弱了有益菌对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吸烟几乎损害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是导致炎症性肠病最重要的环境风险因素之一,而戒烟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除了常喝酸奶等富含有益菌的食物,以下3类食物有助肠道健康,也应该多吃。一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除了红豆、绿豆等粗杂粮,木耳、海带、裙带菜、口蘑等菌藻类食物同样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利于有益菌生长。二是富含益生元的食物,益生元是肠道中成千上万有益菌的食物。洋葱、豆类等食物富含益生元,能够给肠道益生菌补充养分;大蒜、姜黄等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益生元,有助有益菌繁殖。三是富含果胶的食物,苹果、山楂、香蕉等水果中富含的果胶是一种非淀粉多糖,可以为肠道中的有益菌提供能量,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和生长。此外,分解后的果胶产生短链脂肪酸,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肥胖与多种合并症密切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T2D)、炎症、肝脏和胰腺内的多余脂肪、高血压和某些类型的癌症。肥胖症管理可以推迟从糖尿病前期到T2D的进展,并导致T2D的持续缓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含有乳清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饮食可以防止肥胖,而以增加肉类消费为特征的饮食则与体重增加有关,但是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食欲调节、对胰岛素和递增素分泌的影响以及适口性是值得深入分析的因素。近日,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试验研究,比较了含有乳清蛋白、植物蛋白或动物蛋白的VLCKDs对代谢和身体组成参数以及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患者群体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已发表于J Clin Endocrinol Metab。 研究共纳入了48名肥胖症患者(19名男性和29名女性,HOMA指数≥2.5,年龄56.2±6.1岁,体重指数[BMI]35.9±4.1 kg/m2),随机分配到三个45天的等热量VLCKD方案(≤800千卡/天),包含乳清、植物或动物蛋白。评估了人体测量指标;血液和尿液化学成分,包括肾脏、肝脏、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参数;身体成分;肌肉力量;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分类成分。记录不良事件。 //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体重、BMI、血压、腰围、HOMA指数、胰岛素以及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有所下降。摄入乳清蛋白的患者在肌肉力量方面有更明显的改善。动物蛋白组的肾功能标志物略有恶化。摄入VLCKDs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拟杆菌属增加,而在食用动物蛋白的患者中不太明显。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在45天内,VLCKDs导致明显的体重减轻和代谢参数的明显改善。基于乳清或植物蛋白的VLCKDs比含有动物蛋白的VLCKDs更安全,并能产生更健康的微生物群组成。含有乳清蛋白的VLCKDs在保持肌肉性能方面更有效。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