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胡宗宪
胡宗宪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胡宗宪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是奸臣还是忠臣?

  嘉靖十七年胡宗宪考中进士,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可能不是一个某种意义上的好人,但他绝对是一个对大明有贡献的人。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一方面,他确实为明朝抗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胡宗宪和严党勾结,陷害忠良,而且个人生活作风也不太好。  胡宗宪生于明朝正德年间。早年的胡宗宪,就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勤奋好学,品行优异。刚刚成年,就被当地的大官看中,把女儿嫁给了他。又过了几年,当其他人还在苦读的时候,胡宗宪便以26岁的年龄,轻松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以后,胡宗宪先是被安排在刑部,学习了两年,然后直接被派到山东去做了个县令。放到现在,那就是个妥妥的正处级干部。此时的胡宗宪,仅仅只有28岁而已!  最关键的是,胡宗宪还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人。在山东做县令期间,胡宗宪表现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在职期间,不但领导当地百姓,成功抵御了蝗灾,而且还解决了盘踞当地多年的盗匪。在对付那些盗匪的时候,胡宗宪也是胡萝卜加大棒一起上,最后还给当地整出了一支千余人的民兵!  在山东做了两年官之后,因为父母去世,胡宗宪不得不回家守孝。这一回家,就是整整五年。虽然在这五年当中,胡宗宪在仕途上没什么进展。但是他却利用这五年的时间,读了不少兵书,开始逐渐变得文武双全。  五年之后,当胡宗宪结束了守孝期之后,被顺利起复。先是被任命为御史,以御史的身份巡视边防。这次巡视边关,也让当时三十多岁的胡宗宪,充分开阔了眼界,并且第一次接触军队,有机会验证自己之前学到的东西。  显然,这样的胡宗宪,天生就是个做官的材料。当时的胡宗宪,只要慢慢熬年龄,未来身居高位,似乎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但问题是,随着胡宗宪进入官场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这次被起复之后,胡宗宪却渐渐发现,自己想得似乎有点太美好了。  当时正是嘉靖帝在位中期,这位嘉靖皇帝,是一个很擅长引导大臣们争斗,以此来稳固皇位的皇帝。就在胡宗宪刚刚守孝期满的那一年,京城那边,大奸臣严嵩借助党争的机会,开始彻底掌权。而随着严嵩开始掌权,大量贪官污吏,开始充斥明朝高层,导致明朝的吏治进一步腐朽。  原本以胡宗宪的能力,身居高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但是,随着严嵩上台,原有的官员升迁规则被打破。只有向严嵩臣服,和严党同流合污的人,才能被真正重用。所以,此时的胡宗宪,也开始渐渐面临着自己人生最大的抉择。  到底是保持自己的清名?还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权力,去和严党同流合污呢?  这个抉择,对于胡宗宪来说,最初其实并不难做。因为胡宗宪本人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对他而言,清白做官并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不久之后,当胡宗宪以御史的身份,被调往浙江之后,胡宗宪开始越来越为难了。  因为当时的浙江,倭患十分严重。尤其是随着日本那边内乱,明朝的海防又日渐松弛,大量倭寇开始登陆沿海地区,无恶不作。然而对于这些倭寇,当时的明朝政府,却缺乏足够的应对手段,导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变得更加严重了。  面对严重倭患,此时的胡宗宪,不得不重新面对那个选择。  到底要不要和严党同流合污呢?  如果拒绝合作,那么胡宗宪想要得到中央的支持,平定东南倭患,就绝对不可能。但如果和严党合作,虽然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但自此之后,胡宗宪就再也无法摆脱奸臣的身份。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的胡宗宪,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绝对是极为纠结的。但最后,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胡宗宪最后还是选择了倒向严党。  与此同时,恰逢严嵩的义子,工部侍郎赵文华,来到江南督查军务。胡宗宪便趁着这个机会,通过赵文华,搭上了严嵩这条线。  除了正常的行贿手段之外,胡宗宪还帮助赵文华,陷害当时的总督张经。正是靠着陷害张经这张投名状,胡宗宪才彻底取得了严嵩的信任。  严嵩虽然是出了名的奸臣,但其实也希望自己的麾下,能够有这种既可以帮他贪污,又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人才。所以,不久之后,严嵩开始大力提拔胡宗宪,直接把胡宗宪推到了浙直总督的位置上。  而胡宗宪升任浙直总督之后,一方面,为了维护和严嵩的关系,大力向严嵩行贿。为了让严嵩满意,胡宗宪也加入到了贪污的行列当中,大肆敛财。但另一方面,胡宗宪上位之后,也确实一直在做事。  胡宗宪掌权之后,开始大力提拔各种人才。武将当中,比如戚继光、俞大猷等猛人,都是胡宗宪提拔起来的。此后,胡宗宪又大力支持麾下的将军,训练自己的军队。这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了。  在胡宗宪的一手操持下,东南沿海一带的防务,很快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之后,胡宗宪又指挥各地军队,对倭寇进行清剿。在此期间,胡宗宪又干掉了汪直、徐海等倭寇头目。整个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瞬间为之肃清。  经过数年的战斗之后,浙江地区的倭患,基本上已经被胡宗宪彻底肃清。原本松弛的沿海防务,也被胡宗宪建设的颇具战斗力。但是,接下来,就在胡宗宪打算乘胜追击,进一步肃清福建地区的倭患时,一个意外的发生,却打断了他所有的布置。  这个意外就是,严嵩倒台了。  严嵩倒台这件事,说起来比较复杂。总之,就在胡宗宪即将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原本权势滔天的严嵩,忽然被免除了官职。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严党的倒台。而随着严党的倒台,作为严党之中,官职最大的几个人之一,胡宗宪自然也无法逃脱清算。  到了这个时候,胡宗宪之前所有的功劳,都抵不上他一个严党的身份。胡宗宪之前所有的贡献,仿佛都成了笑话。此后,胡宗宪先是被贬官回家。但两年之后,随着严党成员被逐渐清算,胡宗宪之前贪污受贿、结交朋党,甚至伪造圣旨的罪行,全都被一一揭露了出来。  此时的胡宗宪,自然是百口莫辩,只能被抓了起来,押解京城。后来,在京城的监狱当中,胡宗宪不堪受辱,最终选择自尽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胡宗宪。他确实是一个肯做实事的好官,但同时,为了做事,他确实也犯下了很多罪行。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复,他贪污受贿,结交朋党,陷害忠良。可他所做到的这一切,却又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势,而是为了平定倭寇。  这样一个人,实在很难用单纯的好人或者坏人,来对他进行评价。但毫无疑问,胡宗宪在平定倭寇之乱方面,确实是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12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1512年11月4日—1565年11月25日),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死后追谥襄懋。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人物评价5后世纪念6家庭成员 基本资料1 本名:胡宗宪别称:胡汝贞字号:字汝贞 号梅林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安徽徽州出生时间:1512年11月4日去世时间:1565年11月25日主要作品:《辩诬疏》主要成就:平息倭寇官位: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谥号:襄懋出身:嘉靖十七年戊戌科同进士出身 人物生平2 胡宗宪早年考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从此,胡宗宪开始了仕途生涯。嘉靖十九年(1540年),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上任后,胡宗宪就显示出他的政治才干。他先组织广大人民扑灭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灾,后又对益都当地的强盗进行招降。盗贼在益都为害多年,胡宗宪用安抚劝降之策,即使群盗解散,还将其中可用的千人左右编为义军。胡宗宪日后抗击倭寇的文韬武略,在治理益都时就已初步展现。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他刻苦攻读《大学衍义》、《武经七书》等书,学识大为长进,也为日后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宗宪自进士出身,先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为明王朝的边疆稳定作出了贡献。嘉靖三十年(1551年),胡宗宪又巡按湖广,参与平定苗 主要成就3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胡宗宪针对倭寇“去来飙忽难测”、“海涯曼衍难守”,沿海地区随时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况,决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统。组织人员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势及抗倭措施编成《筹海图编》,指导抗倭斗争。“缮甲造舰”,修造战船千艘,多置火器,配备佛郎机、鸟铳、火砖、喷筒、火箭等,由俞大猷、戚继光分率巡洋。福建沿海设立哨兵,置烽火门、小埕、南日、浯屿和铜山五大水寨,派驻军队捍卫海岸。浙江沿海设海盐、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苍山、福清等船78只布列各港口,以四参将六总兵统之,“不拘警报有无,而亲出海洋,严督各总戮力用命,以遏海寇于方来”。明朝真正的水师就是从这时建立的。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额外增税,亩出兵饷一分三厘,加上其他名目众多的赋役征发和严厉的海禁,沿海居民“膏血为之罄尽”,生路断绝,部分百姓被迫加入倭寇行列。胡宗宪深感问题严重,他奏请朝廷宽限征收江南地区历年所欠加派、逋赋, 人物评价4 《明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三》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会御史汪汝正籍罗龙文家,上宗宪手书,乃被劾时自拟旨授龙文以达世蕃者,遂逮下狱。宗宪自叙平贼功,言以献瑞得罪言官,且讦汝正受赃事。帝终怜之,并下汝正狱。宗宪竟瘐死,汝正得释。万历初,复官,谥襄懋。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交结权贵、趋炎附势、挥霍无度,也使他的人品备受争议。世宗的为人行事一向不能以常理来推断,他给了这个问题一个简单干脆的答案,就是:能重用,但对曾经做错的事也要付出代价,尤其是触犯皇权的行为,更要严惩。世宗对胡宗宪屡次保全,让他尽展其才。胡宗宪大功告成之日,也就是他的厄运降临之时。胡宗宪的死,虽然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他自己亲手埋下的 后世纪念5 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坐落在安徽绩溪龙川村中央,从胡宗宪至胡氏“炳”字辈共12代人曾在此居住。尚书府是古徽州迄今保存结构最为复杂的明代建筑群。阮仪三评价:从善堂“尚书府非常典型反映了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这种特殊家族,建筑做得很细节,细部做得很精致,可以左顾右盼,处处生景,是徽州保护最好的古建筑。清光绪《余姚县志》记载,胡宗宪平倭寇后,还复莅余姚受降。余姚百姓感念胡宗宪收胜归山、平息倭患等种种功绩,于嘉靖四十年在城内龙泉山上建“三锡祠”,世代祭祀不绝。又于胜归山南麓山崖雕凿胡宗宪像,上刻“胡公殿”三字,虽经数百年风风雨雨,石像仍栩栩如生。但见胡公头戴乌纱帽,身穿朝服,左手捋须,右手伏案,身子略微前倾,如在公堂上办公断案一般,民间称之“胡公岩”。此后至民国时期,以胡公像为中心,周围又陆续雕凿了14尊佛教造型,石像附近的石壁上,又雕凿了许多先贤名句、文人诗词,字体、大 家庭成员6 子嗣胡桂奇:长子,锦衣卫千户,随父长年征战在外。胡松奇:次子,封为“锦衣卫副千户”,回到绩溪守住家业,克勤克俭,兢兢业业。胡柏奇,三子,后迁往山东青州老家定居。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