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腊八粥来历、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粥:腊八粥的传统做法是先将大麦米正宗五香粉配方、白云豆、赤豆、绿豆等捡好洗净,煮成半熟,然后放进稻米、小米、黄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适中,吃时加糖,并拌以预先煮熟的红枣、栗子等。如今市场上物品如此丰富,找齐这些用料并非难事,可是有多少人会了解并有耐心遵循这些传统的做法来熬粥?能记住那天是腊八,并买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压锅里煮的,已经是难得的有心人一般有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等组成 。
今天是腊八节,你喝腊八粥了吗腊八粥的? 真是”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啊! 我大中华,地域广、人口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有各的风土民情,各有各的风俗习惯,即使两地相隔很近,也难求一致。我们的鲁东南地区,与江苏接壤,两省搭界的村,虽屋不搭山但地连边,中间只一条小路或一条小河相隔,可两边人的说话口音却有很大很大的差别,就是这么奇怪! 说起腊八节,传说很多、风俗各异。有祭祀祈求吉祥丰收的,有吃粥防寒保健的,有腌蒜煮豆熏肉的,不一而足,尤以吃粥的较为普遍,粥品千种万样,吃法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而在我们这地儿却是奇怪,难道孔圣人没有传授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吗? 在我们这个地方,只知腊八节是腊月初八,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也很少有人去弄这弄那,就连腊八节要喝腊八粥是传统也很少有人知晓,只是近年来才受外界影响慢慢传开来。 煮制的腊八粥也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主要的做法是,将家里现有的、所有的五谷杂粮统统混在一起,加水熬制而成。一般有大米、小米、糯米、玉米粒,麦仁、高粮、黄豆片,薏米、红豆、大蚕豆,绿豆、荞麦、花生米,莲子、芡实、小豌豆,配加百合、枸杞和大枣,凡是家里能够找到的,样样取上适当量,放入高压锅,加入适量水,设定好时间插上电,直熬到米烂豆熟才开饭,一家人一人一碗祛寒增暖把胃健。 最简单的吃法,也是最原始的吃法,更是最保健的吃法。五谷杂粮带着种皮,淀粉油脂蛋白质,还不缺各种维生素,加水闷煮不失营养,这样的腊八粥是不是成分最全面、养生更保健? 对于吃,自然的,是最好的;原始的,也是最科学的。天天喝粥是不是比吃精米精面、加工食品更营养、更保健? 腊八,一年只有一个,腊八粥,是不是可以天天喝? 祝各位腊八节粥到粥香、温暖快乐! @图说农村事欢迎您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有哪些传说?腊八粥的由来? 关于腊八粥,民间有以下三种传说: 第一种传说,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江苏常 州天宁寺当家和尚。据传有年闹灾荒,老百姓 挨冻受饿,常州天宁寺的老和尚就在寺前摆了 一口大锅,烧煮成有米、有菜、有豆的“合成粥” 救济灾民。这一日正好是腊月初八,众人感 恩,每年腊月初八就烧顿腊八粥以示纪念。 第二种传说,是为了纪念浙江天台山烧饭 和尚阿弥。阿弥勤俭节约,平日里见到袋里米 粒掉下,就捡拾在自己衣兜里,刷锅时看见剩 饭粒子,也拾进衣兜,洗碗时看到蚕豆、黄豆剩 下,洗洗干净,又往衣兜里放。到腊月初八,是 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阿弥就把积存的剩饭、 剩菜烧成“菜粥”,众和尚吃得津津有味。 当家 和尚就问阿弥用啥料烧成的,阿弥如实回答。 当家和尚大加赞赏,叫大家学阿弥的样。这事 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民间,家家户户就学阿弥, 平日里节约米菜,聚沙成塔,到腊月初八就烧 米麦豆粥吃。 第三种传说,是为了纪念抗金民族英雄岳 飞。据传岳飞抗金,扎营于朱仙镇。 奸臣秦桧 弄权,为陷害岳飞,竟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 进京。岳家军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当百姓知 道岳飞回军,都哭拜倒地,无奈皇命在身,岳飞 只得班师。时值寒冬,岳家军在皇命逼迫下急 急回师,一路上饮食不济,又冷又饿。众人见劝不住岳飞,就你送碗饭,他送碗粥,端来各式 各样的菜肴,烧了一锅又一锅的“百家饭”送与 岳家军,岳元帅和部下含泪吃了,相谢而去。 这一日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百姓闻说岳飞 遇害,想起他的好处,每到腊月初八,就烧起 “百家饭”来纪念他。 。
不要吃。腊八蒜的绿色素是由一种先生成的蓝色素和一种后生成的黄色素组成的。色素的转变过程为腊八蒜为什么是绿色的,先产生蒜蓝素,再转变为蒜绿素,最终使大蒜变绿。 当腊八蒜泡的时间长了,后生成的黄色素多了,就可能变黄了。腊八蒜变绿的原因:腊八蒜通体翡翠色,和腊八之后的低温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从腊八之后至正月十五,气温常在0℃以下。 大蒜从奶白色变成翡翠绿,说明它所含的植物化学物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取决于PH值、温度等。腊八蒜产生绿色,是其中一些含硫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结构变化,生成蓝色和黄色两种含硫色素,叠加成为绿色。这种绿色对人体无害,而且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能减少皮肤衰老,预防疾病。要让大蒜变绿,必须要有低温这个条件。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都有这样一个聪明的特性,要经过低温之后才能发芽,因为它们认为,这就是经过了冬天,春天重新到来的时候。腊八蒜的做法:原料:蒜瓣3000克,醋1500克,白糖860克。 做法:蒜瓣去皮、洗净、晾干;用一干净盛具,将其用开水消毒,作为泡腊八蒜的容器;将醋倒入容器内,加入大蒜瓣,之后加入白糖,拌匀;盖上盖子密封好,放在阴凉处,大约10天即成。
原则上,只要将温度恒温在0-8℃,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腊八蒜。取“腊八蒜”之名是因为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就有用醋泡蒜的习俗。但实际上,腊八蒜并非只能在腊月初八的时候做,只要酿制的温度合适,也是可以制作的。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品。 腊八蒜通常是指用醋腌制的蒜,颜色翠绿,口味偏酸、微辣。因多在腊月初八进行腌制,故称“腊八蒜”。 腊八蒜的主要配料是醋,其主要成分醋酸有很好的抑菌或杀菌作用。蒜酶对大蒜的绿变起着催化作用,因此成品呈翠绿色。
根据现存的记载,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古印度人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成道前所受的苦难,会在佛祖成道的当天吃杂拌的粥作为纪念,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腊八粥在宋朝逐渐推广开来并延续至今。 腊八粥最早起源于哪里 根据古籍记载,腊八粥在中国开始于宋朝,在腊月初八这天,从朝廷官宦到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喝。 腊八粥的盛行程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出现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腊八粥,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就是清朝根据满族的习俗特色改制出来的,粥内添加了羊肉丁和奶油。
今天就是腊八节了。照传统习俗,在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在河南又称“大家饭”,据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当年岳家军讨伐金人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送来吃的,最后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当然,腊八粥作为一种民间风俗,更多的是用以庆祝丰收。腊月(农历12月)初八,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日子,人的体质也变得较弱。而简单的一款腊八粥,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具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明目、安神、通便养血等功效,丰富的营养还能为人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数,是冬令的滋补佳品,男女老幼皆宜。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其做法不断演变,各地又添加了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如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中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 腊八粥用材繁复,不同年龄、体质及有不同疾病的人,选材应适当增减。下面就为不同人群推荐几款香味可口的腊八粥。 薏仁黄豆腊八粥 适宜人群:肠胃欠佳的老人 推荐指数:★★★★★ 【原料】 薏仁、红小豆、黄豆、绿豆各30克,干红枣25克,栗子仁、核桃仁、莲子仁、干百合各20克,大米、糯米各60克,黄晶冰糖30克。 【做法】 1.将大米、糯米、薏仁、红小豆、黄豆、绿豆用清水淘洗干净;干红枣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温水浸泡20分钟。 2.莲子仁浸泡,剥去苦心;干百合用温水浸泡至发软。 3.将所有原料混合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烧开熬成粥即可。 【点评】 薏米有健脾、补肺、清热作用;黄豆富含蛋白质、粗纤维和微量元素,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调血脂、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本款腊八粥粗细搭配,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特别适合胃肠功能弱的老年人。 红枣桂圆腊八粥 适宜人群:气血两亏的女性 推荐指数:★★★★★ 【原料】 红枣、桂圆、莲子、花生、栗子各100克,大米、糯米、秫米(黏高粱米)各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把秫米、花生、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和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水开后,转用微火煮。 4.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 【点评】小枣、桂圆、花生、糯米等,不但可以补血,还能补钙和补铁;秫米还有和胃安眠作用。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粥里的米油一定不要浪费(米油就是粥熬好了以后最上边的油皮),它可是美容佳品。 黑米黑豆腊八粥 适宜人群:肾虚肾亏的男性 推荐指数:★★★★★ 【原料】 黑米、香米、小米各50克,黑豆、葡萄干、红枣、核桃、枸杞各100克。 【做法】 1.黑豆、小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后转小火熬成粥即可(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3小时最好)。 【点评】 许多黑色食品都是绝好的保健食品。黑米,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锌、铁、硒等营养物质,能滋阴益肾,明目活血;黑豆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胡萝卜素及B 族维生素,对于肾病患者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松子核桃腊八粥 适宜人群:成长中的儿童 推荐指数:★★★★★ 【原料】 松子、核桃仁、葡萄干、花生仁、红枣、桂圆干各50克,糯米、小红豆各100克,砂糖200克。 【做法】 1.先将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 2.将小红豆、花生仁、核桃仁放入电炖盅内锅中,加水6杯,外锅加水至最高水位线。 3.炖2小时后相继向内锅中加入糯米、红枣和桂圆干。 4.等粥熬到细软的时候,在粥中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即可食用。 【点评】 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的儿童,合理的膳食和营养的搭配十分重要。松子、核桃仁、葡萄干、花生仁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另外,儿童喝的腊八粥应尽量软滑顺口,用电炖盅熬得比较软烂,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消化吸收,也能防止孩子未嚼碎而整块下咽,发生危险。 燕麦荞麦腊八粥 适宜人群:“三高”患者 推荐指数:★★★★★ 【原料】 燕麦、荞麦、粳米各50克,花生、榛子、杏仁、芸豆、芡实各100克。 【做法】 1.芸豆、芡实放入碗中加水浸泡约1小时。 2.花生、榛子去掉壳,只要肉。 3.先将粳米、花生仁、榛子仁、杏仁、芸豆、芡实洗干净倒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煮1个小时,再将燕麦和荞麦倒入锅内一起熬制成粥。 【点评】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血脂异常患者很有好处;荞麦中含有铬,有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芸豆能使蛋白互补,而且纤维素较高;而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可调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 (提示:糖尿病患者喝腊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剂。) 阅读扩展 腊八美食 腊八豆腐 每年腊八前后,安徽黔县家家户户都要做当地风味特产——腊八豆腐。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抹上盐水;再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于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蒜 泡腊八蒜多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习俗。在农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倒入适量醋,封口后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最后变得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不仅十分的好看,而且爽口味美。 //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节煮“五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编者注:此种说法未必可信)。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明天是腊八节,不少地方有吃腊八粥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习俗。腊八粥内容往往不拘一格,因配合初八日,以八样东西混合煮食即可,北京西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刘征堂介绍,如何施材也蕴含着中医道理。 谷类:粳、糯、薏,玩转三种米 一碗粥最基础的就是谷类,腊八粥以粳米、糯米和薏米为常用。其中,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 如果平时里有出虚汗的毛病,则可以在粥中加入糯米,可助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要是加入薏米,则保健的意义更强,因为薏米具有健脾、清热、渗湿的功能,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有良效,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美容。 豆类:赤豆是主力,黄豆增营养 腊八粥中大家熟悉的莫过于赤小豆,根据古籍记载,最早的腊八粥就是用赤小豆来煮的,几经演变,才加入了不同食材。中医认为赤豆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虽然可能大家平时见得少,但黄豆也可以到腊八粥中来做客的。主要原因是黄豆富含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等丰富的营养,可以提高这碗粥的营养含量。 果仁:花生和核桃,不可少 果仁可为腊八粥锦上添花。比如,花生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对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皮肤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有食疗作用。 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根据科学研究表明,核桃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 其他:因疾下料,随心所欲 谷、豆、果仁都放完了,还不够八种怎么办?还有好东西推荐给您。比如龙眼肉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大枣益气养血、健脾,对脾胃虚弱、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有一定疗效;栗子能补肾益气、治腰酸腿软。莲子可补气健脾;枸杞子具有平补肝肾、延年益寿、调节血脂的作用;松子仁能滋润心肺、通调大肠。另外,胡萝卜、芋头、青菜等应季蔬菜,豆腐、油豆腐、木耳等食材也都可以选择入粥。 慢性病人咋熬粥 解放军254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李丽介绍,腊八粥是冬季进补佳品,但是不同的食材会起到不同的功效,需要因人而异。在家熬制腊八粥,放什么食材非常有讲究。比如,大米的淀粉含量较高,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家自己熬腊八粥尽量少放或者不放大米,可以用荞麦米、燕麦米、薏米或大麦米来代替。 // 黑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同时又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黑豆色素、黑豆多糖和异黄酮等。但是由于黑豆不好消化,如果肾病严重者食用黑豆,反而会加重肾负担,所以不适合食用放有较多黑豆的腊八粥。 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有良好的利尿作用。红豆还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的作用。但胃肠较弱的人不宜多食,因为容易胀气。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的人群不适合食用绿豆。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吃腊八蒜有什么好处? 腊八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腌制食品,在腌制的过程中,大蒜中的各种成分与醋中的成分在低温下发生反应,生成蓝色和黄色两种含硫色素,这两种色素叠加呈现绿色,绿色越好看、均匀,则说明腌制的大蒜越好,因此在腌制腊八蒜的过程中,网友们不需要对绿色产生恐惧心理。 大家都知道,大蒜中的大蒜素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气味,同时也有良好的抗炎、杀菌的能力,与生蒜相比,腊八蒜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有解腻祛腥、助消化的作用,此外,腊八蒜的营养并没有损失,对健康也无害。并且因为腌过的蒜对肠胃的刺激减弱,适应人群更广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腌制过后,腊八蒜的抗氧化活性很高,甚至优于人参,对于女性来说,适当进食腊八蒜不但有益健康,更能抗老美容。 腊八蒜该怎样做? 食材:紫皮蒜400克,原浆米醋500克 做法: 1.将紫皮蒜头掰开,清洗后浸泡,剥去外皮,清洗干净,擦干表面水分,再用刀子逐个削去蒜瓣顶部; // 2.把蒜瓣盛装进干净的玻璃器皿内,加入米醋直至将所有的大蒜全部浸泡在内,封紧瓶口,低温处保存,至蒜瓣全部变绿即可食用。 腌制腊八蒜用什么醋好? 用什么醋来泡腊八蒜比较好?当然是酸度比较高的醋。因为加入大蒜之后,由于稀释作用,醋的酸度就会下降。所以,建议选择超市中总酸度高于4.50%的醋(醋的包装上都有总酸度的说明),做成功的把握更大一些。
什么是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粥要放哪些材料?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而各地的腊八粥也是品种繁多,掺在白米中的有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吃腊八粥有哪些好处? 一碗腊八粥含有各种粗粮、豆类、坚果、种籽、水果干等,是一般主食没法比拟的,而且做起来非常方便,用电高压锅可以一键搞定。 此外,粥里的多种粗粮豆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精白米高出几倍到十几倍,而且富含多种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这些食材几乎都有自己的保健作用,无论是对强身健体,还是对控制血糖血脂,都有积极意义,只需要按体质选择配合即可。 与大米饭白馒头相比,腊八粥的能量只有其几分之一,也极适合给减肥者当主食。腊八粥质地浓稠,有质感,不像大米粥那么稀,也不像大米粥那样可以一口喝下去无需咀嚼。腊八粥需要咀嚼,体积大,质地稠,给胃带来饱的感受。 腊八粥怎样做才好吃? 1.腊八粥的一般煮法是先把大麦米和红小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糯米等等。难煮的豆类最好预先浸泡。 2.水要一次加足了;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改用文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注意不要糊锅。 3.粥煮好后,吃的时候再加糖。 // 相关阅读: 腊八粥怎样吃才健康? 怎样做一碗适合孩子吃的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要吃腊八粥,豆子那么硬,怎样才能快速煮烂?粥怎样才能煮得黏稠?腊八粥怎样煮才好吃?想要煮出好吃的腊八粥,一定要记好下面这几个小窍门。 1.豆子提前浸泡 把各种谷类和豆类或其它一些不容易煮熟烂的食材,在头一天晚上洗干净、用温水浸泡,水量要足够涨发那些食材,还要多出来一些。提前浸泡可以让豆子更容易煮熟,节约时间也节约能源。 2.泡豆子的水要保留 第二天熬粥的时候,锅中的水烧开后,泡好的食材和浸泡用的水一起倒入锅中,这样不但熬制的时间短,而且浸泡食材水中的那些营养成分也会保留下来。 3.粥油要保留 熬粥过程中,有的人认为,粥锅表面浮有一层浮沫,呈粘稠液体,影响粥的美观,要用勺子撇掉不要。其实,这些飘在粥上面的浮沫,俗称“粥油”,含有脂肪、维生素很多,具有延年益寿、调理肠胃、美容养颜等作用。所以,尽量不要弃掉。 4.用高压锅更快更营养 熬粥的时间短,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就会保存得多一些,所以最好采用电高压锅,定好时间,一键搞定。 5.掌握好水量和火候 // 就是掌握好熬粥时的加水量,不能中途加水,在熬制时,要多搅几次粥锅,防止锅糊底,大火烧开,小火熬制。 6.临出锅再加糖 喜欢喝甜的腊八粥,可以加一点白糖,或者临出锅时加一些冰糖或者红糖,红糖的保健作用比白糖和冰糖都要好,女性那是更合适不过的了。如果什么糖也不加,喝淡粥,仔细品味各种食材本身的香味,更有乐趣。
一日三餐,操掌家中饮食大计的女主人总是伤透了脑筋。很多家庭距离超市或菜市场并不是很近,平时又没有时间每天采购新鲜蔬菜,如何花小钱又能吃出质量,吃得更健康呢?来跟我们学学怎么打好营养配餐的小算盘吧! 食物巧搭配 营养“1+1>2” 让食物的营养发挥最大的作用,也是应该计算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食物搭配合理,对营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猪肝和大青椒也是很好的搭配,青椒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有利于人体对猪肝中铁的吸收。可以在午饭的时候准备青椒肝尖这道菜,不但补充了铁,也为下午的维生素C流失做一些准备。 腊八粥就是营养配餐的“标兵”,各种杂粮的营养相辅相成,尤其是早饭和晚饭的时候把多种谷类一起熬粥,对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老年人非常有好处,同样也是对家人的最好体贴。不但省钱,又很营养。 胡萝卜一定要放肉炖,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是人体容易缺少的营养元素,同时也是一种脂溶性的营养元素,肉中的脂肪可以促进人体对胡萝卜素的吸收。这道菜里营养比较全面,可以经常食用。 鱼和豆腐最佳搭档,鱼中含有的维生素D可以将人体对豆腐中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给孩子吃鱼炖豆腐补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豆腐还可以跟萝卜一起搭配吃,豆腐属于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萝卜能促进消化,若与豆腐同食,有助于豆腐营养被人体吸收。而且这两种食物价格便宜,营养充足,非常适合家庭的餐桌。 变废为宝 营养利用更充分 有的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一些边角往往被扔掉了,可是要知道,这些“废料”往往营养很丰富,完全可以重新利用。 有的人买了莲子做成莲子排骨汤,用不完的就放在了一边,可是剩下的莲子烩一烩,做成甜点或者和白米一起做成杂粮饭,就又变成了营养丰富的美食。有些人平常喜欢吃黄豆糙米饭,剩下的饭加点水,可以做成黄豆糙米粥;如果还有剩,不妨试着放点红糖、黑芝麻粉、花生粉等,打成米浆当早餐。 又如一整条鱼,鱼头可切下来,在下一顿饭中煮成鱼汤,反正鱼头可吃的部分很少,但是单独做成汤可就大不一样了,简单放些小白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鱼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完全煲进了汤中,补钙益脑,何乐而不为呢?吃剩下的鱼骨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加上两片肉熬成高汤,以后做菜的时候都可以使用,一条鱼实现了多种吃法,不但健康,而且实在是节省到家。同理,鸡鸭禽类也可以用这样的吃法,吃完了肉把骨头加一点菜熬汤,实现了荤素搭配。 蔬菜水果也是这样,削下来的萝卜皮,可以先用盐腌一下,然后将葱丝、碎姜末、香菜段、蒜末、青辣椒丝一同撒入盆中,再浇酱油、香醋、白糖拌成凉菜。茄子柄可以裹上面之后炸着吃。吃橘子剥下来的皮可以泡水,西瓜皮可以凉拌。 生吃蔬果 果汁自制 除了一些特别的蔬菜,如蘑菇需要用水煮来去掉怪味,胡萝卜需要炒一下来增进吸收外,绝大多数蔬菜和水果最好还是生吃,这样可以防止维生素C在高温环境下被破坏。生吃不但非常营养,还节省了油和调料,但是在生吃蔬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多的沙拉酱,因为沙拉酱中含有的热量很高,最好采用普通调料凉拌的方式。 各种果汁都可以自己在家做,绝对是纯天然、高营养。如果家中的水果吃不完即将坏掉,那么也没关系,可以把水果打成果浆,然后放到冰箱里冷藏起来,在需要的时候用刨冰机打成水果冰沙。很多水果的营养素在低温的环境中也不会破坏,这无形中也为家庭日常生活节省了一些水果。尤其在夏日里,更为生活增添了很多情趣。 营养难均衡 公式来解决 每天的膳食该如何搭配是很多家庭主妇面临的问题,其实,每天的食物搭配最好是像套用公式一样去进行。中国营养学会对外发布的膳食宝塔图就是每日食物搭配最好的公式。 平日里,我们的营养主要依赖于谷物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奶制品、油等五类食物。这五类食物是有一定比例的,谷物类主要负责提供碳水化合物,成人每天要食用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每天所需的维生素,每天要摄入500克。鱼虾肉蛋提供给我们充足的蛋白质,每天至少要摄入100~200克瘦肉,150克左右的鱼虾。此外我们还要摄入100克的奶制品,少量的豆类制品,每天再食用25克左右的食用油。 早餐自己做 晚餐常开伙 如果一家三口全都在外吃早餐,花费相当可观,更何况早餐的营养往往是一天能量的补充。早餐店的油条、油饼、汉堡往往油大,热量高,但维生素又少得可怜。经常吃这些不仅会增加体重,长期也对肾脏造成负担。 在家吃早餐一点都不麻烦。早餐可以冲个麦片牛奶,煎个荷包蛋或煮个蛋,再配上一些洗好、切好的生菜色拉。还可以煮一些粥,把干虾仁泡好丢入打好的蛋汁里,做个蒸蛋,再烫个青菜。早餐中最好有个水果。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苹果、橘子、香蕉等,因为维生素C的任务是调节一天的身体营养平衡。这样的一顿早餐,总共的花销也不会超过几块钱,而且吃得丰富多彩。 晚餐常开伙,也是省钱的良方,而且从营养观点看,晚餐本该吃得更简单、清淡,自己做更好。应该在前一天就想好要做的菜。蛋白质类食物虽然较贵,如果经过精算,全家吃得愉快,又不会太花费。如烧个鱼,再搭配几道青菜和一款汤。家里也可常备些各式拌酱,如中式甜面酱,可以下点面条或蒸个蛋,或是意大利肉酱,也可以拌面。 链接 有些节省不应该 错:剩菜一热再热 为了不浪费,许多人常常会把剩菜一热再热,但是,在不断加热的过程中营养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况且,还会增加食物中毒的危险。一般而言,鱼肉建议当天吃完,肉类最多也只能放两三天而已。 错:常吃加工肉制品或罐头 在超市里买一些加工的肉制品或者罐头,看上去不但省钱而且省时间,但是在加工肉制品、罐头中通常有太多盐和油,有的罐头里含有大量的防腐剂。这些对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最好少吃。 错:炒菜的汤汁加水成为汤 有些人为了节省,也以为炒完菜后的汤汁很营养,便直接加水成为了一道汤。殊不知这些汤汁有许多剩余的油,会让那道汤脂肪和热量过高。其实家里可以常备金针菇、木耳、香菇等,加个肉丝,就可以成为一道好喝的汤品。 // 错:洗完水果再洗菜 有些老人怕浪费水,洗好水果后,觉得水还很干净,可以再洗蔬菜,可是这反而会增加交叉污染的危险。可以在洗菜池旁放个水桶,用来盛洗水果、洗菜的水,之后可以拿来拖地、擦桌子、浇花等等。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俗话说“过完腊八就过年”,所以腊八节之后的年味会越来越浓。说起过节,中国人少不了要美美的大吃一顿了,腊八粥、腊八蒜都是大家熟悉的过腊八节会吃的食物,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方风俗也不尽相同,所以衍生出许多过腊八节时的地方美味: 腊八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腊八蒜 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省汉族传统小吃之一,腊八节节日食俗。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 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小贴士:除了腊八节美食外,腊八当天素来有“一年中最冷一天”的说法,事实上,今年的冷空气也“应节报道”,腊八一过,多地将迎来降温,需防寒保暖,做好护理措施,健健康康的过好腊八节。
今天是腊八节,在北方地区,除了要喝腊八粥以外,很多家庭都会腌制一罐腊八蒜,等到春节吃饺子的时候吃。腌好的腊八蒜,不仅没有辛辣味,而且口感清脆好吃,还有一丝甜味。饺子配腊八蒜,味道堪称一绝,很多人都喜欢吃。下面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就教大家腌制腊八蒜,好看又好吃,自己在家就能做。 首先,准备一些大蒜,最好是紫皮大蒜,紫皮大蒜营养丰富,腌制后口感也更好吃。准备好大蒜后,全部剥掉蒜皮,剔除有磕碰的以及有外伤的大蒜(防止腌制的时候坏掉)。再把大蒜的根部切掉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快腌制入味,嫌弃麻烦不想切也行,不过腌的速度会略慢。 接着,准备少许冰糖,一个能密封的玻璃罐,清洗干净,最好用白酒涮洗一下,然后用吹风机吹干。把上面准备好的大蒜放入玻璃瓶里,不要太慢,基本上8分满就行。然后放入少许冰糖,或者白砂糖也可以,这样能增加风味,口感也更好吃。 最后,往瓶里倒入老陈醋,要没过大蒜,再倒入少许白酒。但是不能倒满,最上面要留一点点空间。因为腌制的过程会产生少量的气泡,所以一定不能倒满,切记要留点空间。然后拧紧瓶盖,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注意避免高温和阳光照射。 基本上三天后就会有轻微的变色,一星期后就有明显的变化,很多大蒜的外面已经明显发绿。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就彻底腌透了,从里到外都变成翠绿色。大蒜就完全褪去了辛辣味,不但颜色变绿,口感也清脆可口,非常好吃。若是冰糖放多了,还会有甜味。 另外说一个要点,就是用的醋要注意酸度,酸度太低的话,很难变绿。一般酸度在5%左右的醋就很好,酸度太高的话,腊八蒜的味道就太酸了,也不好吃。还有有人喜欢用白醋,腌制的腊八蒜比较素净好看。也有人喜欢用老陈醋,味道更好吃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 今天是腊八节,腊八是春节开始的前奏,有句老话叫“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腊八节这天,按照咱们的传统习俗,是要喝腊八粥的。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在腊八节吃的美食也不一样,比如下面这5种美食,其中第4种,吃一次就难忘,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第一种,腊八豆腐。 这是安徽黄山一带的特色美食,是以大豆、香料和辣椒制作而成,通常会在腊八节之前就做好。在腊八这天开始吃,颜色漂亮,口感香辣美味,咸中略带一丝甜味,味道非常不错。如果遇到了,建议要尝尝。 第二种,腊八冰、腊八醋。 有句老话叫“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是腊八这天就非常冷了,但是在山西晋中一带,在腊八这天,却要吃块腊八冰,喝点腊八醋。因为传说,天上会在腊八这天降下“圣水”,一部分落地变成腊八冰,一部分变成腊八醋。这天吃冰喝醋,来年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第三种,腊八蒜。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除了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就是用米醋来浸泡腊八蒜,让大蒜低温下慢慢变绿。到了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在拿出来,就彻底变成绿色。这种腊八蒜不但没有辛辣味,口感还很脆,能解腻消食,开胃助消化,很多人都爱吃。 第四种,麦仁饭。 在青海有句老话叫“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这个腊八饭不是腊八粥,而是麦仁饭,是以麦仁为主,在搭配切碎的牛羊肉,辅以食盐、生姜、花椒、苗香等到配料。经过文火慢炖熬煮而成,入口咸鲜美味,肉香浓郁扑鼻,营养又好吃。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第五种,腊八饭,也叫八宝饭。 是江南一带吃的美食,在当地,腊八节这一天,除了喝腊八粥,还要吃腊八饭。腊八饭的做法比较简单,以糯米为主原料,搭配其他一些谷物,中间放一些果脯什锦之类的,放在扣碗里蒸熟即可,味道鲜甜可口,非常好吃。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历史简介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节日食俗。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腊八节民间习俗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各地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7、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节的神话传说 腊八节传说一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传说二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传说三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传说四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传说六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的到来,意味着离春节越来越近了。 年味儿渐浓时,美好的寓意与温情 常言说,“送信儿的腊八粥”,这个“信儿”便是春节将要到来的消息,所以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腊八粥里浸润着浓浓的年味儿。 不管是黄米、江米、红豆、枣泥,还是榛子、花生,腊八粥的食料都包含对应的民俗寓意。放点儿桂圆,象征着团圆;放点百合,代表百事和睦;莲子象征恩爱连心,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 因为有了美好的寓意,所以,按照民间风俗,有些地方煮好了腊八粥,第一碗要先祭祀祖先,以示感恩;更多的地方,除了自己喝,还要把美味的腊八粥分赠街坊四邻。 如果家里有一个小院,院子里栽着大大小小几棵桃树、枣树,那么还要把腊八粥涂一点在树上,期待来年枝繁叶茂,多结果实。 腊八节原本就是年节的前奏曲。人们过腊八节,爱喝腊八粥,大概也是因为新年将近,让人又有了新的期盼。 一碗粥里的讲究 腊八粥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比如纪念佛祖成道、怀念忠臣岳飞等等。民间一则关于腊八粥起源的传说,则体现了老百姓的勤俭美德。相传早年有老两口非常勤劳,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他们去世后,两个儿子十分懒惰,逐渐变穷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兄弟俩没饭吃,只得找了一把扫帚,来到原来放粮食的大囤、小囤,扫出一点儿五谷杂粮,再加上几枚干红枣,煮了一顿粥。 哥俩悔不当初,第二年都变勤快了,没几年就过上了好日子。为了牢记懒惰的教训,此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就吃这种杂粮粥,又叫“腊八粥”。 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冬至以赤豆粥祭神的习俗,腊八在冬至之后,慢慢地,“冬至粥”便移为“腊八粥”。 萧放解释,腊八粥作为节令食品最早出现的时代比较难以考证。但宋代《东京梦华录》已有记载,说北宋开封府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武林旧事》则记载了宋代杭州腊八粥的配方: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等烹制腊八粥。 一般来说,腊八粥的原料为米与果品,掺入的果品越多越好。《酌中志》提到,明朝宫中的腊八粥烹制方法如下:在腊八前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到腊八早上,加入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 不同时期,腊八粥也有不同的做法,放入的粮食、果品都不一样。到了清代,北京已经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腊八节这天煮腊八粥喝。 腊八节的传说由来 自上古时代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最常见的有三个版本。 腊八传说一 在腊八节的由来传说中,流传最广泛的,最被认可的一种传说是牧女乳糜救佛祖。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仍然一无所获,饿得骨瘦如柴。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 腊八传说二 腊八节传说之二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传说三 腊八节传说之三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对于腊八节的起源,至今民间都有不同的看法,除了这三种,还有“懒夫妻坐吃山空说”、“煮粥祭祀神农说”、“祭祀八蜡神说”等等。只能说,腊八节的起源,相传不一,不变的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