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综合征 暴饮暴食引发的肠胃疾病 春节过后 肠胃高血压疾病频发 春节是中国人最喜庆的节日,但春节过后往往是医院急诊最繁忙的时间段,无论是疾病突发、老病复发的几率都相当高。很多人就是因为春节期间生活突然失去规律,饮食、休息习惯急剧变化,家人团聚、走亲访友,情绪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从而放松了警惕,令急病趁虚而入。 按照某医院的总监分析,春节期间常见的病症可分三类“吃病”、“喝病”和“玩病”。“春节期间,我们反复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使肠胃不堪重负,常出现肠胃炎、呕吐、拉肚子的症状,这便是所谓的‘吃病’;而大量饮酒可能会诱使胃病复发,严重者还会出现贲门撕裂、消化道出血的问题;‘乐病’是指那些本身就有心血管问题的人,在春节期间情绪波动大,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问题复发。” 春节吃喝不节制 严重者或致命 以往春节期间的急诊室,接待的病例大多是因暴食暴饮引发的问题,所以相对“玩乐病”,这“吃喝病”的罪孽就更加深重了,“有的人吃得特别油,本身又患有胆囊疾病,比如胆结石,可能会诱发胆囊炎;还有些人因为暴饮暴食,导致胰腺负担过重,引发急性胰腺炎,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据医生分析,春节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不仅与情绪波动有关,大吃大喝也脱不开责任,“肠胃消费负担过重,血液会主要集中在消化道,造成心脏暂时性、相对性缺血。” 暴饮暴食取不得 少食保健康 暴饮暴食的问题不仅在春节存在,有些人失恋的时候也会以大量饮食克服消极情绪,据医生介绍,甚至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也有暴饮暴食的倾向。饮食,特别是甜食,往往可以刺激脑垂体分泌多巴胺,这种恋爱时才会自然分泌的激素,会使我们神经传递加速,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为了追求这种恋爱般的感觉,有些人暴饮暴食成了习惯,会严重拖垮自己的健康状况。长期肠胃负担过重,也是胃肠癌的诱因之一。 电视上常见有“大胃王”的比赛,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医生并不赞同这种营销方式,“我曾经接触过几例病人,就是因为参加这种比赛,而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的。”此外,长期暴饮暴食的直接结果就是肥胖,从而引发心血管问题,同时肠胃长期负担过重,也是胃肠癌的诱因之一。相反的,在人类追求更长寿命的历史长河中,唯一得到科学验证的方法,竟然是少吃,就像乔布斯说的那样,“保持饥饿感”。 老人少吃黏食 春节期间是白案师傅显手艺的最好时机,枣塔、元宵、花馒头、黏豆包粉墨登场,平常爱吃这一口的,多半是家中的老年人,这些食品绵软适口,入口时不需要费劲,但是进到肠胃中却要折腾一番。黏食在肠胃中不容易消化,结成食糜,往往与同样难于消化的长纤维蔬菜裹在一起,占据肠胃空间,压迫血管,容易引发意外。这种黏食不仅老人不宜吃,那些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最好也要忌食。 宜 食粥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吃得习惯了,自己在家休养生息的时候,最好还是要收敛一下那颗贪恋美食的心。五谷熬粥是最好的调养肠胃的方式,玉米粥、南瓜粥、小米粥都是很好的养胃餐,粥里面再加些山药、糯米,既能补充所需能量,又可以养胃去油。在天天大吃大喝的间隙,偶尔改变口味,收敛食欲,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健康体验。 饮酒前先护胃 走亲访友,见到长久不见要好的兄弟亲人,春节过后自然要重新养胃了。建议节后如果再遇到喝酒场合,举杯前最好先饮用一杯热牛奶。如果在外吃饭,找不到牛奶,饭店常出售的热玉米汁、热山药汁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帮助胃口先罩上一层“保护膜”,能够避免酒精的直接刺激,也能够减少肠胃对酒精的吸收作用。注意饮酒的同时切忌饮用人工勾兑的饮料,这些饮料中含有大量添加剂和精制糖,会破坏肠胃的酸碱平衡,致使酒后的肠胃雪上加霜。 除了控制饮食 还要运动 春节大量的进食,会导致血脂的升高,而血脂高无非是摄入多而消耗少,运动是增加消耗的最佳方式。但运动需要注意应是中等强度,因为过于激烈的运动消耗的是肌肉里的糖元,而且因为缺乏足够的氧气,产生较多的乳酸很快四肢酸痛,效果反而不好。中等强度的运动消耗最多的是脂肪,要注意持续时间,每天至少半小时。 回归健康生活 教你摆脱舌尖上的节日综合症 节后调理肠胃,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清淡饮食。“过年期间,很多人认为大鱼大肉更能补充营养,一味地暴饮暴食,殊不知,过量食用大鱼大肉会错失很多膳食纤维。平时的一日三餐最好先用素食慢慢调节,尽量多吃菜,如生菜、芥菜、胡萝卜、芹菜、黄瓜等新鲜蔬菜,这些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纤维多的蔬菜具有调理肠胃的功能。”除了新鲜蔬菜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五谷杂粮,如小米、荞麦、玉米、小麦等,粗粮的各种营养更能促进肠胃有序蠕动,缓解油腻压力。 节后吃喝,两忌两宜 忌 // 凉食 春节家人聚餐,常以叙旧为主,吃喝为辅,所以等到你随便夹起一口菜,食物的温度可能早就不在了。没有聚餐的日子里,大家通常都会在家消灭折箩,图省事少有加热,结果寒凉的食物通过肠胃,容易造成血管收缩,循环不畅,消化系统紊乱。宴席常饮啤酒,外国人觉得啤酒冰镇过才能入口,但是东西方人的肠胃天生就有差异,特别是在春节这种寒冷的天气里,喝上几瓶凉啤酒,很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一住进医院,少说也要花个三四万。因此,在节后要尽量做到忌凉食,做到暖胃。
中秋节前一个多星期,就有朋友陆续往刘先生家送月饼。为了不浪费,刘先生干脆把月饼当早餐,可昨天早晨当他再次拿出月饼下稀饭时就突然感觉肚子疼,脸色也不对劲,妻子赶紧送他到广州医学院附属港湾医院,经专家检查,原来刘先生因吃太多月饼了引发胆囊结石复发。 无独有偶,广医二院消化内科昨天也住进了一位病人,就是因为月饼吃多了,引发胰腺炎。据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丁元伟透露,昨天该科收治的急性肠胃炎患者就比平时增加了20%左右。 // 对此,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院长李逊教授表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月饼并无害处,只要注意适量、卫生即可,但是对于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糖尿病、肝胆胰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月饼并不是一个好东西。“月饼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一个中等大小的月饼所含热量超过两碗米饭,脂肪量可相当于6杯全脂牛奶,月饼内的油脂、糖分、胆固醇含量极高,如果一次性吃的太多,人体的血糖量升高和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还会大量的刺激到胆囊进而引发胆结石和胰腺炎发作。” 丁元伟因此建议,过完节后广大市民不妨清淡饮食,不要吃得太油腻和高蛋白的食品,让肠胃好好休息一下。 (责任编辑:徐晓宇)
俗话说,每逢过年胖三斤。这两天微博上更有人说,如果过年不长胖,你都对不起那些为春节而献身的鸡鸭牛羊。确实,在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里,“吃”永远是过年的主题。除夕夜要大吃。过年走亲戚,桌上没有一二十个菜,主人都不太好意思说请客。过年这几天吃吃睡睡,再加上年前的年终吃喝,这一个月下来,许多人都感慨又胖了。微博上有人说,过年何止胖三斤,六七斤都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脂肪肝诊治中心王彩花主任医师说,年后很多单位要体检,不少人查出脂肪肝后才后悔。特别是那些肚子越来越大、腰围越来越粗、短期内体重飙升者,一定要警惕。一旦发现有脂肪肝,一定要尽早采取对策,该控制饮食的要控制饮食,该锻炼的要锻炼,该吃药的要吃药。前天,王彩花医师值班时就接诊了一个因吃太多患上脂肪肝的年轻人。 顿顿胡吃海喝 一个月内胖了七八斤 小伙20多岁,在杭州工作。过年回家,爸妈发现他比去年胖了。特别是肚子,圆滚滚的,跟怀孕五六个月的孕妇似的。小伙说,年前应酬多,差不多每天都有饭局,不是答谢客户,就是公司、部门聚会,还赶了几场老乡会,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春节的餐桌上,又是免不了吃吃喝喝。一个长假下来,又胖了一圈。前些天一称体重,比一个月前胖了七八斤。 一开始,他的父母也没在意。直到前两天,儿子右上腹时不时难过,他们才开始担心起来。陪儿子回到杭州,前天一早,又专程陪儿子到浙医二院检查。B超提示,小伙患有脂肪肝。 “小伙身高约1米72,体重有145斤,算是超重了,关键是他的肚子很大,医学上称为‘向心性肥胖’,容易诱发代谢性疾病。” 王彩花医师说,好在小伙的肝功能正常,属于单纯性脂肪肝,只要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就可以了,目前还不需要吃药。 四种不良习惯 易招来脂肪肝 王彩花医师说,有四种不良生活习惯最容易招来脂肪肝—— 1.不吃早餐:上午的工作、学习耗能很大,老不吃早餐就会引发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从而诱发或加重脂肪肝; 2.饮食不规律:这为脂肪肝埋下了隐患; 3.早餐、中餐瞎对付,而晚餐特别丰盛,有时外加一顿夜宵。长期在晚上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又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营养过剩,脂肪肝也随之而来; 4.靠零食充饥:零食大多是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会导致热量超标、营养不均衡,从而引发脂肪肝。 玉米、番薯、水果吃太多 脂肪肝也不会好 “我明明已经很严格控制饮食了,红烧肉、鱿鱼等高油高脂的菜几乎不吃了,基本以吃素为主。三餐也规律,而且坚持每天晚饭后散步半小时,怎么就瘦不下来呢?”45岁的李大姐来到医院复诊。检查结果让她有些失望,体重还是不偏不倚的130斤(她身高1米60),肝功能的各项指标仍不正常。 仔细询问后,王彩花医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吊瓜子、桔子吃太多了。 前阵子,朋友送来了一箱吊瓜子,李大姐每天吃完饭后,就边看电视边嗑吊瓜子,一嗑就是大半斤。她还爱吃桔子,小小的黄岩蜜桔,每次都要连吃四五个。 “吊瓜子、核桃、花生等坚果属于油性食物,热量很高。瓜子每天吃一把,核桃每天三五颗就差不多了,半斤半斤地吃显然过量了;桔子是含糖量高的水果,吃多了也会引起脂肪在内脏的沉积。”王彩花医师说,临床上像李大姐这样的脂肪肝患者并不少见,虽然已经意识到了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也尽量不吃高脂高油高盐的食物,却容易进入另一个误区,常见的有,无限制地吃粗粮(土豆、玉米、番薯等)、含糖量高的水果(西瓜、桔子、葡萄等)、坚果(花生、小核桃、瓜子等)。 部分患者的问题是出在运动上,如运动时间不够长,或运动强度不够。 脂肪肝人群这样吃—— 绿灯食品 (可以放心吃,每日应保证一定的摄入量) 瘦肉、鱼、海产品、蛋类(去黄)、脱脂奶类、豆制品、蔬菜及含糖低的水果 黄灯食品 (每日限量摄入,要少吃一点) 谷类(米饭、面食、玉米等)、薯类食品(番薯、土豆等)、全蛋类食品、香蕉葡萄柑桔西瓜等含糖高热量高的水果 // 红灯食品 (每日严格限制摄入,能不吃就不要吃。实在忍不住,一个月吃一两次) 肥肉、油炸食品、奶类食品和含奶油的冷饮、果仁、糖果及高糖饮料、甜点、洋快餐和膨化食品。
“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假期结束了,不少人感叹自己在假期里因为胡吃海喝,胖了不少,现在要开始减肥了。节后减肥,千万不能盲目节食,饮食上应遵守以下原则。 1.食物种类要多样 食物种类应多样化,以谷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及豆制品,吃适量的鱼、瘦肉、禽、蛋,少吃肥肉和重油食品。 2.粗杂粮做主食 以粗杂粮做主食,比如糙米、燕麦、全麦制品等,这样不仅能吃到更多营养素,粗杂粮中的膳食纤维还能预防便秘、大肠癌、心血管疾病等,对减肥也好处多多。 3.远离沙拉酱、番茄酱 很多人减肥期间喜欢吃蔬果沙拉或水煮青菜,虽然蔬果沙拉、水煮青菜等清淡食物有助于减肥,但如果淋上厚厚的沙拉酱、肉燥、酱油等调味料,就会完全失去减肥的效果,因此要远离沙拉酱、番茄酱等调味料。如果口味偏重,可以选择葱、姜、大蒜、胡椒等天然香辛料来调味,既能让食物味道更鲜明,还有益于减肥。 4.避免吃零食 平常应尽量避免吃零食,尤其是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因为这会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吃进热量惊人的食物。 5.肚子饿时别强忍 感到肚子饥饿时别强忍,应先吃点小零食,比如蕃茄、脱脂牛奶、白煮蛋等,以免饿极时大吃大喝,因为一顿大餐比3-4顿小餐更容易使人发胖。这是因为吃得多,消化液分泌也会增多,食物消化、吸收后也更容易囤积脂肪。 6.饭前先喝汤 吃饭前先喝一碗汤或一杯白开水,吃饭时先从喜欢吃的食物开始吃。因为饭后喝汤容易吃得太撑,而且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而且饭前喝汤还能增加饱腹感;如果喜欢的食物留到最后吃,则可能会悄悄地增加进食量,影响减肥效果。 7.细嚼慢咽 // 吃食物时应细嚼慢咽(每口至少咀嚼10-20次),这样可以拉长用餐时间(一餐至少花20分钟以上),这样既能提早产生饱腹感,又能减轻肠胃的负担。 8.吃到八分饱即可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一定不能吃过量,而“八分饱”是比计算热量更方便有效的方法。
似乎一眨眼的功夫,春节就过去了。春节长假除了给人留下欢乐与压岁钱外,还给人留下了一堆痘痘和无处安放的肥肉。春节之后,上班上学除了要收心外,也不要忘记“收胃”,应当注意调理一下饮食习惯,把春节吃下的“油”刮出去。春节后,这样吃最“刮油” 春节后,这样吃最“刮油” 1、杂粮粥 假期里美食不断,顿顿饭都是鸡鸭羊牛肉,一个春节下来,不知摄入了多少高脂肪食物,这就使得人体消化系统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工作,导致肠胃疲惫不堪。长假之后,建议在饮食上及时恢复清淡状态,可以用花生、薏米、玉米等熬制杂粮粥,以健脾保胃、祛除湿热。 2、新鲜果蔬 // 大鱼大肉之后,肚子难免会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建议换下口味,多吃些新鲜的果蔬,为身体“刮刮油”。大鱼大肉之后,建议吃些猕猴桃与苹果,猕猴桃进入人体肠胃后,胃蛋白酶的消化能力会增加,可增强肠胃蠕动能力,具有促进消化的功效;而苹果的果胶可避免食物在肠道中产生毒素,含有的可溶性纤维素能促进粪便排泄。此外,木瓜中含有的木瓜酵素可清心润肺,是一种高纤维食物,可助消化、治胃病。 3、茶水消积食 经历了春节的胡吃海喝后,每个人的肠胃通常会“油腻腻”的,肠胃容易积累食物不易消化,身体也很容易上火,出现口臭、困倦、便秘、长痘等症状,此时不妨冲几杯热茶,以消除积食。绿茶中含有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等,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红茶在制造过程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具有调理肠胃的功效;若是刚开始上班,则建议冲泡茉莉花茶以提神醒脑。
节后低血糖昏迷患者多 对于糖尿病患者,节后血糖飙升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节后第一天南京市中医院接连收了多位低血糖的患者,其中一位齐奶奶因昏迷入院。 80岁齐奶奶糖尿病有十多年了,一直使用胰岛素,平时血糖控制还不错。端午节,儿孙们都回老家和她团聚,因为高兴,中午吃饭就没有控制,餐后血糖比平时高了不少,齐奶奶不敢大意,晚饭就没敢吃东西,但是胰岛素还是按照常剂量使用。 当天晚上齐奶奶就觉得困得不得了,早早地就睡觉了,第二天家人喊奶奶吃早饭,怎么喊都没反应,才紧急送完医院急诊,被诊断为低血糖引起的昏迷。 光喝酒不吃饭也会低血糖 无独有偶,45岁的刘先生也是低血糖引起轻度意识障碍而入院的。刘先生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节日期间正好有老同学来南京玩,因为自己血糖高,在饭桌上还尤其注意,只喝酒,都没怎么吃饭,没想到血糖一度低到1.7mmol/L,昏迷入院。 据南京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冉颖卓介绍,假日期间,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比较注意,反而引起低血糖的患者增多。本身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不及时摄入适量的食物,反而会诱发低血糖。同时,不少人会同刘先生一样,认为只喝酒不吃菜对血糖没有影响,素不知糖尿病患者本身自身血糖调节功能差,加上大量饮酒会抑制肝脏产生葡萄糖,容易使没有食物摄入(空腹)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在服用药物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者,这种危险性就更大。 低血糖易被误诊 冉颖卓介绍,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调节作用受损,尤其是老年人,低血糖的症状比如饥饿无力、心慌、出冷汗、手抖等不明显,反而是神志改变比如嗜睡、发呆、意识模糊这些症状明显,因此常常会被误诊。然而,事实上,低血糖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极大,其危害性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若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脑细胞将受到严重的不可逆损害,导致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因此家人一定要关注老年人的低血糖。 一盘炒蚕豆致血糖飙升 冉颖卓介绍,节后血糖飙升的患者也有不少,有的患者认为只要不甜的食物多吃点没关系,粽子坚决不碰,但是油脂类食物食用过多同样也会引起血糖高升。 // 刘先生前段时间在单位体检查出糖尿病,也没有进一步去医院看,就是平时在饮食上注意一点。今年端午节,愣是一个粽子也没碰。就是家人油炒了蚕豆,觉得特别好吃,中饭就吃了一盘,觉得还不解馋,下午看电视时,又吃了家人买的油炸蚕豆,结果到了傍晚就感到恶心呕吐,被家人送至南京市中医院检查,已经超出末梢神经血糖检验指标的最高值。 冉颖卓介绍,蚕豆虽然不是甜食,但是和山药、荸荠等食物一样,都是属于淀粉含量比较高的,可以适量使用,但是也要把它算入主食,饮食量要相应减少。很多糖尿病患者平时对自己比较苛刻,血糖控制得不错,一到节假日就会想到要对“自己好一点”,不加节制,其实血糖控制也要做到无假期,24小时7天制,坚持“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方式。
节后综合症是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特别是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节后综合症也叫富贵症。 专家表示由于假期作息紊乱、饮食不节,人们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若学会泡些养生茶饮,就能帮你更好地调节,4杯养生茶,远离节后综合征! 消食健胃推荐山楂、麦芽 中秋期间亲友聚会,少不了吃吃喝喝,大鱼大肉、糕点零食更是少不了,因此不少人节后出现胃口不好的情况。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曾红文教授说:“对此不妨喝山楂茶。”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对促进食物消化、减轻积滞有积极的帮助。一般积滞时,都习惯用山楂煮水,根据个人爱好添加冰糖等调味。但其实山楂也可以放入绿茶中,一同用热水冲泡,同样有消滞的作用,也更方便上班一族饮用。把6-10克山楂与6克绿茶放在杯中,加入沸水,盖上盖子泡六七分钟即可饮用。 另外,麦芽也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用6克麦芽与6克绿茶同泡也可,适合不喜或不宜食酸的人饮用。 清火解毒推荐菊花、芦荟、薄荷 过食鱼肉和辛辣煎炸食物,加上熬夜,中秋过后是否发现自己“上火”了?轻则口气重、大便干结,重则咽喉疼痛、口舌生疮、口臭、便秘,甚至脸上出“痘”。怎么办呢? 专家表示,多喝绿茶其实就能起到解毒清火的作用,如果感觉自己“上火”得厉害,还可以在绿茶中加上几朵菊花,达到清肝明目的功效;如果便秘严重,建议配上适量决明子或芦荟饮用,有清肝降火通便的作用。若出现咽干、咽痛或咳嗽有痰,可以在绿茶中加上几片薄荷叶或一两粒乌梅,以起到清咽利喉之功用;如果咽痛厉害,建议添加胖大海,若加上咳浓黄痰,还可添加鱼腥草,皆有助于清肺热。 爱美的女性推荐绿茶加芦荟汁,可清肝火、通便秘、排毒养颜,处于经期的女性则建议将绿茶改为乌龙茶,避免过于寒凉。 解郁醒神推荐玫瑰花、茉莉花 作息的不规律或旅途奔波,让人容易感觉头昏脑涨,提不起精神来,此时冲一杯茉莉花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但若不单是精神不振,还伴有烦躁、抑郁等状态,建议泡玫瑰花茶,可起行气解郁的功效。 健脑益肾山楂枸杞茶 山楂枸杞茶具有健脑益肾、祛脂降脂之功效,适于脑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等患者饮用。山楂能够开胃消食、活血化瘀,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糖和血脂。枸杞则能够滋补肝肾、和血润燥、具有保肝、降压、降胆固醇和美容的功效。 二者冲泡同饮,具有补肝益肾、补血益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而且在养颜美容方面也有辅助作用,简直可以说是全能的滋补茶,男女皆宜。
以良好的心态过好节后的工作日 以良好的心态过好节后的工作日 首先,储备心理资本,有了心理资本人就能遇事不慌、举止得当、宽容大度、顺其自然。 什么是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1)为对工作、对生活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乐观态度(3)对未来充满希望(4)对困扰自己的问题和不如意的现状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去解决或改变。 其次: 1、如还有亲友需要拜访,一定要提前打招呼,免得不请自到或扑空,引起双方心理上的不满和猜疑。拜访尽可能安排在周末或周六、日,以免体力不支。 2、按照日程安排工作和生活,不要给自己的懒散找借口,常给自己心理暗示“节已经过完了,该恢复常态了……” 3、与人交谈时,多倾听,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尽可能不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树敌、不随意挖苦和讽刺他人,保持沟通顺畅,信息多,便于对事情做出正确选择。 4、多参加集体活动,适当有些“从众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矫正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 5、节日后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尽量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脂肪和食盐的过量摄入。 6、每天有适当的户外活动,利用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7、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能使人的“认知、情感、意向”三者协调统一,有利于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总之,春节后的心态调整,是健康和工作的需求,既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也需要个体的主观努力。
五一节假后如何摆脱“节后综合症”? 五一节假后如何摆脱“节后综合症”? 工作不快乐,怎么办? 昨天还在悠闲的玩乐,和亲人、朋友欢聚,或者逛街采购打发时间,今天就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了,对于上班族们来说,实在很难有个好心情。 如果你觉得很不快乐,不要强迫自己马上投入到较复杂的工作,可以安排一些压力较轻的工作,逐步让松弛的“弦”重新绷紧。 不妨先来定下新年的工作目标。把全年的目标列出来,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进度表,摒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把握工作进度,能让你增加成就感,列出全年的工作内容,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将有所作为,心情能得到大大的提升。 整理心情,适时转换角色 节后厌倦上班是普遍现象,对于上班族来说,应提早给自己敲响警钟,在长假结束的前一天就应该开始进行心理调节,譬如不要过度的娱乐,注意调整生活作息,为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工作做好准备。 上班后,要安排好一天的工作,告诉自己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并随时关注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慢慢的就能恢复到正常工作的状态。甚至,可以在第一天多给自己安排些工作,让较大的压力将你迅速带回工作状态。 如果工作时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要适时放松,可以和同事聊聊假期生活、趣闻,听听音乐或者闭目养神来进行调节。 轻松回到工作状态,从生活作息开始调整 长时间的自由松散状态,让很多人的“正常生物钟”被打乱,结果节后上班不能睡懒觉了就感觉适应不过来。生物钟还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保持规律性的生活。节后要如何让身体回到最佳状态?不妨在上班前的晚上以洗热水澡或热水泡脚来解乏,起床后做一些伸展运动和有氧运动,上班前要好好洗个澡,消除疲劳。 工作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可以适度饮水,也可以没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站起来活动一下筋骨。如果有条件,可以午睡半个小时来解除疲劳。 此外,工作时,应注意正确的坐姿,尤其是办公室一族,要让肌肉关节得到放松。 表现出自己的好心情 工作氛围往往决定了你工作快乐与否,对比家中温馨和美的气氛,死气沉沉的办公室难免让你有窒息的感觉。不妨带点小零食,家乡的土特产,和同事交换零食,轻松交谈,这就是快乐工作的开始。 如果你并不爱零食,也没有热情外向的性格,那么就微笑吧,笑能带来心理上的奇效,让人感觉到亲近、好意。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感情,就可以让同事感觉到你的欢愉,从心理接纳你。所以,别忘了让自己嘴角挂上一点微笑。 有了完美的办公室气氛,要想开开心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也就轻而易举了。 心理小动作让你一天好心情 中午休息一会儿: 中午小睡15-30分钟,但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大脑会进入“深睡眠”,难以唤醒。 活动一下身体: 不妨动动身体,比如见客户、送材料等,能帮你转换思路、缓解紧张。 起床后深呼吸、伸懒腰: 起床后,别忘了打开窗户,用新鲜空气给大脑“提神”,伸懒腰舒展一下身体,让一天有一个“精神”的开端。 遇到难题与人商量: 如果发现今天的工作很难完成,不如马上向大家求助,以免让自己一整天都陷在沉重的情绪中。紧张、压力容易让人产生孤立无助的感觉。 整理办公环境: 良好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是活力的来源,既减少压力,也有助健康。先花点时间把堆积如山的文件分门别类,接下来的时间会让你“有的放矢”。如果心中焦虑,可以把桌椅靠墙摆放,能让你感到踏实。 烦躁时到窗边站一站: 自然光有利于稳定情绪,但很多时候室内的自然光线不够,试着走到窗边沐浴一下自然光线,也许心情有所改善。
节后没有心思工作怎么办 1、症状:疲惫、萎靡不振 对策:可午睡20分钟缓解。 假期中,人们打破了上班时的作息规律,经过七天,晚睡晚起的新作息规律形成,一旦重新工作后容易出现疲惫、精神萎靡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首先要恢复到工作时的作息规律,不需要立刻由晚睡晚起直接过渡到早睡早起,可以通过一周的时间每天早睡半个小时、早起半个小时逐渐过渡。另外,上午可以适当喝咖啡、茶来提神,中午午睡20分钟来缓解疲惫的状况。 2、症状:无心工作、注意力不集中 对策:可以先从简单工作入手。 长假后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本想要努力工作,可就是静不下心。专家建议,没必要太苛刻自己,让自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要给自己一个适应紧张工作的过程。调整期间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擅长的工作下手,这样可以从中获得小的成就感,逐渐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工作时,可以适当休息下,不要长时间坐着,活动下身体。回到家后,要注意休息,通过泡脚等方式来缓解劳累。 3、症状:焦虑、烦躁 对策:可多与同事谈心。 假期过后,很多人到了工作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假期中懒散、放松的心态,一旦面对紧张的工作就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即使努力克制也扭转不过来。 专家提醒,节后出现这样的情绪只是短暂的,不用担心害怕。工作中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到户外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可以跟同事聊聊工作之外开心的事情,但要掌握时间。也可以提前跟同事说下自己近期情绪不太好,如果哪些话说得不对让他们别放在心上。
春节是全年中最长的一个假期,但是很多人休完假以后,却更没精神了,会出现不想上班,不想早起以及晚上睡不着等多种不良症状,会有一种特别疲劳的感觉,这时应该怎么缓解疲劳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支几招。 春节后怎么缓解疲劳 1、多吃碱性食物 春节期节人们多会食用大量的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春节以后可以多吃一些碱性食品,像水果生蔬菜,能减轻心脏负担,也能快速缓解疲劳,还能预防一些上火症状的发生。 2、多补充维生素 春节以后也可以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就是缓解压力,营养神经的重要存在,这种维生素多存在于红色水果,像柚子、柠檬以及草莓等,感觉疲劳的朋友可以多吃一些这样的水果,能让身体的疲劳症状很快好转。 3、保证睡眠质量 春节以后要让做息时间正常,做到早睡早起,在睡前可以用热水洗澡,也可以用热水泡脚,这样能让紧张的神经放松,可以让血液流动加快,能让人们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对缓解疲劳有很大的好处。除了保证睡眠质量以外,合理安排工作,不要一上班就让自己进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对调节身体也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