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麻喇姑
孝庄太后死后,侍女苏麻喇姑受到的待遇如何?

孝庄太后死后,侍女苏麻喇姑受到的待遇如何?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宫中上下都尊称他为苏麻喇姑,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苏麻喇姑在孝庄太后去世之后,生活还是十分不错的。甚至于康熙皇帝为了防止苏麻喇姑因为孝庄太后去世而长期悲伤孤独,甚至还把自己的第十二个儿子交给她来抚养。  按照清朝的制度,后宫中只有嫔位以上的女子,才能有资格去抚养皇子。  康熙皇帝愿意把自己的皇子交由苏麻喇姑来抚养,可见康熙皇帝对于苏麻喇姑,是相当信任的。  至于苏麻喇姑为何会让康熙如此重视呢?那就要从她的经历说起了。  明朝万历年间,苏麻喇姑出生于科尔沁草原上,一个十分贫苦的牧民之家。苏麻喇姑成年之后,被科尔沁的贝勒府看中,她才因此进入贝勒府工作,做了贝勒府二小姐的贴身侍女。  这位二小姐,名叫布木布泰。相比这个名字,我们更熟悉后来她的那个尊号。  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之间,虽然名为主仆,但其实两人年龄相差无几,关系更是极为亲近。后来,科尔沁与后金联姻,苏麻喇姑跟随布木布泰,长途跋涉来到了后金的都城盛京。布木布泰在到达盛京之后,与后金的四贝勒皇太极举行了婚礼,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  在这个过程当中,苏麻喇姑一直陪伴着布木布泰,并且凭借着自身聪明的头脑,熟练地掌握了满语,还有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这也为后来她能够成功胜任康熙皇帝的老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处理主子布木布泰的日常起居上,苏麻喇姑也处理得十分妥当。再加上她确实足够忠诚,终于使得布木布泰彻底信任了她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称帝之后不久,开始物色人选,制定清朝冠服的各项制度。布木布泰把苏麻喇姑推荐给了皇太极,让她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  苏麻喇姑不仅擅长女红,还十分熟悉蒙古的服饰。不光如此,她还对满族和汉族的服饰也有着很深的研究。所以她参与制定清朝服饰的设计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吸收满族、汉族、蒙古等各族服饰的长处,进行了精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公元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病逝。因为皇太极之前没有留下遗诏,导致储位空悬。按照清朝当时的制度,皇位继承人需要由八旗的亲贵们来共同推举。当时有两位皇族成员,在继承皇位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一位是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在太宗皇帝皇太极生前一直十分信任和重用多尔衮,加上多尔衮的战功卓著,所以他在八旗亲贵中的呼声很高。  另一位是肃亲王豪格,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在战功上他也不逊色于多尔衮,因此他在八旗亲贵中的呼声也很高,其中两黄旗对他更是誓死效忠。  不过这两个人最终都没有成功的登上皇位。因为他们在各自阵营的实力,旗鼓相当,谁也不能真正的压制谁。所以最终,多尔衮率先提出,干脆谁都别争了。自己退出皇位争夺,选择支持九阿哥福临,提出自己和济尔哈朗当摄政王辅政。  八旗亲贵们看到睿亲王多尔衮做出如此的让步,也就没有理由再反对下去,豪格自然也就再没了继续争夺皇位的能力。由此,九阿哥福临得以成功的继承皇位。  福临即位后,史称顺治皇帝。而布木布泰也就更进一步,成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孝庄太后。  不过,福临当上皇帝以后,手中其实并没有实权。因为朝中的大权都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牢牢地攥着。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幼的顺治皇帝,自然需要母亲孝庄太后的指点和陪伴。  但问题是,按照当时清朝的传统,他们母子两人,一个月只能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孝庄太后虽然希望长时间陪伴儿子,但碍于制度,却只能以书信的方式来传递感情。既然有了书信,自然也就需要信任之人去送信。于是,苏麻喇姑自然就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攻下北京,随后定都于此。在都城改为北京之后,之前在盛京的八旗亲贵,都需要跟随大部队前往北京生活。苏麻喇姑也就此跟随孝庄太后一起,由盛京迁往北京生活。  公元1654年,顺治第三子玄烨出生在三阿哥玄烨出生后,孝庄太后将照料三阿哥玄烨的事情交给了苏麻喇姑,并且还让玄烨跟随苏麻喇姑学习写满文。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在电视剧《康熙王朝》当中,苏麻喇姑和玄烨是同辈的姐弟关系。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苏麻喇姑其实比玄烨大四十多岁。按照清朝那会儿的婚娶年龄,苏麻喇姑这年龄,当玄烨的奶奶都足够了。  公元1655年,因为当时宫中天花肆虐,所以宫中只要没有得过天花的人,都需要去城外避天花。玄烨因为没有得天花,所以他也需要前往宫外避天花。在此后的几年里,苏麻喇姑每日来往于宫中和玄烨的住处。按照孝庄太后的要求,严格对玄烨进行教导。对此,康熙皇帝直到很多年之后,依然记忆犹新。  公元1687年,孝庄太后因病去世,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苏麻喇姑与孝庄太后相互陪伴了将近大半辈子,感情自然十分的深厚。因此,在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在精神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的苏麻喇姑,已经七十多岁了,长此以往,对于她的身体健康自然也是十分不利的。为了能够让苏麻喇姑不再过度的伤心,康熙皇帝将十二阿哥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来抚养。  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把十二阿哥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是最正确的选择。很多年之后,在那场九子夺嫡当中,十二阿哥是阿哥中为数不多没有参与到任何派系的人。加上十二阿哥胤祹为人善良和正直,个人能力也很强,这使得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后,依然十分重用他,最后得以善终。  公元1705年,苏麻喇姑病逝,终年93岁。这在清朝那会儿,绝对算是相当罕见的长寿之人了。在她去世之后,康熙皇帝以嫔妃的礼制为她办理丧事,后来还把她葬到了孝庄太后的陵寝附近。这个结局,足可见康熙皇帝对她是多么的重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4-24
苏麻喇姑出身贫寒,为何在皇宫的地位却很高?

苏麻喇姑出身贫寒,为何在皇宫的地位却很高?

  苏麻喇姑出身贫寒,为何在皇宫的地位却很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古代的皇宫里,宫女和太监是地位最地下的,每天做着繁重的工作,尽心尽力的伺候着皇上和妃子们,如果做错了一点小事,轻则谩骂、殴打,重则就可能丢掉性命。但是在清朝,却有这么一位宫女,虽然出身很贫寒,但是在皇宫的地位却非常的高,就连皇后都不敢招惹她。  这位宫女就是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出身于蒙古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入后金宫廷,凭借着自己刻苦和聪明,很快学会了满语。他聪明能干,而且非常的忠诚,深的孝庄的喜爱,对她视如姐妹。  因为孝庄对苏麻喇姑非常的信任,就派遣苏麻喇姑照顾年幼的康熙,并且教授其满文。1655年,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带着没有得天花的皇子们都搬出了皇宫避痘。此时的玄烨才还未满两岁,苏麻喇姑每天往返与玄烨和孝庄之间,不辞辛苦的照顾年幼的玄烨,玄烨也对苏麻喇姑非常的依赖。  康熙即位后,对苏麻喇姑非常的感谢和信任,甚至将自己的十二子交给苏麻喇姑教导。苏麻喇姑性情温和,待人友善,深的宫内里的尊敬。但是她却一生外曾嫁过人,将自己一生全部献给了紫禁城。  1687年,孝庄问皇后病逝,这对苏麻喇姑的打击非常的大,以至于每天以泪洗面,身体也越来越纤弱起来。1705年,将近八十岁的苏麻喇姑去世,康熙为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2-13
苏麻喇姑死后,她的下葬规模为何如此隆重?-趣历史网

苏麻喇姑死后,她的下葬规模为何如此隆重?-趣历史网

  苏麻喇姑,清朝孝庄文皇后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苏麻喇姑是清王朝一个出身低微的侍女,她去世的时候,康熙以嫔级待遇厚葬了她。那么,她是否嫁人了,为何康熙会给她这样的礼遇呢?  康熙晚年曾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说起来,康熙虽贵为千古一帝,但他的幼年着实不幸。  清王朝入主中原后,不光时局动荡,还有一种疾病更是让他们闻之色变,那就是天花。  由于古代医疗条件低下,哪怕是皇亲贵胄得了天花,亦难逃一死。  所以,对于没有办法治愈天花的清朝皇室来说,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防患于未然。于是,清朝的皇子在出生后往往被安排出宫避逗。  1654年5月,康熙生于紫禁城中的景仁宫。由于他的母亲只是庶妃,再加上皇宫里天花肆虐,年幼的康熙被安排出宫避痘,终日只能和乳母相伴。  可惜,康熙还是在2岁时染上了天花。  孝庄太后听闻康熙染病,心里焦虑万分。又担心保姆们粗手笨脚,不懂照顾,于是委派跟随自己多年的侍女苏麻喇姑亲自去照料康熙。  可以说,苏麻喇姑对年幼的康熙而言,不光是他和祖母孝庄太后的纽带,同时还是对他影响深远的启蒙老师。  按说,清皇室是很重视皇子们的教育的,所以皇子的老师往往都是由儒学大师担任。那么,孝庄为何偏挑了侍女出身的苏麻喇姑给康熙启蒙呢?  其实,孝庄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确是有道理的。  早在孝庄出嫁之前,苏麻喇姑便是她的贴身侍女。后来在她出嫁时,又随她不远千里,到了后金都城盛京。  初入盛京,孝庄和苏麻喇姑便面临着语言不通的问题。  这可是大事,毕竟孝庄和皇太极是为了巩固满蒙友谊结合的政治婚姻。  但在嫔妃众多的后宫中,想要巩固地位,那不光需要得到皇太极的宠爱,还需要善于应对后宫中的种种问题。  因此,苏麻喇姑做了孝庄的伴读,开始学习满文。  苏麻喇姑天性聪颖,语言能力极强。没过多久,她不但能操一口流利的满语,还能写一手让人交口称赞的漂亮满文。  此后,苏麻喇姑很快帮助孝庄巩固了后宫地位,还在皇太极去世后,替孝庄和多尔衮之间穿针引线,为顺治登基立下不朽的功劳。  另外,苏麻喇姑对孝庄极为忠心。在孝庄孀居后,她亦仆亦友,既能帮孝庄出谋划策,又能陪伴孝庄朝夕。再加上她文化修养极高,自然对康熙“手教国书”易如反掌。  此后,苏麻喇姑每天骑马来往于孝庄所住的慈宁宫和康熙所住的避痘所。一方面将康熙的病情详细地告知孝庄,另一方面则按孝庄的要求对康熙因材施教。  由于苏麻喇姑的潜心照料,康熙经过漫长的调养,天花之症竟慢慢痊愈。而他也在苏麻喇姑的谆谆教导下,对读书一直保持着很浓厚的兴趣。以致后来他亲政后,在处理完繁琐的政务后,还不顾劳累,一定会抽出时间读书。  虽说多年后,康熙回忆童年,有“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的遗憾,但在他童年时,苏麻喇姑的陪伴和“手教国书”的耐心,反而成为他终身难忘,最为宝贵的记忆。  因此,康熙自幼便把她视为“母亲”,亲热地称她为“额娘”,对她更是敬重有加。  康熙二十六年,75岁高龄的孝庄在慈宁宫溘然长逝。  此时苏麻喇姑也是76岁的老人了,面对孝庄的离去,她悲痛万分,从此孤身一人,深居于后宫一隅。  康熙唯恐苏麻喇姑在孤单、寂寞和悲痛中也会一病不起,因此对她勤有探望。后来,为了排解她的寂寞和苦闷,康熙索性把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裪交由她来抚养。  也许我们不能理解康熙为何要让一位垂垂老去的老人抚育皇子。但按清朝祖制,能有资格抚育皇子的,必须是妃以上的位份。那么出身低微的苏麻喇姑得到这样的殊荣,等同于在康熙心中,不仅视她的身份显贵,还意味着对她信赖有加。  苏麻喇姑怎能不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呢,同时她也自觉责任重大,所以抖擞起精神,将全部精力和慈爱都倾注在小小的胤裪身上。  胤裪从小就很得苏麻喇姑宠爱,再加上她的言传身教,胤裪成年后非常优秀,一再得到康熙的赞扬。  康熙晚年,胤裪更是成年皇子中难得保持中立的一个,没有卷入到残酷的夺嫡争储的斗争中。  1705年,93岁的苏麻喇姑无憾地离开了人世。  当时,康熙正在塞外出巡,得知消息后,立刻下谕皇子,要求“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随后,他便马不停蹄往京城赶,为的是再看她最后一面。后来他发现不能如期赶回宫,于是又下谕“再留七日”,可见苏麻喇姑在康熙心中的份量何其重。  康熙回京后,下旨以嫔礼厚葬苏麻喇姑,诸皇子亦自发前往守灵诵经。  苏麻喇姑虽然一生未嫁人,但是康熙却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敬重和亲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11
苏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苏麻喇姑真的是为了康熙吗-趣历史网

苏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么 苏麻喇姑真的是为了康熙吗-趣历史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苏麻喇姑一生未嫁,真的是为了康熙皇帝吗?里面有什么原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1.《康熙王朝》中的故事  有一部很经典的电视剧《康熙王朝》,相信不少人都看过,令人深刻的便是里面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的故事。  在电视剧中,苏麻喇姑和玄烨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关系就很好,在不断长大过程中,两人暗生情愫,她原本被赐给康熙帝做妃子,她虽然喜欢康熙帝,但还是割断头发向众人显示自己不嫁的决心,甚至还愿意出家。  直到临终之前,她才承认她其实一直喜欢康熙帝,但是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宫廷之中,看透了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宫中手段,也不愿意过着那样的生活,于是以仆人和姐姐的身份待在他身边。电视剧中还虚构出一个叫做伍次友的人与她相恋,最终两个人也没有在一起。  2.苏麻喇姑的经历  电视剧中是这么叙述这段故事的,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其实苏麻喇姑的原名我们很熟悉,在各大影视作品中也有看到过,正是苏茉儿。她出身卑微,家境贫苦,连这个名字也是非常朴素的平民之名,贫苦人家生下的女儿后果如何其实也不难猜到,苏茉儿去做了王府的丫环,被分到府内的二小姐旁边。  不过不得不说,苏茉儿的运气非常好,做主家们的贴身侍女,其实待遇是比其他的仆人要好的,而且她跟的这位二小姐,正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可谓是享尽荣宠。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  之后满清入关,苏茉儿也跟着进了紫禁城,她非常地低调懂事,兢兢业业做着身为一个侍女该做的事情,而且在女红方面尤为擅长,甚至能着手负责一些冠服还有样式等等,工作能力很强。  不仅如此她的学习能力也很强,虽然出身低微,没有受过正统系统的教育,但是自从她做了贴身侍女之后,她跟随二小姐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还掌握了满语,一手满文也写得非常漂亮,因此极得孝庄太后和其他宫人们的喜欢。  3.玄烨和苏茉儿之间到底是什么感情?  电视剧中苏茉儿和玄烨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实但看一组对比就知道答案了。  玄烨出生时,苏茉儿已经四十二岁了。  所以很明显,电视剧中的青梅竹马和互相爱恋是不符合实际的,那真实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  在玄烨出生之后,太后便下令让苏茉儿亲自教导他,幼而为师,所以玄烨自小对苏茉儿产生的是尊敬之意。而在不久之后,发生了一场意外。  当时的疾病流行,最著名也是最令人胆颤的疾病,这就要提到天花病了,清朝皇子早夭的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天花病,连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甚至后来在选继承人时,得过天花却在疾病中存活下来的皇子,会被人们视为天佑之人,正是继承大统的人选。  外面疾病流行,还小的玄烨被送到了避痘所,在康熙皇帝之后的回忆中,有记述到这段往事,他当时未曾享受过承欢与父母膝下的时光,当时只有苏茉儿陪伴在他身边,既做老师,又承担了家人这个角色。  玄烨还是没能躲过这场疾病,他得了天花,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而苏茉儿依旧照顾他。所以说,康熙皇帝对苏茉儿是非常敬重的。  苏茉儿一生未嫁也不是电视剧中为了所谓的爱情,她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终日吃素,不大肆沐浴。  在记载中,康熙皇帝称呼苏茉儿为额娘,她一生无子,便让她收养一位皇子作为养子,在她死后,操办诸多礼仪,可见康熙皇帝对她的敬重。  参考文献:  《清史稿》  《苏麻喇姑与康熙帝》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7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 康熙为何还极度宠爱这个宫女-趣历史网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 康熙为何还极度宠爱这个宫女-趣历史网

  对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为何康熙还极度宠爱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宫怨》  这首诗出自著名诗人王昌龄,描述了宫廷女子之间的纷争,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也描述出了那个时候女子们的悲哀。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古往今来,绝大多数能做上帝位之人,无一不是果决有魄力,且感情淡漠。曾经就有这样一句话说过“天家无父子”,连父子都能够反目成仇,更何况其他人呢?  这句话放在6岁登基的一代大帝康熙身上似乎是再好不过了,不过对于他来说只有一个人是意外。那便是苏麻喇姑了,这也让我们感到十分的好奇,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为什么康熙还极度宠爱她呢?而真实原因也让人感到意外。  01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而他本名被翻译成汉语就变成了苏沫儿,当年,年仅7岁的苏沫儿因为乖巧礼貌,而被选为做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  虽然名义上是主仆,但实则更像姐妹,布木布泰对她十分的好,经常将自己所学教给她,因此苏沫儿也得以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光是看外表谁也看不出来这样一个俏丽的小侍女竟然学识渊博。  这种情谊在布木布泰入宫后更显得珍贵了,当时皇太极宫中嫔妃众多,虽然正宫皇后是自己的姑姑,可是这位蒙古来的妃子不得皇太极的宠爱,也是受了许多的排挤的。这个时候是苏沫儿细心的安慰她,陪伴在她的身边,这也让她对苏沫儿更加的信任。  而后又先后经历了海兰珠入宫,生子,夭折,去世等一些列变动,皇太极承受不住爱妃离世的打击,不久后也跟着去了。这也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皇位争夺大战,不过随着多尔衮的支持,福临也就是布木布泰的儿子,还是有惊无险的做上了皇位。  02  可是福临与他的父亲皇太极一样的痴情,沉迷于一个女子,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怎么过问。他的众多子嗣里,最让孝庄满意的就是三阿哥玄烨了。  甚至孝庄还让苏沫儿作玄烨的启蒙老师,彼时的苏沫儿可不是草原上的小侍女,她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孝庄太后身边的大红人,她说的话,孝庄太后都要听几分。而且她还擅长蒙语和汉语,写的一手好字,无论是知识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是无可挑剔的。  这也表明了孝庄对于玄烨的重视,而苏沫儿自然是尽心的教导玄烨的,作为玄烨的第一个老师,又是启蒙老师,玄烨对于苏沫儿的孺慕之情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可惜的是,在玄烨三岁那年不幸染上了天花,这在当时可是会死人的致命疾病。于是玄烨也被送出宫去医治。但是苏沫儿心中不舍,她觉得玄烨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在宫外医治不是很放心。  于是她便经常出宫去陪伴玄烨,不顾自己传染天花的危险来照顾他,给他讲故事,讲为人处事的道理。这在当时年幼的玄烨心里也埋下了一颗很深的种子,也使得他对于苏沫儿更加的信任和爱护了。  或许因为玄烨是天注定的真命天子,又或者是苏沫儿的精心照料,玄烨竟然奇迹般的痊愈了。痊愈过后的玄烨也是被孝庄的钦定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候选人。不久之后,顺治也因为染上天花而去世,玄烨也就顺利的登基了,称号为康熙。  而登基后的康熙,一步步的从稚子变成了一个手腕强硬的真正的帝王,这些年里,他经历了许多,初为人父的开心,孝庄去世的难过,面对朝臣们的勾心斗角。可以说他改变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学会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帝王。如何变得不受情绪的影响作出冷静的决断。  可这些年里,他唯一不变的便是对苏沫儿的敬重和宠爱了,即使苏沫儿是婢女之身,但她依旧可以来管教康熙一二。即便她终年不洗澡,但康熙却从未因此疏远。  这也正是因为在康熙年幼时,是苏沫儿一笔一划的教他写字。在康熙生病时,也是苏沫儿衣不解带的照顾他。这份情一直深深的刻在康熙的脑海中,所以这也是他对苏沫儿始终敬爱有加的原因了。  而其实苏沫儿终年不洗澡也是有原因的,第一便是因为她后期信仰佛教,所以有了不洗澡这个习惯。而宫中人也正是因为她信仰佛教,所以人人见了她都尊称一声苏麻喇姑。  第二个原因便是因为苏沫儿出生于蒙古干旱地区,家乡常年缺水,有时候连喝水都是困难,所以她自小就养成了一个节约用水的习惯,因此即便如今在大清水源丰富,她依旧不舍得用水来洗澡。  综上所述,这是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的原因了,也是康熙为什么如此的宠爱她的原因。俗话说得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康熙做了皇帝后,想要巴结讨好他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回想起年幼那场重病,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人也只有苏麻喇姑。这份情谊早已经超越了主仆,更像是亲人!  03  苏麻喇姑从蒙古贫穷人家的孩子,到布木布泰的侍女,而后随她一同入宫,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血雨腥风,也有太多的诱惑。可不变的是她始终保持本心,由始至终只效忠孝庄太后一个人。  而且在平时也是努力的学习知识,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从来不曾因为自己身份特殊而去做一些欺压别人的事情。这份美好的品格不仅得到了孝庄一生的信任康熙一生的敬爱,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更加感叹和钦佩于她身上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美好的品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7
苏麻喇姑简介

苏麻喇姑简介

苏麻喇姑(约1612-1705.10.24),蒙古族人,初名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通晓蒙满文字。清崇德元年(1636年),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贡献4人物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史籍记载8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本名:苏麻喇姑别称:苏茉儿、苏墨尔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蒙古族出生地:科尔沁出生时间:约1612年前后去世时间:1705年10月24日主要成就:赖其训迪,手教国书职业:孝庄侍女、康熙帝启蒙老师信仰:佛教葬地: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 人物生平2 苏麻喇姑生在科尔沁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苏麻喇姑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孝庄文皇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布木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她在清宫陪伴布木布泰学习过程,凭着刻苦努力和聪明的头脑,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并提高了整体文化素养。以致后来能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她在布木布泰身边,将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干和忠诚,足以使布木布泰信任,经常放手大胆地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崇德元年(1636年)在着手厘定清朝上下冠服诸制,物色人选时,庄妃推荐苏麻喇参与其事。苏麻喇擅长女红,除了熟习蒙古族服饰,又饶有兴趣地对比研究汉 主要贡献3 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胤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祹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胤祹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有直接的关系。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历经四朝,身为侍女,却与清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孝庄和苏麻喇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麻喇姑冒险见多尔衮,多尔衮最终没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而在康熙身上,苏麻喇姑更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最终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 人物评价4 清宫史研究会理事桂连平、徐广源(清代陵寝和后妃的研究学者)(《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她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亲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曾参与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新华网》苏麻喇姑是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丝毫不能掩盖她的高尚品德。《人民网》清史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大故宫3》):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殊的宫女。她是庄妃结婚时的陪嫁女,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她心灵手巧,擅长女红,清初定冠服制度,曾参与其事。《啸亭续录》载: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 轶事典故5 生活方式苏麻喇姑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终身未嫁,始终生活在皇宫大内,陪伴主人60余年。孝庄文皇后离世后,她又在宫内度过了18个春秋。胤祹长大以后,不再需要她的抚养,使她得到了彻底解脱,从此开始过着舒适而恬淡的生活。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受孝庄、顺治笃信佛教的影响。不过苏麻喇姑信奉佛教与别人明显不同,她既不是完全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念佛诵经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她经常发自内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她还说,自己存活一世“只是为主子念佛祈福罢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尽力为主子祈祷,祝愿主子万万岁”。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 亲属成员6 养子:爱新觉罗·胤祹。 史籍记载7 《清史稿》《啸亭续录》 后世纪念8 墓地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1705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予以嫔妃之礼重葬,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十月十三日,苏麻喇姑的灵柩移入暂安奉殿。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嫔御,风水攸关,名份所限,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雍正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官员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宫上建宝顶,前建园寝门3座、亭堂3间、大门3间,环以朱垣。门外建东西值房、东西厢房。宝顶位于园寝纵向中轴线上。苏麻喇姑的地宫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来,四面墙壁是用砖砌的。地宫顶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来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