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文程
多铎真的霸占范文程老婆三个月吗?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多铎真的霸占范文程老婆三个月吗?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故事被流传下来,其中一些故事的真实性却引发了人们的质疑。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关于清朝初年,多铎是否真的霸占范文程老婆三个月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个问题的出处主要来自于清朝的一些野史和小说。在这些书籍中,多铎被描绘成了一个好色之徒,他不仅霸占了范文程的老婆,而且还霸占了三个月。然而,这些书籍的真实性却一直备受争议。  其次,从历史资料来看,多铎并没有霸占范文程老婆的记录。多铎是清朝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生平事迹在官方的历史记载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在这些记载中,我们并没有找到关于多铎霸占范文程老婆的信息。  再者,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多铎如果真的霸占了范文程的老婆,那么他的行为肯定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然而,在历史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的记录。  最后,从范文程的角度来看,如果多铎真的霸占了他的妻子,那么他肯定会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在历史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范文程对此事有任何的反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铎并没有霸占范文程的老婆。这个说法可能只是一些野史和小说中的虚构情节,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真实情况。然而,历史也是一部大剧,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传说。我们在了解历史的时候,不仅要关注那些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也要关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才能真正的理解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11-27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趣历史网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趣历史网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出生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却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  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尚书,他也算是官宦世家,少年时代读书勤奋,很是刻苦,加上天资聪颖,沉着坚毅,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力,和他的兄长文寀一同成为沈阳县学生员。  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赫图阿拉城即汗位,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并改元为“天命”。天命三年,后金的部队攻打到了范文程所在的抚顺。  范文程一不做、二不休,和兄弟范文寀便前往拜见努尔哈赤。  拜见前,范文程的曾祖范鏓暗中相助。得知是范鏓的曾孙前来拜见,努尔哈赤叮咛左右,这是名臣的后人,一定要以礼待之。果然,在和范文程交谈之后,努尔哈赤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  得到努尔哈赤的器重之后,范文程的道路变得宽阔起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一步步走向关键岗位。  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攻打辽阳、西平、广宁等诸地,连战连捷,范文程始终跟随左右。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半年后病逝,他的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被推举为新任可汗,也就是清太宗。  作为先帝的宠臣,范文程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协助处理日常军务。天聪三年(1629),范文程跟随皇太极的大军二度南下讨明。他们从蓟门关进入,攻克遵化。随后,皇太极让他独立率军打仗。范文程很快拿下了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座城池,表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才能。  不久,明军进行反击,包围了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在皇太极出兵攻打永平的时候,范文程奉命驻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  以文出道的范文程不但能打仗,而且打的都是胜仗。这让皇太极心里很是舒坦。  天聪六年(1632),范文程与其他几个意见相同的大臣一起上疏,建议皇太极放弃攻打宣府、大同等地,改为直取山海关。后来,清军入关占领中原,证明了建议的正确性。范文程的战略眼光也就此展露。在破旅顺、收平岛、讨朝鲜、抚定蒙古等重大战略中,范文程良策不断,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智慧。  崇德八年(1643),太宗皇太极去世,群臣又商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汗,是为清世祖(后来的顺治帝)。福临刚继位时,贝子硕讬等人持反对意见,暗中谋划立多尔衮为可汗。但多尔衮将他们告发,硕讬等人被处死。范文程原本跟随硕讬,属于镶红旗,但硕讬已死,他便被划入镶黄旗。  后来,清军以破竹之势攻入北京,李自成仓皇而逃。如何稳定人心,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范文程写出了安民告示:义军入关是为了替大家复仇而不是抢杀百姓。他们杀的都是恶贼。请大家放心,“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一听这话,老百姓的心里踏实了,纷纷归顺清军。同时,范文程积极参与各种规章制度的修订,为新诞生的大清政权尽力尽心、夙夜在公。  顺治元年(1644),范文程位列大学士之首,地位十分显赫。顺治十年(1653),范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龄的范文程病逝。康熙皇帝亲自撰写了纪念文章,并“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御书祠额“元辅高风”。  识时务者为俊杰。纵观范文程的人生,他敏锐地察觉到明末的腐败,抛弃了气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为锐意进取的后金效力,并对大清管理体制的优化出智出力,成为开国重臣。  功成隐退的范文程走完了七十年的人生旅程,可谓功德圆满。“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康熙皇帝的这句评价不但掷地有声,而且消弭了后世对他的那些恶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27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趣历史网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趣历史网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  政治  完善官制  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因此,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后来任固山额真,而皇太极却不愿让其离开文馆,曾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  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极因汉官及诸生动以立即兴师伐明陈奏,认为此议不妥,系“不达时势之见”,“乃小人之浅见”,下谕给刑部承政高鸿中及文馆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种意见予以批评,指出此时“人心未及安辑”、“城郭未及修缮”,不能盲目动兵。将来时机到了之后,大军伐明,那时明帝如弃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击逃帝,还是围攻京城,是允和还是拒和,对其人民如何安置,对八旗贝勒等人之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问题,令范文程等“酌议疏奏”。  缓和局面  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因为多尔衮兄弟的错误十分生气,多尔衮等人虽然引咎自责,但并不心悦诚服,君、王、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多尔衮身为正白旗旗主、和硕睿亲王,“统摄”吏部,其亲弟为镶白旗旗主、和硕豫亲王多铎,其同母之兄阿济格是英郡王,三兄弟拥有二旗,皆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是礼亲王代善所辖正红、镶红二旗系统中的实力人物,代善遭皇帝压抑,心怀不满。固山额真阿山、谭泰等二十余名官员,皆是开国有功之战将。统治集团中这样多的人员与皇帝长期不和,将会带来严重恶果。  范文程此时已是久经锻炼智谋高超蒙帝宠信之大学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于四月初五日偕大学士刚林、学士额色黑奏称:“国中诸王贝勒大臣,半皆获罪,不许入署,不准晋谒皇上,他们回家日久,又将去锦州更替郑亲王,对明作战,“各部事务,及攻战器械,一切机宜俱误”,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办事。皇太极允准,诸王贝勒大臣“遂各赴署办事’。范文程为协调皇帝与诸王之间的紧张关系,立下一功。  笼络民心  清军攻占北京之后,多尔衮面临一个异常复杂的政治局面。明朝的京师,在短短的43天里,先后被李自成和清军夺取。历史发展之迅速使世人瞠目。明朝的忠臣遗老、投降李自成的官吏、未来得及撤走的起义军、饱受战祸的黎民百姓,几百万人混杂在北京。怎样收拾这个残局,首先,多尔衮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下达了“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的命令。一时间初步稳定了民心,使众人无不悦服。同时郑重宣布“本朝定鼎燕京,天下罹难军民,皆吾赤子”,以安定民心。  多尔衮忙于军务,范文程被推到了前台。他以政治家的胸怀,抱着治世的夙愿,化敌为友,争取大批汉族官吏和民众的信任,宣传施以“仁政”,并且“颇爱百姓”,自己现身说法:“我大明骨,大清肉耳。”范文程当时“每日坐午门右决事”,他是清政府的实际组织者,他不得不“昼夜在阙下,事无巨细应机立办”。  文化  饱受战争创伤的年代,百废待兴,这时候需要大批的人才来建国兴国。范文程向皇太极建议,通过办学校和进行考试选拔人才。而其实在文馆的时候范文程就招收辽东当地的青年做学生,每年举行考试,分为三等。到了天聪三年(1629年)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后金就进行了第一次考试,满、蒙、汉族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考试。到了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就真的搞起了科举,仿效明代办法,“中试为举人”。这样就为日后的发展,准备了人才。这次考试大约有数百人参加,录取了228人。  到了崇德六年(1641年)六月时,范文程又建议,在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知识分子中,考取秀才和举人。皇太极批准这个建议,并且提出了“从公考校”的要求。一个月后,录取了满族举人二人、蒙古族举人一名、汉族举人四名,其余分为一、二、三等不同。在短短的几年间选拔、考取了数量可观的人才,特别是青年。这些知识分子,忠于清朝,成为许多大衙门的骨干力量,也是清统一全国的重要力量。  范文程还大胆地提出,治理天下首先在于会用人,他针对清朝重满族轻汉族和任人唯亲大搞宗派的弊政,建议朝廷各部院大臣都要推荐人才“不论满汉新旧,不拘资格,不避恩怨,取真正才守之人”去充当各级官吏。范文程这样选拔、培养人才,博得了顺治皇帝的赞许。  经济  范文程制定了清朝的税收政策。在连年战争中,农民军将明末的官府饷册通通烧毁,只剩下万历年间的旧册。范文程入京之后,即招集各部胥吏,征求册籍。有人建议于地方搜寻明季新册,范文程拒绝其议,说:“即此为额,尤恐病民,岂可更求。”所以以万历旧册为依据,照此征收田赋。  多尔衮听从范文程之言,于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十七日谕告全国官吏军民,宣布废除三饷:“前朝弊政,厉民为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兹哀尔百姓困穷,夙害未除。为尔下民请命,自顺治元年为始,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及召买米豆,尽行蠲免。各该抚按,即行所属各道府州县军卫衙门,大张榜示,晓谕通知,如有官吏朦胧混征暗派者,察实纠参,必杀无赦。”  十月初十日,顺治帝颁行的即位诏,又再次宣布:“地亩钱粮,俱照前朝会计录(即万历年间的会计录)原额,自顺治元年五月初一日起,按亩征解,凡加派辽饷、剿饷、练饷、召买等项,悉行蠲免。”有清一代,田赋基本上没有加派,实奠基于此,这一安抚百姓的制度的确立和坚持,与范文程是分不开的。  民族  范文程为了把满汉民族矛盾掩盖起来,化敌为友,曾说大清江山“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国也”,并且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进京之后,范文程就建议并得到批准,由清政府主持为崇祯皇帝及皇后、皇妃发丧。为了安定天下百姓。  范文程很注意争取汉族文人的归顺与合作,大力起用废官闲员,征访隐逸之士,让他们为官作宦,治政教民。顺治二年(1645年)南京攻下后,范文程上疏:“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今宜广其途以搜之”,请于顺治三年、四年再次举行乡试、会试。帝从之,于是“江以南士子毕集,得人称极盛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27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范文程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范文程,清朝开国重臣,帮助清朝统一了全国。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作为范仲淹的十七世孙,范文程是最早投奔满清的汉人之一。他为了帮助满清打败明朝,一生鞠躬尽瘁。有人认为他为国家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人则认为他是汉奸。  那么,范文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算不算汉奸呢?  范文程出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在后金军队攻下抚顺后,范文程和兄长范文寀一同去面见了努尔哈赤,从此便开始为后金效命。  最开始的时候,范文程只能参与一些谋划指挥类的简单事宜,并没有得到努尔哈赤的重用。  皇太极即位后,设立了一个文馆,专门培养读书人。范文程由此成为文馆书房官之一。在随军出征期间,范文程常常会先进行一些招抚工作。由于他能言善辩,清军在他的帮助下,常常会兵不血刃地收复一些城池。  当然了,范文程也会打仗。他常常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了不少功劳。智勇双全的范文程,很快在清军中扬名。由于战功卓著,他也被皇太极授予了游击世职。  范文程做得最多的,还是担任皇太极的说客,全权负责明将的招降工作。比较著名的故事,是范文程招降洪承畴。  当时洪承畴以绝食相逼,拒降态度非常坚决。但凡是前去劝降的官员,多半都会被洪承畴给骂回来。  但范文程在劝降时,则是默默承受了洪承畴的痛骂。等到洪承畴骂累了,范文程才开始与其谈天论地,反而对招降一事避而不谈。  经过一番努力与观察,范文程以“洪承畴掸开身上的尘土,不可能不惜命”为理由,力劝皇太极继续劝降。皇太极因此收复了大将洪承畴。  随着皇太极对范文程越发倚重,范文程也知恩图报,工作得越发卖力。  在帮助清朝军队一路征讨的过程中,范文程可谓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而皇太极每每商议军国大事,也都会询问他的意见。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皇太极死后,福临登上皇位,是为顺治帝。此时范文程被拨入了镶白旗下,归属于旗主多铎统领。按照当时的制度,旗主夺取人妻并不违法,多铎由此抢夺了范文程的妻子,这让范文程非常恼怒。  由于当时范文程在朝中地位显赫,诸王贝勒在商议之后,决定罚多铎银一千两,夺其十五个牛录。尽管风波平定,但范文程却依然忧心忡忡,而这件事也为他后来隐退埋下了伏笔。  不久之后,多尔衮听取了范文程的意见,开始以驱赶大顺军为理由进军北京。攻取北京看起来容易,但要让民在四十多天里就接受两个政权却实在太难。范文程让清军坚决打起“驱贼复仇”的旗号,维持军纪禁止抢掠,终于让民心暂时安定了下来。  然而清军毕竟属于异族入侵,全国各地人心波动,社会仍然处在混乱中。范文程为了定国安邦,昼夜操劳,佐治国政。尤其是在他提出以帝王规格厚葬崇祯皇帝,并且为吊死他的罪槐套上锁链后,明朝官员和百姓,才开始渐渐平稳下来。  随着多尔衮的欲望一步步膨胀,范文程开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本来他受皇太极厚恩,理应辅助福临,誓死效忠。但由于多铎夺妻事件在前,范文程如果要避免报复寻求庇护,又必须投靠到多尔衮的阵营中。这让范文程非常为难。  最终,范文程干脆以病为由,蜗居家中不理朝政。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重新掌权,范文程才终于又复官回岗。顺治帝为了表达对他的尊敬,曾专门派人去范文程家中画了画像,放在皇宫内不时观看。  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70岁。  说起来,范文程之所以主动投靠努尔哈赤,其实是和当时的制度有一定关系。范文程在18岁时就考取了秀才,但却在进士考试中接连碰壁。作为名臣之后,范文程心中一直有着大展宏图的梦。但想在明朝当官,就只有成为进士这一条路。  眼看着明朝江河日下,范文程却苦于不能一展身手。相比之下,当时的后金正是蓬勃发展,急需人才之时。为了一展抱负,范文程这才投向了努尔哈赤。站在汉人的立场来说,范文程的民族意识不强,确实当属汉奸之列。  不过,范文程对皇太极却是一生忠心耿耿。在奉命祭告太宗山陵时,范文程悲伤地趴在地上哭,旁人都扶不起来。这份情谊却又让人动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9-14
范文程简介

范文程简介

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清朝初期政治家、谋略家。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少好读书,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沈阳县学考取了秀才,时年18岁。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范文程与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清朝开国元勋之一。清太宗时期,他深受倚赖,凡讨伐明朝的策略、策反明朝官员、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康熙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谥文肃。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轶事典故6人际关系7人物争议8影视形象 基本资料1 本名:范文程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辽东沈阳出生日期: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逝世日期:1666年(康熙五年)主要成就:清朝开国重臣,完善清朝制度,帮助清朝统一全国字号:字宪斗,号辉岳官职: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谥号:文肃 人物生平2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祖籍沈阳,出身于仕官家庭。曾祖父范锐,曾出仕为明嘉靖朝的兵部尚书;祖父范沈,官职为沈阳卫指挥同知;其父为范楠。范文程少年好学,聪颖敏捷。十八岁时,与兄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大肆掳掠,并将所得人畜三十万分别赏赐给有功官兵,降民编为一千户。范文程即在这被掳降民之列,是极其偶然的因素他未被杀掉,此后编入满洲八旗镶红旗下为奴。范文程被掳之后,不仅没有受到努尔哈赤重用,还要忍受歧视和凌辱,他在郁郁中度过了近九年的漫长岁月。《清史稿》一说范文程与兄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攻西平、入广宁,范文程都跟从出征。此后范文程蒙清太祖努尔哈赤善遇,参与指挥谋划的事宜。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清太宗皇太极统率满、蒙大军五万余伐明,从喜峰口突入塞内,入蓟门,克遵化。范文程当时还在皇太极的 主要影响3 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用,经常被召入宫,与皇太极密议军国要事。因此,当初编汉军旗时,廷议首推范文程。后来任固山额真,而皇太极却不愿让其离开文馆,曾下谕:“范章京才堪胜此,但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天聪九年(1635年)二月初七日,皇太极因汉官及诸生动以立即兴师伐明陈奏,认为此议不妥,系“不达时势之见”,“乃小人之浅见”,下谕给刑部承政高鸿中及文馆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种意见予以批评,指出此时“人心未及安辑”、“城郭未及修缮”,不能盲目动兵。将来时机到了之后,大军伐明,那时明帝如弃京而走,或遣使求和,是追击逃帝,还是围攻京城,是允和还是拒和,对其人民如何安置,对八旗贝勒等人之贪得之心,如何禁止,等等重大问题,令范文程等“酌议疏奏”。缓和局面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极 历史评价4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为皇太极问鼎中原出“定国策”——面对清军初占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范文程一生历清四世,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对清朝功绩可与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相提并论。他韬略过人,又能悟移人主,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巧妙地转变为现实,不愧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但也有观点认为:范文程对清朝功劳卓著,历事四朝,于清朝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多所贡献,却对明王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满洲人在当时作为边疆来的少数民族,而范文程因为自身不得重用而投靠,为了个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明朝君主,于大节有亏。《清史稿》: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努尔哈赤:“此名臣后也,善遇之!”皇太极:“范章京才诚胜此,然固山职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顺治帝:“大学士 轶事典故5 豫亲王多铎是八旗的一旗之主,而范文程刚好是其旗下臣子,按照当时的制度,旗主夺取人妻并不违法。但范文程在当时的朝中,地位是非常尊崇的,大清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有他的参与。于是,豫亲王对范大人的这种有失朝廷体统的羞辱就不那么简单了。事情最终闹到了皇太极那里,皇太极一是对多铎早就看不上眼却抓不住他的把柄,二是对范文程还要拉拢,所以,倒霉的肯定是豫亲王。此事的最后结果是,豫亲王多铎因谋夺大臣之妻被罚银万两,夺去所属牛录三分之一。 人际关系6 六世祖:范岳,洪武年间获罪,全家谪往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曾祖:范锐,明正德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以伉直忤严嵩离任。祖父:范沈,为沈阳卫指挥同知。父亲:范楠兄长:范文寀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范承祚范时崇,官至左都御史、兵部尚书;范时绎,官至都统、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范时捷,官至提督、镶白旗汉军都统;范时绶,官至左都御史、都统、工部尚书、刑部尚书;范时纪,官至副都统、侍郎。 人物争议7 关于范文程的归清过程,清官修文献中有意含糊,或略而不载,或以错误来记之,因此产生歧义。史载:“大兵克抚顺,文程以诸生来归,太祖善遇之,参与帷幄。”在《八旗通志》中写道:“文程偕兄来归。”在礼亲王昭链看来,范文程更有豪情,“仗剑谒军门”,中心意思是说范文程归清是主动投奔,回避了被掳的事实。《清实录》是官修的关于清朝历史的主要文献之一,《清太祖实录》、《清太宗实录》等都已经在康熙后重修,范文程作为清朝开国史的重要人物,在汉族士庶中又有重大影响。如果是主动投奔,定会不惜笔墨,大肆渲染。范文程在抚顺之战后被掳降民之列,是极其偶然的因素他未被杀掉,此后编入满洲八旗镶红旗下为奴。范文程被掳之后,不仅没有受到重用,还要忍受歧视和凌辱,他在郁郁中度过了近九年的漫长岁月。 影视形象8 年份影视类型剧名饰演者1986电视剧《努尔哈赤》苏莹1986电视剧《袁崇焕》韩力1987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梁汉威1992电视剧《一代皇后大玉儿》李菁芳2002电视剧《格格要出嫁》温海波2003电视剧《孝庄秘史》米铁增电视剧《帝女花》江汉2005电视剧《明末风云》章苏国2007电视剧《碧血剑》任学海2012电视剧《美人无泪》崔洪涛2015电视剧《大玉儿传奇》吴成志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