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著作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夜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夜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三卷·夜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与敌夜战,须多用火鼓,所以变乱敌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备我之计,则胜。法曰:「夜战多火鼓。」  春秋,越伐吴。吴人御之笠泽,夹水而阵。越为左右二军,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吴分兵御之。越子率中军潜涉,当吴中军而鼓之,吴师大乱,遂败之。  第三卷·夜战 翻译  大凡夜间对敌作战,必须多多利用火光和鼓声,以便扰乱敌人的视听,使它不知采取什么计策防备我军。这样,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夜间作战要多用火光和鼓声(来迷惑敌人)。”春秋时期,越国进攻吴国,吴军凭据笠泽进行防御,与越军隔水对峙。越王勾践把越军部分兵力编成左右两军,乘着夜暗击鼓呐喊而交错前进,吴王夫差则分兵防御。于是,越王亲率中军主力,悄悄渡过笠泽,直趋吴军主力而击鼓进攻,吴军大乱,越军一举而打败吴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备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备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三卷·备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出师征讨,行则备其邀截,止则御其掩袭,营则防其偷盗,风则恐其火攻。若此设备,有胜而无败。法曰:「有备不败。」  三国,魏大将吴璘征南,兵到精湖,魏将满宠帅诸将在前,与敌夹水相对。宠谓诸将曰:「今夕风甚猛,敌必来烧营,宜为之备。」诸将皆警。夜半,敌果遣十部〔伏〕来烧营,宠掩击,大破之。  第三卷·备战 翻译  大凡出兵征伐敌人,行进中要防备敌人中途截击,停止间要防备敌人突然袭击,宿营时要防备敌人偷营劫寨,有风天要防备敌人实施火攻。如能处处做好防备,就能取胜而无失败。诚如兵法所说:“预有充分准备,就不会失败。”三国时期,魏国派遣大军南下进攻吴国,当抵达精湖时,伏波将军满宠率领诸军行进在前,与吴军隔水对阵。满宠对诸将说:“今天晚上风很大,敌人必定要来火烧我们营寨,大家应当做好准备。”众将听后都加倍警戒。到了半夜时分,吴军果然派遣十个分队前来烧营,满宠指挥魏军突然出击,一举而打败了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粮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粮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三卷·粮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若敌人之饷道,可分锐兵以绝之。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法曰:「军无粮食则亡。」  汉末,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绍遣军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  第三卷·粮战 翻译  大凡在敌我双方对垒相持,胜负未分的情况下,谁有粮食谁就能取得胜利。因此,对我方的运粮道路,必须派兵严加护卫,以防敌人抄掠截断;而对敌人的粮饷运输线,则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断。敌人既然粮运不继,它就必定逃走;我军乘机发起攻击,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军队没有粮食,作战就要失败。”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袁绍派车运粮,并令运粮使淳于琼等五人率兵万余武装护送,夜宿于袁绍军营以北四十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攸非常贪财,袁绍满足不了他的欲望,便背叛了袁绍而投降了曹操。许攸乘机向曹操献计说:“如今袁绍的屯粮所停放的粮食有一万余辆车,但缺乏严密守备,现在如果派出轻装部队进行偷袭,放火烧掉他所屯聚的粮食,不出三天,袁绍将不攻自败。”听完了许攸的话后,曹操周围的人都报以怀疑的目光,但谋臣荀攸、贾诩却劝曹操按许攸的计策行事。于是,曹操遂令曹洪留守营寨,自率步骑兵五千人,全部换上袁军旗号,士卒人口衔枚、马匹嘴勒绳索,乘着夜暗从小道出发,每人身背一束柴草。行进途中遇到询查的人,就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我军后方,特派我们前往加强守备。”问者听后信以为真,全然若无其事之状。曹军顺利抵达后,立即包围其屯粮处,并放起大火。护粮袁军遭此突然袭击,顿时乱作一团,被曹军打得大败。袁绍闻此消息后,慌忙丢弃甲仗而逃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导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导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三卷·导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青将三万骑出塞,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遂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溃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虏裨王十余人,男女万五千余口,畜马数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  张骞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久,导军,善知水草处,大军得以无饥渴之患焉。  第三卷·导战 翻译  大凡同敌人作战,对于山川的平坦或险要,道路的曲折或直捷,一定要用当地人来引导,才能了解哪里地形对我有利,这样,打起仗来,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作战中不使用乡导的,就不能获得地利之助。”西汉武帝时期,匈奴连年入侵边境,所过杀人掠物甚为严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天,武帝命令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北出边塞,对匈奴实施反击。时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到达不了他的军营、于是醉酒而安卧于军帐之中。汉军乘夜抵达这里,迅速包围了匈奴军营,右贤王大惊失色,独自和爱妾一人,在数百骑兵的护卫下,突出重围连夜向北逃走。汉军派轻骑校尉郭成等将随后追击四百里,没有追上右贤王,但俘获其偏将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缴获其牲畜数百万头。于是,卫青率兵凯旋而归,到达边境时,汉武帝所派使者手捧大将军印,就在军营中授任卫青为大将,其余诸将都以其所部统归卫青指挥,并给以封号而回。汉军此次反击匈奴作战的胜利,是因为用了曾经出使大夏时长期困留于匈奴的汉朝校尉张骞作向导,熟悉哪些地方有水草,从而使汉军免遭饥渴威胁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知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三卷·知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三卷·知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精锐亲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举火即万弩俱发。」涓果夜至,立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  第三卷·知战 翻译  大凡要出兵讨伐敌人,对于交战的地点,必须预先料知明确;部队到达战区之日,也能调动敌人如期到来,这样对敌交战就能获胜。预先明确交战地点和交战时间,那么,备战待敌就能充分专注,坚守防御就能牢固有力。诚如兵法所说:“能够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相距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交战。”战国时期,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紧急求援。齐国派遣田忌为将率军前往救韩,直趋魏都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撤离韩国而回奔魏国。齐国军师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的军队,向来自恃强悍勇猛而轻视齐军,齐军被他们称为胆怯懦弱。善于用兵的将帅就应利用其骄傲情绪而使之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兵法上说:‘以急行军奔赶一百里去同敌人争利的,其前军主将就有遭到损折的危险;以急行军奔赶五十里去同敌人争利的,部队只有半数兵力赶到。’因此,应使齐军进入魏境后首先垒筑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垒筑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垒筑三万个锅灶。”田忌采纳了孙膑这个建议。庞涓率军回国后,追赶齐军走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懦怯,进入我境才三天,它的士兵就已逃亡过半了。”于是,他就丢下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追赶齐军。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情况,料定他天黑时候应当进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多为险崖峭壁,可以埋伏部队,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其露白之处写道:“庞涓死此树下”字样。于是,田忌命令齐军万名射箭能手,埋伏于道路两旁砍倒的树木之下,约定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射。”庞涓于天黑时候追到马陵,站在那棵树下,发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然而在他还没有读完这些字的时候,齐军万箭骤然齐发,魏军顿时乱作一团,彼此失去联系。此时的庞涓知道自己已经智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就自杀身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斥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斥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斥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行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第四卷·斥战 翻译  大凡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平坦开阔地域使用骑兵侦察、险要狭隘地域使用步兵侦察。每五个侦察人员编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远离大军而对前后左右方向实施连续侦察。如果发现敌人,就由远及近地转递消息,报告给部队主将,然后再下令部队预先做好应敌准备。诚如兵法所说:“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西汉宣帝时期,先零羌(胁迫罕、幵)等部发动叛乱,进犯边塞,攻打城镇,杀害官吏。此时的后将军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认为他年纪老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问他,谁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乱时,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啦。”宣帝所遣使者又问:“将军估计一下羌兵现在的情况怎样,我们应当派多少兵去?”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然而,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其灭亡之日不会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而担忧。”宣帝听后笑着说:“好!”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到集结了万名骑兵以后,便打算渡过黄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击,因此就于夜间派遣三校部队悄悄首先渡过黄河,渡河之后立即安营布阵。等到天明时候,汉军依次全部渡过了黄河。他们发现有几百羌族骑兵出入于汉军附近。赵充国对将士说:“我们的人马刚到,因疲乏不能出击驱赶羌兵。这些羌兵都是一下难以战胜的骁勇骑兵,且又怕他们是引人上钩的诱兵。打击敌人是以全歼有生力量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贪图的。”于是,他下令汉军不得随意出击。其后,赵充国派遣骑兵到四望狭进行侦察,没有发现敌兵,于是乘夜率军进至落都谷,召集各校指挥官,说:“现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会用兵的。假使他们派出数千兵扼守四望狭,我们的部队还怎么能进得来呢!”赵充国用兵打仗的特点是,往往把派员到远处侦察敌情作为重要任务,行军时必定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必定构筑坚固营垒。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做到慎重战事,爱护士卒,先搞好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因此,他能顺利平定了先零羌的叛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泽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泽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泽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出军行师,或遇沮泽、圮毁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若不得已,与不能出其地,道远日暮,宿师于其中,必就地形之环龟,其中高,四下为圆营,四面当敌。一则防水潦之厄,一则备四围之寇。法曰:「历沛历圮,坚舍环龟。」  唐,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诏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军次单于界北,暮,已立营,堑壕既周,行俭更命徙营高冈。吏曰:「吏士安堵,不可扰。」不听,徙之。比夜,风雨雷霆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众莫不骇叹,因问何以知其有风雨也,行俭笑曰:「自今但依我节制,勿问我所由知也。」  第四卷·泽战 翻译  大凡行军作战,当遇到沼泽地域或被水冲毁的坍塌地域时,应当加速前进,尽快通过,不可停留于此。倘若万不得已,或因路途遥远,或因夜幕降临,而无法走出此地,那么,宿营时必须选择四周低而中间高的“环龟”之地,并根据此地形特点布列成圆阵,以便于四面迎击敌人的进攻。此种宿营布阵的好处,一是可以防止洪水淹没,一是可以防备敌人围攻。诚如兵法所说:“行军经过沼泽、水毁地域而一旦宿营于此时,应当坚守在形似龟背的高冈之处。”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东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起兵反唐,高宗命以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北上讨伐。(次年三月)当唐军进入突厥境内的单于都护府北界时,夜幕已经降临,部队安营扎寨、挖掘堑壕已经完全就绪后,裴行俭突然改令部队立即迁到高冈为营。有的将领报告说:“将士们现已安居就绪,不可再惊动他们了。”裴行俭执意不从,硬是命令部队移往高冈处安营。等到深夜,风雨雷霆突然大作,唐军原来设营地方,顷刻一片汪洋,水深竟达一丈多。众将士目睹此种惊涛骇浪的突变情景,无不惊叹侥幸,并因此而询问裴仁俭怎样知晓必有风雨要来,行俭只是笑着说:“从今以后你们只听我指挥就行了,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争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争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变则击之,乃利。法曰:「争地勿攻。」  三国,魏青龙二年,蜀将诸葛亮出斜谷。是时,魏将司马懿屯渭南,郭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心,此非国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淮将皆以为欲攻西围,淮独以亮见形于西,欲使兵众应之,必攻东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败。  第四卷·争战 翻译  大凡对敌作战,倘若遇到对作战有利的地形,应当抢先占据它,凭此作战就能胜利。如果有利地形为敌人先期占领,我军便不可贸然发动进攻,而应等待敌人自身发生变化,再乘机发起攻击才有利于取胜。诚如兵法所说:“遇有敌我双方必争的有利地形,已为敌人抢先占领了,就不要贸然发动攻击。”三国时期,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北攻曹魏,且在兰坑一带垦田种地。此时,魏国大将司马懿率兵驻屯在渭水之南,其部将郭淮推测诸葛亮一定要争夺北原,便建议魏军抢先占领该地,但在讨论中多数人认为不必如此。郭淮因此而进一步分析说:“倘若诸葛亮跨过渭水而登上北原,再派兵控制了北部山区,就会切断陇道,动摇民心,这将是不利于国家大计的。”司马懿听完郭淮的一席话非常赞赏,并派他率兵进屯北原。就在郭淮所部进占北原,正在构筑工事之际,蜀军大批赶到这里,郭淮于是挥军迎击之。几天后,诸葛亮大张旗鼓地调兵西行,郭淮的部将们都认为诸葛亮要攻打魏军西部阵地,唯独郭淮看出诸葛亮是用“示形”之法伪装向西进攻的样子,以此诱使魏军前去应战,而真正企图则是向东进攻阳遂。当天夜里,蜀军果然向阳遂发起进攻,但因郭淮预先有所准备,才使魏军没有打败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地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地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地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此言既知彼又知己,但不得地利之助,则亦不全胜。法曰:「天时不如地利。」  宋武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人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剑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  第四卷·地战 翻译  大凡对敌作战,全军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抗击兵力众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此话也就是说,既知道了敌方情况,又知道了己方情况,但不知道借助于有利地形条件,那么,也就不能取得全胜的战果。诚如兵法所说:“天候气象虽然有利,但不如地形条件有利。”东晋安帝派遣大将刘裕率军进讨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研究抵抗晋军之策,征虏将军公孙五楼献计说:“晋军强劲果断,利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应当据守大岘山险,阻截晋军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旷日持久的战法,来消磨晋军的锐气。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选拔精锐骑兵二千人,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再派左将军段晖率领大军,顺大岘山东进,从而对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是上策。命令各地将吏凭险固守,计点军资仓储而留足所需物资之外,其余的一律焚毁,铲除田间禾苗,使敌人来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等待敌人可能出现的破绽,这是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听后说:“我们京都地区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迁入城内固守;青苗已布满田野,也不可能全都铲除,假如说采用此种铲苗守城的办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话,我也不能同意这样干。我们现在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山河环绕而地形险固,战车万辆,战马万群,即便让敌人越过大岘山而进到平原地区,再从容不迫地用精锐部队袭击它,敌人则必为我们所擒获。”尚书令慕容镇则建议说:“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构筑好工事,以便利于使用骑兵为条件,因此,我们应当越出大岘山去迎战敌人,而一旦迎战不胜,还可以退守大岘山。不应当放纵敌人进入大岘山以里,而给自己造成被动挨打的困难局面。从前成安君陈馀不坚守井陉之险关,终于被韩信所打败;诸葛瞻放弃马阁山险不守,最后为邓艾所擒杀。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慕容超听后还是不予采纳,只是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夏天,晋军已进至东莞,慕容超派遣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骑兵五万人,进据临朐。不久,晋军顺利越过大岘山。慕容超这时才害怕起来,于是急忙率兵四万奔赴临朐与段晖等合兵一处。晋军来攻,燕军一战大败,慕容超逃回京都广固。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南燕土地全部沦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军事著作《百战奇略》:第四卷·山战 全文及翻译注释-趣历史网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第四卷·山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凡与敌战,或居山林,或在平陆,须居高阜,恃其形势,顺于击刺,便于奔冲,以战则胜。法曰:「山陵之战,不仰其高。」  战国,秦伐韩〔,军于阏与〕。韩求救于赵,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否?」曰:「道远路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曰:「可救否?」乐乘对如颇言。又召赵奢问,奢曰:「道远路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将,救之。兵去赵国都三十里,垒,不进,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武安〔西〕。有一人谏,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非赵地也。」赵奢既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一昼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入谏,赵奢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奢曰:「请受教。」历曰:「请受刑。」奢曰:「须后令至邯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者胜,后至者败。」赵奢曰:「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遂解其围。  第四卷·山战 翻译  大凡对敌作战,无论是在山林地带,还是在平原旷野,都必须占据制高点,凭借此种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便于兵器击刺杀敌,利于部队奔冲陷阵,以此对敌作战就能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在山陵地带作战,不要仰攻居高临下之敌。”战国时期,秦国进攻韩国而驻军于阏与,韩国向赵国求援。赵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问道:“可不可以前去援救?”廉颇回答说:“因为道路遥远险狭,难以去救。”赵王又召见乐乘来问:“可不可以前去援救?”乐乘所答与廉颇一样。赵王又召见赵奢询问,赵奢回答说:“虽然道路遥远险狭,(但在这种地方作战)恰似两只老鼠争斗在洞穴中,将是勇敢者取胜。”赵惠文王于是任命赵奢为将前往援救阏与。赵奢率军离开赵国都城邯郸三十里时,就构筑营垒不再前进了,并且命令部队说:“有谁敢为军事问题进谏的就处以死刑。”秦国军队进驻武安西。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赵奢率军坚守营垒二十八天不行动,而且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以好饭食招待后把他放走。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说道:“赵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停止不再前进,并且一再增修营垒。这样看来,阏与将不是赵国的土地了。”赵奢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下令部队收拾盔甲而快速前进,两天一夜赶到了前线,命令优秀射手到距阏与五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营垒筑成后,秦军听到这个消息,全军立即赶来迎战。这时,军士许历为军事问题请求进言,赵奢让他进入帐中。许历说:“秦军意想不到赵军会一下子来到这里,但他们迎战的来势很猛,将军您必须集中兵力加强阵地以等待他们进攻。不然的话,一定要失败的。”赵奢说:“我愿意接受你的赐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您的刑罚。”赵奢说:“等回到邯郸后再听候命令吧。”许历于是进一步献策说:“谁先占领北山谁就胜利,谁后到达那里谁就失败。”赵奢听后采纳说:“那好吧。”随即发兵一万迅速占领了北山制高点。秦军后到,企图争夺北山,却又攻不上去;赵奢乘势挥军反攻,把秦军打得大败而逃,从而解除了阏与之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7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趣历史网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趣历史网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  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涉猎。编撰大型类书《玉海》200卷,分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引证完整,特别于宋代史事,辑录尤详。  其中《玉海·艺文》类,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学参考资料,包括宋代国史艺文志、实录、会要、崇文院内三馆秘阁的各种官修目录;汉、隋、唐诸史艺文经籍志和唐宋时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还包括十七史、十三经注疏及前四史中的诸家注解、唐宋两代重要类书中所有与文化典籍有关的历史文献。在编排方法上,按主题编类。王重民评其为“反映着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向”。  《玉海》为考宋代文化学术源流有重要价值。另有考订性札记《困学纪闻》一书、综罗文献,贯串古今,最为后世推重。宋理宗御书“汲古传忠”赐其父,遂名“汲古堂”。著述20余种,600余卷。清学者全祖望论其“四明累世之文献莫与伦也,而牙签之于王氏亦复并峙”。  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著书立说。他一生著作甚丰,有《困学纪闻》《小学绀珠》《通鉴地理考及通释》《玉海》《诗地理考》《通鉴答问》《汉书艺文志考证》《深宁集》《玉堂类稿》《掖垣类稿》《诗稿》等。但是知名度最高的是他所编著这部家喻户晓的《三字经》。  传世墨迹《著书帖》  宋代王应麟《著书帖》行书。水墨纸本,纵30.3厘米,横18.4厘米。此帖流传有绪极为珍贵,现为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黄桢祥旧藏。此帖书法文风蔚然,熠熠生辉,运笔刚劲雄厚古朴端庄,富有典型的文人书卷气息,它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贤瑰宝。是王应麟晚年归隐之后所作,书曰:“□学□成著书,□□累征不起,□□高致。”款署为“应麟(赞)”,款下盖有钤印。通篇古朴俊逸,神韵盎然,将文化精髓融汇其中。  在王应麟的手迹中,反映出王氏“专著学术研究,不仕元官。”的坚定信念,在隐居的二十年里,写出了多部卷帙浩繁的经典名著,其中最融汇中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三字经》更是非同凡响。这位南宋重臣王应麟与先贤苏东坡一样,都是晚年怀恋故国的“南仕”。入元之后,王应麟的文章大多只写甲子或姓名而不写年号,如《著书帖》一样也未见年号。表明了自己忠于故国南宋的深厚情愫,正因其人品高尚,其俊逸高雅的书风更受藏家青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0-02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趣历史网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趣历史网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陈子昂 〔唐代〕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译文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这一年,由于唐朝将帅对边事处置失宜,契丹孙万荣、李尽忠发动叛乱,攻陷营州。唐王朝于是年七月以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以备契丹。崔融时任著作佐郎,以掌书记身份随武三思出征。陈子昂写下此诗,对崔融进行劝诫。  赏析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诗词知识 2022-08-24
金庸的亲戚们,金庸走后,他的著作版权归谁?

金庸的亲戚们,金庸走后,他的著作版权归谁?

金庸老先生一生留下作品无数,他的逝世无疑是世人的损失。下面小桔就您的问题进行回答一金庸的亲戚们、根据国家法律,公民死亡后,其著作权中的修改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手遗赠的,其修改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因此,著作权人死亡,修改权是可以继承的。 二、著作权包括了哪些权利 (一)著作权中的人身权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5、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二)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1、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2、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3、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4、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5、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6、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7、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8、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9、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10、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11、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12、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著作权中能被继承的权利  著作的财产权即作品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依法是可以继承的。而关于著作人身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其不能成为继承的标的,但著作权法又同时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不受时间限制。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0条规定,作者死亡之/亏,其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保护。基于著作权保护,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汇桔汇选】,谢谢! 金庸小说中隐讳的人名有哪些? 金庸先生作品中人物名字其实都很有意思,比较具有隐晦意思的人名有不少,下面为你说一说金庸先生笔下人物名字隐晦寓意。 温家五老温家五老出自金庸小说《碧血剑》是书中浙江温家高手,其实温家本来是六人,分别是温方达、温方义、温方山、温方施、温方悟、温方禄。因为老六温方禄早就被金蛇郎君夏雪宜杀死了,所以温家在书中一直是号称温家五老。 仔细看看这六人的名字,温方达的达者大也,而后面的兄弟五人的名字都是依照二三四五六数字谐音所起。 令狐冲和任盈盈令狐冲和任盈盈是《笑傲江湖》中的男女主角,女主角任盈盈其实出场较晚,在她出场之前,读者一度都认为令狐冲和小师妹岳灵珊才是一对CP。 直到任盈盈出场,如果读者比较熟悉《老子》的典故,看人名就能知道任盈盈和令狐冲才是一对CP。 令狐冲和任盈盈这对名字其实充满了高级暗示,《老子》之中有言: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这就是令狐冲和任盈盈这对CP名字由来。 偷名换姓金庸给人物起名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古代名人的名字偷梁换柱,套用古人人名,换个姓氏就听上去非常典雅。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舅舅殷野王,这个名字就是出自南朝著名文字学家顾野王。 顾野王是南朝著名的文字学家,代表作有《玉篇》,是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 再比如《侠客行》中的谢烟客,烟客之名源于清初大画家王时敏的号,王时敏号烟客,王时敏的代表作就是《秋山图》,在日本书画界被奉为至宝。 还有《倚天屠龙记》中男主人公张无忌的名字也是这么随意,张无忌的名字取自于春秋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小兼大舅哥大唐开国功臣长孙无忌。 同样被金庸先生套用古人名的男主角还有《神雕侠侣》中的男主角杨过,小说中曾写过郭靖给杨过起名为过,字改之。这个名和字全部是金庸先生套用的南宋文学家刘过的名和字。 刘过字改之,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文学家,擅长写词,他的才华被大文豪辛弃疾所欣赏。 表哥云中鹤云中鹤是《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属于四大恶人中的老四,是位贪花好色的大恶人。而云中鹤这个名字其实是民国时期诗人、散文家徐志摩的笔名之一。 并且徐志摩与金庸是有着亲戚关系,金庸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姑姑,也就是说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故事现在估计应该都被传烂了,可以说徐志摩是渣男,陆小曼是渣女,两人都是双双的婚内出轨。 徐志摩是出身在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当时他和陆小曼在一起后,遭到包括金庸家族在内的所有家族人反对,但是徐志摩依旧执意要和陆小曼在一起,后来更是因为了满足陆小曼的花销,节省财力而坐免费飞机坠机而死。 徐志摩死后,年幼的金庸曾经奉父亲之命去给徐家送挽联,据后来金庸回忆,他那时候就觉得徐志摩的感情观不是很好,当然说的很委婉。 但是大家后来都知道了,在金庸先生作品中表哥大多是渣男,而《天龙八部》中四大恶人之一的贪花好色云中鹤这个人物的名字更是徐志摩曾经的笔名,可以想见表兄徐志摩在金庸心目中形象有多差。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资讯百科 2022-06-04
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故事,四大名著红楼梦主要讲了什么?

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故事,四大名著红楼梦主要讲了什么?

《红楼梦》主要是通过贾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故事、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封建家族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建筑在揭露封建制度与贵族家庭的腐烂与罪恶上。由于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的形式,而创造了崇高的悲剧的美学价值。 红楼梦的巨大成就,是在这家谱式的小说里,大胆地揭露了君权时代外戚贵族的荒淫腐朽的生活,指出他们种种虚伪、欺诈、贪心、腐朽、压迫和剥削以及心灵与道德的堕落。它不单指出了那一家族的必然崩溃与死亡,同时也暗示出那一家族所属的阶级所属的社会的必然崩溃与死亡。 红楼梦要做到这一点,绝对不能出于空虚想象的描写,绝不可能出于概念化的说明,必得在生活上有丰富的体验,细微深入的观察,通过高度的语言表现能力和优美的艺术技巧,才能生动地忠实地描绘出那一家族的本质和各种人物的真实形象来。 《红楼梦》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红楼梦是中国最优秀几部章回体小说之一,应该怎么评价这本书呢?我自觉自己没有评论的资格,就简单的谈谈三次阅读的感受吧。 红楼梦全书共120回,前80回文笔悠然自得,回味甘长。 第一次读红楼梦,因故事人物众多、情节繁杂、场景宏伟,读后只记住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和场景,虽有世态和男女情爱的一些感触,达不到感同身受。刚开始读的时候甚至觉得文笔凝涩,不好理解,不过那时候我还小,好像是初中二年级的样子。 高二的时候,学习紧张,整天的数理化让我觉得生活特别枯燥乏味。于是我从日常的伙食费中节省了10多元钱,买了一本影印版的红楼梦。每天早自习或者课间休息时间,我就悄悄的读上一段。这一次我发现了读红楼梦的趣味,文笔优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鲜活丰满、场景唯美。空闲读一段红楼梦,就像品一杯香茗,无比的享受。几个青少年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同身受,看到精彩处,我会不自觉的欣喜发笑。周围的同学都像看外星人一样注视我。 第三次读红楼梦己经是多年以后的事了,社会多变,自己亦是心浮气躁,已没有当年的童真。谈不上读后感,但觉文笔优美,文若行云流水,人物对话活灵活现。 三次读红楼梦均只读到80回就不想再读后40回,一入后40回,但觉口味变了,就像你经常喝山泉水,突然让你喝自来水,肯定会觉得喝不下口。 红楼梦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小说,但我仅仅是读过几次,没有发言权,就简单的谈谈读后感。此外我也比较喜欢金庸的小说,其行文行云流水,写作风格类似红楼梦和水浒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当然另外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侠梦和英雄梦!

资讯百科 2022-05-30
孙膑怎么读,《孙膑兵法》是孙膑著作的吗?

孙膑怎么读,《孙膑兵法》是孙膑著作的吗?

  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原名叫孙伯灵,汉族,山东鄄城人,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怎么读。在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方面最令人瞩目的新星莫过于孙膑。孙膑和魏国大将军庞涓是师兄弟,师从鬼谷子。后来庞涓因为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高于自己,便设计谋将孙膑骗到魏国,挖去了孙膑的膝盖骨(髌刑),像对待犯人一样在他脸上刺字。  后来齐国使臣来访魏国,孙膑趁机会见了齐国大使。齐人惊奇于孙膑的军事才能,偷偷将孙膑送到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非常欣赏孙膑的才能,把他视为坐上高宾。有一次,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略施小计,分别让田忌的下、上、中三等赛马去对抗齐王的上、中、下三等赛马。  结果田忌2 : 1获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田忌借此机会将孙膑引荐给了齐王。齐王也很欣赏孙膑的军事韬略,委以重任。从此孙膑当上了齐国的军师。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拜田忌为大将军,让孙膑辅佐 他去解赵国之危。孙膑献策给田忌,让他率领齐国精锐之师奇袭魏国首都大梁。  在 魏国防备空虚的时候攻击他们的后方大本营。这样前方攻打赵国的魏军自然会撤军。 田忌很赞同孙膑的策略,挥师直取大梁。魏军果然放弃正在进攻的赵国都城邯郸, 回来解救自己的都城。齐魏两军在桂陵开战。魏军由于路途遥远,奔波劳累,加之 战日长久,被齐国大败。  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十几年后,魏军联合赵国一起去攻打韩国。韩国派使者向齐国求援。田忌和孙 膑带兵再次直奔魏国首都而来。庞涓得知后,放弃攻打韩国,率兵回国救援。这次 孙膑采用了逐日减灶之计诱敌深人,在马陵大败庞涓统领的魏军。马陵道之战,让 孙膑名垂千古。  孙膑这样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留下了一部著作《孙膑兵法》,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内 容已经失传。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一部兵书,更多的是让人们永远记住的军事故事。

资讯百科 2022-05-15
impure,四大名著中哪部著作最深奥玄妙?

impure,四大名著中哪部著作最深奥玄妙?

个人认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impure,最深奥玄妙。 1.深奥玄妙在,适合任何时代任何年龄段品读。《红楼梦》是一部常读常新的巨著,二十岁读了能解梦,四十岁读了能解惑,六十岁读了能解脱,三百年前不过时,三百年后亦不会过时,无论是那个年龄段,是那个时代,《红楼梦》都是稀缺的宝贵精神食粮。 2.深奥玄妙在,可以信缰由马的广阔时空。《红楼梦》即是一部虚虚实实的梦幻小说,又是一部反应兴衰的史实小说;即是一部歌颂青春的生命之歌,又是一部家国政治的写实文学。 3.深奥玄妙在,不是政治的书却处处有政治。《红楼梦》的家国政治无处不在,一层层的卑微,一层一层的尊贵,阶级阶层体现在方方面面,淋漓尽致,很耐人寻味。 4.深奥玄妙在,说事论人但不评事断人。《红楼梦》通篇只反应人和事,爱和情,但是不对任何人和事做评判,没有把个人观点强加给读者。 5.深奥玄妙在,既能看到尊者的喜怒哀乐,亦能看到卑微者的悲剧愁肠。是一部难得的用对生命的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书写尊卑的客观现实。 1.找出下列单词的英文解释 1. what somebody or something is like 描述,形容 2. or learn about a place 发现,找到 3. common,usual or general 特殊的 4. or take something sent 收到 5. 知识,理解 6. fasten one thing to another 连接,加入 7. shouts of joy 欢呼,喝彩 8. something dirty or impure 污染

资讯百科 2022-05-07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