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见齐
袁见齐简介

袁见齐简介

袁见齐(1907年9月22日—1991年10月28日),字省衷。地质学家。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历任中央大学助教、讲师,云南大学讲师,盐务局技正,国立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个人生活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袁见齐别名:字省衷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出生日期:1907年9月22日逝世日期:1991年10月28日职业:学者 地质学家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地质系主要成就:首次提出“陆相成盐成钾”理论代表作品:《矿床学》 人物生平2 1907年9月22日,袁见齐出生于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因家道中落,他8岁时入继上海市奉贤县袁应天家,遂更名为袁见齐。他自幼读书勤奋,好学多思,才智敏捷,兼之家业凋零,求学不易,从小就培养了他笃学励志的优良品格。1924年,袁见齐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选读了《地学通论》和《矿物学》,由于成绩优异,遂转入地质系。1929年,从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地质学》和《矿物学》两门课的实习和辅导外,适逢工学院土木系二年级新开设《工程地质学》,在郑厚怀教授鼓励下,他承担了这门课的讲课和实习的全部任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中央大学地质系师生西迁重庆。1938年,西康省建设委员会筹组西康科学调查团,袁见齐应邀参加。1939年,受聘云南大学地质系任讲师。他与朱熙人、郭令智合作出版《云南矿产志略》一书。这本专著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翔实的地区性矿产分布和成矿规律的论著。同年在滇中元永井、黑 主要成就3 科研综述1940年起袁见齐对中国西南、西北广大地区的盐矿研究是最为深入、系统的,并在盐类矿床成矿理论的学术研究上也取得很大进展。他在川、滇、黔等省区的盐矿调查中,最早指出西南地区的寒武系、三叠系和中、新生代红层均蕴藏有丰富的盐矿资源,并兴奋地期待“必有新姿态之盐业兴起”。1943-1944年他率先进入西北,调查盐湖、盐矿47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的盐湖地质调查。袁见齐途中抽暇整理资料,陆续寄出论文6篇和记述地理、民俗等的新疆杂记10篇。归来后出版《西北盐产调查实录》的专著。他把盐湖的成因归结为“盐质之来源”、“地形之影响”和“气候条件”等地质地貌环境条件,最早提出“滩盐”系砂砾间潜水蒸发形成,与盐池卤水蒸发沉积盐层有区别,也观察到盐湖区地形变迁与卤水析盐分异作用的关系,如达坂城盐湖中石盐与芒硝的分异等。西北断陷盆地都在山脉环抱之中,“高山与深谷,高下悬殊”,“盆地内气候极度干燥,气温亦 个人生活4 袁见齐的舅父具有浓厚的民主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是同盟会成员,抗日战争时期因拒绝为日本人服务(出任县长)被投入监狱。受其影响,青少年时期的袁见齐思想民主,立志报效国家,走科学救国的道路。袁见齐对自然科学兴趣广泛。酷爱读书,文学功底深厚,历史知识丰富。小学时期的演讲会、中学时代自编油印小刊物的经历都使他终生受益。40年代曾以亲身经历为素材撰写了题为《新疆杂记》的系列文章(连载于《盐务月报》)。 人物评价5 袁见齐是中国盐类矿床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陆相成钾理论与高山深盆成盐模式的建立者。他的学术思想和他对盐矿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贡献,使他在国内外地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袁见齐一生献身于中国的地质科学和教育事业。(咸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评)袁见齐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勤奋努力,精益求精,是一位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也是一位严格要求,具有严谨科学作风的导师,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位为人谦和、待人诚恳的长者。(九三学社评)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