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给
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城让给刘备?陶谦是怎么想的?

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城让给刘备?陶谦是怎么想的?

  陶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曾经在徐州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守将。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令人遗憾的事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为什么要把徐州城让给刘备。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陶谦并没有主动把徐州城让给刘备。相反,他是被迫放弃徐州城的。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徐州,陶谦虽然尽力抵抗,但是最终还是被曹操击败。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部队的安全,陶谦不得不选择投降曹操。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陶谦之所以要放弃徐州城,是因为他认为刘备是一个有能力、有胆略的人,可以成为他的盟友和支持者。在当时的形势下,陶谦意识到自己无法与曹操抗衡,因此选择了向刘备寻求帮助。他相信刘备可以帮助自己抵御曹操的进攻,并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陶谦的决定并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或者背叛国家的行为。相反,他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感而做出的选择。他希望能够通过联合刘备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的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综上所述,陶谦之所以把徐州城让给刘备,是因为他认为刘备是一个有能力、有胆略的人,可以成为他的盟友和支持者。他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感,而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或者背叛国家的行为。我们应该珍视每个人的贡献和成就,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7-19
汉献帝为何没有将皇位禅让给曹操呢?

汉献帝为何没有将皇位禅让给曹操呢?

  汉献帝为何没有将皇位禅让给曹操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首先,赤壁之战打乱了曹操的称帝计划。如果没有赤壁之败,曹操十有八九会称帝,因为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是赤壁之战后,曹魏整体是在战略收缩状态,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取。这就说明,赤壁战败给曹操带来的损失是空前的,除了兵力损失,丢失地盘,最主要的是曹操的信心。自己差点被擒,让曹操根本就不提称帝之事。  其次,天下还有大块土地不是姓曹的。曹操虽然地盘最大,但还有大的割据力量,孙权占据东南,刘备控制西南,还有其他的小的割据力量。如果曹操称帝,会不会形成一个联盟来打自己,本来孙刘就是联盟,再加上自己内部的汉朝死忠,自己很有可能被击溃。袁绍曾经最大又怎么样,照样不是被打败。自己连荆州都拿下了,照样赤壁战败。因此在没有铲除割据势力之前,曹操还是不敢贸然称帝。  第三,汉献帝并没有点头。曹操要称帝需要名正言顺,正常继统。他的儿子曹丕继承皇位是汉献帝禅让,刘备是假托汉献帝被杀,以刘氏宗亲身份继位。孙权未属于被迫称帝。虽然没有记载,更多的情况指向汉献帝没有禅让曹操的意思。他为什么不禅让呢?祖宗的基业不能说丢就丢,自己被曹操要年轻,曹操死了,自己有可能翻盘。而且禅让曹操容易保不住性命,曹操能不能留着这位皇帝在世还两说。禅让曹丕,是看不见恢复权力的希望,曹家已经传第二代了。把正统给曹丕,获得保命。  第四,后期没有好的谋士。好的统帅需要好的谋士,曹操的成功和郭嘉分不开。如果郭嘉还在,或许没有赤壁战败,曹操称帝的形势会大好。但是郭嘉去世后,在重大问题上,谁也没有看见赤壁之战前,曹军的问题,没有给曹操献出良策,帮助曹操摆脱困境。可以谋士短板,让曹操认识到,自己的智囊没有发挥作用,自己突破现在的局面,需要解决许多问题。称帝大业只能暂缓。  第五,年龄不占优势。老年人经常是保守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操的保守倾向在加大,他对待时局的处理,开始保守起来,甚至可以说是保本思想。这种思想让他逐步满足于成为魏王,把称帝的想法留给儿子。  第六。舆论的压力。曹操不是一个纯武夫,而是一个有风骨的一代大诗人。他很看重后世的评论。有人会说,那他干脆把权力交给汉献帝多好。这么想法很理想化,哪有交出权力的权臣得以善终的。曹操的下一代就没有必要顶着骂名,因为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父辈。而曹操只能继续隐忍,做一个并不是臣子的臣子。  曹操戎马一生,开创了一片天地,也有成为九五至尊的想法。然而更多的现实问题,让他把权力留给了儿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16
赵云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何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

赵云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何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

  赵云,字子龙,他本是公孙瓒的手下,为什么公孙瓒将他让给了刘备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孙瓒怎么可能把赵云让给刘备呢!对于公孙瓒来说,其实只是把赵云暂时借给刘备一用而已,帮助完刘备以后赵云就又回到了公孙瓒身边。可惜后来公孙瓒死了,恰巧赵云这个时候又与刘备相遇,机缘巧合之下,就归顺到了刘备旗下了。  其实赵云在公孙瓒手下,根本就不受公孙瓒待见,毕竟人家手下人才济济,区区一个小赵云人家根本没放在眼里。公孙瓒在北方这一块,实力也算得上很大的了,所以麾下可以说得上人才济济了,而当时的赵云,只能算得的上是公孙瓒麾下众多人才之中的一个。  正所谓,千里马要遇见伯乐了,才能发挥他自己的作用,显然公孙瓒并不是赵云的伯乐。赵云在公孙瓒这里,根本没有办法发挥他自己的才能,公孙瓒当时明明知道赵云很能打,为什么不重用他呢?  这里就要稍微解释一下了。公孙瓒的用人方式,与曹操等人的用人方式极为不同,公孙瓒是从微末起家的,所以他很看不起从大家族出来的这些人。所以这也导致很多大家出身,或者师从名师的这些人才,在来到了他的旗下之后,根本就得不到机会,更别提给他们别的发展空间了。所以即使赵云是多么多么的厉害,但是就是因为他出身的原因,导致公孙瓒一直也都没有重用他。  公孙瓒非常不喜欢用大家族的人,而且他还非常喜欢重用一些啥也不是的庸才,比如他重用的乐何和李移子这两位,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正是因为公孙瓒的这种用人方式,使得当初的刘备前去投靠他的时候,便不受重用。当时公孙瓒看在是熟人的份上,才给了刘备一个司马的职位,可以说是极其小气了。  赵云的家乡当时是在袁绍的统治之下,但是赵云以及一部分家乡人,都非常不满袁绍的统治,所以一气之下就想到了去投靠公孙瓒,跟着公孙瓒混。但是结果到了公孙瓒那边以后,公孙瓒根本就不重视他们这些人,反而还对他们净是一些个冷嘲热讽。后来赵云协助刘备以后,两人也是一拍即合,赵云也是感觉到自己遇到伯乐了,对刘备有了很大的好感。  当然公孙瓒也不是傻子,公孙瓒很快就发现他俩之间的这些猫腻了。但是公孙瓒认为刘备都是自己的手下,一个区区的赵云他俩即使在一起厮混,也是厮混不出个什么名堂的。所以公孙瓒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没把他俩放在眼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云才开始慢慢在心理上成了刘备的手下。  从公孙瓒用人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来,公孙瓒根本不会用人。这就好比有才能的老板会发掘员工的潜力,将他们发挥到极致。而没有本事的老板呢,就会根据自己的心情,胡乱的用人,随心所欲,喜欢一些阿谀奉承的人。同样员工和老板的选择性都是双向的,你不识人用人,那么同样员工也会选择一个会识人用人的老板,所以双方都是有选择性的,赵云就是在一点一点摸索,寻找着自己的那个伯乐。显然公孙瓒并不是那个他想要找的人,刘备才是。  正是因为不受重视,所以赵云和谁混,对于公孙瓒来说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威胁自己的利益,其他都无所谓。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公孙瓒最后被灭了,刘备和赵云他们也就因此都分道扬镳了,理由是说家中的亲人去世,需要去吊丧。但是这也就是一个理由借口罢了。但是他俩之间没就此结束,也许是老天爷冥冥之中的安排,后来让他们二人再一次地相遇了。刘备和赵云在邺城相遇之后,这一次赵云也是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刘备的集团当中,成了刘备麾下最有名的猛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3-03-08
宋高宗当时的身体非常好,为何却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昚?-趣历史网

宋高宗当时的身体非常好,为何却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昚?-趣历史网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在身体非常好的情况下退位当太上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太上皇可以说是最尴尬与微妙的身份了。太上皇地位尊贵,但没有实权,处境危险而又无力保护自己。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外,中国绝大部分的皇帝都不会主动做太上皇,基本都是被逼成太上皇的。  如果一个皇帝在年龄不大而且身体很好的情况下退为太上皇,往往都是被逼的,比如明英宗当太上皇时只有二十多岁。不过凡事皆而有例外,有个皇帝便是在身体很好且无人逼迫的情况下当了太上皇,那就是宋高宗赵构。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时年五十五岁、在位三十五年的宋高宗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昚(宋孝宗),退为太上皇。但宋高宗当时身体非常好,退位后还活了二十七年,寿高八旬。那么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要退位当太上皇呢?  首先,赵构对金朝的恐惧已深入骨髓,不惜以巨大代价向金朝换来偏安。但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南征毁了赵构的“鸵鸟”迷梦。当听说金兵南下的消息后,赵构第一反应就是逃跑,结果被大臣们硬留了下来。  虽然后来宋军取得采石大捷,而完颜亮随后在内乱中被杀,这场危机算是过去了。但心有余悸的赵构为了能够及时逃跑,决定退为太上皇。因为太上皇不掌实权,所以逃跑也不会有大臣阻挡,就像他父亲宋徽宗当年那样。  其次,由于早年受刺激,赵构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没有亲生儿子。而宋太宗一系的皇族在“靖康之变”中几乎被金朝一网打尽,导致赵构连关系较近的父系亲属都没有了,最后只能立宋太祖的后代赵昚(宋孝宗)为太子。  正因如此,赵构和赵昚的关系是微妙的,赵昚的太子地位也不稳固。很多亲儿子做太子的时间太长都会心生怨恨,更何况赵昚还是血缘关系很疏远的干儿子。而且赵构做的混蛋事很多,非常害怕赵昚在自己死后展开清算。  所以赵构干脆提前把皇位让给赵昚,这样赵昚就自然会对赵构感恩戴德,如果清算赵构也会承担非常大的道德和舆论压力。而事实证明这个做法确实收到了成效,赵构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可是非常惬意逍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27
陶谦明明有两个儿子以及亲信部下,为何将徐州让给刘备?-趣历史网

陶谦明明有两个儿子以及亲信部下,为何将徐州让给刘备?-趣历史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明明有自己的儿子与亲信,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一生中遇到过几位贵人,徐州刺史(徐州牧)陶谦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位。兴平元年(194年),陶谦临终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使得刘备一跃成为与曹操、袁绍、袁术等人比肩的军阀。  不过奇怪的是,根据史书记载,陶谦有两个儿子(陶商、陶应)以及亲信部下(如笮融、糜竺、陈登)。既然如此,陶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地盘徐州让给刚到徐州还不到一年的外人刘备呢?  首先,从黄巾起义到群雄逐鹿初期,割据军阀还没有形成世袭的传统,将地盘和官爵让给外人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韩馥让冀州给袁绍、刘岱让兖州给曹操等等。陶谦让徐州给刘备并不稀奇。  其次,刘备后来三分天下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他非常善于拉拢人心,到徐州还不到一年争取到了很多重要人物的支持。糜竺、陈登甚至孔融都劝陶谦让徐州给刘备,陶谦让徐州也是顺应众意。  最后,陶谦这个徐州刺史(徐州牧)做得很不成功,对内任用了不少争议人物掌权,导致徐州豪强士族普遍不满;对外则败少胜多,特别是败给曹操导致徐州生灵涂炭,还是刘备救了徐州。  正因如此,陶谦临终前都已经很难再继续控制徐州了,更不要说他的两个儿子和才干威望都不足的亲信了。陶谦此时除了将徐州让给刘备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2-04
要是李宪没有把皇位让给李隆基,那么会发生什么?-趣历史网

要是李宪没有把皇位让给李隆基,那么会发生什么?-趣历史网

  要是李宪没有把皇位让给李隆基,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实上,很多人都被“让皇帝”这个名号给骗了,不管是当时的太子位置、还是后来的皇位,都只属于李隆基,李宪根本没有一丝可能上位,何谈“让”?  要说李宪“让”皇位,前提是皇位本应属于李宪,这个说法的唯一根据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在古代封建王朝,这并不是继承皇位的唯一制度,对外开放的唐朝更加不会墨守成规。  不得不说,李家人能力强的非常多,皇位争夺是异常激烈的,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做皇帝。就比如李渊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为第二个皇帝;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被立为继承人。结果李承乾行为不端,造反了。被李世民废掉,所以改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李治的第一任皇后,无子。所以他立第二位皇后武氏的长子李弘为太子。李弘死后,立武氏的次子李贤为太子。结果,“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武则天心狠手辣,逼死亲子毫不手软,太子之位,落到了既任性、又软弱的李显手里。  经过一番波折,李显终于顺利继承了王位,但不幸的是他没当几天皇帝,皇位就变成他弟弟李旦的了,然后武则天又废掉李旦,自己当皇帝。当几十年的恐惧终于过去,李显又回来了,成为皇帝,但他的儿子李重润死得早,他没有长子。所以后来就让另一个孩子李重茂当皇帝,然后又被推翻了。所以说,在唐朝当太子真不是什么快乐的事情,风险太大了,一不留神就得死。  那么是谁推翻了李重茂为名、韦后为实的统治?其实就是太平公主、李隆基等人组织了政变。从此,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成为唐朝最重要的实权人物。  我们从结果也能看到,这个李旦的嫡长子李宪,从来没有染指过权力中枢。风云变幻之时,唯有实力才是永恒的依靠。  大唐从建立到李旦登基,从来没有过嫡长子继位的先例,反而谁是嫡长子,谁死的快。所以李宪也不会拿什么“嫡长子”来自欺欺人。  拿“嫡长子”说话的,只不过是李隆基的政治对手罢了,他们也不是为了李宪好,只是希望把李隆基打压下去。李宪在那帮人眼里,只不过是用来对付弟弟的工具。  所以说李旦的太子,只能是能力卓著、实力雄厚的李隆基,李宪一开始就没机会,至于后来李隆基追谥李宪为“让皇帝”,只是显得自己宽厚的一场政治作秀而已,那是做不得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11-20
陶谦三让徐州,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拉吗?

陶谦三让徐州,陶谦真的把徐州让给刘备拉吗?

前言陶谦三让徐州: 历史上,的确存在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可是,这个“让”,却并不是陶谦还活着时候的直接转让,而是陶谦病逝前的一次托孤或者说一个托付。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一)陶谦的神操作 汉末群雄当中,陶谦,是一个企图充当领导似的人物,当各地诸侯断绝了对朝廷的朝贡之后,陶谦派人从小路给朝廷进贡。 当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月,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层派遣三千精锐丹阳兵助战,是天下各州郡派援兵人数最多的人。 之后,李傕、郭汜大乱关中的时候,陶谦又想联合各地郡守牧伯一起讨伐李傕、郭汜,陶谦做的这一切,看上去是为了大汉,可是实际上,都是为了他自己的名声与地位。 果然,不久后,陶谦联合袁术,企图步步蚕食刚刚占据兖州的曹操,他还公然工区兖州的泰山郡一带的土地,不久后其部下又在泰山郡一带杀害曹操的父亲曹嵩。 因此,陶谦的一番自己作死的行为,终于招来了祸患。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替父报仇,第一次进攻徐州,先后攻克十多座城池,陶谦大败,徐州本地百姓和流民被屠杀者数十万人。 情急之下,公孙瓒所置青州刺史田楷与刘备前来救援陶谦,最终,曹操粮尽退兵,陶谦得喘息之安,对于刘备的英勇仗义很是感动。 可是谁成想,几个月后,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四月,曹操又来了,徐州各地相继失守,刘备也被击败,此时的徐州五郡,北部几郡连年被曹操破坏,南部广陵郡又被陶谦亲信笮融分裂。 所以,此时的陶谦心力交瘁,自己预料到再也无法处置徐州的烂摊子,竟然想要甩锅回到自己的老家丹阳去避难,因此这时候的陶谦,已经动了让出徐州的念头了。 不是他不喜欢徐州,舍得放弃徐州,是因为他的胆略、魄力与心力使得他不敢再留在徐州,也不想在管理徐州,因此,他打算将徐州丢给刘备的念头,此时,出现了。 不久后,曹操因为吕布偷袭兖州而退兵,恰巧此时陶谦病重,不久后病逝,因此,在病逝前,他做出了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举动。 (二)史料原文的记载 这件事,在史书中,是有明确记载的,《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中记载为: “谦病笃,谓别驾糜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意思就是徐州牧陶谦病逝之前,对徐州高级官员糜竺说道,除了刘备,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使得徐州安定下来啊,故而,在陶谦病逝后,《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中还有一个结果是的记载: “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 也就是说,在陶谦病逝后,糜竺率领徐州官员奉刘备为主,请其掌官徐州,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无误的看到,所谓的陶谦让徐州,实际不是陶谦自己不想在掌官徐州,而是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想要将徐州托付给刘备。 另外,在《三国志 蜀书 糜竺传》中也有针对此事的记载,是为: “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於小沛。” 这句话的意思是,陶谦病逝后,糜竺奉陶谦的遗命,在小沛迎接刘备成为徐州之主,这句话中尤其是“遗命”这个词,格外需要注意,因为所谓的遗命,出自《国语·晋语四》的记载: “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 在这里,遗命就是遗嘱或者具体地说,是有权势地位的人的最后的行政命令,因此,从《三国志 蜀书 糜竺传》这样的记载,不难发现,陶谦一定是有明确的命令,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 因此,这件事的真实性,是经得起推敲、毋庸置疑的,陶谦是在徐州纷乱,曹操连续的军事打击下身心俱疲、想要甩锅,又加之自己病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决定将徐州托付给了刘备的。

资讯百科 2022-03-2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