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其中,战国时期的吴起守信的故事尤为脍炙人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吴起守信的原文及翻译,以及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 一、吴起守信原文及翻译 吴起守信的故事出自《史记·吴起列传》。原文如下: “吴起者,卫人也。少时家贫,然好学。尝与其友共书,书成,友取其书而焚之。吴起曰:‘子之书焚矣,吾何以为子?’友曰:‘君以书为质,吾以质为信。’吴起曰:‘诺。’遂与之盟。” 翻译成现代汉语为: “吴起是卫国人。他年轻时家境贫寒,但非常好学。有一次,他与朋友一起抄写书籍,抄完后,朋友拿走了他的书并烧掉了。吴起说:‘你的书已经烧了,我拿什么给你呢?’朋友说:‘你用书作为抵押,我用抵押作为信任。’吴起说:‘好吧。’于是他们立下了誓言。” 二、故事背后的寓意 1. 诚信为本 吴起守信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诚信,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和信誉是他的立身之本。吴起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始终坚持诚信原则,这种品质使他赢得了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2. 言出必行 吴起守信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人说出的话要付诸实践,不能空谈。吴起与朋友立下誓言后,始终牢记自己的承诺,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履行诺言。这种言出必行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 信任的力量 吴起守信的故事还展示了信任的力量。在古代,人们通过立誓来建立信任关系。吴起与朋友立下誓言后,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得到了加强。这种信任关系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关。 总结:战国时期的吴起守信的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诚信为本的优良传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石,言出必行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信任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让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 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唐·韩愈《原道》 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文士以德行为修养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诚摆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唐·韩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9.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怀着极大真诚又勤勉地撰写文章,就可以感天动地,使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发生变化。 10.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卷五 至诚:极大的真诚。 金石为开:象金石般坚固的东西也被感动了。谓真诚最能感染人。 11.精诚所加,金石为亏。汉·王充《论衡·感虚》 精诚:真诚。 亏:亏蚀。只要真心诚意从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12.诚之所感,触处皆通。宋·吴处厚《青厢杂记》 诚:真诚。 感:感触。真诚能感动一切。 13.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1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16.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明·洪自诚《菜根谭》 遇到欺骗狡诈的人,用真诚之心感动他,遇到粗暴、乖张的人,用和蔼的态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18.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清·曾国藩《复贺耦庚中丞》 窃:谦指个人的意见。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19.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清·顾图河《任运》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诚。宋·张商英《素书》 没有比完美的真诚更神圣的了。 2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颐《通书》 真诚,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业兴旺的源泉。行(háng):职业,事务。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宋·周敦颐《通书·乾坤益动》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强不息。君子为达到至诚而自强不息。 23.感人以诚不以伪。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诚:真诚。伪:虚假。以真诚而不是以虚伪感动别人。 24.修身处世,一诚之外更无余事。明·朱之瑜《诚诚二首》 修养自身品性,处理好人之间的关系,唯一靠的真诚。 25.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荀子·不苟》 圣人固然是无所不晓,但是不是真诚也不能感化万民。 26.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修身》 培养个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个人的真诚。 27.至诚无息。《礼记·中庸》 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28.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修学:研讨学问。杂:杂乱。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没郎独占花魁》 刻薄:冷酷无情,不厚道。为人忠厚不吃亏,为人刻薄无好处。 3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踏实地: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虚名:空头的名声。做事要踏实认真,不可追求空头的名声。 3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新唐书·陈子昂传》 廉:清廉。 贪:贪污。信:诚实。疾伪:痛恨虚伪的行为。疾:憎恨,厌恶。清廉的人憎恨贪婪,诚实的人厌恶虚伪。 33.天不容伪。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伪不如拙诚。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35.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3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荀悦《申鉴·俗嫌》 不听动听的话语,不相信不切实际的方法,不谋取浮华的名声,不作虚伪的事。 37.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3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 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39.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左氏辨》 容:仪表容貌。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和:和顺。 同:随声附和。君子和顺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顺。 41.一事真,百事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 一件事属实,其余的事也不会虚假。 42.一言不实,百事皆虚。清·邱心如《笔生花》第28回 只要一句话说得不真实,那么,说许多事情别人都认为是虚假的。 43.智者不愁,多为少忧。汉·乐府古辞《满歌行》 聪明、有才智的人,谋划周到,不用发愁,多做实事就少一点忧虑。 44.百种奸伪,不如一实。清·李光地《性理精义》 再狡诈、虚伪,也不如诚实。 45.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须少结实成。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外表光鲜好看,也不如有实际内容的好。 4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 47.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宋·包拯《明刻本附录》 清心:摒除私心杂念。直道:率直地为人。无私和正直这是修养处世的根本。 48.人之生也直,心直则身直,可立地参天。明·王文禄《海沂子·真才》 直:刚直,坦直。立地参天:脚踏实地而高入云霄。心地刚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49.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51.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 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52.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 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53.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54.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 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55.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56.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 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57.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58.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 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59.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直:正直,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60.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61.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62.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 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6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64.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 身:自己。人:别人。 65.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 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66.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67.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68.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 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69.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70.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 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71.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72.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 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73.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 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74.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75.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 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 76.用心莫如直。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为人应正直。 77.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唐·寒山《联句》 清:清澈。皎洁:明亮洁白。比喻内心至为澄明洁白。 78.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结《自箴》 汝若全德:你如果是道德完美。汝,你。必忠必直:一定是忠诚、耿直的人。全行:品行无瑕。必方必正:一定是正直的人。方:正直。 79.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比喻男子汉的志气要坚定正直,心怀坦荡无私,这样就懂得人生的真谛了。 80.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正路方登,直流才饮,喻为人应正直。 81.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唐·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无寸枝:不分枝杈。孤直:孤高直挺。喻为人有如老松,孤高正直。 82.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长如故。宋·苏轼《老人行》 始终如一地保全自己的节操。 83.形之正,不求影之直,而影自直。唐·马总《意林》 以形正影不斜喻人品正直则言行不至偏颇。 84.守正直而佩仁义。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宋: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8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 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86.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宋·王安石《洪范传》 宜:应该,应当。 87.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月缺魄易满,剑折铸复良。宋·梅尧臣《古意》 光:光亮。刚:刚强。魄:月之光。比喻要保全坚贞刚直的气节。 88.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朋友》 淡如水:清淡得象水一样,形容淡泊而纯真。君子的心地如水那样淡泊纯真,感情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小人说得好听,却口是心非,言行相悖。 89.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读书录·体验》 用源头和流水的关系,比喻要有正直的思想才能做正直的事。 90.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心地纯正,邪恶的人自然不能侵扰;行为端庄,凶恶之人怎能欺侮? 91.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明·洪自诚《菜根谭》 心地:心里。随在:处处。喻处处以正直平和之心对待别人,将会处处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 92.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诗经·小邪·何人欺》 对人问心无愧,对天不存畏惧。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 93.人不可以无耻。《孟子·尽心上》 人不可没有羞辱之心。 94.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想要人不知道,最好是自己不说,自己不做。 95.磊磊落落向曙星。古乐府《两头纤纤》 胸怀坦荡可同闪亮的晨星相媲美。 96.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对己无所愧疚,对外不违时尚。 96.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五代·荆南·孙光宪《北梦琐言》 好事往往不为人所知道,而坏事却传播得非常迅速广远。 97.心不负人,面无惭色。宋·普济《五灯会元》第4卷 负:违背。惭:惭愧。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不会有惭愧之感。 98.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99.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比喻人品高尚,胸怀广阔。玉洁冰清:宝玉般纯洁,冰雪般清白。光风霁月:霁(jì),雨雪停止。 100.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翟天临事件是一个导火索翟天临事件,引爆了长期存在大学校园里面的造假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校园当今为何会存在这些造假弊端,是权力使然还是另有它图?我们寒窗弟子拼死拼活埋头苦读都够不着人家通过不法途径轻而易举就拿了一张大学文凭,后又硕士.博士,虽然不知知网是何物,导师和教授真实名字,但博士文凭准确无误已落入手中。大有”年少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能担当此责非两院莫属! 翟天临同志竟然以低分录取电影学院,电影学院有当年蔡元培校长不拘一格招揽英之气魄,破格录取翟天临同学,后光华管理学院又不计前嫌,颁发博士文凭给翟天临同学,这两大巨手送上翟天临同志走入青云路,使翟天临同志在娛乐圈如鱼得水和左右逢源! 综上所述,对翟天临事件我们要带着一颗平常心,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消极现象,但凭着我们教育管理部门的智慧,这种现象是可以消灭的。我们应抱着极大的信心来迎接校园春色。最后将艾米莉.勃朗特一段话送给大家: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它在我眼里只是一片沙漠! 如何评价翟天临学历造假事件? 学历造假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如果按照严格道德和是非观评价,应该予以谴责和惩治,但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法: 为跳槽加薪,伪造学历,最后被辞退(真实案例)2017年有个朋友(小王)咨询法律问题,打算申请仲裁“维权”。事情经过是,小王原来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程序员,个人能力特别突出,但是他是半路出家自学的计算机,所以错过了几次升职加薪机会,后来他找到一个办假证的公司办了个假学历,2016年成功跳槽到一家创业公司做了项目经理,由于是初创公司,人力部门没有筛查出他的学历问题。后来他们开发的app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个同事向人力部门举报了他学历造假,公司按照规定把他开除了。小王不服气,认为公司开出自己行为不合法,而且没有给自己发放项目奖金,所以打算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违约赔偿金和项目奖金。 学历造假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不能一棒子打死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不假,但是学历确实是敲门砖,最起码能说明你过往是努力付出和智力不俗。但是,很多走向工作岗位的人,个人十分勤奋,天赋也不错,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但是碍于学历限制,不得不造假。很多明星和名人学历造假同样也是包装自己的一种手段,多少也有些“无奈”或者投机取巧的成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是十恶不赦的恶人。 学历造假既不诚信又存在极大法律风险人无信而不立,学历的造假本身就是一种欺骗,不管善意还是恶意,始终是不诚信的,社会和企业单位对于诚信已经十分重视,因为不诚信否定一个人事情大量存在。 学历造假属于严重违法劳动法,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同时伪造或者购买假证书证件涉嫌犯罪,要负法律责任。 翟天临造假事件的结局会如何? 翟天临的演艺事业肯定会受到影响。学位肯定被取消。他应该会沉寂一段时间,毕竟有些事他身上洗不掉,至多口头处分下他导师,更多就不可能了,不过吃瓜群众忘性大,况且为他痴心不敢的粉丝也不少,过段时间大家忘得差不多了就能重新活跃了。 北大北影能受到的影响基本上微乎其微,北大方面通报上已经把锅推给北影了,基本上已经站在事件外围了。 至于北影:我也是一个受害者,受害者啊!你看看,翟眉清目秀,正气凛然,“道貌岸然”,不,是一身正气,谁知道他居然干起了抄袭的事,发生这样的事,学校表示很痛心,痛心疾首!当然,学生的素质是良莠不齐的,北电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好的,诚实的,在此,希望翟同学认识错误,努力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好演员。 如何看待翟天临学术诚信事件? 有很多人说硕士博士有什么用?还有人问论文有什么贡献?我回答一下,什么用,什么贡献都没有!但是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你的研究到了这一步,并且发表了,后人就可以在你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大家的研究都是正确的,最终会出现一个轰动性的结果,甚至是诺贝尔奖!你的结果是有争议的,甚至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后来人会发现你的错误,然后他们会告诉世人这个是错的,别再看了,更厉害的也许会有人从你的错误中发现问题,改正之后发现了另一个结果,一代代积累下去也许是另一个诺贝尔奖…这也是一个愚公移山的过程。你问一个博士,你对社会和国家做了什么贡献?他会哑口无言,好像真的虚度了这么多年什么也没干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后来人又必将会超越我们,这些硕士博士构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这些人恐怕整个世界还处在神学统治下的黑暗时代吧。这些人真的已经很苦了,每天忙忙碌碌,为了一个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的课题每天绞尽脑汁,收入少的可怜,可能也就将将比一个饭店服务员稍微高一点吧,唯有这看似高人一等的博士头衔聊以自慰,现在又蹦出来个翟天临打脸了所有的博士…岂能不让人愤怒?这件事扯出来的问题太多,可能在中国也解决不了,唯有希望广大网友留点口德,不要再嘲笑这帮为了心中一点理想,不计辛劳,日夜奋战的人们了。学术诚信是学术圈最大的准则,一旦崩塌,中国得科技将彻底止步不前,发达国家是不会停下来 等着我们的,落后就会挨打得教训,才刚刚过去不到百年啊…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妻对孩子说别闹,许诺等她回来时杀猪给他吃。看来,她是不打算实践诺言的。因为等她回家,看见曾子真的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自己只是跟孩子说说玩的。曾子说关于诚信的故事简短: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骗。说完,就把那猪杀了。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诚信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诚信的意思: 1、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2、指信守承诺。 讲诚信: 1、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 2、以道义相交,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 3、以平等相交。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贵者一方不应以自己的年资、地位、权势、财富作为交友的资本,彼此应当相互尊重。
关于个人征信个人诚信记录查询,有以下信息供参考 1.什么是个人征信 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报告是征信机构把依法采集的信息,依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依法向合法的信息查询人提供的个人信用历史记录。 2.个人征信的作用 信用报告主要用于银行的各项消费信贷业务。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报告将更广泛地被用于各种商业赊销、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职等领域。 此外,个人信用报告也为查询者本人提供了审视和规范自己信用历史行为的途径,并形成了个人信用信息的校验机制。 目前,个人征信业务又进一步向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领域拓展,与典当、担保、租赁等机构开展了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今后,个人征信将会应用于包括个人征信机构设立许可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等在内的更多方面。 3.影响个人征信的因素 一是据以识别个人身份以及反映个人家庭、职业等情况的个人基本信息; 二是个人与金融机构或者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机构发生信贷关系而形成的个人信贷信息; 三是个人与商业机构、公用事业服务机构发生赊购关系而形成的个人赊购、缴费信息; 四是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司法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公共记录信息; 五是其他与个人信用有关的信息。 可能影响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主要因素有:贷款中曾有逾期还款现象,或者信用卡透支后未按约定期限和应还款额度还款,或有太多的贷款账户和信用卡等等。 目前,个人征信已逐渐向社会“开闸”,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均纳入其中。 4.征信查询 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征信很重要,切勿轻信其他机构和人员所谓的查征信和改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