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平
长平之战简介,为什么秦国要冒险发动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简介,为什么秦国要冒险发动长平之战?

秦国为什么要冒险发动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简介,即便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一则放眼天下,经过白起率领的几次歼灭大战,韩魏楚被大大削弱,唯有赵国拥兵几十万,尚可与秦国一战。秦国若要一统天下,与赵国交锋,是迟早的事。 赵王刚亲政,朝野尚未亲附,对于秦国来说,此战宜早不宜迟。 二则秦国东出征服六国,一统天下,需要一块踏板,这个踏板本来已经是到手的鸭子,结果却飞到了赵国怀里。 这个踏板就是上党高地。 争夺上党高地,是长平之战的核心利益所在 上党号称天下之脊,它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咽喉之地,形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 上党郡对于赵、韩两国都是至关重要,对韩国而言,上党郡位于韩国都城新郑北部,两地通过重镇野王(城河南沁阳)相连,上党郡既可以保护韩国都城的侧翼,又能为韩国抵抗入侵提供战略纵深和给养,上党丢失,韩国政治中心新郑将更加孤立,亡国已成定局! 对赵国而言,如果上党郡还是韩国领土,秦赵之间有长治盆地做为缓冲,那么太行山脉将是赵国抵抗秦国进攻的天然屏障,而如果秦国占有上党郡,秦赵各据太行山的天然屏障,在赵国综合实力逊于秦国的情况下,赵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因此争夺上党高地是秦赵两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那咱们就一起看看这场冷兵器时代最惨烈的,最终决定战国末期天下形势的战役如何展开?赵国是怎样一败涂地的? 上党来降,赵国该不该接?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控制进出上党高地的唯一通道——太行道,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秦国对上党高地已经志在必得。 谁知,上党人民不愿降秦,郡守冯亭同大伙商议将上党十五座城池献于赵国,借助赵国的军事实力,希望促成韩赵联合与秦国一战。 《史记》记载,当上党这块肥肉呈到了赵国君王面前,当时刚刚即位不久的赵孝成王找来了两位宗室叔叔——平阳君和平原君商议。平阳君怕引火烧身,他的意见是不接受;平原君却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倒手的肥肉,不要白不要。 其实接受上党,对赵国来说更是情势所逼。 秦赵的生死之战一触即发,秦国朝野已经深谋远虑,而赵国朝野却并没有做好准备打硬战的准备。 玉溪谷首站失利,赵国退守既然上党高地对于秦国来说势在必得,对于赵国来说,绝对不能拱手相让,那就只能兵戎相见了。 秦国先是派出年轻的将领王龁主帅,对阵赵国老将廉颇。秦军气势汹汹扑向长平,锐不可当,秦赵两军在玉溪谷遭遇,秦军打了赵军一个惨败,赵军损失了一个俾将,就是副将,之后退守空苍岭,又遭遇秦军强攻,失去两个防守的营垒——东障城和西障城(见下图),先后六个校尉被俘虏。 秦军长途奔袭,远距离作战,本来就是希望速战速决,仗着骑兵和弩机的作战优势,再加上控制太行道的地理优势,进攻的势头很猛。 老将廉颇为避其锋芒,选择继续后退,退到丹朱岭借助陡峭的山势,修筑了绵延百里的石长城坚守,任秦军怎么挑衅也拒不出战。 赵国高层决策连连失误,导致长平之战惨败秦赵两国隔着丹水河相持。 几十万的青壮年在上党高地对峙,不能参加农事生产也就算了,每天还要消耗巨大的补给。 上党距咸阳500公里,对秦国来说,远距离运输粮食补给是个大问题,但是持久战打得是消耗战,消耗秦国的同时也在消耗赵国,显然战略物资的储备秦国要远甚于赵国。 商鞅变法之后,秦全国上下就是一个巨大的农场,除了关中平原还有巴蜀之地,沃野千里,耕战成为秦国传统。而赵国不一样,赵人豪放任侠风气盛,倚靠商业,战争的物资储备自然比秦国薄弱。 在持久战的消耗中,赵国国力弱很快显现出来,有两个事实:一是赵国派使者向齐国借粮食,未果;二是派使者到咸阳求和,被秦昭王利用,造成秦赵和好假象,使失去向列国求援的机会。 年轻的赵王面对相持的局势,沉不住气。估计是经常没睡好觉,脑子短路了,居然让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赵奢之子赵括上阵,代替廉颇成为长平地区四十多万赵军的主帅。 临阵换将,这样冒险的举动,真不知道他是不是拍了猪的脑袋做出来的。 当赵军换上稚嫩的赵括之时,秦国竟也悄无声息的把战神白起送到了长平之战的前线。 带着赵王殷切期盼的赵括一到前线,就更改了廉颇立下的军规,更换廉颇的旧将,做出全线出击作战的决策。 赵括全军出击正中白起的下怀,他故意让一拨秦军与赵括交战,佯装战败溃逃。求战心切,急于立功表现的赵括,竟然领着大军一路追杀过去。 这时显示了战神白起的高超的指挥能力,他派出二万五的精兵,抄了赵括的后路,占领了廉颇辛辛苦苦建立的百里石长城防线。 赵括带领的四十多万赵军没有了退路。前面是秦军营垒,后面的赵军营垒被占领,南面进出的唯一太行道由秦军控制。 白起再派五千骑兵把白起的主力部队和粮食缁重切断,赵军的主力部队的粮食供应和武器补给,赵军彻底陷入的困境。 秦军借助地理优势,用六十万兵力,对四十多万的赵军,形成了生死包围。 愚蠢而冒失的赵括寄希望于邯郸派来救援。可是赵国有生的军事力量已经都压在了长平。即便向他国求援,一时半刻也集结不了兵力救援长平。 可这个时候,秉国五十多年,老谋深算的秦昭襄王意识到了这是秦国干掉赵国最好的时机,绝对不能错过。为了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时机,他来到河内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的成年男丁,亲自率军驰援长平,抵挡赵国的援军。 赵括彻底绝望了,做困兽之斗,几次组织突围,最终被乱箭射死。 几十万赵军投降,接着被坑杀。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四十五万精锐。试想当时的赵国全国人口不过三百万,除去妇孺老弱,可以说赵国的精锐在长平损失殆尽。战国末期唯一有能力与秦国抗衡的赵国,自此彻底沦落。

资讯百科 2022-05-21
长平公主简介

长平公主简介

朱媺娖(1629年-1646年),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思宗朱由检次女,母为周皇后,初封坤兴公主,后改封长平公主(一说为清廷所赠的谥号)。朱媺娖生母为王顺妃之说法实为1996年台湾作家林佩芬所写的《天问·明末春秋》一书中的杜撰情节,但后来却被多次引用。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轶事典故4史料记载5艺术形象6亲属成员7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本名:朱媺娖别名:坤兴公主、长平公主所处时代:明朝→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出生日期:1629年逝世日期:1646年封号:坤兴公主、长平公主(一说为谥号) 人物生平2 朱媺娖16岁时,崇祯帝将其许配给都尉周显(又称周世显),然而婚事却因流寇逼近而暂停。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消息传到宫中,崇祯心灰意冷,要周皇后自裁、袁贵妃自尽,对长平公主叹了声:“汝何故生我家!”挥剑斫公主,断左臂。后又斩杀幼年的昭仁公主。长平公主于五日后复苏。清顺治二年(1645年),长平公主曾上书顺治帝要求出家未获准,顺治将她嫁与周显,据张宸《长平公主诔》记载,长平公主婚后和周显相敬如宾,她喜爱诗文,擅长针黹、烹饪。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公主因思念父母,抑郁成疾。葬于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轶事典故3 民间相传坤兴公主于明亡后出家为尼,并学得一身武艺,成为独臂神尼,并进行反清复明,收了吕四娘等人为徒,但此传说纯属虚构。而金庸小说《碧血剑》的阿九、《鹿鼎记》中的九难以及梁羽生小说《江湖三女侠》的独臂神尼亦是以此传说的长平公主为原型。 史料记载4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长平公主诔》 艺术形象5 长平公主文学形象长平公主影视形象《帝女花》《碧血剑》《鹿鼎记》《江湖三女侠》《武侠帝女花》年份影视类型剧名饰演者1959电影《帝女花》白雪仙1976电影《帝女花》梅雪诗1977电视剧《碧血剑》李通明1980电视剧《武侠帝女花》米雪1983电视剧《十三妹》李琳琳1984电视剧《鹿鼎记》陈嘉仪1984电视剧《鹿鼎记》李芷麟1992电视剧《一代皇后大玉儿》叶淑贞1988电影《传国密诏》孙莉1992电影《鹿鼎记》马海伦1993电影《新碧血剑》张敏1994电视剧《乱世不了情》赵雅芝1998电视剧《鹿鼎记》李丽丽2000电视剧《碧血剑》佘诗曼2003电视剧《帝女花》佘诗曼2003电视剧《皇太子秘史》郑爽2005电视剧《明末风云》施沓沓2006电视剧《谁主中原》蒋林静2007电视剧《碧血剑》孙菲菲2008电视剧《鹿鼎记》何佳怡2014电视剧《鹿鼎记》王婉娟 亲属成员6 曾祖父:神宗显皇帝朱翊钧曾祖母:孝靖皇后王氏祖父:光宗贞皇帝朱常洛祖母:孝纯皇后刘氏父亲:毅宗烈皇帝朱由检。生母:愍周皇后夫君:周显(又称为周世显)同母兄弟:悼皇帝朱慈烺、怀隐王朱慈烜、定哀王朱慈炯同母姐姐:坤仪公主 人物评价7 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贵主媺音美,前朝典命光,鸿文垂远近,哀诔着兴亡……”。《长平公主诔》(松江张宸):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毂林,岂意玉萧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当扶上仙之日,距侬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呼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熏香,思返魂而无术。她身为末代公主,然惟其国破家亡,身世悲惨,为人熟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崇祯帝心灰意冷,对长平公主叹道:“汝何故生我家!”。挥剑斫公主,断左臂。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