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康
陈康伯简介

陈康伯简介

陈康伯(1097年-1165年4月10日),字长卿,一字安侯。信州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南港口乡南山)人。南宋名臣、诗人。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陈康伯登进士第,授长洲主簿。宋高宗即位后,历任敕令所删定官、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军器监及知泉、汉二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升任参知政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再升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金帝完颜亮南侵时,陈康伯力主抗金。危难之际,他迎眷属入临安,荐虞允文参谋军事,在采石大败金兵。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累官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鲁国公。乾道元年(1165年),陈康伯病逝,年六十九。追赠太师,谥号“文恭”。宋宁宗时,配享孝宗庙庭,改谥“文正”。宝庆二年(1226年),绘像于昭勋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陈文正公文集》三十卷。概述内图片来源: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影响4历史评价5主要作品6人际关系7史料索引 基本资料1 本名:陈康伯别称:陈文正、陈鲁公字号:字长卿,一字安侯所处时代: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信州弋阳出生时间:1097年去世时间:1165年4月10日主要作品:《陈文正公文集》主要成就:主战派代表人物官职: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爵位:鲁国公追赠:太师谥号:文恭→文正 人物生平2 陈康伯的父亲陈亨仲,曾任提举江东常平。陈康伯自幼品学兼优,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以“上舍丙科”登进士第。而后累官太学正。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贵溪叛将将要攻掠至弋阳,陈康伯率领家乡义兵迎击,将其首领擒获,一方百姓得以保全。南宋建炎(1127年-1130年)末年,陈康伯担任敕令所删定官,曾参与编修《绍兴敕令》。不久后出任衢州通判,代管衢州事务。白马原出现盗匪之祸,陈康伯力督州兵进行讨伐,并成功捣毁了盗匪在衢州的势力。宋高宗为奖励其功劳,提升为太常博士,后改任提举江东常平茶盐。高宗进驻建康府时,陈康伯得蒙召对。他请求高宗注意选用将领,高宗予以接纳。绍兴八年(1138年),陈康伯任枢密院大计议官。经屡次升迁至户部司勋郎中。此时,陈康伯虽与宰相秦桧在太学中有旧交。但在司勋郎中的五年任期内,陈康伯却“泊然无求,不偷合”。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陈康伯才被调为军器监。带借(暂任)吏部尚书之 主要影响3 陈康伯为人刚正不阿,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惜自己个人的安危,迎眷属入临安,坚决主张抗击金兵的入侵。“以经济自任,临事明断”,宋高宗曾称赞陈康伯“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是真正称职的宰相,这应该是很中肯的评价。 历史评价4 赵构:静重明敏,一语不妄发,真宰相也。(《宋史》引)赵眘:陈康伯有气量,朕扈从太上在金陵,其从容不迫,可比晋谢安。(《续资治通鉴》引)梁克家:年未逾六十而官阶一品,身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备《洪范》五福之全,沐四朝雨露之濡。噫!若公者,葢乔岳之降神,与古人而齐驱者耶!(《鲁国陈文正公生前赞》)楼钥:唐虞千载,道重光奕奕。元臣任赞襄,谢傅风流。冠江左晋公威,誉比汾阳折冲。曾不劳声色,辅政惟先振纪纲。天意高高谁可问,坐令邦国叹云亡。德量汪汪,万顷陂直。将去就佩。安危干戈虽在相,寻日休沐,宛如无事。时奏罢未闻,宫漏转归来。俄见哲人萎,哀荣终始。谁能及百世,旌忠颂德碑。(《陈文恭公挽词》)郑侨:德量宽博,能服众心;器资凝重,足任大事。当绍熙授受之际,密赞神谟,光辅初政,纲纪修举,朝廷清明。再还鼎司,人望愈重,始终无玷,有古贤相之风。(《宋会要辑稿》引)朱熹:谢安之于桓温,如近世陈鲁公之于完颜亮,幸而捱 主要作品5 陈康伯作品摘选诗《题龟峰》《题闽县西湖》《送叶守》《书弋阳馆》词《阮郎归·闲来溪上有云飞》陈康伯不仅为抗金名臣,而且在文学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其遗著《陈文正公录》载入《四库全书》。有《陈文正公文集》30卷,朱熹为之作序,今存13卷。《全宋词》录其词2首。《全宋诗》录有4首。另陈康伯也擅写书法,《书史会要》称其“工笔札”,但其作品今已不存。表格参考资料: 人际关系6 辈分关系姓名简介家世祖父陈仕尧后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惠和”。父亲陈亨仲北宋时官至江浙提举转运副使。后赠太师、楚国公,谥号“忠肃”。平辈兄长陈康侯南宋初年官至太中大夫、统制。——配偶何氏太傅何执中之孙女。子辈长子陈伟节官至福建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次子陈安节宋孝宗时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右宣教郎、监理尚书六部门。长女——嫁右承议郎文好谦。次女——嫁右文林郎何傅。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7 《宋史·卷三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人物百科 2021-11-06
陈康白简介

陈康白简介

陈康白(1898-1981) 中国教育家。原名运煌。湖南长沙人。1951年-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等。1981年7月31日在北京去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轶事4病逝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康白别名:原名运煌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81年7月31日职业:大学校长毕业院校:厦门大学、哥廷根大学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2 陈康白(1898-1981)中国教育家。原名运煌。湖南长沙人。192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教员,北京大学理学院研究员。193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研究有机化学。1937年回国赴延安。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工局技术处处长,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1943年11月--1944年6月任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东北人民政府计委常委、重工业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1951年-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等。1950年当选为全国科联副主席。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1981年7月31日在北京去世。 人物轶事3 求学与回国经历厦门大学校友录资料显示,陈康白1925年以“陈运煌,男,籍贯湖南长沙”登记注册,进入厦门大学理科化学系学习。1927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之后先后到浙江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理学院任教,任北京大学研究员。1932年秋赴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院攻读化学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心报效祖国的陈康白在回国前夕,特地咨询了他在国内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另一说为董必武)。最后,陈康白带着成箱的化学资料从德国直奔红色苏区延安。一下子,延安来了个大科学家,一个留洋的博士,一个在延安学位最高的科学家。这样的人才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朱德先后接见了陈康白,欢迎陈康白博士到延安参加解放事业。延安自然科学院到延安不久,陈康白就被任命为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40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抗战建国的技术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 病逝4 1981年7月31日,陈康白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陈康白同志追悼会8月21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致悼词。李先念、陈云、王震、习仲勋、宋任穷、康克清等同志及中央有关单位送了花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人物百科 2021-11-06
陈康容简介

陈康容简介

陈康容(1915—1940),女,原名月容,又名陈亚莹,笔名胜子,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7日在抚市英勇就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生平4事迹5英雄故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康容别名:陈亚莹国籍:中国出生地:缅甸出生日期:1915逝世日期:1940职业:革命者信仰:中国共产党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性别:女 人物简介2 陈康容(1915—1940),女,福建省永定县岐岭乡人,缅甸归侨。15岁随父回乡就读于集美学校,深受革命师友影响,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34年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回缅甸执教于仰光华侨女中,同时投身于华侨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重返厦门大学就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担任厦门慰问抗战将士工作团宣传股长。同年11月,党组织送她到龙岩中共闽西南特委第一期训练班学习,改名康容。随后参加闽西游击队。1938年3月,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北上抗日,陈康容受命留在闽西游击区组织抗日活动,任岐岭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1940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闽西抗日形势逆转。这年8月因叛徒出卖被捕,9月17日在抚市英勇就义。陈康容英勇就义后,中共永和浦县县委组建“康容支队”,高举这面光辉旗帜活跃在金 生平3 陈康容,永定岐岭人,1915年生于缅甸。父陈锡梅,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在缅甸曼德勒开设照相馆。康容15岁随父回永定探亲,后考入集美中学、厦门大学。1934年,到缅甸仰光华侨女子初级中学任教。该校是爱国华侨捐资创办的,校长思想开明。康容在校里满腔热情地向学生传播抗日救国进步思想。上语文课时,不采用国民党政府编印的语文教材,而代之以高尔基、法捷耶夫、鲁迅、丁玲等人的名著;上音乐课时,则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并在课余排练抗战话剧。在校外,她是仰光进步妇女运动、青年运动和进步文化运动的活跃人物。她参加了以国民党左派和马共为骨干的宣传抗日的文艺团体椰风社,在《仰光日报》副刊《椰风》上发表诗歌散文。1935年,她发起组织缅华妇女联合会,团结一批进步妇女,宣传苏联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同年8月,她参加缅甸华侨进步青年组织的仰光青年学会,进行爱国、反蒋、抗日活动。1937年初 事迹4 “为了伸正义,何惧剥重皮!”这是颂扬忠勇为党的女英雄陈康容在遭受严刑和诱降,与敌人斗争的壮烈和轩昂气势。陈康容(1915-1940),永定县岐岭乡下村人,是老同盟会会员陈锡梅的女儿。辛亥革命失败后,陈锡梅侨居缅甸谋生,1915年陈康容在缅甸诞生。15岁那年,陈锡梅把陈康容送到厦门集美中学读书。陈康容在这里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毕业后,她于1935年春返回缅甸曼德勒教书,并参加缅甸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36年初,陈康容救国心切,决心再回国边读书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这一年,她就读于厦门大学文学系,并在厦大地下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任中共厦门工委妇女支部委员,是厦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忧国忧民的陈康容毅然中止学业,拒绝了父亲在缅甸为她安排的舒适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加入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分 英雄故事5 “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为了伸正义,岂惧剥重皮!”这是颂扬女英雄陈康容在遭受严刑和诱降,与敌人斗争的壮烈情景和轩昂气势,浩气长存的光辉形象。1936年春就读厦大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厦门工委妇女支部委员,是厦门妇女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之一,“厦门诗歌会”领导成员,用手中犀利的笔进行战斗。她积极发动各界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使歌声喷射出心中怒火,形成抗日雷鸣。她经常上街宣传和教唱救亡歌曲,遇有敌机轰炸,就奔上救护伤员、慰问灾民。她倾力于厦门妇女夜校,宣传爱国思想,促使她们加入到抗战救国的行列,整个鹭岛沸腾了!她兴奋撰文《厦门妇女怒吼起来了!》,文中写道,把厦门妇女发动起来“保卫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抗战的力量。”“厦门的妇女们,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了!”她以这些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向日寇宣战。1938年春,陈康容受党的调派回永定任中共岐岭支部委员,努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使之迅速活跃起来,她也因

人物百科 2021-11-06
陈康简介

陈康简介

陈康(1910.4.7—2002.5.23),湖北省武穴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连指导员、营长、团长,新四军补充营营长,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第2野战军13军副军长。1935年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13军军长。1956年起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代司令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1977年12月—1981年11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2年5月23日在北京逝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主要成就4主要作品5所获荣誉6亲属成员7人物评价8后世纪念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康别名:陈五和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郑公塔镇闸口村出生日期:1910年4月7日逝世日期:2002年5月23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军事学院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 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参加了临汾、晋南、豫西、同蒲、洛阳、郑州、南昌等战役战斗 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战斗代表作品:《攻克剑门关》《豫西“牵牛”》《进军豫西的四兵团》《忆滇南战役》 人物生平2 清宣统二年(1910年)4月7日,陈康生于湖北省广济县(今武穴市)郑公塔镇闸口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五。幼年因家境寒苦,与学堂无缘,7岁起就当起了放牛娃。民国十六年(1927年),参加本村赤卫队。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鄂东红8军第4纵队到蕲(春)黄(梅)广(济)地区活动,他报名加入第4纵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一员。随后,红8军第4、5纵队与阳新县沿江游击队合编为红15军,转战至鄂东北,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部征战,参加了双桥镇、磨角楼、黄安、苏家埠等战役战斗和苏区反“围剿”作战,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29团排长、第25军第73师连政治指导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川,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任红31军 主要成就3 带头攻打剑门关1935年3月,红31军攻打天险剑门关,初攻不克。王树声一挥手,第一个冲锋的就是陈康,在他的身后才跟着通信员、警卫员、号手,再后面才是全营官兵,全营都是敢死队,硬是往前冲,把剑门关拿了下来。为红1、4方面军在川西懋功地区的会师,扫除了一大障碍。七亘村两次设伏1937年10月26日和28日,在设伏七亘村战斗中,任八路军386旅772团团长的陈康率团先后两次设伏,让战士插入日军中,肉搏厮杀,歼灭日军4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陈康部仅伤亡10余人。神头岭伏击日军1938年3月,刘伯承元帅为了打击晋东南的入侵日军,以一个营的兵力为钳制部队袭击日军的补给点黎城,以引诱日军援军上钩,同时,陈康团部第三个团的兵力设伏在日军的打援线上。3月16日,钳制部队攻黎城,驻守在潞城的日军果然被诱去救,进入陈康部伏击圈神头岭,全歼日军。豫西拖垮李铁军1947年10月,为了拖住全副美械 主要作品4 发表文章《攻克剑门关》《豫西“牵牛”》《进军豫西的四兵团》《忆滇南战役》编写军史主持编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军史》 所获荣誉5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亲属成员6 夫人:郭青,山西省沁水县人,1928年出生,18岁参加淮海战役,任译电机要员。女儿:陈八一(陈燕),1946年8月1日出生。 人物评价7 新华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历次战役战斗中,陈康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作战任务。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响应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开辟、巩固、发展抗日革命根据地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深入边防、高原部队调查研究,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将周希汉:陈康是打仗的料子。大将陈赓:陈康是个猛虎。 后世纪念8 陈康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金宝山公墓“八·一”军魂园,墓碑有薄一波题字“战将陈康”。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