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澄波(1895-1947),生于嘉义,1913年考进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科(今台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获石川钦—郎指导对西洋美术有初步认识。毕业后在家乡担任教员,并与同侪艺术家林玉山等人友好。1923年赴日深造,三年级时作品即入选帝展,为台湾油画入选第一人,期间陈氏曾居留上海任教多所美术学校,1926年以一幅《嘉义街外》的作品,入选第七回日本“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这是台湾人首次以西画跨进日本官展的门槛,其后又数度入选“帝展”和其它各项展览。1931年作品《清流》获选代表中国参展于芝加哥博览会,1932年一二八事变,将家人送返回台,1933年返台。1934年与友人创办台阳美术协会。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因代表嘉义市“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前往水上机场协商,3月25日被国民党军队枪毙示众,享年52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经历3美术成就4作品展览5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澄波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嘉义出生日期:1895年2月2日逝世日期:1947年3月25日职业:画家毕业院校: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科代表作品:嘉义街外享年:52岁 人物经历2 陈澄波出身嘉义,母亲早故,父亲陈守愚为中国清朝之秀才,受聘在外为私塾老师。陈澄波从小由祖母带大,由于家境清寒,先进私塾读汉文,13岁才进公学校读书,后来又到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即今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就读。由陈澄波留下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立大志、做大事”的企图。在台湾的日据时期,画家有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地位与荣宠,在当时入选帝展总是报纸上的头条新闻,绘画成了台湾人扬眉吐气的最佳方式。于是陈澄波的理想便是成为一名大画家。在陈澄波上台北入国语学校的第一年,著名的水彩画家石川钦一郎仍在该校兼课任教,故陈曾在石川的指导下,受过基本的写生训练与水彩技法。陈在毕业以后返乡任教,也曾带领学生到郊外去写生。1924年,陈以将近三十岁的高龄考入当时画家的圣殿---东京美术学校---的图画师范科就读,是早期留学日本的台湾学生之一。1926年,他以画作〈嘉义街外〉首次入选日本第七回“帝国美术展览会”, 美术成就3 陈澄波除了以〈嘉义街外〉这幅画入选日本第七回帝展以外,其后也多次入选槐树社展、春阳展、光风展、台展、台阳展、府展等展览,并先后组织七星画坛、赤岛社、台阳美术协会等重要美术团体,其于绘画的成就,以及推展台湾艺术文化的努力,功不可没。陈澄波经过严格的正统学院训练,严谨的构图,却又不失纯稚朴拙;特有的笔触,大胆的用色,令人不禁热血沸腾。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与静物较少,但其风景绘画的风格,充满了强烈执着的“素人”个性,实有其独特的韵味。 作品展览4 2014年4月24日由中国美术馆、财团法人陈澄波文化基金会、台南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南方艳阳——陈澄波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2014年,适逢陈澄波诞辰120周年,此展的举办既是对这位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画坛的台湾画家艺术创作的全面展示,也将见证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两岸文化艺术相互了解与密切交流的一段珍贵史实。陈澄波是台湾地区历史文化变迁中极具重要性与代表性的油画艺术家,其短暂而精湛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充满对祖国文化的认同与投入,作品在“中国文化”与“乡土特色”乃至“现代意识”的多重交织中,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造诣,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此次展览,经中国美术馆与陈澄波艺术基金会共同遴选,将展出其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类型尘封多年的作品135幅。 主要作品5 自画像1927年油彩.画布41x31.5公分自画像1930年油彩.画布41x31.5公分碧潭1946年油彩.画布38x45.5公分桥1930年油彩.画布5x45公分嘉义街外1927年油彩.画布64x53公分枇杷树1924年绢.胶彩61x51公分外出1926年绢.胶彩120x54公分沈思1926年绢.胶彩126x111公分清流1929年油彩.画布5x60.5公分我的家庭1931年油彩.画布91x116.5公分上海码头1932年油彩.画布38x45.5公分西湖春色1934年油彩.画布10F嘉义街中心1934年油彩.画布91x116.5公分庙口年代未详油彩.画布59x70.5公分淡水中学1936年油彩.画布91x116.5公分嘉义公园1937年油彩.画布5x72.5公分椰林1938年油彩.画布97x130公分池畔1940年油彩.画布91x116.5公分怀古1941年油彩.画布5x91公分长荣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