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将军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乐陵市最有影响力的人是谁,不敢妄下结论,但从乐陵市走出了几位解放军将军,应该是有影响力的名人,他们是陈炯明: △梁秉治,山东省乐陵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25年10月出生,1939年10月入伍,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副司 令员,总政管理局局长,总政直属工作部部长,中 国天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1988年被授予中 将军衔。 △王军,山东乐陵人(一说浙江镇海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53年8月生,1970年入伍。历任济南军区副参谋长、济南军区装备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中部战区副司令员。2013年8月,晋升为中将军衔。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孙晓青,祖籍山东乐陵,生于上海,长在北京,解放军少将军衔。1969年5月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国营农场,1970年3月入伍。历任解放军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时事部主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南疆军区副政委等职。2005年1月任解放军报总编辑,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任解放军报社社长。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粤系军事将领,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的政治纲领不合,下野后退居香港,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并首任该党总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1935年4月3日,按其生前要求归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人物评价4主要功绩5相关运动6人物影响7人物家庭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陈炯明外文名:CHEN CHIUNG-MING别名:陈竞存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现汕尾·海丰)出生日期:1878年1月13日逝世日期:1933年9月22日职业:民国军事家、广东军政领袖毕业院校:广东法政学堂信仰:联邦宪政主要成就:倡导“联省自治” 创建中国致公党代表作品:《中国统一刍议》性别:男 人物生平2 简介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1899年,中秀才;1906年,到广州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1908以优等成绩毕业;1909年,任广东谘议局议员,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11月与丘逢甲等一起被推为代表,赴上海参加各省咨议局联合大会,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联络工作;1911年,任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属下的编制课裸长兼调度课副课长,又被确定负责率领一路选锋队进攻巡警教练公所。武昌起义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光复惠州;1911年,广东军政府成立,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1913年,宣布广东独立,声讨袁世凯,失败后逃往香港转赴新加坡;1915年,联络一批原国民党人另立异帜,组织中华水利促成社,受到孙中山的严厉批评;1916年,回到广东东江发动 人物评价3 陈炯明政治主张为“联省自治”制省宪,效美国宪法之联邦体制,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历史观点一直认为陈炯明的“联省自治”承认北洋政府国体的统治现状,实质仍会导致变相军阀割据。亦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联邦宪政的实践者。刘凤舞历史小说《民国春秋》所描述的陈炯明残杀幼童事件,只有小说作为来源。1920年12月15日《香港华字报》转载《上海新申报》对陈炯明的评论云:“陈氏为人刚毅果敢沉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为南北权要之模范。”章太炎誉陈“清操绝于时人,于广中弥不可得”。孙逸仙曾坦言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也不如”。无论是国民党主导的国民政府,还是共产党主导的中共政权,在教科书上描述陈炯明都以“逆党”、“叛军”、“叛徒”称之。1990年代以后,部分学者开始对此进行考证,尤其是陈炯明之子陈定炎查阅了当时的大量报刊资料,方才让世人重新认识陈炯明。但陈定炎的资料中也并非全无偏颇。潘采夫在《陈炯 主要功绩4 陈炯明1898年考取秀才之后,对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兴趣索然,没有再循着举人、进士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在家乡过了几年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后,1906年离开家乡惠州府来到广州府,入读政法学堂。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气候已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势。当时的广州在两任总督陶模和岑春煊的主持下,各项新政面貌一新,新式学校开办得如火如荼,各种新思潮也在涌现。1908年,陈炯明以优等成绩从政法学堂毕业。在广州的两年时间里,陈炯明大开了眼界,接触到各种新思潮,而且结识了已加入同盟会的朱执信,为其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1909年,陈炯明回到家乡创办《海丰自治报》,自任主笔,鼓吹自治才是救中国的唯一良方。这一年,他当选为广东谘议局议员,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在谘议局提出“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议草”,建议设立城镇乡地方自治研究所,专门研究城镇乡自治办法,选通晓法政人员入所研究,推动自治进行。为加快成立国会的进程,江苏 相关运动5 1920年代初,彭湃发起了海陆丰农民运动,陈炯明最初对该运动抱持宽容与支持之态,并试图说服彭湃为其服务。1925年6月第一次东征后的黄埔军校革命军暂离开海丰,因彭湃和海陆丰农会积极参加及配合东征军,陈炯明部重占海丰后对农会进行了报复,并毁了彭家。另有观点,如殷丽萍认为陈是受当地地主豪绅压力而开始反对农民运动。 人物影响6 1920年11月陈炯明回到广东,就开始筹划重组军政府,团结西南,建立十二省联省政府的初步计划。他的最初目标是将广东建设为模范省。在地方自治上,政府颁布“暂行县自治条例”,“暂行县长选举条例”和“暂行县议会议员选举条例”。条例规定,县级政府具有地方部分事务的决策权,而条例未规定者归省政府管理。县议会议员有限期,县政府受省政府监督。民选县长由县民直接选举县长候选人三名,再由省长择一委任,这是为了避免部分地方恶势力干扰选举。舞弊违法的问题则交由省法院处理。当时番禺县的县长选举,两次被法院否决。县级议员方面,每个县的议员名额由本县居民数量计算。陈炯明将地方法院分为数级,分别为地方审检厅、一等地方法庭、二等地方法庭、三等地方法庭。同时他严禁自己的部队未经司令部允许将犯人就地枪决。陈主政广东,就马上禁赌禁烟。并在广州东校场公开销毁十四万两,价值四十万元的鸦片烟。陈一方面裁减广东驻军,另一方面着手裁减政府 人物家庭7 陈炯明有一个胞姊,后来出嫁于钟家。另有一弟叫“陈炯晖”,是在炯明一岁时收养来的。陈炯明不到三岁时,父亲陈曦庭便逝世了。六岁时,祖父陈翰香亦去世。所以虽然出生于地主书香之家,陈炯明早期的家庭经济环境,却是非常穷困的。二十一岁时,和老师的女儿黄云女士结婚,夫妻两人一生感情融洽,黄女士于1936年去世,育有五女三男。长女:陈宝瑶;次女:陈碧瑶;三女:陈瑞瑶;四女:陈淑瑶;五女:陈娓瑶;长子:陈定夏;次子:陈定炎(1923年11月22日-2006年9月7日),航空和机械工程专业出身,特拉华大学硕士,哈佛大学硕士和博士。曾在通用动力/电船公司任职研发组经理,美国海岸防卫队任行政督办。亦曾在美国罗德岛大学、圣母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任教。晚年研究历史资料为父亲翻案。三子:陈定炳。陈炯明与爱国学者章太炎(炳麟)的交情甚笃,把两幼子的名字,取自章氏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