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1搜墓网小编给大家盘点下北京周边十大墓地北京公墓,介绍下这些墓地陵园的特色及距离市区的距离墓型等; 1. 八宝山人民公墓:家喻户晓 八宝山人民公墓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革命公墓院内,八宝山原名黑山,八宝山历史名胜颇多,明代时有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褒忠护国寺。褒忠护国寺又名黑山护国寺,是明代永乐年间为纪念名将刚炳所建,寺内有刚炳墓,现仅存墓碑和墓前石龟。日本侵华时期侵略者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人民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 2. 天寿陵园:享文史精华 天寿陵园 天寿陵园 天寿陵园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是1997年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兴建的合法经营永久公墓。陵园背倚天寿灵山,承十三陵黄脉。整座陵园以“通自然天韵,享文史精华”之利,见证生命的荣耀。天寿园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各大景致错落其中,或典雅别致,或沉浑雄厚。秉承皇家园林陵寝的秀致、庄严、龙脉连绵的磅礴气势,荟萃了具有古典品质的东方造园艺术,又融合了世界墓葬主流文化,完美的实现了创造者将天寿园建成瞻仰性、纪念性、知识性的总体构想。 3. 桃峰陵园:人生后花园 桃峰陵园坐落于昌平区兴寿镇,背靠着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眺桃峪口水库,与明十三陵一脉相承,京密运河由东向西静静流淌。桃峰园与静之湖度假村相邻,左傍花果满园的九朵莲花峰及桃峪河,右倚峭屹的桃峰,天作之合,是典型的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北京潭柘寺主持长道大师亲临园区指导,他认为“这里紧挨明十三陵,三面环山,坐北朝南,风水极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并感叹的说出了桃峰陵园是“人生后花园,子孙福荫地”。 4. 北京炎黄陵园:五龙聚首之势 炎黄陵园地处交通方便,从安定门途径亚运村、立水桥、小汤山龙脉温泉,总行程不30公里,不足30分钟就到了天寿山脚下,炎黄陵园就座落在这有口皆碑的风水宝地。陵园周边不伦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风景,均属上乘。西有举世闻名的明朝十三陵;北有风景,奇丽的旅游圣地铁臂银山;东有碧波荡漾的桃峪口水库;南有人皆向往的小汤山龙脉温泉,陵园居中而设,环境自然得天独厚,墓区三面环山,有五条低缓山丘蜿蜒伸进墓区,犹如五龙聚首,十分壮观。 5. 北京景仰园:占尽风水龙脉 景仰园 景仰园陵园位于昌平区长陵镇景陵沟,整座陵园地处天寿山的环抱之中,四周群山若封似闪,层峦叠翠,秋天枫叶艳红欲滴,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南面隔山而望的正是著名的十三陵水库。景仰园择水而居,占尽了风水龙脉。难怪有位文人赞叹:“景仰园真乃浑然天成的人生后花园!” 6. 卧龙公墓:藏风聚气之所 北京卧龙公墓坐落于北京的南大门——拒马河北岸,与北京周边最大的高尔夫球场“京都高尔夫”隔河相望,公墓位于北京与涿州交界处。卧龙公墓位于拒马河冲击扇,地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衔接处,自西向北分别有石圭山、烟囱顶、三皇山、铁索崖、车门峪、澳水尖、白岱山、鳌头寨、大港山等山峦环绕,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风水墙,是为藏风之所;拒马河、胡良河分别自南北流过园区,是为聚气之地。 7. 佛山陵园:白虎涧红原产地 佛山陵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周边环境得天独厚,有白虎涧自然风景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还是阳坊涮肉的发源地,这里的京郊游、农家乐和饮食文化在全京城都是享有盛誉的。这里不但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而且还是一座宝藏,是赫赫有名的花岗石“白虎涧红”的原产地,是北京地区上用量最大的石料,老北京的城砖就是从昌平、从这里运出的。难怪有人把佛山比作上天之赐,名副其实的宝地福地。 8. 玉叶陵园:有福之地金牛岭 玉叶陵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沙锅村,规划占地1000亩。是以市、区殡葬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的合法公益性公墓。玉叶陵园北依名胜古迹戒台寺,与集登山健身、佛教文化深厚的极乐峰风景区相望,西临忙牛河,处于背靠东北、三面环山的半丘陵地带。这里不仅有连绵起伏的山势,更有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格格葬于陵园的东南山上形似牛背的地方,而格格又恰恰属牛,故称金牛岭。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金牛岭周边的百姓及子子孙孙在皇天上苍的蔽护之中而四季平安、事事吉祥。因此后人更视金牛岭为有福之地。 9. 万安公墓:最早的现代型公墓 北京最早的现代型公墓。位于海淀区香山南路万安里。创办于1930年。万安公墓地处香山脚下,远望山犹龙腾,逶迤而来,近拥西山晴雪、丹枫秋叶、玉泉塔影之美;内由土性滋润、草木繁茂,地产龟蛇、蕴藏灵奇,诚为建设墓园之极地。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开北平现代公墓之先河。参于五行、规划完善、合璧中西。几近百年,清灵淡幽、碑石文脉,有松竹之幽、兰荷之雅,枝头栖鹊、片山块石,多有野致。更有李大钊烈士陵园,犹珠翠镶嵌,墓园增辉。葬及晚清、民国,名流汇集,名人墨迹遍布,尽显丧葬文化之博杂,贵为人文纪念之遗存。 10. 德陵公墓:天造地设,天人合一 德陵公墓,地处于德陵正上方880米,左有龙山之吉祥,右傍虎山之青翠,前观明帝陵园之胜景,后靠玉金山龙势,恰到好处地传承了我国传统风水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风水走势。德陵公墓均为仿明代建筑,与皇陵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的指导下,德陵公墓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园建筑与大自然山川、水流和植被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
最近有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很多人说了,这个朱元璋的陵墓其实还是非常显眼的,就在南京城,但是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这个朱元璋的陵墓话说还是没有被人盗取过,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值得探究的,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朱元璋的墓是没有被人盗取过的,其实为什么没人盗取,其原因也还是比简单的,下面给大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地理环境 历史上一般的帝王的地宫墓道都是比较笔直修筑的,但是朱元璋的不一样,非常的曲折蜿蜒,所以这样就不好让盗墓贼下手了。 还有朱元璋陵墓周围都是这个坚硬的砾岩了,还就是相对松软的石英岩,这样的环境盗墓贼要么打不开,要么打开了,非常危险会把自己埋进去。要么就是大规模用炸药炸了。 2、专人守卫 其实朱元璋的陵墓一直有人守卫,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清代的时候满人为了笼络人心也专门请人修缮管理朱元璋的陵墓,到了民国孙文也派人专门管理了,所以一直到现在保存的都很不错。 3、地理位置 再说朱元璋里面的位置靠近南京城,这算是闹市区了,这谁敢来盗墓啊,公然的肯定是不行的,私下的也会被发现的,所以很不安全,随时会被发现。 所以到现在朱元璋的墓也没人敢盗了,差不多就着三个方面的原因了。 » 朱元璋的陵墓被盗过吗 为什么朱元璋陵墓无人敢盗
秦始皇陵位于千年古都西安市的临潼县骊山园,一经发现就引起了极大地轰动。对于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人们都抱着难以遏制的好奇心。 秦始皇墓葬为啥不打开 在1962年,我国考古人员曾对秦始皇陵进行第一次全面勘察,探测出了56平方公里的范围,引起了一阵轰动。 要知道,这个面积可相当于78个故宫! 负责人段清波称,秦始皇陵规模宏大的地宫,就在封土堆顶台及周围以下。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几十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却至今都不曾打开呢?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很复杂的原因,其中,被人们广泛提及的复杂机关,只是很小很小、几乎不足为惧的一个原因。 秦始皇陵的机关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暗藏机关无数,包括连弩、流沙层、伏火、水银池等等。 这些一道又一道的精巧机关,足以把盗墓的人杀得片甲不留。 一不小心就会触发的连弩会把人射成马蜂窝,触碰到流沙层更是直接让盗墓者被活埋。 水银池更是无法解决的大难题,水银挥发后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因此地宫中密不透风的不流通空气根本无法供人呼吸。 但是,这一道道的机关,都不是最大的阻碍。 文物保护是难题之所以数十年都没有对秦始皇陵进行发掘,最主要的原因,是考古学界害怕破坏里面数千年的珍贵文物。 这些尘封千年的文物可能十分脆弱,如果没有成熟的技术保护,可能重见天日之时,就是它们毁灭之时。 因此,目前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成熟,为了保护这灿烂的千年文明,我们需要静静等待,等待技术足够保护好它们的那一天,再来揭开这个千古谜题…… » 秦始皇墓葬为啥不打开,陵墓有什么机关(流沙、水银)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陵墓,唯独元朝皇帝的陵墓在历史长河中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而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的陵墓更是扑朔迷离,被后世的人们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成吉思汗陵有可能在宁夏境内,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六盘山位于西夏国,当时还不是蒙古国的统辖范围,而且蒙古和西夏正处于交战之际,蒙古人怎么会把自己最敬仰的大汗葬在那里呢? 那成吉思汗陵很可能在哪儿呢?听刚哥给诸位分析分析。 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晚年发兵征战西夏,他没想到自己辉煌的一生会在此役终结,经过多日对西夏国首都中兴府(今银川)的围攻,始终攻不下来,急火攻心加上之前的旧疾复发,病重不治于六盘山随军大账中去世,他在临死前将大汗之位传于儿子窝阔台,并叮嘱各位重臣们好好辅佐。并且交代死后不要为他发丧,防止敌人知道后会对大军不利。 窝阔台继位后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将父亲的遗体用毡子包裹好,放在12头犍牛拉的大车运往葬地,沿途遇到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杀死,杜绝了走漏风声的可能。 《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即使守陵人都不知道确切的位置。 元末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下葬后,除了用马匹踏平墓地外,为便于成吉思汗后代日后能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坟上,面对母骆驼杀死一个小骆驼,将小骆驼的血洒在坟上,若成吉思汗的后代想念他的时候,就把母骆驼牵来,如果母骆驼徘徊在一处哀嚎不前,那就是陵墓所在。 这些记载成吉思汗的陵墓蒙上了一层迷雾,引得后世人各种猜测和寻觅。 目前考古界认为有两处地点是成吉思汗陵的最大热门之选,一处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不儿罕山),一处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附近的阿尔寨石窟。 不儿罕山的传说 据《史集》记载有一次成吉思汗去打猎,在一棵榆树下静坐长思,而后忽然起立,对随从说“在这里做个记号吧,我死后就葬在这里。”于是他逝世后就在那棵树下“营建了他的宏大禁地”。这个地方叫不儿罕——合勒敦,蒙古人称其为“也可忽鲁黑”,意为“大禁地”。考古专家经过大量研究推测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附近的肯特山就是传说中的不儿罕山,他们还认为《元史》中记录成吉思汗、窝阔台及元朝历代帝王埋葬的“起辇谷”则位于不儿罕山的南端峡谷内。 这一研究成果引来了无数人的好奇,首先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蒙古国考古研究所和日本江上波夫组成的“蒙日考古队”,对肯特山脉进行地毯式的勘测,大约涉及1万多平方公里,动用了航测飞机,卫星地图,地雷探测器和大量的人力,结果挖掘出300多处普通的古墓,一处皇陵也没有发现,最后不得不放弃。 进入21世纪,美国亿万富翁克拉维兹率领一个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队,他们吸取了“蒙日考古队”的教训,对《蒙古秘史》里面出现的地名进行了标注,一个个核对,找到最有可能的地方进行重点发掘。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拉维兹认识了一位76岁的蒙古牧羊人,老牧羊人说按照祖训一直守护着一堵石墙,他们家族一共守护了40多代。这个消息引起了考古队极大兴趣,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在老牧羊人的引导下,发现了一处墓群,这里距离乌拉巴托只有10个小时的车程,一面靠山,三面围墙,被一片茂密的森林覆盖,从坟墓的工艺和规模看至少是蒙古贵族的等级,据《蒙古秘史》记载,这里是成吉思汗父亲埋葬的地方,从墓群附近的碎片研究表明可以追溯和成吉思汗的生活年代很接近。 克拉维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在2001年8月甚至向全世界公布了发现成吉思汗陵的重大新闻,蒙古历史专家称,如果这真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将是21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媲美中国的秦始皇陵和埃及的图坦卡蒙陵,成吉思汗陵里面将藏有巨大的宝藏,包括了抢夺20多个国家的珍宝。 由于这些猜测使得此次发掘特别引人瞩目,卡拉维兹声称自己拿到了所有的许可证,迫不及待的开始发掘。然而进行几个星期的挖掘后,让考古队失望的是,他们发现这里不像墓地,而是祭祀的场所,在甬道里发掘了人的骨头,更多的是动物骨头,他们还发现了蛇形的陪葬品和萨满教的祭祀品,让他们惊奇的是,他们打开一堵“施舍墙”后,里面布满了毒舌,有好几个考古队员躲闪不及被咬伤,还有更离奇的是他们的吉普车好端端的竟然滚下山坡。 蒙古群众认为这些人触犯了神灵,毒舌正是保护神灵的守护者,当地人对这些考古队员产生了深深的敌意,面对强大的舆论,政府出面说考古队手续不全,强令停止发掘,卡拉维兹不得不遗憾结束了,后来蒙古国政府组织人进行了发掘,宣布这是一处假墓穴,根本不是成吉思汗陵。 鄂尔多斯市的阿尔寨石窟 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对成吉思汗陵也进行了搜寻工作,在2003年7月,新闻报道称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附近很有可能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 《元史》记载“太祖22年围西夏,闰五避暑于六盘山,六月西夏降,八月崩于萨里川哈喇图行宫,葬于起辇谷。” 起辇谷究竟在哪儿? 有清朝的张穆《蒙古游牧记》记载“史称起辇谷其地在今赛因诺颜左翼右旗与鄂尔多斯右翼中旗之交无疑也”。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就是今天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史办主任仁钦先生发现,鄂托克旗很多地名与《蒙古秘史》里的记载的重合的,这里北部有一条千里沟,其名的蒙古语为“其额勒”,与“起辇”谐音,译为龙潭虎穴的意思。 阿尔寨石窟中的十号窟据查为成吉思汗当年养伤的地方,跟随他多年的苏勒德神矛就立在门前。 石窟中有数以千计的壁画,其规模堪比莫高窟,其中数《成吉思汗安葬图》最为壮观,它由几组壁画组成,描绘了成吉思汗生前与西夏的大战,成吉思汗下葬的场景和成吉思汗是密宗法王转世的故事。 据内蒙古社科院的专家说,成吉思汗陵会在阿尔寨石窟的证据有三点,第一这里符合《蒙古秘史》等多本古籍里的地名,第二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按照蒙古族萨满教的习俗,如果尸体腐烂无法升天,因此遗体不可能存放太长时间,运到蒙古高原几乎不可能,第三六盘山是战乱之地,而阿尔寨已经被蒙古统治一年以上,是一个稳定之处,而且是大军驻扎的地方,距离六盘山仅需三天的路程,所有在这里埋葬的可能性很大。 阿尔寨山附近有个地名叫“驼羔梁”,据说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墓上杀死小骆驼的地方,还有栓母骆驼的巨石,这里还延续了700多年的祭祀活动,但是否埋葬此处还需要更精确的探测。 成吉思汗陵的其他说法 天葬 1935年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地下发掘出了一只铁制小柜,柜中藏着一本残破的蒙文小书,这是随成吉思汗出征的蒙古将领突拔都写的,里面记录了成吉思汗病逝后的情况。按照书上说的成吉思汗逝后可能就择时、择地实行了“天葬”。 这一记载与蒙古族曾流行的天葬习俗是一致的人死了以后,要先给他穿上新衣服、新靴,再用白布缠裹身体放在车上,也有用马或骆驼驮的。一切准备停当,用皮鞭狠抽牲畜,让它拉着车任意颠簸、奔走,根本不用理会尸体会掉什么地方。等到第三天,再沿着车印寻找尸体。尸体如果被猛兽、野禽吃掉,就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已经升入天堂。 水葬 近年有一种奇特的说法,称成吉思汗的墓地就在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的伊塞克湖底。吉尔吉斯国不少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都支持这个说法。因为,从史书记载看,当年这一地区是成吉思汗儿子的属地。据说,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后人秘密地将成吉思汗遗体和众多的财宝运到湖区,并制作了巨大的石棺,将遗体和财宝装入其中并沉入湖底。然后将其他财宝藏在伊塞克湖地区的山谷中,引泉水将它们掩藏起来。后来所有参与引水工程的人都被杀死了,藏宝的秘密至今也没有被揭开。 考古专家们在湖里发现了一些古迹,被证明是成吉思汗时期的物品,很显然这些证据不足以证明成吉思汗陵墓就在这里。 成吉思汗虽然已去世近800年,但是他的传奇故事依然被大家津津乐道,他的陵墓依然吸引世人不断的探索,不管成吉思汗陵在我国还是蒙古国发现,对人类来说都将是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 » 成吉思汗陵在哪里死的 成吉思汗陵墓究竟在何处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是中国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占地面积约56.25平方千米,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 而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是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塔高约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高。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至秦二世二年,共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四周分布着大量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墓占地面积达到56.25 km²。秦始皇陵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就在此处。 秦始皇陵墓有多大面积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的主要建筑有城垣、封土、地宫、宫墙、宫殿群等,营建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秦始皇陵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内的陵墓是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 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什么陵墓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至明永乐三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 明孝陵作为中国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 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世界上面积和体积最大的地下陵墓是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是什么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为秦国丞相李斯,少府令章邯监工。 秦始皇陵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能够与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摩索拉斯陵墓位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战车。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制造,属于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摩索拉斯陵墓简介-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之谜 摩索拉斯陵墓的简介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点:现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区。 这座伟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高达135英尺,由两名希腊设计师设计,外面装饰以奇异的雕刻花纹。甫一建成就声名远播。 摩索拉斯陵墓位与哈利卡纳素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战车。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陵墓的其中一边。 在15世纪初哈利卡纳素斯被侵占,新的统治者为了建一座巨大的城堡,因此在1494年将摩索拉斯陵墓的一些石头用作建筑材料。时至今日,有不少的雕塑仍然幸存,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博物馆内。自从19世纪开始,摩索拉斯陵墓一直有进行考古学的挖掘,这一些挖掘提供不少有关摩索拉斯陵墓的资料,令我们对摩索拉斯陵墓的形狀和外觀有更多的认识。 摩索拉斯陵墓的建筑 摩索拉斯陵墓共分四层,基坛为六阶,以希腊运来的白色大理石建造,底部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120尺)乘30米(100尺),高45米(140尺),其中建筑物被高20米墩座墙围住,四周的放著骑在背上的战士雕像,墩座上方,排列著36根高12米以爱奥尼式建造的金白色大理石圆柱,在圆柱与圆柱间,以男神和女神的立像装饰,圆柱的上方,放著台轮;上方是极其倾斜高7米的金字塔,塔顶以镀金的青铜驷马二轮战车装饰;而墓内矗立著毛索罗斯王和阿尔特米亚女王的大理石雕像。据说所有雕塑均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伯亚克西斯、李奥查理斯、史卡帕斯和提莫西亚斯分别负责陵墓的一边。古代作家常说摩索拉斯陵墓,像银白云团高悬城市上空。摩索拉斯陵墓与阿尔特米斯月神庙不同,虽然建造历造高达一千五百年以上,仍旧傲然立在世。直至15世纪初,十字军认为哈利卡纳素斯是一个重要战略位置,决定建造巨大的圣彼德要塞,而建造要塞的材料就是陵墓的的石材;将所有陵墓内外装饰嵌入要塞的城墙内,令整个陵墓几乎不留痕迹。 1859年,英国考古学家查理士·牛顿爵士对著名的摩索拉斯陵墓展开发掘,并将幸存的石狮雕像、圆柱及人像的碎片存放在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特别室内。繁荣的哈利卡纳素斯城,现在是一个寂寞的小渔村,人们已经不能指出那座美丽摩索拉斯陵墓的所在地,甚至没有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座宏伟的建筑物矗立於此。虽然市内中央广场的遗迹依然存在,却没有任何痕迹确认此地曾有陵墓,这座陵墓是非常有名的古建筑,按照希腊标准,陵墓并非大建筑,在希腊古文记载中,摩索拉斯那段铭文“我是摩索拉斯.卡里亚王,我躺在博德鲁姆坟冢下,装饰著独一无二的人与马大理石雕像”。其闻名之处是它的雕刻;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摩索拉斯王陵遗迹中,有世界上古老希腊像的雕刻碎片,是栩栩如生的真实人像,既高贵壮实、又伟大;这是第一次活生生的男女雕像,而不是天神站在闪闪发光的大理石柱上;彷佛建造者在告诉访客,这些人就是你。这就是陵墓成为奇观的原因,让神奇都会市民昂首阔步而行。而“Mausoleum”一词更被现代人解作陵墓之意。 摩索拉斯陵墓的发展历史 在公元前4世纪,在今天的安纳托利亚高原西南部有一个卡里亚帝国,在摩索拉斯国王统治下,卡里亚盛极一时,罗德斯港就曾是卡里亚帝国的一部分。摩索拉斯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为他和他的王后——阿尔特米西娅二世(同时也是他的妹妹)修建陵墓了。如今,强大的卡里亚帝国已不复存在,只有王陵的遗迹向世人讲述着帝国的传说。规模浩大的陵墓于公元前353年建造完成。根据拉丁史学家大普林尼描述,这座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地基是高19米,长39米,宽33米的平台;地基上是由36根柱子组成的爱奥尼亚式连拱廊,高11米;拱廊上是金字塔形屋顶,由24级台阶构成,象征着摩索拉斯的执政年限。陵墓顶端是摩索拉斯和王后驾驶四马战车的雕像。整座建筑高达45米! 除了宏伟的建筑外,摩索拉斯陵墓地基四周还有精美的雕塑。据记载,在其中的三处浮雕中,第一处表现的是马车,第二处是希腊人和亚马逊人作战的场景,第三处是拉皮提人和半人马怪兽之间的战斗。今天,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还保存着第二处雕像的残片。公元12世纪,一场地震使陵墓受到重创。1402年,汪达尔骑兵攻占哈利卡纳苏斯,并在那里建起了圣·彼得要塞。16世纪初,为加固要塞,骑兵们把这座陵墓当成了采石场,摩索拉斯陵墓就这样渐渐被拆毁了。 本文分页导航 第1页:摩索拉斯陵墓简介及历史 第2页: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