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青
江州司马青衫湿,宋江为什么执意要打江州?

江州司马青衫湿,宋江为什么执意要打江州?

宋江执意打江州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件事发生在众好汉劫法场救出宋江和戴宗之后。 众人齐聚在白龙庙时,晁盖觉得既然救出了宋江,他们也就可以回梁山了: “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似此奸贼已有堤备,不若且回山寨去,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雠,也未为晚。” 但是宋江去执意要杀回江州报仇, 宋江为何这么执意着要杀回江州报仇呢? 我觉得原因有这些: 其一,报仇要知道,宋江是宁愿坐牢也不远当土匪的,他到江州坐牢,就是为了遇赦。 说不定等宋江遇赦之后,再活动一下,又可以当官了呢。从宋江的诗中也可以看出,宋江还是很喜欢当官的。 然而因为宋江喝醉了写了首诗,就被黄文炳冤枉成了反贼,还要把宋江给斩了,宋江能不恨他吗? 黄文炳是真的把宋江逼上了梁山,让宋江绝了当官的心,宋江是恨死他了。 其二,路远也就是宋江所说的: 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彀得来:一者山遥路远; 江州在如今的江西省九江市,梁山则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梁山县境内。 全程有多远,看看这张图就知道了。 书中也说过,从梁山到九江,需要五天时间,确实是有些远了。 其三,怕江州知府有准备梁山好汉这次大闹了江州,江州知府绝对会有所准备。准备越充分,越不容易取胜,所以宋江也说: “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所以宋江觉得趁着此时江州大乱,直接攻打江州,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也证实了宋江的决策是正确的,所以他们最后他们很轻松的活捉到了黄文炳。

资讯百科 2022-04-19
马青简介

马青简介

马青中国常见姓名,包括:老革命金萧支队干部、广东省佛山市骨干城南小学教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禹王办事处财政等等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生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马青外文名:Ma qing别名:家声,曾化名蒋福昌、陈伯平国籍:中国出生地:绍兴孙端吴融小车坂出生日期:1908.8逝世日期:1989.4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为浙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物简介2 (1908.8—1989.4),原名家声,曾化名蒋福昌、陈伯平,绍兴孙端吴融小车坂人。因家境贫寒,14岁到上海一家银楼当学徒,后因不服老板欺压,到袜厂做工。1933年前后,参与发动了上海华联丝织厂工人罢工斗争,取得胜利,被当选为上海针织工人互助会干事,从事工人运动。 人物生平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马青出于抗日救国之心,到余姚宣传抗日救亡。10月,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期间,参加了抗日民族先锋队。1938年春毕业,响应党的号召,回余姚县战时政治工作队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任中共余姚县工委委员、工运部长。同时兼任余姚战时政治工作队第一区队队长,深入盐区,领导庵东10万盐民开展反抗盐霸斗争,取得胜利,并在盐民中建立群众救亡组织和党组织。1939年12月,任中共宁绍特委委员兼职工委员会书记。1940年1月,宁绍特委分设中共宁属和绍属两个特委,马青任中共绍属特委委员兼职工部部长。11月,任中共绍兴县工委书记。为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利用各种方式,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41年7月,组建了绍兴县皋北抗日自卫队,与日伪军周旋。1941年9月,在前小库成立浙东游击大队,与日伪军进行游击战。1942年初,又将浙东游击大队与刚从三北“老三纵”学习回

人物百科 2021-11-06
马青霞简介

马青霞简介

马青霞,中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女志士。 目录 1基本资料 2刘青霞简介3刘青霞革命事迹4刘青霞故居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刘青霞别名:马青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安阳出生日期:1877逝世日期:1922主要成就:创办《中国新女界》,捐资《河南》杂志等 赞助革命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清廷荣誉:一品诰命夫人民国荣誉:巾帼英雄 刘青霞简介2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1877年,河南安阳一个颇为显赫的封建官僚家庭,她从小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其父是两广巡抚马丕瑶。马丕瑶为官清正廉洁,马家开通明达、乐于济人的家风,铸就了刘青霞乐善好施的品性,也使她很早就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形势,常怀忧国忧民之心。1895年,18岁的时候她嫁给尉氏县豪门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25岁她开始步入社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刘青霞共有四位兄长,长兄马吉森,次兄马吉樟,三兄马吉梅,四兄马吉枢,她与四兄吉枢为一母所生。长兄吉森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光绪二十九年曾与人合资在安阳开办过六河沟煤矿,光绪三十二年又与人合作首创了安阳广益纱厂,在河南实业界首推一指。父亲和长兄的思想、作为,对青霞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大的还是其次兄马吉樟。马吉樟系前清翰林,辛 刘青霞革命事迹3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1895年,18岁的她嫁给尉氏县豪门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25岁时夫亡,刘青霞开始步入社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  1907年,刘青霞随兄马吉樟携义子鼎元东渡日本,成为她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东京,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通过与留日进步学生的频繁接触,深知清王朝的腐朽没落,逐步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留日期间,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于是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刘青霞的日本之行,奠定了她革命思想形成的基础。从此她全身心地倾注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并捐出大量财产支持革命事业。  回国后,刘青霞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 刘青霞故居4 刘青霞故居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刘家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刘家宅院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百科 2021-11-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