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文(1917.09-2004.01),男,山东省蓬莱县人。曾任冶金部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煤炭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人物生平4逝世5主要著作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高扬文别名:原名高方虹,又名杨文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省蓬莱县出生日期:1917年09月逝世日期:2004年1月5日职业:原煤炭工业部部长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走上振兴之路》,《三十年的足迹》等 人物履历2 高扬文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县。1937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沁县县委书记。1940年任中共太岳一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1944年调《解放日报》任评论组组长、评论部和国内部主编。1949年任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部长。1952年,高扬文被选为团中央候补书记。同年任中央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1955年任重工业部部长助理。1956年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65年任国家经委副主任。1966年任北京市委工业书记、工交组长。1978年任冶金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9年任煤炭部部长、党组书记。1985年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1987年任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副董事长。1995年离职休养。高扬文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生平3 高扬文(1917.9-2004.1.5)原名高方虹,又名杨文。山东省蓬莱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山西军政训练班。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冶金部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煤炭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37年任中共长子县人民武装总队副总队长,县委军事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38年12月至1940年1月任中共沁县县委书记。1940年1月至1941年1月任中共太岳第一地委组织部部长兼沁县县委书记(至1940年2月)。1941年1月至11月任中共太岳区第一地委书记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曾任中共太岳区委宣传部部长。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任中共屯留中心县委书记。1943年8月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 逝世4 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高扬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高扬文病重期间及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刘淇、贺国强、李鹏、乔石、尉健行、荣毅仁、薄一波、徐匡迪和吴学谦、经叔平等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主要著作5 著有《走上振兴之路》、《三十年的足迹》、《我当了“煤黑子”的头儿》、《风雨历程——高扬文八十叙旧》、《思想工作与文艺评论》等书。
高扬(1909年—2009年),辽宁省辽阳县人。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党支部书记,冀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豫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1945年11月后,任中共辽宁省分委员会委员,安东省委常委、民运部部长,沈阳市委第一副书记等。1950年2月至1954年12月,任辽东省人民政府主席,辽东省委书记等,这期间曾任中共东北局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地区工作部副部长等。1955年1月后,任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化工部部长。“文革”期间受迫害。1978年1月后,任吉林省委书记,农垦部部长,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央党校校长等。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顾委委员,八、十二、十三大代表,十四、十五、十六大列席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目录 1基本资料 2生平履历3主要贡献4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高扬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9年9月27日逝世日期:2009年3月29日毕业院校:东北大学辍学信仰:马列主义 生平履历2 高扬,1909年农历8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吉洞乡礼备沟村。中学就读于明德中学和辽阳县第一高级中学。1928年下半年考上东北大学法学院预科。“九一八”事变后,他辍学回到家里。1934年7月恢复学籍,就读于迁址北京的东北大学经济管理系。1936年8月毕业。此期间,积极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他加入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后转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不久到河南省许昌县灞陵中学当教员。1936年12月,经地下党组织介绍,高扬同志前往西安工作,并由宋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党支部书记。又被派往张学良部队机要秘书处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前后的各种救亡活动。1937年11月,高扬同志在太原参加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太原沦陷后,他根据上级指示到河北邢台一带开展敌后工作。1938年1月至7月先后任邢台县工委书记、邢台县委书记等职,领导建立了地方抗日政权和武装力量,消 主要贡献3 高扬为推进东北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高扬在任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期间率先垂范,勤奋学习化工知识,工作之余请化工学院教师授课,倡导并主编了《化学工业知识丛书》(全21册),为普及化工知识,发展化学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化学工业基本建设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压缩不合理的逵设项目,集中力量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央为加强与促进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他是委员之一,为了落实专委会对化工工业提出的各项任务,他以发展的眼光谋划化工工业发展全局,脚踏实地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成为化工工业的实干家。之后面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农垦系统的严峻局面,他着重抓好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率先在国营农场实行改革,推动农垦系统 社会评价4 高扬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遭受错误处理,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他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他大局意识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对工作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生活朴素,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长期在多个地方和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对于重丈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重视发挥集体智慧。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他从不搞特殊,到基层调研,尽量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高扬同志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