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投奔尔朱荣 高欢出身北魏六镇,为人深沉稳重、豁达大度,轻财重友,被豪侠们所尊崇。高欢入六镇当兵,被镇将段长赏识,说他有济世安民之才。高欢升任函使,经常到洛阳公干,见到朝廷政局混乱,就散尽家财,网罗人才,有澄清天下之志。 孝昌元年(525年),杜洛周在上谷扯旗造反,高欢前往投靠。高欢看不起杜洛周的行事,准备杀了杜洛周。机事不密,杜洛周派人追杀高欢,于是高欢投奔尔朱荣。 尔朱荣询问高欢时局,高欢回答:主上懦弱,太后淫乱,小人专权,朝政混乱,以将军的雄才武略,清除帝侧,成就霸王之业,不过是举手之劳。尔朱荣大喜,时常与高欢商议大事。 胡太后毒杀孝明帝,尔朱荣大怒,率军攻入洛阳,杀胡太后,立孝庄帝,掌握北魏朝政。 二,夺取大权 孝庄帝杀尔朱荣,尔朱荣侄尔朱兆大怒,起兵攻入洛阳,杀孝庄帝,立长广王元晔为帝,高欢对尔朱兆弑君十分愤怒,有了背叛之心。 尔朱荣活着时曾向左右打听说:“假如哪天没了我,谁可顶替我统帅军队?”众人都推尔朱兆。尔朱荣说:“能够代我主大事的只有高欢。”并告诫尔朱兆:“你不是他的对手,最终你会被人家制服的。”尔朱兆对高欢既害怕又想拉拢,于是封高欢为平阳郡公。 纥豆陵步藩造反,尔朱兆不敌,于是请高欢帮忙,一起消灭了步藩。葛荣余部作乱,尔朱兆十分忧虑,派高欢前往安抚。高欢趁机发展势力,图谋取代尔朱兆。 普泰元年(531年),尔朱兆废长广王元晔,立节闵帝,封高欢为渤海王。高欢起兵讨伐尔朱兆,并消灭了他。高欢废节闵帝,立孝武帝。孝武帝封他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定州刺史。 三,双雄争霸 天平元年(534年),孝武帝不满高欢专权,投奔关中宇文泰。高欢于是立元善见为帝。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天平四年(537年),高欢率二十万大军征讨,宇文泰率一万大军抵抗,双方在沙苑大战,高欢惨败,丧失了一统北方的机会。 宇文泰趁机东进,命独孤信等攻打洛阳,将之攻克。元象元年(538年),高欢派侯景,高敖曹等攻打洛阳,双方在河桥大战,宇文泰惨败而逃,高欢虽胜,但损失了大将高敖曹。 武定元年(543年),北豫州刺史高慎叛乱,宇文泰派军接应。高欢派军征讨,双方在邙山大战,彭乐闯入宇文泰军中,宇文泰说兔死狗烹,今天你杀了我,明天你就是我的下场,彭乐放了宇文泰。高欢十分生气但又对彭乐无可奈何。高欢虽赢得邙山大战,但宇文泰逃脱,再次丧失了统一北方的机会。 武定四年(546年),高欢率十万大军征讨宇文泰,韦孝宽率军死守玉璧,高欢围攻两月竟不能下,患上重病,被迫撤军,次年气愤而死。 高欢教子不善,子高洋篡魏建齐,昏庸无道,后继之君,都是酒色之徒,昏庸无能,最终被宇文泰子北周武帝消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三个人,按照出场顺序和身份地位,可以这么排高敖曹:尔朱荣、高欢、宇文泰。 简单来说,尔朱荣做老大的时候,高欢是小弟,而宇文泰是尔朱荣另一个小弟贺拔岳的小弟,比高欢还要低一个等级。 但是从能力角度来说,却不能这么排名。为啥?因为每个人的出场时间不同,所遇到的困难也不同。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经历吧。 一、三个人都是北魏后期的枭雄。第一,尔朱荣。 尔朱荣是北方部落酋长,女儿尔朱英娥又是北魏孝明帝元诩的妃子。尔朱荣趁着北魏六镇起义的时候,自己招兵买马积蓄力量。 等到元诩被胡太后毒杀以后,尔朱荣抓住时机,带兵进入洛阳,改立元子攸为帝,把尔朱英娥又改嫁给了元子攸为皇后,自此成为了北魏的掌舵人。期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诛灭了洛阳2000多名北魏贵族和宗室。 当时贺拔岳、高欢这些人,全都在尔朱荣麾下效力。尔朱荣本人也被封为太原王、大将军,坐镇晋阳,遥控洛阳。 期间尔朱荣以少胜多,带兵击败葛荣起义,声势达到巅峰。同时又让尔朱天光带着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平定关中,自此基本平息了北魏所有的叛乱。 可就在尔朱荣打算篡位的时候,几次铸造自己的铜像,都宣告失败了。无奈之下,迷信的尔朱荣只能依旧让元子攸继续称帝。 而元子攸的剧本里,可没有傀儡二字。他为了夺取权力,设下陷阱,诛杀了尔朱荣。一代枭雄尔朱荣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年仅38岁。 第二,高欢。 高欢是哪儿的工都打过,他的祖上也很牛,可到了他老爹这一辈把家产败光了,高欢只好靠打短工为生。 好在高欢颜值比较高,娶了白富美娄昭君,自此走上了荣华富贵之路。早年高欢跟着杜洛周起义,后来又跑去跟着葛荣混,最后终于跳槽到了尔朱荣这儿。 他是真心佩服尔朱荣,甚至主动请求尔朱荣称帝,可惜尔朱荣不听他的。等到尔朱荣被害以后,高欢假装跟着尔朱兆混,实际上自己趁机收拢了六镇余部,有了创业的资本。高欢创业以后,带兵击败了尔朱家族,进入洛阳,改立孝武帝元修为帝,自此成为了北魏的又一位权臣。 可是高欢一直没能染指关中的事务,因为关中有贺拔岳和侯莫陈悦这两个人把持着。为此高欢用反间计,使得侯莫陈悦诛杀了贺拔岳,自此关中内乱。 可惜高欢的计划落空了,因为宇文泰接管了贺拔岳的旧部,并且诛灭了侯莫陈悦,完成了关陇地区的统一。这么一来高欢便和宇文泰正面较量了起来。 双方打了很多仗,互有胜负,最终高欢在玉璧之战中,被韦孝宽的2000守城军消灭了七八万人。直接导致高欢一病不起,没多久就被气死了,享年52岁。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王朝。 第三,宇文泰。 宇文泰早年是跟着贺拔岳混的,贺拔岳是尔朱荣的小弟,因此宇文泰就是尔朱荣小弟的小弟,在尔朱荣集团内,宇文泰比高欢的地位要低。 可是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掉以后,宇文泰便开始崛起了。他以夏州刺史的身份接管了贺拔岳的部队,继而击败侯莫陈悦,完成了关陇地区的统一。 此后宇文泰开始和高欢对抗,他以较小的力量,和强大的高欢打了个互有胜负,还顺带着把西魏的实力越带越强,能力真心没话说。 除了军事成就外,宇文泰的府兵制改革,也使得西魏面目一新,无论是生产力还是军队实力,都得到了一个提升。 可惜宇文泰50岁就早逝了,因此没机会取缔西魏王朝。而他的儿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扶持下,建立了北周王朝。 二、个人认为3个人里,宇文泰的能力最强。有句老话说得好,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尔朱荣当然不是竖子,他也是一位响当当的枭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尔朱荣遇到了最佳创业时机。 那个时候北魏遭遇六镇起义,看似要灭亡却还没有灭亡的样子。这个时候很多牛人,既想要创业,却又不敢轻易创业,为什么?因为他们摸不清楚这世道的走向。万一北魏挺过来了,那他们这帮创业的不就倒霉了? 因此破六韩拔陵、葛荣、杜洛周等人,全都成了尔朱荣上位之路上的垫脚石。尔朱荣的先天优势就是他的女儿嫁给了皇帝元诩,因此他得到了元诩的邀请,这才有了进入洛阳的胆量。 后面那帮枭雄不愿意冒着创业的风险,跟如此牛的人对着干。所以他们甘愿给尔朱荣打工。只要尔朱荣活着,他们就不闹事。 高欢自然不用说,那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但是我们会发现,高欢继承了尔朱荣的产业以后,实力非常强,可偏偏搞不定宇文泰。 宇文泰这个后起之秀,才二十多岁就完成了关陇地区的统一,这能力真心没话说。此后又跟高欢打了小关之战、沙苑之战,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越来越强大。 高欢手里一副好牌,结果被自己越打越烂,反观宇文泰,手里一副差牌,却越打越顺手,这或许就是能力上的差距吧? 总结:宇文泰的后人灭了高欢的后人。宇文泰的儿子建立了北周,高欢的儿子建立了北齐。按理说,北齐始终都比北周强得多。可偏偏最后北周在武帝宇文邕的带领下,灭掉了北齐,你说气人不? 光从这一点上来说,宇文泰给北周打下的基础,就要比高欢为北齐打下的基础要好。当然了,这里讲的基础指的不是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弱,而是制度上的高低。 宇文泰的改革,使得北周从根本上一路往上走。而高欢没有改革的魄力,因此北齐能保证不衰败已是不易。由此可见,宇文泰自然是要强于高欢的。 至于尔朱荣,他只展现出了自身的军事能力,在治国方面的水平,的确比不上宇文泰。而且他过于迷信,结果把自己害惨了,自然也就比不上宇文泰了。 参考资料:《周书》、《北齐书》
 
            北齐高祖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因祖父高谧犯法,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欢自居晋阳(今太原西南),遥控朝政。专擅东魏朝政16年。在与西魏连年兼并作战中,因恃众轻敌,在东西魏潼关之战、沙苑之战中败北。武定元年(543年),领兵10万至黄河北岸与西魏军作战,先于河桥上游破西魏军纵火之船,使河桥免遭烧毁。继渡黄河,据邙山(今洛阳北)为阵,迎战西魏军,先胜后败,仅率数骑遁走。武定四年(546年)十月,率军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起土山,掘地道,苦攻50天,昼夜不息,在西魏大将韦孝宽固守下,终未克。遂忧愤成疾。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高欢病逝于晋阳家中。东魏武定八年(550年)正月,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后被改尊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为政举措4人物评价5轶事典故6亲属成员7族属争议8史书记载 基本资料1 本名:高欢别称:齐神武字号:贺六浑所处时代:东魏民族族群:鲜卑化汉人出生地:怀朔镇出生时间:496年去世时间:547年主要成就:东魏权臣 北齐王朝奠基人庙号:太祖→高祖谥号:献武皇帝→神武皇帝陵寝:义平陵 人物生平2 高欢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高欢的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其五世祖高庆、高祖高泰、曾祖父高湖又仕慕容氏燕国,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北魏。他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他父亲高树生(《北齐书》误记为高树,墓志证实其名为高树生)时早已家世沦落,高树生又是个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出生时,母亲韩期姬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常山君高娄斤和姐夫尉景抚养长大的。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成了鲜卑化的汉人。当时这样的破落户子弟,遑论什么前途,单就生活而言,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直到遇鲜卑女娄昭君,才得到改善。高欢这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下属100人左右)的资格。当了队主,也才有机会结交各式人物,除了一大帮子平时飞鹰走狗的同僚(司马子如、孙腾等),还有南来北往的生意人(譬如刘贵)。另外镇将段 为政举措3 军队政府高欢当政东魏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集中精力对他的军队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和改编。他发现晋阳一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是个极好的屯兵之地。于是,高欢在晋阳建置大丞相府,长期住在那里,遥控洛阳。他还把手下的鲜卑人从河北迁到了并州、汾州一带,并分别在秀容郡(今山西原平县)、寿阳城(今山西寿阳西)、受阳县(今山西文水东)设置恒、燕、云三州侨州政府;又把六镇改为朔、显、蔚三州,分别在六壁城(今山西孝义西南)、邬县(今山西平遥西北)等地设置侨州政府。侨州政府不受当地政府管辖,直属大丞相府。官僚吏治对于败坏的吏治,高欢也不是没有做过实质性的努力。比如勋贵尉景贪得无厌,压榨百姓,高欢实在看不下去了,告诫尉景说:“可以无贪也。”尉景毫无惧色,大大咧咧地答道:“我跟你比谁贪的多呢?我不过从凡人上剥取钱财,你是从天子身上取啊!”高欢自己挟天子令天下是事实,但是勋贵面对指责,竟敢放此厥词, 人物评价4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极具军政天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从他替尔朱荣出谋划策,到后来击破掌权的尔朱家族都显示了这一点。另外,高欢临终前嘱咐儿子高澄,指出侯景必然造反,但只要用慕容绍宗为帅就可讨平。结果不出高欢所料。高澄、高洋日后的班底,基本不出他的建制,为北齐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孝静帝元善见:“赖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扫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尔朱荣:“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慕容绍宗:“高公雄略,又握大兵,将不可为。”段长:“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宇文泰:①“贼臣高欢,器识庸下,出自舆皂,罕闻礼义,直以一介鹰犬,效力戎行,埙冒恩私,遂阶荣宠。不能竭诚尽节,专挟奸回,乃劝尔朱荣行兹篡逆。及荣以专政伏诛,世隆以凶党外叛,欢苦相敦勉,令取京师。又劝吐万儿复为弑虐,暂立建明,以令天下。假推普泰,欲窃威权。并归废 轶事典故5 尔朱荣认识高欢时,对高欢能让马乖乖站着让他清洗,十分惊讶,高欢表示软硬兼施(类似于今日老美大棒在手、金元在口政策)才是唯一方法,尔朱荣对他记忆十分深刻,开始拔擢他。后来,高欢几个儿子有次面对一团绳索难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断,高欢十分高兴。此为“快刀斩乱麻”一语由来。 亲属成员6 六世祖:高隐,晋朝玄菟太守。五世祖:高庆高祖父:高泰曾祖父:高湖,字大渊。曾祖母:慕容氏,前燕乐浪王慕容度之女。祖父:高谧,字安平。官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祖母:叔孙氏,陈留郡君。父亲:高树生。母亲:韩期姬,长乐郡君。赵郡王高琛,字永宝。异母弟,妻北魏华阳公主元季艳。常山君高娄斤,同母姐,嫁尉景。乐陵公主,异母妹,嫁厍狄干。皇后娄昭君,武明皇后。郁久闾氏,蠕蠕公主,郁久闾·阿那瑰之女。嫔妃大尔朱氏,彭城太妃,尔朱荣之女,原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小尔朱氏,原北魏建明帝元晔皇后。韩智辉,上党太妃,韩轨之妹。郑大车,冯翊太妃。游氏,高阳太妃,游京之之女。冯娘,冯子昂之妹,初为魏任城王妃,再嫁尔朱世隆,生浮阳公主、汉阳敬怀王。李娘,李延实从妹,初为魏城阳王妃。王娘,生永安王浚。穆娘,生平阳王淹。马氏,不详。儿子长子高澄,北齐文襄帝,母娄昭君。次子高洋,北齐文宣帝,母娄昭君。三子高浚,永安简平王, 族属争议7 《魏书》及《北史》、《北齐书》有关高欢家世族属的记载,古代史家并未怀疑其真实性,但不少现代学者却对北齐皇室出自勃海高氏的记载颇不认同。日本已故著名学者滨口重国是最早对史书所载高欢家世族属提出质疑的现代学者,他于1938年发表《高斉出自考———高欢の制霸と河北の豪族高乾兄弟の活跃》一文,通过多方论证,认为高欢家族原本并非出身渤海高氏,史书中把高欢曾祖父高湖作为渤海高氏一族中最有名的高允之父韬之弟乃出自伪造。在当时重门阀的风潮下,出身无名之家的高欢很有必要通过诈称渤海高氏以提高其家族地位,他在打起反尔朱氏旗号后为了得到冀州境内豪族特别是高乾兄弟的支持,借用渤海高氏一族的世系并以其祖父高湖作为北魏有数的名臣高允之父高韬之弟。滨口氏强烈怀疑高欢家族出自汉族,认为高湖子孙大多有着鲜卑特色的名字,包括高谧在内的高湖子孙的居住地与河州关系密切,高谧很可能是从河州迁居怀朔镇的。值得提出的是,滨口论文虽然提出 史书记载8 《北齐书·帝纪第一·神武上》《北齐书·帝纪第二·神武下》《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五》《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