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1
三八妇女节是几月几日?3月8日是什么节日?

三八妇女节是几月几日?3月8日是什么节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全称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 妇女节是几月几日?3月8日是什么节日?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我国最早的妇女运动先驱是何香凝女士。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今已走过了100年的历程。我国妇女和世界各国妇女一样,都为国家独立、解放、革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巾帼英雄和三八红旗手。我国党和政府对维护和保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制定了较完美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八妇女节节日简介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第三条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 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或“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妇女,不分国籍、种族、语言、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差异,共同关注妇女的人权。近几十年来,联合国的四次全球性会议加强了国际妇女运动,随着国际妇女运动的成长,妇女节取得了全球性的意义。这些进展使国际妇女节成为团结一致、协调努力要求归还妇女权利和妇女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的日子。 妇女节是国际妇女斗争的纪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团要求男女平等权利而举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第二次社会主义者妇女大会上决定,为了促进国际劳动妇女的团结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为妇女节。也叫国际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的节日由来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赶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 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天依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范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 妇女节是几月几日?3月8日是什么节日?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7年3月8日,俄国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举起了“三八”节的战斗红旗,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反对饥饿的游行示威。 中国妇女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纪念活动是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劳动妇女举行纪念会和游行。会议由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何香凝主持,会上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保护妇女儿童”的口号。这次活动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觉醒和力量。 1938年3月8日,宋美龄动员妇女积极参与抗战救国。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 1月 元旦节(1月1日) 黑人日 ( 1月第一个星期日) 日记情人节(1月14日) 国际海关日 ( 1月26日)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月27日) 国际麻风日 (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小寒节气(1月5-7日交节) 大寒节气(1月20-21日交节)       2月 世界湿地日(2月2日) 国际气象节 ( 2月10日)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月21日) 国际母语日 ( 2月21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 立春节气(2月3-5日交节)   雨水节气(2月18-20日交节)         3月 国际海豹日(3月1日) 全国爱耳日(3月3日)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 世界青光眼日(3月6日)   国际妇女节(3月8日) 保护母亲河日(3月9日)   中国植树节(3月12日) 白色情人节(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3月14日)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国际航海日(3月17日) 世界森林日(3月21日)   世界儿歌日(3月21日)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   世界睡 眠日(3月21日) 世界水日(3月22日)   世界气象日(3月23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世界戏剧日(3月27日) 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惊蛰节气(3月5-7日交节) 春分节气(3月20-22日交节)       4月 愚人节(4.1) 国际儿童图书日(4.2) 世界自闭症日(4.2) 巴勒斯坦儿童日(4.5)   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 世界高血压日(4.7)   世界卫生日(4.7) 非洲环境保护日(4.10)   世界帕金森病日(4.11) 世界社会工作日(4.15)   非洲自由日(4.15) 世界血友病日(4.17)   国际古迹遗址日(4.18) 世界地球日(4.22)   世界法律日(4.22) 世界读书日(4.23)   世界防治疟疾日(4.25) 世界知识产权日(4.26)   世界安全生产与健 康日(4.28)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 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   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 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   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航天节(4.12)   谷雨节气(4月19日-21日交节) 清明节气(4月4-6日交节)       5月 五一国际劳动节(5.1) 世界新闻自由日(5.3) 五四青年节(5.4) 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   世界微笑日(5.8) 世界红十字日(5.8)   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 国际护士节(5.12)   玫瑰情人节(5.14)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5.15) 国际家庭日(5.15)   世界电信日(5.17) 国际博物馆日(5.18)   世界计量日(5.20) 网络情人节(5.20)   全国学生营 养日(5.20) 世界文化发展日(5.2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 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非洲解放日(5.25)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   国际维和人员日(5.29) 世界无烟日(5.31)   立夏节气(5月5-7日交节) 小满节气(5月20-22日交节)       6月 六一国际儿童节(6.1) 世界牛奶日(6.1) 世界环境日(6.5) 全国爱眼日(6.6)   世界海洋日(6.8) 中国人口日(6.11)   世界无童工日(6.12) 世界献血日(6.14)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 世界难民日(6.20)   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 奥林匹克日(6.23)   世界手球日(6.23) 全国土地日(6.25)   国际禁毒日(6.26) 联合国宪章日(6.26)   全国科普行动日(6.29) 世界青年联欢节(6.30)   芒种节气(6月5-7日交节) 夏至节气(6月21-22日交节)       7月 中国共产党诞辰(7.1) 香港回归纪念日(7.1) 国际建筑日(7.1) 国际体育记者日(7.2)   美国独立日(7.4) 国际接吻日(7.6)   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   中国航海日(7.11) 世界人口日(7.11)   银色情人节(7.14) 国际冰壶日(7.16)   曼德拉国际日(7.18) 人类月球日(7.20)   世界语创立日(7.26) 世界肝炎日(7.28)   第一次世界大战(7.28) 非洲妇女日(7.30)   小暑节气(7月6-8日交节) 大暑节气(7月22-24日交节)       8月 八一建军节(8.1) 国际电影节(8.6) 爸爸节(8.8) 全民健身日(8.8)   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 国际青年日(8.12)   国际左撇子日(8.13)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   世界人道主义日(8.19) 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   纳米比亚日(8.26) 全国律师咨询日(8.26)   立秋节气(8月7-9日交节) 处暑节气(8月22-24日交节)       9月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 国际扫盲日 (9.8)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 中国教师节(9.10)   世界预防自杀日(9.10) 世界清洁地球日(9.14)   相片情人节(9.14) 国际民族日(9.15)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 全国爱牙日(9.20)   国际和平日(9.21) 世界老年痴呆日(9.21)   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 世界无车日(9.22)   世界避孕日(9.26) 世界旅游日(9.27)   国际翻译日(9.30) 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   白露节气(9月7-9日交节) 秋分节气(9月22-24日交节)       10月 十一国庆节(10.1) 国际音乐节(10.1) 国际老年人日(10.1)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   国际非暴力日(10.2) 世界动物日(10.4)   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 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教师日(10.5) 全国高血压日(10.8)   中国航天日(10.8) 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   世界邮政日(10.9) 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   世界镇痛日(10.11) 世界60亿人口日(10.12)   世界关节炎日(10.12) 世界保健日(10.13)   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   世界标准日(10.14) 葡萄酒情人节(10.14)   全球洗手日(10.15)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 世界粮食日(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厨师日(10.20)   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 世界统计日(10.20)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 环卫工人节(10.26)   世界男性健 康日(10.28) 世界卒中日(10.29)   世界勤俭日(10.31) 万圣节前夜(10.31)   寒露节气(10月8-9日交节) 霜降节气(10月23-24日交节)       11月 中国记者节(11.8) 全国消防日(11.9) 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 世界青年节(11.10)   光棍节(11.11) 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   电影情人节(11.14)  国际宽容日(11.16)   国际大学生节(11.17) 世界厕所日(11.19)   非洲工业化日(11.20) 世界电视日(11.21)   世界问候日(11.21)  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   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 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立冬节气(11月7-8日交节) 小雪节气(11月22-23日交节)       12月 世界艾滋病日(12.1) 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 全国交通安全日(12.2) 国际残疾人日(12.3)   全国法制宣传日(12.4) 国际志愿人员日(12.5)   国际民航日(12.7) 世界足球日(12.9)   国际反腐败日(12.9)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   世界人权日(12.10) 拥抱情人节(12.14)   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 国际移徙者日(12.18)   南南合作日(12.19) 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   国际篮球日(12.21) 平安夜(12.24)   圣诞节(12.25) 大雪节气(12月6-8日交节)   冬至节气(12月21-23日交节)         传统(农历)节日 农历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节日大全 2011-08-27 11:36:47  
元旦节是几月几日?公历1月1日元旦节的由来习俗

元旦节是几月几日?公历1月1日元旦节的由来习俗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元旦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公历1月1日元旦节的由来和习俗 元旦又被称为“新年”,指每年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法定节日。 元旦的含义 元旦的“元”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而“旦”表示太阳刚刚出地平线之际,也就是一日的开始。故“元旦”就是指一年之初、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的来历 古代中国的元旦,并非如今的公历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把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为“元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 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起源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元旦演变 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世界节日、国际日、纪念日大全、农历节日大全 1月 元旦节(1.1) 黑人日 ( 1月第一个星期日) 日记情人节(1.14) 国际海关日 ( 1.26)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1.27) 国际麻风日 (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2月 世界湿地日(2.2) 国际气象节 ( 2.10) 反殖民主义斗争日(2.21) 国际母语日 ( 2.21)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2月最后一天)         3月 国际海豹日(3.1) 全国爱耳日(3.3) 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5) 世界青光眼日(3.6)   国际妇女节(3.8) 保护母亲河日(3.9)   中国植树节(3.12) 白色情人节(3.14)   国际警察日(3.14) 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15)   国际航海日(3.17) 世界森林日(3.21)   世界儿歌日(3.21) 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21)   世界睡 眠日(3.21) 世界水日(3.22)   世界气象日(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24)   世界戏剧日(3.27) 复活节(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4月 愚人节(4.1) 国际儿童图书日(4.2) 世界自闭症日(4.2) 巴勒斯坦儿童日(4.5)   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4.7) 世界高血压日(4.7)   世界卫生日(4.7) 非洲环境保护日(4.10)   世界帕金森病日(4.11) 世界社会工作日(4.15)   非洲自由日(4.15) 世界血友病日(4.17)   国际古迹遗址日(4.18) 世界地球日(4.22)   世界法律日(4.22) 世界读书日(4.23)   世界防治疟疾日(4.25) 世界知识产权日(4.26)   世界安全生产与健 康日(4.28) 化学战受害者纪念日(4.29)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4.30) 全球青年服务日(4月的第2或第3个周末)   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20日至25日) 国际秘书节(4月的最后一周星期三)   世界儿童日(4月的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航天节(4.12)       5月 五一国际劳动节(5.1) 世界新闻自由日(5.3) 五四青年节(5.4) 世界防治哮喘日(5月的第一个周二)   世界微笑日(5.8) 世界红十字日(5.8)   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5.9) 国际护士节(5.12)   玫瑰情人节(5.14)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5.15) 国际家庭日(5.15)   世界电信日(5.17) 国际博物馆日(5.18)   世界计量日(5.20) 网络情人节(5.20)   全国学生营 养日(5.20) 世界文化发展日(5.21)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22) 全国助残日(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非洲解放日(5.25)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5.26)   国际维和人员日(5.29) 世界无烟日(5.31)       6月 六一国际儿童节(6.1) 世界牛奶日(6.1) 世界环境日(6.5) 全国爱眼日(6.6)   世界海洋日(6.8) 中国人口日(6.11)   世界无童工日(6.12) 世界献血日(6.14)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17) 世界难民日(6.20)   父亲节(6月的第3个星期日) 奥林匹克日(6.23)   世界手球日(6.23) 全国土地日(6.25)   国际禁毒日(6.26) 联合国宪章日(6.26)   全国科普行动日(6.29) 世界青年联欢节(6.30)       7月 中国共产党诞辰(7.1) 香港回归纪念日(7.1) 国际建筑日(7.1) 国际体育记者日(7.2)   美国独立日(7.4) 国际接吻日(7.6)   国际合作节(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世界过敏性疾病日(7.8)   中国航海日(7.11) 世界人口日(7.11)   银色情人节(7.14) 国际冰壶日(7.16)   曼德拉国际日(7.18) 人类月球日(7.20)   世界语创立日(7.26) 世界肝炎日(7.28)   第一次世界大战(7.28) 非洲妇女日(7.30)       8月 八一建军节(8.1) 国际电影节(8.6) 爸爸节(8.8) 全民健身日(8.8)   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8.9) 国际青年日(8.12)   国际左撇子日(8.13)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8.15)   世界人道主义日(8.19) 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8.23)   纳米比亚日(8.26) 全国律师咨询日(8.26)       9月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 国际扫盲日 (9.8)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9.8) 中国教师节(9.10)   世界预防自杀日(9.10) 世界清洁地球日(9.14)   相片情人节(9.14) 国际民族日(9.15)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16) 全国爱牙日(9.20)   国际和平日(9.21) 世界老年痴呆日(9.21)   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 世界无车日(9.22)   世界避孕日(9.26) 世界旅游日(9.27)   国际翻译日(9.30) 国际聋人日(9月第四个星期日)   世界心脏日(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世界海事日(9月的最后一周)       10月 十一国庆节(10.1) 国际音乐节(10.1) 国际老年人日(10.1)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0.2)   国际非暴力日(10.2) 世界动物日(10.4)   世界空间周(10月4-10日) 世界住房日(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世界教师日(10.5) 全国高血压日(10.8)   中国航天日(10.8) 世界视力日(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   世界邮政日(10.9) 世界居室卫生日(10.10)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   世界镇痛日(10.11) 世界60亿人口日(10.12)   世界关节炎日(10.12) 世界保健日(10.13)   国际标准时间日(10.13) 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10.13)   世界标准日(10.14) 葡萄酒情人节(10.14)   全球洗手日(10.15)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农村妇女日(10.15) 世界粮食日(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厨师日(10.20)   世界骨质疏松日(10.20) 世界统计日(10.20)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 联合国日(10.24)   世界发展信息日(10.24) 环卫工人节(10.26)   世界男性健 康日(10.28) 世界卒中日(10.29)   世界勤俭日(10.31) 万圣节前夜(10.31)       11月 中国记者节(11.8) 全国消防日(11.9) 吉尼斯世界纪录日(11.9) 世界青年节(11.10)   光棍节(11.11) 联合国糖尿病日(11.14)   电影情人节(11.14)  国际宽容日(11.16)   国际大学生节(11.17) 世界厕所日(11.19)   非洲工业化日(11.20) 世界电视日(11.21)   世界问候日(11.21)  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1.25)   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日(11.29) 美国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12月 世界艾滋病日(12.1) 废除奴隶制国际日(12.2) 全国交通安全日(12.2) 国际残疾人日(12.3)   全国法制宣传日(12.4) 国际志愿人员日(12.5)   国际民航日(12.7) 世界足球日(12.9)   国际反腐败日(12.9) 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12月第二个星期日)   世界人权日(12.10) 拥抱情人节(12.14)   世界强化免疫日(12.15) 国际移徙者日(12.18)   南南合作日(12.19) 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   国际篮球日(12.21) 平安夜(12.24)   圣诞节(12.25)         传统(农历)节日 农历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节日大全 2011-08-27 11:16:34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炮仗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除夕是几月几日?为什么大年三十叫除夕?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渐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节日大全 2011-08-27 10:40:05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和习俗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 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节日大全 2011-08-26 00:23:40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习俗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只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或者只是趣味罢了。

节日大全 2011-08-26 00:14:03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节日大全 2011-08-26 00:07:08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来历习俗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来历习俗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这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玻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2005年12月1日,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大全 2011-08-25 23:56:31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是几月几号?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浴兰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纪念屈原的节日!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粽子是端午节惟一的供品。而端午节是专门用来纪念一位大诗人的。据说屈原在汩罗江自沉之后,沿岸的民众就用苇叶(或菖蒲)包裹糯米投入江水喂养游鱼,以防它们出于饥饿啄食诗人的遗体,这是一种令人落泪的祭奠。这种风俗扩散到全国各地,并且延续了近两千年。两千多岁的大诗人,活在水的宫殿里,和整个民族的血脉中。

节日大全 2011-08-25 23:47:47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节日大全 2011-08-25 22:52:19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习俗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节日大全 2011-08-25 22:45:29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是几月几日?关于农历新年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节日大全 2011-08-25 22:37:03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七夕情人节的传统习俗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七夕情人节的传统习俗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七夕情人节的传统习俗 在浙江一带,很多人家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在福建地区,许多人在“七夕”节时都要准备节日食品,让织女欣赏、品尝,祈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大伙儿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人们有的乞巧,有的乞子、乞寿、祈求爱情,等等。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 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七夕”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风俗习惯 2011-11-14 23:48:04  
如何清洁电烤箱?电烤箱内壁的油污如何清洗

如何清洁电烤箱?电烤箱内壁的油污如何清洗

对于玩烘焙的朋友来说,清洁烤箱貌似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以下整理的是一些清洁烤箱的小秘笈供大家参考。由于各家的烤箱结构、功能等等都不一样,所以清洁方法也会因“箱”而异,希望这些小知识中会有一条可以帮到你的。使你的清洁工作变得轻松一些。 如何清洁电烤箱-电烤箱内壁的油污如何清洗 电烤箱内壁的油污如何清洗? 1、烤箱清洁也要“细水长流” 要保证每次使用过电烤箱后都做一次“面面俱到”的深入清洁,尤其在制作啤酒烤鸭、烤鸡腿鸡翅、烤乳鸽等荤食后,烤箱内的油污味会比较重,在烤箱内壁、烤网、烤盘及底盘上,如不及时清洗,变成重度油污就十分难除,因此每次烤制完成后,等烤箱内温度下降到50摄氏度左右(温度不烫手),就可以进行清洁工作。 清洁一定要在断电并部分冷却的情况下进行!刚刚完成烧烤时烤箱内的温度常高达150摄氏度,不能立刻清洁,一方面是可能烫伤,另一方面,清洁时的骤然冷却,对烤箱内部配件的保养维护有负面作用。 2、烤箱清洁的具体步骤 ①、上乳胶手套,将烤箱内部可拆卸的部分都拆卸下来,如烤网、烤盘及底盘,然后用中性清洁剂洗刷,油垢特别重的地方,可以使用清除厨房重度油污的油烟净,来做重点部位的除污。 ②、在嵌入式烤箱的门边放上一张旧报纸,用干丝瓜瓤或小竹刷把烤箱内的焦屑完全刷剔出来。 ③、烤箱内部的炉头(加热管)和加热管外的防护罩必须用干布轻轻擦拭,不可用过湿的抹布擦洗,以免影响炉头的绝缘性,发生漏电短路。要注意,烤箱中除了可拆卸的部分外,都不可以用水直接冲洗。 ④、如果发现炉头和防护网较脏,难以用柔软的干布擦拭干净,也不要随意换用钢丝球、磨砂式清洁球等表面粗糙的清洁工具擦拭。万一有钢丝或磨砂颗粒掉入炉头(加热管内),轻则烧烤出难闻异样的焦糊味,重则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可以尝试用清洁力较强的尼龙布两次擦拭。 ⑤、清洁完炉头后可以开始清洁烤箱的外壳和内胆。抹布蘸取中性清洁剂的稀释液后微微绞干,以湿擦的方式擦拭机体外壳,清洗后再蘸一次稀释液,同法微微绞干,缠包在手上伸入烤箱内部擦去油垢,最后再用清水冲洗抹干后干,抹擦两遍。 3、烤箱巧除“油哈味” 经常使用的烤箱会有一种“老油味”或“油哈味”,想除去这种难闻的味道,除每次烤制食物后深入清洁一次,敞门使烤箱内部自然吹干外,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却除油哈味: 第一、放一碗柠檬水或1:1的白醋水,敞开容器后用1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干烤10分钟,味道即可去除。 第二、待烤盘冷却后将50ml温水和少量洗洁精倒入烤盘中,盖上烤盘盖子并插上插头,调时间旋钮至10分钟,热风循环可以自动清洁烤盘内的污垢,拔下插头等烤盘冷却后,再用温水冲洗烤盘。 要预防油哈味,减轻清洁烤箱的负担也很简单:给可能在烤制过程中飞迸热油的荤食包上锡箔纸,不仅保证外脆内嫩,而且不会把烤箱弄得油迹斑斑。

厨房窍门 2011-12-26 22:21:39  
巧剥橙子皮-剥橙子皮的工具

巧剥橙子皮-剥橙子皮的工具

人们吃橙子大都用刀切,汁液流溢,既浪费又不卫生。其实,橙子剥皮并不难,下面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介绍几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妙招。 巧剥橙子皮-剥橙子皮的工具 橙子果肉酸甜适度,汁多,富有香气,橙子营养极为丰富而全面,老幼皆宜,是人们喜欢吃的水果之一。以下就介绍几种巧剥橙子皮的妙招: 1、可把橙子放在桌面上,用手掌压住慢慢地来回揉搓,只要用力均匀地揉搓一会儿再剥,橙子就会像橘子一样容易剥皮,吃起来既干净又方便。 2、将橙子一只手掌按住放在桌面上,均匀揉搓,如果橙子表面用手按压微微有点软了,基本上就可以了,然后在靠近肚脐(就是地下那个象肚脐一样突出的地方)的地方用小刀轻轻划一个小口,切忌不要太用力划的太深了,用手轻轻的顺着切口剥开来就可以了。 3、(本人亲自尝试,推荐方法)不锈钢小勺子剥橙子皮,取一个长柄汤匙(最好是不锈钢的小勺子),将橙子的顶部用刀切或者用小铁勺切下一小块,将汤匙沿着切开的地方,慢慢插入橙皮与橙肉的中间部分,再用力将汤匙顺着皮与肉之间的部分缓缓滑动,就可以轻松将橙子完整地剥出来,而且速度非常之快。 4、只要将叉子沿橙子横着的一周插进去,然后划上一周,划完以后橙子皮就变成上下两半球了,这时你再一手握上半球,另一手握下半球,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拧几下,最后你会发现上半球的橙子皮会很轻松地剥下来,而下半球的橙子皮也会很轻松地剥下来。

厨房窍门 2011-12-25 18:21:38  
如何清洗抽油烟机的过滤网

如何清洗抽油烟机的过滤网

抽油烟机的过滤网脏了怎么办?如何清洗抽油烟机的过滤网?使用以下的方法可以将抽油烟机的过滤网清洗地干干净净。 如何清洗抽油烟机的过滤网 首先用报纸将油烟机过滤罩包好,然后再包上一层毛巾。好了,接下来主角登场,洗衣机。把包过好的过滤罩放进洗衣机,将洗衣机调到甩干挡位,切记不要在洗衣机中加水,启动洗衣机对油烟机过滤罩进行甩干。 原理:因为当把过滤罩用报纸围起来,外面再围上毛巾,然后放在洗衣机里边,用甩干档让它旋转起来的时候,附在它上面的油滴都在做圆周运动,那么它过滤网旋转得越块的时候,这个油滴运动的速度也就越快,那么在离心作用一下,那么这个油滴就会脱离开过滤罩飞出来,达到了油滴和过滤罩分离的目的,而且过滤罩旋转得越快,那么分离的效果就越好。 好多人觉得看了我们的这个演示之后觉得太简单了,就是把这个滤网扔到洗衣机里,可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容易把咱们贵重的家电洗衣机给伤了。因为现在的滤网,它都是这种金属的,都很结实,真正甩起来之后,容易把滚筒或者波轮都给弄坏了,包很有学问。看到没有,我们现在这个桌子上放了报纸和毛巾,这都是包扎物,对于这个滤网来说都包扎物,其实第一层包报纸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报纸它有一定的吸附性,所以要把这个报纸厚厚的,比方说两层,然后把这个滤网给它包好,多包几层报纸没问题。但是这样还不结实,为什么要包毛巾呢?一个是要保护我们的滚筒,这样转,它的有时候也会滑,当然就开了,而且包这个毛巾的时候,一定得特别使劲,看,这样,一定要把它绑结实,然后再相反方向再来一条,对角系。这就万无一失,这个毛巾其实作用也还是有一些的,那包成这样的两层的毛巾的意思也是说,不要让里面的油都甩到滚筒上去了,那就没法洗衣服了,你看这个用毛巾包紧了之后,你们再摸一摸,就是滤网那种金属比较尖锐的那种感觉,已经变得柔软了。你们觉得打两层结,捆紧,在洗衣机里会散开吗?再包层塑料布,或者索性就给它套一个塑料袋里面。我觉得应该套塑料袋,因为这个油被甩出来之后,它会洇出来的,万一洇在咱们洗衣机的内筒,那就没法洗衣服了,很麻烦的。这样进行包扎之后,等于这已经有两层了,然后再把它装进整体的塑料袋里,那就转呗。 特别提醒:如果抽油烟机滤网长时间不清洗,可能会影响到抽油烟机的使用效果,所以最好勤洗勤擦。

厨房窍门 2011-12-18 15:21:17  
沏茶的最佳水温是多少?多高的水温泡茶最好

沏茶的最佳水温是多少?多高的水温泡茶最好

沏茶的最佳水温是多少?茶叶中的氨基酸对人体有好处,它在水温60℃的时候就能溶解出来。维生素C在水温70℃时就要受到破坏。茶单宁和咖啡碱在水温70℃时就逐渐溶解出来,若水温过高,茶的味道就过于苦涩了。 因此,要想保持茶叶中的营养、味道和香气,人们沏茶的水温最好是在70℃至80℃之间为宜,一般是先将开水灌入暖瓶,而后再沏茶比较好。 沏茶的最佳水温是多少?多高的水温泡茶最好

厨房窍门 2011-12-13 23:38:13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