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患者死也不进ICU病房icu病房? ICU病房确实会对人心理造成很大影响,有时感到恐怖,紧张。在lCU呆了10多天,当时那里开着空调,打着氧气,后来不打了。嘴感觉特别的干,口渴,只好让护士传话,让别人给买了喉宝片含着,护士不让动,家属不让进(定时能见一下),吃饭有护士喂,亲眼目睹有5个人走了,免不了有人哭闹,影响情绪。大小解都不方便,一周内没有大便,幸好我恢复的还算快,没上呼吸机,气氛相当不好,每天就是输液,从白天一直输到晚上九点,好一点就没人怎么管了,挂着水,你就输吧。每天早上查房,一大群人围观,测试你的反应,眼能不能随意动,腿能不能活动,还好我的主治医师是个专家,精神好一点后,通知要做备皮,也不围挡上点,一位年轻护士给做,先用冷水肥皂清洗,凉忽忽的,不好意思,说我自己来吧,人家护士不让动,也不在乎你,还逗弄,用手扒拉,刮的很仔细,说我弄不好,不让我自己弄。做护士也真不容易,感谢护士们。只是应该把环境弄得好一点,干湿度控制的舒适一些。 住在ICU的日子很是难熬,与死神对峙,胡思乱想,最多的就是想,以后能活着出去,什么也不干了,什么也不介意了,就看重健康。怎么享受怎么活,人太脆弱了。熬出了lCU,有一种重生感觉,渡过了危险期,住进了单间重症病房,仍然是每天输液,每天8瓶液,25天后才逐步减少。单间病房也不舒服,开始也不让动,胆小怕死也不敢动,用了个气垫,每天100元,那个气垫人在上面难受死了。好在家属可以陪伴,解手儿(大小便)有家人帮忙。护士基本上不管了,辛苦了家人。三十多天后,告诉我可以出院观察,家属给医生、护士送了水果、锦旗表示感谢,办完出院手续,我出院时,手可以动,脚在床上可以动,可我就是站不起来,家属给扶起,双脚不听使唤,站在地上,脚踝部特别的疼,站不稳,把我给架到车上,回家慢慢恢复、锻炼,开始扶着墙,扶着板凳,逐步挂着拐可以去外面走走了。但一条腿没劲。坚持锻炼、功能训练、复查、服药,半年后我又能工作了,感谢全体医务人员所做的一切。感谢家属所付出的辛苦。人生无奈,也许你也会有(或以后会发生)不如意的事儿,谁也不用笑话谁,遇到了就要正确面对,既然遇到了就要接受。祈愿天下人无病,健康幸福! 有多少人挺过了ICU活下来了? 先不说有多少人挺过ICU活下来,ICU是个什么概念,ICU是重症监护室的简称,重症监护室收纳的都是危重病人,如重大创伤、器官衰竭、器官移植等 住进ICU首先是你的生命体征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面临的是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 其次,ICU病房花费大,住进ICU一般家庭经济上难以承受 再者,长期待在ICU,并发更重感染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最重要的是ICU患者面临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能从ICU病房走出来,除了医疗水平,经济水平以外,患者自身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心 至于有多少人能够挺过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早产儿需要父母更加额外的照顾nicu病房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是早产儿,也就是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的父母,你可能在过去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里一直过着分分秒秒的生活,专注于宝宝的体重的测量和记录。 但当事情安定下来后,你可能会开始更多地思考你和你的孩子在未来几年能期待什么。 大多数早产儿长大后都很健康。在3岁左右的时候,他们的成长和发育往往与足月婴儿保持一致。 然而,你的宝宝的早期生活可能比足月宝宝的要复杂得多。因为他们在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出生了,所以几乎所有的早产儿都需要额外的照顾。他们更有可能在幼年甚至更晚的时间出现健康问题和发育延迟。 什么影响早产儿生长和发展? 1、宝宝出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你的宝宝越早出生,她就越有可能出现影响她成长和发育的长期问题。 医生根据早产儿的出生周数将他们分为不同的组: 晚期早产儿:34周至37周以下 中度早产:32 ~ 34周 非常早产:少于32周 极早产儿:25周或更少 晚期早产儿往往能很快赶上足月婴儿。早出生的婴儿可能发展得更慢,会遇到更多挫折。极度早产的婴儿更有可能患有严重、持久的发育障碍。 2、出生体重。 你的宝宝出生时体重越轻,她就越有可能出现影响她成长的健康问题。 3、是否有其他健康问题。 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诸如感染、心脏、肺或肠道疾病等疾病。医生可以治疗这些问题,有些会随着你的孩子长大而消失。它们可能仍然会减慢你孩子的成长和发育。你的宝宝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增强她的力量。 4、医院里的治疗有多复杂。 如果你的宝宝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呆了很长时间,需要很多特殊护理,她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发育。 发展的里程碑的年龄标准 父母通过记录婴儿何时学习关键技能,如微笑、翻滚或爬行来追踪他们的发展。你可以你的孩子和达到这些里程碑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 请记住,即使是足月婴儿,达到里程碑的年龄也只是粗略的估计。当你在看发育里程碑的图表时,你需要使用宝宝的“修正年龄”,也叫调整年龄,而不是她的实际年龄。你的宝宝的正确年龄是基于你的预产期来计算的。宝宝的实际年龄是用她现在的年龄减去她早产的周数。例如,如果您的宝宝按照预产期来算是18周大,但是早产了8周,那么她的正确年龄应该是10周。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早产儿的发育情况,至少在2岁左右之前,一定要用宝宝的纠正年龄作为里程碑,在上述例子中,你要把你的宝宝按照10周的年龄去比较,而不是18周。等到两岁以后,大多数早产儿已经赶上来了,所以通常可以用他们的真实年龄来代替。 给早产儿的父母的建议 看着你的宝宝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成长将会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也许也会有一点压力。不过如果遵循一些简单的技巧,可以让你不过于焦虑。 1、记住早产儿不同于足月婴儿。 你的宝宝可能会比较挑剔,不会像足月宝宝那样对你做出反应。她可能晚上睡不好。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的第一年就摆脱了这些问题。 1、不要太担心里程碑。 没有一个婴儿是按照精确的时间表发育的,无论是足月的还是早产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一个里程碑,通常也不用担心。 2、多关注进展而不是具体目标。 不要纠结于宝宝达到这个或那个里程碑的确切年龄。看看她的进步吧。所有的婴儿在说出第一个字之前都会咿呀学语。他们先站着,然后才能走路。 3、在前6个月,他们每个月增加450克。 4、记笔记。 虽然你的医生会密切关注你孩子的成长,但明智的做法是保留你自己的书面记录。这是及早发现异常情况的好方法。你也会喜欢回顾过去,看看自己已经走了多远。 总结: 早产儿在早期,确实需要父母更多的额外的细心照顾,但是,只要你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这就是是最重要的。 聪明的父母都会关注J妈学堂,每日分享孕产育儿小知识。 有爱的父母都会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妈,创建了宝妈自媒体创业营,带领全营宝妈实现经济独立!曾经以为自己足迹踏遍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现在认为做了妈妈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经的职场达人,现在的育儿达人,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J妈学堂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教学课程已经上线啦!关注即可免费获得!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如需转载,必须取得授权。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进入icu病房意味着什么。 2、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3、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5、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6、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7、有S-G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ICU又叫重症监护室,只有病危、重症的人才能入去的进入icu病房意味着什么。一般人只在普通病房。ICU的探病时间每个医院都会不同,绝大多数医院都是下午4点开始才能入去探病,而且探病时间短,只能一个人进去,还要换上医院的无菌衣服、帽和拖鞋,口罩一般自带。如果碰上里面抢救重症病人,探病时间也会取消。如果有物品要转交里面病人,一般交给护士传递给病人。ICU最好永远不要进去,进去的人九死一生,倾家荡产。里面浓浓的药水味,病人插着各种管。记住如果进去ICU探病一定要戴紧口罩、口袋装着柚子叶或红包,也许是迷信或心理安慰。老弱病残人士最好不要去探病。 老人重病,有进ICU的必要吗? 我感觉没有必要,进去ICU没有亲属陪伴,老人很孤独,而且每天不时有逝世的人拉出去,对老人是很大的打击,我家真实例子,我奶奶95岁那年正月里生病住医院,几天后就送进ICU,奶奶在里面住了4天,坚决要求出院,生死不用医院管,据她说在里面一点都不好,见不到儿女,衣服也不给穿盖一个小被子,过段时间拉走了一个,在里面的人都奄奄一息,过会又拉走一个,她就感觉是让他在那里等死,她害怕,想我不要这样死,要死也要在自己家里,所以她坚决要回家,不治疗了,出院时带一个大氧气瓶,左邻右舍都来看她,我们也早早等在大门口,也不敢让她看我们哭过的眼睛,都以为奶奶走到人生尽头了,结果奶奶回来吸了两大瓶氧气,慢慢好转了,现在奶奶97岁了还活的好好的,祝奶奶长命百岁,活过130岁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意义何在? 重症监护室即ICU,是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于一体的管理形式。它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医疗设备及医疗技术上给予危重患者最好的保障。它相较于普通病房来说,人员流动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少。ICU病房一个护士管一张床,相对与普通病房来说,能得到更加细致的护理。并且ICU配有床边监护仪、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急救器材,用来抢救危及生命的病人。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住ICU病房。ICU是专门针对有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而建立的,比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之后需要连续监测甚至需要生命支持的病人;或者随时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病人;或者严重感染导致严重败血症、休克的病人以及仅用普通医疗手段难以拯救患者生命的病人等。并且这些病人在病情好转之后,也要转入相应科室的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所以ICU有它存在的独特意义,毕竟相对于普通病房来说,ICU设备更先进,救助手段也更完善,医生对于各种紧急状况的处理也更有经验。当然花费相对于普通病房来说也要更高,但相对于生命来说,金钱有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对于大多数需要这种支持治疗才能维持生命的人来说,ICU给了他们最大的生存可能,因为有时候能不能保住生命,就在一瞬间。 本期答主:陈泳淼,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很多人对ICU有很深的误解,主要原因花费巨大,还有治疗的痛苦,但只是看到一面,其实好的地方更多icu是什么。 1、救命的地方作为ICU的医生,我可以骄傲的说,ICU是医院中抢救成功率最高的地方,这里集中的医院最先机和昂贵的设备,治疗和护理精细度和强度是其他任何科室都达不到的。 ICU每一张床都配有吊塔,呼吸机,注射泵,监护仪等,一个床单位消耗的费用都在50万以上。 2、医护人员多一般看一个科室医护人员多很多,24小时都在班。 每张监护床位:医师:护士=1:1:3。根据需要配备护理员和卫生员若干名。 这样的比例其他病房根本做不到。 这是疗效的保证。 3、治疗手段多ICU拿手的本领就是器官功能的支持,在患者病情危重的时候,器官功能损伤的时候,对病情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呼吸机,肾替代,人工肝等。 往往这方面也是大家诟病最多的地方,因为这些治疗花费大,同时患者身上都要插上管,患者是很痛苦的。 但这些方法却能把患者从死亡线救回来。 但对于一些没有意义的患者,比如癌症晚期,脑死亡的患者不建议来ICU治疗,因为人财两空的问题。 ICU是救命的地方,是生命的最后守门者,至于花费和痛苦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医保能报销,人人都不会因为花费问题而放弃到ICU治疗。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医院icu病房除了是考验人性和胆量的地方,还容易让人“发疯发狂”。我曾经有幸住过一次,今生不愿意再住第二次!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对医院的ICU病房总会心存敬畏,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没有人会主动要求进入这个“专属VIP间”。 医院ICU病房到底有多可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知道,这里不但100%的考验人的胆量和人性,还是个会让家属和患者“发疯发狂”的地方。我曾有幸住过一次,为期3天的病房体验简直是糟糕透了,这辈子真的是到死都不愿意再住第二次! 在几年前的一个夏天,那时我还未婚在武汉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为了方便上下班,我在公司附近的城中村租了一个单间,租金一个月450元,虽然便宜但是环境却特别简陋,房间里的老式空调不能制冷,夏天避暑只能靠一个小型的落地扇。 刚入第二个伏天没几天,武汉就开始连续好几天下大暴雨,雨水量是往年的好几倍,下雨虽然能让气温下降不少,但是下雨后路面开始积水,我所在的城中村正好处于地势低的地区,小区里的排水系统特别差,小区里直接淹了水。 城中村的房子本就属于民房,都是私人改建的,房屋都没有建防水台,这一淹水,所有的出租房1楼的房间全部都水泡了,这一泡不要紧,把小区的供电给泡断了,整个小区开始停水停电。 冬天停水停电还能熬,这夏天本来就出汗量大,下班回家连洗澡的水都没有,浑身粘糊糊的根本受不了。于是我们都去小区超市里买超大桶的矿泉水来当做家用水。 晚上没电,房间里闷热无比,为了能凉快点,我就直接在地上贴着瓷砖睡(瓷砖地比较凉快)。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感觉浑身酸疼,脑袋也有些晕乎乎的,以为半夜睡瓷砖地着凉了,胡乱吃了两片感冒药后就赶紧去上班。 本以为只是个小感冒吃两天感冒药就能痊愈了,没想到这一病就是7天,而且一天比一天难受,全身的力气仿佛被吸走了一般,在感冒的第8天,早上头疼欲裂根本无法起来上班,跟公司请了病假后就去小区里的小门诊打针。 门诊医生也没有跟我详细询问病情,什么检查也没有,直接跟我说是风热感冒,开了3天的点滴,收了我600元点滴费用。当天打完针后,我感觉浑身发冷,整个人都哆哆嗦嗦的,手指头都冻得不过血了,我颤抖着跟打针的医生说我感觉好冷,有些不太对劲儿。 医生坐在椅子上玩着手机,眼睛都没抬直接来了一句正常反应,一次性输入这么多冰凉的液体,谁都会觉得冷。你回家盖着被子睡一觉就好了。 听她说完后,我拿着小门诊给开的感冒药就哆嗦的回了出租屋,蒙着被子一觉睡到天黑,醒了之后出了一身的汗。照理说感冒了出出汗有好处,但是我出了一身汗却感觉身体越来越难受,除了头越来越疼外,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想呕吐。 我抓起桌子上买的可乐喝了两口,喝完全吐了出来,站起来想用矿泉水洗把脸,却感觉头晕目眩,眼前有些发黑,心里冰凉凉的,呼吸也有些不顺畅。 当时我真的感觉有种快要死掉的感觉,我抓起手机扶住墙想要去2楼找房东帮忙,但脚底就像踩着棉花一样,软绵绵的,想要大声喊房东,但呼吸却越来越觉得困难,眼前也越来越黑,我用尽全力用手机拼命地砸着门边上的铁皮。 之后就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脸上戴着呼吸面罩,身旁坐着一位年轻的护士,想张嘴说说话,却发现喉咙里异常干涩,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护士看到我睁开了眼睛,赶紧瞅了一眼我身旁的监测仪器,跑到一旁去喊医生。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40多岁的男医生跟着护士一起走了过来,两人脸上挂着笑容。男医生掰了掰我的眼睛,又看了看病床旁边的仪器后,伸出一个手指头在我眼前晃来晃去问道能不能看清? 我躺在床上虚弱的对他点点头,男医生接收到我的信号后,对旁边的护士又交代了几句后就离开了病房。之后我又浑浑噩噩的睡了一会儿,后来听到耳边似乎传来断断续续的哭泣声,睁开眼睛后发现我妈全副武装(穿着全套隔离服)的趴在床边抹着眼泪。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已经在昏迷将近24个小时了,出事那天是房东打了120把我送到了附近的医院,等爸妈赶到时,我已经被安排进了ICU。刚才医生看我醒了,才让护士通知家属在探视时间进来探望。 老妈说幸亏房东送医院抢救及时,否则再晚几分钟我的小命就没了。老妈说我得的是病毒性脑膜炎,却被社区门诊的庸医当做了感冒来治疗。 我知道医院ICU病房都是按天收费的,最低也是一万起步价,所以老妈离开前,我本来心怀愧疚的想问问关于住院费的事,老妈却心有灵犀一般,欣慰的拍拍我的手对我说我知道你想说啥,别担心,万事有爸妈,你在这里什么都不要想,好好养病。这里每次只能进来一个人,所以你爸还有你弟弟他们都在外面守着你呢,别害怕,我们都陪着你呢! 在老妈离开后,我看到对面床上那位老太太噙着眼泪盯着我看。她脸上带着呼吸机,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病床边也摆着好几台医疗仪器。 被她盯着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冲她笑了笑。没想到老太太虚弱的对我说真有福气,你妈妈是真的很心疼你啊,你家人对你真好。 听到老太太夸我,我礼貌的又对她笑了笑。后来医生们进来查房时,我才知道这个老太太得了乳腺癌,已经在ICU住了5天了,情况似乎不是很乐观,老太太的儿女们不想要她住ICU,但因为病情严重,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才被儿女们不情不愿的送了进来,送进来后儿女们就再也没来过。 一般ICU病房有规定,为了保护好病人,每天只能允许一位家属进来探望病人,每次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还必须穿戴好医院分发的隔离服,做好消毒。在家属探视时间,我终于见到了这个老太太的女儿,但是她的行为却让我终身难忘。 当时老太太女儿进来后没有第一时间询问病人的情况,也没有关心的问问老太太的身体,反而第一时间去翻看老太太输液的药袋和挂在床头上的病例报告。看了一会儿后,她女儿才不冷不淡的问道“有没有感觉好点?今天已经住第6天了,我看你精神还不错,算上今天已经花了68000元了,我刚才进来时刚又给你续交了5000元住院费,加起来就是70000多了,这钱等你出院了,别忘了让你儿子报销给我。我们家也没有多少存款够你折腾的了。人可以不来,但钱得到位吧,不出力还不出钱,这算什么事儿啊!” 老太太女儿这张口闭口都是钱,听着我直皱眉头。我歪着头偷偷瞅了一眼老太太的表情,看到她脸色难看,紧闭着双眼,不知道是生气还是难过,戴着呼吸面罩一直喘着粗气,没有说一句话。 之后老太太管床医生进来后,老太太女儿拉着医生一直问什么时候可以转到普通病房,医院星期几可以办理出院和住院报销。医生皱着眉头看了看病床上老太太又斜眼瞅瞅这个女人,似乎有些生气说“老人情况你们家属也清楚,有好几个数值一直没有降下来,转到普通病房也是需要等所有数值稳定了之后才行,具体也得看病人身体情况,并不是说家属想要转病房就能转的。等到周一吧,等王教授上班了,会诊下。” 老太太女儿听完医生的话特别失望,一直嘀咕着“又得再花一天钱”之类的话,也不再去看老太太,嘀嘀咕咕转身离开,仿佛得了失心疯一样。老太太在她女儿离开后,才睁开早已噙满泪水的双眼,依旧没有说一句话,失神的望着一旁。 之后ICU病房里就变得特别的安静,只剩下仪器发出的“嘀嘀嘀”的声音,老太太从她女儿走后就再也没有说任何话,哪怕是护士进来给她换药或抽血时,老太太也没吭一声。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晚上医护人员离开后,那沉默了一天的老太太却开始低声啜泣。因为戴着呼吸面罩,老太太一哭,哭声伴着嗓子里呼噜噜的声音,听上去让人心里觉得特别难受。 一声声的哭泣声和叹息声,在加上那一直滴滴作响的仪器声,一直在空荡的病房里回荡,让人压抑不已。 隐约着我就听到老太太似乎在小声自语着“我怎么这么命苦”、“我不想死”、“都变了”之类的话,我想白天老太太女儿的话,老太太是全听进心里了,压抑了一天,终于崩溃了。 第二天早上在专家们进来查完房后,2个护士进来帮老太太拆身上的仪器。当其中一个护士准备把老太太挂在脸上的呼吸面罩去掉时,没想到老太太却突然激动得“啊啊”大叫起来,情绪激动得死死抓住面罩盖在脸上。 “别动!别动!我会死的!我会死的!”老太太满脸的恐惧,干枯的双手紧紧捂住脸上的面罩不丢。 “老太太,我们是准备把你转到普通病房,这个吸氧的等到了普通病房还会给你继续戴着的,现在给你拆的是ICU的吸氧机,你不松手,这个就会一直扣钱的”护士耐着性子跟老太太好心解释道。 “我不信!我不信!昨天医生还说不能转病房,怎么会突然把我转出去!我不出去!你们要害我!你们要害我!”老太太哭着大喊大叫起来,手不断地乱挥舞着。 “老太太没人害你,是家属申请转病房的,我们只是按照家属意愿来的”两个护士都无奈的安抚着老太太的情绪。 老太太听到这句话后情绪突然安静下来,也不再阻拦护士拆面罩了,噙着眼泪虚弱的问护士从这里出去后,我会不会死?护士瞅着她那深凹的脸颊也有些为难,只能陪着笑容不断地安慰道别害怕,出去后医生也会继续治疗的。别太紧张,你得相信医生。 出门前,我看到老太太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眼神空洞无力,仿佛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干裂的嘴巴一直低语着什么“我不想死…..”之类的话。 写到最后。 医院ICU病房可怕吗?我想对于患者们来说,它既是救人的药,又是杀人的刀。 这是个考验胆量的地方,也能让很多人认清人性的另一面。 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家属都不愿意进入ICU病房,对他们而言,ICU病房非常的折磨人。病人们每天接受着医院治疗,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痛苦不堪。家属们一面要担心患者的病情,一面又要时刻算计着ICU的费用,简直就是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而为什么病人进入ICU后会变得“疯狂”,胡言乱语?其实除了发自内心的对疾病感到恐惧外,还有可能就是自身疾病所导致的,这时候无论是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需要耐心的开导病人,劝解病人放宽心态。 特别是家属,不要当着病人面张口闭口提钱。如果不是病情危急,我想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主动要求入住ICU,所以,家属们也要多照顾照顾病人的情绪,这样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 » 进入icu病房就是等死吗 医院icu病房到底多可怕
一日三餐几乎全靠外卖,最常点的是水煮鱼、麻辣烫、炸鸡便当。平时也不怎么运动,上班一坐就是一整天。这种“饭来张口”的生活听起来很惬意,谁想到27岁的浙江姑娘却因此吃出了高血脂,并因此突发急性胰腺炎住进ICU,抽出的血浆都成了“猪油色”,检查发现甘油三酯超标18倍。幸运的是,经过两次血浆置换后,这名姑娘已经脱离生命危险,1月16日转入普通病房。 急性胰腺炎多见于青壮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北京友谊医院消化疾病中心主任张澍田教授介绍,急性胰腺炎多见于青壮年。在酗酒或暴饮暴食后突然出现腹痛,疼痛剧烈,可扩散到背部与胸部,在数小时后达到高峰。尤其是节假日,当机体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时,如果再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暴饮暴食、酗酒是造成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有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健康不加注意,吃饭时猛吃猛喝。这种饮食方式是不健康的,如果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吃大量蛋白质及脂肪类食物,会刺激人的胰腺急速分泌大量的胰液,如果原来胰管就不太畅通,胰液会倒流入胰腺组织内。若再加上酒的刺激,就加重了胰液泛滥的情况,造成急性胰腺炎发作。 预防胰腺炎先管好嘴 1.饮酒宜少。酒中所含的酒精可促使胰管口发生痉挛或松弛,以致胆汁不能顺利进入肠道。酒精还可直接刺激胰腺,使胰液分泌增加,更容易引起胰腺炎。 2.节制饮食。据统计,近三成急性胰腺炎与暴饮暴食有关。过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胰腺消化酶容易被异常激活,引起胰腺分泌剧增,使胰液变得黏稠,不利于流向肠道。当胰腺梗阻时,更容易引发重症胰腺炎。 该院临床资料显示,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一半以上是由胆道系统疾病所致。因此凡有胆道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注意饮食。 // 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原则上轻型以内科处理为主。北京友谊医院开通的消化急重症直通车,全天候为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和各种消化道疑难杂症的内、外科治疗,使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网上流传了许多抗癌食物,大蒜、洋葱、西兰花赫然在列。但最近,小艾听说人说黑木耳也是“抗癌标兵”中的一员,我很是纳闷,木耳抗癌,从何说起呢? 中英科学家发现黑木耳含“抗癌基因”不久前,有报道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对吉林省出产的3种黑木耳,分别为全筋、半筋和无筋黑木耳,进行基因测序,总共得到13937个独立非重复基因,其中有1124个是首次被记录的独立非重复基因。经过研究,这3种黑木耳中都有部分基因能代谢出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效果的小分子产物。不过这3种木耳在药物成分生成和疾病抗性等方面的表现也有显著差异。这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自然杂志旗下刊物《科学报告》上。网络上流传的木耳抗癌说法想必很可能是因此研究而起。含有抗癌基因,并不代表就能抗癌黑木耳内含有抗癌基因,却不等于吃黑木耳就能够抗癌。根据前面所提到的研究,黑木耳中的部分基因能代谢出活性肽,这种蛋白质被认为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但是否有抗癌作用还尚不明确。相关部门也曾禁止含有活性肽相关食品标榜防癌抗癌功效。而即便活性肽真的有抗癌功效,吃黑木耳能不能抗癌也尚未可知。一种生物含有某种基因,只能说明其基因的代谢产物具备某种活性,但这种生物在实际生长中是否会合成该产物,能合成多大量,这些产物被人摄入后是否还能产生相同作用,又是否有毒或有其他副作用,都不能盖棺定论。所以现在就说吃黑木身能抗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只有当上面那些问题都明确了,清楚了,才能说明某种食品是否有防癌、抗癌的功效。然而现实是,目前并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被证明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所以关于抗癌食品的宣传,都不过是类似于黑木耳的经历,把一个尚未成熟的研究成果夸大化。黑木耳确实有一定营养价值不过,即便现在还不能证明黑木耳具有抗癌功效,但黑木耳还是有不错的营养价值。黑木耳含有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10倍于大米的维生素B2,100倍于肉类的铁元素,以及30倍于肉类的钙质。另外黑木耳的胶质含量也很丰富,对人的肺部和大脑都有益处。所以吃黑木耳对健康还是有不少帮助的。当然,再健康的食物,食用也要适量。吃了隔夜木耳,被送进ICU食用黑木耳,切记不要隔夜泡发。2019年8月,媒体就曾报道一则木耳中毒的相关新闻。因突发恶心、呕吐、小便解不出来的症状而被送进ICU。医生经过检查、询问,最后结论是张先生因为食用了隔夜泡发的黑木耳导致食物中毒,引发肝、肾功能衰竭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原来,张先生食用的隔夜泡发的黑木耳因变质产生了一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中毒症状一般在2~24小时内就会出现,通常表现为上腹不适,还可能有黄染、血尿、少尿、皮下出血、意识不清、休克等。该毒素的致死率高达40%。除了变质的黑木耳、鲜银耳中会出现这种毒素之外,变质的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以及发酵的玉米面食品中都可能出现这种毒素。所以,再次强调,变质食物一定不要食用。黑木耳也千万不要隔夜泡发,否则一不小心可能会送命。参考资料: // 1 中英科学家发现黑木耳含“抗癌基因”.光明网.2024年2月28日2 男子吃隔夜泡发的黑木耳 被送进ICU.天赋早报2019年8月15日3 黑木耳是素中之王很少人知道的4大功效.人民网.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