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
龙门石窟旁边就是洛阳伊河,为什么石窟没被水淹?-趣历史网

龙门石窟旁边就是洛阳伊河,为什么石窟没被水淹?-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龙门石窟是大兴石窟建造群,位于河南洛阳伊河河畔,就建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年过去了,石窟没有被水淹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  龙门山可作东西两山的统称,在其被伊水(伊河)分为两半后,其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传说中那个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类似于堰塞湖,当然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规模远比堰塞湖大得多。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  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于是带领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因此凿开龙门山使得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2010年7月,一场特大洪水逼近龙门石窟,把文物部门的专家急得团团转。眼看着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就要被洪水冲的荡然无存。但是居住在当地的人们却丝毫不紧张。  几百年来这里都流传着一句话,洪水不过龙门山。龙王爷遇见佛祖总是要低头的,果然湍急的洪水一到佛像面前就变的温顺起来。这样的结果对专家来说,既兴奋又疑惑。难不成真是佛祖显灵?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佛像总计有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为卢舍那大佛,高达17米,约7层楼之高。  在佛像面前有一条伊河,专家对伊河的河道进行的仔细的排查,并没有发现能解除洪水的奇特地形。就在专家想的茶不思饭不香的时候,突然有了新的思路,那会不会是佛像本身暗藏玄机呢?  龙门石窟所在地势正好处在伊河的下游,大水来时它完全逃不掉,通过查阅史料发现,不止这一次大水奈何不了龙门石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上百次的水灾,这个“躺”在平原上的巨型佛龛从未受影响,真是不可思议。  直到后来的考察,站在河岸边的佛雕附近听到地下潺潺的流水声,才恍然大悟,好了,答案就在这地底下。  专家立马对佛像进行了勘察,在附近转悠的时候发现龙门山的岩体构成和地质结构很不一样。岩石之间有很多裂隙,裂隙中的石灰岩常年受雨水冲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地下溶洞。洪水涌来,龙门山就像一块吸水海绵一样,加上河道拓宽,水流自然就温顺了。  作为岩层容易腐蚀的龙门石窟,它正是开凿佛像的最佳原料,同时这样的原料也易碎,受到重压时也会出现褶皱,也即是岩石与岩石之间的缝隙,也就是在自然力下形成图中的溶洞,去过洛阳龙门石窟的游客一般见过溶洞的景象,水流的腐蚀,使得岩石被三叉五纵的侵蚀掉。  同样在伊河两边,龙门石窟的地底下整个像是城市地下的排水系统一样,窟窟窿窿都在“分担”伊河的水流量。在大水袭来时,上千年的冲刷使得河床下充满了“下水道”,岸边的龙门石窟自然就能安然无恙。  古人真是够聪明,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总会避其锋芒,反其道而行之,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巍峨的龙门石窟立于世人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7
龙门石窟的擂鼓台三洞之一的大万伍佛洞有什么特色?-趣历史网

龙门石窟的擂鼓台三洞之一的大万伍佛洞有什么特色?-趣历史网

  众所周知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那么龙门石窟的擂鼓台三洞之一的大万伍佛洞有什么特色?大万伍佛约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内保存众多文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名称由来  1982年在大万伍佛洞前建零散文物陈列廊,现有清代雕刻大小“龙门图”、刘墉字碑、朱熹字碑六幅、岳飞画关公像、乾隆画钟馗像及五十年代后发现或采集的石刻50余件。大万伍佛洞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南侧的擂鼓台上,因窟楣刻有“大万伍佛”字样而得名。  概述  约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的平面呈马蹄形,洞顶作穹窿状。顶上所刻莲花周围的环形饰带内,雕有坐佛、伎乐天、金翅鸟和琵琶等乐器,正如极乐世界中万籁齐鸣、天花乱坠的奇妙景象。正壁雕着弥勒佛和二菩萨,周壁则整齐地排列着四方诸佛的小型坐像。  壁基是25个高浮雕罗汉群像,身高约80厘米。罗汉身旁都刻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铭文,内容多摘自《付法藏因缘传》。罗汉群像及其铭文,是研究禅宗及其传法世系的重要资料。洞中央方台上放置着三尊圆雕佛像,头戴宝冠,身佩项圈、璎珞、宝钏等饰物,是密宗所供奉的大日如来佛形象。  正壁设高坛、弥勒佛等,背椅上刻“六拿具”图案。窟顶刻莲花藻井,顶及周壁刻“十方佛”共15000尊。三壁下部刻有禅宗传法谱系“罗汉二十五尊”,并刻录《付法藏因缘传》的有关内容。  擂鼓台三洞  名称由来: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  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中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  构造: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  造像:一佛二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汉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所刊经文中多杂以武周新字,这是武周时期禅宗所经营的洞窟。  擂鼓台北洞  地位: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  构造: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  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  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6
龙门石窟的皇甫公窟有哪些特色?皇甫公窟介绍-趣历史网

龙门石窟的皇甫公窟有哪些特色?皇甫公窟介绍-趣历史网

  龙门石窟的皇甫公窟有哪些特色?这座石窟始建于北魏,窑门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西山靠近南端之半山腰中,是火烧洞以南,北魏开凿的相当大的一个洞窟。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石窟寺窟,北魏,窑门入口刻有孝昌三年(527)年皇甫公石窟寺造像碑。极南洞位于龙门西山最南端高处的崖壁上。它是由盛唐名相姚崇为追悼亡母刘氏所开凿的功德窟。时间大约在唐中宗神龙二年至唐睿宗景云年间(公元706—711年)。  该窟呈方形,前后室结构。窟高约4米余。窟室环三壁起有高坛,约高0.6米。九躯造像皆雕于坛上。西壁主尊为善跏趺坐的弥勒佛,端坐于束腰方形台座上,头饰涡纹肉髻,无头光、身光。  佛面庞长圆,鼻直嘴小,双目呈俯视状,两耳长垂至肩,身著通肩式袈裟,通体像高3.10米;两侧延及南北壁依次侍立者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及天龙八部之一的人面兽身像。正壁中央相对二舞伎,舞姿婀娜,左右二乐伎分别持箜篌和琵琶。  北壁四乐伎分别持铜钹、筚篱、琵琶、团扇;南壁四乐伎分别执束腰鼓、笙、筚篱、团扇。抬头向上看,窟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环飞天人。天人均高束发髻,裸露上体,下束长裙,翩翩飞舞,全窟俨然是一派弥勒净土美好世界之场景。  窟门外两侧,雕有二金刚力士像。造型生动有力,极富艺术夸张性,历来受到重视,被誉为龙门石窟唐代力士的代表。北侧力士头已残毁。二力士均裸露上身,下束裙裤。虽各残失一臂,但从身躯整体看,仍能透视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力度。  这二力士呈对称态势,一臂上举,力托须弥山,脖颈呈棱状,胸肌暴突,腹前肚脐部位呈梅花瓣状,这就是所谓拳术运气法的丹田气。这些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技巧的佛教艺术佳作,不仅能和西方的人体雕像媲美,而且是今天艺术解剖学的极好教材。  窟内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在西壁高坛云上,雕出一佛、二弟子、二立菩萨、二思维菩萨。坛下两端各雕一狮子。在南北两壁各开一大龛,在壁门的南北两侧也各开一龛。在窟外崖面凿有屋形窟檐。门外两侧各有一身力土,窟外南侧还凿有一通碑。这种洞窟形制与普泰洞、魏字洞基本一致,基本代表了龙门北魏晚期洞窟的主要样式。在完整的方形地平面上,周边浮雕一圈莲花瓣。  地面中部,自门券向主尊身下刻出一条踏道,踏道边装饰以连珠纹及莲瓣;踏道的南北两侧,各有三朵莲花图案,均大如车轮;在每侧三朵大莲花之间,又刻出忍冬纹与水波纹,象征着莲池.从图案的拼凑情况看,宛如一幅美丽的地毯。  宾阳中洞的地面雕刻与此相近,不同者唯在踏道表面刻有龟背文。佛座上及佛龛地上刻出莲华的原因,是因为佛教中人以莲花为吉样清净,能悦大众心。从艺术形像来看,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创作。西(后)壁一铺大像中最外面,有树下思维菩萨像、  在北侧思维像的左侧,浮雕出一花瓶,瓶中引出美丽而写实的数枝莲花,正中最上面的花蕊中,刻出一化生童子。上下对称雕出两对花叶,以及三朵初开、正开、开后,不同形象的莲花.这完全是以写实手法雕出的莲花浮雕。在思维菩萨旁又透雕出菩提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6
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有哪些特点?宾阳中洞介绍-趣历史网

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有哪些特点?宾阳中洞介绍-趣历史网

  还不知道: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有哪些特点?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初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到了80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结构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  题材  宾阳中洞雕刻的为北魏石窟中常见的“三世佛”题材。石窟内共有11尊大像,正壁主像一组5尊,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各一组3尊,包括一立佛和二胁侍菩萨,这三组造像分别表示佛教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主佛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侧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特点  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佛的微笑  宾阳中洞造像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微笑,佛的微笑给人一种深邃之感,于宁静之中透出百般慈爱,眼神之中流露出无尽的温和与清秀,把佛教中的圣洁肃穆、慈悲仁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秀骨清像  宾阳中洞造像的另一大特征就是“秀骨清像”,北魏迁都洛阳后,在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叶,中国石窟艺术在造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呈现出划时代的特征和风格。  这时龙门石窟造像普遍出现了瘦削型的“秀骨清像”和“褒衣博带”式的服装。这种新风格因为形成于中原腹地的北魏都城洛阳西南的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原风格”。  浮雕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第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  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造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被盗往国外了。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价值  宾阳中洞作为北魏造像风格的洞窟,与北魏早期的云冈石窟造像存在巨大的变化与差异。北魏迁都洛阳后,吸收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力和深厚的汉文化,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改革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同时也使造像风格吸收了汉族士大夫那种“清淡”风尚和“秀骨清像”的风姿。从而在龙门石窟开创了一种“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也加速了佛教传入中原后造像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6
龙门二十品是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趣历史网

龙门二十品是什么东西?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趣历史网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龙门二十品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龙门二十品”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魏碑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  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内容一般是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的。它的书法艺术是在汉隶和晋楷的基础上发展演化,从而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兼隶书格调,又孕楷书因素的独特风格,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体的代表。  概述  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该称号始自清代。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窑)。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  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  地理环境  从河南洛阳南行十三公里左右,就到了著名的“四大佛窟”之一的龙门石窟。这里两山夹峙,有如门阙,伊水长流,一边,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眠的香山;一边,是龙门山。  在龙门山上,有自北魏至北宋开凿的大大小小的佛窟,至今尚存的就有一千三百五十二个,有佛龛两千三百四十五个,造像多至十万余尊,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  笔形特征  《龙门二十品》造像记是典型的“魏碑体”,从笔势上看,入笔露锋,横画的书写先竖向下方按再横向右上方运行。平其凡先生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右手执笔书写的缘故。  右手执笔,最佳的线条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直线和呈“S”型的曲线,将这种最适宜右手执笔书写的“S”型曲线压缩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笔形。在造像记中随处可见方头方尾、呈平行四边形的横画,这应该是受当时刊刻工具的影响。  另外,龙门造像题记中,经常出现横画向右上方明显的欹斜,且波磔明显,带有明显的隶意,表现为收笔时按笔并上挑出锋,在“二十品”造像题记中的“点”画大多呈三角形,这是受刻刀影响的缘故。刀在石上运行较为迟钝、生涩,不如笔在纸上运行流畅、快捷。  同时,由于受隶书的影响,魏碑点画有向上挑的波脚;还有些点画为横的写法,把并列的点画横向连为一体。魏碑中长撇的典型特征是头部下笔处斜刻一笔,大约呈45度角,尾部较粗,收尾时末梢微微上扬或沿水平方向运行。  捺画多有波磔,微露锋或不露锋,保留隶意。有的捺画下端水平如直线,完全是刀刻的工艺效果,如《始平公造像记》、《魏灵造像记》中的大部分捺笔方正峻厉,如刀刻一般,更显得锋芒毕露,雄健非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26
水煮龙利鱼做法大全

水煮龙利鱼做法大全

步骤1 龙利鱼片解冻,用清水洗干净沥干 步骤2 将龙利鱼切成薄片,加入胡椒粉,料酒,淀粉,1克盐拌均腌制10分钟 步骤3 大蒜和姜剁成末,尖椒切成圈 步骤4 金针菇去掉根部分成小根洗净 步骤5 把金针菇放在锅里煮熟了捞出放到碗里 步骤6 起锅热油,下入少许花椒粒和姜末炒香, 步骤7 再加入火锅底料炒出红油,加入清水煮开 步骤8 汤烧开后下入龙里鱼片煮熟,加适量的盐调味 步骤9 起锅倒在金针菇上 步骤10 然后在上面撒上尖椒圈和大蒜末,锅中烧热油,倒在尖椒和大蒜末上,次啦一声 香味扑鼻而来

川菜大全 2022-08-19
蒜香黄油烤小龙虾做法大全

蒜香黄油烤小龙虾做法大全

步骤1 将小龙虾剪去腹部上的须子,洗刷干净,在头部眼睛往下部分都剪掉,并挑出虾头上的沙囊扔掉 步骤2 将10克姜切成丝 步骤3 将烤肉酱加白酒、水调匀,并加入姜丝,做成卤汁 步骤4 将小龙虾放入保鲜盒中,倒入卤汁,抓拌均匀,盖上盖子,静置2小时 步骤5 将剩余的5g姜切成粒,将10g蒜切粒,5g小米椒准备好。 步骤6 炒锅中放入20g黄油,小火,融化后放入姜粒、蒜粒、小米椒,炒出香味 步骤7 放入小龙虾及腌虾的卤汁,炒匀,炒一会儿至虾颜色变红 步骤8 倒入锡盒中,送入预热至200度的烤箱中层 步骤9 定时约20分钟 步骤10 将剩的10g蒜切粒,5g小米椒切段,小葱切段 步骤11 炒锅中放入20g黄油,小火加热融化。烤箱程序运行15分钟后,取出锡盒,将蒜粒、小米椒粒撒到小龙虾上,浇上融化的黄油。 步骤12 再将锡盒送入烤箱,继续烤至程序结束,取出后在表面撒上小葱段、熟白芝麻即可食用

川菜大全 2022-08-19
龙池荷包鱼做法大全

龙池荷包鱼做法大全

步骤1 鲫鱼用流水冼净表面及内部血污,用厨房纸巾将表面擦干,并用筷子架在盘中备用,这样鱼的背部也能保持干爽 步骤2 大蒜切成片,红椒切末 步骤3 大葱切断,生姜末 步骤4 准备适量的郫县豆瓣酱剁细,干花椒一把 步骤5 将肉馅里加入姜末、葱末、1勺生抽、1勺黄酒、1小撮盐,顺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后腌10分钟 步骤6 用汤匙将肉馅料酿进鱼腹内,靠鱼头和鱼尾的部位也要塞到 步骤7 锅内放约一大碗油,用手在油上方感觉到有热度时,加入猪油,等猪油融化后 步骤8 此时锅内的油已经烧得滚热,将鲫鱼放进去煎。前两分钟千万不要翻动,其间可以时不时握住锅把倾斜一下锅,让热油流到锅内朝鱼头和尾处,让鱼头鱼尾也能煎到,然后再轻轻晃动锅,如果这时鱼在锅内很容易滑动,表明朝下的一面已经煎好,用平铲和汤匙互相配合,把 鱼轻轻翻身煎另一面,此时你会发现,鱼的表面很完整,一点也不会粘锅 步骤9 鱼煎好后做一个料汁,锅内留底油爆香葱姜蒜,在放入豆瓣酱炒出红油 步骤10 锅里加入清水,将生抽1勺、老抽2勺、糖1勺、盐适量、米醋2勺,八角、蚝油放入烧开,放入炸好的鲫鱼,把黄酒倒入锅中马上盖上锅盖,让锅内酒气把鱼醺一下更好的去掉腥气, 加盖烧15分钟左右 步骤11 待锅内汤汁快收干即可关火,撒上葱花开吃咯

川菜大全 2022-08-19
辣炒龙利鱼做法大全

辣炒龙利鱼做法大全

步骤1 准备材料:龙利鱼和尖椒 步骤2 龙利鱼柳解冻冲洗干净,切成块状,加入黑胡椒粉、红薯粉腌制20分钟 步骤3 尖椒斜切成段,蒜切片 步骤4 姜切丝 步骤5 把腌制好的鱼过油,用大火,让鱼在油锅里稍微炸一下,就可以全部捞起来,这个工序只是为了使淀粉和鱼充分粘合,免得炒散,不是为了让鱼熟 步骤6 炸好的鱼块沥干油捞出 步骤7 锅内留少许油,放入尖椒、花椒、蒜片炒香 步骤8 放入炸好的鱼块翻炒,调入生抽炒均即可

川菜大全 2022-08-19
红油龙抄手做法大全

红油龙抄手做法大全

步骤1 准备好原材料 步骤2 大葱切成段,生姜切成片 步骤3 将大葱、生姜、花椒放入容器里,加入150克左右的清水泡一个小时 步骤4 大蒜瓣切成末,小葱切成葱花 步骤5 猪肉剁成肉末 步骤6 肉末里打入鸡蛋,加入食盐和少许胡椒粉搅拌均匀 步骤7 一点儿一点儿地加入泡好的葱姜花椒水,朝一个方向搅拌上劲,然后加入香油拌匀 步骤8 取抄手皮,放入适量馅 步骤9 用筷子裹起来,然后用筷子沾上少许水在前端两侧,将两个沾水的地方轻轻捏在一起 步骤10 包好的抄手 步骤11 锅里加入适量水烧开 步骤12 将洗好的娃娃菜叶子放入煮几十秒捞出 步骤13 放入抄手煮熟 步骤14 碗里放入适量生抽、红油辣子、葱花、蒜末、香油、食盐,舀入1勺汤,放入煮好的菜叶 步骤15 将煮熟的抄手盛入即可

川菜大全 2022-08-19
龙虾尾做法大全

龙虾尾做法大全

步骤1 龙虾尾焯水 步骤2 捞出过凉水 步骤3 锅底烧油 放入葱姜蒜 步骤4 倒入辣椒花椒 步骤5 倒入郫县豆瓣酱 步骤6 倒入啤酒 步骤7 倒入料酒蚝油盐 步骤8 倒入虾尾 步骤9 大火收汁 完成

川菜大全 2022-08-19
鱼香小龙虾做法大全

鱼香小龙虾做法大全

步骤1 鲜活的小龙虾去头,抽纱线,用牙刷刷洗干净 步骤2 葱切葱花,姜蒜切米,泡红辣椒切末,备用 步骤3 大火起锅放油,油五成热时放入姜、蒜米和泡辣椒末炒出香味,再放入葱花同炒 步骤4 加入盐、酱油、汤、绍酒烧开 步骤5 放入小龙虾焖煮15分钟 步骤6 放入糖醋调味,下水豆粉勾芡,起锅装盘

川菜大全 2022-08-19
蒜蓉小龙虾做法大全

蒜蓉小龙虾做法大全

步骤1 热油放入香料炒香捞出 步骤2 一次倒入葱姜蒜炒香 步骤3 倒入小米辣豆瓣酱炒香 步骤4 倒入小龙虾翻炒均匀 步骤5 倒入啤酒焖煮 步骤6 倒入调料翻炒均匀 步骤7 出锅撒白芝麻香菜

川菜大全 2022-08-19
盘龙豇豆做法大全

盘龙豇豆做法大全

步骤1 豇豆切掉头,从中间切开 步骤2 沸水中放盐,下豇豆煮熟,矿泉水或冰水冲凉捞出沥干备用 步骤3 手撕成两半,盘于盘中 步骤4 生抽,盐,白糖,蚝油,香醋,香油,藤椒油,矿泉水搅拌均匀 步骤5 倒入蒜末,干辣椒,花椒,淋上料汁,淋上热油

川菜大全 2022-08-19
香辣小龙虾做法大全

香辣小龙虾做法大全

步骤1 小龙虾用水冲洗,并用小刷子将腹部和嘴巴刷洗干净 步骤2 抽出虾线 步骤3 锅中倒入鲤鱼牌川香小榨风味菜籽油550毫升 步骤4 油八成热,下入小龙虾。(选择这款油,是因为它是非转基因物理压榨,正宗四川小榨风味,在油炸的时候保证小龙虾肉质口感细腻,并可以去腥,在炒的时候能将将佐料的香味激发出来,与小龙虾的鲜美完美结合,做出来的小龙虾色泽明亮,浓香四溢,口感细腻丰富。) 步骤5 过油12秒至龙虾通红后捞出 步骤6 锅中多一点底油,烧至6分热,下入葱段、姜片、蒜瓣、八角、香叶、干辣椒、花椒煸香 步骤7 再加入1包香辣龙虾酱。(香辣龙虾酱菜市场和超市都容易买到。我的酱料包买的是海底捞品牌的,除了香辣的,还有麻辣,十三香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步骤8 配料与龙虾酱翻炒均匀。 步骤9 倒入龙虾翻炒2分钟左右 步骤10 倒入啤酒,没过龙虾就可以。(加啤酒更能掩盖龙虾的土腥味,还能提鲜,比直接用清水煮味道更好。) 步骤11 加入生抽、老抽、白糖、盐调味。(龙虾酱有咸味了,盐要少加。) 步骤12 开大火煮5-8分钟 步骤13 最后加入青椒块配色 步骤14 煮约1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鲜香味美夏日必备的小龙虾,赶紧放下手机,两手剥虾,开吃吧

川菜大全 2022-08-19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龙珠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龙珠具体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龙珠  【释名】  也称赤珠。  【集解】  [藏器说]生长在道路边。果子圆如龙葵。把它的叶揉搓去汁后可食用。  苗〔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白发转黑,令人兴奋不睡。治各种热毒,石气发动,调中解烦。  子〔主治〕治疗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百科 2022-08-11
< 27 28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