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剪纸
中国最早的剪纸考证

中国最早的剪纸考证

你知道最早的剪纸是什么吗? 纸的质地轻薄,易于剪刻,加之东汉蔡伦改进技术,使得价格低廉,于是在民间流行剪刻纸张。然而,纸极易腐烂,无法保存久远,因此在考古学中很难发现最早起源的剪纸作品。 目前,考古发掘论证,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五幅剪纸。 阿斯塔那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交叉口,在南北朝时期成为重要的经济重镇,这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各种经济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的文化气息。墓葬中出现的五幅剪纸是作为陪葬用的,表现的内容主要以植物、动物图案为主,分别刻画了“对马” “对猴”“忍冬”“菊花”等艺术形象,装饰风格采用团花式,色彩偏黄,间带蓝色。五幅作品分别以“成双成对”的表现形式展现,说明人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掌握了纸的可折叠性,创造出对称与均衡的艺术手法。 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剪纸艺术已经臻于完善。正是由于这五幅作品的技艺精湛,使得其最早起源的理论遭到质疑。

民间工艺 2015-10-22 09:54:15  
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 剪纸的文化价值-剪纸的制作方法 剪纸的由来 以下是剪纸由来的几种说法。 1、来自出土文物。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矗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2、来自新疆。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在江西成熟。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的文化价值有哪些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剪纸的制作方法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的制作方法: 1、印染纸张。 传统中国剪纸艺人会使用刷子将纸张染成传统的中国红。 2、烫樱 在染色后的宣纸干了后通常会出现皱折的情况。用一个温热的熨斗将皱纸的纸张熨平。 3、制作模板。 下面这个蝴蝶的形象就非常的简单,使用铅笔将蝴蝶的轮廓勾勒出来。 4、烟熏模板。 将刚才染色准备好的一张纸张取来,将其弄湿润,然后在下面压上模板。使得模板一面朝向煤油灯。模板和没有覆上模板的地方都会被煤油灯的烟所熏黑。当纸张完全干燥了之后,将模板取下,然后就会留下煤油灯烟熏过的地方和没有熏到的被模板盖住的空白。这就是剪纸的样板。 5、堆垛。 将剪纸的样板放在一小摞染好色的纸的上面,大约可以有20张左右,然后将它们封在一起。 6、剪纸。

民间工艺 2015-05-04 09:04:21  
中国剪纸文化-中国传统中的剪纸文化

中国剪纸文化-中国传统中的剪纸文化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报春鸟剪纸矢量图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 婚庆现场那大大的红双喜字,各式各样的拉花儿,吉祥图案,配合人们脸上的喜庆笑容,让人从心底产生一种喜庆祥和的情绪,不知不觉间,似乎是幸福脱茧而出。而这一切,都有剪纸的影子融合其中。 要说剪纸,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髓体现,其中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小小的一张彩纸,在剪纸艺术家的手中,翻转折叠,修修剪剪,不一会的功夫,就会出现一个精巧的图案。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事,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剪纸艺术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就像那些史官一样,他们使用手中的笔,书写着历史,而在剪纸艺术家的眼中,手中的剪刀和纸张,就是他们书写历史的工具。 要说剪纸,就不得不提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是人们出于纳福迎祥的观念,在面对自然灾害等逆境侵扰时,激发出对美满幸福生活渴求的产物。吉祥文化是剪纸的核心和灵魂,而剪纸,正是吉祥文化的延伸和表现形式。 剪纸艺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同时运用比兴手法创造出多种吉祥物,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比如,《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剪纸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当要数各种喜庆的场合了,婚庆典礼,开业典礼,商店门窗上的吉祥剪纸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更新,剪纸的制作也有了不一样的形式,现在则可以通过激光剪纸的手段来实现。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激光剪纸失去了剪纸艺术本身的质朴和率真,大大的鱼,大大的谷粒以及更为复杂的图案,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加工而成,其中的喜悦,又怎是点击一下鼠标,就批量刻制的情绪所能替代的。

民间工艺 2012-07-11 21:15:36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