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北
魏晋风流,为什么有人说魏晋人士多风流呢?

魏晋风流,为什么有人说魏晋人士多风流呢?

早年读过鲁迅的杂文《魏晋风度与酒药之关系》,文中主要强调了名士以风流对抗晋朝的黑暗统治魏晋风流。但如果把名士现象放在东汉至隋唐这一段大的历史背景上看,我所发现的,却是它自身的黑暗。 表面上看,他们谈玄论道,诗书传家,文人雅士,雅的不得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在逐渐演变,最后变成了以雅为包装的大的腐败集团,成为社会黑暗的催化剂。 他们所谓的“寄情于山水”,其实就是置民生于不顾,满嘴的儒释道,其实一肚子的仕途经济,财迷心窍。王谢士族的代表王衍,被大赵天王石勒抓住后,立刻劝其称帝,遭到石勒的唾骂,骂他身居高位,一心为自己盘算的无耻行径。石勒是个不识字的胡人,却是一眼就看穿了这类人的实质。 可惜这个实质,至今一些人也看不到,或者是不愿意看到。 其实文士也好,文盲也好,只要条件成熟,都有可能演变为腐败。可见,标签这种东西是靠不住的,有些人紧紧抓住标签不撒手,是因为标签这种东西还有遮羞的作用,虽然只有窄窄的那么一小条,它就是能遮住一些人的眼睛。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美男辈出? 我觉得这个和当时的社会价值取向有关系,所谓魏晋风度,除了气质风度,身材样貌也是一个重要标准。正是因为人们对魏晋风度的推崇,所以使得关于俊美容貌的记载非常普遍,这也就造成了人们对这一时期美男辈出的错觉。至于有的人说这一时期胡汉杂交,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使得出现了很多混血儿,因此出现了很多混血帅哥。我觉得这一说法不是特别准确,在魏晋前期,曹魏和西晋都是强大的汉人国家,这一时期出现了的美男子,与胡人并无关系,例如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貌比潘安”的潘岳,“看杀卫玠”的卫玠等等。随后的五胡乱华,汉人大规模南渡避难,《世说新语》中大量夸张用语描述的美男子,基本都在江左东晋这边,也都是纯种的汉人。至于留在北地的汉人,如果不是冉闵的《杀胡令》甚至都快要灭绝了。北中国有名的美男子,一是燕国的慕容家族,这家族的基因太好了,几乎个顶个美男子,“风华绝代”这一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慕容恪的。再有就是北朝后期,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因为太帅了,上阵杀敌只好带着铜面具,高家祖先是胡化的汉人,倒是很有可能有胡人的基因。

资讯百科 2022-05-25
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的东西南北是怎么确定的?

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的东西南北是怎么确定的?

地球上的方向,是由地球自转确定的地球自转方向。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西。 地球绕着地轴自转,地球的两端叫两极。 如果在地轴一端的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逆时针的一端就是北极;顺时针的一端就是南极。 南极是最南的极点,北极是最北的极点,地球上一切向着北极的方向叫北方;反之就是南方。 东方和西方是无限的。 如果你从地球上两极以外的任何地方向东走,可以绕地球一周回到原来的地方,而且还可以继续向东走,但是永远找不到东方的止境;向西走也是如此。 南方和北方是有限的。 如果我们从地球北极以外的任何地点向北走,最终都会到达北极,那里既没有东,也没有西,更没有北。 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是南。 南极的情形与北极正好相反,从 地球南极 以外的任何地点向南走,最终都会到达南极,那里既没有东,也没有西,更没有南,前后左右、四面八方都是北。 地球的东西南北就是这样定下来的。

资讯百科 2022-03-14
中国南北分界线,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在哪里?

中国南北分界线,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在哪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中国南北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000公里,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扩展资料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资讯百科 2022-01-30
南朝是哪个朝代,谁能讲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南朝是哪个朝代,谁能讲讲魏晋南北朝的历史?

(图为南朝是哪个朝代:隋文帝画像) 谢邀回答问题,问:谁能讲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历史。 自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共三百六十余年,在这段时期政权的更替非常频繁,时而更替,时而并存,想讲清楚这段历史难度不小,我也只能讲一下大概。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政权频繁更換的历史时期。从魏至隋期间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一共有三十余个政权交替出现,请看下表: 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大小朝廷交替变換,整个历史舞台非常混乱,真是你方谢幕我登场,总体体现在一个“乱\”字上。 动荡的历史时期,首先使传统的儒学受到冲击和分化,而道教却有了勃兴的势头。其它各种文化仿佛有了市场一样,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 比如玄学,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佛教也从西域传入进来,波斯和希腊的文化也在此时羼入进来,正好也应验在了那个“乱\”字上。 由于这段时期的长年战乱,失去了汉时期对周边民族的控制,北方民族趁机建立起了各自的政权。 五胡十六国自公元304年刘渊称王时开始,一直到公元439年初,鲜卑族的拓拔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域为止,一共经历了135年,在此期间共有六个种族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由于此期间诸国之间的佊此混战,只有前秦的苻坚曾一度统一过北方,但为时也并不是很长。 直至公元439年北魏朝廷才统一了北方,往北至蒙古,往西至新疆东部,往南至秦岭、准河一带。随后迁都至河南洛阳,与南宋形成对峙之势。 到了公元534年,魏政权分裂成为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又被北齐所取代,西魏也被北周所取代。 到了公元550年,东魏被大将军高姓夺权并称帝,国号为北齐。建都于邺。公元557年北齐政权又被北周所灭。 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氏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国号为周,历史上称其为北周。 同年,北周灭掉了北齐,从而也统一了北方。再之后又攻取了江北、淮南,将统治区域扩大到了长江北岸。 直至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篡夺了北周政权称帝,这就是有名的隋文帝,立国号为隋。 八年之后隋终于灭掉所有的王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这才结束了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动荡时期。 隋朝的统治区域很大,东至沿海边,西到新彊的东部,往北到了蒙古大漠,往南一直到大海边。 至此,隋朝的建立也结束了长达三百六十余年的割据与混乱,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可以说在历史上隋文帝杨坚功不可没。 从此,历史又回到了正轨,再之后唐又灭隋,此为后话不提。 由于时间蒼促,难免出现错误,如发现不妥之处,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感谢您的阅读。

资讯百科 2022-01-26
南朝是哪个朝代,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南朝是哪个朝代,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南北朝不是一个朝代南朝是哪个朝代,而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统称❕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 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 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 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南到东南亚、南亚❕ 此时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南朝只的是哪4个朝代的总称?   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继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族政权,与鲜卑族在北方建立的政权对峙,而它们的存在时间都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刘宋),最短的仅23年(萧齐),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治时期。它与北方的元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又称刘宋,中国南朝第一个政权。开国皇帝刘裕,乃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嫡孙,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南朝宋建立,北方诸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生产经济终于有所恢复,遂有元嘉之治。但公元453年,其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骇人听闻地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之后王室诸子争位,混战不止,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实力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南朝宋终被南齐所取代。  南齐 (479——503年)  南朝第二个王朝。萧道成创建。都建康。疆域北至大巴山脉和淮南,西至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南直抵海滨。历七帝,共二十四年(479~503年)。  萧道成,低级士族出身。领兵三十多年,他利用刘宋末年皇室内部、君臣之间相互残杀的混乱局面,以中领军掌握实权,于升明三年(479年)代宋称帝(见齐高帝萧道成),国号齐,年号建元,历史上又称南齐、萧齐。齐初虽对宋末暴政作过一些改革,注意劝课农桑和学校教育,但人民的负担并未减轻,濒于破产的农民纷纷沦为豪强大族的隐户。齐世寒人兴起的趋势继续发展,中央以寒人掌典机要,地方则重用典签,对皇室和方镇严加控制、监视,门阀士族的实权进一步削弱。齐初,鉴于宋末统治阶级内部相互残杀而失天下的教训,终齐武帝萧赜之世,虽然爆发过唐寓之暴动,尚能维持政局的稳定。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皇室间的相互残杀更甚于宋末。高、武子孙,几乎被萧鸾杀绝。萧鸾死后,继位的萧宝卷(东昏侯)更是专事杀戮的暴君,人人自危,众叛亲离,政局混乱达于极点。永元三年(501年),宗室雍州刺史萧衍自襄阳起兵攻占建康,尽杀明帝后裔,次年称帝,建立梁朝,齐亡。  南梁  南朝第三个王南北朝-梁(公元546)朝。萧衍创建。都建康。历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永元二年(500),萧衍之兄萧懿被齐东昏侯萧宝卷杀害,三年,萧衍乘南齐君臣互相残杀,政局极端混乱之际,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并于次年称帝。国号梁,建元天监,历史上又称萧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盛时疆域约为今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 、云南、贵州等省区 ;河南、陕西、四川各一部分以及越南北部东部、缅甸北端小部分。  萧衍是南齐宗室,永元三年( 501 )乘南齐君臣互相残杀之机,起兵于襄阳,攻占建康,杀东昏侯,立其弟萧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 。天监元年(502)废和帝自立 ,称帝 ,是为梁武帝。都建康。国号梁,建元天监,史称萧梁。萧衍在位48年,他宽纵皇族;大倡佛教;又勒令地方官”上献”,结果地方官吏竞相聚敛,盘剥百姓;徭役繁重,”人人厌苦,家家思乱”。萧衍后期昏庸,致使数度对魏之战均劳而无功,甚至溃败丧师。太清元年(547 )东魏大将侯景降梁 ,萧衍不顾朝臣反对,妄图倚侯景灭魏。二年侯景起兵反梁(见侯景之乱),萧衍子孙虽拥强兵,但守镇佯援,伺机夺皇位 。三年,叛军克台城,萧衍饿死。四年,侯景立太子萧纲为帝,是为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 )侯景杀萧纲 ,自称汉皇帝。此时,萧衍诸子及孙各据一方,互相争夺,萧纶(萧衍第六子)据郢州(镇夏口,今湖北武昌),附北齐;萧绎(萧衍第七子)据荆州(今湖北江陵),反复依附于北齐、西魏 ;萧纪(萧衍第八子)据益州(今四川成都);萧詧(萧衍之孙)据襄阳(今湖北襄樊),附西魏。同年,萧绎引西魏军为援灭萧纶。三年又灭侯景,称帝于江陵(今属湖北),是为梁元帝。承圣二年(553)萧绎灭顺江东下的萧纪 ,但益州空虚为西魏夺得。三年,萧詧在西魏军协助下攻占江陵 ,杀萧绎,次年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555~587),是为后梁宣帝。后梁仅有江陵及其周围一小片疆土,且江陵城中从王公以下男女数万口均已成为西魏将士的奴婢,故萧詧据有的是一座空城。后梁初建时,萧梁疆域已失大半:长江下游入北齐;益州、汉中、襄阳入西魏;江陵后梁实亦为西魏所有。就在绍泰元年(555 )后梁立国时 ,萧梁将领王僧辩、陈霸先于建康拥梁元帝子萧方智为梁王。时北齐遣兵送梁武帝侄萧渊明归建康,王僧辩遂拥渊明为帝(史称贞阳侯 )。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渊明为建安公,复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 )陈霸先进封陈王 ,旋受禅称帝,改元永定。都建康。国号陈。梁朝亡。  陈(公元557-589年)  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陈武帝与其继承者文帝、宣帝先后消灭了王僧辩、王僧智等反对势力,又在建康附近打败北齐军。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陈的统治,但毕竟由于国力衰微,陈的统治被局限于长江以南,宜昌以东的地方。公元五八三年,陈宣帝卒。其子后主陈叔宝即位,此时北方已被隋朝统一,全国的统一也已指日可待。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的姓重合的,仅南朝陈一家。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有所好转。亡国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  陈武帝 陈霸先(503-559)  字兴国,汉族,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杀僧辩,立敬帝,自为相国,封陈王。败北齐,排僧辩馀党,受百姓所拥戴,后受禅称帝,国号陈,都建康,在位三年,谥武皇帝,庙号高祖。

资讯百科 2022-01-26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

南北方饮食在主食、菜系、菜量等方面有差异。南方适宜种水稻,主食是大米,北方适宜种小麦,主食是馒头、饺子、大饼、面条等。北方的菜系以鲁菜为多,南方的菜系包括川菜、粤菜、湘菜、浙菜、闽菜、苏菜、徽菜等。 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 北方菜品分量足,不讲究精细烹饪工序、菜名,买菜一般论斤买,做菜量多、做工简单。 南方买菜一般论个买,菜肴精致细腻,制作工艺繁复,讲究刀工、烹饪火候、摆盘等,菜量小。 南方在饭前、饮酒前喝汤,北方在饭后喝汤,过年时南方吃年糕,北方吃饺子,南方粽子咸,北方粽子甜。

生活妙招 2021-11-06
粽馅也起南北之争:南方爱吃咸肉粽北方喜蘸白糖

粽馅也起南北之争:南方爱吃咸肉粽北方喜蘸白糖

  南派:咸肉粽子香喷喷   “我有一次去巢湖,看到餐桌上有粽子,剥开一看却傻眼了,只看见白白的米,啥东西也没有。 ”来自桐城的小黄告诉记者,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白米粽子,“后来我搜索半天,终于发现旁边有一小碟子白糖,原来这个粽子是要蘸着白糖吃的。 ”小黄说,“我们家都是用咸肉裹粽子,一剥开,粽叶的清香味夹带着咸肉的香味,非常美味。 ”  “蜜枣粽子比较腻,偶尔吃点还行,吃两个以上就受不了了,但是咸肉粽子吃两个还会意犹未尽。 ”小陈也是桐城人,他认为,粽子就该是咸肉的,有各种香味。 “市场上现在还有咸蛋黄粽子,跟月饼一样,不错。 ”  北派:甜粽子馅有多样  而小黄所不喜的甜粽子,却是蚌埠的何女士的最爱,“其实甜粽子有很多种的,不仅仅是白米蘸白糖,还有蜜枣的,也还有咸肉配蜜枣的,很丰富。 ”何女士老家在蚌埠,目前住合肥,“我们老家本来就很少腌制腊肉,所以以前几乎没有咸的肉粽子,家里都是用蜜枣,还有白糖。 ”她虽来自皖北,但并不排斥咸肉粽子,她告诉记者,现在在蚌埠买咸肉也极为方便,所以有不少家庭也开始裹咸肉粽子。  “还是蜜枣粽子好吃,甜滋滋的,吃着很满足,肉粽子太腻,没什么香味。 ”来自阜阳的李女士表示还吃不习惯咸肉粽子。 //   专家:与习惯、物资有关  在皖南的家庭,每年春节时的腊肉,总是会留下部分,到了端午切成肉丁,将糯米浸泡后,拌在一起,然后裹上粽叶,放在锅里蒸熟。而如今,有些皖南家庭,也有泡上一点红豆,与腊肉一起裹在粽子里。  而在皖北的家庭,裹粽子的手法一样,但是一般都采用蜜枣做馅,或者什么馅也不放,吃时蘸白糖。据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贤友分析,南方偏爱咸肉粽子而北方喜欢甜味粽子,这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以长江为界,皖南以及沿江居民本就爱腌制咸货腊肉,所以他们做的粽子爱放咸肉,而北方枣子多,也爱甜食,所以多裹蜜枣粽子。王贤友也表示,随南北居民交流,和物资充盈,以及运输的通畅,现在也没有明显的区分,皖北居民也会裹咸肉粽子,皖南的居民也会裹些甜粽子调剂口味。

饮食文化 2021-08-27
东西南北 补有重点

东西南北 补有重点

  冬令进补是养生的一大热门,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的人们都热衷于此。“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进补最重要的也是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环境、气候特点来有效进补。   多吃姜发汗 用百合润肺  北方:东北热补,西北润补  虽然还未到“三九天”,但东北地区已是一片严寒。由于气温过低,风寒感冒、呼吸道疾病及骨关节性疾病易反复和加重,心脑血管病患者遇骤冷易突发急性心梗或卒中。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孙其伟介绍,中医上讲,干冷需要“热补”。针对北方人阳虚的体质特点,冬令进补最好选择羊肉、狗肉、鹿肉等温热之品,在烹饪时加入萝卜、白菜等,可以中和温补之效,令其补而不燥。天冷人们出汗较少,不妨在做菜时加点生姜,有助于发汗散寒。独具东北特色的人参酒、参茸酒等,对强壮补身、御寒助阳很有效,阳虚体质者可以适当服用。  这里介绍一个治疗风寒感冒的药膳方———神仙粥。头身疼痛、怕冷无汗或发热无汗的风寒感冒患者,食用此粥后汗出,则感冒自除。做法:取生姜5克、糯米50克、连须的葱白7条,将糯米与生姜同煮1~2开,再放入葱白,待粥熟后调入米醋15克。空腹趁热服下,盖上被子静卧,以微出汗为度。  西北地区的冬季除了不亚于东北的严寒,更添一分“燥气”。寒邪和燥邪最易侵犯肺脏,加之西北人喜食牛羊肉,烹调以烧、炸、烤为主,口味多盐多油,这种高热量饮食虽然有助抵御严寒,但也很容易引发口舌生疮、咳嗽、便秘等燥热偏盛之症。因此,冬季除了需要“热补”,还应加强“润补”,即多吃滋阴润肺之品,蜂蜜、莲藕、百合、杏仁、白果、银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日常多喝水,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火上浇油、损伤肺津。  推荐两款药膳粥羹:润肺银耳羹(西洋参3克,北沙参、天冬、川贝、白芨各6克,装入纱布袋内,加水100毫升,煎煮1小时。干银耳25克泡发后加入其中,文火煎煮至黏稠,调味勾芡即成)养阴清热、益气生津,可治疗久咳少痰、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百合粥(百合30~50克,粳米50~100克,加水煮粥)可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用于肺燥干咳、热病后期余热未清、心烦失眠多梦等症。  东南:大雪开补,羊肉当先  东南地区的冬季阴冷潮湿,多雨雪的天气会使精神抑郁的人增多。另外,皮肤冻伤之类的问题,以及消化系统疾病较之北方更为高发。以南京为例,夏季炎热暑湿,人体消耗大,因此有必要在冬季适当进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欣佚提醒,真正的进补还需等到大雪节气以后,补得太早或吃太多高热量食物,反而容易出现上火症状。此时可以吃点萝卜,有助通便,减少便秘和胃肠胀气。就南京地区来看,冬至前后,天气真正冷下来,吃羊肉进补就开始了。老南京人有大雪进补吃羊肉的习惯,有助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搭配山药、枸杞等,营养更丰富,温补又防燥。  冬天进补有几种常见误区:一是过分进补,二是不分体质进补。中医的原则是“虚者补之”,因此不主张盲目吃膏方进补。膏方不是食品,如果想吃膏方,一定要由正规医疗机构的医生诊断后在指导下使用。  喝莲枣米粥 淡盐水泡脚  中部:保暖防湿,养肾为主  中南地区冬季雨雪天气较少,温度多在冰点以上,人的肌肤腠理较为疏松,容易出汗和感受寒湿外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分泌内科主任何泽云指出,由于中南地区人们喜食油腻、辛辣、厚味之品,多数人体型偏胖,脾胃功能和运化体内水湿的能力通常不太好,大便偏干、失眠的病人较多,尿路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结合冬季养“藏”之道,此时节要保暖防寒湿,养护肾脏。饮食当以清补为主,莲子红枣大米粥就是一款比较适合全家人的食补方法。莲子性寒,红枣性温,两者结合,寒温平衡。  中医认为,咸味入肾,盐外用对人体有很多益处。临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泡脚,可以散寒除湿、温通经络。秋冬季节皮肤干燥的人可以用淡盐水洗脸(1升水加1克盐),有助保持皮肤水分。雾霾天气外出回家后依次用淡盐水(1升水加5克盐)和温开水漱口,对口腔局部具有消炎作用,而且对扁桃体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岭南:多食大葱,注意泻火  岭南的气候特点是四季不分明,全年以湿热为主,即使冬季也依然湿润温热。岭南地区的人们在饮食方面追求原汁原味、饮食清淡,这是相当健康的饮食习惯,易于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只要注意夏季防止湿热邪气伤身,冬季大可不必额外进补。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陈润东强调,中医治法有补虚与泻实之分,通过这两种不同手段,实现同一个目的———阴阳平衡、祛除疾病。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就是虚,邪气盛就是实。所以说,用疏泄的手段去除实邪就相当于达到了“补”的效果。不能单纯把补看作对机体“有益”,而把泻看作“损”,不辨虚实、喜补恶泻,反而有损健康。  冬季早晨喝一碗热粥最养人。粥能调理脾胃、安神助眠,用不同食材煮粥,还能起到不同的养生效果。羊肉粥有温补功效,可以有效改善阳虚体质者怕冷的症状;八宝粥可健脾养胃,冬季煮八宝粥可用红豆代替绿豆,以减少凉性;小米牛奶冰糖粥也很滋补,但胃病患者不宜多食甜粥,可在粥中添加少许姜丝或陈皮。另外,冬季宜多吃大葱。大葱补气温阳通便,与羊肉、萝卜一同煲汤食用最好。  推荐食疗:羊肉火锅、草乌炖肉  西南:初冬补阳,冬末滋阴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云贵高原冬季气候阴冷湿寒,四川盆地则潮湿多雨。总体虽不及北方严寒干燥,但早晚温差大,湿寒对人体的侵袭较重,特别是阳虚体质人群,抗寒能力较弱,冬季易生病。所以,初冬进补以补阳为主,待到来年开春,气候转为干燥时,需在补充阳气的同时注意滋阴润燥。 //   该地区人们喜食酸、辣、麻,饮食偏咸,味多浓厚,以驱赶寒湿。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王志红介绍,羊肉火锅是一道非常好的冬季食疗方。羊肉性温能补阳,火锅中的主要调料辣椒、花椒,性味辛温,具有驱寒除湿、活血祛风、行气止痛等功效,对患有畏寒肢冷、腰膝关节酸软冷痛、腹胀、食欲不振的人群有较好地改善作用。另外,冬季还易出现“寒于外,热于内”的体质特点,此时不可急于寒凉清热,而是要通过滋阴生津以除燥热,可多吃滋润类的食物,如百合、藕、银耳、萝卜、蜂蜜等甘润生津之品。  在云南民间,人们有冬季上山采挖草乌炖肉吃的饮食习俗。草乌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补阳御寒的功效,对中老年人关节冷痛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要特别注意的是:草乌需要至少炖煮6小时以上,以免所含的乌头碱导致人体中毒,服用后忌食酸冷。此外,黄焖鳝鱼、黄焖狗肉等也是值得推荐的饮食良方,在汤中加入一些辣椒、生姜、胡椒等,可以散寒祛湿。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饮食文化 2021-08-04
实力选手入场 看“南北”大众ID.4底盘

实力选手入场 看“南北”大众ID.4底盘

  [汽车之家 底盘解析]  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车席卷全球的趋势已无需多言,经过了前些年众多新兴车企入场、炒热后,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开始动手。现在,德国人上台了。而且他们一次就掏出了两款,它们分别是上汽大众的光荷4 X(参数|询价)以及一汽-大众的ID.4 CROZZ(下文简称ID.4)。  ● SUV、全新平台、大众,这样的技术实力与招牌,哦对了还有售价,那些口口声声说着具有先发优势的新兴品牌,你们怕了吗?  ● 从结构上看,南北大众的产品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来区别,这种姊妹车的做法今天被越来越多的车企灵活运用。换言之,如果是潜在消费者,你只需要挑个喜欢的外观就好;  面临日益严格的油耗和排放要求,生产新能源车型成为各大汽车厂商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纯电动化将作为未来10年里大众汽车最核心的战略,大众交出的答卷就是MEB平台。  MEB与目前在燃油车领域大放异彩的MQB有很多相似之处,总体上讲他们都是基于大众模块化理念而来。  特点是都具有极强的扩展性,可根据需求和定位,打造不同车身轴距,以及不同的调校和续航里程,但由于电机代替内燃机,动力电池代替油箱,因在布局架构方面有着自身特点。  简言之,德国人的想法有些类似本田的MM理念。也就是机械占据空间最小化,乘坐空间最大化。他们的方法是在MEB平台上,让电池组、电机等核心组件均设定固定的位置和模式。  电池整体嵌入车底,车轴模块和传动系统模块被尽量向前后移动,使生产出的车辆具有更长的轴距和较短的前后悬,实现空间最大化,带来更大的驾驶舱空间和更高的坐姿。  看完了全局计划以及开发平台,让我们看看最终落地的产品,此次广州车展上亮相的南北大众的两台产品就是MEB平台孵化的新生儿。  结论先行,这两台车无论是悬架结构,还是细节做工,肉眼难以分辨出差别。如果您对它感兴趣,完全不用担心机械结构上的区别,挑个喜欢的外观即可。  对于家用车而言,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足矣承载前悬架设定需求。不过在细节上可以看到为优化空气动力学表现安装的护板。  平整的护板从电机下方一直延续到底盘中后部,这有利于帮助气流快速流经底盘,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噪音,另一方面减少异物击打关键部位的可能性。  后悬架部分虽然整体结构上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不过与今天大众品牌上常见的三横一纵的结构不同,在ID.4上找不到单独的纵臂。  在前后悬架中,都可以看到半轴的存在,也就是说它们是四驱车型。不过MEB平台的开发理念中是以后驱为主,前桥电机起到的更多是辅助作用,也可以理解为适时四驱结构。  另外,在它们的底盘上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后部制动系统上它们都使用了由大陆集团提供的鼓式制动。  纯电动车行驶过程中,车主松开加速踏板,车辆就会减速。这是因为车轮会通过半轴带动电机转动,让其为电机充电,造成减速的现象。因此从技术结构上讲,电动车使用制动系统减速的情况更少。  另外由于整体是密封结构,因此其工作环境相对更加封闭,抗环境干扰能力更强,大陆集团表示刹车片的更换周期可达15万公里。而且这套系统中还集成了驻车制动电机,可以进一步减小侵占空间。写在后面的话:  曾经很多人批评传统车企不愿调转船头迎接新时代到来,实际上他们早有准备。在市场接受程度日趋成熟的今天,他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产品快速袭来。从底盘上看,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细节处理都体现出了大众这个传统车企的硬实力。剩下的问题已不是开起来香不香,而是有多香。(文/图 汽车之家 唐朝 摄广州车展前方报道团队)

汽车百科 2021-07-29
淮扬菜传统名菜葫芦鸡 风行全国南北皆有

淮扬菜传统名菜葫芦鸡 风行全国南北皆有

葫芦鸡始于唐代,是陕西省的传统名菜。相传,葫芦鸡始于唐玄宗礼部尚书韦的官厨。韦氏用菜极为讲究,穷奢极欲,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二位厨师制作失败,便重罚鞭打,第三位厨师吸取了前两位出事的经验教训,把鸡捆扎起来,然后烹制。这样做出来的鸡肉不但香醇酥嫩而且形似葫芦,后人便将其称之为葫芦鸡 。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葫芦鸡特点 1、整鸡去骨,腹内用瑶柱、鱼翅、花菇、冬笋、鲜虾等八种材质填满,皮酥肉嫩、鲜香味醇。葫芦鸡被誉为“长安第一味”,以形似葫芦而得名。 2、据《西阳杂俎》记载:葫芦鸡创始于唐札部尚书韦涉的家厨。韦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个厨师采用先煮后油炸,韦陟尝后,嫌肉质太老,命家丁将这个厨师鞭打五十致死;第二个厨师采用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鸡虽酥嫩,但鸡肉脱骨成碎块,韦陟嫌不成形,便将这个厨师活活打死;第三个厨师吸取前二者的经验教训,把鸡捆扎起来,而后烹制形如葫芦,香醇酥嫩,颇得韦陟赏识。后来人们就把这样烹制的鸡称为“葫芦鸡”,一直流传至今。 3、“葫芦鸡”历史悠久,已流传千年以上,号称长安第一味。色泽金黄,形似葫芦,皮酥肉嫩,香烂味醇,此品不但广泛流传于西北一带,神州大地,南北皆有。 4、“葫芦鸡”以鸡为主料,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鸡”相传源于唐代,经历代名厨不断改进、提高,制法日臻完美。此菜工艺复杂,操作细致。成菜体形完整,奇香诱人。举箸一抖,骨肉分离,皮酥肉嫩,鲜香浓郁,回味悠长。是鸡馔中难得的珍品。此菜香味浓烈,一盘上席,满室生香,被誉为“长安第一味”,1988年,获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是西安饭庄看家菜之一。特级烹调师秦崇九制作最佳。 葫芦鸡的制作分为清煮、笼蒸、油炸三道工序。传统的选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特有的倭倭鸡,这种鸡饲养一年,净重约一公斤,肉质细嫩制作时先要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的时候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形状,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鸡煮半小时取出盛入盆内,添肉汤、料酒、精盐、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入笼蒸透。油炸时将上好的菜子油烧至八成热,投入蒸好的整鸡,慢慢拨动,至鸡呈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带小碟的椒盐佐食即可。 八宝葫芦鸡 1、“八宝葫芦鸡”是川莱传统技艺中的工艺名菜,以整鸡脱骨法去鸡骨,在鸡腹内酿入四川特产的圆糯米、鲜豌豆、熟火腿、苡仁、芡实、香菌、莲籽、百合等八种馅料,精工制成葫芦形,蒸熟后装盘。饰以用胡萝卜、莴笋制成的双色小葫芦围边,成菜形如葫芦,鸡肉嫩,馅心糍糯疏散,滋味咸鲜香醇。 2、“八宝葫芦鸡”亦可以鸭代鸡,名曰“八宝葫芦鸭”。另法,鸡蒸晾凉后,过油炸成金色,配椒盐上桌,名“椒盐八宝葫芦鸡。”本品为中国菜式典型代表之一,技法重刀工,整鸡脱骨,花色造型,形似葫芦;酿法填馅,八宝有香有粘,有脆有鲜,味美多样,荤素同食,深受群众欢迎,风行全国,南北皆有,或炸或不炸,八宝投料因地小有不同,或名“八宝鸡”、“布袋鸡”,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香酥葫芦鸡 类别:四川菜 营养不良食谱 补虚养身食谱 老人食谱 工艺:炸 口味:咸甜味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童子鸡800克 辅料:口蘑100克 海参(水浸)150克 鱼肚100克 火腿100克 冬笋150克 莲子50克 糯米150克 调料:胡椒5克 味精2克 盐25克 料酒25克 姜15克 大蒜(白皮)15克 大葱20克 白砂糖5克 醋15克 香油10克 菜籽油100克 椒盐35克 烹饪方法: 1、鸡洗净后整鸡去骨,码味半小时; 2、水发海参、火腿、冬笋、莲米、糯米、鱼肚制成咸鲜味馅料; 3、瓤入码好味的鸡腹内,捆成葫芦形,出一水后上笼蒸软; 4、 生菜拌成糖醋味待用; 5、 将蒸软的鸡取出,搌干水分,入七成油温的锅中,炸至呈金黄色时取出; 6、随椒盐味碟和糖醋生菜配食即可。 制作提示: 1、 瓤好馅的鸡出水时应用炒勺和炒瓤用力挡压,防止翅,腿爆出,影响成形; 2、本品有油炸过程,菜油500克; 3、 炸时油温应略高些,以增加鸡皮酥脆程度。

烹饪技巧 2019-06-19 15:43:43  
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哪些

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哪些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就有很多不同,生活在北方的人到南方不喜欢南方饮食生活的南方的人,去北方也不适应北方的饮食,那么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会带大家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哪些 1、主食差异 南北方饮食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主食上,米饭是南方各省的主食,因为南方是盛产水稻的地区,当地人可以不吃菜不喝汤,但必须要吃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而北方是小麦的主要出产区,北方人的主食则是面食多以馒头面条为主。 2、肉类差异 南北方饮食在肉类食材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在南方多以吃猪肉和鸡肉为主,特别是在川渝地区,猪肉是家家户户的必备肉类食材,他们不但喜欢用猪肉做红烧肉,还喜欢做糖醋里脊和小炒肉,而到了广东则喜欢用鸡肉煲汤。而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当地居民多,喜欢吃牛羊肉。 3、口味差异 南北方饮食在口味上也有明显差异,南方饮食多以甜咸为主,但有些山区地带会喜欢吃一些辣味食材,而在中国北方地区则以咸香为主,他们不论烹调什么菜品,都喜欢放入酱料生抽,做好以后的菜品带有浓郁的酱香而在中国西北地区还有很多居民喜欢吃辣。 4、菜系区别 南北方饮食在菜系上看也有明显的区别,南方菜系的优势极为明显,广东有粤菜,四川有川菜,湖南有湘菜,而中国北方地区却很少有独立的菜系,只有东北地区的东北菜比较有特色,另外从菜量上看南方饮食中的菜品多是小而精的存在,而北方则是多而粗的存在。 上面对南北方饮食文化做了对比介绍,能让大家知道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哪些,能让大家对中国饮食文化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保质常识 2021-01-21 10:12:09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