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各国机构均以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有益、能够预防心脏病的理由推荐人们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同时,饱和脂肪酸以对身体不利、易增加疾病风险为由,被建议尽可能少食用。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推翻了各国一直以来的摄入建议,该研究报告发表于3月18日的美国医学杂志《内科学纪事》(电子版)上。报告该研究结果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的Rajiv Chowdhury等人,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脏病发病风险以及饱和脂肪酸易增加风险的说法,并无明确根据。 脂肪可大致分类为三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饱和脂肪酸,一般推荐以3:4:3的比例来摄入。“对身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再进一步细化为ω(欧米伽)3脂肪酸、ω6脂肪酸和ω9脂肪酸。ω3脂肪酸主要包括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66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 Chowdhury等以截至2013年7月发布的脂肪与心脏病相关研究报告76项为参考,研究人数共计659289人,并针对研究报告进行分析。他们发现,在76项相关研究中,有49项是对被研究者进行观察的观察型研究,27项是对比介入型研究,即让一部分人摄入含好脂肪的功能性食品,另一部分人不摄入,进而对比两组人数患心脏病的风险。 在观察型研究中,将人们以从食物中摄取脂肪的量为标准分为三组,摄入最多的一组比摄入最少的一组的心脏病风险仅因植物黄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就上升了1.16倍,但其他的脂肪并无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且如果从血液中进行浓度调查,连反式脂肪酸都不会产生任何心脏病风险差距。但是,研究结果同样指出,含有饱和脂肪酸的植物黄油能降低23%心脏病风险、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EPA能降低22%、DHA能降低21%、花生四烯酸能降低17%。 在介入型研究解析中指出,吃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ω6脂肪酸、ω3脂肪酸中之一的α亚麻酸功能食品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与不吃的人没有变化。 // Chowdhury认为,尽管目前世界各国营养教育机构均推荐人们尽可能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应当严格限制每天脂肪的摄入,但是从现阶段来说,这种推荐依然缺乏强有力的研究结论作为依据。提供给Chowdhury此次研究经费的英国心脏基金会表示:“从Chowdhury的研究结果来看,即使人们按照营养学会推荐的方式来做,心脏病发病风险可能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而想要知道脂肪摄入与心脏病风险之间的联系,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美国咨询机构——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于2月25日发布声明称,以预防心脏病及癌症为目的而补充维生素E类保健食品行为,已更改为“不推荐(D)”。据称,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针对疾病预防展开多项评测行动,其评测结果从“强烈推荐(A)”到“不予推荐(D)”分为4个等级,无法确切评定的则归类为“研究证据尚不充分(Ⅰ)”。服用维生素E来预防心脏病及癌症从过去的“研究证据不充分”变更为“不予推荐”。 2003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表建议表示,对于健康成年人,通过补充包括维生素E、A、C及叶酸在内的复合型维生素保健品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研究证据尚不充分,因此将其归类于“研究证据尚不充分”等级。当时明确提出“不予推荐”的是β胡萝卜素。 根据本次最新研究的评价结果,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一起被归类于“不予推荐”,这是因为其对心脏病和癌症的预防效果遭到世界范围内预防医学专家委员会的一致否定。 另外,工作组还针对β胡萝卜素追加了相关内容,在公开反映意见的同时指出,β胡萝卜素对于患肺癌风险高的人群来说具有危害性。维生素A、C、D、叶酸、硒、复合型维生素、钙等元素目前仍属于“研究证据不充分”类别。 // 需强调的是,儿童、孕妇、亚健康、住院患者、营养缺乏症患者等均不在公告的劝告人群范围内。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低脂饮食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降低人体内一种能诱发心脏病的氨基酸含量,这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研究结果。 这些研究人员在几年前发现素食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较低,于是开始定量研究低脂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们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肉和糖不仅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降低体内类胱胺酸的含量。类胱胺酸是一种氨基酸,与心脏病的发生有关。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这种低脂饮食方式称为“抗高血压食疗法”。 // 研究表明,改变不平衡的饮食习惯益处多。鉴于大多数美国人不会坚持食素,研究人员建议他们的饮食最好以蔬菜水果为主,肉禽鱼类为辅。具体研究结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循环》上。
据美国“环球新闻网”2月26日报道,美国《营养生物化学杂志》刊登一项由意大利和西班牙科学家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常吃草莓可以显著降低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进而降低心脏病危险。 多项早期研究对草莓的抗氧化属性展开了研究,但是新研究首次调查了吃草莓对于血脂的影响。新研究中,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的莫里奇奥·巴迪诺博士及其研究小组让23名健康每天吃0.5公斤草莓,坚持1个月。研究人员还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及结束后对所有参试者进行了抽血化验。结果发现,参试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了8.79%,低密度脂蛋白(LDL,坏胆固醇)降低13.72%,甘油三酯降低20.8%。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胆固醇)水平没有变化。 // 新研究还发现,吃草莓还可改善总血浆血脂状况、抗氧化生物标记抗溶血防护及血小板功能等参数。不过新研究还发现,参试者停止吃草莓15天之后,其血脂各项指标又会恢复如初。研究人员表示,草莓降脂护心功效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与草莓中富含的花青素关系密切。 早期多项研究还表明,常吃草莓还有其他保健功效,比如,防紫外线、解酒护胃、增强红血球和改善血液抗氧化能力等。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3日报道,意大利维罗纳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熟吃西红柿可以摄入更多的抗氧化剂,预防心脏病的效果更好。 新研究中,参试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吃下高脂肪饮食之后吃番茄酱,B组在同种饮食之后不吃番茄酱。测试结果发现,吃番茄酱的参试者血管健康状况更好。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吃80克熟西红柿或番茄酱等西红柿食品可以大大改善高脂肪饮食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防止内皮细胞功能失常,进而预防动脉硬化症。 // 多项研究发现,西红柿中的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具有多种健康功效,烧熟的西红柿中番茄红素水平比生西红柿更高。因此,熟吃西红柿护心效果会更好。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每天一个番茄,可让家人远离心脏病和癌症。 洋葱和苹果都是老梗了,现在大热的蔬果可是番茄哦。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新研发的番茄药丸可以提高人体心血管功能,这再一次证明了古老的地中海式饮食有益身体健康。 药丸当中含有天然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功效是维E的10倍之上,这也是造成番茄泛红的主要元素。番茄红素一直被认为是抵抗如肿瘤、心脏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强大武器,现在这一点已被有力证实——起码参与研究的76名病人他们的心血管功能都得到了增强。 剑桥大学副讲师兼研究负责人Joseph Cheriyan解释道:“番茄红素是众所周知最有效的抗氧化剂。有关生物学依据与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在欧洲,人们摄入番茄红素的饮食习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Dr. Cheriyan的研究团队利用安慰药丸做对照测试番茄片的功效,分别将两种药片随机分发给36名心脏疾病患者以及36名健康志愿者。这是一个双盲测试,也就是说,无论是医生还是被测试者,大家都不知道谁接受了哪种治疗。 53%最初被确诊患有心脏疾病的病人在服用番茄片之后,他们的心血管相较于服用安慰药丸患者的血管有所扩张,番茄红素的天使光环可谓愈发闪亮。心血管收缩是引起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因此该研究成果对研制出治疗美国当前导致25%死亡率的流行病也至关重要。Dr. Cheriyan以及他的团队都认为,药片的作用在于增强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每颗药丸当中含有7毫克抗氧化剂,相当于1千克左右新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含量,但番茄红素的功效也能够在将番茄榨汁、橄榄油的催化下或吃番茄酱的时候得到充分发挥。抗氧化剂同样还能在诸如西瓜、杏仁和粉红葡萄柚等水果蔬菜中找到。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医学副主任Jeremy Pearson(为该项研究提供了资助)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预示着心脏病风险的增加,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目前这一项小研究所发现的有利成果是否能够应用到将来的临床医疗上,解救高危病人。” // 而Dr. Cheriyan则对该研究发现信心满满,“我们已经很清楚地向大家展示了番茄红素在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血管功能方面的功效。” 不过确实,虽然番茄红素对人体健康很有多好处,但番茄片却不能代替其他治疗手段,不过若能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效果想必是极好的。希望这种药物最终能成为治疗心脏病的一个选择,不过Dr. Cheriyan明确表示:“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试验,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调查各个结果。”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41名2性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食用采用芥花油制成的面包;另一组食用全麦面包。结果显示:前一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得到了明显降低,特别是在糖化血红蛋白值最高的病人中最为显著。 对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者,每日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烹饪油至关重要。在6月17日举办的中加农产品贸易会上,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部长格里·里兹也指出:“加拿大双低油菜作物可以生产出世界上最健康的植物油之一芥花油,并在中国进行压榨和经销,是中国人厨房烹饪的理想选择。”科学研究证明,每天只需用1.5汤匙的芥花油替代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
研究人员选取96名8~17岁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心率和血压测量,并要求他们完成咖啡因摄入方面的问卷调查。随后,研究人员让他们分别喝下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和无效对照剂。结果发现,所有参与试验的孩子在饮用咖啡因以后都出现心率降低,血压上升。但已过青春期的孩子中,男生对咖啡因的反应比女生更强烈。12~17岁的男孩喝了咖啡因后,血压增加的幅度比同龄的女孩要大。但未发育的孩子,性别对其影响不大。 研究人员还发现,女孩子对咖啡因的反应与她们的月经周期有关,月经期间激素波动会改变心血管对咖啡因的反应。该研究已发表在《儿科学期刊》上。 // 研究者认为:尽管数据表明男女生对咖啡因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但二者的心血管都对咖啡因有反应。这种区别极有可能是受到激素的影响。但无论如何,适量喝咖啡是有益健康的。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坚持至少吃7种果蔬,会更有效降低癌症、心脏病等疾病风险,死亡风险也会低于同龄人。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目前的健康建议是,英国人每天摄入的水果蔬菜不应少于5种,每种不低于80克,这一建议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意见。 然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1日在《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月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说,2001年至2008年,他们分析了超过6.5万名35岁以上英国民众的饮食习惯,以及他们的医疗记录。 结果发现,与每天只吃1种果蔬的同龄人相比,每天至少吃7种的人整体死亡风险要低约42%,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也相对较低。 // 具体来看,新鲜蔬菜对健康保护的益处最大,其次为凉拌菜和水果。果汁并没有表现出此类健康益处,而常吃水果罐头反而会增加心脏病等风险,这可能是因为罐头中的糖浆含糖量过高。 领导这项研究的奥因洛拉·奥耶博德说,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多吃水果蔬菜都会有益健康,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这一健康效果“令人吃惊”。不过即使达不到每天吃7种果蔬,多吃也总是比少吃好处多。
每天吃豆类食物,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美国与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多吃鹰嘴豆,小扁豆和豌豆等油脂较少的豆类,能帮助血液减少坏胆固醇的含量,进而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表示,那些每天定量吃豆类食物的人,血液的坏胆固醇含量降低了5%,可使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减少5%至6%。 // 豆类常被认为是健康食材,但能够帮助心血管健康则是第一次发现,豆类也可协助他汀类药品的效用,降低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研究人员称,豆类食品富含纤维质,能够降低胆固醇对身体的影响,尽管5%似乎看起来效果不大,但长期食用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这句谚语“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那么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道理吗? 晚餐少吃一点似乎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能够考虑昼夜节律(24小时生物钟)会帮助我们来确定时间,昼夜节律钟能从眼睛里接收光线,告诉我们何时该醒来,以及何时该睡觉?当然,似乎昼夜节律钟还能告诉我们一天里消化食物的最佳时间。 然而晚餐往往是我们一天之中最大的一顿饭,晚上人们几乎会摄入一天中差不多一半的热量。晚上当机体进食时我们似乎并不会燃烧太多热量,当然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但这似乎与白天和夜晚机体脂肪从肠道中吸收以及运输的方式有关。 在晚上机体似乎也很难对碳水化合物进行加工,这主要取决于晚上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这与20%的夜班工人尤其相关,因为在睡觉的时间夜班工人常常要吃饭来补充能量。这种睡/醒周期和饮食的不匹配被称之为昼夜节律失调,其会诱发饭后机体血液中的糖分和脂肪水平异常升高;对于经常在夜晚工作/进食的人群而言,这或许会引发血液中脂肪和糖分水平持续升高的表现,而且还会增加个体患糖尿病、心脏病及中风的风险。 夜食(night eating)效应常常会引发一些猜测,即吃清淡的食物对机体体重和健康也非常重要,有些健康专家建议白天应该多摄入大部分的热量,同时还应少吃一些晚餐来作为减肥的一种方式。为了观察是否晚上摄入大部分热量是否和体重过度增加,以及是否少吃一点晚餐能够帮助节食者减肥,研究人员对涵盖超过76000名参与者的18项研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当研究者检查所有发现的证据时,他们发现,相比晚餐吃得少的人群而言,晚餐吃得多的人并不会表现出体重增加;而在节食者中,平均而言,相比吃得多的人群而言,晚餐吃得少的人并不会减掉更多体重。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他们认为机体的代谢昼夜节律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一项对20-35岁年轻人进行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早晨的代谢似乎更加有效,而另一项对52-80岁的老年患病人群的研究发现,这些人群实际上晚上机体代谢效率比较高。 如果年龄和健康状态并不影响机体代谢的昼夜节律,那么像吃晚饭这样简单的规则或许可能是并不合适的。这可能是因为晚餐吃得多的人睡醒时会感觉到饱,而其在白天则会吃得更少,这似乎是一种诱导效应,其能够补偿夜晚个体所摄入的额外食物。 // 这取决于一天之中我们吃得东西以及摄入量,而不是我们吃了大部分东西的时候,过分沉溺于早餐和午餐,然后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或许就会增加你的体重,但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似乎并不是唯一的罪魁祸首,早餐和午餐所摄入的食物也会让机体的摄入量超过身体所需。每天女性大约需要8000千焦的热量,而男性则为9900千焦;个体对热量要求的改变依赖于年龄以及体力活动的水平,为了进行更为具体的估计,你可以对机体一天所需的热量进行计算。 因此,只要在其它时候进行适度能量的摄入,晚上多吃一点似乎也是OK的,时刻记住,相比大吃大喝而言,有规律的适度饮食能够有效帮助控制机体体重,维持健康。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美国《科学日报》近日报道,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吃乳制品有助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危险。 新研究中,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和预防医学系名誉教授马克·瓦哈维斯特博士及其同事对近4000名台湾参试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让参试者每周吃7份奶制品。结果发现,每天吃乳制品会降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中风)死亡风险。 // 专家表示,乳制品可为人体提供多种重要营养物质。一份奶制品相当于1杯牛奶或45克奶酪。
众所周知,盐分摄入过多容易患高血压,也与心脏病、脑卒中等的发病率息息相关。但一项在8月1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显示,在针对世界17国10万人进行研究后发现,食盐摄入过少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该研究可能影响今后人们食盐摄入的指导量。 美国学界围绕减盐展开激烈争论 在每日食盐推荐摄入量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美国则推荐控制在5.8克以下(高血压患者等控制在3.8克以下),然而围绕着该食盐摄入量的调整,2013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表意见认为“没有科学依据”,就此,美国心脏协会进行反驳,学界围绕每日食盐摄入量展开激烈争论。 目前的研究结论已证实减盐能够降低血压,但随着高血压而来的心脏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却未在大规模的研究中被证明有所降低。相反却有数个研究结论发现每日吃盐不超过7.6克的人心脏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更高。 本次研究针对2003-2009年世界五大洲17个国家包括农村与城市人口在内的101945人(其中42%为中国人)进行调查,根据他们的排尿中含有的盐分(钠)与钾推算每日食盐摄入量。 每日吃盐不超过7.6克的人心脏病风险增1.27倍 研究数据显示,人们的每日平均摄盐量在12.5克(其中钠含量4930毫克,钾2120毫克),在3.7年间共有1976人死亡(其中因心脏病及脑卒中死亡人数为650人),857人患心肌梗塞,261人患心力衰竭,872人患脑卒中。 以每日摄盐量为10.1-15.2克的小组为基准值进行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危险性的比较发现,基准组的发病率是每日摄盐15.2-17.8克组的1.14倍,是17.8克组的1.21倍。反之,不满7.6克组的发病率是基准组的1.27倍。 从钾摄入的角度考虑,与每日摄入钾不到1500毫克的小组相比,超过1500毫克的小组的死亡率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有所降低。 低盐摄入心脏病发病率或许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发表此项研究结果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artinO'donnell表示:“本次研究结果对象基本是未患过心血管疾病的人,然而不仅是盐分摄入多的小组,摄入少的小组也呈现心血管病风险升高的J字形曲线。这说明,盐分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但盐分摄入少并不会影响血压,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作用其中。” // 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Suzanne Oparil在该杂志的评论中指出,该研究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没有取24小时积累的尿液进行复数检查来推算摄入的盐与钾的量,也没有对盐分少的饮食小组与普通饮食小组之间盐分对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影响变化进行分析。但他同时指出,“该研究提供了盐分摄入量少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和致死可能性、以及钾的摄入量多可能降低因钠摄入量多而上升的风险的根据。”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英国《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饱和脂肪酸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一些饱和脂肪酸其实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比如,牛奶、奶酪和酸奶等全脂奶制品中的某些饱和脂肪酸就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这项由剑桥大学和英国医学研究协会共同完成的新研究涉及欧洲8个国家34万多人,通过对12403名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研究了9种不同饱和脂肪酸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肉类、油炸食物、酒精和碳水化合物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危险。奶制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则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新研究负责人,流行病学专家尼塔·弗罗希博士分析指出,多项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饱和脂肪酸对健康的作用并不相同。饱和脂肪酸的好坏与其分子链关系密切。喝酸奶等奶制品获得的奇数链(碳原子数为15和17)饱和脂肪酸对2型糖尿病具有预防作用。而红肉等肉类食物中的偶数链(碳原子数为14、16和18)饱和脂肪酸则有害健康,会增加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 //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从营养学角度看,吃瘦牛肉,可减少罹患心脏病风险,这与通常认为红肉不利心血管健康的观点相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量吃牛肉不会增加心脏病风险,反而有益心脏健康,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则为报道再添一佐证。研究人员对36名志愿者做了测试,让其按4种饮食模式用餐,每种吃五周,在两种饮食模式交替之间休息一周,并在每种饮食模式开始和结束时各测一次血压。结果显示,每天食谱里包含适量瘦牛肉的饮食模式,降血压的效果要好于食谱少含或者不含牛肉的饮食模式。研究带头人宾州州立大学营养学教授彭妮表示,适量吃瘦牛肉增加总体蛋白质的摄入,有益心脏。 //
研究发现,现代社会,寒冷环境下心脏病发病几率增高。因为人体内系统试图保暖而导致血压上升,迫使心脏的负荷更加重,使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西瓜可以减少肥胖人群的高血压率,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新的研究显示,水果大大降低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即使他们暴露于寒冷的天气。”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阿图罗菲格罗亚教授介绍说:“我们通过实验发现,食用西瓜后,可以减少人的心脏主动脉压力。” 科学家们找来13个高血压患者来试验,他们基本上是中年的、肥胖的人群,患有高血压12周以上。 // 实验方式是:科学家请测试参与者将手浸入冷水,来模拟寒冷的天气条件,然后测试他们的血压。一半的参与者每天摄入西瓜提取物,他们主动脉和心脏所承受的压力,都有所下降;另一半注射了安慰剂。6周之后,参与者交换角色。 “结果显示,即使是在寒冷的环境下,吃西瓜也能降低血管和心脏压力。”菲格罗亚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