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慢性乙肝
什么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什么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什么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教授 胡德昌            导 读: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病人乙肝慢性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对慢性乙肝病人实施抗病毒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一、哪些病人应该抗病毒治疗         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如果转氨酶升高或者经肝活检证实肝组织有明显的慢性炎症,血清乙肝e抗原、HBV-DNA呈阳性时,都应该进行抗病毒的治疗。      转氨酶正常并且经肝活检未发现肝组织有明显炎症活动者,虽然其血清e抗原或者HBV-DNA呈阳性,却只表明该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且处于慢性乙肝静止期时,暂不必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旦出现转氨酶异常就要及时治疗。                  二、治疗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很多慢性乙肝病人在治疗时都会追求转氨酶恢复正常或者HBV-DNA转阴。实际上,慢性乙肝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包括:①近期目标:即疗程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转阴,并且出现血清转换(指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医学上称之为“完全应答”。出现完全应答,是进行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的标志。②远期目标:即疗程结束后,预防和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并明显降低了肝癌的发生率。这说明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判定应全面化。                  三、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首先,病人要明确自身的病情,凡是被确诊为慢性乙肝活动期的病人(转氨酶升高或者肝活检证实肝组织有明显慢性炎症,同时血清乙肝e抗原、HBV-DNA呈阳性者),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其次,要充分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知应证、疗效、副反应等,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最后,也要考虑药物的品牌、药厂的信誉、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所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有确切疗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α干扰素,如赛若金(α1b干扰素)、α2a、α2b干扰素等;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泛昔洛韦等。      1.α干扰素 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迄今用它治疗慢性乙肝已有近30年的历史,疗效确切。它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抗病毒药物之一,并且目前仍是唯一被认可对慢性乙肝有明确长期疗效的药物。      α干扰素的用量一般是每次30~50微克(α1b干扰素),或300~500万U(α2干扰素),起始治疗为每天一次,两周后改为隔天一次,肌肉或皮下注射,此疗程为6个月。用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后,40%~50%的病人可达到完全应答的效果,表现为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转阴,出现血清转换,并且疗效长期稳定。有资料显示,慢性乙肝病人经α干扰素治疗后可延缓病情进展,预防或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科学家发现,中国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白细胞产生的α干扰素主要是α1b型干扰素,而且α1b干扰素的副作用低,尤其适合中国人使用,现已成为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2.核苷类似物 核苷类似物中的代表药物是拉米夫定。拉米夫定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但缺乏免疫调节功能。拉米夫定能迅速抑制乙肝病毒,使血清HBV-DNA水平很快下降。但是,该药的完全应答率不太理想,治疗一年后仅约有20%的病人达到完全应答,且停药后易复发。另外,拉米夫定用药超过6个月就有可能引起病毒变异,且病毒变异的发生率随着用药的时间有递增的趋势。      总之,慢性乙肝病人的抗病毒治疗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医疗“工程”,因此必须在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医生和病人之间应密切配合,重视复查、随访,让医生能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 2021-07-18
慢性乙肝病人的饮食

慢性乙肝病人的饮食

  慢性乙肝病人的饮食与正常人并无太大区别,主要强调饮食要合理,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应戒烟戒酒。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不可熬夜疲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平和开朗。   慢性乙肝病人在肝功能不正常的情况下,不主张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可考虑进行轻度的有氧活动如散步等。在肝功能正常时可适当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须避免过度疲劳。   肝硬化病人如果没有并发症且肝脏生化检查正常,可以参加轻体力或中等体力的工作,但应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   总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乙肝 2021-07-17
慢性乙肝病人的锻炼和饮食

慢性乙肝病人的锻炼和饮食

慢性乙肝病人肝功能不正常情况下,不主张进行剧烈的体育锻炼,可考虑进行轻度的有氧活动如散步等。在肝功能正常时可适当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但须避免过度疲劳。   肝硬化病人如果肝脏功能正常,饮食与生活方式与慢性乙肝相似,已经出现中度、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须避免食用粗糙或坚硬的食物,如竹笋、果仁等,提倡用餐时细嚼慢咽,以免食物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大出血。肝硬化合并有腹水的病人应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食用低盐饮食。肝硬化病人可食用高质量蛋白质饮食,如鱼虾、瘦肉等。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病人,建议适当控制蛋白饮食,以不诱发肝性脑病的最大蛋白质的量为限,首选植物蛋白如豆腐等。肝硬化伴营养不良的病人可睡前加餐,以适量碳水化物为主。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坚持自己的生活用品自己用,不要借给他人或与人共用,如毛巾、牙刷、牙膏、剃须刀、洗澡搓背用品等,都可能沾有微量带有乙肝病毒的血迹。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及来潮前后数日应处理好卫生巾,千万不要随意乱丢,以防污染环境。洗澡用淋浴,不要用浴盆。聚餐或与家人进餐时,采用分餐制最好,如果口腔有溃疡或牙龈渗血更应注意勿污染公用食具及食品。勤洗手也是一项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成员或同事最好的预防办法是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 2021-07-17
慢性乙肝还能活多久

慢性乙肝还能活多久

  慢性乙肝还能活多久。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部疾病,分为慢性乙肝,急性乙肝,当然这两种肝病,在我国都是比较常见的,对于患者来说比较关注的就是其治疗的方法有什么,近日来有人向小编咨询关于慢性乙肝还能活多久的问题,那么慢性乙肝还能活多久呢?下面就来讨论一下吧!   假如病况较为为重,且体质也不是极好的缓慢乙肝病人要想达到长命的意图,就应活跃做到以下几点:   1.活跃、标准医治:缓慢乙肝病人发现病况后,应请专业医师对于其详细病况给予详细用药辅导,且无心腹偏方偏药、药房或广告乱用药物,加剧肝脏损害、诱发一系列不是征兆,而影响缓慢乙肝病人的生命质量。   2.加强平时保健认识:缓慢乙肝病人要想达到长命的意图,那么就应在标准用药的一起,合作饮食调度、合作平时保养(如留意歇息,留意确保膳食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熬夜,不食或少食酒、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以有用防止因过度劳累、饮食不妥等不良因素,诱发一系列不良征兆而加剧肝脏损害,加剧病况,进而影响缓慢乙肝病人的寿数。   温馨提示:尽管说“缓慢乙肝能活多久”的疑问没有确切的数字答案,但可以必定的是如病人医治及时、恰当,且平时日子中留意保养的话是可以获得和常人相同的寿数的,所以缓慢乙肝病人不必过于忧虑此类疑问,平常心对待就可。   慢性乙肝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的结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治疗的手段的合理性,当然在大部分的状况之下,如果慢性乙肝患者能够及时的进行有效的治疗的话,坚持治疗,治愈疾病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乙肝 2021-07-17
慢性乙肝的危害性与治疗的艰巨性

慢性乙肝的危害性与治疗的艰巨性

一、慢性乙肝的危害性及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性      在各类(型)肝炎中,慢性乙肝对人体危害最大。由于乙肝病毒(HBV)不易清除,病程超过6个月,便成为慢性乙肝,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现症的慢性乙肝病人约3000万人。慢性乙肝的危害性一是通过血液将乙肝病毒(HBV)传染给他人;二是会激发肝脏纤维化。据观察,轻度慢性乙肝约65%肝脏纤维化,中、重度慢性乙肝则100%纤维化,其结果可形成肝硬化。慢性乙肝患者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规范化治疗,每5年就会有12%~25%的慢性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有6%~15%的肝硬化患者演变成肝细胞癌(HCC),又有20%~23%的患者会发生肝衰竭,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这时进行治疗,不仅治疗难度大、疗效差,而且费用昂贵,许多患者经济上难以承担。如果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抗病毒等正规的系统治疗后,就有可能有效地阻止这一进程,减少或推迟肝硬化的发生。      二、慢性乙肝治疗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目前,治疗慢性乙肝是世界性的难题,至今国内外还没有一种治疗慢性乙肝的特效药物,很多慢性乙肝患者使用了许多药物,但疗效均不明显,病情总发生反复。乙肝之所以成为顽症,从医学角度看,如前面所述的与乙肝病毒(HBV)的结构、感染方式、免疫特性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很小的病毒,它不仅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而且还是泛嗜性病毒,其他脏器内也存在,当人感染乙肝病毒(HBV)后,血液中的乙肝病毒(HBV)有坚硬的蛋白外壳,因此,治疗乙肝的药物很难直接对乙肝病毒(HBV)产生作用,必须依靠人体的免疫功能。      2.乙肝病毒(HBV)在体内会繁殖即复制,由本书第四章中介绍的乙肝病毒复制性的特点可知,在复制的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催化剂”,另一个是“模板”。没有这两个因素,乙肝病毒(HBV)就不能复制。      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催化剂”叫作乙肝病毒基因(DNA)聚合酶(HBVDNAP)。这种酶存在于乙肝病毒(HBV)的内核,与乙肝病毒(HBV)的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DNA)共同构成乙肝病毒的核心。它的作用就是“催化”乙肝病毒基因(DNA)按照一定的“模板”复制出螺旋状的病毒基因(DNA)链。没有这种聚合酶的作用,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就会停止。      乙肝病毒的基因(DNA)是由两条螺旋形的基因(DNA)链围成的一个环形结构。这两条基因(DNA)链一个叫“正链”,另一个叫“负链”。较长的负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环状,较短的正链没有封闭,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基因(DNA)链要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乙肝病毒基因(DNA)聚合酶(HBVDNAP)的作用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DNA)就形成了一个完全环状的双股基因(DNA),叫作共价闭合环状基因(即cccDNA),这就是一般称作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这种“原始模板”形成后,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1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和聚合酶(HBVDNAP)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链、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乙肝病毒颗粒,这样病毒就会按照这种“模板”的形状不断地复制出许多新的病毒基因,同时再去感染更多的肝细胞。      由于乙肝病毒(HBV)的复制是在肝细胞内进行的,而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肝细胞内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乙肝病毒在人体肝脏以外的组织中的潜伏期平均为90~120天,因此,抗病毒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经过系统的、有足够疗程的抗病毒治疗。      3.乙肝病毒(HBV)在某些药物作用下,会发生病毒基因(HBVDNA)变异,产生耐药或免疫逃避,因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当慎重。      4.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细胞后,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毒可能与肝细胞的基因发生整合,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治疗难度会发生明显加大。      5.乙肝病毒(HBV)的复制模式不同于一般病毒,它会形成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一旦它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它就长期稳定地贮存在肝细胞核内,像深深扎根在泥土里的“野草根”一样,正如俗话所说:“除草容易,除根难”,乙肝病毒(HBV)在人体内很难完全被清除,半衰期10~100天,与肝细胞的寿命相仿,一般的抗病毒药对模板无效,因而乙肝患者停药后往往会发生病情反复。      不过,乙肝病毒(HBV)复制也有“冬眠”的时候。感染机体的乙肝病毒(HBV)处于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的“小三阳”状态时,就是乙肝病毒(HBV)复制的冬眠期。这时,病毒几乎无复制,它的“野草根”cccDNA深深地隐藏在肝细胞核内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像这种状态的病毒还可能“复活”,可能由于某种因素诱发使其重新转变为e抗原阳性的病毒复制状态。在乙肝病毒的“冬眠期”,病人的病情相对稳定,传染性很小,但目前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对藏在肝细胞深处的休眠病毒基因也无可奈何,因此,在这一时期使用何种抗病毒药物也是徒劳的。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乙肝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但是它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乙肝病毒基因(DNA)聚合酶(HBVDNAP)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乙肝病毒(HBV)的复制就会停止。因此,抑制乙肝病毒基因(DNA)聚合酶(HBVDNAP)的药物,就可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这种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的问世让广大慢性乙肝患者看到了曙光。我们也坚信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从发现乙肝病毒(HBV)颗粒到解开病毒复制之谜,又进一步发展到现在抑制病毒基因(DNA)聚合酶药物的发现,一步一步地前进。坚信不久的将来,“斩草除根”的药物、对抗“休眠期”病毒的药物就会出现,人类终究会战胜乙肝病毒这一顽敌。

乙肝 2021-07-17
形成慢性乙肝原因有哪些

形成慢性乙肝原因有哪些

形成慢性乙肝原因有哪些?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1、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2、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3、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是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4、既往有其他肝病史者感染病毒。如原有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或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较差。除此之外,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也可使急性转为慢性。 5、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乙肝 2021-07-14
慢性乙肝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乙肝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乙肝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1、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2、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3、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是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4、既往有其他肝病史者感染病毒。如原有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或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较差。除此之外,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也可使急性转为慢性。 5、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乙肝 2021-07-13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