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瑜不死便无三国,他的“二分天下之策”到底有多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是在赤壁之战后提出的,依然有很大的难度。 《三国志》中记载: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以上就是周瑜给孙权提的“二分天下之策”,大意是吞并益州刘璋,和马超联盟,一同抗击曹操,瓜分中原。赤壁之战后,东吴上到孙权、周瑜,下到普通士兵,都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能够打败北方老大曹操,天下无敌了。他们信心倍增,尤其是在周瑜打败曹仁占领南郡后,更加小觑天下英雄了。此时天下形势为,曹操新败,采取守势,而刘璋暗弱,占据南郡,也就占领了半个荆州了。 此时,周瑜适时向孙权提出,攻取益州,联盟西凉马超,一同瓜分中原。站在东吴建功立业角度考虑,是有好处的,能够利益最大化。可是,难度很大,虽然曹操在赤壁惨败,根基犹在,实力雄厚。而益州刘璋虽然软弱,可是地大物博,兵多将广,最主要的是蜀地易守难攻。因此,难度很大。还有张鲁,也不是吃干饭的,他能和刘璋对抗二十多年,不落下风,就证明他也很难对付。 其二,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东吴和西凉相距千里,很难遥相呼应,很难实现战略目标。 从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可知,他把与自己并肩作战的盟友刘备集团排除在外,重新找了一个盟友,就是兵强马壮的西凉马超。西凉铁骑一直以能征善战著称,当年的董卓,对抗关东十八路诸侯,不落下风。 现在的马超,少年出名,被曹操称赞“不减当年吕布之勇”。马超确实厉害,他联合韩遂等十部军阀,和曹操在潼关大战一场,不落下风。如果不是中了曹操的反间计,马超和韩遂自相残杀,导致最后功亏一篑,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周瑜舍弃弱小的刘备,联盟强大的马超,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马超铁骑比弱小的刘备实力强大,是很好的外援。可是,马超远在西凉,而周瑜却在江东,他们两位相隔千里,都是势单力孤,很难有效配合,也就很难实现战略目标。 其三,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高估了自己,小觑了敌人。 周瑜想的很简单,有点想当然了。他觉得曹操兵败赤壁,短时期内很难恢复元气,自己只要摆平刘备、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天下可得。殊不知,刘备、刘璋、张鲁,没有一个善茬。如刘备参与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北方与曹操、吕布争霸,虽然失败,可是每次都能东山再起。 刘璋继承刘焉,成为益州牧,父子两人在益州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他进取心不强,防守还是搓搓有余,如刘备打了数年,才艰难打下来。汉中张鲁,宣扬五斗米道,仅仅凭借汉中,就能和刘璋分庭抗礼,十几年,不分胜负。 反观东吴军队,善于水战,可是在益州陆地、丛林,就不一定厉害了。他们只是善于水战,在陆地上,他们的优势荡然无存,很难打过曹操及刘璋铁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马陵之战是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伏击战之一。当时魏国国力强盛,魏公决定称王,他在宋国摆出天子仪杖,但此次齐国、韩国并没有到来。于是魏惠王下令攻打韩国,齐国则派兵救援。此后齐军和魏军在马陵展开了一场大战,这次孙膑在战略上完全碾压了庞涓,使得齐国从始至终保持优势。最后齐军将魏军全歼,魏国就此步入衰落。虽然这场大战齐国获胜了,但此后齐国却也由盛转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後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於博望,盟而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自战国起,三晋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天下诸侯瞩目,因为处于中原腹地的这三家,时时刻刻影响着战国的格局。 我们并不陌生的连横合纵,三晋也是这两大对立的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 战国初期,魏文侯之所以能称霸诸侯,除了魏文侯的任人唯贤,李悝的惊世变法,吴起的改革军制外,还有一项不能忽视的外部原因,那就是结好韩赵。 在魏文侯看来,三晋只有抱团,才能增加左右战国时局的能力,正是基于这认识,魏国的称霸之路走得格外顺畅。 但是魏文侯死后,继任的魏武侯,却一改三晋一体的策略,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与韩赵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此时的韩赵并不是魏国的对手,所以当魏国欺负它们的时候,它们一致把求救的目光转向了齐国。 而正是有了齐国的参与,魏国非但没有在韩赵那得到便宜,反而走向了衰落,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而这两场战役,齐国可以说打的是非常漂亮,但马陵之战中齐国明明打了胜仗,为何却是其由盛转衰的起点? 那么马陵之战中谁得益最大?其实也并不是打了胜仗的齐国,是冷眼旁观的秦国。 马陵之战后魏国丧失霸主地位。 桂陵之战中,魏国的庞涓虽然被俘,但魏武卒的主力尚在,所以魏国经过几年的韬光养晦,就立即重新恢复了战斗力,但魏惠王并没有意识到战略问题,于是又把战争的方向对准了韩国。 韩国打不过,学着赵国,也向齐国求救,接下来爆发的就是庞涓被射死在大树下的马陵之战了,在这场战争中,魏国不仅损失了庞涓,太子申也被俘虏,当然最为严重的是魏国所向披靡的魏武卒几乎损失殆尽。 而失去魏武卒的魏国,就如同一只断了牙齿的老虎,在豺狼云集的战国时期,这样一只老虎,自然无法维持其霸主地位。 说到这,你可能就有疑问了,魏武卒没有了不可以在训练吗,其实并不可以,因为魏武卒有着时代赋予的不可复制性,即使魏国想要在训练,没个三年五载是无法成行的,可是其余的诸侯国会给魏国这个机会吗?显然并不会。 马陵之战后齐国开始由盛转衰。 马陵之战中齐国,看似打败了魏国,并且把魏国从老大的位置上拉了下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齐国就此开始称霸了,而是代表着齐国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别急着反驳,且听飞鱼慢慢分析。 首先,马陵之战后,齐国损失了两员大将,一个是孙膑,一个是田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正是这两人联手打出来的,而在马陵之战后,邹忌(就是我们课本里出现过的与城北徐公比美的那位)忌惮田忌的大功,于是就对齐王说尽田忌和孙膑要造反的谗言。 于是乎,齐王就下了田忌的兵权,田忌看形势不妙,就逃亡了楚国,而孙膑也从此之后无所踪影,据说是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并且一心钻研自己的兵法——《孙膑兵法》,这部兵法的竹简本于1972年2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 此外,齐国这两次战役打过之后,齐王正式称王,因此却被南部的楚国视为威胁,紧接着楚国兵出徐州,打得齐国连连败退,最后被迫求和,齐国自此开始衰落。 马陵之战后秦国开始强势东出。 说完了魏国和齐国,我们接着说马陵之战后为何秦国得利最大,当三晋打得不可开交,齐国又插足其中的时候,秦国在干什么呢?此时商鞅正在秦国变法,可以说正是中原的战乱,才使得秦国有了足够稳定的国内局势,从而进行深入的变法。 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的基础,而稳定的国内局势又是商鞅变法的必要条件,也就是从此时起,秦国在闷声中崛起了。 马陵之战后,魏国丧失霸主地位,当然也不可能再阻止强秦的东出,这场战役之后,秦国也立即趁着魏国衰败,由商鞅亲自带军,进攻被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结果魏国被迫割让了整个河西,使得呈马蹄形的魏国疆域,自此断了半边。 河西之地,并不是简单的一块地,这地方不仅土壤肥沃,还是重要的军事重镇,秦国得到了这块地,就有了黄河作为天险,这也导致了以后秦国东出争霸,利用这块地保证了本土的安全,纵观后来秦国东出,几乎全是在其他诸侯国地盘上进行的打仗,本土的稳定,也给秦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斗力,所以说秦国才是马陵之战的最大获益者。 马陵之战中齐国明明打了胜仗,为何却是其由盛转衰的起点?因为齐国不仅失去了孙膑和田忌,而且被楚国视为了眼中钉,可以说齐国明面上打了胜仗,其实却失败了。 马陵之战中谁得益最大?不是打了胜仗的齐国,是冷眼旁观的秦国,中原大地上三晋、齐国、楚国,都在马陵之战前后卷入了中原大战。 这就让秦国有了在国内进行彻底变法的契机,等到中原的战争消停了之后,秦国已经完成了变法,当山东诸侯国看清了最大的敌人是秦国时,已然已经晚了,此时的秦国已如同猛虎一样,猛虎的獠牙既然已经露出了,不见血又怎么会轻易收场呢? 秦国之所以能崛起,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几乎全都占了,而山东诸侯却始终不能同心抗秦,最终的被灭,其实也只是六国的自作自受罢了。 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水至清无鱼,国至贱无敌话说在2004年的时候意大利最高法院做出过一项判决,支持某个国民对德国索赔,理由是他在二战期间遭到纳粹奴役意大利法西斯。判决生效的第二天,意大利就出现80多起类似的诉讼,一致要求德国赔偿。 面对这样一波神操作德国人彻底懵逼了,欧洲哪个国家跟我要赔偿都不意外,你意大利也敢跟我要赔偿?睡醒了吗?二战是咱俩一块打的,我干的缺德事儿你也一样没落下,打仗坑我还没跟你算账,谁给你的勇气跟我要赔偿的?梁静茹吗? 然而意大利人自有一套逻辑,俺们不是法西斯意大利,是意大利共和国,乃是堂堂的二战战胜国!凭什么就不能跟你要赔偿?本来就嘴笨的德国佬被气的更掰扯不明白了,一怒之下找到联合国,恳请国际法庭做主。 国际法庭也懵了要说国际法庭就是认真,他们仔细查找了一遍二战历史,然后无语的发现意大利居然真的是战胜国。说来说去这事儿还得怨德国自己,他们要是轻点折腾根本就没现在这么尴尬的情况。 这事儿大概要从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说起,被打得哭爹喊娘的意大利人也受不鸟墨索里尼的逗逼了,他们支持国王罢免法西斯政府,直接投降了盟军。然而这时候小胡子希特勒不干了,他派人把墨索里尼给救了出来,重新在意大利北边扶植他成立一个新政府。 这样意大利就如同法国一样分裂成两个政府,一个法西斯政府跟德国混,另外一个跟盟军混。最后当然是自由意大利干掉法西斯意大利,实现了国家统一,理论上这帮混蛋真的是战胜国!也就是说德国要不多事救墨索里尼,意大利最多就是个投降的战败国,完全不可能有现在的事儿。 不完整的战胜国然而意大利的行为实在太贱,大抵国际法庭人员有一种见到曾小贤的感觉,这帮哥们一致认为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逞,继续扎进故纸堆里乱翻。还别说,真的被他们找到了新的东西。 二战结束后各国曾经在巴黎召开过一次和平会议,在会上讨论了战后各国分配问题,并且在1947年2月10日行程一份条约,这就是《巴黎和平条约》,在条约里关于意大利的战争罪行惩戒也涉及了一部分。 具体来说意大利需要把几块土地赔给南斯拉夫,另外几块给法国,还有爱琴海的一个岛也赔给了希腊。所有的殖民地都必须放弃,除了允许他们独立外,还得倒贴一个小岛给阿尔巴尼亚。 另外需要分别给南斯拉夫、希腊、苏联、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巴尼亚总数为3.6亿美元的战争赔偿,在中国所有的特许经营也被取消。然而那时意大利人就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贱,准备拿美国给的贷款赔偿,老美气的七窍生烟,最后强行要求他们拿工业设施抵债。就这样,意大利工业被拆的精光,他们战后开始玩奢侈品或者时尚品之类的。 但是因为冷战的开始,各国关于审判意大利战争罪犯的要求被延后,无休止的口水战后东西方集团也都忘了这茬。除了游离两边之外的南斯拉夫拿出一大串战犯名单,其他国家把精力转回国内,意大利战犯幸运的躲过一劫。 拿到这玩意儿后国际法庭自然就有话说了,你意大利确实算战胜国,但也是个有污点的战胜国,是个不完整的战胜国,哪个战胜国打完仗还得割地赔款的?那么你现在也就不能主张完全的战胜国待遇啦,滚粗吧!不送了!就这样,国际法庭在2012年判定意大利高级法院侵犯了德国国家豁免权,判决无效! 总结起来吧,其实意大利在二战之后是有被制裁的,只是作为半个战胜国他们受的制裁没有德国那么凶狠,又因为冷战适时开启,美法英等国不约而同的放过了他们。扯淡完毕。
自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开始大跨步的发展,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着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的在改善,越来越富裕。但是紧随而来的问题就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很悠闲,无法支撑住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面对这样的难题,日本政府并没有想着取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与世界各国展开正常的经济贸易,一次来解决内部资源不足的问题,反倒是力图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来解决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先是侵犯了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入侵我国东北地区,最终更是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在中国战场陷入胶着状态之后,日本又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并且最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与美国开战。日本这一疯狂行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在此之后,美国便接管了日本。日本政府掀起的一系列对外战争,不但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奇迹般的崛起了,这又是为啥呢?战后日本还剩下多少劳动力,难道没有影响日本的崛起吗? 1、战前的人口过剩德川幕府末期,日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困境,处于中下阶层的下级武士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国家的落后与面临的民族危机,掀起了以推翻幕府统治为目的的“倒幕运动”。在此背景下,幕府末代将军迫于压力,不得不将政权归还给天皇。 在此之后,当时的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组建起了一个近代化的日本政府,开启了日本的社会经济改革进程。在明治政府的改革下,首先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粮食产量在12年间增加了几乎一倍。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明治政府在此次改革中建立起了近代医疗体系,改变了之前日本人口“高出生,高死亡”的状况,使得新生儿存活率大大增加,国民平均寿命也有所提升。另外,随着卫生事业的普及,之前时不时就爆发的疫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日本国民得以健康成长。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人口得以迅速增加,截止到1912年,日本人口已经从1868年的3500万人增加到了5000万人。但是人口的增加很快就成为了日本政府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因此从1912年到1936年,这2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政府一直在做的一件事便是控制人口增长率。但是日本政府的这一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截止到战前,日本人口已经高达7200万人。 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粮食紧缺、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让日本政府焦头烂额,再加上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国内的失业人数剧增,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恶化,社会问题不断激化,人民对于现行政策的不满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得以抬头。 因此在二战开始之前,日本的人口是过剩的。在当时,日本政府根本不愁劳动力不够用,反而天天愁着劳动力怎么这么多,让国民要做好节育措施,不能再生了。但是人口过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终让军国主义主导了日本的对外政策,掀起对邻国的侵略战争。 2、战后日本人口不降反升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将整个日本都拉入战争的泥潭。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国内大部分青壮年被送上战场。特别是,日本选择同时与多国开战,战线被无比延长,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日军总兵力只有45万人,但是到了1939年这一数字就增加到了142万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数量更是从242万一路飙升到826万。这些军队被投放到中国、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上,最终更是伤亡惨重。 根据史料统计,日本政府在1937年到1945年的对外侵略战争,造成230万军人和家属的死亡,再加上因为本土被轰炸所造成的伤亡,最终一共有310万人在战争中死去。但是即使造成如此巨大的生命损失,日本人口的增长率却依然没有变。在战争结束之后,日本人口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显著增加。 另外,在日本投降时,日本国内还有大约3500万男性人口,在当时,日本的总人口在7200万左右,因此日本的女性人口也就比男性人口多上200万人,男女比例还算正常。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与战争时期,军国主义者在日本推行的政策有关。 3、“能生”的日本人193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其中第一条规定政府有权力在战时对国家的人力、物力进行统制运用,以最有效的发动国家力量,明确指出了国民是国家统制运用的“资源”。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军国主义者为保障战争所需的“人力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 首先,由于前线吃紧,大量军事作战部队急需补充兵源。为了让日本赢得这场战争,军国主义者丧心病狂的提出了所谓的“20年增长3000万人”计划。而这一计划的核心便是强制日本民众进行生育。 在1937年到1945年八年时间里,日本政府从最开始的“建议”多生,到最后的“强制”多生,使得那一阶段每个日本家庭最少生育了5到6个小孩。最夸张的时期里,全日本的已婚女性不用参加劳动,没有停歇地进行生育,几乎是生完一个接着再生一个。 在军国主义者丧心病狂的操作下,日本民众成为了为侵略战争生产战斗兵员的生育机器,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在1941年到1943年,日本的平均出生率高达30%。在这八年时间里,日本人口更是增长了783万人。 另外,从19世纪末期开始,日本为了解决国内资源不足的问题,就陆续往朝鲜、中国东北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派遣移民,这一行动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时间,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规模十分庞大。再加上日本投降时,滞留在受害国的日军也有不少,以及一部分为日军卖命,加入日本国籍的台胞和朝鲜人,这些人的数目高达350万。在战后,这些人被陆续遣返回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日本本土的人口数量。 在战争结束之后,日本虽然在战场上损失了300万人,但是国内新出生了783万人,再加上接收被遣返的350万人,因此,日本在投降时的总人口是要比战前多上不少的。这么说来,难道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对于日本本身没有造成任何损伤吗?其实不然。 4、对外侵略战争的危害军国主义者们掀起的对外战争,给日本国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首先,在战争时期,为了确保工农业生产,日本政府要求所有国民都要参加义务性劳动,并且优先确保军需工业的发展,限制其他行业劳动力的使用。 这一政策使得日本国内大批民营企业因为招不到工人而破产,民生陷入崩溃境地。另外,义务性劳动的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工人的身体遭到了严重摧残。到了在战争后期,日本国内的民用工业基本崩溃,农业生产也处于停滞状态。所有的劳动力都集中到了军需工业中。 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军需工业自然不可能再开办下去,因此大批的工人成为了待业人员。而二战的战争破坏之后,生产设备大量遭到破坏,日本的生产水平回落到战前,生产能力的低下造成了经济活动停滞。大量在战时从事军需行业的工业加上大批复员军人,使得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因此,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出现了人口过剩、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大量民众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靠救济生存,有些人甚至活活饿死。 其次,自战争时期,青年男性大都征召入伍上前线,为了确保后方生产的劳动力,未婚女性也被纳入到强制劳动对象中。1941年11月,日本政府发布“国民勤劳报国协办令”,强制所有未满25岁的未婚女性参加生产活动。 到了战争后期,日本政府更是将强制劳动的年龄放宽到了14周岁,宣称劳动是14岁以上未婚女性的义务。在当时,可以看到在这些工厂中,基本上都是一些未婚女性,她们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2小时,而这也严重损坏了女性身体,导致战后日本女性的流产率大大提高。 最后,度过了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后,在1955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一时期,原先的待业人员纷纷加入了劳动大生产中,使得日本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是就在这时,二战时期所遗留的问题爆发了,战后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很快便转变为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因为1955年,日本战时出生的婴儿还不足以成为劳动力,而二战所造成的年龄断层引发的后果在这时便显现出来了。因为那批士兵基本在20岁左右,属于青壮劳动力,但是他们都充当了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帮凶,死在了战场之上。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迫于无奈,只能放宽劳动年龄,将原来的18岁劳动年龄放宽到了15周岁,并且大力鼓励生育。但前文说到,战时高强度的强制性劳动,使得日本年轻女性的身体状态变差,流产率大大提高,日本人口出生率陷入低迷状态,这让日本进入了青黄不接的可怕局面中,日本工业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因为劳动力短缺而无法扩大生产。 但是,这一场战争是由日本所掀起的对外侵略战争,日本国民在这场战争中受到的伤害基本上都是由本国的一些政策所造成的。这些苦难远远不及被侵略国家人民,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直面日本军队的屠刀。 例如,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中国有3500万军民牺牲,这一数字是日本的11倍,更不用说,日本在战争期间,从中国掠夺走了无数资源,破坏了无数工业生产设备,使得新中国只能从一穷二白开始奋斗。而且,时至今日,日本政府依然不能正视历史,非但没有半点忏悔之心,甚至还供奉战犯,试图美化侵略历史,这种行为令人十分不齿。 » 二战后日本还剩多少男人 战后日本怎么恢复人口
情侣冷战时间不能太长,一旦时间过长会特别影响感情。这个时候,总有一方需要先给台阶对方下。那么,情侣冷战后如何发微信和好?建议男生主动哄女生,哄一哄感情会更好。 全文目录 1、情侣冷战后如何发微信和好 2、和男朋友冷战后最佳处理方式 3、跟对象冷战怎么办 情侣冷战后如何发微信和好 1、自从我们冷战之后,我就特别的不高兴,我想你也应该是这样,所以我希望我们之间要把心里话都说出来。 2、我总告诉自己不要想你,不要想你,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 3、我一直等你的消息,但是你连一个字也没有给过我。 4、你吃饭了吗?我还没有吃。 5、如果我给你一个台阶,你要不要? 6、晚上我们一起去吃火锅吧。 7、你还在生气吗?我都不生气了。 8、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看看我在不在了。 9、你还活着吗?活着就喘口气儿。 10、我真的想你了。 和男朋友冷战后最佳处理方式 既然只是冷战也没有闹到立马分手的情况应该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可以解决但是不知道如何解决。 如果第一次冷战的话,随便找个借口就和他说说话什么的。然后如果又发生了冷战,因为上次你已经先出来打破僵局了,这次如果不是他打破这种气氛,建议这种男朋友趁早换嗷。 如果经常冷战了,那就不用问了,过一阵子你应该就会换个不会冷战的男朋友。 冷战就是冷暴力,最伤感情的一种,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吵架本身也是一种沟通与发泄,但是这个人已经拒绝和你沟通了,那。。 跟对象冷战怎么办 1.保持冷静:在双方刚刚产生矛盾的时候,都处在及其不冷静的状态,暂时先让双方的心冷静下来。 2.寻找原因:双方冷战的原因,有可能是集中在一个矛盾的焦点,也有可能是日积月累的。 3.回忆美好:两个人能够走在以起,相恋相爱,一定会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美好的回忆。 4.挽回爱情:扪心自问,是否很珍惜这份感情,是否非常爱对方,如果确认自己非常爱。 5.男生要主动些,女孩天生性感含蓄,腼腆,更喜欢得到男朋友的宠爱呵护,做为男生主动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