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后
7招教你治疗立秋后干咳

7招教你治疗立秋后干咳

  立秋过后,天气变得干燥起来。体质稍弱的人可能没有适应秋天的这种环境,嗓子就出现了干咳的症状,这时候就要注意滋阴润燥了。下面小编教你7种食疗方法,希望可以缓解嗓子的不适感:    1、 生姜茶   生姜洗净切10片, 茶叶7克,共煮成汁饮服。可发汗解表、温肺止渴,对流行性感冒、咳嗽颇有疗效。一日一次即可。   2、蔗汁粥   新鲜甘蔗500克,去皮榨汁备用,取粳米50克,煮成粥后兑入蔗汁60毫升,再用文火煮沸一次,调匀即可食用。   3、蜂蜜萝卜汁   白萝卜400克,洗净去皮切碎,用洁净纱布包好榨出汁,每次取60毫升加蜂蜜一匙,调匀吞服,一日三次,连服3-5天。本方对便秘者疗效更佳。   4、杏仁炖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洗净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   5、川贝炖雪梨   取雪梨1只洗净,横断切开,去核后放入川贝末6克,然后将两瓣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一次,连服3-5日。   6、 贝母冰糖汁   川贝母5克研末,冰糖20克同放碗内,加水150毫升,隔水炖煮20分钟即可,早晚各一次,连服3-5次。   7、 陈醋冰糖汁   冰糖100克捣碎置入容器中,再倒入陈醋450毫升,浸泡3天冰糖溶化后即可服用,可在早饭前、晚饭后各服15毫升,可长期服用,止咳化痰效果最佳。 //    这7种食疗方你可以任选一种,坚持喝一段时间,都会有效果的哦。(责任编辑:王健淇)

疾病调理 2021-08-04
懂得吃水果,才是养生“高手”!立秋后,三种水果很养人

懂得吃水果,才是养生“高手”!立秋后,三种水果很养人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水果时间论”—— “早上吃水果是金,中午吃是银,晚上就变铁了!”“饭后吃水果等于‘慢性自杀’!”“饭前吃水果引起胃酸过多!”这些说法,到底哪个才靠谱?小九来为大家解释解释。答疑:水果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有一部分人说,饭前不能吃水果,因为空腹时胃酸浓度较高,容易给肠胃带来一定的刺激,而且水果当中单宁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进入肠胃后,会和胃酸结合,容易导致结石,所以最好饭后吃水果;但是也有人说饭后不能吃水果,不好消化,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引起腹胀、腹泻等问题,所以最好饭前吃水果。其实,什么时候吃水果都是可以的,因为像文章开头说的不宜饭前、饭后吃水果的理由,并不是很能立得住脚跟,是有前提的。像水果不能饭前吃的理由是空着肚子的时候,胃内的酸度比较高,这对胃病患者来说,可能比较适用,但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大部分普通人在饭前吃水果却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水果里的有机酸要远远低于胃酸。而说的饭后不能吃水果的理由是容易加重肠胃负担,这听起来是有点道理,但是也是有前提的,就是食用者本身已经很饱,而且吃的水果量很大,才可能给肠胃造成负担,像那些消化功能比较好、胃酸分泌也比较正常的人,在吃水果的时候,再注意控制下量,是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的。所以,到底啥时候吃水果好,具体的还是需要根据个人的消化能力等情况才能确定,如果消化能力比较差,有胃胀的情况,那么,不管是饭前,还是饭后,都不建议立即吃水果,容易引起不适,最好休息一段时间再吃水果;如果消化能力比较好,就注意一次不要吃太多水果就行。吃水果,有些人不能随心所欲一般人群在吃水果的时候,只要控制住量,适当吃,避免可导致过敏的水果,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像一些特殊人群就要注意了:1、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得比较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吃点水果,但是吃水果的时间,是建议尽量在两顿饭之间,这样不会导致血糖发生大波动。既不会导致饭后血糖明显上升,也不会因为饿而出现低血糖的问题。2、肥胖、高血压患者,尽量在吃饭前吃水果。3、太瘦,需要增重的人,建议在吃饭一段时间后再吃水果,不然吃多了,饭就吃不下了。PS:立秋后多吃三种水果!现在慢慢进入深秋,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小九最后给大家推荐几种应季水果~~1、杨桃秋天的时候,可以多吃点杨桃,杨桃性味甘、酸、平,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如果有风热咳嗽的情况,吃点杨桃,可有效缓解这种症状;如果有小便热涩的情况,还可以将杨桃捣烂榨成汁,然后用温开水冲服,1天2次,对这种情况也是可以很好的改善的。2、秋梨秋天的时候,是比较干燥的,人就很容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等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能吃点秋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秋梨有补水、养阴润肺的功效。3、葡萄葡萄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生津止渴,开胃消食的功效。但是注意不宜大量食用,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吃多了容易导致腹泻。关于立秋后,可以食用的水果还有很多,包括苹果、桃子、石榴、柚子等都是可以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但是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量哦,以免伤了身体。参考资料: // 1、《水果饭前还是饭后吃》,人民网,2016-09-132、《今天立秋:立秋后适宜吃哪些水果蔬菜 看完这个就明白》,搜狐网,2017-08-073、《水果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哪种说法是对的?》,腾讯网,2017-09-25

饮食文化 2021-07-28
入秋后多发疾病 夏秋季节有致命危险的日常动作

入秋后多发疾病 夏秋季节有致命危险的日常动作

夏秋之交,正是秋老虎凶猛,气温高又燥热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血栓以及血栓脱落的情况。因此,大家要注意生活上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致命风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两个小习惯会造成的致命风险,和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一起来看看吧! 入秋后的多发疾病 感冒 秋季气候忽凉忽热,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这两天因感冒发烧来医院挂盐水的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以老年人和儿童为多。因此,大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耐寒锻炼也要从初秋开始。 肺炎、气管炎 秋天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平时应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秋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要注意空气流通,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胃病复发 过了一个闷热的夏天,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而且民间也有"贴秋膘"的说法,但过多地进食可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的复发。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能力。 此外,秋季下雨,气压低、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容易发生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因此,平时要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注意防寒保暖。 这两件事千万不要做,有致命风险! 一、转动脖子 现在大多数人颈椎都或多或少有些许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颈椎长时间不动。脖子僵硬、酸胀,肩颈不舒服时,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的扭扭脖子,但转脖子这一寻常动作,极有可能造成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心梗、颈部骨折,并可能会有致命风险。 1、斑块脱落 血管中的斑块是很容易被血流动时的压力冲撞、移动位置的。当斑块进入血管中撞击人体颈动脉,容易导致血管堵塞,这时候如果进行剧烈活动,就会造成斑块脱落,导致血管堵塞,进而诱发脑梗。 2、颈动脉受压导致头晕 通常情况动脉硬化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如果在这时进行剧烈活动颈部,比如突然转头,颈动脉受到压力变细,就容易出现脑血流减少,诱发脑供血不足。 3、造成颈椎错位 转脖子还可能会造成关节错位,很多眩晕的病人,会越转越晕。 4、三高人群 三高人群注意不要猛然转头或回头,极有可能成为令身体健康崩溃的导火索,发生严重意外。 二、久坐猛起 屁股长在椅子上,对40岁以上的朋友来说尤其要命,因为年龄越大血管垃圾就越多,出现血栓的概率也就越高,久坐对心脑血管的损伤也尤为明显。久坐时猛起身,就是一个危险的“杀手”。 1、引起血栓,栓塞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立,下肢肌肉收缩活动相对减少,导致人体血液的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如果此时再猛然活动,容易造成血栓栓塞,导致缺血、缺氧、肺栓塞等症状。严重者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 2、血压波动,心悸头痛,昏厥卒中 长时间同一姿势后突然变换体位,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甚至反复晕厥或诱发脑卒中。 这在身体瘦弱、缺乏体力活动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中并不少见。 3、血管破裂 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柔韧度较普通人差,久坐后猛然牵拉,还可能“撕裂”血管,诱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后果。如抢救不及时,其死亡率达到30%~40%。 预防"秋老虎"伤人,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换气,避免直吹。 三、饮食: 木瓜生鱼汤性质平和,适合在干燥季节饮用 要多饮水; 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绿豆汤、豆浆、果汁等;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但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饮食要加强营养:立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秋天食物易发生霉变,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四、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健康常识 2019-08-15 21:08:4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