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粗粮
国庆饮食怎样吃得有营养

国庆饮食怎样吃得有营养

  在这里总结几条长假期间的健康吃法,祝愿大家过一个放松又健康的国庆长假。   一、规律地饮食——长假的时候有2种“恶习”,1、暴饮暴食,然后饿着;2、丢弃平日里的健康饮食习惯,纵容自己的口腹。过节吃点好吃的是非常应该的,但是吃得好≠吃得多。放假的时候,生活规律可能都放慢了,但是还是应当尽量做到一天规律地吃至少两个正餐(早午饭可以结合如果你要睡懒觉的话),再吃2到3个加餐。这样全天身体的血糖都会保持比较平衡,人也不会过于饥饿或是过饱。  二、不空腹外出就餐——不论是和朋友家人出去吃饭还是旅游的时候品尝美食,或是去参加婚礼或是parties,有些人会觉得要大吃一通了,所以之前可能就少吃或是不吃,这样做就很可能会暴饮暴食。应当规律地饮食,但是热量可以降低一些,比如多吃一些负卡路里食物,这样既不会觉得肚子饿,热量又不高,还有不少能量结余留给出去吃美食大餐的时候。  三、少而精——其实还是针对出去吃饭说的。就是在节日里吃点好吃的,平常没机会吃的东西,那么其它的东西就减少。这样好歹做到热量的摄入不超支。那么健康饮食的原则(比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饱和脂肪)如果在长假期间做不到也就算了,因为只有一个星期嘛。人发胖的原理就是吃进去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高。所以每天热量摄入的多少是很重要的。热量的质量实在顾不上暂时就算了。  四、不吃空热量食物——什么是空热量(empty calories)食物?它们就是那些热量非常高而营养接近于零的食物,比如说可乐之类的软饮料,除了高糖分,没有什么其它的。  五、多吃减脂食物——什么是减脂食物看这里,记得在长假期间,特别是有饭局的时候、前后多吃一些,这些都是帮助肝脏代谢脂肪和加快新陈代谢的食物。  六、交错饮食——这是我发明的叫法,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说一天不吃粮食类的碳水化合物(米、面、糖等),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只吃蛋白质和果蔬,另一天不吃蛋白质,吃果蔬和少量粮食。这是给长假期间有饭局的人的招数,这样可以防止热量一下子过高。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一天吃多了,第二天吃少。这是和新陈代谢玩的小游戏。人体有记忆,如果头一天吃多了,到第二天身体会以为还需要消化同样多的热量,而实际上你又没有摄入那么多,这样代谢不会慢,而两天的热量也平均了一下。 //   七、做好计划——通常事先你就会知道个大概长假一周都干些什么(旅游、看朋友、看家人、参加活动、聚会、在家休息等等),脑子里订个计划,哪些日子可能有饭局会多吃,哪些日子可以多活动锻炼,这样自己心里有个谱,就会下意识地在饮食方面有所控制。另外就是计划买菜,即使是不做饭的人也是要“买菜”的,多买点果蔬(就是高纤维、低卡、负卡路里食物,还有原味豆浆和低脂牛奶、酸奶、纯果汁和蔬菜汁、鸡蛋备在家中,尽量别存放过多不健康的食物(薯片,可乐,糖分高的牛奶巧克力或是饼干,方便面等等)在家里。  八、多喝水——水的种种好处在喝水心得里写了,这里不重复了。喝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而且缺水的时候人会觉得好像是饥饿感。定时喝水还可以让你有微微的饱涨感,特别是外出游玩和外出就餐,多喝水可以保持体内的水份充足,同时抑制暴饮暴食。都听说过喝乌龙茶可以减肥吧,喝茶可以加速新陈代谢,也可以帮助去油腻(不过别空腹喝啊)。山楂茶水可以帮助消化,同时也去除油腻,帮助人体代谢脂肪。  最后要说,能锻炼的话就一定要多锻炼。多吃没有关系的,多运动消耗掉就可以了。锻炼不是就是说要去健身房,要练瑜伽。出去走20分钟的路都消耗不少热量。国庆节快乐!

饮食文化 2021-08-25
吃完粗粮应该多喝水

吃完粗粮应该多喝水

  吃粗粮被视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但是如何吃才是真正的健康呢?     每天吃的量占到主食的1/3左右。粗粮吃得少,起不到预防慢性病等多种保健作用。但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植酸,长期大量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100克粗粮。健康成年人每天吃的量占主食总量的1/3比较合适。  吃完粗粮要多喝水。粗粮中含有较多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证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因此,如果吃的粗粮制品中含水量较少,比如杂豆饭、玉米窝头等,就要适当多喝水。 //   老人、孩子要粗粮细做。老年人、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儿童,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弱,吃太多粗粮会增加胃肠负担,还会妨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于这类人群而言,除了可选择小米、大黄米等易消化的粗粮,并适当减少吃粗粮的量,还可以通过改进烹调方法来提高吸收率,如把粥煮软烂黏糊、粗粮磨粉等。但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粥越软烂黏糊,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就越快。  根据自身体质来调整品种。燕麦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丰富,适合血脂高和肥胖者;红豆、薏米利尿去肿,适合水肿体质人群;体质较热者可多吃绿豆、荞麦等寒凉滋润的杂粮;寒性体质者则应选择高粱、红小豆、糯米等偏温热杂粮;胃肠不好的人可以选择小米、大黄米和糙米,这类粗粮煮粥吃容易消化。  用高压锅烹调保护营养。红豆、绿豆和黑米等颜色深的粗粮多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抵抗衰老。高压锅烹调能避免食物接触过多氧气,对于保存粗粮中宝贵的抗氧化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是非常有利的。国外研究也证实,蒸煮会让豆子的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然而用高压锅来烹调豆子,在相同软烂程度下,能减少抗氧化物质的损失。

饮食文化 2021-08-25
吃饭要细嚼慢咽保持八分饱

吃饭要细嚼慢咽保持八分饱

  第一,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第二,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  第三,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 //   第四,用小汤匙代替筷子,减慢速度。  第五,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此外,每次少盛一点,吃饭前喝两杯水或是喝碗汤,买小包装的食品,多吃粗纤维的、增加饱腹感的食品,比如豆类、魔芋等,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吃饭时有意识地帮别人转桌夹菜,都是避免吃撑的好办法。

饮食文化 2021-08-25
德国政府开展健康管理五步 保证国民吃得健康

德国政府开展健康管理五步 保证国民吃得健康

  近些年,德国国民的饮食素养普遍提高,民众不仅懂得了如何挑选健康食物,合理搭配,大多数人还改进了饮食习惯,少吃油腻,并能有意识地控制热量摄入。这都与国家不断宣传健康知识和开展健康管理项目密不可分。德国人通过五步来保证自己吃得健康:   第一步:挑选时看食物成分标签。德国人买食品有个习惯,不仅会检查食物保质期,而且会注意看食品成分表。在德国销售的食品,包装上都注明了详细的成分和营养。莱维食品超市的经理告诉记者,“没有详细标明成分的食品,民众是不会买的,也是不合法的。”  正在莱维超市购买食品的民众告诉记者,看到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自己一定不买,比如人造黄油等。据称,欧盟要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在4%以下。同时,民众也特别注意看成分表中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如果食品含有防腐剂、添加剂等成分,也会尽量买含量最少的。  德国境内销售的食品按照欧盟规定,必须标注热量、盐、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饱和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生产商还可自愿标注热量、盐、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单日建议摄入量”。食品名称、配料、最佳食用期、特定食用条件等信息一般也要标注。  第二步: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面对高糖高盐高油食物,人们一般都不会多买。德国人比较注重挑选新鲜蔬果等天然食物。在莱维等食品超市,有机食品的销售额逐渐走高。德国联邦有机食品经济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有机市场增长率达到6%,总销售额达到70.4亿欧元。据称,德国20%的消费者经常购买有机食品。在德国食品超市里,还经常能看到外包装上画有农民和农场画面的食品。这些食品被统一叫做地区性食品,代表质量有保证,也多是天然食物。  第三步:做饭时都会称重量,不会吃多。走进德国人的厨房,就像走进一个实验室。各种规格的锅、碗、瓢、盆成打成套;烤箱、炉灶分工明确;厨房工具更是花样繁多,光刀就有五六把:切肉的、切火腿的、削水果的、切面包的、切奶酪的等,规格形状各不相同。  在德国人家的厨房里,还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主人一边看着菜谱,一边又是用秤称料,又是用量杯倒水,一会又要看看温度,那副专心致志的劲头简直就像是做化学实验。而且,他们做饭时,对哪些配料、几人分量、烹调时间等都非常讲究。每次问起做饭为什么这么精确,德国人都会说,这样有利于营养搭配和控制热量,也不会浪费。  第四步:减少煎炸,减少油脂摄入。薯条、薯片等油炸食品,曾是德国人的最爱。不过如今问德国人,大多数人肯定地说,吃油炸食品不利健康。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署多次警告,油炸食品是健康的大敌。难怪,如今德国商店的油炸机滞销,而蒸煮等烹调方法开始流行。 //   德国人也倡导少吃肉。德国环境和自然联合会前不久根据德国伯尔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人每人一生将会吃掉1094只家畜家禽,位居世界前列。为此,德国部分政府机构、企业及学校开始推行“少肉套餐”。这些机构都有营养师进行配餐,把每人每周摄取的肉类控制在450克以下。员工、学生、家长还可以在网上查阅一周的菜单,每道菜都标有肉的含量等说明。  第五步: 减少食物储存。德国人爱储藏食品,特别是罐头食品,德国很多健康机构曾对此发出过警告。德国人家家有地下室,那里可以藏酒类、粗粮、饮水等食品。现在,德国人一般只储藏两周到一个月的食品量。很多德国商店还推出了各种小包装食品,以解决剩饭剩菜的问题。德国人还喜欢利用阳台、小花园等地方自己种菜。  为了培养国民的健康饮食习惯,德国联邦食品、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制定了国民健康饮食推广规划。为此,该部与各联邦、州及市县健康机构合作,广泛宣传健康饮食习惯。比如,该部推行“饮食营养金字塔”,建议民众少吃金字塔顶部食品,多吃最底部的;建议每周2~3次肉,每周1~2次鱼,每天至少2~3次蔬菜,每天至少2次水果,每天至少1.5升水等。该部还专设食品网站,民众既可以了解健康食品的各种知识,还可举报市场上质量有问题的食品销售商。

饮食文化 2021-08-22
腹泻的人可吃蟹 先喝粗粮粥

腹泻的人可吃蟹 先喝粗粮粥

  海蟹和河蟹有什么区别?   在海洋里生长的咸水蟹简称海蟹,而在内陆水域如湖泊、池塘、稻田里养的淡水蟹简称河蟹。我国大部分海蟹是天然捕捞产品,在汛期捕获后以冰鲜品上市;河蟹现多为人工养殖产品,其中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最为盛名,一般每年9月底到12月份中旬吃最好。  河蟹和海蟹在营养上各有千秋。同等重量下,河蟹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海蟹,而钙、钾和镁的含量则要低于海蟹。就大家最关心的胆固醇而言,河蟹的含量是海蟹的两倍多。  需要提醒的是,螃蟹生活在水底,属杂食性,主要食取水生植物、小鱼虾等,因此蟹体内会感染一定的细菌,尤其是富营养化水体养殖的河蟹。螃蟹一旦死亡,体内被感染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有的细菌还可能产生毒素,这样的“问题蟹”易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在选购蟹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新鲜,特别是河蟹,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  吃水产品容易腹泻或者痛风的人,能吃螃蟹吗?  这两类人群也是能吃螃蟹的,但在吃前要先喝一碗温热的粗粮粥。容易腹泻的人一般脾胃虚寒,而热乎的粗粮粥能起到暖胃的作用。虽然河蟹中的嘌呤含量也较高,但粗粮粥中富含钾,能促进尿酸的排出。另外提前喝粥会增加饱腹感,这样吃蟹就会相对少一些,肠胃的负担也会减小。此外,吃蟹时最好能有姜、醋等配伍,这是因为蟹性凉,而生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解毒之功,醋除了调味外,还具一定抑菌功效。  蒸螃蟹时产生的白沫能吃吗?怎么蒸能减少?  蒸螃蟹的白沫主要是一些水溶性蛋白类物质流出附着于蟹体表面,蒸时其浓缩后受冷凝固下来的白色物质,这层白沫对身体无害。但不是任何蟹在蒸时都有这种现象的,一般正规养殖的活体蟹不容易出现。因此,要想减少白沫,采购时要挑选健壮的活体蟹,买回家后应把蟹放到干净的水体中静养一段时间,蒸前蟹体要刷洗干净,且蟹钳、蟹爪要用线扎。  吃不完的螃蟹应该怎么存?  对于螃蟹,最好还是现吃现蒸。而吃不完的熟蟹,可以装入干净的密闭容器里,放进冰箱熟食区域内冷藏保存,且应尽快食用,整只熟蟹在冷藏室里最多存放1~2天,因为蟹肠等内脏器官极易滋生细菌,久存食用会带来安全隐患。如果想存更久的时间,要单独将蟹肉和蟹黄挑出来,放入干净的密闭容器里,再放进冷冻室可保存1个月以上。需要提醒的是,吃时一定要重新加热。  怎么吃蟹肉不浪费? //   吃螃蟹是非常讲究技巧的,不会吃蟹的人,是连壳带肉一口咬下去,然后嚼几下再连壳带肉吐出来,这样一只蟹总要糟踏掉三四成肉。有些人吃蟹,是先掀起蟹壳吮食蟹膏,享尽蟹黄或蟹膏的美味,然后再拗开蟹身分成两边,最后吃蟹钳、蟹爪,其实这样吃也有些不妥。吃蟹的较佳方法是先吃钳、爪,这时蟹盖未揭,不会走掉热气,吃过爪、钳后,再掀起蟹盖,享用蟹膏或蟹黄,顺着蟹身结构纹理一块块蟹肉依次拉出,吃光蟹肉,一点都不浪费。  为什么吃完螃蟹容易饿?  螃蟹、虾、贝之类的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其营养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与利用,食用后饱腹感不强,很多人不吃主食而过量食用海鲜、河鲜,当时觉得挺饱,过两三个小时就觉得饥饿。因此,无论是螃蟹、虾、贝还是各种美味的鱼,都不适合当饭吃。为此,建议食用螃蟹时,要吃一些米饭或点心等主食,这样既不容易发生蛋白质过量的问题,又不会在饭后短时间内感到饿,且能满足营养均衡需求。

饮食文化 2021-08-22
并非粗粮都健康

并非粗粮都健康

   时下吃粗粮有不少误区。有些人偏爱全麦面包、麦麸饼干等粗粮制成品,却不知道并非所有粗粮制成品都健康。有人为求口感好,施以煎炸、加糖以及反复加工,导致粗粮“不粗”。有人以为吃粗粮越多越好,结果让自己营养不良。营养专家指出,吃粗粮有讲究。粗粮不宜顿顿吃,最佳进餐时间是在中午。“粗粮细作”巧搭配,可以改善口感,但要避免过度加工,挑选粗粮制成品时还要特别注意配料,全家老小同吃粗粮,则要按需定量,切勿“一碗水端平”。   粗粮制成品 越酥含油越多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是指谷类中的小米、糙米、燕麦、玉米、高粱、大麦、黑米、荞麦、麦麸等,杂粮指黄豆、绿豆、土豆、山药、红薯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陈超刚副教授指出,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相比于精米细面,有利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预防神经炎,增强肠道功能,防治便秘。  近年来,全麦面包、麦麸饼干、紫薯饼干、南瓜面包等粗粮制成品非常畅销。“粗粮的确健康,但还要看这些粗粮制成品是否有特殊‘加料’,脂肪是否超量。”陈超刚指出,作为高纤维食品,如果还能口感出众、粗而不糙,无非是用大量油脂起到“润滑”作用。由于饱和脂肪软化纤维改善口感的作用更加出色,所以厂家通常都会使用含大量饱和脂肪的氢化植物油或黄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使高纤维食品的口感“发酥”。  陈超刚说,越是口感酥的饼干就意味着含有越多的油脂,特别是高饱和脂肪。他推荐,在挑选粗粮制成品时要细看配料表,看是否添加了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奶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或者棕榈油、椰子油等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这些油脂的存在严重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中年人应多吃 老幼别贪嘴  “吃粗粮讲究‘按需定量’。不同人群对粗粮的需要量是有差别的。”陈超刚指出,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症状者,长期坐办公室者、接触电脑较多者、应酬较多者,可适量增加粗粮摄入。  胃肠功能较差的60岁以上人群,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儿童应少吃粗粮,并且做到粗粮细吃。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差者,缺钙、铁等元素的人群,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孕妇、产妇、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由于需要营养素较多,为免粗粮干扰营养吸收,则不宜多吃。  陈超刚说,黄豆营养丰富,骨质疏松者、处于更年期的中老年可以多吃,但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则要少吃。患有肠胃和消化道疾病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食粗粮。一般而言,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肠炎病人要少吃粗粮。患有胃、肠溃疡,急性胃肠炎、急性腹部疼痛、严重肝脏疾病的病人,食物要求细软,应避免吃粗粮。  功能性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吃粗粮要讲究。一是不宜空腹吃粗粮,应在吃粗粮前先吃一些软的、精细的食物。二是可以选择一些经过加工的粗粮面食,如玉米面、小米面、荞麦面等,而不要吃未经加工的粗粮,如玉米等。同时,最好将玉米面、荞麦面等各种谷物混合在一起蒸成发糕后再食用,这样既营养全面,也容易消化。三是为便于消化,每餐只吃七八分饱,感觉饿了可以吃点零食。  晚餐宜“粗粮细作” //   粗粮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陈超刚指出,如果纤维素摄入过多,不仅影响消化,还会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导致营养不良。纤维素还具有干扰药物吸收的作用,可以降低某些降血脂药和抗精神病药的药效。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在全天250~400克主食中,粗杂粮占50~100克,但因人而异,每日能量摄入越高者,需要纤维素越多,建议多摄入粗粮。  正常人吃粗粮以每天一次为宜,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人群则可以安排一天两次。吃粗粮的最佳时机是在中午,此时人体的消化功能较好,可以进餐一些不易消化的粗粮,如芸豆、蚕豆等整粒的豆子以及红薯、玉米。有些人习惯早餐喝粗粮粥,但要注意适量。例如在米粥里适量加点燕麦、糙米、薏米等,也可以在磨豆浆时多加几种豆子,如红豆、绿豆、黑豆等。  陈超刚建议,需要控制体重和血脂的人,食用粗粮最好安排在晚餐。晚餐宜吃不胀气、促睡眠的粗粮,同时“粗粮细作”,通过搭配兼顾改善口感,便于消化。建议晚餐可以喝碗小米粥,或者吃大米小米做成的“二米饭”,因为小米有利湿健脾、镇静安眠的功效。

饮食文化 2021-08-13
冬天怎样吃火锅才最健康?半小时内喝汤最放心

冬天怎样吃火锅才最健康?半小时内喝汤最放心

  怎样吃火锅既饱了口福又不伤身呢?下面,给火锅爱好者提供几个忠告:   1.酸菜和海鲜本身富含亚硝酸盐,用它们做汤底时,亚硝酸盐含量特别高。相比而言,清汤、骨头汤、鸳鸯汤等比较安全。  2.涮酸菜、海鲜类高亚硝酸盐的食品后,喝汤时应更加小心。  3.如果要喝汤,不宜在涮锅结束的时候喝,在涮锅开始之后半小时内喝最放心。 //   4.吃火锅时,多涮新鲜蔬菜,可以减少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类致癌物的危险。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蔬菜不宜久煮,最好能早一点放入汤中,而不是等汤里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高的时候。  5.一餐吃了涮肉之后,下一餐一定要清淡一些,多吃粗粮、豆类、蔬菜,尽量补充有利于预防癌症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抗氧化保健成分,做到饮食平衡。

饮食文化 2021-08-07
每天吃一顿杂粮轻松抗衰老

每天吃一顿杂粮轻松抗衰老

  精细化饮食已经不再是营养界宠儿的现在,提倡每天至少吃一顿杂粮已经成为主流思想,杂粮不仅有益健康,同时对美肤和减肥也很有好处。但杂粮种类繁多,该怎么吃、吃什么才健康呢?今天为大家介绍几种健康的杂粮。   杂粮到底是什么?  杂粮是多种谷类的总称,简而言之,可以说是白米以外的谷物类食品的总称。杂粮拥有比白米更久的历史,每一粒杂粮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进食杂粮就可以尽情地摄取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在吃饭的过程中轻松解决维生素与矿物质不足的问题,对于减肥、预防和缓解便秘、美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不同的杂粮有不同的养生效果  那么,我们不妨来认识认识,不同的杂粮都有什么养生效果呢?  薏米:有效对抗肌肤粗糙,具有良好的美肌、美白效果,同时能促进新陈代谢,可利尿排水。  大麦:其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是白米的20倍,对于缓解便秘、抑制餐后血糖提高及促进减肥有一定功效。  小麦: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并同时具有促进减肥的功效。  大豆:大豆可降低总胆固醇,同时其中含有的大豆异黄酮有利女性健康,同时具有美肤效果。  芝麻: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同时为女性补充容易不足的铁元素。  小米:含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物质,对于减肥与美肤有良好功效。  稗:含有白米2倍左右含量的铁、铅、钾等矿物质,同时能够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预防便秘,促进减肥。  红米:具有良好抗氧化作用,同时可抵抗炎症,提高免疫力,也有助于美肤。  黑米:黑米又被称为美容米,它含有丰富的铁和镁,有助减肥,维护健康。 //   养成吃杂粮的好习惯不但能够促进营养素的全面摄入,也有助于帮助全家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当然,杂粮也不能多吃,在吃杂粮的时候同时也要搭配各种蔬菜食用才能更好地保证营养素的全面平衡。从今天开始,每天一顿杂粮,让自己更健康!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饮食文化 2021-08-07
出外就餐 主食怎么点?

出外就餐 主食怎么点?

  很多女性以为主食是肥胖的罪魁祸首,为了追求身材苗条,很少或几乎不吃主食,点餐时也对主食嗤之以鼻。也有很多人认为主食一定会带来高血糖,为了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危害,往往过分限制主食的摄人量。   事实上,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几乎是红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也是人体的指挥官---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及生命的发动机---心脏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  如果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可能出现大脑反应迟钝,耐力减弱,工作效率降低等常见症状。正常人合理膳食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例应达到55%-65%,占据了至少“半壁江山“哪!所以在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中,主食是处于金字塔的塔底的一层,意味着主食是基础的基础,与古人所说的“五谷为养”不谋而合。  点什么样的主食好呢?  很多人在外点餐主食除了米饭就是馒头。身为“白富美”的精白米面,虽然充饥效果很好,不过在加工的时候很多宝贵的营养成分被去掉,粗粗的膳食纤维也被丢弃,吃进去之后血糖有如坐山车,很短的时间就升上去了,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主食注重粗细搭配,杂粮馒头、窝窝头、玉米饼多来点。  除了五谷杂粮类,薯类也是推荐指数非常高的主食。例如红薯、紫薯、芋头、土豆,普遍的特点是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与脂肪含量低,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薯类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预防便秘的作用。对于薯类,蒸是最营养又低能量的烹饪方式。  煮or炖,会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炸会造成油脂摄入过度,且油炸的高温会破坏薯类中的不耐热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B1等),同时,淀粉在高温下会产生令人谈之色变的致癌物丙烯酰胺,所以吃薯类避免油炸。  主食何时吃呢? //   很多人聚餐的时候都是吃饱了大鱼大肉才“根据情况”考虑是否上主食。其实,没有主食的参与,既不利于蛋白质的利用,又带来了身体的负担,而且不利于控制血脂。所以主食一定要在餐前或者伴随着就餐一起吃的,即便减肥的人群也要适当吃点主食,建议在吃饭前就把主食妥妥地点好。  另外,为了不影响兴致,可以在凉菜中配一些含有淀粉的品种,在菜肴中搭配有蓝莓山药、糯米藕片、荷叶饼等有特色的主食品种,还可以尽早点上小吃、粥等食品,既能调剂口味,又能补充淀粉类食物。

饮食文化 2021-08-07
根据营养选择玉米的品种

根据营养选择玉米的品种

  甜玉米富含水溶性多糖,含糖量达到了8%,加强甜玉米的含糖量更高,且其中大部分是蔗糖、葡萄糖,极易引起血糖升高。   煮玉米、烤玉米等深受人们喜爱。而现下市面上出现了多种玉米品种:糯玉米、甜玉米、老玉米……到底这些品种各一的玉米,在营养上有些什么区别,该如何选择呢?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朱智伟告诉记者,这些玉米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只在营养成分上有些许不同。例如,与普通玉米相比,糯玉米蛋白质(蛋白质食品)含量较高,在10%以上,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等。糯玉米的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要小十几倍,更易被人体吸收和消化,有数据显示,糯玉米的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所以,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多吃糯玉米。   但糯玉米营养虽好,并不适合所有人,如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人来说,玉米是理想食物之一。因为,玉米所含粗纤维和可溶性糖低,如老玉米中的含糖量就比普通大米低2.3%,而粗纤维含量却是大米的9倍。所以,糖尿病人可适当吃些老玉米。“但糯玉米和甜玉米就最好不要吃。”北大第一医院营养部二部主任孙孟里提醒。   甜玉米富含水溶性多糖,含糖量达到了8%,加强甜玉米的含糖量更高,且其中大部分是蔗糖、葡萄糖,极易引起血糖升高。   “糯玉米则是因为支链淀粉含量高而不宜被糖尿病人食用。”孙孟里介绍,支链淀粉含量越高,就越易转化为葡萄糖。一旦被患者食用,其血糖上升速度就会加快。 //   除了糖尿病人外,平时这几种玉米都可多吃一些,尤其病后恢复期的患者。因为,玉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病后患者恢复体力。   天津营养协会理事长付金如提供了两个食疗方法:一是将玉米碾碎熬粥,能开胃宁心,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有保健作用。二是取3两玉米须熬制成水,可以用来防治尿路结石。 (实习编辑:张曼)

食材选购 2021-08-06
7个方法对抗“隐性饥饿”

7个方法对抗“隐性饥饿”

  为应对隐性饥饿,目前,我国已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强化碘盐,虽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其重要意义;给贫困地区6~24个月的孩子发放营养包(豆粉中加入微量营养素),拌到饭里吃,可缓解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此外,政府还应做好营养教育工作,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除了政府,普通人也应学会预防隐性饥饿,具体做法如下:  牢记膳食宝塔。日常膳食中应牢记膳食宝塔,确保谷类、薯类、蔬菜、水果、畜禽肉、鱼虾类、蛋类、奶类、豆类的充分、均衡摄入,并控制油、盐食用量。  重点补充四类食物。调查显示,国人膳食中奶类、豆类制品、粗粮、水产品的消费量远不及推荐量,人们最好重点补充。奶类和豆类制品富含优质蛋白;粗粮富含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水产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根据自身情况着重补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可根据需要,通过饮食补充微量营养素。如摄入牛奶、蛋黄、动物肝脏补充维生素A;吃血豆腐、红肉、黑木耳补铁;摄入海带、紫菜等补碘;常吃猕猴桃、柑橘等补充维生素C等。  多用低温烹调。过度烹饪会使食物中维生素C大量流失。建议多用蒸煮等低温烹调,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 //   摒弃不良习惯。吸烟、饮酒、熬夜、反复减肥、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体内微量营养素缺乏,应尽早摒弃。  尝试强化食品。如今市场上有些强化某些微量营养素的食品,比如加铁酱油、添加B族维生素的谷物早餐,可酌情食用。  服用膳食补充剂。在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额外服用膳食补充剂。但若长期出差在外,三餐难以保证,可酌情服用复合营养片。

饮食文化 2021-08-05
糖友的九大饮食误区: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糖友的九大饮食误区: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小田一年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自从知道这个病情以后,小田的父母就对他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饮食控制方面,原来每餐吃两碗饭,现在只让吃大半碗;以前爱吃鱼和肉,现在只允许吃青菜。两个多月后小田的身材就“苗条”了不少,两个家长都很开心,以为已经找到了对付糖尿病的技巧,并且一直坚持这样做。但他们渐渐发现。小田的精神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犯头晕,以前每天散步半个钟头,现在走十来分钟就会气喘吁吁。到医院一检查才得知,原来,因为患糖尿病过分节食,导致小田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营养不良。   这种情况很多糖友都深有体会,因为得了糖尿病后,多了很多忌口,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敢吃,长期而来,身体的营养状况就出现了大问题,因为营养不均衡可能会直接加重病情。说到营养不均衡,就不得不提及很多糖友在饮食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大部分跟糖友对饮食控制认识的偏差有关,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主食越少吃越好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甚至不吃主食。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渐渐消瘦并出现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从而使每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加上脂肪过量摄入,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这种饮食控制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糖友应该保证吃够量,因为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荤油不能吃 植物油多吃没事 //   糖友都知道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对植物油就来者不拒。但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果不控制,每日的总热量就会超标。因此,植物油的摄入量也需加强控制。  吃多了加药就行  人在饥饿时都会胃口大增,糖友也不例外。有的糖友觉得,只要把原来服用的降糖药加大剂量就可以把多吃的热量抵消掉。而事实上这样做不但影响了平日饮食控制的效果,而且还加重了胰岛的负担,进而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的可能。对于病情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疾病调理 2021-08-03
粗粮要怎样吃才好?

粗粮要怎样吃才好?

  粗粮成为当今的一种新时尚,粗粮中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高血脂,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所以粗粮在生活中越来越到大家的欢迎,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粗粮要怎么吃才好吧!   为什么要吃粗粮?  粗粮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在口腔内咀嚼时,可以减少附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有利于防止了牙周病和龋齿的发生。  当你为便秘而苦恼时,食物纤维可以让你免去忧愁,这时它便成了人体内的清洁工。食物纤维有一定的体积,可以促进肠道对于粪便的挤压运动。同时,食物纤维可以吸收水分,对粪便起到了稀释的作用,减小粪便的硬度,形成粪便的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大大缩短,对便秘起到了预防作用。  常吃粗粮有什么好处?  1、粗粮需要更好地咀嚼,有利于保护牙齿。牙科专家们认为,牙齿也会“用进废退”。经常咀嚼,可以促进牙齿的坚固,如果总是吃太软太精的食物,从来不需用力咀嚼,则恒牙质量受到影响。多吃粗而不硬的全谷类和豆类,正是让我们牙齿得到锻炼的大好机会。  2、粗杂粮有助于控制血糖。用粗杂粮代替部分细粮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但是这些食物维持餐后血糖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燕麦、荞麦、大麦、红米、黑米、赤小豆、扁豆等可明显缓解糖尿病病人餐后高血糖状态,减少24小时内血糖波动,降低空腹血糖,减少胰岛素分泌,利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3、粗杂粮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如黄豆。实验证明,黄豆及其制品对心血管有特殊的作用。经常食用黄豆食品,可有效地降低血清胆固醇,并帮助解除动脉血管壁已遭受的损害。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用醋泡过的黄豆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和肥胖症。因为黄豆里的皂素能排除贴在血管壁上的脂肪,并能减少血液里胆固醇的含量。另外,甘薯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维护动脉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从而降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粗粮还有减肥之功效,就如玉米,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我们可以把玉米煮汤当茶饮,也可把玉米制作成玉米糕、玉米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非常低,是减肥的绿色食品。  粗粮要怎样吃才好呢?  吃粗粮的时间:吃粗粮食品不仅在量上有讲究,而吃的时间其实也是有规定的。  专家提示:粗粮最好在晚餐食用。因为人体可以更好的利用粗粮中的膳食纤维来消除体内的垃圾,降低血脂。  专家告诉我们,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壁产生蠕动,使大便较快排出体外,所以晚上吃膳食纤维,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在第二天早上排便,这就减少了毒素对肠壁的毒害。另外,吃粗粮容易产生饱腹感,所以在晚上吃可以减少进食的量,从而避免晚上吃得过饱对身体有害。 //   吃粗粮的时候应该多喝水:我们在吃粗粮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吃的多少,吃的时间,还要注意搭配。除了要注意粗细搭配的原则以外,还要注意在吃粗粮的时候多喝水。  专家提示:因为粗粮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有充分的水分做后盾,才能够保障肠道的正常工作。  那么您在吃粗粮的时候,不凡食用一些白开水或者熬一些稀粥来搭配吃,这样更能帮助排泄。

饮食文化 2021-08-02
平日养成吃得杂的习惯才能更苗条?

平日养成吃得杂的习惯才能更苗条?

  吃杂粮是健康又养生的,相信大家对于这点也有所了解吧!多吃杂粮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美体的,但是得怎样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要减肥的每天应该吃至少两顿各种粗杂粮制成的粥类或将其打成浆,减少其他淀粉类菜肴如土養、莲藕的摄入,同时注意整体的热量控制,这样坚持三个月左右,会自我感觉更轻盈,排便更顺畅,精神也会更好,不过想要切实达到美体效果,还是应该配合运动而非单纯靠饮食调整。 //   怎么吃粗粮能减肥?  粗杂粮营养丰富,作为一种“食补”的方式,必须长期定量吃,方可达到均衡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并不是心血来潮一个月偶尔吃上一两口就有用的。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应“粗细结合”,将每日至少1/3的主食定为粗粮。对于喜欢精白米饭的南方人来说,就是将白米与杂粮以2:1的比例混合煮制,喜欢面 制品的人则可以此搭配烤面包、蒸馒头。需要注意的是,店铺出售的“全麦面包,杂粮含量很多时候偏低,有时仅为点缀,不如家中自制的营养价值高。  粗杂粮尤其豆类,需要比精米更长的煮制时间,如果拿普通电饭煲直接煮,很可能做出一锅硌牙的“夹生饭”。可将各种干豆浸泡八小时以上,待其充分吸水软化后 再煮,如日式的红豆板栗饭,事先要把红豆泡上一整天,再用泡豆的水加白米、栗子,煮出的饭色泽绯红,香气扑鼻。最方便的方法还是做成八宝粥,白米和各色粗 粮按1:1的比例混合,用髙压锅压制30分钟以上或者压到豆类酥软为細家庭自制的杂粮馒头、面包不够细腻,却有着精制面制晶没有的特殊香味,尤其是重新烤 后,粗粮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会散发浓郁的香气。早饭时把它们切片后涂上少许橄榄油,在面包机或平底锅中烘烤至表面变脆,就着牛奶、豆浆或果蔬汁就非常可口。 爱喝汤的,把豆子、米仁、大麦等与肉类炖,既增加鲜美寒,又减少油腻感。而杂粮粉混精白面调和牛奶鸡蛋,无论做成饼还是发糕,都别有风味。

饮食文化 2021-07-31
粗粮更容易变质

粗粮更容易变质

  很多人觉得粗粮干燥好保存,其实,它们比白米白面等细粮更容易变质。   粗粮的变质原因一般分两种。一是由其营养品质决定,不饱和脂肪酸高的粗粮容易变质,比如薏仁米、糙米等;二是加工工艺的原因,比如燕麦片保质期就很长,这是因为加工过程中进行了灭酶处理,延缓了脂肪氧化。而燕麦粉就非常容易变质,因为燕麦粉与氧气接触的面积显著增加,同时,加工过程中,脂肪氧化酶被激活。薏仁米、糙米容易变质也有这方面原因,加工过程中的糊化层损伤使脂肪酶活性更高。 //   怎么判断粗粮变质了呢?一是出现哈喇味,证明其脂肪已经氧化变质,如果吃了会损害健康。二是发霉,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生虫的粗粮倒不会对健康有害,但口感可能变差。  粗粮一般有真空包装的和散装的,哪种好呢?其实各有利弊。有包装的通常是品牌企业生产,有可能质量较高,但售价也高,且无法闻风味,选择时可以看生产日期和粗粮的外观。散装的一般售价便宜,也可以直接接触到产品,但不知道生产日期(尤其是价格特别低的,有可能是陈粮),生产和流通环境控制条件有限。所以,如果对粮食品质特别熟悉的可以买散装的,如果不是特别熟悉,建议还是采购有一定品牌信誉度的包装粗粮。  粗粮买回家最好低温冷藏。粮食不怕冻,放在冷冻室或冷藏室,品质基本不会发生变化,但要注意密封。开封后的粗粮要尽快吃掉,临时贮存应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的地方。

食材选购 2021-07-29
如何健康饮食?美国新版“膳食指南”告诉你答案

如何健康饮食?美国新版“膳食指南”告诉你答案

  2016年1月7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农业部联合发布了《2015-2024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下文简称美版《指南》)。里面都有哪些影响餐桌选择的内容?对我国老百姓有借鉴意义吗?《生命时报》邀请参与我国膳食指南制定方面的权威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一生保持健康的饮食模式  “我国政府和老百姓对营养都还不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连一部营养法都没有”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长翟凤英表示,中国新版居民膳食指南中会将健康的饮食模式与具体操作结合,让老百姓一看就懂。美版《指南》指出,一个健康饮食模式包括6个方面:  1.摄入各种蔬菜,包括深绿色、红色、橙色蔬菜,豆类,根茎类蔬菜及其他种类蔬菜。翟凤英说,我们一直倡导国人每天人均应摄入一斤蔬菜,其中一半是深色蔬菜如菠菜、小白菜、油菜等绿叶菜;红色的西红柿、紫色的橄榄、黄绿色的彩椒等。国人蔬菜摄入量多于美国,但有调查发现,2010年~2012年,我国居民新鲜蔬菜摄入量从2002年的每日276.2克下降到了每日269.4克。因此,要多摄入不同种类新鲜蔬菜,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2.摄入水果尤其是整个水果。“果皮中花青素等植物化合物含量比果肉更高,膳食纤维也更丰富,”翟凤英表示,不建议通过水果沙拉、榨果汁的方式吃水果,营养素易流失。只要牙齿允许,建议吃整个水果。  3.摄入谷物,其中至少一半是粗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国人的粗粮比例应占1/4~1/3左右。翟凤英解释道,这是因为美国不像中国有玉米、小米、高粱米、荞麦莜麦和燕麦等种类丰富的粗粮。她建议超重肥胖的青少年粗粮的摄入比也应占谷物的一半,而胃肠道不太好的中老年人则建议在1/4左右,可用熬粥等好消化的做法。  4.摄入无脂或低脂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等。美国如此推荐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因喝奶导致饱和脂肪摄入超标,而中国面临更严峻的问题是奶制品摄入量不足,多数国人喝全脂奶问题不大,但高血脂、超重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应选择低脂或无脂奶。  5.摄入各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海鲜、瘦肉、家禽肉、蛋类、豆类、坚果种子和豆制品等。“豆类及豆制品、坚果摄入不足是国人最大的两个问题,”翟凤英说,豆类饱和脂肪含量少,是优质蛋白来源,但中国人均每天豆类摄入量仅为15克,远低于推荐的30~50克。建议大家多吃黄豆、豆腐、腐竹等豆制品。坚果则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控制体重、预防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但建议每天吃够一小把就可以,否则超量也易导致脂肪超标。  6.摄入食用油,包括玉米油、橄榄油、大豆油等。食用油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如果食用量和使用方法都正确,则对健康有利。国人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天,吃太多导致脂肪超标,引发高血脂 ;还有炒菜时油温别太高,易滋生有害物。  选择食物注意三点  这三点分别是:选择食物要注意多样性、营养素密度以及进食的分量。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告诉记者,他非常赞同选择食物要注重多样性,每类食物含的营养成分都有本身的特点,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全部需求(母乳对6个月的婴儿除外)。  “提出要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是个亮点”马冠生说,营养素密度指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与其能量相比,满足人体营养素供给的程度。同类食物中脂肪含量较低或糖含量较低食物营养素密度相对较高。比方说,各种粮食中热量值差别不大,建议选择维生素含量高的粗粮;瘦肉比肥肉、无糖酸奶比加糖酸奶的营养素密度都高。  关于进食分量,马冠生说,我国有平衡膳食宝塔来指导人们既满足营养所需,又不至于能量超标的具体食用量。比如位于膳食宝塔底部的谷类和水果蔬菜,分别为250~400克左右,而位于塔顶端的油则推荐量为每日25~30克。因此,应合理安排各类食物比例。  限制三种成分的摄入  美版《指南》指出,应限制添加糖、饱和脂肪及盐的摄入。有研究证据表明,这三种成分过量摄入与慢性病风险增加有很大关系。  添加糖是除了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内源性糖之外,食品中添加的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和浓缩果汁中的糖。马冠生告诉记者,我国居民添加糖平均摄入量比美国低,但增加趋势明显。美版《指南》中规定添加糖能量应少于每日摄取能量10%,即一个60公斤的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摄入糖应少于45克(大约12块方糖)。因此,建议常吃含糖高的糕点、喝含糖饮料还有烹调加糖的人群,饮食中要注意少糖。此外,不少加工食品中含有较多隐形糖,如八宝粥、冰淇淋、奶油蛋糕,购买时最好看清配料表。  脂肪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偏爱的食物,美版《指南》提出,饱和脂肪的摄入量也应少于每日摄取能量的10%,即20克左右。马冠生指出,加工类肉制品以及红肉、动物内脏含饱和脂肪较多。有些加工食品中添加了黄油、起酥油等含饱和脂肪的配料也易导致热量超标,平时应少吃。  新版《指南》还推荐每天吃钠控制在2300毫克(相当于6克盐),与我国推荐量一致。马冠生说,目前中国人每天的烹调用盐人均10.5克,八成以上的国人盐摄入量超标。经常在外就餐、吃加工食品,盐的摄入量容易超过建议量。此外,还有隐形盐,比如杂粮面包为弥补粗糙口感会加入很多盐;还要注意“筋道”的挂面,吃上二两(100克)钠的摄入量已达到推荐量的1/4甚至一半以上。  此外,美版《指南》和我国膳食指南都强调喝酒要适量。女士每天不多于一“杯”(350毫升啤酒,150毫升红酒,45毫升的白酒或洋酒),男士每天不多于两“杯”。临近春节提醒大家适度饮酒。  食物选择要向健康转变  马冠生指出,这其实是在强调健康的饮食行为。比如你是不是经常忽略早餐,或者总吃快餐,有没有时刻提醒自己:在每类食物中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来代替相对来说不健康的。比如能吃新鲜水果,就少吃那些蜜饯、果脯;能吃炖、煮烹调的肉,就别选煎炸烤或者其他加工肉制品;饮料尽量多选健康的,比如酸奶、牛奶、豆浆等。而且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调整,这样才坚持得久。  一个支持健康饮食的好环境 //   美版《指南》中指出,机构和个人的健康饮食需要得到支持。对此,翟凤英很赞同,并对国内情况忧心忡忡。她说:“虽然我们这几年在餐馆、单位、学校等机构做了很多宣传,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但盐多油大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这与老百姓自身好重口味也有关。”  翟凤英认为,日本在这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国借鉴,一是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颁布了6个营养法,规定企事业单位、学校、宾馆等只要超过50人就必须配备营养师,并制定了相关膳食营养标准;二是日本食育教育(饮食营养)历史悠久,从母亲怀孕就开始抓起,只有老百姓提高自己的营养知识,各机构提高营养配餐水平,才能有一个有助于国人坚持健康饮食模式的好环境。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