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从南郡出师征讨襄、樊,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后又水淹七军,一度威震华夏。 当年末,为攻取南郡已经筹备了两年之久的孙权,接受了曹操的邀请,答应共击关羽。 随即,孙权以吕蒙、陆逊为将,分兵两路偷袭关羽镇守的荆州各郡,吕蒙一路攻伐南郡,陆逊一路断关羽归蜀之路。 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骗过关羽沿江设立的烽火台,悄无声息地杀到南郡。 关羽所部猝不及防,镇守江陵的糜芳、镇守公安的傅士仁不战而降东吴,吕蒙、陆逊尽收关羽镇守的荆州各郡。 之后,得知荆州丢失的关羽所部溃散(将士家眷都落入东吴之手),关羽无力应对,只能亡奔蜀中,于临沮被东吴将领俘杀。 以上简述,即为关羽“大意失荆州”。 不过,从《三国志》中记载的吴军取荆州的过程来看,我觉得关羽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骄狂失荆州”。 关羽出兵北伐襄、樊前,肯定是会想到东吴可能进行的偷袭的,这从他沿江安排监视东吴的眼线,就能看出来。 既然有监视东吴的行为,就不存在大意了,他是有防备之心以及行为的,无非是吕蒙技高一筹罢了。 而且,关羽北伐襄、樊,因为一直没有打下这两座城池,所以,他走得并不远,是能很快回援南郡的,即使是在曹军的干扰和追击中。 只要他人回到南郡,进入到江陵或公安的任何一座城池中,就有极大可能坚持到蜀中派出援兵。 关键就在于,江陵和公安的不战而降,让关羽以及刘备、诸葛亮丧失了挽救局势的可能。 如果江陵和公安不投降,吴军能否拿下南郡?在我看来,很难,至少在关羽回师之前,是打不下来的。 因为从东吴的战绩来看,他们的攻坚能力真的很差,江陵和公安都是大城,特别是江陵,是南郡郡治所在,防御体系应该是很强的,东吴军队未必就能打得下来。 先举几个东吴攻坚的战例。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曾三次出兵攻打荆州的江夏郡。 但在江夏守将黄祖的顽强抵抗下,孙权指挥的东吴军队,在这五年中,也只攻取了江夏的一部分,没能全取江夏。 赤壁之战后,周瑜和程普联手攻打曹仁镇守的南郡,刚开始还有刘备所部一起攻打,后来刘备撤了,跑去荆南抢地盘去了。 周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是因为曹仁主动放弃南郡,后撤至襄、樊,才勉强拿下南郡,周瑜还在南郡城下受过重伤。 孙权一生,曾五次亲征合肥,每次都号称有十万大军,其中有多次发生过攻城战,但无一次成功过,且每次合肥城中的守军都不过数千。 由上述战例看,打赢过“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这样重大战役的东吴军队,攻坚能力真的很差。 当然,这也非东吴一家的问题,诸葛亮北伐时,不也拿小小的陈仓毫无办法? 三国时期,因攻城器械的落后,攻城战相当难打,魏、蜀、吴都一样。 总的来说就是,如果东吴军队强攻江陵或公安的话,没几个月时间是很难拿下来的,有这么长时间缓冲,关羽爬也爬回去了。 但江陵和公安都是不战而降,这两座城的守将在刘备集团中,都不是普通人,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之一,傅士仁更是早在刘备从家乡起兵时,就跟随的元老亲信。 这样的两位刘备集团的元老,却不战而降东吴,实在是让人意外,当然,在史书的记载中,也不意外,他们都是因关羽的骄狂投降东吴。 《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这上面的记载很符合关羽的性格,《三国志》中说关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 估计除了刘备、张飞等极少数人,关羽对谁都是如对糜芳、傅士仁一样的态度。 也就是说,以关羽的性格,是做不好团结工作的,对内和对外都一样,他看孙权这一方诸侯都如看犬。 关羽对糜芳、傅士仁讲“还当治之”,也是有可能真进行的,因为关羽手上有刘备授予的“假节钺”之权。 特别是当前方战事不利时,曹魏大将徐晃出援樊城后,关羽就开始吃败仗了,关羽很有可能因北伐失利,让糜芳、傅士仁来背锅。 也因此,糜芳、傅士仁才会被东吴的说客说服,不战而降东吴,拱手把江陵和公安这两座坚城相送。 江陵和公安一丢,关羽在南郡就没有落脚之处了,特别是军中将士的家眷全部落到东吴手中,军心也没了,根本无法再战。 于是,关羽“骄狂失荆州”。 东吴偷袭荆州,“偷袭”并非是胜负手,关羽的“大意”也不是,“骄狂”导致的糜芳和傅士仁不战而降,才是关羽丢失荆州的关键。 糜芳、傅士仁不投降,坚决抵抗,坚持到关羽回师,即使曹魏和东吴联手,也未必就能打下南郡。 只要短时间打不下来南郡,蜀中或靠近荆州的其余军队,就有出兵援救的时间。 关羽攻襄、樊,在东三郡(房陵,上庸和西城)的刘封可以拒绝出兵,可要是关羽被包围在南郡,刘封是一定会出兵相救的。 加上张飞就在阆中,能很快出江州攻陆逊(当时陆逊打到夷陵了,就是防止蜀中出兵救关羽),双方只要接战了,一切都有可能。 刘备集团要想援助荆州,缺少的就是时间,这个时间只有江陵或公安的顽强防守能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话说,当初关羽及儿子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擒获,然后斩首。益州离关羽死的地方很近,刘备为什么不救援关羽,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关羽送死,而没有援救呢?甚至有人认为,刘备不救关于,是想让关羽死,刘备才是杀掉关于的真正凶手。 关羽重情重义,但不知道上下级关系该如何处理。刘备都称帝了,他还在公开场合叫大哥,而不是称呼刘备为皇上或大王等。当刘备封黄忠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却说黄忠老儿算什么,不能和他们平起平坐。没有大局意识,这才导致刘备对关于不满,但没有表现出来。对于刘备一个政治家来说,自己的政治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兄弟情义什么的都是我们普通人玩的东西,况且关羽为人傲慢,不喜欢受别人指挥。 而东吴既然要拿下荆州,必然是出动了全国之精锐部队。以后的结果也果然如此,基本上牛逼的将领都在夺取荆州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都督吕蒙,以及下一任大都督陆逊都参战了,甚至东吴之主孙权都亲自赶到了前线,可见对于东吴来说,拿下荆州,志在必得。在东吴精锐部队面前,就算刘备派出一支可怜的援军,也根本是以卵击石,充当炮灰,更何况刘备根本没有多余兵力呢。 刘备,个人认为,当时他派关羽守荆州的时候就应该猜到了,荆州迟早会丢失的,当年刘备前往江东结亲,关羽都敢对诸葛亮进行兵谏,这些刘备早就看在眼里,但是碍于是自己的兄弟,不好说,于是便使了一个丢荆州,让关羽背锅败死。所以说,刘备是杀掉关于的幕后真正凶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世人普遍认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他的骄傲、目光无人才导致他最终的失败。然而,这只是表象,除了骄狂、目光无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关羽的失败呢? 公元219年,关羽率领荆州军攻打樊城,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为了解除樊城被围困的危机,曹操派人拜见孙权,孙权被要求袭击关羽的后方,曹操提出的礼物则是荆州地区。赤壁之战之后,孙刘结成联盟,共同防御曹魏,这符合诸葛亮当初制定的练武抗曹的政策。但关羽至少在两件事上做得不地道,得罪了东吴。 其一,拒绝东吴求婚,侮辱孙权。 孙权曾经派遣使者拜见关羽,希望关羽能够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一向自大的关羽拒绝了这个求婚,侮辱了使者,更过分的是,他顺带侮辱了孙权:“虎女安肯嫁劝女?”被怼的孙权可想见有多么怒不可遏。 其二,袭击东吴仓库及物资。 关羽曾经因为军中粮草不足,袭击孙权的供应仓库,以及在那里的物资。 在他的眼中,东吴都是鼠辈,没有什么值得惧怕的。于是,当吕蒙建议接受曹操的请求,偷袭荆州的时候,孙权理所应当地答应了。 樊城之战中,关羽的性格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拥有一个高情商的头脑也重要得多。樊城大战,糜芳、傅士仁负责粮草供应,但他们缺没有协助关羽。关羽此时没有宽慰他们,而是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等我回来,我一定按照军法搞死你们!糜芳、傅士仁当然知道关羽一向说到做到,他们害怕了,于是当吕蒙的军队袭击江陵时,糜芳直接投降并表示热烈欢迎。 后来,曹操派徐晃来救樊城,当关羽得知荆州已经落入吕蒙之手时,他下令从樊城撤退。吕蒙此时做了一件事,直接导致荆州士兵放下抵抗。他友好地对待荆州士兵、平民,消息传来,荆州军士气低落,他们不愿意攻打自己的家园,更倾向于投降。于是,士兵走的走,散的散,这导致关羽走到麦城的时候,手下的士兵沦落到只有可怜的几百人,神仙此时也救不了关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三国演义》中,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实在是大意了啊。虽然是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但刘备实在也有失察之过。当日,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两月,刘备这面惨胜。但是汉中人口多被曹操迁入中原,刘备也没有发起陇西之战进一步占领陇右诸郡。且由于终南山秦岭一线的存在,汉中的防卫应该并不是需要太多的人马。 因此,汉中有魏延为太守,辅以王平等几个新兴小将,与各大路口深沟高垒,以防魏之入侵。诸葛孔明,李严,颜严,孟达,法正等将坐镇西川。留张飞总督阆中,以应两川不虞。刘备自带人马〈随军大将有赵云,马超,马岱黄忠,黄权等〉攻取上庸诸郡,东向连接荆州,北向震慑宛洛。 若然刘备在此,天下归心者必趋之若鹜。〈宛侯音反魏,玄德即可出兵应之〉此时,关羽北伐,玄德遣一旅上将协同攻打襄樊〈马超有只旅破曹的威武,可当此任。〉曹仁若在关羽和马超两支劲旅的围攻之下,可能只有撤退一途了。即使它镇守住了,曹魏援军攻入,与关羽同破之。庞德兵至,庞德会和昔日的主人动手吗?若然庞德回归,西蜀再添力将。后来的徐晃到来,能那么容易杀败荊州军吗?同时刘备遣黄忠南下镇守江陵,南郡。东吴绝没有机会白衣渡江,荆州后方可保无虞。 即使是关羽马超出现危局,刘备也可以留刘封霍峻等守上庸,自亲率赵云东向援助襄樊战场。〈危机时,可调张飞阆中军马〉本来曹操就新败,无力应对士气正盛的蜀汉。此刻刘备亲出。襄樊战场必然危机重重,曹操很有可能撤出襄樊,回兵许都。 即使曹操疯掉了,再一次御驾亲征与刘备关羽决战襄樊。此一刻诸葛亮战略上必然会联系东吴,诱导其攻打合肥,以分其势。只要东吴兵马北上合肥,襄樊战场有关羽,马超,赵云三支虎狼之师。后方还有张飞,黄忠的机动。曹操的赢面依然很小。 由此,不但能保住关羽一命,而且荆州也不会有失。蜀汉势力可扩大至宛城汝南一线。〈曹魏东线合肥有张辽军驻守,东吴多数的可能是无功而返。〉向西可与稳定下来的魏延一旅合击长安,将关西诸郡收入囊中〈使马超马岱收复陇右老地盘,集蓄人马,伺机东征〉。向东可攻取洛阳许都。迫使曹操进一步东撤至兖州濮阳一线。至此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二,即可稍作生息。蓄力平定曹操孙权,完成匡扶汉室之任。 荆州之失,关羽之死,刘备最大的失误就是歇息的过早了,以为拥有两川荆楚之地,终于可以当一回土皇帝,享两天福了。以致坐失事机,断送了唾手可得的廷汉之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的“真君子”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是这帮下流东西嚼了近两千年的黑料。 首先,刘备根本就没从东吴手里借过荆州。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断后的曹仁与东吴周瑜在南郡打了整整一年,其中也不遑,刘备派遣关羽赵云帮助周瑜打下了南郡。在此期间,刘备闲暇之际南向收复了荆南四郡,其实已经有了立足之地。如果刘备即于荆南四郡安安稳稳发展自己的势力。前方放着周瑜和曹仁鹬蚌相争,有何等的安享?放着南郡让曹操和孙权在此日夜鏖兵,互相损耗实力。刘备势力增大之后完全可以西向吞巴蜀。待魏吴双双损耗的势弱之后一股吞之。 但刘皇叔一生所求匡扶汉室。意讨国贼曹操早日解救汉帝。所以希望跟曹操有一个一决高下的战场,嗯这个战场就是南郡。并且东吴也并非没有高人,早知南郡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即是兵家必争之地,又远离东吴大本营长此以往耗下去,早晚会被曹操抢走〉在鲁肃的建议下,即以东吴属地之名转借给刘备,让出战场让刘备和曹操硬刚。东吴好在将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乎才有了刘备借南郡一说。 而且在刘备夺取两川之后还将荆南四郡其中的三郡划归东吴达成了换取南郡的协议。〈三安地换一争地,对于刘备一方本身就是吃亏的,东吴占了大便宜。〉可即便是盟定之议。还是被东吴撕破了!吕蒙趁关羽北伐袭取了南郡。 这到底算是谁背盟?谁失信?谁负天下?关羽大骂东吴鼠辈,又何尝不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 对于这些秉吃黑料的人根本没理可讲!打个比方,我没房的时候向你借了一套房住,有了之后还了你三套别的房。议定了用这三套房换你那一套,而且你也同意了。结果某一天你趁我不在家换了门锁。之前借住的房你收回,我那三套房你也笑纳了。你还一包理到处说我无信无义!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把一个心怀天下大义的仁人君子逼疯到倾全部身家与你拼命了,想想你的坏到什么份上,触及到人家何等的底线才会如此?这不仅仅是说给东吴那些鼠辈,也说给这些天天黑仁人君子的跳梁小丑们! 可如何?这符合的那些专职黑圣人君子的蛆虫的口味,愣是把这坨硬屎给吃下去,气味喷得满天飞,烁古绝今,只希望那些光耀历史的仁人君子臭到臭不可闻。这恐怕也只是嗅到了一群臭味相投的臭虫。真正的高洁之士都会避而远之!垃圾堆只是存放垃圾的地方,不会有好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为何当初派关羽去守荆州?如果换成赵云结果会不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关羽在镇守荆州时败走麦城,一代将星就此陨落。失败的原因,多半归结于他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孤傲性格。然而作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也是关羽的大哥,刘备自然了解自家兄弟,那为啥仍然让关羽守荆州呢? 刘备是否存在用人失败问题?如果换成赵云去守荆州,结果又会如何? 01毫无争议的人选 荆州处于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魏蜀吴三国均派出自己实力雄厚的将领前去镇守。我们先来看,当时孙吴集团的人选,从周瑜大都督开始算起,鲁肃、吕蒙、陆逊,无一不是东吴军事力量的顶级将领。而魏国则派出曹操自己人,曹仁。我们或许对他不熟悉,但魏书称曹仁乃北方第一武将。由此可见,大家都对荆州地区的归属权势在必得。 至于蜀汉一方,关羽就是最好的人选。首先关羽军事能力就是强,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他历史上取得过很多优秀战绩,声望最大。第二关羽对于刘备以及蜀汉政权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镇守如此一个重要的地点,当然要选自己信得过的人了。最后荆州即现在湖北省,长江流域。在那打仗需要水军,而整个蜀汉懂水军的,差不多就只有关羽了。综合各方面因素,无论从实力还是忠诚度来说,关羽都是不二人选。 02不被重用的赵云 如果说到赵云,那和关二爷可就不是一个档次的将军了。他本人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威风八面,日常工作就是保护刘备及其家人的安全,差不多是护卫队队长这个职位。而且蜀汉曾颁发过五虎上将的称号,关羽是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和马超为左右将军。而赵云则是一个没封号的杂牌将军。就这样,关羽还写信去骂诸葛亮,不服气地说,自己不和老兵黄忠为伍。 所以在蜀汉集团,赵云的威望真的很一般,他资历比不上魏、吴两国镇守荆州的将军,也不能让蜀汉内部人服气。关羽在那里,至少有一定震慑力,魏、吴两方人马想到关羽过去曾经千里走单骑、杀庞德,就不敢轻举妄动。而赵云则没有什么战绩,为自己树威撑腰。说白了,赵云缺少的是足够的威望,他无法让内部信服,对外界也构不成压力。至于关羽,那可是蜀汉二把手,诸葛亮都得让三分,更不要说哪个人敢在关二爷打仗时故意掣肘了。 03换成赵云未必行 上文提到了关羽在蜀汉的超然地位,同时也揭露了他性格上的问题。关羽骄傲自满,容易看不起人,同僚关系一般。前期他在荆州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心态上有点飘了,后期才发现落入吕蒙圈套,最终失掉荆州,败走麦城。而赵云,同样有性格方面的问题,他为人比较耿直,敢于说真话,也容易得罪人。 赵云比较有情怀,心怀大志,总想灭曹魏。当时刘备称汉中王,朝廷上气氛一片和谐,大家都在拍刘备的马屁,想要讨点封赏。只有赵云大谈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属于毁灭气氛的王者了。他这样的性格,欠缺圆滑,不懂得长袖善舞,如果真上了战场,是否也会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事呢?而且关羽去世后,刘备在盛怒之下准备对东吴开战,而赵云却直言劝谏,说兄弟之仇,私也,并表示应该要先灭曹魏。 他那番言论让刘备更生气了,不去安慰大哥,反而提反对意见,最后刘备就亲自带兵发动了夷陵之战。性格决定命运,关羽是孤傲自大,看不上别人,赵云则是过于耿直,缺乏权益变通的能力。其实赵云是忠诚的,但他有劲不往刘备那使,总是逆着领导的想法来,自然不受重视。综合上述观点,赵云威望、能力都逊于关羽,性格两人各有利弊,就算他真去镇守荆州,也未必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取得益州之后、湘水划界之前。如果曹操不插手的话,刘备与孙权全面开战,胜负难料,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但这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孙权会主动放弃,刘备再次夺回南三郡。01,双方当时的军事态势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得知刘备取得了益州,就派遣使者想要讨回荆州。刘备就说:“等我得到了凉州,那时候就把荆州还给你。 ”孙权一听就火啦,派遣吕蒙率兵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一看着急啦,带着五万精兵就来到了南郡公安,同时命令关羽进入益阳,准备与孙权开战。在这里,刘备的五万精兵肯定是从益州带过来的,但关羽镇守荆州究竟有多少兵力,不得而知。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孙权听到使者回来报告,说刘备不想归还荆州,一怒之下,就派遣吕蒙督领鲜于丹、徐忠、孙规等率兵二万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让鲁肃率领万人屯驻巴丘以抵御关羽。 孙权自己驻扎在陆口,亲自调度诸路兵马。吕蒙大军一到,长沙、桂阳二郡就归服啦,只有零陵太守郝普拒不投降。此时,刘备率领五万大军就到了公安,命关羽带领三万兵马前出益阳。鉴于此,孙权急忙召吕蒙等回来协助鲁肃。吕蒙撤军之际,略施小计,顺手牵羊,把零陵给拿下,郝普投降,吕蒙撤军,尽得三郡将领、太守等兵马及官吏。从这里也看不出关羽这三万是原来驻守荆州的人马,还是刘备带来的兵力。一般理解为是关羽自有的兵力,因为关羽驻守荆州也需要这个规模的实力。也就是说,此时的刘备,有从益州带来的五万兵力,有关羽镇守荆州的三万兵力。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了荆州的南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五郡,孙权只占据了江夏郡,还仅仅是江南部分,江北被曹操占据。不管是占也好,是借也好,除了曹操占据的部分,荆州绝大部分都在刘备手里,孙权只占据着江夏郡江南部分。赤壁之战,周瑜可是出了大力的,仅仅得到江夏这一点地盘,孙权自然是不肯罢休。不管孙刘联盟是否有言在先,孙权对荆州势在必得。此时,孙权拿下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方面说明在这三郡之地,刘备并没有多少势力控制,而且已经归顺了孙权;另一方面说明,在荆州地面,刘备能够动用的也就是带来的五万及关羽三万兵力。 当然,一旦双方开战,南三郡也可能会再次倒向刘备。因此,这部分兵力就不考虑在双方对战的筹码之中。在曹操不干预,南三郡不参与的情况下,双方开战的话,胜负如何呢?02战役的结局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据《吴主传》记载》: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当时,吕蒙是孙吴的大都督,主管军事。他与孙皎、潘璋会同鲁肃一起抵达益阳,防御关羽。益阳,位于洞庭湖南岸,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据此地。关羽出兵益阳,刘备屯兵公安。刘备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夺回长沙等南三郡。如果双方开战,战场就设在益阳无疑。 此时,鲁肃率兵一万,吕蒙带领进攻南三郡的二万回援,也是三万。刘备督领五万屯驻公安,作为关羽的后援;孙权屯驻陆口,可以调集孙吴的全部兵力驰援吕蒙、鲁肃。从战略上来看,双方势均力敌,无法去判定究竟谁会胜出,谁会失败。感觉刘备、关羽名气大一些,孙权、吕蒙、鲁肃等人似乎不太办事。但是看一下刘备、关羽等人的战斗历程,每逢大战,几无胜绩。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击败了曹操,就不要说谁出力大,谁出力小啦。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都不靠谱,周瑜火烧赤壁是真的。刘备取得了益州,刘璋不战而降,也是不争的史实,刘璋算不得真正的对手,不能佐证刘备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 但从刘备与袁术、吕布、曹操等人的对战中,几乎没有胜绩。说他没有地盘,发挥不出水平是客观事实,但占据徐州没有任何作为也是事实。就算上后期的汉中之战,惨胜曹操,还主要是曹操主动撤军,算不得完胜。但孙权占据江东,虽说有长江天堑,但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是需要人谋的。整个汉末三国时期,孙权没有大败的记录。反而是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夷陵之战,都很经典,包括曹丕时期的江陵保卫战。纵然有偶然的因素,但孙权集团的战略决策、战术运用都是相当了得。反观刘备集团,关羽襄樊之战、刘备夷陵之战,都输得很惨,不能只埋怨敌人很狡猾、很强大吧,自己的战略失误,就说明了还是能力不够。 当然啦,如果刘备有五万大军坐镇南郡,关羽襄樊之战,就不可能会输得那么惨。这些都是如果,不能代替历史史实。不过,双方真要决战的话,那绝对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一场大战。双方都不可能轻易胜出,最大可能就是两败俱伤。战役的前期,很可能如襄樊之战、夷陵之战如出一辙,刘备、关羽势不可挡。刘备不仅能够击败孙权,还可能顺势拿下南三郡。但刘备绝不会就此罢手,将会趁机南下,进入孙吴腹地。接下来,就会出现夷陵之战的后果。理由是南三郡属于刘备长期控制的地盘,孙权未必此时会全力与刘备纠缠。按照孙权屡次进攻曹操控制合肥的套路来看,只要曹操增兵驰援就主动撤军,大概率孙权交战不利就会撤军,不会与刘备长久对峙下去。 等待机会,卷土重来。如果刘备趁机进攻孙吴腹地,孙权以举国之力抵御,誓死捍卫孙吴存亡。曹操尚且不能吃掉孙权,刘备吃掉孙权的概率很小,大概率是惨败。如果刘备夺回南三郡后,派遣重兵把守,孙权暂时处于守势,将会与之对峙。如果刘备夺回三郡之后,回军益州,孙权将会卷土重来,关羽依然招架不住。这只是理想中的假设,曹操绝不会等闲视之。但曹操在此时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对汉中下手过早,对蜀中下手过迟。如果曹操平定西凉之后,不急于夺取汉中,孙刘如果开战,此时曹操在汉中下手,可能就是另一种局面;取得汉中之后,采纳司马懿的建议,坚决进攻蜀中,拿下益州再说,又是另一种局面。 但就在孙刘双方一触即发之际,曹操拿下了汉中,而没有及时进攻成都,错失了战略机遇。孙刘湘水划界,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历史结局。从这个分析来看,如果刘备与孙权在益阳开战,战役的前期刘备大概率会胜出,夺回南三郡很有可能。但战役不会就此结束,下一步的发展,还得看老曹的脸色。就题主这个问题来说,只能假设一次,不能一直假设下去。如果一直假设和如果,直接到了建国前,那也毫无趣味啦。因此,在豹眼看来,双方开战,刘备会胜出,类似于汉中之战,孙权会主动撤军,以等待时机,再来争夺。对于孙权来说,无非是把荆州放在那里,晚一点拿回来。 就如湘水划界之后,等待关羽襄樊之战时,联合曹操趁机夺取荆州。刘备对于荆州那是势在必得,就如夷陵之战一样,不顾后果。但孙权却不想拼得两败俱伤,让曹操趁机钻了空子。尽管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但也离不开当时的历史局面。曹操即便不在双方开战时直接插手,但他仍然是左右这场战役结局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丢失荆州对刘备来说损失有多大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如果不丢失荆州,蜀汉政权说不得还真有可能就统一了! 蜀国衰落不单单是关羽丢荆州这一件事,它是由失荆州引起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先是公元219年,吴国大都督吕蒙偷袭荆州,关羽丢失了荆州的三郡,接着新近得手的上庸也叛归魏国,公元221年,刘备为关羽报仇,在夷陵惨败。这一系列的事件造成了蜀国的重大损失。 一、武将方面 五虎大将五去其四,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在这段时间相距亡故。 1、关羽丢失荆州被孙权所俘,与其子关平一起被斩首。 2、张飞因思念关羽,伤心过度,醉酒鞭打士卒,被部下范疆、张达所杀。 3、黄忠参与夷陵之战,因不服老,赌气出战,中了冷箭,因年岁太高不治身亡。 4、马超长期镇守边关,大仇不能得报,抑郁不得志,在任上病逝。 5、除了这些能攻城拔寨的三国一流武将,蜀汉还损失了大批的青壮年将领。比如荆州派系的赵累、王普,包括关羽长子关平。益州派系刘备新提拔的傅彤、张南、冯习、程畿、黄权等。 这些损失直接造成了蜀汉将领体系的青黄不接,一些年轻后备不得不直接站出来挑大梁,缺少指导性的成长。 比如关兴、张苞,诸葛亮就很少将二人拆开,像使用赵云、魏延那样,让二人独挑大梁。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缺少锻炼,但是蜀汉阵营又十分的缺少人才,不得不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当然历练一番之后,肯定是能得到重用的,可惜的是二人都英年早逝! 二、军队方面 1、关羽攻打襄阳,至少有三万的精锐部队,其他杂牌军队也不下数万。荆州被抄后路,这些军队死的死,散的散。 2、刘备复仇号称70万大军,按史实来看这个数量是有点夸张了。不过七八万的精锐应该还是有的,夷陵之败,几乎损失殆尽,至少跑回来的得打个大大的折扣。 3、夷陵之败,水军将领黄权被迫帅军投降魏国,蜀国的水师建制几乎取消。 这些损失,让后期诸葛亮北伐在兵力上显得捉襟见肘,从来没打过富裕仗,只能是寻找魏国有变时,才敢出击,而且不得不采取士兵轮换制。 三、兵源和财政收入 荆州虽然只有三个郡,但是都是有影响力的州郡,比如江陵就是荆州的大郡,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比如武陵,这个郡有不少少数民族,刘备在处理少数民族上面还是很有成效的,夷陵之战,就得到了蛮王沙摩柯的支持。 三郡的丢失,不仅丧失了大量的财政收入,还减少所辖的人口基数。 另外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蜀汉高层的决策失误,使得上庸也丢失。后来曹魏直接将上庸及周边组合了一个新城郡。这个郡财政、人口、兵源也是相当可观的。 最坏的还是直接封死了蜀汉向宛洛进攻的通道。使得后期,诸葛亮北伐只能走祁山这条运粮困难的山路。 想要实现当年的隆中对,想要荆、扬牵制曹魏,只能看盟军吴国的心情。其中一次北伐就是盟军先撤,使得诸葛亮北伐独木难支,也被迫撤退! 四、损失了战机 汉中争夺战以曹操失败告终,这场失败证明此时的蜀汉兵锋正盛。曹魏虽然强盛也不得不暂避锋芒。如果此时刘备一鼓作气继续北上的话,再依靠马超在雍凉一带的影响,其实是完全可以拿下这块“养马场”的,甚至长安都可以一鼓作气。 当然曹操也采取了措施,在汉中丢失之前,提前迁走了汉中的人口,这使刘备不得不暂时停止前进的步伐。 不过这个困难也只是短暂的,随着刘备迁部分益州百姓入汉中和安排军队屯田。这个问题2-3年内就可以缓解。 但是随着主战场的转移,以及夷陵战败,国力降到冰点,蜀国不得不进入长时间的休养生息。 这不但空耗了诸葛亮将近6年的精力,也因为一系列的变故造成诸葛亮无将可用。 假如没有这一系列的损失,五虎将方面,黄忠年岁大了,雍凉攻略可能指望不上,但是张飞、马超年岁还行,若二人在,再加上大批青壮将领在,兵力也充足,这会是什么情况呢?完全可以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权拿下荆州后,为何不从荆州北伐,而是执着于攻取合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打仗虽然不咋地,但是把合淝作为主攻是正确的也很无奈的一个做法。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魏国,让不少读者以为魏国一直处于防御状态。其实魏国进取方面还是很积极的,不管是曹操时期还是曹丕、曹睿时期都曾多次对吴国发动战争,魏国的主攻点是吴国的濡须。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濡须距吴国的都城建业非常近,一旦濡须被曹魏攻下,魏国的兵峰就会直指建业。这一点孙权自己是非常清楚,因此他把重兵都放在濡须和建业两个地方。孙权如果从荆州发动攻击,他面临两方面的困难。 1、曹魏也有和东吴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襄樊距离许都以及大城市宛城、洛阳太近了,为了许都以及宛洛的安全,一方面从曹操时期就建了一个“陪都”邺城,另一方面曹魏在襄樊线布下重兵,守卫襄樊的是曹魏的宗亲大将、以防守著称的曹仁。当年关羽打襄樊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最终还是没能打下来。关羽没能做成的事情,孙权和陆逊能做到吗?这个是要存疑的。(注:孙权只是从刘备手中抢来2/3的荆州,荆北的襄阳樊城南阳仍旧属于曹魏) 2、东吴如果想在襄樊有所作为,势必要派出重兵。派重兵兵源从哪里来? 如果从荆州抽调兵力,荆州后方必然会空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孙权有过害人之心(两次偷袭荆州),必然不会少了防人之心。虽然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又再次结盟。但这个联盟还是有隔阂的,双方合作的同时都在防备对方。 比如说邓艾偷渡阴平威胁成都,刘禅曾派人向东吴求救。东吴派出老将丁奉帅军驰援,援军走到永安时刘禅已经投降,当时镇守永安的大将罗宪拒绝吴军西进。双方次年在永安还打过一仗。 双方结盟说白了就是抱团取暖,合作基础非常薄弱。 有这层担心是人之常情,东吴从荆州出兵时必先考虑防御的问题,北上的兵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不能从荆州抽调足够兵力的话,想要打好襄樊之战,就必须从扬州抽调兵,这样的话扬州兵力就会相应减少。东吴在襄樊一旦被拖住,曹魏少不了会从东线打开缺口。魏国地广人多,可不像蜀国和吴国那样在兵力上捉襟见肘。魏国向来以吴国作为主攻,有这样的机会岂能放弃?濡须如果有失,建业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孙权不敢改变这个平衡。另外从扬州调兵到荆州,粮草得管,转运粮草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事。 从扬州调兵到荆州打襄樊就像脱了裤子放屁,倒不如直接攻打合淝。打合淝以上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荆州现有的兵力做到完美防御是足够的。 打合淝,东吴可以从濡须出发,不用担心濡须和建业的安全问题,因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即使打不赢,退回防守还是绰绰有余的。 扩张地盘的同时还要先做好防御,乱世最靠不住的就是盟友。学蜀汉把后背交给盟友,弄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得到于禁的三万降卒,怎么处理才是最优方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关羽大意失荆州跟他没有处理好这三万降卒有很大关系。 这三万降卒依关羽的性格肯定不会杀,不杀要么为己所用,要么就是关押。 这些降卒是因为兵败被迫投降的,他们的家眷都还在曹魏,这个条件就限制了关羽不能收编这部分降卒。有家眷的影响很容易临阵倒戈。 但是关押起来,对关羽的粮食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关羽的手上只有三个郡,江陵虽然也算是大郡,但是几经战乱(魏和吴先后搜刮了一波),发展的并不好,要不然庞统也不会说荆州凋敝这样的话了。 这样的经济条件下,以三郡的经济实力供应关羽的北伐就会很吃力,再加上降卒三万张嘴,哪怕是降低标准,也很难供应足备。 事实上不管是史书还是演义,都曾提到关羽催促糜芳给前方尽快提供粮草,甚至到了要用军法处置警告糜芳。糜芳的能力再不行,也不可能在粮草供应上懈怠,之所以供粮不利,很可能是糜芳已经筹措不到足够的粮草了(供应压力太大)。 后来吕蒙偷袭荆州,糜芳选择投降,很有可能是江陵没有多少粮草坚守待援。关羽军溃散,固然有吕蒙用计瓦解军心的缘故,关羽军中粮草不足应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关羽欲图收编这三万降兵,是导致他丢失荆州的致命因素。如何处理这部分降兵?最优的方案是什么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部分降兵立即送到汉中屯田。 刘备打下汉中,势头正猛,为什么不继续攻打雍州和凉州?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听从了谋士张既的建议,连续两次迁走了汉中大批的百姓。可以说汉中争夺战的结果是刘备得地,曹操得人。 汉中争夺战,曹操输给刘备,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迁走汉中民众和资源,再加上定军山的丢失,他自己转运粮草非常困难,所以他败了,才会在军中有“鸡肋”这种犹豫不决的军令。 刘备虽然得了汉中,他想继续推进,汉中肯定是给不了他粮草方面的支持,不管是从益州运,还是从益州迁人过来来发展都需要时间。 如果关羽把这三万降兵交给刘备,放到汉中去屯田,再从刘备处得一些粮草支援,这才是最好的方案。 不过呢关羽也有自己的考虑。关羽和于禁的较量,虽然是于禁输了,但不代表于禁的兵不行。关羽一旦收编了这部分军队,攻击力将大大的增强。 怎么才能很好的收编呢?首先要解决降兵家眷在魏的难题。于禁这部分军队,大部分都是来自宛洛一带,关羽打败于禁,可以说势头正猛,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攻打宛洛指日可待。 所以关羽并未将这部分降兵遣送到别处,而是等时机(打下宛洛)再进行收编。因为一旦交出去,就没法再要回来了 可惜的是关羽遇到了善于防守的曹仁,一座樊城打了数月之久。如果关羽能早日打下樊城,粮食的压力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可惜没有如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经夺取了荆南四郡,为何还要向孙权借荆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荆州无疑是魏蜀吴争夺的焦点,曹操南下需要攻占荆州,刘备东出也需要荆州,而东吴为了巩固长江防线同样需要夺取荆州,这也导致三大战役中的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全部围绕荆州展开。 荆州下辖南阳郡、江夏郡、南郡、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和零陵郡等七郡。赤壁之战后,曹操为以后南下,仍然死守南阳郡,孙权作为赤壁之战主力,却只得到了江夏郡北部和南郡。而刘备则趁机以刘琦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并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但由于刘琦不久后去世,刘备实际上成为了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 不过,刘备虽占据荆州大部,但其地盘以西是武陵山区和黔中高原,东部和北部是东吴地盘,南部则是士燮的地盘。同时,占据荆南四郡的刘备实力虽然得到扩充,但在三国乱世之中实力仍然相对弱小,因而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外拓展。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向其详细分析了东汉末年的局势,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规划,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原文如下: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这份蜀汉的未来战略规划中,诸葛亮认为关键便是“跨有荆、益”之地,此时刘备已经占据荆州大部,那么下一步显然是向益州发展。然而,由于益州地处四川盆地,而从荆州进入益州的关键便是南郡,于是刘备先后两次向孙权提出暂借南郡的江陵地区给自己。 对于刘备的借地请求,孙权最初并不同意,原因是周瑜同样提出了夺取益州的计划,然而周瑜去世之后,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最终还是同意了。一方面源于此时曹操仍然占据着南阳郡,而孙权占据的南郡和江夏郡北部正好处在曹操和刘备夹击之下,形势极为不利。二是如果将南郡借给刘备,正好可以将刘备推到对抗曹操的最前沿,而东吴则可趁机攻占交州。 在成功借到南郡之后,最终成功以荆州为根基,夺取了益州之地。然而,由于荆州地区直接威胁着东吴腹地,因而在刘备占据荆州、益州实力大涨之后,孙权立即派人向刘备讨还南郡,作为连接荆州、益州的关键,刘备自然不肯归还,这才有了之后的湘水划界。 同时,也正是源于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由于其归属问题,蜀汉和东吴的联盟始终存在着隔阂,并最终爆发了夷陵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丢失荆州后,刘备为何不立即发兵夺回,而要等到一年之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原因之一:汉中之战后的刘备没有能力 夺取益州之后,占据荆州、益州的刘备虽然相较此前实力已经大为提升,但相对东吴和曹魏来说,实力仍然较弱。刘备所谓的百万大军,只能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历史上的刘备其实兵力严重不足。 曹操在赤壁之战败北之后,转而将战略重心转向了西北,在击败马超、韩遂之后,为了将刚刚占据益州的刘备所在四川盆地,进而攻占了张鲁所在的汉中。曹操兵进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不能止”(《三国志·贾诩传》)。不过,由于曹操后方发生叛乱,曹军未能再进一步,而刘备则趁机稳固自己对益州的统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在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下,调集大军进攻汉中,刘备派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则派曹洪、曹休、曹真率军抵抗,汉中之战爆发。历经两年鏖战,曹操最终被迫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退出汉中。 汉中之战刘备虽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蜀汉的损失同样不小,根据《三国志·杨洪传》的记载,蜀汉甚至一度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境地。然而,在汉中之战结束仅仅半年之后,便发生了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身死的事件,在荆州已丢,而蜀汉对汉中之地的统治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刘备已经无力再战。 原因之二:蜀汉没有双线作战能力 汉中之战曹操虽然战败,且损失不小,但曹军毕竟是主动撤退的,且在撤退时将汉中可控制范围内的百姓全部迁走,可见曹操的撤退还是比较从容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仅在汉中之战半年后便和东吴再起冲突,难免会陷入双线作战的不利局面,而蜀汉的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双线作战。 其实早在汉中之战前夕,刘备便曾遭遇过两线作战,而他的选择是主动与孙权议和,全力与曹操争夺汉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东吴眼看刘备夺取益州,自然不会再放心将荆州交给刘备,于是希望收回先前借给刘备的荆州南郡,然而由于南郡乃是荆州、益州的咽喉要道,刘备自然不会归还,双方矛盾爆发。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则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同年三月,曹操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而张鲁则于同年十一月降曹,曹操占据汉中之地,对益州造成了极大威胁。虽然由于后方发生叛乱曹操未能更进一步,但还是留下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人镇守汉中,同时让张郃向巴西发动进攻。 得知消息的刘备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只得与东吴议和,并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便是著名的湘水划界。 原因之三:关羽的战败太过突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关羽趁曹魏主力仍在西线,且刘备称汉中王蜀汉士气正旺的机会,突然从荆州对曹魏腹地发动了进攻,而原本与关羽势均力敌的于禁、庞德则在“水淹七军”后迅速战败,襄樊危在旦夕,中原大震。 事实上,襄樊之战前期局势对蜀汉极为有利,先是于禁、庞德战败,紧接着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于同年十月叛上作乱,南附关羽,与关羽遥相辉映,曹操甚至一度想要迁都避敌锋芒。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备根本没有想到东吴会和曹操联手,在关羽与曹魏交战之时突然从背后发动袭击,更没想到麋芳、士仁因为不满关羽而先后投降东吴,导致南郡瞬间易手,令关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最终兵败而亡。 襄樊之战从八月开始,到十二月结束,仅仅四个月的时间,战场却是风云突变。十一月之前蜀汉还是占尽优势,十二月时关羽便突然遭遇战败,刚刚结束汉中之战称王不久的刘备,根本来不及反应。 综上所述,先夺益州、后取汉中的刘备统治并不是很稳固,一方面内部不稳,另一方面没有足够兵力,再加上荆州丢失的太过迅速,刘备根本没有反应时间和足够能力短期内夺回荆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关羽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失荆州后,为何不迅速撤往益州,却在荆州绕圈? 史料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就像法律上要求证据说话那样,在我国那长达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和传说,通过代代中华儿女的口口相传而流传至今。 但也不乏有些历史故事和传说是无法证明的,如果想要证明这些故事是否真实,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拿出证据来令众人信服。 在史学中最为准确的证据就是史料,也正由此,考古遗迹时发现,出土的文物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价值。因为,文物往往是作为史料的载体,承载了那一段特定时期的历史故事。 每一次文物的出土,就像是一段如同浮云一般的往事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样的历历在目,令人印象深刻,并且这些出土的文物更会带来一些历史故事的解答。 刘备打汉中,关羽打襄樊 众所周知,在赤壁之战后,荆州七个郡被魏蜀吴三方占据,刘备、曹操、孙权三家各自瓜分了西、北、东南三个方向的土地,当然刘备占据的地盘多。 当时,荆州五郡中,刘备一方占据了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五个地方,换句话说,要是能够拿下其它两个郡的土地,荆州全都属于刘备的了。 后来,虽然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可是关羽却赶走了前来上任的东吴官员。总的来说,在荆州之战爆发前,关羽依然占据5个郡,曹操、孙权各一个。 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再加上诸葛亮离开荆州后,那个地方就只有关羽自己了,无人再限制他的决策。就这样,一场襄樊之战拉开了序幕。 惋惜的是,关羽出兵攻打襄樊地区,暗地里曹操却与孙权结盟了,孙权派吕蒙乘虚偷袭荆州三郡,不仅夺走了原来属于他的地盘,甚至还拔掉了刘备在荆州的势力,可以说一举两得。 现如今,谈起大意失荆州,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些都是关羽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失败,都是他自己的责任。可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从当时的情况上来看,襄樊之战并没有什么错。刘备在汉中与曹操打得难分难解,战争也已经持续了几个月,荆州的雨季又开始来临。 曹操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坚守两个地方,此时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完全占据了天时,甚至连曹操自己都担忧:“今水生而子孝(指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总的来说,从大局势上来说,曹操、刘备在汉中激战正酣,襄樊无援军可来,关羽攻打哪里,不存在什么战术上的失误。那么,既然如此,为何又会失败呢? 关羽失荆州,不仅仅是大意 其实,关羽失荆州更像是战略上的失误,为何会这么说呢?庞统投靠刘备时,他曾对着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荆州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刘备放弃荆州,一方面能换来孙权的人情,另一方面也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可是,刘备却没有这么做,仅仅只将两城还给孙权,后来还被关羽赶走了东吴的来人。 后期,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大战的时候,曾向诸葛亮调兵来支援。诸葛亮此时也犹豫了,他还问身边的将领杨洪是否可以发兵。杨洪说汉中是益州咽喉,曹操来夺取是家门之祸、存亡之机,劝谏诸葛亮出兵。 可以说,诸葛亮和庞统在荆州的这个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那就是刘备适不符合“两地发展”,适不符合“一口吃个胖子”。事实也证明,刘备不符合。 刘备拿下汉中、益州后,也的确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制定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惋惜的是,天下大局早已经发生了变化,《隆中对》似乎也不在适用。 《隆中对》之时,荆州还没有出现赤壁之战,物资、兵力等十分充足,可赤壁之战后早已残败不堪。刘备在将诸葛亮调走时,后者还带走了荆州大量的兵马,使得关羽手下的力量很弱小。 假如说,关羽攻打荆州的时候,守卫荆州的不是糜芳,而是诸葛亮,亦或是一位普通但忠诚的将领,估计关羽都不会落入四面楚歌的局面,也就不会有大意失荆州一说了。 总而言之,关羽大意失荆州,不是关羽一个人的错,而是当时蜀汉的战略就错了。兵力弱小的时候,应该集中力量干大事,而不是分散力量,让自己陷入两难之地。 为何他不直接去益州,而是去了麦城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荆州失守之后,关羽最好的选择有两条路,其一就是去上庸投靠刘封等人,其二就是进入巴蜀寻找刘备。可是,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关羽的行军路线不是如此。 他先南下切了江陵城,随后又去了麦城,然后在去上庸的路上被东吴抓捕。简单来说,关羽就是先南下,而后再北上,并在麦城那里呆了一段时间,为何关羽要绕一个犬子呢? 对于第一点南下,或许是关羽想要凭借着仅剩的兵力,再度从东吴手里夺取荆州。在他发现这样做不到时,不得不北上去投靠刘封,也就是刘备的义子。 为何又在麦城停留一段时间呢?根据史料《当阳县志》记载:“麦城,沮漳二水之间。传楚昭王所筑。三国时,关侯为孙权反袭,西保麦城即此......” 这句话中的麦城就是关羽所在的麦城,多年后,有一些史学家来这里考古。他们发现,麦城的城墙遗址底宽20米、顶宽8—12米、城垣高6米,纵横10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关羽所攻打的襄樊之地,那里的城墙也不过如此。另外,麦城又处于巴蜀和荆州的交通要道,若是关羽能够守住此地,必然能够卷土重来。 惋惜的是,在麦城和益州之间的夷陵,被陆逊后来占据了,关羽得知此消息后不得不北上,想要西进寻找刘备,也没有路可以走。结果,他就在临沮被抓了。 可以说,自始至终,关羽都是在撤退中寻找战机与机会,惋惜荆州的大局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一人无力回天,也斗不过天,以悲剧而告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人们常用“大意失荆州”比喻因粗 心大意大意失荆州是什么意思,骄傲轻敌,导致失败,造成不 可挽回的损失。这个谚语源自东汉末 年的典故。东汉末年,荆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刘备几经周折才达到“刘备借荆 州——有去无还”的目的。诸葛亮派 关羽镇守荆州。曹操联络孙权联手对付关羽。孙权早有占据荆州之意,派 吕蒙驻扎陆口,伺机行动。关羽知道 吕蒙善于用兵,于是加强防范。后来, 吕蒙假装生病,回朝休养。关羽中计, 放松了荆州的城防,把大部分兵力调出去对付曹操。吕蒙乘虚而入,很快 攻下了荆州。不久,关羽退走麦城,作 战失利后,被吴军俘获。这个谚语可用来劝诫他人不要 “大意失荆州”,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 失误作辩解,“我这是‘大意失荆 州,啊!” 刘备大意失荆州是什么情况呢? 刘备大意失荆州,丢了老命史上最重情皇帝生于监狱长于民间娶看守之女1501监狱里的小萝卜头公元前91年的西汉帝都长安,因为一场莫须有的巫蛊之祸而变得血雨腥风,数万人因此喋血街头倒在血泊中的不历史上宋江农民起义是因何而失败的175水浒传宋江的故事宋江作为小说《水浒传》中一哥,稳坐水泊梁山的头把交椅,水浒传宋江的故事有很多,最出名的有两个,一是还道村收三卷天隋炀帝没有秦始皇的本事却做秦始皇的事178隋灭陈开始进行建设
关羽失荆州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转折点,失了荆州,蜀汉等于少了半壁江山,其在全国影响力大降,关于荆州的失去,历来都被说成,关羽大意失荆州,之说,然而荆州之失,真的是关羽大意造成的吗大意失荆州是什么意思? 关羽失荆州,在外有孙权集团的叛盟出卖,在刘备集团内部没有发一兵一卒支援,关羽孤军作战,腹背受敌,荆州之失在所难免,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关羽在前线接连胜利,关羽的胜利,严重地威胁着曹操、孙权两家,于是曹孙两家达成了两家共同的愿望,都想把关羽打败或消灭,而孙、刘的矛盾,乃是公开的秘密,予曹操可乘之隙,当时的东吴为了取得荆州,早已与曹操密谋,主动要求从后方袭击关羽的荆州成大本营,借曹操襄樊之围,孙曹一拍即合,关羽在曹、孙两军夹击下,进退失据,父子俱死,孙权多少年梦寐以求的荆州,如愿到手。 关于荆州的失去,蜀统治集团未能正确审时度势,未能正确认识到曹操从汉中撤兵有其战略意图,即避免双面受敌,而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对付蜀汉,对孙权势力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最终导致关羽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失去荆州。 荆州之失是悲剧,综合关羽失荆州的原因,荆州之失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关羽个人,它是各种原因相互交叉和影响造成的!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其实可以算半个男主角,另外半个是诸葛亮。演义里,关羽基本就是无敌的存在,无人能在沙场上战胜他。关二爷无论是实力还是气魄都令人钦佩,他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位三国人物。不过关羽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一直那么无敌下去,樊城之战成了关羽人生中最后一场战役。而击败关羽的是东吴将领,他们也是唯一击败过关羽的人。 太史慈、孙策、甘宁要说谁是东吴最猛的武将,那太史慈肯定是其中之一了!太史慈这个人骁勇善战,武功非常高。在和曹军的作战过程中,太史慈曾和张辽发生过交战,双方大战七八十回合未能分出胜负。 原文权绰枪欲自战,阵门中一将挺枪骤马早出,乃太史慈也。张辽挥刀来迎。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曹阵上李典谓乐进曰“对面金盔者,孙权也。若捉得孙权,足可与八十三万大军报仇。”说犹未了,乐进一骑马,一口刀,从刺斜里径取孙权,如一道电光,飞至面前,手起刀落。 而在徐州时,关羽曾夸赞过张辽的武艺,说张辽武艺不下于关羽,可见张辽相比于关羽,很可能差不了多少。既然张辽能勉强和关羽打个平手,那太史慈自然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太史慈也就和关羽打平,还无法做到击败关羽。 孙策是东吴的奠基者,有江东小霸王之称,战斗力非常彪悍。当初太史慈还在刘繇部下,见孙策是主帅,以为孙策的战斗力不怎么样,所以想要单挑擒拿孙策。结果孙策的真实实力远超众人想象,太史慈只能和孙策打个平手,根本无法拿下孙策。从太史慈和孙策的作战情况来看,孙策的战斗力应该和太史慈是差不多的,面对关羽,他最多能够打平,想要教训关羽,则比较困难了! 甘宁也是东吴的超级猛将,曾经带领百人夜袭曹营而未伤一人,令人惊讶。孙权曾自豪地宣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可见在孙权看来,甘宁是和张辽一样厉害的猛将,而事实上,甘宁也确实曾和张辽有过单挑,最终打了个平手。从甘宁的表现来看,他应该也是有可能打平关羽的,不过要想击败甚至是教育关羽,估计甘宁还是做不到的! 吕蒙、潘璋、马忠总体来看,其实江东猛将的战斗力都被张辽给限死了,所以说他们最多也就是打平关羽,至于说击败关羽,乃至是教训关羽,基本是不可能的!不过凡事都不能说得太绝对了,虽然东吴诸将在武力上并非关羽对手,没法击败关羽,但是还是有三人曾教训过关羽,这三人便是吕蒙、潘璋、马忠! 关羽这人武功高,战斗力强,为人非常高傲,在个人单挑上确实没法教训他,但是吕蒙等人却通过军事行动好好的教训了一下关羽,而这次关羽得到的教训可谓是非常惨重的!襄樊之战,关羽根本看不上一旁的东吴,把荆州的主力都调去攻打曹军了,结果襄樊前线虽然打得漂亮,但吕蒙却率军偷袭了关羽的荆州,把关羽的老巢给打下来了,这一招釜底抽薪把关羽给彻底打蒙了,算是给了关羽一个教训,而接下来的教训更为惨重! 在拿下了荆州之后,吕蒙并没有停下步伐,反而是挥兵进攻关羽,最终关羽军心涣散,只能选择向益州逃离。面对围追堵截的吴军,关羽最终于麦城附近被捉,惨遭诛杀!而抓获关羽的人,乃是东吴猛将潘璋、马忠! 原文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平孤身独战,力尽亦被执。 关羽英勇一生,看不起东吴众人,讽刺别人都是“鼠辈”,结果最终惨遭吕蒙偷袭,被打得大败。而在麦城突围过程中,又被潘璋和马忠擒获,可谓是颜面尽失了!高傲了大半辈子的关羽,最终在荆州被吕蒙、潘璋、马忠给教训了,只不过这个教训的代价有点大! 关羽一生,英勇无敌,他之所以敢称呼东吴众人为“鼠辈”,其实也是有一定的实力支撑的,因为东吴诸将中确实没有单挑能击败他的人!孙策、太史慈、甘宁是江东战力最强的三人,能勉强和他打成平手,但绝对不可能击败他。不过这做人呢,真的是不能太狂,虽然没人能单挑打赢关羽,但关羽最终还是被吕蒙、潘璋、马忠三人给教训了一顿,而这一教训的代价可谓是非常的大,荆州丢了,关羽死了,蜀汉的前途没了,简直是太惨了。 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主要是关羽领导能力不行,荆州乃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这就要求荆州的最高统帅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军事能力,而这个河东解良人的能力明显先天不足,且狂傲非常,掌管荆州后,对外首先撕毁孙刘联盟,对内刻薄寡恩,四面树敌后便大显身手开始北伐。 而对于东吴的虎视眈眈开始有些防范意识,沿江设下烽火台,且派重兵把守,然而,却经不住陆逊、吕蒙的一顿忽悠,陆、吕知其素来狂妄自大,便向其频频示弱,为显其心目中的江东鼠辈更加无能,吕蒙装病辞职,陆逊接任更是投关羽所好,对其极力吹捧,並送上礼物,使关羽的虚容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更加飘了。 随后便调走了荆州大部兵力。至此,荆州焉有不失之理,加之糜芳、傅士仁的投敌,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关羽便也在劫难逃了。 » 关羽为何大意失荆州 东吴将领有谁击败过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