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属
金属除锈最简单的方法

金属除锈最简单的方法

金属除锈目前没有标准的最简单方法,常见的比较简单的方法有包括但不限于:砂轮机除锈法、喷砂机除锈法、小苏打除锈法、白醋除锈法等。砂轮机、喷砂机适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除锈,小苏打、白醋多用于家庭器具除锈。 金属除锈最简单的方法 家庭常见的金属器具会产生锈迹一般是因为保管方式不当,导致金属表面出现了氧化反应形成锈迹,小苏打和白醋可以分解锈迹,使之轻松被擦除。 在对大型的金属物件除锈作业中,金属平面一般适合用砂轮机除锈,这样除锈后的金属表面会被打磨得很光滑。铁栏杆一类的不规则金属一般用喷砂机进行除锈维护。 每种除锈方法都有着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建议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对不同的生锈物件和锈渍类型所采取的除锈方法也应当“对症下药”。

生活妙招 2021-11-06
三全奶黄包吃出金属块 记者联系公司求证遇阻

三全奶黄包吃出金属块 记者联系公司求证遇阻

  近日,一位安徽蚌埠的消费者在其微博反映称在三全牌奶黄包的馅料中吃出金属块。据消费者描述,这袋三全奶黄包是在合家福超市购买的,在其妹妹食用时,发现形状为立方体的金属块。经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仔细核实,确为实情。记者就此事致电郑州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求证遇阻,该公司顾客质量反馈热线电话的工作人员拒绝回答有关此事件的任何问题,广告宣传部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三全奶黄包吃出金属块  近日,安徽蚌埠的消费者杜女士微博爆料称在三全奶黄包中吃出了金属块。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电话采访杜女士时了解到,这袋三全奶黄包是6月30日晚在的合家福超市购买的,食用时确系在保质期内。  杜女士告诉记者,7月1日早晨吃早饭时,将这袋奶黄包拿出来给妹妹吃,妹妹在奶黄包的馅料内发现一个类似于锡、铅一类的金属块,约半个指甲盖大小,形状呈立方体。她回忆说:“当时妹妹已经把金属块吃进了嘴里,发现不对劲,才及时吐出,可以清晰的看到金属块上粘有面粉类的东西”;她质疑称,之前很信任三全食品,没想到质量这么不过关;妹妹只有不到七岁,吃到嘴里才发现,太危险了!  事发之后,杜女士并没有联系公司或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或维权。她表示,对“食品安全”的现状“很担心”,她说:“比如像三全食品这类,消费者平时比较信任的牌子,也会出现质量不过关这种问题。”  记者联系公司求证遇阻 //   针对消费者杜女士反映的情况,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致电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求证。该公司接听顾客质量反馈热线电话的工作人员称,需留下消费者的联系方式,会由专人同其取得联系,了解实情后解决问题,该工作人员拒绝回答有关此事件的任何问题,并表示,曾经并未接到有关吃出金属块类似质量问题的投诉。  随后记者从三全公司总机得知,广告宣传部门可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但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记者多次拨打其广告宣传部电话,均无人接听。(责任编辑:徐晓宇)

健康饮食 2021-09-04
奶茶被曝含重金属 奶香飘飘毒如砒霜

奶茶被曝含重金属 奶香飘飘毒如砒霜

  街头珍珠奶茶这么让人心惊胆战,有些网友索性决定自己做奶茶。博主“陈鱼”就分享了自制奶茶的小贴士:一个简单的红茶包,加香浓的纯牛奶,以自己口味加适量的糖,一杯香喷喷滑溜溜的奶茶就完成了。   街边的奶茶究竟是什么东西做的?奶精对人体危害知多少?爽弹Q滑的“珍珠”是淀粉,还是塑料?  一、奶精+糖精+劣质茶粉:美味“奶茶”这样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一杯正宗的珍珠奶茶应由三部分组成:糖、奶、茶。而市场上奶茶店用的奶,几乎都不是鲜奶,也不是奶粉,而是奶精。奶精比鲜奶和奶粉便宜得多,口感较好,奶味浓郁。奶精也分高低档次,质量也有好坏,好的奶精奶味浓一些,差的基本没奶味。其次是糖,一般用的都是白砂糖,好点的店会用果糖浆,有的小店用蛋白糖,就是糖精,丢一点进去,甜味是白砂糖的十几倍。茶分为茶叶包和茶粉,便宜的茶叶包,一包不到一角钱,没什么茶味。  至于各种口味,范教授说:所谓的“果味”来自于论桶出售的“果酱”或“果粉”,里面一点水果成分都没有,但是香味浓郁,比真正的水果诱人得多。  二、奶精=反式脂肪酸:心脏最受伤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说:日常生活中奶茶店、蛋糕店所使用的奶精,制作过程中可以说没有一滴牛奶或奶油,它就是在植物油中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而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其中的植物油,更具体说是氢化植物油含“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另外奶精中还有砷、铅、铜等有害物质,长期摄入,可增加冠心病、肿瘤、哮喘等发病的几率。儿童食用,将会影响身体发育,尤其是干扰神经系统,影响记忆和思维能力。  于教授介绍:奶精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平均值不低于3.5%。那么制作一杯250毫升的奶茶大概需要30克奶精,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一杯奶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在1克左右。按照国际标准,人类对反式脂肪酸每日的最高摄入量为2克,而如果喝两杯奶茶,可能就会超标,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所以多喝奶茶还会造成肥胖现象。  三、Q弹珍珠:是淀粉,还是塑料? //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的陈舜胜教授表示木薯淀粉不适合加工成食品,因它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少之又少。至于珍珠中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为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焦糖色素和食用香精),更是难以称之为“营养成分”。尤其增稠剂和酸度调节剂,是被业内人士统称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的物质,二者化合后生成的物质与塑料无二,除了能增加珍珠的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  四、亲,我们去开奶茶店吧  奶茶是有多暴利,业内人士分析道:原味奶茶粉每公斤只要20-30元,果粉每公斤只需要18元,奶精由于规格不同,每公斤的售价10-20元,粉圆大约10元一公斤。在制作奶茶时,除粉圆以外的各种材料,最多只用到两茶匙。有人核算过成本,按照这样的方法,一杯300毫升的珍珠奶茶大约只需要5角的本钱。而这样一杯奶茶,即使在无名小店里,也会卖到3-5元,连锁店里则为6-10元。

健康饮食 2021-09-03
小龙虾里的重金属有多危险

小龙虾里的重金属有多危险

  近年来,各媒体、民间都流传“小龙虾含重金属”等各式说法,作为夏天的一大美味,小龙虾到底还能不能吃?是不是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呢?我们搜集了一些专家资料,盘点一下小龙虾与重金属的众多纠葛:   纠葛一:小龙虾原本就是用来清理污水的  网文称,小龙虾最初是从日本带进来用于清污的,而且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就用小龙虾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  证实: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邓彪表示,没听说有污水厂用小龙虾来处理重金属,创业环保公司管理的污水处理厂也从没有使用小龙虾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一吨污水处理后的合格标准,国家有明确规定,计量单位非常精确。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技术是综合使用生物、化学措施去除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其中的生物措施一般是使用生物化学制剂除臭、去污、杀菌。”  江苏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与评价所主任医师袁宝君表示,小龙虾养殖需要保持水体相对稳定,pH值在6.5—8之间,水体如严重污染会影响小龙虾生长,传言称小龙虾可用于水体清洁、清除腐化物质等,是不成立的。  纠葛二:小龙虾喜欢臭水沟等脏环境  小龙虾经常在污水沟被发现,这说明小龙虾喜好栖息在脏污环境中。小龙虾是不是在越脏的水里长得越肥?小龙虾适合食用吗?  证实:小龙虾不耐脏,环境干净才能养殖。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舒新亚认为,由于小龙虾耐受性较强,能在污水中生存,但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要脱七八次壳,环境不好小龙虾就不脱壳,长不好。很多养殖户以前不注意水环境,用浅水、脏水养,小龙虾产量很低;后来注意用深水、好水养,产量就增加了。  纠葛三:小龙虾体内重金属严重超标  证实: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生物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很低;对于重金属在体内的积累,小龙虾和大多数生物差异不大。  纠葛四:小龙虾重金属高 不能吃  证实:顾中一营养团队指出,即便小龙虾重金属高,也只是聚集在虾壳和虾头部位,在食用过程中,我们需要去掉虾壳和虾头,里面的虾肉重金属并不高,可以放心食用。  安全吃龙虾4步骤:  1.龙虾一定要清洗干净  活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36小时,使其吐净体内的泥沙等杂质,杀死细菌。在加工龙虾时,是两腮里的脏东西要清除,因为腮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细菌,虾壳最好用刷子刷洗。龙虾细爪的根部最容易藏污纳垢,一定要剪掉。另外要用刷子洗净其身体上的脏物,同时隐藏了大量泥沙和细菌的肠线也必须剔除干净,再用清水充分地清洗2-3次。  2.煮虾前去头 要煮透  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小龙虾吸附的能力特别强,它有可能把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吸附进去,当它吸附重金属元素后,头部会自然产生一个“囊”,把重金属包裹起来。同样,龙虾头部是最易积聚寄生虫的部分,所以吃的时候要去头。要是煮之前能将头去掉最好。  3.不吃小龙虾的头  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小龙虾的虾头部分千万不能食用。  4.吃虾要有节制 //   吃虾时要有节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因为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会对小龙虾产生过敏症状,如身上起红点、起疙瘩等等,最好不要食用小龙虾。小龙虾是含嘌呤较高的水产品,痛风病人也不要食用。   (责任编辑:王健淇)

饮食文化 2021-09-02
江苏常州进口餐具重金属超标9倍

江苏常州进口餐具重金属超标9倍

  检测机构提醒,随着丝网印刷、钢化印刷等技术的发展,一些不良厂商低成本生产带有精美图案的玻璃餐具,但不同于传统烧结工艺,使用过程中油墨原料容易迁移到食品中。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食品接触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检测一批进口玻璃餐具时发现,其重金属铅溶出量高达7.06毫克/平方分米,远远超出我国国标0.8毫克/平方分米的限量要求,给餐桌入口安全带来隐患。   该试验室检测人员介绍,传统工艺中,玻璃餐具上的图案采用玻璃釉彩绘,再进行烧结而成。丝网印刷、钢化印刷技术在玻璃上印刷的图案与玻璃本体熔合并不牢固,一般不能用于餐具等与食品频繁接触的器皿生产。此外,如果生产厂家选用油墨原料不当,还会造成铅、镉等重金属迁移量超标,并极易迁移到食品中。据了解,丝网印刷、钢化印刷技术相比于传统工艺,在玻璃上印制图案的成本低廉不少,被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 //   专家建议,选购玻璃餐具时,消费者应仔细观察图案是否光洁,有图案和没有图案的部分折射光是否一样。否则,极有可能就是采用丝网印刷、钢化印刷技术印刷图案的产品。为了降低风险,消费者也可以尽量选择无装饰图案的玻璃餐具。

健康饮食 2021-09-02
金属元素超标令进口葡萄酒变毒葡萄酒

金属元素超标令进口葡萄酒变毒葡萄酒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消费量与日俱增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金属元素超标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我国厦门口岸今年检出一批西班牙产的毒葡萄酒,共有6个品种。其中卡托干白葡萄酒铁含量检测值为每公斤12mg,而国家铁含量限定标准为小于每公斤8mg,铁含量竟超标达到50%。 //   据了解,葡萄酒中的金属元素少部分是天然成分,其余的则是在葡萄酒生产、加工和运输等过程中受到污染而产生的。  一旦葡萄酒中的金属元素超过一定限度,不但会影响葡萄酒的稳定性,加速葡萄酒的氧化和衰败过程,导致葡萄酒质量下降,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以铁为例,如果人体摄入过量铁元素可能引发铁中毒,会损害心、肝和胰。

健康饮食 2021-08-30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严重或致癌

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严重或致癌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据中通社报道,正当台湾“黑心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有岛内杂志昨日公布最新检测结果,台湾市面售卖的各个名牌泡面的油包居然都含铜、铅、砷、汞等重金属。被检测的泡面厂商口径一致地强调,这些重金属元素皆普遍存在于环境与食物中。专家则指出,尽管食品里难免存在些有毒重金属,然而只要超过一定浓度,都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时还会导致基因突变而造成癌症。   该周刊在市面购买逾40款罐装调味酱及泡面送SGS台北食品实验室检验,当中包括深受台人喜爱的“维力炸酱面酱料罐”及“康师傅香辣牛肉面”,发现泡面油包大多含有铅、砷、铜等重金属。其中“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酱包的含铜及铅量最高,分别达1.73ppm(百万分之一)和0.222ppm。 //   由于目前台湾并未对泡面的油包订定出重金属剂量的标准,因此,暂无法判定是否超量。  针对此,食品安全博士钟凯在微博评论表示:“1、调料包可以参照GB2762-2012:调味品铅限量1ppm(新闻中最高的才0.2);2、铜不属于常见的食品污染物,新闻中的量也相当低;3、铅污染缘于环境,要从环境治理去解决,尽可能控制铅污染是全球科学界的共识。”

健康饮食 2021-08-30
饮食中隐藏重金属 选对5个方法能远离

饮食中隐藏重金属 选对5个方法能远离

  受访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景 浩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有汞、镉、铅、砷等。环境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有可能导致水产和果蔬重金属超标。一些街边小吃比如爆米花、烤红薯等的制作容器,还有传统用明矾制作的油条和凉粉等都可能是重金属的“藏身之所”,不宜经常吃。质量不过关的易拉罐,如果罐璧的保护性涂层受损或过薄,饮料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食物中的重金属与喷洒农药不一样,不在食物表面,很难通过“洗泡”等方法去除,但做到以下几点,可减少其吸收和损害程度。  常吃护肝肾的食物。重金属进入人体,会对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饮食中可选择含较多功能因子的食物,比如,胡萝卜、大蒜、葡萄等,它们会参与对抗重金属对机体损伤的过程。  常吃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比如橙子、猕猴桃等,维生素C可发挥其抗氧化作用,对抗重金属。 //   常吃豆类和粗粮。豆类和高纤维食品比如豆粉、粗粮等,可能会减少某些重金属,平时可多吃一些。  吃鱼挑小的。由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大鱼往往积累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长期食用不利健康,可尽量选择吃小鱼。同时,重金属主要聚集在鱼体的内脏和头部,建议不要食用。  餐具选用有讲究。很多不锈钢餐具中含有一定量的铬、镍,若餐具表层的镀层破坏,“毒素”易析出,危害人体健康。建议购买纯白色的陶瓷餐具,印有彩色花纹的陶瓷品中会含有一定量铅,使用中易接触。此外,很多家庭使用“不粘锅”,若“涂层”受损,就不要再用了。

健康饮食 2021-08-27
小龙虾吃出“肌溶解”!专家说这些部位别吃了

小龙虾吃出“肌溶解”!专家说这些部位别吃了

  一直以来,网络上关于“小龙虾在污水里长大”、“吃小龙虾等于吃垃圾”等传言,让很多消费者开始对小龙虾心存芥蒂。吃小龙虾会导致肌溶解吗?事实真相究竟如何?   吃小龙虾会导致肌溶解?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接连曝出两起因食用小龙虾而患上“横纹肌溶解症”的案例。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被诊断为肌肉溶解症。 针对此次的小龙虾致病事件,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横纹肌溶解症因小龙虾体内某种毒素引起。“可能是一种未知的毒素导致的横纹肌溶解,到目前为止没有这种证据表明,毒素是跟洗虾粉、重金属或农药残留有直接的关系。而毒素致病是龙虾还是烧制过程引起尚不清楚。”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卫生科科长郭宝福在接受采访时说。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教授陈舜胜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目前关于吃小龙虾导致肌溶解的证据非常少。  为此,专业人士提醒,为了防范横纹肌溶解症,食用龙虾时除了剪腮、抽筋、清洗干净之外,也不能贪吃。“提倡一次性不要吃太多,”郭宝福说,“一般来说最好不要超过10只。因为就发现的这些病例来看,往往都是一次性吃的量比较大的。”  “洗虾粉”究竟是个啥  2010年,南京市多家医院陆续收治了20余位因食用小龙虾而入院的病人。这些患者被诊断为肌肉溶解症,质疑为清洗小龙虾时所用“洗虾粉”所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伦照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小龙虾外壳凸凹不平,污渍较难清洗。商家每天要卖出大量小龙虾,如果每只都仔细清洗,花费成本太大。而用少量“洗虾粉”,10来分钟就能洗净小龙虾,且颜色会比用清水洗的鲜亮。  “洗虾粉”的主要成分为草酸,是有机酸中的强酸,对人体危害很大。草酸在100℃时可完全分解,但分解过程中可和多种化学元素形成有毒物质,威胁人体健康。不少人由此认为,洗虾粉中的“草酸”是导致肌溶解的主要原因。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其实草酸在食物中广泛存在,比如菠菜中就含有不少。虽说草酸本身具有腐蚀性,只有短时间内大量食用,才会因刺激人体消化系统导致呕吐恶心等症状。但目前肌溶解的病人没有类似症状,所以说明草酸并不是导致肌溶解的元凶。  小龙虾是臭水沟里长大的?  一直以来,网络上关于小龙虾在臭水沟里长大等传闻不绝于耳。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真是假?陈舜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小龙虾的适应能力很强,在干净和污泥环境中都能生存。  相比之下,在清洁水质中,小龙虾能吃到新鲜食物,繁殖能力更强,个头长得也大。而脏的环境会使其生长繁殖受到限制,这是因为,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要多次脱壳,污水环境会使其脱壳次数减少或不脱壳。  陈舜胜指出,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说,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小龙虾是清水养殖的。  小龙虾富含重金属?  事实上,小龙虾对重金属十分敏感,一方面,在重金属超标的水体中,它们无法成功脱壳,也无法成活。另一方面,重金属具有可积累性,自然界中食物链越高端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积累越多,而小龙虾处于食物链的底端,所以,在正常养殖情况下,其重金属残留一般不会超标。  陈舜胜告诉记者,他们曾对市场上的小龙虾做过初步调查,目前市售小龙虾中重金属镉、铅、汞含量几乎都没有超标。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也曾做过检测,除虾线部位外,小龙虾的重金属含量都达标。所以,吃小龙虾导致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啤酒+龙虾,当心痛风找上你  如今正是吃小龙虾的时节,武汉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护师李喆雯提醒,这时的龙虾各个虾黄肥满,嘌呤含量最高,如果短时间内食用过多,加上豪饮啤酒,很容易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痛风的发病原因与遗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许多因素有关,但它的急性发作常常与大吃大喝有关。无节制地饮食可使血尿酸浓度迅速达到高峰,导致痛风出现随时发作的风险。  控制高嘌呤的食物摄入,尤其防止短期内迅速聚积,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调节饮食构成是预防痛风发作的非常重要环节。一般饮食分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我们应该了解食物中嘌呤的大致含量,做到心中有数。  ①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大于150毫克以上的为高嘌呤类,主要有豆苗、黄豆芽、芦笋、香菇、鳕鱼、海鳗、动物肝脏、蚌蛤、干贝、带鱼、链鱼、鸡汤等。  ②每100克食物中含50毫克~150毫克嘌呤为中嘌呤类,主要有肉类、鱼、虾、螃蟹,豆类以及笋干等。  ③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的为低嘌呤类,主要有五谷类、蛋类、奶类以及各种水果、蔬菜和油脂等。  不仅是痛风患者,普通人也应少吃中嘌吟食物,不吃高嘌呤食物。这样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不至于产生尿酸盐结晶,从而使关节组织免受损伤。  吃醉虾,小心感染寄生虫  在福建、江浙等东南沿海省份,流行一种叫“醉虾”的美食,就是把小活虾泡入酒中,使之变“醉”。  做法是:先把调料放入玻璃器皿中,然后放入活虾,最后倒入黄酒将其淹没,加盖数分钟后即可食用。这样既可以尝到虾的鲜香,同时可以品到酒的清冽。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明提醒,醉虾虽然美味,但接近于生吃,所以存在一定的隐患。  以前的海水、河水水质好,污染少,安全性相对高一些。但现在污染严重,很多寄生虫和细菌就会附着在虾体上。如果不经高温蒸煮,就算用高度白酒、辣椒等充分腌制,也很难杀死寄生虫和细菌。  少量食用醉虾,胃酸可将寄生虫和细菌杀死;而食用过多或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肝脏和大脑比较常见。轻度感染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食欲不振、进食后上腹胀痛等消化道症状;慢性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上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  寄生虫进入肝内会损害肝组织,甚至诱发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黄疸、贫血、消瘦和浮肿;进入脑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必须及时就医。  专家教你放心吃小龙虾  小龙虾虽然有不少健康隐患,但是很多人对这美味还是难以舍弃。上海华东医院主任营养师陈霞飞介绍,小龙虾的营养还是值得肯定的。其最主要营养是蛋白质,含量要高于大多数鱼虾;脂肪含量却很低。小龙虾还富含钙、钠等矿物质。  对于如何吃到放心的“麻小”,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型饭店,少去大排档、小餐馆等卫生状况无法保障的地方吃小龙虾。  第二,不论是在家还是餐厅,吃小龙虾时都要格外注意卫生。在家吃小龙虾,买回后,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在水中放养一两天。烹调前,要先去头。再用刷子刷洗虾壳。此外,小龙虾一定要煮熟,一般应用中火煮30分钟。  第三,在餐厅就餐,如看到特别鲜亮,但虾钳较少的小龙虾,使用“洗虾粉”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应慎食。 吃小龙虾前,首先看小龙虾的外壳,如果表面颜色很深,并且发暗,说明虾的质量不好。其次看小龙虾的腹部,如果有发黑发暗或者有油泥也不要食用。最后扒开虾头部分,如果里面是黑的,说明烹调前虾就死了,不建议食用。  第四,小龙虾去了头吃。由于小龙虾生长环境污浊,吃小龙虾确实存在一些卫生隐患。 它的体内易积聚有害物质,特别是头部很容易吸附重金属和细菌。因此,吃小龙虾可能引起过敏和急性肠胃炎,龙虾的头颈有导致肺吸虫病的危险。 //   第五,除了要去掉虾头和虾壳外,吃小龙虾时还要除去虾线。这是因为,虾线里面装的是粪便,烹饪温度和时间达不到要求可能藏有病菌。  具体做法是,把小龙虾的头去掉后,剥开虾背壳,将虾肉中间的一条从头部延伸到尾部的细线去除,这条细线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白色。  最后,陈舜胜提醒,小龙虾虽然美味,但每周食用最好别超过两次。

健康饮食 2021-08-27
隔离厨房金属毒(图)

隔离厨房金属毒(图)

  一日三餐,你用不粘锅炒菜,用陶罐煲汤,用微波炉塑料容器加热食品……但你想过吗,不正确的选择以及不安全的使用方法,正悄悄地让你吸收了过多的铅、铜或铝……这些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毒害,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而可怕的威胁。在强烈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让我们从厨房炊具开始,将所有金属毒一一屏蔽。   ● 不粘锅   安全质疑:有关“不粘锅安全性”的争议持续颇久,近期又有美国怀疑数百新生儿脐血内发现生产不粘锅关键化工原料——全氟辛酸铵(PFOA)的事件。   不粘锅的涂料开始剥落,我是否应该停止使用?   这要看情况而论。近年来杜邦等不粘锅品牌都改进了不沾涂料和金属炊具的粘合牢度。如果使用适当又谨慎的话,例如使用专为不沾涂层制造的厨具,可以使用好多年也不致破裂或剥落,即便有涂料碎片掉入你的食物中,也无需担忧。因为这种材料是无毒的,更重要的是它是惰性无害的,也就是说,万一吃下去,你的身体也不会吸收。   安全使用不粘锅   1.不宜过高温煎炸。不粘锅的不粘涂层其实是一层薄膜,厚度在0.2毫米左右,如果干烧或油温达到300℃左右,这层薄膜就可能受到破坏,其主要原料——全氟辛酸铵就会释出,从而对人体有害。一般炒菜时,温度不会过高,但如果烹制煎炸食品,在煎炸过程中,一直是滚烫的,锅的温度就可能超过260℃,很容易导致有害成分分解。 //   2.破损严重不要使用。一个有少许划破或刻痕的不粘锅无需扔掉,只在发生大的碎裂、性能受影响时才应将其处理掉。   ● 铝锅   安全质疑:据测定,用铝锅煎制食物所用油中的铝含量,可由煎前每克油含铝6微克增加到煎后的每克10~20微克,蒸饭时铝可在饭中增加一倍左右。有观点认为:铝常蓄积在脑中,会引起脑神经退化,严重影响人的行为和智力。

厨房窍门 2021-08-12
彩色图案怕酸碱  容易析出重金属

彩色图案怕酸碱 容易析出重金属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每到吃饭情节,他们餐桌上五颜六色的餐具总让人禁不住食欲大增。现实中,不少带图案的碗盘,也越来越多地摆放在各家餐桌上,一扫往年纯白瓷器一统天下的局面。   但究竟彩色餐具好不好呢?本期我们特邀国内多年从事陶瓷研究的高级工程师黄芯红为您解答。 如果给琳琅满目的餐具排个安全卫生名次,荣登榜首的必然是里外纯白的;其次是纯彩色餐具,这两种是最保险的;第三是只有外面带图案,里面是纯色的;第四是里外都有图案的,如果这种餐具不合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健康有一定威胁。   一般,陶瓷的装饰分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一般不会有有害物质溶出。釉上彩则是把无机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高温烤烧而成。   如果烤烧温度不够或时间过短,花面不能很好渗入釉中,这种不合格的釉上彩餐具的画面较粗糙,看起来没光泽,就象浮在器皿表面一样。   这种图案接触到酸、碱性偏高的食物,会析出铅、镉元素,危害健康。 长期使用不合格的釉上彩图案餐具,虽然不会当场致命,但这种微量的有害物质会慢慢累积,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智力和性格等有一定影响。   因此,为保险起见,建议给婴幼儿选碗盘时,尽量少挑带各种图案的。 那么如何挑选优质陶瓷呢?这里介绍6个方法。1.摸。合格品花面一般摸起来表面平整光滑。   反之,花面粗糙不光滑的,则可能烧制的温度和时间不够,“没有烧熟”。   2.看。合格的陶瓷品图案看上去光亮润泽。   3.弹。用手指轻轻一弹,应该发出类似金属的清脆声音。反之,声音沉闷并有沙沙作响的,说明烧制的火候不够,甚至是瓷器内部有暗裂。   4.摞。把几个碗或盘摞在一起,如果摞不稳、或明显有不规整情况的就可能不是合格品。 //   5.扣。把碗或盘翻过来扣在平整的玻璃或平板上,按其中一边,另一边不翘起的应为合格品。   6.比。合格的餐具应该没有有明显色差现象。 (实习编辑:张丽娟)

厨房窍门 2021-08-11
筷子重复使用存隐患 不锈钢筷等重金属超标

筷子重复使用存隐患 不锈钢筷等重金属超标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了“2014食品包装安全15大隐忧产品及消费警示”。据该警示,大家熟视无睹重复使用的筷子目前尚无国家标准,质量安全存隐患;色彩鲜艳的带有金边银边的陶瓷餐具其实或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   据悉,国家曾针对一次性的木筷、竹筷出台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以进行质量把控,而对于可以重复使用的筷子目前尚无国家标准。目前,重复使用的筷子大致可以分为竹筷、木筷、不锈钢筷、密胺筷。竹筷、木筷属于天然材质,是一般消费者的首选。而不锈钢筷、密胺筷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密胺粉原料不合格导致甲醛析出等危害。 //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表示,消费者在选购竹筷、木筷时,总是为了追求天然选择“裸色”的筷子,但实际上,如果不涂上一层生漆的话,这些筷子就容易磨损开裂,食物残渣更容易残留在缝隙中,并滋生细菌。董金狮建议,重复使用的筷子应尽量减少磕碰,减少筷子表面上的磨损和凹坑,防止食物残渣、油脂、洗涤剂残留,为细菌的滋生提供场所;建议半年更换一次且尽量将筷子竖着放;需要接触高温、油炸等食物时,尽量不要选择涂了生漆的筷子,应选用“全裸”的筷子。

厨房窍门 2021-08-09
用金属餐具吃饭胃口更好?

用金属餐具吃饭胃口更好?

  据《印度时报》6月27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发现,食物的味道会受餐具的材质、重量和颜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换一种餐具,会让你胃口大增。   试验结果显示,与用木质、塑料的餐具吃东西相比,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们觉得食物更咸、味道更浓厚、档次更高。老人经常胃口不好,不妨尝试换双 不锈钢筷子。这类筷子比传统的木质、塑料筷子更环保,使用寿命更长,并且更易清洁,避免了细菌滋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筷子导热性较强,吃烫的食物时 小心烫伤。 //   此外,在餐具颜色方面,用冷色调的玻璃杯盛装饮料,喝起来会让人感觉更清爽;用白色勺子喝酸奶,感觉味道更甜。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控制饮食。比如,爱吃咸的人用金属餐具就可以少放些盐,正减肥的人可以使用塑料餐具。

厨房窍门 2021-08-09
用了2年的木筷有多脏?筷子用久了会致癌?不是吓唬你!

用了2年的木筷有多脏?筷子用久了会致癌?不是吓唬你!

都说“病从口入”,很多病其实都是吃出来的,然而还有一个存在安全隐患却常常被人忽略的东西,那就是筷子。坊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筷子用久了,小心得肝癌”,这种说法到底是科学还是谣言呢?日常生活中,筷子种类丰富,又该如何选择一双健康的筷子? 一、 筷子用了3个月会致肝癌?在中国,很多家庭使用的筷子时间几年内都有,那使用了3个月的筷子就会导致肝癌吗?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的一种,它可以破坏、损伤人体的肝脏组织,严重的话就会诱发肝癌的发生。而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结合再生代谢而成的,如在大豆、玉米等食物变质腐败后+发霉后出现的黄曲霉毒素,它是需要在花生、大豆、玉米等营养环境下发生的。虽然筷子本身不是粮食,在没有营养环境下是很难培养出黄曲霉素的,但是筷子接触的都是食物,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变质了。如果筷子清洗不干净,再加上存放筷子潮湿、阴暗的环境,而这种环境正是黄曲霉素滋生的环境,长时间黄曲霉素便会滋生在筷子上。如果发现家庭使用的筷子出现颜色变化以及有斑点、发霉点,就不能再使用了!那也有人会问,黄曲霉素可以清洗掉吗?一般家庭的筷子是洗洁精洗干净后放回筷筒等其晾干,但是最好的清洁方法是用煮沸的开水泡几分钟,因为80℃以上的环境细菌难以生存,并且洗干净之后筷子头向上保持干燥的通风环境。否则一旦滋生了黄曲霉素,即使用100℃的开水也难以将其消灭掉,因为它的理化性质非常稳定,在280℃高温下黄曲霉素才会被裂解。筷子使用不当,除了最常见的黄曲霉素致癌物质,还有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我们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使用的筷子要定期更换,家庭或出外用餐最好使用公筷,筷子若出现变色要及时更换。二、病从“筷”入,如何挑选一双健康的筷子?1、用久了的木筷子到底有多脏?辽宁省人民医院微生物室研究数据显示:使用时间2年的木筷子含菌落数16.3/㎝2,使用时间2个月的金属筷子含菌落数0.7/㎝2。根据临床规定的用品表面细菌群落数合格值,木筷子的含菌落数已经超过了,而普遍家庭使用的都是木筷子。2、木筷、金属筷、塑料筷,哪种筷子更健康?木筷优点:纯天然材料,安全、放心;品种多样美观,性价比高;质地软,防滑,手感好。缺点:吸水性好,容易出现发黑、发霉而滋生细菌;清洗不简单并且需要消毒;寿命短,需要定期换新。金属筷优点:一般是不锈钢,比较光滑;不容易滋生细菌。缺点:手感重,容易滑;导热性强,容易烫伤,不适合涮、烤;如果食物中的电解质与不锈钢筷子长期接触会使有害物质被溶解出来。塑料筷优点:颜色鲜艳;比较轻;不容易摔坏;成本低。缺点:质感脆,硬度不理想;受热后容易变形,甚至熔化,产生有害物质;碰到油容易洗不干净。大家可以根据这三种筷子的优缺点综合选择,一般是建议使用金属筷子,主要是金属筷子的清洗比较方便,可以直接用开水泡一泡洗一洗,再用干净的布擦干净,也利于进行消毒,加热并不会导致变形。此外,一定要在合法经营的商家或者知名连锁店购买,选择安全有保障的产品。使用筷子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并且放进消毒柜消毒,存放的筷子盒要方便水分沥干。没有消毒柜的可以用开水清洗,最后筷子要沥干,保持干爽状态,如果条件允许,家庭里每个人使用专属筷子。木筷子,如果发现变色、变形、有斑点等情况需要及时更换,一般是建议3~6个月更换一次的。生活中,很多的问题都是从细节中出现的,如果不注意就会演变成更严重的大问题了。了解日常生活的健康知识,学以致用,避免疾病“缠上”我们。互动:你家里使用的是哪种筷子?参考资料[1]《筷子用了3个月会致癌?!不是吓唬你!每周这么洗就能预防》.业百科weixinnc.com.2017年1月8日 // [2]《用了2年的木质筷子多脏?这种细菌可致癌,一半中国人都感染了》.生命时报.2018年11月27日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厨房窍门 2021-08-07
央视曝光:保温杯重金属超标,你还在给孩子用?该怎么挑选?

央视曝光:保温杯重金属超标,你还在给孩子用?该怎么挑选?

最近,赵女士的女儿在家上网课,为了减少走动时间,她给女儿网购了一个花纹漂亮的保温杯,女儿很是喜欢。 原本是为了健康多喝水,没想到一周后女儿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的症状,晚上睡觉还容易惊醒。 顾不上疫情影响了,赵女士带女儿去医院检查。 化验结果表明,女儿血液里的重金属严重超标,确诊为重金属中毒。 家里餐具都是陶瓷和木材,怎么会重金属中毒呢?赵女士想了一会,把目标锁定在了新买的保温杯上。 央视曝光劣质保温杯 央视曾经曝光19种不合格的保温杯,长期使用这些不合格的保温杯,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工作人员抽查的保温杯品牌中,有不少是超市里常见的,而且销量不低。 图源:央视新闻 通常来说,合格的保温杯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但是,有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劣质的不锈钢,甚至是高锰低镍来做保温杯的内胆。这些劣质的内胆材料,会损害人体抗氧化系统,轻则引起头晕、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重则引起消化道疾病、皮炎和癌症等疾病。 说到这里,赵女士的女儿为什么会重金属中毒就有了眉目。保温杯内胆不锈钢的耐腐蚀能力由铬、镍等金属元素决定,如果使用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铬迁移量不超过0.4毫克/平方分米,那么保温杯内胆中析出的铬是微乎其微的,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保温杯金属材质 图源:全景 但伪劣保温杯就不一样了,由不良材料制作成的保温杯内胆,重金属严重超标。如果长期使用重金属超标的保温杯,就会出现中毒迹象。 重金属中毒,对人体的伤害极大 以铬中毒为例,主要对皮肤和呼吸道产生危害。对皮肤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刺激和腐蚀皮肤黏膜,引起皮炎、溃疡、红斑、水庖等。对呼吸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咽炎、肺炎、鼻炎等。 如果摄入的重金属铬剂量很大,就会引起胃溃疡、肌肉痉挛等症状,损害肝脏和肾脏,甚至伤害神经系统,使循环系统衰竭,出现休克,导致死亡。 如何挑选健康的保温杯? “人到中年,保温杯里泡枸杞。” 本来保温杯是人们常用的保温工具,但是如果不慎使用了伪劣的保温杯,可能每天喝进去的不是养生茶,而是毒茶。所以,在选用保温杯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仔细辨别,购买健康无害的保温杯,杜绝三无产品。 首先,看保温杯的内胆,保温杯的内胆多是不锈钢材质的,不锈钢材质又有多种类型,推荐购买食品级的保温杯。食品级的不锈钢内胆一般有304的代号标识,这种比较安全。 其次,要看保温杯的价格和牌子。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买保温杯也不能贪便宜,而是要购买有质量保证的。 最后,新买回来的保温杯,可以用淡盐水或者浓茶浸泡一段时间。如果保温杯内胆出现斑驳的痕迹,说明内胆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不建议使用。 健康使用保温杯:四不装 由于保温杯的保温功能突出,而且密封性较好,很多人除了用保温杯装开水,或者泡茶之外,还会拿来装牛奶、豆浆、果汁、饮料等。然而,保温杯可不是什么都能装的。 保温杯有4不装:不装酸性饮料、不装牛奶和豆浆、不装茶、不装中药。 ·苹果汁、酸梅汤、柠檬汁等酸性饮料具有酸性,会腐蚀不锈钢内胆,甚至析出不锈钢内胆的重金属。 ·牛奶和豆浆中的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会大量繁殖,加上保温杯具有密闭性,如果装牛奶和豆浆的时间较长,容易滋生细菌,喝了引起肠胃不适。 ·用保温杯泡的茶口感不佳,总有一股涩涩的味道,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单宁、芳香物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用保温杯泡茶会加快茶叶中芳香物质的挥发,影响口感。 ·煎好的中药里溶解了大量的酸性物质,极容易与保温杯内胆内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使用的是伪劣的保温杯,还会使重金属溶解在汤药里 ,导致喝下去的中药成为“毒药”。 “怪不得我的保温杯用了没多久内胆就斑驳不已。” “我经常用保温杯装打好的豆浆到单位喝,现在想想细思极恐。” “原本以为保温杯是万能的,想不到……果然还是玻璃杯最靠谱!” 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很多人才知道原来使用保温杯也有这么多讲究。除了要学会挑选和使用保温杯之外,还要定期清洗,以免内胆滋生细菌,影响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 [1]《用保温杯泡茶好吗?》.央视网. 2024-01-20 [2]《牛奶长时间放保温杯好吗?》.央视网 .2024-01-20 [3]《保温杯泡茶泡出重金属?不锈钢没有这么不堪一击》.科技日报. 2019-11-13 //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业百科weixinnc.com】公众号,回复您遇到的健康问题,即有专家为您免费解答。

厨房窍门 2021-08-07
炒菜锅什么材质的好 论锅的正确使用方式

炒菜锅什么材质的好 论锅的正确使用方式

  市面上不同材质的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其实,不同的锅各有利弊,要根据食材和用途进行选择。   铁锅是目前最安全的锅  铁锅一般不含其它化学物质,不会氧化。在炒菜、煮食过程中,铁锅不会有溶出物,不存在脱落问题,即使有铁物质溶出,对人体吸收也是有好处的。  新买的铁锅用盐水泡泡,再用色拉油擦擦才好用。铁锅容易生锈,不宜盛食物过夜。同时,尽量不要用铁锅煮汤,以免铁锅表面保护其不生锈的食油层消失。如果有轻微的锈迹,可用醋来清洗。  不粘锅不宜高温煎炸  不粘锅涂层其实就是一层薄膜,厚度在0.2毫米左右,如果干烧或油温达到300摄氏度以上,这层薄膜就可能受到破坏。一般而言,炒菜时,温度不会达到260℃,但如果烹制煎炸食品,温度就可能超过260℃。  所以煎炸食品时不能使用不粘锅。另外,用不粘锅炒菜,不要用铁铲子,以防破坏涂层。  陶瓷锅、砂锅不宜盛装酸性食物  瓷器锅过去被公认为无毒餐具,但有些劣质瓷器餐具的釉上彩含有铅。长期使用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市面上不同材质的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其实,不同的锅各有利弊,要根据食材和用途进行选择。  砂锅的瓷釉中含有少量铅(尤其是釉上彩砂锅不能用),所以,新买的砂锅,最好先用4%食醋水浸泡煮沸。砂锅内壁有色彩的、不宜存放酒、醋及酸性饮料和食物。选购搪瓷餐具时,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搪瓷均匀、色泽光亮。  不锈钢锅不宜长时间盛盐  不锈钢制成的器皿美观耐用,但是不合格的不锈钢锅可能铬超标。六价铬被列为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上公认的致癌金属物之一。 //   不锈钢并非完全不会生锈,若长期接触酸、碱类物质,也会起化学反应。因此,不锈钢食具容器不应长时间盛放盐、酱油、菜汤等;主要用来煎熬中药。  尽量不要使用铝制餐具  铝锅的特性是热分布优良,且锅体较轻。但使用不当铝会大量溶出,长期食铝过多,会加速人体衰老。铝锅不宜用于高温煎炒,高温或者金属铲在炒菜时与铝锅碰撞、摩擦都有可能使铝成分释放出来。此外,铝锅也不能装强酸强碱的菜肴,如腌制食品。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厨房窍门 2021-08-07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