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劳逸结合不好,人的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许多人失眠,因而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烦恼。服用安眠药,虽能暂时解除失眠的烦恼,但“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不仅会有副反应,还会产生药物依赖。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达到调节睡眠的效果。 失眠的原因 心理因素:大多数精神科专家都相信,压力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工作或学校,也可能来自家庭与婚姻,另外像身患重病或亲人往生也有可能。通常短期失眠的症状会随着压力的减去而得到改善,不过要是短期失眠没有解决好的话,也有可能在这些压力消失后仍然被失眠困扰。 生活习惯:一些生活习惯可能正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睡眠。例如在下午或晚上喝了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是在临睡前做强度较大的运动,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睡前喝大量的酒,反而更容易导致失眠。 环境因素:卧室房间太冷或太热,太吵或太亮,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的好坏。另外像枕边人的问题,也可能成为你的问题,例如打鼾声太大等。 药物原因:一般像治疗高血压、气喘或是忧郁症的药物,可能会有失眠的副作用。如果你的失眠问题长期存在,那么最好还是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以帮你找出失眠的症结所在,并给你一些专业的建议,必要时再辅以药物治疗。 6种助眠食物 1.牛奶 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一种是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使人昏昏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另一种是对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肽类,让人感到全身舒适,有利于解除疲劳并入睡。对于由体虚而导致神经衰弱的人,牛奶的安眠作用更为明显。睡前喝1杯牛奶可催人入睡,对中老年人尤为适合。 2.小米 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此外,小米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 3.核桃 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滋补食物,已证明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常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具体吃法是配以黑芝麻,捣成糊状,睡前服用15克,效果非常明显。 4.葵花子 葵花子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可调节新陈代谢,改善脑细胞抑制机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晚餐后嗑一些葵花子,还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有利于消食化滞,帮助睡眠。 5.大枣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有补五脏、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多梦、失眠、精神恍惚有显著疗效。晚饭后用大枣煮汤喝,或取红枣去核加水煮烂,加冰糖、阿胶文火煨成膏,睡前食1~2调羹。 // 6.醋 含有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酸,消除疲劳的作用非常明显,可用一汤匙食醋加入温开水中服食。饮后静心闭目,有助入睡。
很多人在买玉米的时候总喜欢把皮剥下来,将玉米须子剥干净,但这样做并不科学,买玉米的时候最好带着皮。 // 这是因为,外层的皮能够保护玉米内的水分不易蒸发,从而保持其口感。而在煮玉米的时候,也最好将玉米最外侧的厚皮剥掉,留下最内层的两层薄皮,同时将玉米须子洗干净,这样可以保留一种独特的玉米清香,且更易煮熟。一般玉米煮8分钟左右即可。待玉米煮好后,最好马上夹出沥干水分,否则玉米的味道就不浓郁了。需要提醒的是,带着玉米皮和玉米须子煮的汤被称为“龙须汤”,适合糖尿病、高血压病人饮用。
哈佛公众健康学院的沃尔夫冈温科勒梅尔指出,这项研究已经进行了12年,约有15.5万名女性参加,在研究人员所分析的3万多个高血压案例中,都没有发现高血压与经常喝咖啡有什么关系。相反,在这些人群中,一天饮用超过3杯咖啡的妇女,患高血压比率,平均较一天喝少于3杯或不饮咖啡者,低7% ~12%。而一天喝4罐以上可乐的人,高血压比率则比少饮或不饮可乐者,高出28% ~44%。专家解释,即使是喝低糖的可乐,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只不过几率稍微降低一点而已。这说明,咖啡因并不会引起血压升高,而可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钠等,会令血压升高。 就算是我们喝的是低糖可乐,患高血压的风险同样不能减少。这说明,咖啡因引起血压升高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可乐当中所含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钠等,是令血压升的罪魁祸首。专家提醒我们,高血压会让心脏病、中风和肾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是个不容小视的事情。 // 除此之外,为了预防高血压,我们平时的饮食一定少吃过咸,过辣,过油腻的食品,这些都会诱发高血压。 (责任编辑:王健淇)
色彩鲜艳、有嚼劲的紫米,还享有“药壳”之美名。据台湾“华人健康网”最新报道,台北营养师王子南指出,紫米膳食纤维含量是精白米的8倍,有助增加饱腹感,适合与白饭做替换,维持身材的同时还能保持营养均衡。 紫米又称长生米,传统中医认为紫米具有补中益气、补脑健肾等养生功效。自古以来,更享有“药米”、“黑珍珠”的美誉。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平均每100克的紫米热量为353千卡、膳食纤维含量高达3.3克、钾295毫克、钙12毫克,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1、B2、叶酸等多种维生素和钾、铁、锌、钙、磷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紫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也能增加饱足感、降低食欲。更重要的是,紫米的外壳,比一般糯米多了花青素成分,是优质抗氧化剂的来源。适度摄取能帮助预防高血压,还有稳定人体细胞膜构造,避免动脉粥状硬化的效果。 // 此外,食用紫米后,较不易造成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上升太快,能有效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进而减低脂肪合成几率,达到辅助控制体重的效果。 食用紫米,可以和白饭等主食做替换,以占每日主食来源1/3至2/3,也就是三餐中选1至2餐做替换较为适宜。虽然紫米对人体好处多多,但营养师也强调,紫米仍属于糯米的一种,较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老人、小孩、有消化功能障碍者,应酌量食用,以免造成腹胀等问题发生。
海带具有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宿食不消、小便不畅、咳喘、水肿、高血压等症。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对治疗甲状腺低下有极大作用;海带中的胶质能排出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进而避免放射性疾病的发生。下面推荐两款美味海带汤。 冬瓜香菇海带汤 原料:虾米40克,冬瓜400克,鲜海带200克,鲜香菇20克,黄芪5克。 配料:姜、精盐、大葱、酱油、白酒各适量。 做法: 1.将海带用水洗净、切丝; 2.虾米、香菇和黄芪分别洗净,用水浸片刻,浸过的水滤清留用; 3.冬瓜去皮切块; 4.将海带、虾米、香菇和黄芪连浸过的水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放葱段、姜片,煮约30分钟; 5.再加入冬瓜同煮至熟,然后加入酱油、白酒、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水,轻身增智。 绿豆海带汤 原料:鲜海带200克,大米30克,绿豆60克,陈皮6克,冰糖适量。 做法: 1.把海带洗净切成细丝,用开水烫一下,捞出,控净水; // 2.绿豆、陈皮分别洗净,绿豆先浸泡2个小时; 3.往砂锅内倒入清水适量,加入大米、绿豆、海带、陈皮,用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煮至绿豆开花,再放入冰糖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除烦。
经临床观察,饮浓茶可使血压升高,这可能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活性物质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饮茶后会头晕头痛,这也许是血压升高的缘故。因此,饮浓茶与吸烟、饮酒和饮咖啡一样是引起血压升高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饮茶量大且爱饮浓茶的人群。 据研究,在各类茶叶中,绿茶含咖啡碱最少,而含茶多酚较多,后者有消除咖啡碱的作用。因此,患有高血压者适当饮些绿茶还是可以的,但不宜过浓和过多,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喝普洱茶,因为普洱茶比较温和。 // (责任编辑:王健淇)
近期,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衰患者过分控制盐分的摄入,反而可能对心脏造成损伤。 研究者对833名心衰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130名实行极端低盐饮食的患者中,约有42%的患者因出现急性心衰入院或死亡。而在正常,不是特别严格控盐饮食的患者中,只有26%的人出现了上述状况。 // 目前研究发现,食盐仍然是高血压、心衰等一系列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这项发表在《心衰》杂志的研究结果提示,过于极端的控制盐分也是不可取的。广大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在医生指导下来限盐。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花生泡醋有什么功效?你知道吗,其实醋泡花生对调理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哦!这是由于醋和花生中的营养成分对降三高都有很好的帮助,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一些醋泡花生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醋泡花生怎么做? 用花生仁(带红衣)浸醋一周,酌情加入红糖、大蒜和酱油,每天早晚吃10粒,一两周后,一般可使高血压下降。还有止血及降低胆固醇作用。这个是个民间方法,建议你还是做好诊断,调整身心,如果没患高血压不用太担心,做好饮食上的注意,高血压还是很好控制的。 醋泡花生的功效 据现代医学研究,米醋含有醋酸、琥珀酸、B族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产地不同,其成分也有差异,山西老陈醋、绵竹双头醋、镇江香醋在全国很有名望。据传山西、陜西一带水质偏碱性,所以当地居民喜食醋,也善于酿造。 // 近年发现醋对降血脂、降血压有益,于是有人吃醋泡的鸡蛋、花生米用以保健,有人患顽固的指甲癣症也用老陈醋浸泡。也有人主张对慢性肝炎患者酌情用醋,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且米醋酸涩入肝,起到“引经”作用。民间还用米醋解酒,酒为乙醇,与醋酸结合可形成酯类以降低酒性。 醋泡花生米作法:将带红衣的生花生米半碗用米醋浸泡约一周后,每日早、晚各吃10粒。在服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下降情况。血压比较稳定后,可每隔2~3日服用一次。此方对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都有一定作用。 上面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花生泡醋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的原因,相信你们看完都会感觉到十分的神奇。面对这种食物,它竟然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这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所以我们应该要在生活中适当的制作一些给你们的爷爷奶奶食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而且养生也开始年轻化,不少90后都开始保温杯配枸杞。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养生就要吃枸杞? 枸杞含有非常多营养物质,像胡萝卜素,钙质,维生素等,常吃可以增强免疫力。从中医上来说,枸杞具体有明目养肝、补中益气的功效,也是日常养生的好食材。 但是枸杞虽好,却不是谁都能吃的,下面这几类人最好少吃枸杞。 1.感冒发烧的人 枸杞本身就属于一种温热性食材,吃完以后就会让身体产生很多热量,如果因为感染风寒而导致身体里面出现湿热的患者就不能吃枸杞,这样只会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身体里面的热气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排出,不但不能够达到保养身体作用,反而会让患者觉得更加痛苦。 2.拉肚子的人 枸杞属于温热性药材,所以有炎症问题的人如果吃枸杞只会让炎症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一般身体出现炎症是因为热毒所造成的,所以应该多吃一些清热散毒的食物,有拉肚子问题的人如果吃枸杞,那么也会让拉肚子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3.喜欢大鱼大肉的人 // 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很喜欢吃各种肉食,这个时候身体里面的热量是非常多的,如果再吃枸杞就会让热量变得更加严重,伤害到身体健康情况,也会让身体里面的湿气变得更多,没有办法及时排出,会让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变得更高。 4.性格急躁、有高血压问题的人 枸杞虽然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滋补食品,对于身体抵抗能力比较差或者免疫功能很弱,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性格比较急躁的人群来说就不适合,会让身体需要承受的负担更加严重,所以尽量不要吃。
2003年以来,一份名为“世卫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在国内广为流传。火腿、肥肉、罐头、冰淇淋等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均赫然在列。 12年来,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新闻网站以及《重庆晨报》、《老人报》等传统媒体也对这份名单进行过转载。 更有一些地方工商、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消协据此名单向公众发出提示。今年3月,长沙县工商局公布这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提醒家长正确引导孩子消费。去年9月,昆明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提醒“让垃圾食品走出你的生活”。去年6月21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公开信,提醒中小学生别吃十大垃圾食品。 记者近日向世卫组织求证,世卫组织明确辟谣,表示“世卫组织从未发布过垃圾食品的名单”。也就是说,“十大垃圾食品名单”纯属子虚乌有。 国内食品专家也指出,科学营养界并无“垃圾食品”的概念,名单中的“垃圾食品”的归类和表述也并不科学。不恰当的烹饪方法、过量或不均衡的“垃圾吃法”,才使得食品成为影响健康的“垃圾”。 “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可能炮制自中国 据《重庆晨报》2013年8月16日报道,该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公布于“世界卫生组织在第113届会议”。 但新京报记者查询世卫组织历届会议日程发现,世卫组织第113届会议的召开时间为2004年1月份。随后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3年,一些行业期刊中即已出现了该名单。其中,《河北企业》2003年第9期第43页、《沿海环境》2003年第12期第27页均刊登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的详细名单。 查询国外网站,记者未发现有国际权威网站或主流媒体对这份“世卫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做过报道,而世卫组织的官方会议记录中,亦未出现该名单的身影。 整理发现,大量的网络转载都来自国内网站,且名单内容均为中文版本。分析认为,该名单并非来自于国外的科研机构,而很可能是来自于中国,被中国人“炮制”而成。 这份名单几乎囊括了绝大多数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话梅蜜饯类食品、饼干类食品、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烧烤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腌制类食品。 世卫称从未发布过“垃圾食品名单” 针对网上的那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十大垃圾食品”,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4月24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正式澄清说,“世界卫生组织从未发布过垃圾食品名单。” 至此,这份已在中国境内传播长达12年的“著名”名单,被证实为子虚乌有。 世卫组织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世卫组织一直以来就健康的日常饮食给出一般性建议,饮食应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和谷物,而减少盐、糖和脂肪的摄入等,但从未发布过“垃圾食品”的名单。 但究竟什么才是“垃圾食品”,对健康有何影响?世卫组织并未给出明确定义,其回复记者的采访中始终围绕着“三高”(即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而展开。 世卫组织介绍说,有大量文件和充分的证据证明,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将导致肥胖,以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此,世卫组织给出的健康日常饮食的具体建议包括: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坚果和谷物;减少盐、糖和脂肪的摄入。同时,建议选择不饱和脂肪,而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科学营养界并无“垃圾食品”说法 国内食品和营养专家也表示,网络上传播的“垃圾食品名单”并不科学。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科学营养界没有“垃圾食品”这个说法,“因食物烹饪方式不同而释放出各种物质是很正常的,不能说就是垃圾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则称,“‘垃圾食品’这个说法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说法,这个词并没有严格的量化定义,而是民间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虽然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主流科学也认为食用过多的垃圾食品属性的食物是不利于饮食均衡的,“但是不在特定的情况下,直接把某样食品打为垃圾食品是不科学的。” 朱毅说,具体“垃圾食物”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仅仅提供热量,其他营养素都十分匮乏的食物;第二种是提供了超过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让营养素变成多余成分的食物。但“垃圾食品”这个概念也是相对的,如果饥肠辘辘、缺乏能量供给,这时候就不算“垃圾食品”而是雪中送炭了。现在人们物质条件改善了,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好,这才出现了“垃圾食品”的概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物化学室主任杨月欣曾向媒体指出,一些零食虽有隐患,但并非不能吃。“每一类都可划分为3个推荐级别,人们根据其级别选择能吃什么,吃多少。” 第一类为可经常食用的,指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多为含有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或饮料。第二类为可适当食用的,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含有或添加中等量脂肪、糖、盐等的食品或饮料,如牛肉片、黑巧克力等。第三类为不推荐食用的,含有或添加较多量脂肪、糖、盐的食品或饮料,提供能量较多。经常食用这样的零食会增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食品“垃圾”吃法才是隐患关键 伴随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关注,网上流传的一个又一个食品“黑名单”和“风险提醒”,使得许多消费者对身边的食品充满了不安全感。 但专家认为,这些名单与提醒普遍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这些食品本身并不“垃圾”,只是需要人们适量、均衡的食用。而不恰当的烹饪手法,以及过量、不均衡的吃法,才使得食品成为了影响健康的“垃圾”。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就认为,“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他曾对外表示,食品营养学最基本的铁律就是食物没有好坏,多了少了就叫坏,不多不少需要平衡就要好,没有最好的食物也没有最坏的食物。比如维生素吃多了会中毒,缺少了会生病;过少或过量食用食盐,同样也会影响健康。 朱毅认为,不能因为好吃就多吃,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但如果说直接吃了致癌或者导致什么疾病,这样的说法并不严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从科学的角度讲,“垃圾食品”叫“营养素比较低,不利于长期健康的食品”更合适。这些食品愉悦了你的味觉,但并不是很有营养,可能增加身体的负担和未来患病的风险。吃还是不吃,这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但这是相对的,抗震救灾时只有方便面,那吃了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在有更有营养的食物的情况下,天天吃方便面,便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控制食量 “垃圾食品”并不垃圾 在不同版本的“垃圾食品名单”中,营养师和专家认为,将整类食品统统归入“垃圾食品”的说法“有点冤”,“不该一棒子打死”。 蜜饯类食物 网传:含有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结合胺形成潜在的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含有香精可能损害肝脏,较高盐分可导致血压升高和肾脏负担加重。 真相:质量合格的蜜饯类食物并非完全不能吃。当想用快捷、健康的方式摄取足量的糖分时,果脯是个不错的选择,酸酸甜甜,老少皆宜。不过,蜜饯含糖量高,患有高血糖的人尽量不要吃。 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 网传:其所含有的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被确定为导致心脏病最重要的两类膳食因素。 真相:很多人把吃肥肉与罹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联系在一起,专家说这是误解。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推荐摄入脂肪70克,其中有食用油即烹调油,乳、蛋类、豆制品等所含的脂肪,还有15~20克的脂肪由动物性食物提供,即每天相当于摄入猪肉(肥瘦)50克左右,或羊肉(肥瘦)100克左右,牛肉70~100克。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人体对其吸收率远高于植物来源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火腿肠等加工肉食 网传:这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可能有导致癌症的潜在风险。 真相: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微生物学家费里克·范恩表示,“我们已经不再认为硝酸盐全都是有毒且致癌的,反而意识到它们对维持体内平衡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瑞典和英国的科学家提出,适量的硝酸盐对人类可能有益,因为硝酸盐可以协助杀死一些病菌。 腌制食品 网传:在腌制中需要大量放盐,会导致钠盐含量超标,造成常进食腌制食品者肾脏的负担加重,高血压的风险增高;腌制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发病风险。 真相: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杨文娇表示,酱菜和腌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一些腐乳、泡菜等发酵制品还会产生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等其他有益物质,因此少量吃是可以的,素食者甚至常吃腐乳等发酵豆制品。 范志红认为,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紫苏等配料均可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酱制数个月的酱菜亚硝酸盐含量很低。只有腌制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杂菌污染大、腌制时间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进致癌的问题。 罐头类食品 网传:含铅量高,在人体内不会代谢,长期食用含铅量高的食物会使人智力减退。防腐剂也对健康有害。 真相: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秘书长邵云龙认为,罐头并非“垃圾食品”。我国罐头食品质量标准完全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法典CAC和美国FDA要求。罐头食品的加工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涉及罐头食品可允许添加的各类食品添加剂,在所有食品中是最少的。 范志红也说,罐头并非使用防腐剂。罐头是把原料放在经排气的密闭容器中,用高温处理,杀灭微生物和细菌的芽孢,破坏酶类的活性,并防止外界污染和氧气进入,长期保持稳定。 烧烤类食品 网传:烧烤类食品含有强致癌物质。 真相: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博士云无心认为,烧烤类食品中的致癌物质含量与烹饪方式有关,调整方式,可减少致癌物质的影响。实验证明,如果香肠和火接触,成品中的苯并芘含量为每千克10.7微克;如果把烧烤架升高,让香肠和火相隔5厘米,这个值就会降到0.67。吃1000克这样的烤肉摄入的苯并芘,只跟几天的饮用水中的相当。如果改装烧烤装置,把香肠放在火的侧面,苯并芘含量只有每千克0.1微克,跟它在肉中本来的含量相当,这样的烤法就几乎不产生苯并芘。 奶油制品 网传:常吃奶油类制品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出现血糖和血脂升高,含有反式脂肪。 真相: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认为,一些人造植物奶油代替天然奶油,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但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目前很多采用“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等为配料的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已很低,植物脂肪中脂肪含量比纯乳脂要低得多。 方便面 网传:油脂、盐分含量高增加了肾负荷,对心血管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含有防腐剂和添加剂,对肝脏等有潜在的不利影响。 真相: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曾公开为方便面正名。他认为,与炸薯条、汉堡包等相比,方便面中的油脂含量并非很高,平均每份所含油脂在16%-18%,其中11%都是棕榈油,也是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植物油。同时,他也不认为“方便面毫无营养”,方便面的面块和调料包中,含有人体必需的6大营养素——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调料包中的脱水蔬菜基本保存了原有蔬菜的营养,只是量较小,维生素含量稍显不足。因此在吃方便面时,可多搭配些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冷冻甜点 网传:包括冰淇淋、雪糕等,因含有较高奶油,易导致肥胖,高糖可降低食欲。 真相:范志红认为,简单地将冰淇淋视为“垃圾食品”的行为有失偏颇。冰淇淋中有一些意外的健康成分,首先是维生素的含量不少,特别是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和维生素D。此外,还含少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和叶酸等。其次,冰淇淋里的果仁碎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而最普通的香草冰淇淋,其含钙量甚至比纯牛奶还要高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冰淇淋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高蛋白牛奶”的水平,比酸奶还高。糖类和脂肪本是人体所需的营养,健康人适度食用冰淇淋是可以的。一小杯冰淇淋(50g)约90千卡,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的热量,一天吃一小杯冰淇淋而相应减少吃其他零食的话,属于正常范围。 // 油炸食品 网传:此类食品热量高,含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险食品。 真相:油炸食品并非都不能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医生魏帼向媒体表示,油炸食品不能吃的观点是对营养饮食的片面理解,健康营养的饮食方式是一种整体全面的生活饮食方式。可乐和炸鸡,偶尔作为改善口感的食物,注意食用的量和搭配的食物,也可以是一种健康的吃法。“万一美食一顿吃得太多,没有控制住,能量摄入超标,增加运动就好了,慢跑40分钟,就可把一罐可乐的能量消耗掉,炸鸡的能量较高,消耗起来困难些,如果管不住嘴,那就只有迈开腿了。”
现在的人对于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生活中会出现各种适合养生的“网红”食物。其中芹菜就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有一个说法是说多吃芹菜可以帮助降血压,那到底芹菜是否有降血压的功效呢?一起了解下这个问题吧! 芹菜是否可以降血压?芹菜内含有芹菜素,在动物实验中,它可以舒张血管,因此可以起到一定降血压的作用。可惜的是,动物实验的结果未必能在人类身上复刻,而且芹菜素在芹菜内的含量是很低的,而动物实验的剂量,日常摄入是很难达到如此大的量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多吃芹菜其实可以起到一定辅助降压的作用,因为芹菜内含有的膳食纤维和粗纤维很丰富,日常多吃芹菜的话会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甚至是连盐的摄入都会有所减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芹菜是可以帮助降压的。换句话说,在生活中多吃萝卜、白菜等也有利于控制血压。专家做出总结:任何单一果蔬都不太可能独自起到降压的效果,因为高血压的成因非常复杂,饮食生活习惯等都会是影响因素。如若食物可以起到降压效果,为什么还要吃降压药呢?注意:任何偏方都不能治疗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由于需要终身服药,很多患者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各种“偏方”,希望能治愈高血压。在网络上,有非常多关于治疗高血压的偏方,各式各样的文章都有。包括花生壳泡水、芥末煮水、多吃芝麻酱等,专家表示,这些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在日常我们一定要相信循证医学,验证一个治疗方案,首先要保证安全,且经过多个临床研究,而这些偏方是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证实的。高血压并没有那么可怕,是可防可控的,但患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并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建议。高血压患者重在日常护理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注重这些日常护理,对于降血压是有帮助的!1、适量运动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是可以适当去进行的,但是注意不要选择一些过于激烈的运动。要以舒缓的为主,在运动之后不要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如果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的话,一定要立刻停止运动。2、饮食调理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一定要低油、低盐以及低糖,对于一些油炸、烧烤以及煎煮的食物,一定要尽可能的少吃或者是不吃。除此之外,还要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并适当的补充蛋白质,多吃白肉少吃红肉。3、戒烟限酒吸烟对于健康的伤害是大家都清楚的,并给长期吸烟会引起高血压发生、促进动脉硬化。没有高血压的人群要尽可能的戒烟,避免高血压发生。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戒烟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而与吸烟相比较,喝酒对于身体的利弊是存在一定争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量的喝酒肯定会加重高血压的症状,所以一定要限酒。高血压是一个无法被治愈的慢性疾病,但是只要控制的好寿命是和正常人无异的,患上高血压的人群也不必过于恐慌! // 参考资料:吃芹菜真能降血压吗,新浪健康,2018年01月29日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禁忌一:宁可多做半锅,不能少做一碗” 很多人在做饭时总是担心饭不够吃,饿着家人,因此有“宁可多做半锅,不能少做一碗”的思想。饭做得多了,家人往往吃的也多,若是午餐多吃点也罢,但是晚餐吃的太饱就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 倍受老百姓推崇的保健专家洪昭光说过这样一句话: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其中三餐八分饱就是提醒我们不能吃的太多。古今中外,延年益寿办法不下几百种之多,但是都无效,真正公认最有效的能够延年益寿的办法就一种,我们叫“低热量膳食”,也就是七八分饱。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找了200只年龄、体重相似,性别相同的健康猴子,100只猴子每天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每天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一段时间以后,随便敞开吃饱的这100只猴子死了50只;另外100只猴子七八分饱的猴子,苗条、健康,精神好的多,很少生病。七八分饱的100只猴子10年养下来,才死了12只,观察到最后证明所有高寿猴子都是七八分饱。 因此七八分饱确实很重要,中医有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而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不经意间就已经吃饱或者是吃过量了,很难控制。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厨在做饭的时候就进行控制,当然这个过程不能实施的太快,要慢慢减,例如第一周将家人的主食量减去一成,家人适应之后再减掉一成。这样做由于饭做得少了,既能让家人感觉到饭菜非常香美,同时也能让家人更加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如果家人在饭后仍然觉得很饿,想吃东西,可以在吃晚饭半小时后补充一点水果。 禁忌二:好厨师一把盐 很多人一向存在“咸则鲜”、“好厨师一把盐”、“菜咸好下饭”的观念,喜欢吃较咸的食品,俗称“口重”。然而,长期摄入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非常大,不仅会诱发高血压,还可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另外,食盐过量还是导致骨质疏松的罪魁祸首。因为肾脏每天会将过多的钠随尿液排到体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同时损耗大约26毫克的钙。所以人体需要排掉的钠越多,钙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终必然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 尽管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重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高盐饮食的害处,做菜时也会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盐的放入量。但要想做出低盐的健康饮食,光少放盐还不够,还要警惕那些含盐量高的食品。如各类咸菜、火腿、香肠、皮蛋、酱油、味精、腐乳、果脯、牛肉干、鱼干、炒货、腊肉、酱卤制品等。此外,平时喜欢吃高盐的零食、小吃等,这些不起眼的食物也是盐摄入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对于“口重”的家庭来说,突然降低食物中的盐可能不太习惯,大家可以利用以下几种不加盐或少加盐的方法来让食物变得可口: 1.利用油香味。葱、姜、蒜等经食用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可增加食物的可口性。 2.利用酸味。使用白醋、柠檬、苹果、柚子、橘子、番茄等各种酸味食物增加菜肴的味道。 3.利用糖醋调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风味,刺激食欲,相对减少对咸味的需求。 4.采用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调方法。如蒸、炖等,有助于保持食物原有的香味。 5.可用中药材与香辛料调味。使用当归、枸杞、川芎、红枣、黑枣、肉桂、五香、八角、花椒等香辛料,添加风味。 6.多吃水果沙拉、蔬菜沙拉等,不仅可以不用盐,还可补钾,对身体大有好处。 禁忌三:植物油多多益善 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动物脂肪的危害,很少使用动物脂肪、摄入肥肉,但是炒菜用烹调油的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目前绝大部分家庭都已经用植物油作为烹调油,这虽然比用动物油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植物油的热量一样是非常高的,100克植物油的热量高达900千卡,而100克猪肉的热量才395千卡。过高热量摄入会明显增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只有25克。可是目前城乡居民的实际平均摄入量已经达到了41克,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甚至更高。 另外,植物油中虽然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它有助于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但植物油是不饱和脂肪,如果吃得过多,容易在人体内形成过氧化酯。这种物质积存在体内,能引起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因此,虽然植物食用油能够促进食物更加美味,但是在健康与口感难以统一的情况下,多数时候仍应当克制自己。建议大厨们该选择更健康的烹调方式,比如炖、煮、清蒸、凉拌等少油方式。可以试试在每餐当中只做一个炒菜,配以一个炖煮菜和一个凉拌菜。相信低油的饮食一定会让您的家人更加的健康。 // 相关阅读:给家里肠胃不好的人试试蒜水 大蒜能增加食欲,还含有大蒜素和辣素,杀菌能力可达到青霉素的1/10。但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左小霞说,大蒜也有些“副作用”。吃完大蒜,胃酸分泌会增多,而且辣素对胃黏膜也有刺激,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是不适合吃的。不过,既然大蒜的杀菌作用如此棒,不吃实在可惜,做成蒜水就可以了。把大蒜切碎,放10分钟,加入凉白开就行了,对胃的刺激就小了。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 夏燕琼 主任 田爽 医师 最近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接诊了一名高血压患者,患者自述自己为了预防高血压,炒菜放盐是很控制的,为什么还是得了高血压?通过医生的膳食调查,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患者虽然平时炒菜很少放盐,但是酱油用的不含糊,一瓶酱油几天就用完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类酱菜,患者觉得就着这些酱菜吃饭香,好下饭。还有患者喜欢老家做的各种腊肉、香肠。不难看出,这名患者虽然控制住了食盐,但是不知不觉间就摄入了很多的“隐形盐”。所以,大家日常烹饪时,除了少放食盐外,还需要格外注意这些食物中存在的“隐形盐”。常见的“隐形盐”食物有哪些呢?1、调味料平时常用的酱油、豆瓣酱、辣椒酱、甜面酱、耗油、鸡精、味精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加盐,例如5~6ml的酱油中大约有1g盐。所以调味品跟食盐一样需要适量添加。2、加工的海产品例如虾皮、小鱼干、海虹干、海米、紫菜、海带、海苔等海产品自身就有一定的盐,烹饪时可以少放盐甚至不放盐。3、挂面等白面制品100g的挂面中大约含盐3g,还有其他的像拉面,饺子皮、面包中也含有盐。也是值得注意的“隐形盐”食物4、甜食类像我们平时吃的饼干、蛋糕、点心、冰淇淋等甜食,为了稳定食物结构、增加面团的筋性,都会在其中加入食盐。不要觉得甜就没有盐哦。5、果干类例如话梅干、乌梅干等各种果脯,酸甜可口,其加工过程中都放了盐来保持高渗透压使得果脯蜜饯等脱水从而制成果干,其咸味被酸甜味掩盖,不容易察觉。6、咸菜、腌肉、香肠等加工食品制作这些加工食品时,为了防腐会加入很多食盐,所以还是尽量选择新鲜的蔬菜和肉会比较好。7、运动功能饮料一罐600ml的功能饮料,钠含量高达252毫克。如果不运动或者运动时间很短,最好不要喝功能饮料。8、薯片等零食薯片上一般会加入各种调味料来丰富口感,咸香可口,警惕这都是盐。 // 我们要养成看食品标签的习惯,选择食物时,我们可以看一下标签中的钠含量这一栏,如果含量高,我们尽量不要选择,也可以减少很多“隐形盐”的摄入。(通讯员:林惠芳)业百科weixinnc.com(www.39.net)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在日常生活中,患疾病往往和你是否科学饮食有很大的关系,或者说如果你未能进行健康饮食的话就很容易滋生各种疾病。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会造成终身遗憾。比如眼下很多人都喜喝的可乐,如果不注意的话常喝可乐容易患高血压,对于这种说法,有关专家也给与了证实,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看以下报道。 可乐已经成为深入大众欢迎的一种饮品,它是一种碳酸饮料,糖分较高,长期喝容易导致发胖。可乐中含有安钠咖,与咖啡因同类,同时还含防腐剂。对于广大的女性来说,还是少喝甚至不喝为好。在有的国家有一项历经了数年的研究,约有15.5万名女性参加,在研究人员所分析的3万多个高血压案例中,都没有发现高血压与经常喝咖啡有什么关系。 // 人们关于可乐的钟情程度应该减一减了,尤其是女性,一定要防止自己多喝给自己导致高血压的隐患。专家解释,即使是喝低糖的“健怡可乐”,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只不过几率稍微降低一点而已。这说明,咖啡因并不会引起血压升高,而可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钠等,会令血压升高。 对于一些高血症的病因的研究,饮食方面也是“招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多喝咖啡会给人们带来血压升高的危险。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可以发现这并不适用于女性们。恰恰相反,多喝可乐成为不少女性容易患高血压的主要诱发因素。 以上专家介绍的喝可乐容易患高血压的资料是很详细的,也是颇具权威性的。这些资料让我们了解到,无论什么美味在食用时都不应过度,都应以身体舒适以利于养生为原则,同时在食用时对该食品的特点也要有所知晓,以免造成疾病找上身的遗憾。
早上一杯水应该怎么喝? “早晨起床后喝杯水”这一健康观念大家已不再陌生。洪忠新表示,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非常必要,晚上睡觉时,人体会通过尿液、皮肤、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早晨起床后喝水,身体会处于缺水状态。起床后喝水可及时补充身体代谢失去的水分。但是,应该喝什么水却众说纷纭。白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碳酸饮料……究竟哪种对身体最好呢? 1.淡盐水有些人不能喝 洪忠新告诉记者,虽然很多养生观点认为早晨喝杯淡盐水有益健康,有预防便秘的功效,但目前却没有循证医学数据证实淡盐水能够治疗便秘,反之,却有明确数据证明钠摄入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对身体有害无利。另外,何谓“淡盐水”,目前也没有统一定义。 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口感是非常咸的,如果把浓度降低为0.2%也就是500毫升水中加入1克盐,人们从口感上能够接受,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吃盐量为5克,这样看,喝下一杯“淡盐水”就吃下了一天1/5的盐分,当天再吃其他食物很可能使盐分超标。所以从控制盐分摄入量考虑,并不建议所有人饮用淡盐水,高血压、肾病患者更应禁止。 2.白开水 比起上述几种饮品,白开水是生活中最为常见和方便饮用的,洪忠新表示,白开水没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任何热量,可谓最没有“负担”的水,不用消化就能被人体吸收,使血液迅速得到稀释,促进血液循环。清晨喝一杯白开水是最佳选择,既能补充人体代谢所需水分,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利于尿液的排出。 隔夜水到底能不能喝? 最近网上流传着“隔夜水”不能喝的说法。洪忠新表示,喝水不必太教条,“隔夜水不能喝”没有科学道理。人们都知道隔夜茶不能喝,主要与微生物污染有关。隔夜茶是微生物繁殖的培养基,茶叶放置一宿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大量增加,但自来水烧开后即便搁置一两天受污染的几率微乎其微,可放心饮用。 对健康人而言,不建议喝纯净水,烧开的自来水是最好的饮品。但对一些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肾结石、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则适合喝纯净水。这类患者往往患有高钙血症、高镁血症,不应再多补充矿物质,常饮用纯净水,对保健和辅助治疗疾病有好处。 白水也可被替代 茶水、果汁、水果、汤菜……每天人们除了喝水,还要摄入很多富含水分的食物。那么这些能代替白水吗?洪忠新表示完全可以。因为这些富含水分的食物既能补充人体所需水分还能提供水分无法提供的营养。临床上身体消瘦、贫血、饮食受限制的患者,医生往往并不建议患者喝水,而建议饮用牛奶、果汁、芝麻糊等营养物质,作为加强营养的重要手段。 // 主动喝水为健康 莫等饿了再吃、渴了再喝、困了再睡、老了才锻炼……这是流传在网上的“健康箴言”。众所周知水是生命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人体的各种代谢都要在水的参与下进行。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正确的饮水习惯:渴了再喝、忙起来渴了也顾不上喝水的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洪忠新表示:“人体每天所需水分为1500-2000毫升,如果等到渴了再想起喝水,身体可能已经处于缺水状态。”身体缺水后不仅会引起供血量减少,还会增加肝、肾等器官的代谢负担。短期缺水,机体尚可“应付”,长此以往则会引发疾病。所以,建议大家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即便不渴也要及时喝水,把1500-2000每天所需的水分安排在一天内喝完。
专家小传 王丽,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液透析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院管理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盐是美味佳肴的调味品,没有它,再香喷喷的食物也会索然无味。可东西再好,过犹不及。就不少国人来说,对吃盐还是“管”得不够。 2013年8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有超六成居民食盐量超标。 2012年膳食调查样本量涉及全国75个大中城市的13155户家庭,共计31140人。为保证所得数据的准确性,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连续3天的24小时膳食询问调查,每天入户进行家庭调味品称重。结果显示,虽然2002年~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每日食盐量从10.9克下降到10.3克,但如果以《中国膳食指南》中每人每日食盐6克的推荐摄入量标准计算,还有58.2%的居民食盐量偏高,而若以2011年世卫组织每日5克盐摄入的标准计算,有66.8%的居民食盐量超标。 高血压与过量摄入钠元素有直接关系,而人体内的钠元素有60%来自食盐,还有40%来自平时所吃的食物。2010年的调查显示,如果把食物中的钠折算成食盐量并与每日所吃食盐加在一起的话,那么我国城市居民每日食盐量高达13.5克。除了我们熟知的高血压外,食盐过多还可能给身体带来多种疾病。 高血压。体内每潴留1克食盐,就需111.1克水与之配成“生理盐水”储存在组织,血管中水分增加,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肝肾疾病。摄入过多盐会超过肝肾代谢的承受力,加重心血管压力,血压越高,肝肾血流量越少,肝肾功能损害越大,易导致慢性疾病。 呼吸道炎症。高浓度食盐不仅抑制呼吸道细胞活性,降低其抗病能力,还会减少唾液,使口腔内溶菌酶减少,难以抵抗病毒感染。 胃癌。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一些腌菜、盐渍食品中所含亚硝酸盐在胃酸和细菌作用下会转变为亚硝胺,易致胃癌。 皮肤老化。体内钠离子增加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皱纹增多。 // 肥胖。英国通过对1600多名青少年进行研究发现,吃盐越多,甜饮料喝得越多,很容易带来肥胖问题。 骨质疏松。食盐主要成分是钠,人体每排泄1000毫克钠,大约会耗损26毫克钙。吃盐越多,钙越少。 要降低食盐摄入,首先应避免吃含盐多的加工食品,如火腿、午餐肉、酱菜等;少用含盐高的酱、酱油;炒菜时采用“后放盐、少放盐、不放盐”的办法,多用醋、植物调味品调味;使用盛装3克盐的盐勺,也可用一个啤酒瓶盖装盐,平装满一盖,即相当于5~6克。此外,最好少在外就餐,少吃加碱馒头,多食用钠低钾高的“低钠盐”、“保健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