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
严雪亭简介

严雪亭简介

弹词流派“严调”创始人“评弹皇帝”严雪亭 严雪亭(1913--1983),弹词演员。原名鉴初。江苏苏州人。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履历3主要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严雪亭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苏州出生日期:1913年11月13日逝世日期:1983年4月16日职业:弹词艺人主要成就:评弹界称为“评弹皇帝”代表作品:《严调唱腔选》 个人履历2 弹词皇帝严雪亭1913年11月13日出生。1928年拜徐云志为师。1930年光裕社出小道,取得艺人身份。1940年3月2日徐领徒(朱耀庭代领)光裕社出大道。(同日还有蒋月泉)1940年5月欲拜李伯康为师习《杨乃武》被拒。后请陈范我编写《杨乃武》,电台播出后初露锋芒。1945年中秋与李伯康比说《杨乃武》。李带领徐绿霞张鸿声刘天韵来苏州做“秋档”严请杨仁麟韩士良汪云峰应战。互做百余天后,李“漂”于中央书场,严跻身名家之列。1945年年末与范雪君演出《杨乃武》后,在评弹界称为“评弹皇帝”。1948年上海《书坛周刊》举办评选“十大说书名家”。10月3日载选票,由读者投票结果:严雪亭604票。杨斌奎574票。徐云志476票。薛筱卿446票。范雪君436票。张鸿声414票。沈俭安401票。蒋月泉386票。张鉴庭372票。李伯康353票。严荣登榜首,再次确定“书坛至尊”地位。1952年加盟上海评弹团,成为 主要作品3 《三堂会审》《公堂翻案》《杨淑英告状》《激怒醇亲王》《密室相会》等选回。此外参加演出的中篇有《罗汉钱》《蝴蝶梦》《老地保》《渔家春》《三约牡丹亭》《雪里红梅》《点秋香》《芦苇青青》《战地之花》《急浪丹心》及《三笑》选回《姜拜》《面试文章》等。1964年又改编同名话剧《龙江颂》为长篇弹词演出。其演出一贯以单档为主,说表凝练简洁,条理分明,描景状物,历历如绘,脚色擅以音色音调区分人物,颇有独创。如《杨乃武》中各级官吏,区别鲜明,无一雷同。唱腔以旋律朴质,口齿清楚,叙事明白为特点,适合单档演唱,自成流派,世称“严调”。代表作有《孔方兄》《祝枝山说大话》《一粒米》等,其中《一粒米》更显出“严调”特长,影响极广。曾任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副主席。

人物百科 2021-11-06
张雪中简介

张雪中简介

张雪中(1899—1995),江西乐平人,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汤恩伯嫡系将领。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和北伐。抗战期间,先后参加南口战役、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中会战诸役。1949年赴台湾,1995年病逝。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张雪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乐平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95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一期信仰:三民主义主要成就:陆军中将、获青天白日勋章、自由勋章 人物简历2 张雪中,出生于1899年7月15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八)。江西乐平人,原名张达,字通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少尉排长。1925年2月升任中尉副连长。8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第1团(团长刘峙),仍任中尉副连长。1926年3月调升军校第四期步兵军官预备团(团长张与仁)第3营(营长应山三)第7连上尉连长。5月所部改称步科第2团(团长张与仁)第3营(营长应山三)第7连,仍任上尉连长。7月调任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3团(团长薛岳)上尉连长。11月调升第21师(师长严重)第62团(团长王禄丰)第1营少校营长。1927年4月调任军校入伍生第2团(团长李亚芬)第3营少校营长。10月改任第六期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卞稚珊)第3队少校队长。11月出任军校浙江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总队长贺衷寒)第3大

人物百科 2021-11-06
溥雪斋简介

溥雪斋简介

溥雪斋(1893~1966),男,满族,清道光皇帝的曾孙。其祖父为皇五子惇亲王奕誴,父为贝勒载瀛。幼年袭封为“贝子”,本名溥伒,号雪斋;晚年为名号一致,以字行,乃常用溥雪斋为名。 为辅仁大学美术专修科(美术系)导师兼主任,时因一位学生毕业问题与校方有所争执,主事神甫因学生为天主教徒故其用外语讲话,想瞒着溥雪斋让学生毕业,结果不讲外语的溥雪斋不需翻译对神甫的话听得清清楚楚,当即拂袖而去,全场愕然! 与张伯驹、管平湖等成立北京古琴研究会,曾任该会会长。 目录 1基本资料 2爱新觉罗·溥伒简介 基本资料1 本名:爱新觉罗·溥伒字号:字雪斋、学斋,号松风主人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人出生时间:1893去世时间:1966 爱新觉罗·溥伒简介2 、正蓝旗。封赏固山贝子爵。是道光帝的直系后人,据传为可能继承皇位的三太子之一。近代书画家,与两个弟弟爱新觉罗·溥佺、爱新觉罗·溥佐均以画名,有“一门三杰”之称。宣统二年(1910),任爱清门行走。辛亥革命以后,不再涉入政界,以书画为生。1966年,文革风暴骤起之时,于8月30日与带女儿离家出走,一直下落不明。

人物百科 2021-11-06
何雪松简介

何雪松简介

何雪松(1918-1949),四川高县人,又名永柏、柏林。笔名蜀英。革命烈士。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1947年因组织武装起义,在重庆被捕,在渣滓洞狱中积极为党工作,多次与敌特斗争。1949年11月27日深夜,英勇就义。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生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何雪松别名:又名永柏、柏林,笔名蜀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高县出生日期:1918逝世日期:1949职业:革命烈士 简介2 何雪松出生在书香门第家庭。其父是闻名川南的书画家。 生平3 1932年,从高县罗场小学毕业后,考入县城叙南中学。善于独立思考、性格刚毅、仗义执言、勇于同邪恶作斗争。1934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同学中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和传阅进步书籍,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中学毕业后,弃文习武。1936年春,考入川康绥靖主任公署陆军教导总队,分配在第三大队。193年秋,随第三大队全体学员调到省办的全川中等以上学校寒假战时训练团受训。积极宣传坚持抗战,反对乞和投降,与国民党三青团特务学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战训团结束后,到武汉,在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下属的电影工作队。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到桂林,与当地的抗日宣传队并肩战斗。1940年,他领导的电影队,被调到浙江金华的第三区工作。1941年7月,到桂林,在临桂县立中学任国文教师,利用讲坛积极宣传新文艺思想,介绍高尔基、鲁迅以及当代进步文学家、诗人和他们的作品。组织学生办墙报,搞歌咏比赛,排演话剧等文艺

人物百科 2021-11-06
雪飞简介

雪飞简介

雪飞(1926年12月-2012年3月25日),原名皋宇,江苏滨海人,民歌演唱家,在南京逝世。 目录 1基本资料 2女高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雪飞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25年12月逝世日期:2012年3月25日职业:民歌演唱家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盐城五分校代表作品:《拔根芦柴花》,《杨柳青》主要成就:江苏省第五届政协委员 江苏省歌舞话剧院艺委员会副主任 华东军区文艺会演获独唱三等奖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女高音2 女,民歌演唱家。原名皋宇。江苏滨海人。1926年生,2012年3月25日在南京逝世。1939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文艺工作,1941年毕业于抗日军政大学盐城五分校。1948年调部队文工团,从事民间歌的研究,1950年任职于苏南军区文工团,参加华东军区文艺会演获独唱三等奖,1952年7月赴朝鲜慰问演出,1953年转业调歌舞团,先后任江苏省歌舞话剧院艺委员会副主任,歌舞团副团长、歌舞剧院副院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第五届政协委员。1985年离休。她致力发掘和研究江苏名歌,演唱歌曲近百首,其中以《拔根芦柴花》、《杨柳青》等最为流行,被中国唱片总公司收入《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集珍藏版》,《拔根芦柴花》2001年被江苏省教委中小学教研选入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小学音乐教课书中。雪飞祖籍苏北阜宁县皋滩村(今属滨海县)。在雪飞出生之前,举家迁居上海。1925年12月她出生于上海高浪桥。那天适逢农

人物百科 2021-11-06
宋雪娟简介

宋雪娟简介

宋雪娟,1935年9月15日出生于辽宁开原,2012年5月3日逝世,著名电影演员,代表作品有《芦笙恋歌》、《铁道卫士》、《甲午风云》。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履历3参与演出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宋雪娟国籍:中国出生地:辽宁开原出生日期:公元1935年9月15日逝世日期:公元2012年5月3日职业:演员代表作品:《芦笙恋歌》、《铁道卫士》、《甲午风云》 人物履历2 宋雪娟,1935年09月15日生,辽宁开原人。1943年起先后就读于辽宁省营口市吉安小学,山海关市道德会小学,辽阳白塔寺小学和开原扶余小学。1949年考入阜新技工学校学习。1950年到阜新煤矿当工人。1951年被选入阜新煤矿文工团任演员。因扮演话剧《赶上去》中的小兰,曾获1953年东北地区文艺会演银质表演奖。1956年调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2012年5月3日,著名电影演员宋雪娟因病在长春市逝世,享年77岁。她的代表作有《芦笙恋歌》、《铁道卫士》、《甲午风云》、《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参与演出3 1:《如此多情》(1956饰护士小张)2:《芦笙恋歌》(1957饰娜娃)3:《试航》(1959饰兰英)4:《冰上姐妹》(1959)5:《铁道卫士》(1960饰何兰英)6:《鸿雁》(1960饰售货员)7:《甲午风云》(1962饰李世英)8:《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1963饰小翠)9:《山村会计》(1965饰刘凤书)10:《车轮滚滚》(1973饰何大嫂)11:《芒果之歌》(1976饰阿秀)12:《瑶山春》(1978饰阿婆)13:《济南战役》(1979饰民工大嫂)14、《苦难的心》(1979)15:《梅山奇案》(1985饰王亚芹)16:《紫痕》(1991)17:《复活的罪恶》(1994饰奶奶)18:《都市外乡人》(2006饰林母)

人物百科 2021-11-06
王韵雪简介

王韵雪简介

金坛的近现代史上,王韵雪作为一位老红军、老党员、老革命、著名革命家陈潭秋的夫人,其曲折壮丽的大半生,极富传奇色彩,是当之无愧的“金坛女杰”之一。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生平3成就及荣誉4个人作品5抗战胜利后6退休后7社会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王韵雪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 金坛出生日期:1917年9月逝世日期:2013年2月8日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2 王韵雪于1917年9月出生于金坛,在兄妹三人中排行老二,兄名王扫军(后改名王时风),妹为王梅芳(后改名王汶),王韵雪原名王桂芳,还是读书之后其兄帮她改的名。其父王保命熟读经书,设塾馆教授学生,思想很封建,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认为女孩子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很快波及金坛,较开明的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洋学堂”读书,王保命的塾馆只好关了门。王韵雪母亲汤荣树思想开明,乐善好施,颇受乡民敬重,汤荣树将兄妹俩送去洋学堂念书,1932年王韵雪在城中女小毕业,之后又去常州女师初中部就读,1933年转入金坛县中,王韵雪年少时性格就耿直倔强,1935年,她投考了镇江女师,笔试合格后,口试时因没有按照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的礼节对待考官,最后竟名落孙山。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王韵雪下乡当了半年小学教师。1936年夏,她考入南京中华女中读高一,时值西安事变,南京政府处于极度混乱之中 成就及荣誉3 回到金坛后,王韵雪受到投身“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王时风影响,参加读书会,接触了许多进步书籍,也为她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1936年西安事变后,王韵雪参加了李寿慈等人组建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金坛支队”,这是个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王韵雪积极参与党的统一战线宣传活动,并被派往《金坛日报》当编辑。在抗日宣传进入高潮之时,国民党县党部传出将要逮捕“活动分子”的消息。在党组织安排下,王韵雪离开金坛,后几经辗转于当年11月到达延安。 个人作品4 在延安,王韵雪通过政治考试,进入陕北公学第六队学习,成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1937年12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中共中央组织部派一批干部从延安去新疆,王韵雪便在被派之列。当时,中共为了通过新疆大后方取得苏联对抗日战争的支援,曾与新疆“督办”盛世才建立统战关系。盛世才当时伪装进步,表示出诸多亲苏亲共的姿态。在苏联军事与经济的援助下,他才得以坐稳“新疆王”的宝座。为了巩固其地位,他提请中共派一批干部到新疆帮助他的“政府”工作。这批同志长途跋涉到达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后,留驻“新兵营”。“新兵营”是由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败后突围出来的400余名指战员组成的,党代表邓发。王韵雪便被分配在“新兵营”俄文班学习,并当了班长。1939年6月,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从莫斯科回国,按党中央指示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一到基层,便与同志们打成一片,其才能与为人很快赢得大 抗战胜利后5 由于党中央及时营救,以及新疆省主席张治中的大力协助,王韵雪等人得以获释,1946年7月抵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朱德及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46年9月,方槐所在的航空队(早在1938年,方槐被选中参加盛世才在苏联援助下开办的新疆边防航空队附设航空教育班)和王韵雪所在的干部队先后撤离延安。在山东惠民(今济南市)的一个村子,两人不期而遇。经党组织批准,11月29日,王韵雪与方槐组成了新家,后二人生下两子两女。1949年4月,北平和平解放,王韵雪调任北京军委航空局任机要秘书,后又在军委民航局政治部人事科、组织科、抚保科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韵雪将在故乡金坛的母亲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兄妹三个商议,主动将在家乡金坛的一些房产(约300平方米)于1954年无偿献给当地政府。1955年,王韵雪转业后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任政治主任,并九次受到研究所表彰。1966年春,王韵雪被调到武汉市物资局任政 退休后6 王韵雪为撰写和出版《回忆陈潭秋》、《陈潭秋传记》等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并策划参与了电视剧《陈潭秋》的编写与摄制工作。 社会评价7 王韵雪离开金坛北上抗日时年仅20岁,她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和受到三年教育的金坛县中,1990年、1992年,曾两次满怀深情回到故乡金坛,并在母校华罗庚中学做了演讲,回忆自己的革命历程。现王韵雪与方槐将军居住在武汉。武汉商贸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离休老红军、原武汉市物资管理局党校党委书记王韵雪同志(享受省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2月8日逝世,享年95岁。

人物百科 2021-11-06
凯丽·费雪简介

凯丽·费雪简介

凯丽·费雪(Carrie Reynolds Fisher,1956年10月21日-2016年12月28日),出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美国演员。1975年,因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洗发水》而正式进入娱乐圈。1977年,凭借在科幻片《星球大战》中饰演莱娅公主一角而获得第5届土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80年,出演动作片《福禄双霸天》。1985年,出演喜剧片《红鞋男子》。1991年,凯丽·费雪编剧撰写的半自传体小说《来自边缘的明信片》获得第4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剧本提名。1997年,参演喜剧片《王牌大贱谍》。2004年,出演爱情片《为爱闯天涯》。2009年,出演惊悚片《姐妹联谊会惊魂》。2015年,凭借科幻动作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获得第42届美国电影电视土星奖最佳女配角提名。2016年12月28日凌晨,凯丽·费雪因心脏病不治在洛杉矶辞世,享年60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4个人生活5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凯丽·费雪外文名:Carrie Reynolds Fisher别名:卡里·费什尔,嘉莉·费雪国籍:美国星座:天秤座出生地:美国加州洛杉矶出生日期:1956年10月21日逝世日期:2016年12月28日职业:演员代表作品:星球大战、来自边缘的明信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主要成就:第16届土星奖主席奖 第11届土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5届土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母亲:戴比·雷诺兹(演员)父亲:艾迪·费舍(歌手)前夫:布莱恩·洛尔德女儿:比莉·洛尔德 早年经历2 童年时代的凯丽·费雪倾心阅读,被家人称为“书呆子”,她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还自己创作诗歌。12岁起,凯丽·费雪跟随母亲在洛杉矶夜总会演出。15岁时,因为喜欢戏剧她从贝弗利山高中休学,在百老汇表演。 演艺经历3 1975年,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洗发水》,在片中饰演一个引诱花花公子情场圣手沃伦·比蒂的女孩,从而正式进入娱乐圈。1977年,凯丽·费雪毕业后返回美国,不久即赢得乔治·卢卡斯的赏识,在他的科幻片《星球大战》中饰演奥德朗星球总督贝尔·奥加纳的养女莱娅公主,凯丽·费雪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土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78年,凯丽·费雪进入莎拉劳伦斯学院学习艺术。1980年,出演科幻片《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饰演义军同盟重要领袖莱娅公主。同年,出演由约翰·兰迪斯执导的动作片《福禄双霸天》。1983年,与哈里森·福特、马克·哈米尔联袂出演科幻片《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饰演奥德朗皇室成员莱娅公主,她因此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土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85年,与汤姆·汉克斯、达布尼·柯尔曼联合出演喜剧片《红鞋男子》。1986年,凯莉·费雪参演了由伍迪·艾伦担任导演和编剧的喜剧片《汉娜姐妹》。1987年,凯 个人生活4 家庭情况凯丽·费雪的母亲是演员戴比·雷诺兹,父亲是歌手艾迪·费舍。母亲有英格兰、苏格兰、德国、苏格兰-爱尔兰人/北爱尔兰人和法国血统。父亲是犹太人。在她3岁的时候,父亲离开家庭,与伊丽莎白·泰勒结婚。2016年12月29日,凯丽·费雪的母亲戴比·雷诺兹因呼吸出现问题而入院后过世。婚姻情况1983年,凯丽·费雪嫁给了相识不久的歌手保罗·西蒙,第二年便离婚。1992年,与好莱坞经理人布莱恩·洛尔德育有一女比莉·洛尔德。2016年12月28日凌晨,凯丽·费雪因心脏病不治在洛杉矶辞世,享年60岁。 人物评价5 凯丽·费雪是独一无二的,她聪明,富有创新力,有趣,勇敢(哈里森·福特评),她深受影迷喜爱,不仅是因为莱娅公主的形象,还有她在生活中率真和幽默的性格。无论出席什么活动,她总是能通过讽刺的话语撩动观众的笑点(Mtime时光网评)。她非常聪明,一个很有天赋的演员、作家,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的性格,人见人爱的喜剧明星。在《星球大战》里,她使我们最伟大,最具力量的公主——她精力充沛、聪明智慧、满含希望,这个角色比大部分人认为的更难演绎(乔治·卢卡斯评)。凯丽·费雪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独一无二的朋友,无论她是否愿意。她是我们的公主,她和角色一样,是个美丽、独立、风趣的女人,让我们所有人为之倾慕。她富有决心又坚强,但是她脆弱的一面又让人们支持她,希望她能够成功,一直开心(马克·哈米尔评)。

人物百科 2021-11-06
雪莉·温特斯简介

雪莉·温特斯简介

雪莉·温特斯(Shelley Winters,1920年8月18日-2006年1月14日),美国女演员、两届奥斯卡得主。1951年雪莉·温特斯和伊丽莎白·泰勒、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在《郎心如铁》中合作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9年凭借《安妮日记》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并最终夺奖;1965年凭借《再生缘》再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1972年在经典灾难片《海神号遇险记》中的表演再度为她夺得奥斯卡女配角的提名。 目录 1基本资料 2早年经历3演艺经历 基本资料1 中文名:雪莉·温特斯外文名:ShelleyWinters别名:谢莉▪温斯特,雪莉▪什瑞弗特国籍:美国民族:美利坚民族星座:狮子座出生地: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圣路易斯出生日期:1920年8月18日逝世日期:2006年1月14日职业:演员毕业院校:The New School代表作品:《安妮日记》、《再生缘》主要成就:两届奥斯卡得主 1959年和1965年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出版自传:《谢莉》死亡原因:心脏衰竭政党:民主党 早年经历2 雪莉·温特斯,1920年8月18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东圣路易斯,她是歌手与男装设计师的女儿。雪莉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她的父亲来自奥地利的移民,她的母亲出生在圣路易斯的奥地利移民。20世纪20年代,雪莉一家尝试成为中产阶级。但是在雪莉·温特斯九岁时,父亲由于纵火被关进监狱,在羁押一年被无罪释放。雪莉·温特斯在纽约的牙买加犹太中心接受教育,在布鲁克林区的公立学校学习希伯来语歌曲,高中时辍学开始表演。雪莉·温特斯还曾参加过《乱世佳人》女主角“郝思嘉”的选角面试。 演艺经历3 1941年,首次登台百老汇,同时开始在影片中扮演一些小配角,两年后进入哥伦比亚公司。1943年,雪莉·温特斯拍摄她的第一部电影《WhataWoman!》;20世纪40年代,雪莉·温特斯在电影工作扮演大多是小角色。1947年,雪莉·温特斯在《RonaldColmaninGeorgeCukor'sADoubleLife》与各路明星的表演来实现了自我的突破。1948年,出演《死吻》中的女招待才引起关注。1949年,凭借《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好莱坞迅速火热。1951年,和伊丽莎白·泰勒、蒙哥马利·克利夫特在《郎心如铁》中合作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同年,出演《美国的悲剧》中的受骗女工,更使其声名远播,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55年,出演《猎人的夜晚》。1959年凭借《安妮日记》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并最终夺奖。1962年,在《洛丽塔》中扮演洛丽塔的妈妈。1965年,凭借《再生缘》再度

人物百科 2021-11-06
朱雪琴简介

朱雪琴简介

朱雪琴,(1923~1994)一级演员。女,江苏常熟人。系弹词艺人朱蓉舫之养女,幼时随父习艺,未满10岁即上台唱开篇。11岁后在江浙一带演出,于抗战胜利后即成为响档。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成就4唱片简介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朱雪琴外文名:xueqin zhu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常熟出生日期:1923年逝世日期:1994年职业:女演员代表作品:《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 简介2 朱雪琴,建国后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在“沈调”的基础上,兼收“俞调”、“夏调”等流派的唱腔,创立独特风格的“琴调”。演唱时,精神饱满,气势豪放,感情充沛,雄健明快。她所演唱的《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成为深受听众欢迎的保留节目。 成就3 苏州弹词女演员。弹词唱调“琴调”创始人。江苏常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七岁从养父朱蓉舫习艺,学说“双金锭”,九岁就开始登台插边花唱开篇,十一岁起与叔父朱云天拼双档在江浙一带演唱弹词《白蛇传》、《玉蜻蜓》、《双金锭》、《描金凤》、《珍珠塔》等节目,其父常常告诫她说:“一个艺人不能光学人家,学人家只是象别人,要自己独创一格,包括弹奏乐器,也是这样”。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一九五一年起与郭彬卿拼双档演唱《珍珠塔》、《琵琶记》、《梁祝》,一九五六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她的唱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花哨走向质朴、显露走向深沉,琴调的明快流畅更有发展,更善于表达奔放激动的情绪,她所演唱的现代题材的开篇和选段《岳母刺字》、《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深受欢迎,影响颇广。她从小就致力于评弹,倾心于艺术,不仅在乐器上苦下功夫,特别在唱腔上认真探索。长期实践中,她在“马”、 唱片简介4 评弹:琴调唱腔朱雪琴(CD)详细内容:1、潇湘夜雨 8'352.拷红 8'523.珍珠塔·妆台报喜 8'524.琵琶记·哭坟 11'585.珍珠塔·方太太思儿 5'536.芦苇青青·游水出冲山 14'267.梁祝·楼台会 2'41广告语:“琴调”为评弹艺术家朱雪琴所创她在“沈”、“薛”调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手乐器的定音限制以及本身嗓音条件,吸收“俞调”唱腔因素,创造出气势磅礴、爽利明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崭新流派唱腔,并在三弦弹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郭彬卿绝妙的琵琶伴奏,犹如简单轻便的交响乐章,珠联壁合,相映生辉,煞是好听“琴调”唱腔大多热情豪放,明快跳跃,但也能唱出悲伤哀怨的感情,如本专辑中《琵琶记·哭坟》、《珍珠塔·方太太思儿》,听众们可以从中领略评弹一曲百唱的无穷奥妙以及艺术家的深厚功力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

人物百科 2021-11-06
丁雪松简介

丁雪松简介

丁雪松(1918年5月 — 2011年5月),女,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巴南区)人。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之妻。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履历年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丁雪松国籍:中国出生地:重庆木洞镇出生日期:1918年5月27日逝世日期:2011年5月职业:外交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录》 人物简介2 听着川江号子,送走了苦涩的童年。逆水行舟,到重庆求学。18岁的丁雪松在《商务日报》上呐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丁雪松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先后出使荷兰和丹麦王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外交工作适应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作了可贵的探索。她曾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先后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外国客人,其中有不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周恩来总理曾叮咛她,要给外国朋友看好的一面,也看差的一面,以使客人对中国有个全面的了解。她承办过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的骨灰安葬仪式,也曾陪同邓颖超、康克清两位大姐会见过美国副教授维特克……她曾率团和随团出访,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为祖国赢得了鲜花、掌声和荣誉。她在口述著作《中国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忆录》一书中还深情地回忆了她的革命伴侣、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为人们了解音乐家不寻常的生平和成长轨迹,了解他们夫妇在中国和朝鲜生活、工作的传奇经历和特殊贡献,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履历年表3 1918年5月27日(阴历四月十八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巴县木洞镇。1924年,入木洞镇福音堂小学读书。1931年,入重庆文德女中读书。1932年,入重庆四川省立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34年,考入重庆市平民银行。1936年6月,重庆成立各界救国会。同期,在重庆《商务日报·公共园地》先后发表《在民族解放前什么美梦都会成为泡影》、《抛弃个人的一切幻想》(上下)等文章。1936年7月,重庆职业青年救国会成立,当选理事。1937年8月,重庆妇女救国会成立,任常委。1937年11月,经漆鲁鱼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之后,自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去延安。1938年1月,到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二大队女生队学习。1938年4月,抗大四期开学,先后任四大队女生队区队长、五大队女生队队长。1938年11月,抗大成立女生大队(八大队)后任一队队长。1939年1月,抗大第五期开学,任第五大队女生一队队长。193

人物百科 2021-11-06
琴雪芳简介

琴雪芳简介

琴雪芳(1905年-1931年2月26日),京剧花旦。初名马金凤;原籍山东人。年二十七岁;故于上海。雪艳琴原名黄咏霓,原籍山东济南,幼从老伶工张采林学艺,后拜尚小云为师。 目录 1基本资料 2简介3参演电影4个人作品5声名大噪6活动年表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琴雪芳别名:马金凤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1905年逝世日期:1931年2月26日职业:京剧花旦,演艺代表作品:《华丽缘》 简介2 琴雪芳,原籍山东人。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出生;1931年2月26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十日故于上海。年二十七岁;初名马金凤;幼从老伶工张采林学艺,后拜尚小云为师。初名马金凤;民国时期上海京剧舞台上较著名的花旦女演员,初登台献艺于南市劝业场小京班,后转大世界乾坤大剧场,民国10年去北京演出名声大噪,琴雪芳与金少梅、碧云霞被称为“坤伶三杰”;民国16年返沪,参演剧目有《华丽缘》等。她在京登台时方值豆蔻年华,扮相秀丽,嗓音甜润,自从男女合演以后,京中名角争先约她合作,她受到“国剧宗师”杨小楼的赏识,第一个与杨小楼配戏的坤角就是她。后来她又谭富合作,并同来上海演出。 参演电影3 一九三三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约请他们拍摄全部《四郎探母》,这是最早的一部舞台纪录影片,在这部影片中雪艳琴扮演的铁镜公主,在《盗令》后,杨四郎接过令箭迫不及待要走,她与众不同又把四郎叫回来,对他说“代我多多拜上婆婆(佘太君)”,还加唱了一大段“二六”,表现了四郎此去她忐忑不安的心情,恰到好处。 个人作品4 雪艳琴也有私房戏,如《杏元和番》、《冤孽姻缘》、《活捉王魁》等,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坤角队伍中,她是遥领群芳的人物。那时已有“四大名旦”的称谓了。天津有一张《北洋画报》是冯幼伟犹子冯武越所办,这张画报最多有关京剧的文字和照片,销路很广,他们就发起选举坤伶“四大皇后”,该报印有选票,读者可剪下选票选举坤伶,投入在天津各戏院门口设立的票箱。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开箱揭晓,雪艳琴众望所归,选票最多名居首位,这是民国十九年的事。 声名大噪5 琴雪芳原名马金凤(马盛龙的姐姐),最早演于上海大世界乾坤大剧场,色艺兼优。一度远走南洋到菲律宾小吕宋去演出,颇获好评,彭秀康派人把也经香港接到北京来,京中盛传琴雪芳到过外国,这下子可替她做了大宣传。一九二四年她接碧云霞后队出演于“游艺园”,以演古装戏为主,如《麻姑献寿》、《宝蟾送酒》、《千金一笑》等剧,当时都中只有梅兰芳演出这路戏,如今来了个坤角俱然能之,首先惊动了“梅党”,梅党健将冯幼伟、吴震修等中国银行权威人士成了座上客。很快这个琴雪芳的名字传到大总统黎元洪的耳朵里,黎召她到公府演堂会,倍加赏许,琴雪芳成了进大总统府演戏的第一位坤伶,从此身价倍增。 活动年表6 1923年2月23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八日,11时:1923年春节黎元洪总统府堂会第一天»1923年2月24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九日,15时:1923年春节黎元洪总统府堂会第二天»1923年2月25日,农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12时:1923年春节黎元洪总统府堂会第三天»1927年5月,农历丁卯年:周信芳首演头至十二本《华丽缘》»1927年5月8日,农历丁卯年四月初八日:周信芳首演头、二本《龙凤帕》»1928年6月7日,农历戊辰年四月二十日:周信芳复演头、二本《龙凤帕》»

人物百科 2021-11-06
早川雪洲简介

早川雪洲简介

早川雪洲,1889年6月10日生于日本千叶县,是第一位在西方电影界达到顶峰成就的日本人。从无声电影时代到有声电影时代皆得到了西方人的肯定,但却因1915年在电影《The Cheat》中扮演一个冷酷残忍的日本青年而遭受祖国日本舆论的猛烈抨击,并被扣上了国耻大帽,此事让爱国心极强的早川雪洲深觉遗憾与不平。晚年参与《桂河大桥》的演出,并获提名为1957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经历3获奖记录4人物评价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早川雪洲外文名:Sessue Hayakawa别名:早川金太郎出生地:千叶县出生日期:1889年6月10日逝世日期:1973年11月23日职业:电影演员毕业院校:芝加哥大学代表作品:《欺骗》《桂河大桥》 个人经历2 早川雪洲,男,双子座,本名早川金太郎,日本著名电影演员,1889年6月10日生于日本千叶县,东京海城中学毕业。1911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1915年从影,1916-1919年为帕拉马温特(音译)公司专属演员。1919年,创立霍瓦斯电影公司,四年中产片24部。1923年,赴法、英拍片和演出,此外还曾巡游加拿大和美国。1929年,返回日本,其后又曾几度出国,到法美等国拍片,在法国驻了十几年,活跃于欧美电影界,并成为20世纪初期的超级巨星,风靡了许多女性观众,其地位堪与同时代的查理·卓别林、范朋克等人相提并论。1949年,获维西奖(音译)。二战结束后,早川雪洲积极地回到日本活动,参与了多部日本电影的演出1953年自创文化信用组合并担任组合长,1954年组织了以大学生为演员的宗教剧团。由于他的名声,当时的国务相安藤正纯和日本佛教联合会理事长佐佐木泰翁等百余名人组织后援会支持他,并请藤山爱 获奖记录3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4 对日本电影出口国外的期待,导致了20世纪初来到好莱坞的日本电影人具有非常微妙而复杂的心态,比如早川雪洲在赛西尔·德米尔的《欺骗》(1915)中展示了歌舞伎特有的面无表情的演技而大放异彩。在夸张的身体语言充银频的无声电影时代,这种面无表情的表演正暗合了西方世界对神秘的亚洲人所持有的观点。当时的美国盛行排斥日本移民之风,但是塑造了以暴力诱惑白人女性的、危险的黑发俊男形象的早川雪洲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然而《欺骗》在日本却被视为国耻,一直没有正式进口。早川雪洲在他的祖国受到了奇妙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方面他被指责为歪曲日本真相的败类,另一方面他因为在美国的成功被视为民族英雄。

人物百科 2021-11-06
吴雪简介

吴雪简介

吴雪(1914-2006),原名吴开元,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普安镇人,中国近代著名艺术家、编剧,历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艺术二局局长及文化部副部长。其代表作品《抓壮丁》生动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农村的现实生活,揭露了官、绅、兵、匪的丑恶行径,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征兵政策带给人民深重的灾难。 目录 1基本资料 2个人履历3生平成就4个人作品 基本资料1 中文名:吴雪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岳池县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2006年职业:戏剧家毕业院校:成都大同电影戏剧学校信仰:中国共产党主要成就: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代表作品:《抓壮丁》原名:吴开元 个人履历2 1934年7月,他参与创办四川重庆西南话剧社,任剧务主任。1936年,参与创办了“剧人协社”,并参加了“援绥抗日演出”。1937年底在武汉成立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回四川开展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四川第一个戏剧支部组织委员。1940年到延安,1941年5月成立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导演和主演《塞上风云》、《雷雨》、《伪君子》、《上海屋檐下》等。历任延安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团长、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等职。1943年5月,他执笔、导演和主演了极富艺术特色的讽刺喜剧《抓壮丁》。1946年任东北文工团二团副团长,导演了《反翻把斗争》。1949年4月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1952年任院长,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院长、文化部党委委员,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第一、二、三届全国剧协副主席,团中央委员。1976年至1984年,历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艺术局负 生平成就3 吴雪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在舞台、银幕上创造了数十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导演了20多部中外戏剧。创作导演并演出了《抓壮丁》,导演了《傀儡之家》《雷雨》《伪君子》《上海屋檐下》等剧。先后导演了《娜拉》、《莎恭达罗》、《豹子湾战斗》等10多个剧目,并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万尼亚舅舅》、《文成公主》等剧目和电影《风景》、《白求恩大夫》中扮演主要角色。 个人作品4 导演作品:《抓壮丁》、《土地还家》、《送公粮》、《白毛女》等。参演作品:《打渔杀家》、《塞上风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编剧作品:《抓壮丁》。

人物百科 2021-11-06
洪雪飞简介

洪雪飞简介

洪雪飞,女。昆剧、京剧女演员。安徽省歙县人。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入北方昆曲剧院。学正旦。1966年入北京京剧团改唱京剧。1979年后任北方昆曲剧院演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演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闻名。代表剧目有昆剧《牡丹亭》 《千里送京娘》 《长生殿》 ,现代戏 《江姐》 《红霞》 等。1985年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1994年9月14日凌晨4时许,洪雪飞自京飞抵新疆乌鲁木齐市,再乘面包车开往300公里以外的克拉玛依油厂演出,路途翻车,过世时年仅53岁。 目录 1基本资料 2演艺经历3人物生平4相关作品5艺术特色6获奖情况7相关评论8其它相关 基本资料1 中文名:洪雪飞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42逝世日期:1994-09-14职业:昆剧、京剧女演员主要成就: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作品:《沙家浜》 演艺经历2 1958年考入北方昆曲剧院。学正旦。师从韩世昌、白云生、马祥麟等。后又得姚传芗、周传瑛指授。学戏不久即以新编戏《晴雯》中的袭人脱颖而出。1966年入北京京剧团改唱京剧,所演《沙家浜》拍成了彩色电影。1979年北昆恢复建制后重归昆剧任北方昆曲剧院演员。 人物生平3 洪雪飞从小在杭州长大,她是庶出。做茶叶生意的父亲,在她幼年时便将她母女连同她母亲前夫所生的一个女儿,一起抛弃了。从此她们三口相依为命,过着艰难而又漫长的日子,所以她自小就养成了善于谋生、精明能干、自我保护意识特强的性格。她比姐姐聪敏漂亮1958年她考入北昆培训班,已经18岁了,没有基本功底,硬是凭着她刻苦用功的一股狠劲与巧劲,学艺四年,就成了头牌旦角李淑君的唯一接班人。文革初洪雪飞改演京剧,1967年赵燕侠被迫辍演,她主动要求顶替,试演样板戏《沙家浜》的女主角阿庆嫂,果然一试成功,树立了阿庆嫂的样板,闻名全国。特别是茶馆中的“智斗”一场,历年来演出场次之多,已经数不胜数。她是一位京昆两栖的性格演员,昆剧中尤其欣赏她和侯少奎合演的《千里送京娘》。她在这一京一昆两出戏中所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实在令人难忘。1994年9月14日凌晨4时许,洪雪飞自京飞抵新疆乌鲁木齐市,再乘面包车开往300公里以外的 相关作品4 有昆剧《牡丹亭》《千里送京娘》《长生殿》,现代戏《江姐》《红霞》等。其他剧目还有《活捉》《游园惊梦》《痴梦》《白蛇传》《共和之剑》《春江琴魂》《南唐遗事》《桃花扇》《夕鹤》等。 艺术特色5 洪雪飞嗓音宽亮,做表洒脱;戏路较广,尤擅新戏。 获奖情况6 1985年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梅花奖的剧目是《长生殿》《三夫人》。 相关评论7 最近我写的一篇谈红文章中,提到1982年10月上海师大召开全国第二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时,北大吴晓铃教授介绍京昆名旦洪雪飞和我相识。说她愿意为当天的文艺晚会献唱一曲,要我找一位吹笛子的伴奏,因时间匆促,无法找到,她本人表示没有配乐也可以单独上台清唱,我觉得这样欠妥,便没有给她安排节目,辜负了她的一片热情好意。至今我想起此事,对她犹深感抱歉。万万想不到的是,我写成此文的3天之后,突然传来了洪雪飞命丧新疆车祸的噩耗。她死得太出乎意外,太惨了!她还年轻,还大有可为,太可惜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来,我们在上海那次初见之后,直至1989年全国六昆(北昆、上昆、浙昆、宁昆、苏昆、湘昆)联合赴港公演之前,她们先到上海同济大学集训,并在瑞金剧场预演。我趁此请外地五昆的主要演员欢叙了一次,从而和她有了较多的联系。1991年初春,她为祝贺京剧名琴师李慕良从艺60周年的纪念演出活动,又来到上海,我还和她在 其它相关8 洪雪飞鼓励奖1995年赴新疆演出时车祸遇难。其家属设立“北京市京昆青年演员洪雪飞鼓励奖”,后更名“北京市青年戏曲演员洪雪飞鼓励奖”,已评选数届。

人物百科 2021-11-06
白雪石简介

白雪石简介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具装饰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 目录 1基本资料 2人物简介3人物年表4艺术风格5崭新漓江6人物评价7主要作品8作品赏析 基本资料1 中文名:白雪石别名:原名白增锐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15年6月12日逝世日期:2011年4月22日职业:画家 教授主要成就: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 独具风貌漓江山水被称为白派山水代表作品:《万壑松风》《千峰竞秀》《早春图》《漓江一曲千峰秀》等师承:赵梦朱(早年)、梁树年(后拜) 人物简介2   白雪石(1915—2011),原名增锐,斋号何须斋;1915年生于北京;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梁树年,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传统功力深厚。1933年加入“湖社”。1959-1964年曾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及北京艺术学院讲师。1964-1984年先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白雪石先生的老师梁树年是山水画大家祁井西先生的弟子。祁井西(号松崖)是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的成员,以画风明快、气韵和润而闻名民国画坛。白雪石先生的国画风格集湖社画会、松风画会的精华为一体,尤其钟爱明快、清澈的特色。白雪石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明快而具装饰美。他走遍了黄山、泰山、三峡、太行山等名山大川,运用传统技法和现代章法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白派山水画。特别是从1972年开始赴广西桂林十几次,沿漓江两岸徒步旅行 人物年表3 1915年生于北京1935乙亥20岁从梁树年先生研习山水画。雪石先生为学习前人,常节衣缩食积攒余资,凑够高额的故宫门票所需,去故宫临习范宽等宋、元各大家真迹。是年,始以雪石为号。1936丙子21岁同梁树年先生及画友郭北峦在中山公园举办山水、花鸟作品联展。艺术才华初露,受到当年北平画界注目。1937丁丑22岁工笔花鸟《黄鹏荔枝》扇面作于是年。后致力于传统花鸟、山水画的研求。1941辛巳26岁于中山公园举办个人画展。1942壬午27岁参加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活动。同年,再次举办个人山水、花鸟作品展。1943癸未28岁创作工笔山水《夏麓晴云图》、《剑阁凌云图》、《秋江泛舟图》等。1944甲申29岁与画友郭北峦相挈,专门从事花鸟、山水等绘画制作,以维持生计。1945乙酉30岁创作《松荫垂钓图》。1947丁亥32岁集历年绘制作品,于中山公园举办《白雪石山水作品展》。1950庚寅35岁同画家陈缘督、马 艺术风格4 白雪石擅画山水,无论是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都在他笔下洋溢着灵性及活力。他巧妙地运用石线,表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他的一种独具风貌的桂林山水画法被称为“白派山水”。白雪石先生早年学山水临习宋元,受北派山水影响较深,画风清健俊朗,严整明净。建国后开始注重写生,补上深入自然、反映生活这一课。由于教学需要,他常带学生到山区写生,教学相长,使传统山水程式技法在自然真实面目中得到印证和补充。白雪石先生将传统山水画的简约概括的各种皴法、点法、墨法结合客观自然的真实生动,变化无穷,在此过程中也不断有新的发现与创造。50年代以来,他和许多名家如秦仲文、吴镜汀、吴光宇、梁树年、张安治、陈大羽、宋文治诸位到名山大川进行写生创作活动,眼界不断开阔提高,艺术渐趋成熟并形成个人 崭新漓江5 60年代“文革”期间,正常教学与创作受到很大冲击,但先生抓紧一切机会奋力作画、写生,曾与吴作人、李苦禅等为中央一些单位作画,并于1973年去桂林旅行写生,漓江之美给他极深印象,开始了后来漓江系列作品的创作。在此期间,他埋头苦干积累了大量写生素材。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形势令先生大受鼓舞,意气风发,山水画创作登上一个新高度。1980年他被推为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二十多年来,他以桂林山水题材为主动,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作品,深受人民喜爱。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为国家重要政治活动场所、军政机关和大型厅堂馆所绘制了多幅巨制山水画。这类作品虽是超大幅画,但仍然能做到协调自然,主次分明,层次有序,明将清新,表现了先生深厚的功力与把握大画的超人能力。漓江山水是白先生多年观察写生和反复探索创造从而成为他驾轻就熟的题材,然而他仍兢兢业业从事创作,不论大小幅都认真推敲,冀有新的积累。他创造了自己的风格样式,堪称独 人物评价6 作为一代山水绘画大师,白雪石在艺术上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正是源于这种精神,才有了白雪石在艺术上的巨大贡献,“我感觉父亲的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传统绘画和现代的生活结合起来,他生前一直致力于深入研究传统山水的现代化,致力‘西洋绘画民族化,民族绘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宋画的严谨精湛,又有元画的轻快悠然,具备水彩画之秀润的同时又兼具版画的纯净与明快的装饰美感。”白启哲说。白雪石以其对艺术理想的真诚,执着追求创新,勇于突破陈旧语言陈式,在现代中国民族绘画的创造与出新方面,走出了一条启人心智的艺术之路,被誉为“京派”新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特定的自然景观,在人的审美欣赏作用下,形成多种情态和情调,涌透着人文的内涵;中国画家笔下的山川风物,从来不是对象的“如实”再现,而是“万趣融其神思”的“畅神”之作。画论有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强调主观的立意,但这并不是 主要作品7 白雪石先生的代表作品有《早春图》、《黄山松》、《漓江一曲千峰秀》等;自1972年以来,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外事部门绘制巨幅国画数十幅。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出,并为中国美术馆等博物馆收藏。日本为之出版《白雪石匠作展》、《白雪石画展》等专集,有《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行世。并出版有专著《中国画技法》,与孙其峰、黄均合著的《国画技法》。作者:白雪石绘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6-1版次:1页数:62内容简介雪石先生是我国当代绘画艺术领域成就卓著的具有创造性业绩的大家。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独具特色和创造性的漓江山水、太行、黄山系列作品,享誉海内外艺坛。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及持续不断地深化变革,雪石先生终于突破了旧的传统程式,逐步迈入艺术自由王国。在当代传统山水画变革的诸多难题面前,雪石先生以其看似举重若轻的从从容容的步态,于不声不响这中,先后推出一批又一批 作品赏析8 雪石先生山水中的漓江系列山水,应该说是最能集中代表画家在传统山水画革新方面突出的艺术成就的。综观其漓江山水,无论其是雄浑浓重,或是秀润空灵,抑或是疏淡迷朦,无论是绝句式抒情小景,或是全景式长卷巨制,雪石先生皆能以其娴熟老辣的笔墨功夫运用浓、淡、干、湿、泼、破等不同墨趣、勾皴点染的不同笔情,恰到好处地挥写漓江晴、云、雨、雾中山光水影迷离的微妙变化。形象的剪裁、章法的处置,繁简、疏密、虚实、主次的艺术处理,皆极其讲究而又能自然稳健毫无斧凿之痕。勾、皴、擦、点苍老沉雄的笔道,墨色渲染的丰富层次,所塑造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构成了层次丰富空间深远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这些无不是画家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据其个人的艺术理想和审美体验所宣泄的其“胸中”的漓江山水,所谓“山川于予遇而迹化”此之谓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历史口碑内涵、“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千古名句的意韵皆融

人物百科 2021-11-06
<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