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渭南市红星村阳光博乐幼儿园70余名儿童分别出现呕吐、肚子疼等症状,并被分别送往市内多家医院救治。医生诊断认为是群体性食物中毒,已对幼儿园中所食物品进行封存调查。小哲(化名)的妈妈王女士说,8月28日下午7时许,5岁儿子呕吐后,哭闹不止,赶紧带到医院检查。“没想到, 跟我孩子一样症状的还有几十个孩子,都是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 家长们纷纷议论说:“孩子平时都在幼儿园吃饭,今天下午3点在幼儿园吃的炒面,吃完后就出现不适了。”此时,40余名小孩已被安排输液,因为输 液室已满,部分小孩只好在外面输液。一位家长不停地在楼道内踱步,而输液室内孩子的哭闹声让他显得更加焦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值班医生桌上孩子看病的收 费单已有60余张。同时,在渭南市第一医院,还有16名小孩正在接受治疗。 // 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王永杰介绍说,孩子们的症状均表现为肚子痛、连续呕吐、精神状态较差。经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当晚10时9分,渭南 市高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郭亚莉说,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对幼儿园的库房、孩子当天下午所食物品进行了封存,并在医院对出现类似症状的儿童情况 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园园长在电话中说,可能是下午给孩子们吃的饭菜有点凉。”郭亚莉说,孩子们出现呕吐症状后,园方已将所有就读儿童叫到医院检查,目前 所有儿童情况稳定。(责任编辑:徐晓宇)
昨日本报报道了近一段时间,汉中连发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共有17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昨日,记者又从汉中市3201医院获悉,一个星期内,医院陆续收治了蘑菇中毒的3名儿童,其中1人死亡。另外,洋县死亡1人。 据汉中市3201医院一儿科医生介绍,截至目前,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医院收治了3名儿童,最小的8岁,最大的10岁。其中,最小的唐松华家住宁强县,他吃的蘑菇最多,致使全身弥漫性出血,26日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住南郑县的王成林10岁,情况也不容乐观,经诊断已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性心肌炎等症状,极其危险。另外一个孩子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 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27号下午5点,汉中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县区、乡镇、村组连夜组织干部逐村逐户,通知每户村民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并发布公告,告知广大群众不要购买、食用野生蘑菇;卫生系统组织专家组全力救治中毒患者;工商系统迅速行动,在农贸市场、商店、超市严禁销售野生蘑菇;立即通知全市所有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幼儿园不得采购、加工野生蘑菇。(责任编辑:徐晓宇)
包括法广网、德国之声等欧洲媒体近日均报道了一则消息,称1万名德国小学生疑似因吃了中国进口的冷冻草莓而发生食物中毒,德国当局已将此情况通报欧盟其他伙伴国,并回收了所有中国冷冻草莓,以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检测。 虽然调查结果仍未公布,而且德国也无法证实对草莓的怀疑,但欧盟已经要求中国对出口食品进行严格检查,同时也对那些专门从事水果生意的公司进行严格检查。 // 环球网德国特派记者9日联系了由官方授权对此次事故进行检测的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并向该所新闻发言人提交了两个问题,第一,涉 嫌造成中毒的草莓是否确认来自中国?第二,据了解,这些冰冻草莓是在没有加热的情况下直接给学生食用的。如果造成中毒,应归咎于草莓的来源地,还是加工过 程不当? 该发言人没有正面回答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而是表示,该所只负责对草莓进行检测,并不了解草莓的物流、加工等过程。(责任编辑:徐晓宇)
山东读者王先生问:昨天晚上的剩菜,今早上热过后吃起来觉得比昨天更咸一些,是不是因为剩菜里产生了亚硝酸盐?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原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徐筠答:剩菜越热越咸,主要是因为刚烧的菜很多盐都在汤里,放置过夜使盐更多地渗入到了菜中,咸味加重。而当再次加热时,水分蒸发,汤的浓度增加,高浓度的盐汤附着在菜上,就显得更咸了。剩菜尤其是叶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较高。放时间长了会产生亚硝酸盐,虽然亚硝酸盐微有咸味,但这种咸味不足以引起剩菜的咸度增加。需要提醒大家,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还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叶类蔬菜最好现做现吃。 // 建议大家,为避免剩菜再次加热时变咸,最重要的还是首次烹调时要少放盐和酱油等咸味调料。对于普通的剩菜再次加热时,可以弃去菜汤后加入少量清水。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称,来自湖南的张先生饮用自家酿造的葡萄酒而导致甲醇中毒入院,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自酿葡萄酒安全性的关注。葡萄酒中为什么会含有甲醇?自酿葡萄酒的风险又会有多大呢? 葡萄酒中为什么有甲醇? 与直觉相反的是,甲醇并不是葡萄汁发酵得到的,甲醇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组织本身。对于葡萄果实来说,其细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胶,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分子交联构成细胞组织的支撑结构。果胶的本质是半乳糖醛酸聚糖,其侧链可被酯化。在果胶酶存在的情况下,酯化的果胶就可以产生甲醇。甲醇的产生主要与葡萄的皮与籽部分有关,因此在连皮发酵的红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也会更高一点。 甲醇来源于植物组织,因此在酿造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不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工艺控制可以较好地限制甲醇的产生量。在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中,为了提高出汁率以及方便澄清,会添加外源的果胶酶来分解果胶。这些外源的果胶水解酶本身并不导致甲醇的生成,从总体上来说就降低了酒中甲醇的含量。对原料的筛选,以及对发酵条件的严格控制,都可以避免产生过多的甲醇。此外,在红葡萄酒的酿造中,适当减少连皮发酵的时间也可以降低酒中甲醇的含量。工业生产的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约为60-150毫克/升,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标准(Oeno 19/2004,葡萄酒中不同物质的最大检出值,国标规定与其相符),红葡萄酒与白/桃红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上限分别是400毫克/升和250毫克/升,甲醇含量低于此标准的葡萄酒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至于自酿葡萄酒,由于原料和酿造方式千差万别,因此很难断定其中的甲醇含量究竟会有多少。不过,相比工业生产,家庭自制确实存在更多甲醇超标的风险。一般来说,如果采用新鲜、质量好的葡萄酿酒,并且酿造方法得当,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并不至于超过上述限量标准。然而,当原料出现霉烂,或者在过热的条件下酿造时,就有可能出现甲醇超标的情况。由于家庭酿造缺乏检测条件,酒中的甲醇又不容易通过感官特征来分辨,因此自酿酒中即使甲醇含量过高也难以察觉,由此就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自酿酒,小心杂菌污染 自酿葡萄酒在原料、酿造条件控制不佳时,确实可能带来种种安全风险。与甲醇超标相比,杂菌污染导致的有毒物质积累是更常出现的问题。 我们人类觉得可口美味的东西,微生物也同样喜欢。葡萄果实中大量的葡萄糖为酵母提供了适宜的营养来源,同时也为其他杂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在工业化生产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对杂菌进行抑制。通常,我们会通过添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来对葡萄汁进行消毒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葡萄表皮上的白霜里面虽然含有天然酵母,但在工业生产中并不使用这些天然酵母来进行发酵。这些天然酵母并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味道,此外白霜上也会含有其他的杂菌,对酒产生污染。所以,在发酵之前会对葡萄汁进行杀菌处理。这一步由于添加了二氧化硫,其本身也使得葡萄细胞里面的果胶酶失活,进一步减少了甲醇的生成。灭菌后的葡萄汁被装入发酵罐中,并添加上人工培养的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杂菌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从而保证葡萄酒的安全。 但是,对于自酿葡萄酒来说,一般很难达到这样的卫生条件。自酿葡萄酒较少对容器或者葡萄汁本身进行消毒,杂菌容易残留。另外,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酿酒酵母,家庭酿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种不一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酒精,因此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这也增加了成品酒变质的风险。另外,对于自酿葡萄酒来说,发酵容器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在家制作发酵食品,最有效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就是密封,然而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须要打开容器进行放气处理,这也会导致杂菌进入到葡萄汁里面,增加安全风险。 在酒的品质和安全性方面,自酿葡萄酒其实都没有优势。自酿葡萄酒往往采用的都是鲜食葡萄,与专门的酿酒葡萄相比,它们的表皮多酚类物质比例并不高,酿成酒在风味上也会打折扣。此外,鲜食葡萄的糖分也难以达到酿酒葡萄的水平,为了达到一定的酒精度,就只能依靠额外添加糖。如果是为了追求“保健效果”,选择自制葡萄酒也不值得。葡萄酒本身的保健效果就缺乏足够证据支持,而且在使用鲜食葡萄制成的自酿酒中,可能对健康有益的抗氧化成分也会更少(更多阅读: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自酿葡萄酒要注意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好喝的葡萄酒,自己在家制作并不算值得,还可能要承担更多的健康风险。不过,毕竟还是有不少人希望能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如果你确实想自己在家酿制葡萄酒,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挑选无破损、无霉变的原材料,尽量采用新鲜的葡萄。 操作过程保证卫生干净。尽量对容器和操作工具进行消毒。 // 发酵环境控温,不要将容器置于过热的地方(红葡萄酒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8-32℃,白葡萄酒发酵温度为20℃左右)。 当然,对健康而言,控制饮酒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夏季的时候食物中毒的情况发生的几率要比其他的时候多很多的,尤其是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可能出现扁豆中毒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是不吃扁豆之类的,其实我们要是真想解决问题,要学会科学的吃扁豆才是正确的。 1、煮熟 扁豆又称四季豆、芸豆,它的吃法很多,无论采用哪种做法,一定要加热煮熟,只有这样才能让对人体有毒的凝集素和溶血素失性。 引起中毒的扁豆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扁豆颜色尚未全变,嚼起来生硬豆腥味浓。所以,制作时一定要比其他蔬菜火大些,时间长些。 2、放入蒜蓉 大蒜中的硫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同时可以清除肠胃中的有毒物质。凉拌、清炒或者炖菜时,都可放入蒜蓉来杀菌解毒。 此外,专家还特别提醒,在扁豆菜肴临出锅前投入适量的蒜蓉,不但可以改变口味,还可杀菌解毒。 // 上面我们给大家介绍都如果在生活中比较安全的吃扁豆的方法,只有我们掌握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我们的健康。(责任编辑:王健淇)
罕见铁树果 毒倒多名学生 事发余江中山学校 截至昨晚9时40分许 已有34人入院 9月15日,余江中童镇中山学校的多名学生在采食铁树果实后产生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截至晚上9时40分,已有34名学生在鹰潭市人民医院接受观察治疗。 // 学校一名邹姓老师介绍,出现不良反应的多是寄宿学生,他们均食用过学校铁树的果实,15日下午5时许,老师发现有学生不对劲,便陆续送医,目前情况较重的大概有五六名学生。“学校里的这些铁树很多年都没有结过果,今年结了果,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 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开始是有同学说这个果实很甜,之后便在各个年级传开了,于是大家都去摘来吃。果实外面一层是绿色,拨开外面的皮,里面是黄色的果肉,刚吃进嘴里麻麻的。” 究竟有多少学生食用过铁树果实尚不得而知,但记者了解到,目前仍有学生陆续入院接受观察治疗。
1月4日下午,在西安市长安区一个石材厂打工的农民工聂宗萍为女儿买了一袋“双汇”牌玉米风味香肠,女儿和邻居的孩子分食完这袋火腿肠后,两个孩子都出现了恶心、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送往医院后,被医生诊断为“肉毒杆菌”中毒。 孩子刚吃完火腿肠就昏倒家长:毒性咋那么强? 1月4日下午,聂宗萍照常去村里的小商店给女儿小馨买了一袋“双汇”牌玉米风味的香肠,将火腿肠加热后给女儿及邻居的孩子食用。 “孩子喜欢吃火腿肠,我也想着‘双汇’是大牌子么,比较放心,也就常常给她买。”谈起当天的情景,聂宗萍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直到三岁的女儿不停的抓他的手背时,他才感觉到可能出了问题。“我看她难受,就给她倒了杯水,结果水还没来得及喝,孩子就晕倒在地了。”直到现在,聂宗萍回忆起女儿当时难受的样子依旧很痛心。“孩子吃完火腿肠才5分钟啊,这到底是什么毒这么强?” 小霖是聂宗萍邻居的儿子,今年刚刚满4岁。4日下午,和聂宗萍的女儿一起吃了火腿肠之后出现同样的症状。“孩子太小了,洗胃洗了整整两个钟头,不停的给孩子灌水,看的人心疼的不行。”1月4日下午,两个孩子晕倒后,聂宗萍就将他们送进了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救。小霖的妈妈说,孩子从医院回来后就再没有要求她买过零食,现在什么都不爱吃了。 同批次产品和包装袋被收走赔偿1100元了事 “我开了20多年的小卖部,这还是头一次出事。”聂宗萍购买“双汇”火腿肠的这家商店的老板对孩子中毒的事情感到很“委屈”。 “他们来店里给我说了孩子中毒的事后,我就立即跟双汇集团西安总经销商联系了,她第二天(5日)就来看望了中毒的孩子。”商店老板告诉记者,经销商来了后就把她店里的的同批次火腿肠全部带走了。 “来的是个女的,我们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她说她愿意报销孩子的医药费。”小霖的妈妈告诉记者,这个自称是双汇集团西安总经销的工作人员一共来了她家两次,第二次来时,给了她和聂宗萍各1100元的医药费,并拿走了聂宗萍给孩子们买的火腿肠袋子及孩子住院时的相关收据。 家长致电厂家讨说法双汇集团称未接到汇报 “我们想知道这批有毒的火腿肠是不是已经全部回收了,他们公司会怎么处理?给孩子洗胃时太可怜了,我不想别人家的孩子也跟我孩子一样受罪。”1月7日早上,两家人商量后,聂宗萍给双汇集团的服务热线打了咨询电话。但是让聂宗萍失望的是,双汇集团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并没有接到有关西安市场发生中毒事件的汇报。 “我们给双汇集团打电话,并不是想要赔偿金,只是想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希望他们以后注意一些,这些东西毕竟都是要吃进人的肚子里的。”小霖的妈妈这样对记者说。 // 7日下午6点,记者致电曾代表双汇集团西安总经销商来看望孩子的工作人员手机时,该手机已经关机。截止到7日晚上22点,该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名词解释:肉毒杆菌——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冰箱食物中毒”——亚硝酸盐剧增 在营养学界一直有种说法,隔夜菜,特别是隔夜蔬菜不能吃,因为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很高,而用加热的方式只能消灭微生物和细菌,而亚硝酸盐却是加热去不掉的。 曾经有一个试验发现,出锅后24小时的菜肴中,4个菜肴亚硝酸盐含量大幅增加,且全部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的限量标准,其中炒青菜超标34%,韭菜炒蛋超标41%,红烧肉超标84%,红烧鲫鱼超标141%。荤菜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厉害,是因为红烧的菜肴,所用的调料中本身就含有硝酸盐,而且荤菜蛋白质含量高,24小时后,微生物分解了大量蛋白质化合物,促使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而蔬菜中之所以含有亚硝酸盐,是因为蔬菜生长过程中要施氮肥,硝酸盐就是从氮肥中来的。 总之,无论是剩菜还是剩肉,都不要长时间存放在冰箱,因为这其中的亚硝酸盐成人摄入0.2至0.5克即可引起中毒,如果长期食用还可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疾病。 四类食物不宜放入冰箱 专家说,尽管冰箱已进入家庭多年,但并不代表每个家庭主妇都懂得如何合理使用冰箱。食物放入冰箱就万事无忧了吗?不同的食物保鲜有什么不同? 专家指出,有以下四类食物不宜放在冰箱里: (1)根茎类蔬菜———皮质厚实的土豆、胡萝卜、南瓜、冬瓜、洋葱等可以在室温下存放即可。另外,黄瓜、青椒长时间放在冰箱里也容易变黑、变软。 (2)热带水果———香蕉、芒果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对低温适应性差,如果放在冰箱里冷藏,反而会冻伤水果,影响口感。 (3)糕点———馒头、花卷、面包等淀粉类食物放在冰箱,会加快变干变硬,如果必须要储藏,则要先用保鲜膜或保鲜袋装好后再放入冷冻室。 (4)腌制肉———腊肉、火腿等肉类腌制品适合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这有利于保证食物的风味,如果把它们放进冰箱,因为湿度太大,容易出现哈喇味,反而缩短了储藏的时间。 值得提醒的是,速冻食品(比如肉类、鱼类等)解冻后,细菌会迅速大量繁殖,这种解冻后的食物不适宜再次放回冰箱。所以,在把肉类食物放入冰冻室前,最好先分成一份份适量的包装,一次就拿一包解冻。 此外,食物不可生熟混放在一起,为防止串味,使用保鲜膜或保鲜盒存放食物。 冰箱食物到底能存放多久? 目前,冰箱的设计越来越先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冰箱分为冷藏室和冷冻室,冷藏室的温度在4-5℃,而冷冻室则在-18℃。现在的冰箱还多了一个饮料储存的空间,其温度在12℃。 每一个空间所储存的食物都有所分类,冷藏室可以存放1-3天内要吃的肉类、鱼类,或新鲜蔬菜,而冷冻室则是放速冻食物的地方。下面是经常食用食物的储存时限: 牛肉:冷藏1-2天,冷冻90天 肉排:冷藏2-3天,冷冻270天 鸡肉:冷藏2-3天,冷冻360天 鱼类:冷藏1-2天,冷冻90-180天 鲜蛋:冷藏30-60天 熟鸡蛋:冷藏6-7天 牛奶:冷藏5-6天 酸奶:冷藏7-10天 饮料、酒类:4℃左右储藏,开启后应尽量喝完 剩饭:冷藏不超过3天 剩菜:素菜不宜放在冰箱存放,建议现烧现吃 花生酱、芝麻酱:开罐子后冷藏90天 // 西红柿:冷藏12天 芹菜:冷藏7-14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不再只关注饭菜的可口度,还更加关注食物健康和安全。吃蔬菜时,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农药残留问题。目前已有研究证明,约有近七成的恶性肿瘤与它有关。面对这“潜伏”在身边的“隐形毒药”,我们该如何正视农药问题,并且让自己的饮食无忧呢?其实,不同的蔬菜由于生长周期、病虫害情况等不同,农药使用量有很大差异。认识到哪些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比较多,学会如何去除农药即可。 一般来讲,韭菜、卷心菜、小白菜、菠菜、空心菜等叶类蔬菜农药残留量相对较大。一是因为叶菜的虫害比较严重;二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周期短,农药来不及分解,就已经上市。特别是韭菜,非常容易生韭蛆,这种虫子往往生在韭菜的根部,而且很难杀死。菜农们有时会使用大剂量的农药,甚至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反复“灌根”,以达到杀虫的效果。同时,由于韭菜属于连续性采收的农作物,农民经常为了保证菜的新鲜,等不到残留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过去,就忙着采割上市。这些都是造成韭菜中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的原因。越是施用高毒农药“灌根”的韭菜,长势越好,叶子绿油油的,看起来非常漂亮。在购买时,千万别被这样的假象迷惑了。此外,卷心菜又叫甘蓝,它的农药残留程度仅次于韭菜,也和其非常容易生虫有关。有一种虫子叫“钻心虫”,顾名思义,就是会钻到卷心菜最内层菜心里的虫子。菜农为了杀虫,不得不使用高毒农药反复“灌心”,导致农药的残留增加。 // 根据各地报道,很多曾发生过的因蔬菜农药残留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相当一部分是由食用韭菜和卷心菜引起的。那么,买回的叶类蔬菜该如何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残留农药的摄入?经实验证明,要除去附着在叶类蔬菜表面的残留农药,把它先进行2—3次温水清洗,然后适当浸泡,再清洗,最后烹调,这样其表面80%—90%的残留农药都可以清除,还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而对于被蔬菜吸收的农药,难以洗掉,只能在烹调时适当地延长时间,让烹调温度高一些,尽量减少残留。另外,新买的蔬菜放一两天再吃,也会有利于农药的降解。
曾几何时,人们都把吃上精米白面作为生活富足的标志。不过,当温饱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人们又追求起糙米来。这种轮回正反映了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人们关注健康的着眼点是不同的。 糙米是水稻去除谷壳之后的产物。糙米的表面还有一层皮,含有很多纤维,所以很影响口感。把这层纤维去掉,就得到了精米。去除的这层东西,一般占到糙米总重的7%左右,被称为“米糠”。 米糠虽然不好吃,不过其中含有现代人的饮食中很缺乏的膳食纤维,还有相当多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以及丰富的抗氧化剂。此外,还有含量不低的油。这些油主要是不饱和脂肪,与动物油相比,算是“健康”的油。科学数据显示,如果用不饱和脂肪代替饱和脂肪——比如来自动物的油,那么对于心血管健康有相当的好处。 于是乎,不去除米糠的糙米,也就比好吃的精米更加健康。而那些不好吃的米糠——传统上作为动物饲料,也就野鸡变凤凰,成了开发“保健食品”的“宝贝”。 在日本,用米糠制成的“功能食品”品种繁多。除了直接把米糠加到食物中制成“功能食品”,还直接提取出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保健品”——通常叫做“米糠提取物”。目前,这类产品在中国也逐渐兴盛起来。应该说,这些产品宣称所含有的成分可能是真实存在的,那些成分对于健康往往还真有那么一些好处。不过,在学术界,对于此类产品,却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中的无机砷。 水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作物。它会富集水中的砷。砷是天然水中无法避免的存在,不同的水质只在于其中的含量高低。由于水稻特别的生长特征,大米也就成了以水稻为主食的人们摄入砷的一大来源。孟加拉国,曾经发生过几万人砷中毒的事件。 砷是一种对人体有害无益的半金属元素,尤其是无机砷,被当作“第一类致癌物”,意思为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确凿。所以,对于人体而言,它没有安全上限,而是越低越好。只是由于砷在地球上的广泛存在,人们不可能真正避免。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量不超过0.12毫克。 水稻中的无机砷有多少呢?学术文献中测量出的数值跟水稻产地和种植方式有关,相对而言,中国大米中的含量也还不算高。或许因为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中国制定了大米中无机砷的含量标准——每公斤不超过0.15毫克。应该说,考虑到人们一天吃大米很难超过800克大米,这个标准还是比较合理的。在大米食用量不大的欧美地区,就没有对此作出规定。 有许多学术文献报道过糙米、精米和米糠中的砷、尤其是无机砷含量。有意思的是,砷在大米中富集于米糠之中。一般而言,精米中含量最低,糙米中比较高,而米糠中的含量能够超过精米中的10倍以上。而米糠提取物,在提取“有效成分”的同时,也把砷提取了出来。2008年的《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检测了5种美国和日本市场上的“米糠提取物”中的无机砷含量,结果是每公斤含有0.61~1.9毫克。 “米糠提取物”是“米糠保健品”中最有号召力的产品。那项研究的作者评论说,一般商家推荐消费者每天食用20克左右。也就是说,从中摄取的无机砷总量在0.012~0.038毫克之间。虽然这个含量没有超过世卫组织制定的“安全限”,但考虑到人们可能还不得不从其他渠道摄入砷,这个量已经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比如说,美国和欧洲规定引用水中的砷含量不得超过每升0.01毫克。按照一个人每天喝一升水计算,那些“米糠提取物”中所含的砷已经超过了人们来自于水的最大量——而水,是我们不能不喝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无法不吃米饭,所以大米中所含的那些砷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好在,除非是高砷地区的大米,其中的砷还不至于带来明显危害。考虑到糙米中的砷含 量比精米也高得不是很多,而糙米中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等对于健康的积极作用,到底是吃糙米还是吃精米,取决于个人在“利益”和“风险”之间如何权 衡。作为米糠制品的米糠油,可以把砷浓度控制到很低,也还是一种不错的食用油。不过,米糠本身,或者更加高档的“米糠提取物”,砷带来的风险可能就超过了 那些产说中的“保健功能”——得,未必偿失了。 作者简介: // 云无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士、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目前在美国从事食品原料的研发工作。在《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周刊》《读者·原创》《广州日报》《时尚育儿》等媒体上开设有个人专栏。出版了个人文集《吃的真相》《吃的真相2》,以及四人合集《宝贝别怕》,也是科学松鼠会合集《冷浪漫》的作者之一。(责任编辑:王健淇)
近日,从上海福喜大量使用过期肉,汉丽轩烤肉店剩菜重复利用,到北京“7—11”便利店后厨脏乱不堪……几家知名餐饮企业频频被曝出问题,再次触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那根敏感神经。本期,本报驻外记者就此问题深入采访,带大家一道看看,国外是如何狠抓餐馆食品安全的。 德国 专设“食品警察” 德国是全球食品法规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早在1879年就制定了《食品法典》。目前,实行的《食品法》条款多达几十万个。《食品法》对人们的日常食品有着详细的规定。 为了确保餐桌上的安全,德国各地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门都建有专门的负责检查、取样和执行监控工作的部门。每个部门都聘有经过特殊培训的食品检查员。同时,委托警察局执行部分执法工作,把食品检查直接上升到司法高度。这些检查食品安全的检查员和专业警察被称作“食品警察”。 “食品警察”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抽查和经常性检查。他们经常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到餐馆、超市、医院、学校和企业等地方购买各种食品,然后送到主管机构检测。如果怀疑哪家餐馆存在问题,会亮明身份直接走进厨房,检查环境是否卫生,各种食品是否变质,有没有食品作假等。他们还携带一些测量仪,检测食用油是否被重复使用,肉是否变质等。 二是按顾客投诉突击检查。如果有顾客吃坏肚子,并怀疑是食物问题,可随时拨打德国各州和联邦消费者保护、食品与农业部门设立的24小时免费投诉电话。“食品警察”会马上登门采样,并及时送到主管机构的实验室检测。食品检测结果出来后,“食品警察”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举报者及其他顾客。如果哪家餐馆的食品出现了问题,将依法按情节轻重处罚。 加拿大 每年最少 查一次 加拿大的餐馆卫生管理,采用的是“双管齐下”方法,即一方面抓原料供应源头的卫生安全,另一方面抓餐馆本身的卫生安全。 在餐馆营业场所安全卫生方面,主要由省、市一级来负责管理。在加拿大,每个省,甚至每个市都有一套餐馆卫生管理、评估系统。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会给餐馆打分,最终决定年检次数,一般最多每年3次,最少1次。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餐饮场所,包括学校食堂、咖啡馆,甚至超市内的餐饮档口等,都被列入监管范围。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食物是否被适当地保存、是否在适当的温度下烹调;是否有效地实施了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后厨人员是否能保证操作过程中的个人卫生;接触食物的器具是否按步骤消毒等。 对于审核通过的餐馆,会在餐馆进门处贴一张绿色通行证,代表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如果有重点未达标的项目,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的餐馆,会收到黄色通行证,监管部门会在未来1到3天内,重新对该餐馆进行检查;而一旦监管部门怀疑某餐馆的食品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健康隐患,比如操作间内有垃圾没有处理、厨房内有苍蝇、后厨人员个人卫生差等,该餐馆会收到红色关张证,不仅要接受处罚,而且将被勒令不许再继续贩卖食物,必须在监管部门重新检查后、且达到绿色通行证标准,才能重新开张。有关部门也会相应增加对其日常监督的密度。 日本 出了丑闻,意味着倒闭 在日本,如果厂家或餐馆在食品安全上出现问题,必须及时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公众致歉。 日本的行政部门对食品监督有一套较为健全的法律,即《食品卫生法》。遍布日本各地的保健所肩负着监督和调查食品安全的任务。此外,日本还设有食品卫生监视员。一旦保健所调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政府就会勒令厂家、餐馆回收,并销毁有问题的食品。若情节严重,比如消费者食物中毒,政府将强制其停业整顿。但在日本,很多餐馆、厂家一旦出现问题,不等政府发出指令,便会主动道歉,并回收问题食品。 比如,日本大阪一家知名的回转寿司店,因海鲜没有做好保存措施,导致3名消费者在食用该店寿司后,出现腹泻和呕吐等食物中毒现象。大阪市政府立即通报所有辖区居民,最近几天不要去该寿司店,对该店处以不低于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的罚款,并勒令其停业整顿。该店因无法继续经营而最终倒闭。在日本,一旦某家餐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就会因名声扫地而面临倒闭。所以,日本餐馆的老板都很重视食品卫生。 英国 一道菜出问题就重罚 英国是较早重视食品安全,并制定相关法律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以预防为主、尽早预警、快速处理的体系。 早在2010年,英格兰格拉斯特郡的一家餐馆被一名40多岁的妇女告上法庭。原因是她与家人在该餐馆就餐时,因吃了一些带羊肉的菜而出现过敏,并引发其他病症。最后,这家餐馆被处以4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8万元)的罚款,饭店也因无力负担这笔巨额罚金而宣布倒闭。 在英国,如果食品从业者受到任何形式的处罚,都会被记录在案,通常会导致其无法再向当局申请扩大经营规模,今后也很难向银行贷款。而且,英国食品安全法律强调:“任何人不得使用,也不得命令或允许他人使用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包括对食品染色、污染或掺入粉末。”有效遏制了弥漫在英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捍卫了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 最近一段时间,英国媒体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明察暗访不断。其中,涉及英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苏格兰野生三文鱼”,究竟有多“野”?英国人爱喝的纯果汁真的很纯吗?对于查获的违规经营者,通常都将处以货品售价10倍的即时罚款,多数商家随即宣告倒闭,而当事人还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即便面对如此严苛的惩罚,英国当局也承认,食品安全问题,在英国已经不再能称作“凤毛麟角”。英国食品安全局在2007年开始设立食品案件数据库,希望通过综合手段,堵住食品安全漏洞。 美国 餐馆最怕民众举报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级。这三级监管机构聘请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不过,这还不是最让美国不法商家害怕的。由于美国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非常高,只要他们遇到觉得有问题的食品,就会诉诸法律。不论官司结果如何,单就被告上法庭,就足以让商家名誉扫地。 法国 // 政府派出“食品侦探” 法国有个很有意思的工种叫“食品侦探”,专门负责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该职务由政府卫生部门委派或任命,他们每天四处走动,到面包店、奶酪店等任何跟“吃喝”有关的地方品尝。比如,他们会去各种餐馆,工作重点是暗查卫生合不合格。检查完了,他们会把“犯规”餐馆的名字、地址等信息记下来,按照法律规定,该罚款的罚款,该坐牢的坐牢。
日本静冈市政府9日宣布,在该市发生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后,医生已从患者体内检测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截至9日,患者已达449人,这是日本10年来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导致的最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 静冈市于7月26日举行烟火大会,很多观众食用了路边小摊出售的冰镇黄瓜,导致大规模食物中毒。不过,医务人员并未从制作冰镇黄瓜的餐具中检测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静冈市保健所正在检查参与加工冰镇黄瓜的6名相关人员的身体情况,以调查感染途径。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在数日的潜伏期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重症,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针对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高发、频发等夏季食品安全特点,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一、食品选购应选择储藏条件较好、符合卫生要求的正规商场、超市和市场,要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涨袋、胖听)等现象。特别是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一般冷藏温度为0-4℃、冷冻温度为-18℃以下)。 二、夏季要特别注意食物保藏。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购买后尽快放入冰箱保存,避免在室温暴露过长导致腐败变质。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除霜。蔬菜、水果类食品宜冷藏保鲜,与生肉、生鱼等要分开保存。听装、瓶装、罐装、利乐纸盒、真空包装等包装食品,即开即用,开启后应及时冷藏且不宜久存。烹调好的食物室温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剩菜、剩饭等要及时冷藏,冷藏时最好用保鲜膜包好,冷藏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并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 三、食物制作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食材要洗净,切配、盛放食品的刀板和餐具要生熟分开。加热烹制的食物要烧熟煮透;凉菜要现吃现做,可适量加入生蒜或醋杀菌。不吃或少吃生食海产品。 // 四、外出就餐应选择有证餐饮服务单位并索要发票或收据,建议选择食品安全动态等级评定高的餐饮单位就餐。烧烤食品原料储存条件不当容易腐败且烧烤加工中可形成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建议慎食,特别是不要贪吃无证摊贩烧烤。 五、消费者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同时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炎炎夏日,吃上一碗爽口的凉皮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近来不断有新闻曝出,市面上不少凉皮是在黑作坊里加工出来的,网上也有很多因为吃凉皮而腹泻中毒的案例。凉皮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 据《每日新报》报道,7月15日,天津滨海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一个日产能力达到2吨的凉皮无证作坊取缔。记者走进车间,一股面粉发出的酸臭味钻进鼻孔。一名男子正用双手在金属槽子里鼓捣着。车间内不仅苍蝇满天飞,而且还有一些浮在面浆(制作凉皮的原料)表面。当打开屋内一个金属柜的瞬间,至少数十只苍蝇从柜内飞出。而这里,居然存放有大量蒸好的面筋。记者还发现,已经用去一半的桶装食用油,由于没有封盖,上面漂着三只死苍蝇。从办公室内发现的大量送货单据来看,这个作坊至少向塘沽界内的十多家凉皮销售点供货。 5月22日,北京BTV生活《生活2014》栏目组的记者对北京房山区的一家凉皮加工作坊进行了深入暗访。一进院门,一股厕所般的恶臭迎面而来,院中堆满了垃圾。当记者问到是否有卫生许可证时,老板说,“我们的凉皮绝对没问题。”说完,把前一天剩下的面糊倒入新的面糊中搅拌后继续做凉皮。据记者了解,这些凉皮将销往小餐馆和地铁旁边的便利店,甚至还有欧尚、西单商场等大型商场。 除了天津和北京,在山东、新疆、江苏和陕西等多地都被曝出有类似的黑作坊,他们制作出来的凉皮销路很广,有的销往路边的小摊子或餐馆,有的销往知名连锁店。 //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何丽表示,凉皮加工环境不干净,前一天剩下的面糊继续用,都会导致凉皮内的细菌数量超标,人吃了以后,可能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腹泻、呕吐等。 要想吃到放心凉皮,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以外,消费者自己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何丽建议,最好到信誉好的地方购买。首先要闻闻凉皮,新鲜的凉皮应该有一股粮食的清香味儿,如果有馊味就是已经变质了。另外,还要多看看出售凉皮的环境和从业人员是否讲究卫生。
统一采购标准 据了解,目前本市约有25万中小学生食用由专业送餐公司制作的学生营养餐。涉及学生范围广泛,为保证学生用餐安全,协会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质优价廉的各类原材料供应商,制定统一采购标准、集团化采购,实现规模效益,实现原材料的可追溯性,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和食品安全。 此外,该协会在今年9月还将启动学生营养餐预警机制。假如遇到送餐公司若出现断水、断电、食物中毒等紧急事件,营养餐预警系统会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急方案启动区域应急机制,确保学生的安全并可以及时用餐。 建营养餐食谱 学生营养餐协会秘书长王清霞介绍,营养餐是根据孩子成长需要,以一定比例搭配的平衡膳食,并以少油、少盐为前提。因此,经常有人认为营养餐不好吃。对此,学生营养餐协会将从43个会员单位中抽取经验丰富的营养师组建营养师团队,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发育阶段、不同的价位体系设计食谱。 // 长期以来,营养餐就被打上“不好吃”的标签。究其原因,此外,目前本市各送餐公司配送的营养餐种类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王清霞透露,针对这一状况,启动“营养餐食谱库”建设,邀请营养专家制定多种食谱,供各营养餐公司选用,该餐谱计划预计在今年9月投入市场。 据了解,食谱总数将达到千余种,其中还将包括近百种“中餐西做、西餐中化”的餐品,让孩子们爱上营养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