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心脏病
为何我们需要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为何我们需要多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外,富含Ω-3脂肪酸的鱼油也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补充剂,大约10%的美国人都会服用此类补充剂;当研究人员进行综述分析时他们发现,Ω-3脂肪酸或许并不能为患心脏病的人群提供健康效益,这或许并不像此前研究人员认为的那样。研究者指出,Ω-3脂肪酸是人类机体无法制造的脂肪酸,除了能有效促进机体健康之外,我们还需要从饮食中获取这类脂肪酸。   Ω-3脂肪酸的主要类型:1)多脂鱼和某些贝类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蔬菜油、坚果(尤其是核桃)、亚麻和某些绿叶蔬菜中的α-亚麻酸(ALA)。  Ω-3脂肪酸能够帮助降低机体炎症,炎症是一种引发动脉阻塞斑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因子,有研究证据表明,Ω-3脂肪酸能够适度缓解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机体的疾病症状。同时Ω-3脂肪酸还能稀释血液降低危险血块产生的风险,但这也意味着,血管在一次切伤之后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血液才能凝固,如果同时服用血液稀释剂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时对于个体而言非常危险,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导致溃疡性出血;因此,如果你正在考虑服用Ω-3脂肪酸补充剂时,需要向临床医生请教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   研究者表示,鱼油对心脏健康几乎并没有好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大部分的研究都使用的是Ω-3脂肪酸补充剂,而并非富含这些脂肪酸的天然食物。根据有限的研究结果来看,摄入天然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似乎比摄入补充剂要好,而且我们还能从食物中获取其它营养物质。  因此,每周吃两次三文鱼、金枪鱼或鳟鱼等富含脂肪的鱼类,或将螃蟹、贻贝和牡蛎等列入菜单,同时抓一把核桃作为美味的零食,这或许是或许有益Ω-3脂肪酸的最佳选择。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研究证实:5类蔬菜是“血管卫士”,经常食用降低胆固醇

研究证实:5类蔬菜是“血管卫士”,经常食用降低胆固醇

菜市场随处可见的食物,就可以保护血管? 近日,《Nutrients》杂志上有一项研究表明,特定类型的蔬菜对临床心血管疾病有很大联系,而不同种类的食物对于心血管产生的影响也会出现差异。这些食物分为葱属植物、十字花科类、绿叶蔬菜、黄橙红色蔬菜以及豆科植物。下面小九就为大家简析这部分内容。图源:Nutrients一、葱属植物葱属植物包括洋葱、大蒜等,其实有很多研究都报道过葱属蔬菜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可以降低包括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在内的15%到50%的心血管疾病,芬兰一项研究也表明葱属植物的摄入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概率。二、十字花科类十字花科类食物包括白菜花、卷心菜、西蓝花等,上海一项研究表明女性每天摄入166克的十字花科蔬菜要比每天摄入28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0%,而在男性中也同样得到论证。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十字花科类蔬菜的摄入将会直观导致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三、绿叶蔬菜绿叶蔬菜有很多,菠菜、油菜、空心菜以及茼蒿等等都属于。国内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多吃几次绿叶蔬菜可以讲中风的概率降低四成左右。还有一项研究表明,饮食中每增加一份绿叶蔬菜,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下降11%-50%。事实上关于绿叶蔬菜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需要更加注意。数据显示,五十岁之前男人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但是在女性进入更年期之后女性更高,因为雌激素分泌下降,而雌激素会触发一氧化氮这种血管扩张器降压器,在绿色蔬菜中含有硝酸盐,在消化过程中会转化为一氧化氮,因此对绝经后女性更加适合。四、黄-橙-红色的蔬菜这类食物包括番茄、地瓜以及南瓜等,每天都吃点可以将心脏病的出现概率降低百分之二十三。五、豆科植物豆科植物有很多,毛豆、四季豆等,数据显示每周多吃四次豆类植物可以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百分之三十七。大豆对于绝经之后的女性也有很大作用,可以将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七成,另外,大豆还会降低缺血性中风的概率。保护血管,你还要这么做都说“血管老,人就老”,生活中保护血管的习惯除了饮食,其他方面也要好好重视起来。1、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大诱因,体重超标时身上多余的体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导致血压、血糖以及血脂失控。2、适当锻炼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血管堵塞,会使血管中的垃圾无法排出,长期下去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并堵塞血管。3、戒烟限酒抽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因为经常抽烟容易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喝酒会刺激神经,导致心跳加快血液加速,血压升高,也会引发疾病。人到中年为了健康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需要及时了解身体各项机能的健康状况。参考资料: // 董银哲.养血管该吃什么好?[J].大家健康,2016:35.张正斌?,孙阳?.运动对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8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疾病调理 2021-07-28
是真的吗?白肉和红肉对机体血液的胆固醇一样有害?

是真的吗?白肉和红肉对机体血液的胆固醇一样有害?

  我们可能都听过吃太多含脂肪的红肉对机体健康有害,而瘦肉和鸡肉或是更好的选择,而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却表明,白肉对机体胆固醇的影响水平或许和红肉一样糟糕。这项研究发现,白肉和红肉对机体胆固醇水平具有相同的效应,虽然这可能会被红肉爱好者视为好消息,但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更清楚的细节信息。   这项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研究人员对比了三种不同的饮食方式,其中一种饮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摄入红肉(牛肉和猪肉)、另一种来自家禽(鸡肉和火鸡),第三种则来自植物性食物,包括豆类、坚果、谷物和豆制品等。  他们想要测定不同饮食对特定血脂类别的影响,血脂是指示心脏病风险的标志物,研究者测定了血脂标志物,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有害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益胆固醇)的比率。同时研究人员还想知道,当背景饮食模式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主要来自全脂乳制品和黄油)或饱和脂肪含量较低时机体血脂水平的变化是否更大。  为了进行研究,他们对177名血液胆固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成年人进行研究,让其遵循高水平的饱和脂肪酸饮食(占摄入总能量的14%)或低水平的饱和脂肪酸饮食(占摄入总能量的7%)。在这两组研究对象中,研究者将其进一步随机分配进行三种不同类型的饮食,即红肉、白肉和植物性蛋白来源的饮食,每组持续四周时间,肉类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来自于精瘦红肉和白肉,而在植物性饮食中,其蛋白质来自于豆类、坚果、谷物和豆制品。  研究者每周收集参与者的饮食信息并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参与者还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并尽可能保持体重稳定,以便这些因素不会影响研究结果;为了消除摄入一种蛋白质对另一种蛋白质水平的影响,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在两种不同饮食模式切换之间休息2-7周,随后让其回归到正常的饮食模式。  这项研究发现了什么?  最终研究者得到了113名参与者的结果,研究者发现,与红肉和白肉时期相比,在遵循植物性蛋白饮食周期后,机体血液中LDL胆固醇和apoB水平较低,这与参与者的背景饮食是高水平或低水平饱和脂肪或许并无关联。与摄入白肉的人群相比,摄入红肉的人群血脂水平在统计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者表示,相比低水平饱和脂肪酸饮食的人群而言,摄入高水平饱和脂肪酸的人群机体血液中LDL胆固醇、apoB、较大的LDL颗粒水平会发生增加。因此,所有的膳食蛋白质来源及摄入的饱和脂肪酸的水平都会对机体的总胆固醇、LDL胆固醇、非LDL胆固醇和apoB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  应该如何解释研究结果?  尽管检测的饮食每一种只持续了四周时间,但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很少有人看到直接比较摄入不同类型的肉类和蛋白质来源的干预性研究以及其对心脏病风险因素的影响,这部分是由于提供食物和让人们遵循特定饮食所面临的挑战和费用。迄今为止的大多数研究都是队列研究,研究者往往根据人群所吃的东西来进行分类,随后进行多年的随访,来观察其机体健康会发生什么变化。  而在一项对队列性研究的综述性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与摄入较少家禽的人群相比,摄入更多家禽的人群中风的风险更高,而另一项研究则发现,摄入更多红肉和加工肉类的人群要比摄入相同量家禽肉的人群患中风的风险高。 //   这项研究中我们需要知晓一些事项,首先,研究人员使用了最精细的红肉和白肉切块,并去除了所有可见的脂肪和皮肤,如果参与者摄入了脂肪肉类的话,研究者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不同饮食间断(2-7周)的显著变化可能也会影响结果,与休息时间较短的参与者相比,休息时间较长的参与者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改变其机体血液的胆固醇水平。  这项短期研究并没有提供证据来表明,选择精瘦的白肉而不是红肉对机体的健康是好是坏,但相关的研究发现与心脏基金会的建议一致,即在我们的饮食中包括多种植物性饮食、含有健康脂肪和较低水平饱和脂肪酸的饮食,特别是选择瘦肉和禽肉等。  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表示,瘦肉红肉和瘦肉白肉(去除所有可见脂肪和皮肤)对机体血脂的水平有着相同的影响效应,更重要的是,相比红肉和白肉而言,植物性蛋白质来源(豆类、坚果、谷物和豆制品)的饮食能够降低机体的血脂水平,而这与参与者是否被置于高水平或低水平的饱和脂肪背景饮食无关,同时这项研究并未观察鱼类饮食对机体血脂的影响。

健康饮食 2021-07-28
多吃鸡蛋摄入的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早死风险

多吃鸡蛋摄入的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早死风险

  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洛厄尔分校(UMass Lowell)营养专家表示,随着一个人食用鸡蛋的数量增加,患心脏病和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   研究人员追踪了全国各地的近30000名成年人的饮食、健康和生活习惯长达31年,发现大量消耗鸡蛋获得的胆固醇和健康不良有联系。UMass Lowell's Zuckerberg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医学和营养科学教授Katherine Tucker一起领导了这项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  研究结果公布之际,美国的鸡蛋消费量正在持续上升。根据美国农业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数据,2017年,美国人平均每年食用279枚鸡蛋,而2012年这一数字为254枚。  美国现行的膳食指南并没有对每个人每天应该吃多少鸡蛋给出建议。Tucker说,该指南每五年更新一次,但没有包括这一项,因为营养专家已经开始相信,高胆固醇水平背后的驱动因素是饱和脂肪,而不是鸡蛋。然而,她表示在2015年之前,指南确实建议个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一个大鸡蛋含有近200毫克胆固醇,大致相当于一块8盎司的牛排。其他含有高胆固醇的食物包括加工肉类、奶酪和高脂肪乳制品。  而关于鸡蛋的新研究没有为鸡蛋或胆固醇消费提供具体建议,该研究发现超出每天300毫克的基线后,每额外摄入300毫克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17%和女性死亡的风险增加18%相关。  Tucker说,每周吃几个鸡蛋"是合理的",鸡蛋中含有对眼睛和骨骼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但我建议人们避免每天吃三个鸡蛋煎蛋卷。营养就是适度和平衡。" //   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参与者的运动方案和总体饮食质量,包括他们摄入的脂肪的数量和类型,并没有改变一个人饮食中的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  Tucker说:"这是一项很有说服力的研究,因为模型根据饮食质量等因素进行了调整。即使对饮食健康的人来说,摄入更多鸡蛋和胆固醇的有害影响也是一致的。"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为什么吃太咸对我们身体有害?

为什么吃太咸对我们身体有害?

  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盐对人们的健康有害,这会导致高血压,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无论是通过提高认识的活动还是通过政府的干预,全球减盐方案正在获得新动力。   南非也是如此。三年前,中国成为首个对面包和汤等主食实施强制性食盐指标的国家。这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到2025年将盐摄入量减少30%的建议。南非不久也将进一步降低钠的目标。南非采取的方法是针对盐的非随意摄入量——盐已经被添加到食物中。他们的观点是,这将是预防高血压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诱因。  研究估计,每年通过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预防南非大约23000种心血管疾病和5600人死亡。减少盐摄入量的新法律可以为美国节省5125万美元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费用。断言新法律是否对健康有预期的效果还为时尚早——这将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但是这项政策确实在减少面包等主食中的盐含量方面发挥了作用。  作为世卫组织关于全球老龄化的一项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在新法律实施前检测了南非人的盐摄入量,现在正在重复这项工作,以确定盐摄入量是否减少。南非还作出协调一致的努力,提高公众对过量盐摄入和心血管健康的认识。  研究表明,这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面效果显著,比如在做饭和吃饭时在食物中添加盐。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干预措施会产生政府预测的健康结果吗?关键指标将是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部分原因在于,政府正在根据有关盐如何影响身体的新科学发现调整相关政策。这是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正在探索的前沿领域。  研究人员的研究挑战了几十年来关于盐如何影响身体的一些假设。他们的发现——以及其他国际研究人员的发现——表明,盐和心血管健康的之间的相关机制可能比最初认为的更为复杂。这反过来表明,在改善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调整政策的空间。例如,研究人员强调,减少盐的摄入可以显著减少与高盐摄入相关的激素的有害影响。血压、心脏结构和血管都会受到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以盐摄入量为目标的政策的重要性。  我们现在知道什么?  多年来,多项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高盐摄入与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但是新兴的研究已经开始对盐摄入量和血压升高之间的联系的生理机制提出了疑问。几十年来,医学教科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识是,高盐摄入会导致口渴。因此,较高的水摄入量会导致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最终水和盐都被肾脏和血压排出体外。  但德国研究人员Jens Titze最近发现,盐储存在皮肤里。研究人员进一步表明,高盐摄入伴随着最小的水分流失。这些令人惊讶的发现遭到了全球健康科学界的怀疑,但也强调了科学家们需要对血压机制进行更深入透彻的研究。  美国研究人员Alexei Bagrov和Olga Fedorova确定了盐如何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另一个因素。Marinobufagenin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其性质与在Bufo marinus toad毒液中发现的活性物质相似。这种激素的功能是维持盐的平衡,因此机体在大量摄入盐时会产生该物质。但是作为对过量盐摄入的反应,高水平的这种类固醇激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心脏结构,增加动物血管壁的硬度。 //   研究人员最近开始在健康的年轻人身上进行首次测试,他们首次证实了盐摄入量的增加与类固醇激素的增加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研究人员发现大量摄入盐与主动脉僵硬有关,即使在非常年轻的人群中也是如此。随后研究人员测试了这是由于类固醇激素还是盐本身导致。当他们把这两种物质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他们发现罪魁祸首是类固醇激素,而不一定是盐。这种类固醇激素不仅与主动脉僵硬有关,还与血压升高、左心室质量增加有关。  健康的年轻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1.8克盐(超过两茶匙)。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少于5克(一茶匙)的盐。结论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南非应该减少主食中的盐,以进一步降低每日盐的摄入量。这些证据也强烈地支持了继续开展增强公众意识的运动,以减少过量盐摄入,保护心血管健康。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为何地中海饮食会给人群带来健康效益?

为何地中海饮食会给人群带来健康效益?

  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都支持地中海饮食给人群带来的健康效益,这种饮食方式是地中海周边国家人群的饮食模式,比如希腊和意大利等。多项研究指出,地中海饮食能帮助有效抵御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及与思考和记忆相关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年轻时遵循地中海饮食方式能让我们活到70岁时并不会有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虽然有些研究对这种饮食方式所带来的健康益处产生怀疑,但2018年布莱根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证据,他们发现,摄入最接近地中海饮食模式的女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会降低25%以上。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忽视大局,因为这种饮食方式依赖新鲜食物而不是包装或加工的饮食,所以每个人都可以遵循健康的饮食指南。 //   人们喜欢地中海饮食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饮食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更像是一种饮食方式而不是严格的方案,这就意味着,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一个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来构建自己日常的菜单。地中海饮食方式的核心包括:蔬菜(除了土豆)、水果、坚果、全谷物、豆类、鱼类、橄榄和橄榄油。  每天一杯红酒及每周少量摄入肌肉是被允许的,而红肉、高脂肪肉类和甜食则应该控制每月几次之内。因此,为了能提供对健康有益的美食之外,地中海饮食或许是每个人的最佳选择。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糖是万病之源,吃多了损害健康,每天吃多少?医生给你准确答案

糖是万病之源,吃多了损害健康,每天吃多少?医生给你准确答案

30几岁的小青,从小就爱吃甜食,只要是甜的她都爱,常常是甜食不离嘴。每次心情不好,她就会狂吃甜食,心情准保会开心起来。吃了这么多年,身体也没发现什么异样。 但前不久公司组织体检,查出她患有心脏病,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天打雷劈的消息。自己身体一直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怎么就突然患上了心脏病了。经过一番诊断,医生说这与她日常摄入的糖量过多有一定的关系。摄糖量过多,为什么会引发心脏病?一般来说,大家很难将摄糖量过多与心脏病联系起来,很多人疑惑,吃糖怎么就吃出了心脏病了?据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71%的成年人1天摄取的添加糖,占总热量10%以上;约10%成年人1天摄取的添加糖,占总热量25%以上。当一个人一天摄取的总热量有17%~21%来自添加糖,患心脏病的概率往往比糖摄取量占总热量多的人高出很多。摄糖量过多是怎么引发心脏病的呢?专家解释,摄糖过多往往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从而引发心脏病。·引发高血压别以为少吃油腻的食物就能避免高血压的发生,殊不知摄入糖过多也会引发高血压。当人体摄糖量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水平有所增加,从而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另外,糖类物质还会明显降低调节血压受体的灵敏度。当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的状态时,就极容易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心脏的肥大,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引发糖尿病据丹麦糖尿病中心专家彼得·盖德博士的一项长达8年时间对400多人的跟踪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脏病的比率高达79%。同时,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平均高2~3倍。由此可见,摄糖过多所引发的糖尿病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另外,也有相关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48%,患心脏衰竭的风险也比正常人高出65%。正常人每天该摄入多少糖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提出,正常人每天的摄糖量不能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大家可能平时对食物的含糖量没什么概念,小九给你们例举几个常见食品的含糖量。年轻人爱喝的可乐,一罐相当于摄入糖量37g;人们常吃的甜食——巧克力,3块巧克力就相当于摄入糖量9g;一个冰淇淋相当于摄入糖量10g。因此,这些食物能少吃就少吃,偶尔吃个几次也是没有关系的,但不能像小青一样,天天吃。摄糖过多,还有哪些危害?由此可见,糖的摄取量关乎到人的健康问题。摄糖量过多,除了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风险之外,对身体还存在着一些伤害:1、易使人龋齿小孩子都喜欢吃糖,但不少小孩或青少年在换牙期间,吃糖过多,刷牙又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出现龋齿等其他口腔疾病。2、易引起厌食长期摄糖过多的人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摄入过多的糖会使得人体血糖升高,从而抑制了食欲,以至于一些人过分依赖糖,最终引起厌食。3、易引起肥胖吃糖会引起肥胖,很多人都明白的一点。当糖进入到人体以后,一部分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分解,来供应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也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以备急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体合成糖原是有上限的,多余糖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到体内,久而久之引起肥胖。过于肥胖对于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因为肥胖能引起很多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总的来说,对于吃糖这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如果平常爱吃糖,要留意一些疾病哦~互动:你爱吃糖食吗? // 参考资料:1、《摄入糖分过多或增心脏病死亡风险》.北京青年报.2014-02-102、《每年18.4万人命丧碳酸饮料 含糖量过高为首因》.半岛网-城市信报.2015-07-02

疾病调理 2021-07-28
能让人长寿 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素食饮食还有哪些好处?

能让人长寿 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素食饮食还有哪些好处?

  吃素食或摄入以植物为主的食物常常与多种机体健康益处直接相关,但仅仅吃素或许远不足以带来这些健康好处,摄入食物的质量也很关键,在2018年美国营养学会年会上,科学家们就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阐明了摄入以植物为主的食物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膳食质量如何影响饮食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大量证据表明,植物性的饮食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多摄入植物性蛋白,少摄入动物性蛋白与人们冠心病发病风险降低直接相关  来自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对6000名荷兰人群进行超过13年的随访观察发现,那些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动物性蛋白摄入较少)的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较低。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多吃植物性蛋白、少吃动物性蛋白还与机体动脉中斑块积累水平降低直接相关;研究人员对4500名巴西成年人进行研究发现,相比摄入较多动物性蛋白的人群而言,摄入较多植物性蛋白的人群或许有60%的可能性不会表现出心脏动脉中斑块出现的可能性(基于冠状动脉钙的评分),该指标是一种测定斑块斑块积累的参数,其通常用来评估机体的冠心病风险。  素食饮食能够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因子  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吃肉的同一人群而言,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南亚人而言,遵循素食饮食能够帮其降低与心脏病和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因子的水平,包括较低的BMI、腰围尺寸缩小、较低水平的腹部脂肪、较低的胆固醇水平和较低的血糖水平等。  不要忘记:植物性饮食的质量也会影响机体健康  摄入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常常与体重增加程度较低直接相关 //   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长达4年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对125,000名成年人体重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摄入高质量的植物性饮食,比如全谷物、水果、蔬菜和坚果等饮食,常常与体重增加程度较低直接相关,而大量摄入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比如糖类、精制谷物和炸薯条,则与体重增加比较明显直接相关。  摄入高质量的植物性饮食常常与死亡风险较低直接相关  来自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将近3万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研究支持了此前研究人员得出的研究证据,即高质量的饮食能让我们的寿命更长,因此日常饮食中高质量的植物性饮食对于保持长寿非常关键。饮食中植物性饮食的较高组分能够降低30%的死亡率,而饮食中高质量的动物组分则对于人们的死亡率几乎没有影响,而且高质量的植物性饮食的有益效果在慢性病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今天你的饮食健康吗?

今天你的饮食健康吗?

  如今,美国人在改善饮食质量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远远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近日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从1999年到2012年的13年里,一种更为健康的饮食方式能够有效预防100多万人死亡,与此同时还能够减少8.6%的心脏病患者数量,1.3%的癌症患者数量以及12.6%的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   衡量饮食质量的指数从40上升到了48,但距离110分的完美指数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大部分的改进都来源于两个步骤,即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禁止使用反式脂肪酸)和含糖饮料摄入的减少。但健康饮食的大部分关键组分似乎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一项来自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数据显示,当人们摄入较多鸡肉以及较少牛肉时,每天或许就会消耗掉36磅的食用油,而该水平是美国人50年前摄入水平的三倍,而且每个人平均摄入的卡路里水平也比当时高了23%;当然了这似乎也与人群肥胖率不断增加直接相关。 //   然而,似乎只有很小的改变或许才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有研究报道就发现,将人们的平均饮食转化成为降低心脏病风险的方法或许并不复杂,即在饮食中多摄入含有鱼类、水果和蔬菜的食物,同时降低全脂乳制品和肉类的摄入。  或许我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来吧。每周多吃3盎司的鱼类以及3盎司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每天多摄入一些瘦肉蛋白,这种饮食方式就能够促进机体血管更加健康,同时还能降低炎症发生,从而有效抑制心脏疾病的发生。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经常放臭屁是吃错东西了 应该怎么吃?

经常放臭屁是吃错东西了 应该怎么吃?

  提起放屁,很多人会觉得比较尴尬,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只不过,如果经常放屁太臭的话,那您可要留意了,有可能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胃肠功能障碍。   放屁其实就是肠道排气,它是肠道菌代谢活动的结果,主要是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发酵、转化的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氢气、甲烷、吲哚和硫化氢等气态代谢物,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形成足够的压力后,从肠道内排出。  大家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屁都是臭的。其实,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气体是发酵分解复杂的碳水化合物以后形成的,这些气体是没有气味的。  臭屁的罪魁祸首是吲哚和硫化氢。它们是发酵蛋白质、脂肪等动物性食品以后产生的气体。这些代谢物不仅有恶臭气味,而且是有毒的。这些气体可以腐蚀肠壁,造成肠屏障功能下降,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进入血液,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这些气体还可以造成细胞毒害和基因突变,因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所以,如果你经常排气很臭的话,就要警惕了!这说明你的饮食结构可能不合理,动物性蛋白和脂肪摄入得太多,自己根本就消化、吸收不完,大量留给结肠中的肠道菌,最后被发酵转化成有毒的代谢物和气体。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需要大幅度地减少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增加粮食特别是粗粮的摄入量。当进入结肠的粮食和肉食的比例合理时,肠道菌的发酵活动就不会产生有毒的气体了。  “五谷杂粮”的摄入有利于建立肠道菌群平衡。在每天吃饭时,一定要意识到,你吃进去的食物,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你来不及消化吸收或者不能消化的食物会进入结肠去培养肠道菌。把什么样的食物留给肠道菌,决定着你能培养什么样的细菌出来。千万不要在自己的肠道里培养一些产生毒素的、能致病的“恶狼”一样的细菌,那样你的身体就不得安宁了!(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 赵立平)  相关阅读:关于“屁”的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  说法一:闻“二手屁”防糖尿病?  真相:纯属瞎扯  研究表明,吸入屁的臭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得癌症、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这是真的吗?那岂不是以后别人一放屁就要赶紧凑过去闻一闻!幸好这个说法是“瞎扯”!  实际上,真的有那么一项研究,由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者于2014年4月发表在《药物化学通讯》上。但是这项研究和闻屁却没有一丝关系,事实上全文一个字都没有涉及屁——他们的主题是,如何让硫化氢更好地抵达细胞。  直接闻大量硫化氢气体会导致中毒,但是细胞自己却会生成微量的硫化氢气体以阻止线粒体损伤。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人为让细胞接触少量硫化氢也有效果,可能有助于降低中风、关节炎、心脏病等等的发病风险。为了让细胞有效地接触到硫化氢,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特殊的化合物,被称为“AP39”,这种物质能慢慢将少量的硫化氢传递给细胞中的线粒体。虽然文章表示他们将“努力推进研究,尽快让它可以在人类身上测试”,但显然目前实验室细胞层面的研究距离人体研究还很远,更何况给药也不是闻屁啊。  说法二:闻屁能防癌吗?  真相:不靠谱 //   实际上这种说跟上一种说法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有研究显示硫化氢可以保护线粒体,从而达到保护细胞的效果。  有一项研究测量了正常人屁中的硫化氢,发现它在屁里的比例平均只有万分之零点二,就算闻了这些硫化氢也只能和你呼吸道表面的一丁点细胞接触,想靠闻屁来预防疾病,实在是太不靠谱了。以上内容仅授权业百科weixinnc.com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饮食 2021-07-28
购买食品时尽量避开七种成分

购买食品时尽量避开七种成分

  食品标签上的各种成分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很多添加出于商业目的,而非为了健康。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频道刊登了美国七大注册营养师的联合忠告,指出以下几种成分,他们自己在购买食品时都会尽量避开。   卡拉胶。卡拉胶是提取自石花菜、鹿角菜等红藻类海草的胶体,通常被用作增稠剂,在果冻、冰淇淋、软糖、酸奶里添加。注册营养师布鲁克·阿尔佩特对其安全性表示质疑,建议尽量避开添加卡拉胶的产品,直到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得到医学证明。  焦糖色。焦糖色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给食品着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表示低含量焦糖色不会危害健康,但焦糖色的安全性在国外仍有争议,美国注册营养师,NBC电视台特邀营养健康专家乔伊·鲍尔表示,焦糖色虽然只是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潜在致癌性,但仍建议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尽量避开。  人工甜味剂。为了满足糖尿病人或节食人群对低热量的需求,很多食品会添加人工甜味剂以代替蔗糖。不过美国知名营养学家凯莉·格拉斯曼表示,人工甜味剂虽然零热量,但由于其甜度远超蔗糖甚至高达700倍,并且零热量无法满足大脑对能量的需要,反而会让人渴求并吃进更多甜食,适得其反。发表于《自然》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人工甜味剂会加大罹患2型糖尿病风险。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日益为人们熟知,注册营养师米歇尔·达文波特表示,食品添加反式脂肪酸的目的是延长商品保质期,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增加心脏病风险,需要提醒的是,很多食品配料表上有氢化植物油或人造奶油、起酥油,则即使标签上注明反式脂肪含量”0“,仍含有微量的反式脂肪。  糖。糖是人体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若摄取过量,同样会带来蛀牙、肥胖、糖尿病,加快人体衰老等问题。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健康管理师注册营养师克里斯廷·柯克帕特里克建议,食品标签上如果糖排在前三位(不管哪种糖),则意味着该食品含糖量高,少吃为妙。 //   味精。味精又名谷氨酸钠,本身是一种钠盐,味精吃多了会导致盐摄取量超标,对心血管健康有害无益。抛开这点,日本弘前大学动物实验发现,摄取过多味精的小鼠视网膜有明显变薄现象。《饮食小改变》一书作者、营养专家凯瑞明确表态,对味精畏而远之。  高果糖玉米糖浆。营养学家凯莉·格拉斯曼指出,食品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浆是“高糖食品”的明证,高果糖玉米糖浆的添加不限于苏打水、含糖饮料等饮品,在一些面包、饼干、番茄酱和沙拉酱里都能发现其踪影。

食材选购 2021-07-28
心脏脆弱?6种天然“护心丹”让你每天舒心

心脏脆弱?6种天然“护心丹”让你每天舒心

  芹菜   芹菜所含的芹菜碱,可以保护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吃叶子,因为叶子才是营养精华所在。芹菜富含纤维素、营养价值高。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能有效预防心脏病。  花生  花生内含有可预防心脏病的不饱和脂肪,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此外,花生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沉积在血管壁的数量降低,使血管保持软化,血液流通顺畅,患心脏病的风险自然就减少了。  菠菜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能有效防止血液里引发心脏病的有害物质的积累。菠菜所含有的叶黄素、叶酸、钾和纤维,能够帮助心脏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土豆  土豆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元素,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土豆中含钾约500毫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土豆,既可补钾,又可补充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燕麦 //   早晨可以选择喝一碗燕麦粥作为早餐,它所富含的欧米茄-3脂肪酸、叶酸和钾,对心脏都很有好处。同时,燕麦能很好的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保持动脉血管的通畅。  扇贝  扇贝富含蛋白质、欧米伽-3脂肪酸、B族维生素、镁和钾元素,热量低且不含饱和脂肪。常吃扇贝有助于预防心脏病、中风及老年痴呆症。扇贝的能量相对较高,肥胖人群应该适当控制食量。

疾病调理 2021-07-28
山竹应怎么挑怎么吃?

山竹应怎么挑怎么吃?

  挑选山竹的颜色购买山竹时一定要选蒂绿、果软的新鲜果,否则会买到“死竹”,可用手指轻压表壳,如果表皮很硬而且干,手指用力仍无法使表皮凹陷,蒂叶颜色暗沉,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适宜吃了,表壳软则表示尚新鲜,可食,也可以看看果实下面的蒂瓣,有几瓣就表示果实内有几瓣果肉。一般一个山竹内只有一个较大的种子,食用时务必留神。   适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体弱、病后的人更适合,虽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足矣。因含糖分较高,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者更应忌食。它亦含较高钾质,故肾病及心脏病人应少吃。  孕妇注意  正常体质的孕妇能吃山竹。山竹含有叶酸、脂肪、蛋白质粉等对孕妇身体有益的物质,应该说从水果中汲取营养成分是十分安全健康的,孕妇可以通过吃山竹来滋养身体。  山竹含有丰厚的维生素、矿物质,果肉雪白嫩软,吃在嘴里甜中略酸,能够为孕妇补充很多孕妇需要的营养。  山竹性寒凉,有极佳的降热解燥功效,是最能与果中之王榴莲相调和的水果。吃了大补的榴莲之后,吃几个山竹可以清热,既补益身体,又不会上火。  但是,孕妈妈要千万注意:山竹中糖分较高,因此妊娠高血压和妊娠糖尿病患者请勿食用;山竹中含有较高钾质,患有肾病和心脏病的孕妈妈要少吃;山竹性寒凉,因此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另外,山竹富含纤维素,过多食用会引起便秘,这点孕妈妈不能忽视哦。豆浆、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同吃,如果孕妈妈担心山竹的寒凉对身体有伤,可以煮着吃或是做菜,水果也可以入菜的。  食用要留神  食用方法一般为压破掰开,剥果壳时必须小心翼翼,格外留神,注意不要将紫色或红色的果壳汁液染在肉瓣上,因为它会影响口味,沾到衣服上也极难洗脱。 //   食用宜忌  山竹相对榴莲,性偏寒凉,有解热清凉的作用,可化解脂肪,润肤降火,若皮肤生疮,年轻人长青春痘,可生食山竹,也可用山竹煲汤。一王一后,一热一凉,吃了大补的榴莲之后,再吃山竹有清热的功效。山竹富含纤维素,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会引起便秘,若不慎吃过量,可用红糖煮姜茶解之。另外,正因为山竹是最寒的水果。所以体质虚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也切勿和西瓜寒凉食物同吃。

食材选购 2021-07-28
4种食物赶走坏胆固醇

4种食物赶走坏胆固醇

  提到胆固醇,很多人认为它是危害健康的“坏分子”。其实,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动脉血管壁,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此被称为“坏胆固醇”。近日,《印度时报》载文,推荐4种“有助清理‘坏’胆固醇的食物”。   燕麦。膳食纤维在保持人体健康和避免患上很多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脏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燕麦中含有一种名为β葡聚糖的特殊膳食纤维,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却保持不变,这是燕麦中的膳食纤维不同于其他食物的特别之处。这就意味着人体内的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之间能保持更合理的比例,对心脏病起到了预防作用。  燕麦是唯一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可的能降低胆固醇和患心脏病风险的全麦食品,因此生产商能在食品标签上声称燕麦对心脏具有保护效应。研究表明:高胆固醇(高于220毫克/分升)患者每天仅食用3克可溶性的燕麦纤维(相当于一碗燕麦粥的含量)后,他们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含量就得到了下降。 //   大豆。由于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止坏胆固醇对血管造成氧化损伤,因而起到了预防各种心脏病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  绿茶。有研究表明:饮用绿茶或红茶都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和血压,防止血液凝固,从而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起到了保护作用。绿茶的这种好处来自于儿茶素,红茶的好处来自于茶黄素,它们都能抑制坏胆固醇所造成的氧化损伤。茶叶中还含有大量的叶酸,有助于降低人们患上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人们每天喝五杯茶就能获取叶酸推荐日摄食量的25%。  大麦。有研究表明:大麦具有一些独特的保健功效,特别是对心脏。它的降胆固醇效果甚至要强于燕麦。研究表明:对于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患者,食用大麦能让他们的胆固醇水平下降高达15%。与燕麦一样,大麦也是β葡聚糖的极佳来源。这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阻碍肠道吸收脂肪和胆固醇。这种纤维还会与胆汁盐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从体内清除的胆固醇数量;它还能与脂溶性物质(维生素E)结合起来,抑制了胆固醇在肝脏中的合成。

疾病调理 2021-07-28
做菜放肉桂 可防4种病

做菜放肉桂 可防4种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肉桂只是一种很平常的调料。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刊出“肉桂的4大保健功效”,提示大家平时应该常吃肉桂。   护心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富含肉桂的饮食有助于抑制高脂肪食物的负面影响。常吃肉桂的参试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30%。肉桂还有助防止血管硬化,降低心脏病风险。  调节血糖  美国农业部研究发现,肉桂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调节血糖,降低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的风险。  改善大脑功能  美国威林耶稣大学研究表明,闻闻肉桂的香气可加快视觉运动反应,提高注意力和改善认知能力,吃肉桂则能显著提高大脑功能。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科学家发现,肉桂提取物可防止脑外伤和中风后的脑水肿。 //   防止帕金森病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患有帕金森病的实验鼠中,肉桂粉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保护神经元、使神经递质水平正常化和改善身体运动功能。

疾病调理 2021-07-28
每天一把花生 多活几十年

每天一把花生 多活几十年

  美国纳什维尔凡德比特大学医学院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吃花生能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负责人凡德比特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授舒晓鸥及其团队对美国西南部7万多人,以及约1.3万名上海居民进行了跟踪研究。对参与者每天食用花生量及其他坚果进行调查,并根据食用量的大小分成5组,每天食用量从不足0.95克到18.45克花生不等。结果发现:吃花生和坚果能降低心脏病和中风死亡风险。在美国参与者中,吃花生最多的人比吃花生最少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1%。在中国参与者中,同样情况死亡风险下降了17%。 //   之前多项研究将食用坚果同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低联系起来,但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富裕的白种人。最新研究的调查对象更为广泛。研究人员称:花生与坚果不属于一类食品,花生是豆科植物,但它包含许多与坚果相似的营养成分和植物化学物质。可以确定,花生和昂贵的坚果对人体一样有益。  研究人员强调,这只是观察性健康研究,但结果说明吃花生或坚果有益健康。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血管研究所的伊桑·魏斯博士表示:“我们一直被告知坚果高脂、高热,应该不吃或少吃,但这一想法应该予以摒弃。”每天坚持吃一小把花生或坚果有益健康长寿。

健康饮食 2021-07-28
<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