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年免费有四个节日 1.春节,已经免费过了,每年具体日期不定,在这里就不说了清明高速路免费吗。 2清明节,免费时间是2018年4月5日0点到2018年4月7日24点。 3.五一劳动节,免费时间是2018年5月1日0点到2018年5月3日24点。 4.国庆节,免费时间是2018年10月1日0点到2018年10月7日24点。 注意:以上四个节日免费,其余时间不免费; 快到免费截止时间时,就近站点下高 速,再上高速。 清明节高速公路哪几天免费? 2024年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哪几天? 4月5日高速免费的24点,过了24点上高速的需要收费。 主要针对7座及7座以下的小轿车实行免收费政策,高速路免费通行,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站的时间为准。 只要在免费时段(4月3日0时至4月5日24时)下高速,都不会收费。 但超过免费时段下高速,则会被收取全程费用,不按照分段计费,好朋友们出行注意规划好时间哦。 免费跑高速公路的时候会遭遇堵车,所以希望大家提前使用手机导航规划路线,尽量避开堵车严重的路段,而且开车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酒后开车,更不要开车的时候忘记系安全带。 总之,清明节高速公路免费的,只要在免费通行时间段上下高速都是不会收费的,但是过了免费时间段就会收费。 简单的理解就是,必须在免费的时间段内驶出高速公路,才能够享受免费,比如,在收费时间段内进入高速,免费时间段内出高速,是免费的(不管是人工通道取卡,还是走ETC,都可以免费);免费时间段进入高速,免费时间段出高速也是免费的;免费时间进入高速公路,收费时间出高速,就不会免费了,将会被收取全程高速费用,已经有好朋友吃过亏了,所以在高速公路免费时间即将结束时,需要先下高速,再取卡上高速,这样能省去不少的费用。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收费时间从ETC进入高速,免费时间在ETC通道驶离高速,会被高速收费龙门架收取收费时间段内的费用,被分段扣费,这一认知是错误的,现在ETC系统已经完善,收费站具有全程计费的能力,一次行程,一次计费,龙门架只作为记录车辆行驶路径的功能,将行驶数据传输到收费站,由收费站完成扣费,龙门架只记录,并不扣费,只要ETC车辆在免费时间段出高速,依然是免费的,如果是在ETC车道进,人工通道出,高速公路系统没有出站信息,下次上高速时很有可能会有点麻烦,需要先删除之前的高速记录才行,所以我们上下高速时,要么人工进,人工出,要么ETC进,ETC出,最好避免ETC进,人工出。
1、菊花,以白色或黄色为主调,避免鲜艳的色彩。2、康乃馨,选择多头康乃馨,自然又有层次感。3、白玫瑰,象征着对逝者的惋惜和怀念。4、郁金香,透露出优雅的清秀之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5、百合花,适合相对保守的人使用。 清明节上坟用哪种花 1、菊花 清明节上坟可以用菊花,菊花的种类繁多,有大菊花、非洲菊、翠菊等,颜色以白色或黄色为主调,避免搭配过于鲜艳的色彩。 2、康乃馨 康乃馨有单头和多头两种,如果康乃馨为上坟花束的主色调,选择多头自然又有层次感,康乃馨散发出的素雅香气和花朵素净的颜色十分适合悼念死者。 3、白玫瑰 白玫瑰通常象征着对逝者的惋惜和怀念,用以上坟可以表达出对逝者的尊敬,传达出内心的哀思之情,外形上看起来也比较体面。 4、郁金香 郁金香本身会透露出一股优雅的清秀之气,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将其放在逝者的坟头,可以表现出他们的不畏世俗的品质。 5、百合花 百合花比较适合相对保守的人使用,可以将百合花作为主花,再点缀部分红色或粉色的鲜花,温暖的颜色更能体现出对逝者绵绵的思念之情。 neiye_fyshang();
指导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刘嘉芬 主治医师 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清明,即天清地明,也就是说到了这个节气天气转暖,风和日丽,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生机勃勃。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春耕的好季节。清明是一个节气,原本不是一个节日,作为节日是在唐朝形成的,唐代宗李豫将寒食节并入了清明节。寒食节是什么节?它的由来起始于春秋战国时代,传说是纪念晋国大夫介子推的节日。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19年,备受艰辛,粮食耗尽时,介子推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备受感动,但重耳返国主政后,子推拒绝与言禄之人同位,携母隐归山林。晋文公求贤不得,放火焚山,逼其出山,结果子推死于柳树之下。为纪念介子推,设立了寒食节。清明节有哪些传统的活动项目呢?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孝道的集中体现,从扫墓祭祖、到植树、踏青,到唐代时达到顶峰,拔河、踢球、荡秋千、放风筝等都是清明的活动内容。古人认为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祈求放走秽气的习俗。中医怎么看待呢?清明节已到暮春,春天对应五脏属于肝,属于木,这时肝气旺盛,应适当给予疏肝,以免肝气郁滞肝阳上亢。放风筝通过跑动,舒筋活络,肝气条达,心情愉悦,顺应天时人和,少生病,秽气则消。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符合中医养生理念的。那在饮食上,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1、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明传统的应季食物,青团。有人评价它为最能代表春天的食物,南北方各省均有差异,江南地区盛行。我们广东的青团,应该就类似客家人的青粄,多采用艾叶加入糯米粉中,包裹各种馅料,口感细腻绵长。也有加入麻叶、鸡矢藤等草药的。艾叶,功效温经散寒止痛;糯米,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所以青团的组合非常适合一些脾胃虚寒、腹泻的人员使用。但如果脾胃运化功能比较差,痰湿明显的,经常感觉腹胀、纳差这一类病人,尽量少吃。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很疑惑,糯米到底是养胃还是伤胃?这个要从糯米的分子结构说起。不管糯米还是大米小米,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淀粉有两种构成方式,一个是直链淀粉,一个是支链淀粉。两种类型淀粉在各类食物中含量不同,普通大米有70-75%左右的支链,但糯米几乎全部都是支链淀粉。淀粉糊化需要温度,直链含量越高,需要温度越高,因此糯米在较低温度即可糊化,容易吸收,所以说它养胃。但为什么吃多了会难受呢?因为支链淀粉黏性比较大,经过烹煮后质地更紧密,同样体积大小的糯米含量远比大米高。一句话总结就是,不知不觉吃多了!因此青团美味,也不可贪吃哦。因此胃肠功能差的,建议食用刚煮好的、热的、少油少糖的。胃肠功能好的,就自己把控吧。吃了又怕消化不良,怎么办?可以试一下陈皮麦芽水,或者就在大麦茶里直接加陈皮来泡服也是可以的。2、少吃发物,这个时节到了暮春,春夏交际,此时肝气旺盛,所谓过犹不及,如果再食用发物,动风生痰,容易造成肝气乘脾,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发物有哪些呢:竹笋、公鸡肉、鹅肉、羊肉等。3、食用柔肝益肺的食物,比如淡菜、荠菜、菠菜、白菜干等。菠菜味甘辛,性凉,具有平肝养血的功效。4、广东气候潮湿,这个时候开始雨水增多,因此祛湿的食材也可以日常添加。比如黄豆、扁豆、眉豆、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等。 // 推荐陈皮薏苡仁水鸭汤。或者陈皮焗水鸭,使用大量陈皮还有部分祛湿芳香类中草药,比如豆蔻、草果一类,口感清爽开胃,适合重口味的你。为什么选择水鸭?鸭肉归脾胃经,味甘性凉,和胃消食,补益气阴,加上健脾化湿类中药,这个搭配健脾开胃不伤阴。不喜欢吃鸭怎么办,五指毛桃煲鸡汤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讯员:林惠芳)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清明节的来由 清明节的来由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剩。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有什么习俗?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明清以来,有“吃清明团”、“送百虫”、“水嬉”等风俗。由于清明和“聪明”谐音,故又称“聪明节”,江南民间有此日生子最佳的说法。现今,清明有祭祖、扫墓、祭扫烈士墓、植树、踏青以及吃青团子等风俗。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是哪一天?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对更多中国家庭来说,是祭奠家族中已逝先辈的日子。这种祭奠的活动就是让我们不要忘却那些曾经对我们给予过关爱和支持的人,因为“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遗忘才是”。很多孩子可能已经经历过失去心爱的宠物、家中长辈的过世等等跟“死亡”相关的经历。家长们对此采取的态度很可能是,避而不谈、含糊其辞或是转移话题。现在突然觉得,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如何跟孩子讨论“死”这件事。下面跟随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了解一下吧! “死亡”成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禁忌 其实,对于死亡这件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它是一件既神秘,同时又带有一些恐怖色彩的事件。因为,我们不知道人死去以后的状态是什么。虽然,医学给出了关于死亡的生理指标。但在这些生理功能丧失之后,所谓的灵魂是不是会消失呢?已有的科学知识虽然告诉我们,人没有灵魂,死后不会进入天堂,也不会踏入地狱。但是,对于亡灵世界的遐想,从来没有在人类世界中消失过。 正是由于这种恐惧感,很多成人就会有意识地回避死亡这件事情。成年人自己有对死亡的焦虑、恐慌和回避态度,所以认为让孩子面对这个问题也会产生恐惧。 此外,有些成年人还会觉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跟他们谈论这个话题,未免过于残酷。童年本身就应该是“天堂般的”,应该充满童话般的美好,作为家长有责任维护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而死亡的存在,会破坏这个童话世界。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父母认为孩子并不关心死亡这个话题。但其实很多研究都发现,孩子非常关心“死”这件事情。 探讨“死亡”让孩子学会面对人生 很多家长在孩子只有一两岁的时候,都喜欢跟孩子玩一个游戏,就是用双手将自己的脸蒙住,然后再拿开。这个游戏的英文名字叫“Peek a boo”。据说这个游戏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古老的英文单词“dead”或“alive”。可见,死亡从来都不是跟孩子不相关的事件。 在孩子的自我概念还没建立之前,孩子们很少会考虑与自己相关的问题。但随着自我概念的不断发展,孩子越来越多地思考与自我有关的问题。死亡就是这里面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能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例如自己最爱的宠物死去了,爱的花花草草失去了生命,自己家人的离开等等。这些应激事件的出现,都会激发孩子对于“死亡”的好奇,促使他们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果,能够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跟孩子讲述“死”这件事,那么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能更好地面对和处理这类事件。 跟孩子讨论死亡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从小就在孩子心中埋下珍惜自己生命的种子。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能够有意识地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相信大家最近几年都听说过,年轻人因为表白被拒就草草结束自己生命的一些相关报道吧。很多人一边为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感到惋惜,另一边又觉得年轻人为何如此不珍视自己的生命。这跟我们生命教育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既然很有必要跟孩子聊聊“死”这件事,那我们就来看看,该怎么跟孩子谈论死亡。如果孩子问到家长关于死这个事情,或是家中正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家长该怎么跟孩子讲述死亡呢?这里有几个方法教给家长们。 1、跟孩子探讨他所能理解的死亡 低龄的孩子,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守恒观念,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里,死亡并不是一种彻底的消失,而是去了某处。死者此后的生活,还会在那里延续。如果孩子很小,像三四岁的样子,不用急于纠正孩子对“死亡”的认知,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有的认知思维。 2、不要回避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家长要诚恳地回答这类问题 使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来描述死亡的状态,比如:不能呼吸、不能说话、不能思考等等,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来解释这个问题。让孩子能够了解死亡的状态。 3、接纳孩子的悲伤情绪 如果孩子失去了心爱的宠物,非常伤心,不要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再买一个好了。”要陪伴孩子共同度过这段情绪。如果,作为家长的你,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话语来宽慰孩子,那就什么都不要说,静静地陪伴孩子就好了。这里我说的陪伴是真诚的陪伴,而不是心在别处的陪伴,就好比,孩子还处在悲伤之中,但爸爸妈妈却很开心地讨论要去看什么好看的电影或是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样就很不合适了。 4、安排简单的仪式 如果孩子因为心爱的小动物死去了而非常难过,除了让孩子理解死亡外,还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仪式”。例如让孩子跟自己的宠物告别,收拾好孩子的宠物曾使用过的东西,将这些物品进行处理,比如埋掉之类的。让孩子能够在这样一个有仪式的过程中,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离开这个现实。如果家中有人离世,孩子小的话,可以在一段时间以后或是孩子问起来的时候告诉事实。如果孩子比较大了,风俗允许的地方,还是可以参加相关的告别仪式。 5、可以选择一些绘本来更好地引导孩子面对这件事 绘本讲述的故事非常容易让孩子接受,并且能够理解绘本主人公经历的事情和情绪,对于学龄前的孩子而言,有非常好的教育效果。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讲述有关“死亡”内容的绘本。
清明节去踏青?踏青提防光过敏 踏青提防光过敏 皮肤科医生说,“春天是外出踏青旅游的旺季,据调查,人群中约有30%的人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其中春天人体对紫外线敏感性最高。” 光过敏是紫外线照射(如日晒)后,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或大疱性皮疹,会伴有灼热和痒痛感。春天的光过敏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因为春天的紫外线看上去并不强烈,因此许多女性出门都不用隔离霜、防晒霜,其实春天属于光过敏的高发期。 另外吃了含有光过敏性物质的食物,如菠菜、荠菜、芹菜、莴苣、马兰头等,出门后,便容易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的情况。因此这些含有光过敏性物质的食物最好选在晚上吃,也不要餐餐都吃。本来就有过敏体质的人,更应避免吃这些食物。 赏花需防花粉过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感冒,除了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疼,还伴有眼痒、流泪、鼻痒等症状,其实这不是感冒了,而是花粉症。 专家指出,要预防花粉过敏,首先应尽量躲避花粉,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吸入致敏花粉,利用好天气时将屋内屋外打扫一遍,遇干热或大风的天气,可关闭门窗或加挂窗帘;如果天气许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换床罩、被单,注意身体清洁,将残留在皮肤、头发上的花粉彻底清除,以阻挡或减少花粉入侵屋内。出外赏花的人们,最好避开花粉高峰时段,出门前30分钟先服用抗敏药物,且最好能随身携带口罩备用,并穿着长袖衣物,避免直接与过敏原接触,以减少花粉侵入。 皮肤痒喝些普洱茶 初春天气依然寒冷干燥,很容易产生痒的感觉。除了要注意补水和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外,喝茶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这是因为茶叶里富含微量元素锰,对皮肤有不错的保护作用。可以喝普洱茶和红茶,它们比绿茶所含的锰要更多些。还有坚果和豆制品也可多吃点,它们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能很好地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再搭配上粗粮和水果、蔬菜,皮肤痒的情况就会好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