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节气
2019年雨水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9年雨水时间

2019年雨水节气是农历几月几日 2019年雨水时间

2019年雨水节气时间:2019年2月19日 07:03:51,农历2019年正月(大)十五。 2024年雨水节气时间:2024年2月19日 12:56:53,农历2024年正月(小)廿六。 雨水节气时间 每年02月18~20日 雨水是什么意思 雨水英文翻译:Rain Water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时,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雨水三候 獭祭鱼: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候雁北: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草木萌动: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雨水节气介绍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节气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 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习俗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养生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是哪天 2019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07:03:51,农历 2019年正月(大)十五 2024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12:56:53,农历 2024年正月(小)廿六 2024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18:43:49,农历 2024年正月(小)初七 2022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00:42:50,农历 2022年正月(大)十九 2023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06:34:05,农历 2023年正月(小)廿九 2024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12:12:58,农历 2024年正月(小)初十 2025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18:06:18,农历 2025年正月(大)廿一 2026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23:51:39,农历 2026年正月(大)初二 2027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05:33:10,农历 2027年正月(大)十四 2028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11:25:42,农历 2028年正月(大)廿五 2029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17:07:34,农历 2029年正月(大)初六 2030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22:59:34,农历 2030年正月(小)十六 2031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04:50:30,农历 2031年正月(小)廿八 2032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10:31:49,农历 2032年正月(大)初九 2033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16:33:22,农历 2033年正月(小)十九 2034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22:29:43,农历 2033年腊月(大)三十 2035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04:15:39,农历 2035年正月(大)十二 2036年雨水时间:2月19日 10:13:46,农历 2036年正月(大)廿三 2037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15:58:22,农历 2037年正月(大)初四 2038年雨水时间:2月18日 21:51:33,农历 2038年正月(大)十五

二十四节气 2019-01-17 11:20:46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

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节气时间对照查询表

2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表 春季  日 期 夏季  日 期 秋季  日 期 冬季  日 期 立春 2月3-5日 立夏 5月5-7日 立秋 8月7-9日 立冬 11月7-8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满 5月20-22日 处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惊蛰 3月5-7日 芒种 6月5-7日 白露 9月7-9日 大雪 12月6-8日 春分 3月20-22日 夏至 6月21-22日 秋分 9月22-24日 冬至 12月21-23日 清明 4月4-6日 小暑 7月6-8日 寒露 10月8-9日 小寒 1月5-7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大寒 1月20-21日   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人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2019-01-03 22:45:00  
收获的前奏——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收获的前奏——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收获的前奏——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小满节气的来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1]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小满节气的习俗 祭车神——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祭蚕——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 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小满节气与中国传统文化 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是最著名的一首。诗中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此外,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而在田间地头中,到了小满时节, 农民们更像照顾蹒跚学步、时常跌跤的幼童一样,悉心照料着尚处小满还未成熟的庄稼。他们在麦田里观着天色,算着时间,盼望着饱满的青绿能带来沉甸甸的金黄。

风俗习惯 2015-11-13 16:53:34  
大寒吃什么?盘点各地大寒节气饮食习俗

大寒吃什么?盘点各地大寒节气饮食习俗

大寒吃什么?盘点各地大寒节气饮食习俗 有谚语称“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意思是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大寒饮食习俗: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大寒饮食习俗: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 大寒饮食习俗: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大寒饮食习俗:糯米饭 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大寒饮食习俗: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因为营养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慢慢释放出来。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因此,熬制鸡汤时应该选用砂锅,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后调小火慢炖。此外,在熬汤时,尽量不要揭锅盖,不然容易“跑气”影响鸡汤的滋味。

饮食文化 2016-01-19 19:20:54  
糯米饭腊八粥菜饭 小寒节气传统食物盘点

糯米饭腊八粥菜饭 小寒节气传统食物盘点

糯米饭腊八粥菜饭 小寒节气传统食物盘点 小寒节气吃什么呢?小寒节气都有哪些传统食物呢?一起来看一下。 1、小寒节气吃什么: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上来说,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2、小寒节气吃什么: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朋友们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更适合自己的体质。 3、小寒节气吃什么:羊肉 “小寒”时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人们很容易被风寒侵袭,抵御严寒最快速有效的办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以“当归生姜”为主要原料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较为严重的白领一族;而有严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的人群,则适合进补“羊肾红参粥”,有益气壮阳的作用。 4、小寒节气吃什么:菜饭 小寒节气,老南京讲究吃菜饭,其来源估计与天冷进补有关系。所谓菜饭就是青菜和米饭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肠、火腿、板鸭丁。其中矮脚黄、板鸭都是南京的着名特产,极具南京特色。 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过去则是家庭条件较富裕的人们才能享用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会往菜饭里埋一勺猪油,那时候平时饭菜没有多少油水,因此“猪油拌饭”吃起来格外香。 5、小寒节气吃什么: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6、小寒节气吃什么:鸡汤 老南京还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据说,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母鸡炖汤,搭配点养生材料会更好。家里有什么就放点什么,红枣、莲子、枸杞、桂圆等等的,也可搭配香菇、山药、虫草花,或者干贝、海米都行,味道都鲜美平和。小火慢慢煲煮2-3个小时,然后将上面的油脂撇去,鸡去骨拆肉,直接吃喝,做火锅汤底,或者早晨用鸡汤煮面都不错的。

饮食文化 2016-01-06 13:06:47  
小暑节气养生应吃的食物 黄鳝补气绿豆芽降暑别错过

小暑节气养生应吃的食物 黄鳝补气绿豆芽降暑别错过

小暑时节,天气开始热起来了。在民间有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尤其是经常在外干活的人,在小暑这个节气就要打好基础,为大暑最热的节气做好准备。今天运河边百科(www.yunhebian.com)就来跟大家说说小暑节气最应该吃什么? 夏天的到来,让本身就容易体弱的女性,加上出汗多、又长期吹着空调、电扇,就更容易让寒气入侵,导致体质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补气,黄鳝就是一个很好的食材。 在中医上认为,黄鳝味甘性温,有补气养血、强身健体等功效,适合浑身无力、脸色苍白的人群食用。平时熬黄鳝汤,加上一点黄芪,养生的效果还会更好。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还要注意黄鳝的做法,不建议用大量的油、盐等调味品,可以炖着吃、煮着吃,味道清淡一些,还可以预防消化道疾病,避免腹泻等情况。同时把黄鳝烹饪成熟,谨防食物中毒。 黄鳝是一宝,山药也是一宝,山药中的支链淀粉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可是一个好东西。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无论用什么办法烹饪,做出来的山药就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上发现,山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消化道粘膜,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的消化酶,对于消化不良的人,山药可以帮你促进肠胃消化,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好的养胃食材。 要大家注意的是,别用白糖蘸着吃就可以了,这种吃法反而会让人们摄入大量热量,对健康不利。对于接触到山药黏液就手痒痒的人,在切山药皮时戴上手套就可以了。 最后跟大家说的一宝就是绿豆芽,绿豆芽所用的主要食材是绿豆。对于绿豆比较敏感的人,如一吃绿豆就容易腹泻。在这种情况下,吃绿豆芽还可以弥补不能吃绿豆的遗憾。 并且,绿豆发芽之后,在某些营养物质上,如很多人都想要摄入的维生素C,发芽后的绿豆芽是绿豆的30倍左右,有着润肤美容、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 在小暑节气吃点绿豆芽,还有清热解毒、降暑、减肥等好处。在烹饪时,还可以放点胡萝卜丝、韭菜、鸡蛋,营养健康还美观,关键是还能养生,何乐为不为呢。 民间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由于在这一节气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因此千万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除了多吃解暑清淡的食物之外,阳气较为虚弱的群体,同样应适当进补一些温热的食材。今天,新华吃典的大厨就将为我们的读者们奉献一桌美味又养生的食物。  手撕干拌鳝 主料:鳝鱼 辅料:干辣椒面、花椒、葱段、姜丝少许, 调料:盐、味精、鸡精、胡椒粉、白糖、辣椒油、麻油 步骤:1.将鳝鱼在火上烤熟; 2.用手撕成丝; 3.将所有调味瓶拌匀装盘即可。 点评:鲜亮的色泽、醇厚的口感,在大量花椒、红辣椒的掺和中,以鳝鱼为主料的此道菜品味道独特而鲜美,辣而不腻、麻而可口,更能勾起儿时的回忆。对于一众吃货来说,无疑是一道不可错过的佳品。 鳝鱼 鳝鱼属温热带鱼类,性味甘、温。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解毒、除风湿等功效。其补益功能更是对身体虚弱、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 相宜的黄金搭配 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鳝鱼+豆腐——益气养血 鳝鱼+韭菜——补肾壮阳 鳝鱼+蕹菜——祛风湿 肝腰合炒 主料:猪肝、腰花 辅料:葱段、泡海椒、木耳、泡姜、 调料:豆瓣酱、精盐、鸡精、淀粉、料酒 步骤:1.猪肝切片,猪腰洗净切刀花,放入料酒、鸡精、盐、淀粉腌制; 2.油温至四成熟后,放入豆瓣、泡椒、泡姜,随后倒入猪肝、腰花,快速翻炒; 3.木耳、葱段炒熟,随后淀粉勾芡即可。 点评:此道菜品可以算做是川菜中的经典小炒了,不仅大厨们会做,家里人不时也会露上两手。肝腰的鲜爽,再配以泡椒味的浓郁,放入口中的美妙滋味只有品尝过的人,才得以明白何谓回味悠长。 猪肝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适宜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缺铁性贫血者食用;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模糊不清,以及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后同样适宜食用。 相宜的黄金搭配 猪肝+胡萝卜——养肝明目 猪肝+菠菜——滋阴养血 猪肝+芹菜——养血平肝 香麻鸡 主料:三黄鸡 辅料:大葱、干海椒、花椒 调料:鸡精、耗油、盐 步骤:1.三黄鸡煮熟,切成件,放入盘中 2.锅内倒入姜、蒜,放入料酒后加高汤及调料,将上述调味料烧开后,倒入盘中 3.锅内加油,放入葱白、花椒、海椒,淋汁即可。 点评:千万不要被菜品中火红辣椒的外表给迷惑,放入了大量葱白的它可是葱香浓郁、香麻爽口。鸡肉鲜香滑嫩的口感恰到好处,肉质不仅有嚼劲,更是将各种配料的精华尽数吸收,妙不可言。 鸡肉 鸡肉味甘,性微温。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用于虚损羸瘦,病后体弱乏力;脾胃虚弱,食少反胃,气血不足,头晕心悸等。 相宜的黄金搭配 鸡肉+冬瓜——健脾利水 鸡肉+栗子——补血养肾 鸡肉+百合——清心安神

健康饮食 2019-07-06 08:55:57  
大寒时节适合吃的食物,大寒节气常用药膳

大寒时节适合吃的食物,大寒节气常用药膳

 大寒节气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那么我们吃什么才最好呢,下面来看一下大寒节气常用药膳吧! 导语 大寒节气的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大寒节气吃什么好呢?大家都知道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不少年份“春节”就在大寒节气之中。其实只要人们按照天气特点安排生活调节饮食,知道大寒吃什么,就能趋利避害,增强人民的体质,从而欢欢喜喜地渡过新春佳节。 山药黑芝麻糊 :山药15克,黑芝麻150克,粳米60克,鲜牛奶200克,冰糖100克,玫瑰糖6克。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滤干。山药切成小颗粒。黑芝麻洗净后晒干,入锅炒香,加鲜牛奶和清水拌匀,磨成浆,滤出浆汁。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将浆水倒入锅内与冰糖搅匀,加入玫瑰糖,边煮边搅拌成糊,熟后即成。当点心,每日2次。有滋补肝肾的功效。    远志枣仁粥 :远志肉10克,酸枣仁10克,粳米50克。将远志、枣仁、粳米洗净,粳米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远志,枣仁,小火煮至粥熟即成。晚间睡前服食。有滋阴养血安神的功效。       枸杞鸡肉汤 :鸡半只,枸杞子15克,淮山30克,生姜片15克,精盐适量。将鸡肉洗净切块,倒入开水锅中烫一下取出,以去除腥味,然后把鸡块放入砂锅中,加入淮山药、枸杞子、生姜片及适量开水,用小火煮至肉烂汤香,调入盐,再煮一沸即成。当主餐,随意食用。有补肝益肾,温中益气的功效。       山药羊肉汤 :羊肉500克,淮山药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20克,精盐3克。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放入沸水砂锅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药用清水润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药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放凉。将羊肉切成片,倒入碗内即成。当菜佐餐,随意食用。有补脾肾,温中暖下的功效。       姜汁牛肉饭 :鲜牛肉100克,姜汁5克,粳米500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些酱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饭,待锅中水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熟即成。作主食,随意食用。有益气和胃,补虚消肿的功效。       健脾祛湿粥 :扁豆15克,茯苓10克,木棉花2朵,赤小豆5克,川箅薢5克,粳米150克。上述用料前5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熬煮3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烂粥成。有健脾和胃,祛湿消滞的功效。      由于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      首先,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      最后,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日常饮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的食物有紫苏叶、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当有人因外感风寒而致轻度感冒时,常常会用生姜加红糖水来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蔬菜百科 2014-07-29 15:16:51
小雪节气吃什么 小雪节气养生必吃食物

小雪节气吃什么 小雪节气养生必吃食物

 一般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在这个冰冻的时候,小雪吃什么好呢? “小雪”要养生 就得多吃黑! 像黑米、黑大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以抵抗寒冷,而且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同时,除了上面说到的素食外,我们还有一些黑色的鱼类可供大家选择。 泥鳅: 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鳝鱼: 味甘性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主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恶露不净、下痢脓血、痔瘘。可清汤煮、清蒸或入药膳,以肉为丸沸水清汆。外用捣敷或剖片贴敷。 鲤鱼 :味甘性平。具有利水、消肿、下气、通乳的功效,主治水肿胀满、脚气病、黄疸、咳嗽气逆、乳汁不通。可清汤煮、清蒸、糖醋或煨。 鲫鱼 :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淋证、痈肿、溃疡。可清汤煮、清蒸、煎或入药膳,入丸散剂,外用捣敷。   这个季节宜吃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这个季节宜吃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为了改善心情可增加以下食物的摄取:全麦面包:研究人员建议把面食、点心类食物当作可以吃的抗抑郁剂。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改善心情,效果慢但更合乎健康原则。微量矿物质硒能振奋情绪,全麦面包等全谷类食物也富含硒。鸡肉、海鲜等食物也含有较多的硒。 香蕉 :当人体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时,会出现失眠、烦躁、悲观、厌世等一系列抑郁症状。香蕉中含有这种物质,适当增加香蕉的摄入会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宁、快活。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吃。 菠菜 :叶酸摄入不足的人容易出现失眠、健忘、焦虑等抑郁症状。菠菜中富含叶酸,芦笋、猕猴桃、牡蛎、橘子、豌豆、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中也都含有叶酸。另外粗面粉制品、谷物颗粒、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台南县归仁乡的“沙仑小西瓜”盛产在冬天,瓜香肉甜,它是南部冬天水果的极品。

蔬菜百科 2014-07-29 14:36:06
谷雨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谷雨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一个,它在每年的春天,但对于谷雨这个节气的由来人们了解的并不多,也不知道在这个节气有哪些习俗存在,如果大家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可随我一起去寻找答案,能让大家详细了解谷雨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谷雨节气的由来 关于谷雨这个节气的来历,据说在古书淮南子中有明文记载,据说古代皇帝在春末夏初发布了诏令,宣布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仓颉造字成功,他号召全天下的陈铭共同学习,就在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据说雨中落下了无数的谷米,于是人们把这一天就叫做谷雨,后来谷雨就成了二十四节气的一个。 谷雨节的习俗 1、走谷雨 谷雨节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是谷雨节,有走谷雨的习俗,据说在谷雨这一天青年妇女都会去走亲戚,没有亲戚的也可以去野外走走,多接触一下大自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能强身健体,能让人类与大自然更好的融合。 2、喝谷雨茶 在有些地区谷雨,还有喝谷雨茶的习俗,据说在谷雨这一天多喝茶能清火辟邪而且能清肝明目,但在中国南方地区谷雨并没有喝谷雨茶的习惯,但有在谷雨这一天去摘茶的习俗。 3、祭海 在一些靠海的渔村谷雨这一天,还是祭祀的好日子,这时正是春海水暖之时,是渔民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人们喜欢在谷雨这一天祭祀海神,希望能得到海神的保佑,能让他们平安出海,满载而归。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与谷雨节气相关的知识,能让大家了解古语的由来和习俗,能让大家知道在不同地区古语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能让大家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多一些了解。其实谷雨除了上面介绍的这些习俗以外,还有尽杀五毒的习俗。在谷雨前后,人们会消杀田间的病虫害,也会张贴谷雨贴来驱凶纳吉。 

保质常识 2021-01-31 09:49:20
<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