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技巧
家里必备两种勾芡淀粉

家里必备两种勾芡淀粉

  做菜勾芡是营养专家提倡的烹调方式,它不但能“锁住”菜肴中的营养成分,还能保护胃黏膜。现在市面上不仅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还有绿豆淀粉等,让消费者挑花了眼。本期,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   这些淀粉都是从粮食作物中提取加工得到的。不同的淀粉中,支链和直链结构的比例不同,影响勾芡的黏度和亮度。其中,玉米淀粉应用最广,吸湿性强。主要用于滑炒、滑熘、醋熘、氽、爆等技法成菜的烹制中,使食材的口感更为软滑。尤其对于细嫩部位的鸡、鸭、鹅“三禽”和猪、牛、羊“三畜”,以及鱼、虾、蟹等海河鲜原料,玉米淀粉的上浆效果很好。而土豆淀粉黏性足,质地细腻,色洁白,尤其是透明度很好,常用羹类勾芡。因此,家庭烹调中备好这两种淀粉就已经足够了。 //   此外,绿豆淀粉透明度比玉米淀粉好,稳定性比土豆淀粉好,但黏度特别大,极容易成块,一般用来做凉粉和粉丝;木薯淀粉口感很有弹性,一般多用于精调味道的食品,比如蛋糕布丁等,西米露里面的西米也是由它加工成的;小麦淀粉是麦麸洗面筋后加工而成的,用来勾芡容易沉淀,一般作水晶透明中式点心用,比如水晶冰皮月饼等。

烹饪技巧 2021-09-06
炒绿叶菜少放醋

炒绿叶菜少放醋

  烹调菜肴时适当加点醋,不但使菜脆嫩好吃,还能保护维生素,促进钙、铁、磷等矿物质的溶解吸收,但并不是所有的菜都适合放醋。   绿叶菜呈现翠绿色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其衍生物。绿叶蔬菜中的叶绿素一般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加热烹调过程中,叶绿素非常不稳定。研究证明,醋中含有的乙酸(醋酸)会破坏叶绿素的结构,将叶绿素变成“脱镁叶绿素”,失去其原有的绿色,蔬菜也会迅速变成黄褐色。这样既破坏了菜肴的美感,又使菜肴营养价值降低,因此,烹炒绿叶菜要少加醋或不加醋。 //   需要提醒的是,叶绿素在室温下不容易被乙酸破坏。因此,凉拌绿叶菜时可以适当放些醋。

烹饪技巧 2021-09-06
豆腐怎么吃最营养

豆腐怎么吃最营养

  豆腐是我国的“国菜”,不管是自家餐桌还是高档宴席上,都能找到它的身影。豆腐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到底哪种做法最能发挥它的营养呢?我们来给常见的豆腐做法排个序吧。   第一名,冻豆腐,最常用于涮火锅和做汤。豆腐在冷冻后,组织间的水分冻结形成冰,这些冰结晶会把豆腐的网状结构撑大,从而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而且,冷冻后豆腐中的钙、蛋白质等营养素基本上没有损失。冻豆腐的做法也简单,把切好的豆腐凉水下锅,加适量盐,待水煮开后,继续煮1分钟,将豆腐捞出,过凉沥干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即可。  第二名,拌豆腐,如小葱拌豆腐和皮蛋豆腐等。这是豆腐最简单的烹调方式,对其中营养素的影响也最小,且不会引入过多的油脂。需要提醒的是,豆腐比较容易变质,买回家后最好先彻底加热,拌时要少加盐。 //   第三名,烧、炖、煮豆腐,如麻婆豆腐、鲫鱼豆腐汤、肉末豆腐等。这是大家最常用的烹调方法,此过程中,豆腐本身的营养损失较小,且跟其他食物搭配,营养素利用也更全面合理,但烹调中容易引入过多的油盐,从而对健康不利。炖煮豆腐除了要少油少盐外,还要给豆腐找好“搭档”。比如搭配鱼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可以促进豆腐中钙的吸收利用;搭配肉类等可以实现氨基酸互补,使蛋白质的组成更加合理;搭配青菜,可以补充更加丰富的维生素。  第四名,煎、炸豆腐,如千页豆腐等。煎炸之后,豆腐表面微黄,口感香脆浓郁,特别受人喜爱。但这样烹调使豆腐的含油量大大提高,而且煎炸时温度往往过高,豆腐的营养损失也最严重,甚至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建议尽量避免这种烹调方式,若实在要用,要控制好用油量、油温和加热时间。  除此之外,把豆腐做成腐乳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吃法,因为豆腐发酵后,部分蛋白质变成了更容易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和多肽,并且产生更多的B族维生素,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率也会提高。但自己在家制作容易染上杂菌,可能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建议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烹饪技巧 2021-09-06
怎样才能减盐不减咸

怎样才能减盐不减咸

  众所周知,减盐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但是,一些重口味的人,尤其中国北方人,菜里少了咸味,就觉得难以下咽。 //   对此,营养专家鲍建松博士以自己的经验为百姓支招:做菜时,可用酱油、豆酱、芝麻酱调味,或用葱、姜、蒜等香料提味。酱油、豆酱所含的盐分远低于单纯用盐,而且做出的菜比直接用盐味道更好;北方人日常膳食多为咸香味,可适当改善口味,用甜、酸、辣味代替咸味。比如灵活运用蔗糖烹制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还可促进食欲。同时具有天然酸味的柠檬、橘子、番茄等都可以用;可以利用蔬菜本身的强烈风味,如番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提味,如番茄炒蛋。青菜少放盐,否则容易出汤,导致水溶性维生素丢失;炒菜出锅时再放盐,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而是均匀散在表面,能减少摄盐量;或把盐直接撒在菜上,舌部味蕾受到强烈刺激,能唤起食欲;鲜鱼类可采用清蒸、油浸等少油、少盐的方法;肉类也可以做成蒜泥白肉、麻辣白肉等菜肴,既可改善风味又减少盐的摄入;老百姓在做菜的时候,先加盐和味精,然后再额外添加酱油和酱料,这种烹饪习惯往往很容易让钠盐摄入过量。建议用鸡精和鸡粉来烹制家常菜,不仅味道更加鲜美,而且利用原料中天然咸味来取代部分钠盐的调味作用,可以适当少用钠盐,从而提高菜肴营养水平。

烹饪技巧 2021-09-06
五招去鱼腥最有效

五招去鱼腥最有效

  鱼类热量少、口感好,并且营养丰富,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吃。但人们却因为鱼的腥味而烦恼,要怎样才可以去除鱼的腥味呢?其实,只要好好地把握技巧,就可以有效地去除鱼的腥味了。下面小编教你如何去鱼腥。   1.煎鱼防粘锅。可在烧热的锅里放油后再撒些盐,也可净锅后用生姜把锅擦一遍。还可把锅烧的热一点,油温高一点,再放入鱼,鱼遇到高油温表皮会立即变硬,不会粘锅,然后再改用小火把鱼煎透。  2.烧鱼防肉碎。在做红烧鱼前,先在锅里把鱼煎透或炸透,油量要大,油温要高。烧鱼时汤不宜过多,一般以水没过鱼为度。不要翻动鱼身,烧制过程中,用勺将汤汁不断浇淋在鱼身上,这样即使鱼肉入味,还可以保持鱼的原形。  3.去腥晚放姜。烧鱼时有人喜欢把姜与鱼一起下锅,认为这样可去除鱼腥。其实不然,过早放姜会使得鱼体浸出蛋白质阻碍生姜的去腥效果。可以先把鱼在锅里煮一会儿,待蛋白质凝固后再放姜;也可在爆锅时烹入少量醋和料酒,起到去腥解腻增香的作用。如果还是觉着有腥味,出锅前撒上点蒜末,效果非常好,特别是烹制长时间冰冻的鱼。 //   4.蒸鱼用开水。蒸鱼时先将锅内水烧开,再蒸鱼,切忌用冷水蒸。因为鱼在突遇高温时,外部组织凝固,可锁住内部鲜汁。蒸前最好在鱼身上洒一些鸡油或猪油,可使鱼肉更加滑嫩。还可以封上保鲜膜,防止鱼的鲜味跑掉或滴上蒸锅水冲淡鱼的味道。  5.冻鱼放奶烧。烹制长时间放在冰箱里的鱼时,可适当在汤中放些鲜奶增加鱼鲜味。鱼从冰箱里取出后,最好自然化冻,也可放在置有少许盐的容器中解冻,目的在于冻鱼肉中的蛋白质遇盐会慢慢凝固,防止其中液体流失,而失去营养。  如果你喜欢吃鱼,但是觉得接受不了鱼的腥味,现在就来学习几招,让你做的鱼味道更加完美吧。喜欢美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把食物做的精致一些,自己吃的舒服了,身心都会受益无穷的。

烹饪技巧 2021-09-06
排骨的4种美味做法

排骨的4种美味做法

烹饪技巧 2021-09-06
油炒胡萝卜营养会流失吗

油炒胡萝卜营养会流失吗

  胡萝卜必须用油炒,这话恐怕很多人不仅是听过,而且听了很多遍,甚至当成金科玉律了。这说法也有很多变种,比如胡萝卜要和肉一起炖,胡萝卜要用荤油炒,胡萝卜最好油炸吃,炒胡萝卜要多放点油……这话是真理吗?烹调胡萝卜不放油行不行?   要想知道一个说法对不对,首先要知道其中科学道理是什么。道理是这样的:胡萝卜中富含胡萝卜素,它能够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对皮肤、视力和正常免疫功能都是必需的,而这种维生素是中国人容易发生不足的。胡萝卜素是一种只溶于脂肪、不溶于水的物质,没有脂肪帮忙,它就很难被人体吸收。  到此为止,说的都是科学道理,一点没错。不过,这并不能说明,胡萝卜就必须用油炒,甚至需要油炸。因为,吸收胡萝卜素,是在小肠里面发生的事情,和锅里有没有油,是荤油还是素油,完全没什么关系。只要进入小肠的食糜里面有脂肪,就足够帮助胡萝卜素吸收了。  比如说,把胡萝卜蒸熟,直接嚼了咽下去;然后再喝一杯牛奶,或者吃个鸡蛋,或者吃些鱼肉,或者配合一点用油炒的其他菜肴,其中都含有脂肪,就足够帮助胡萝卜素吸收了。这些食物当中的脂肪,在胃肠里和胡萝卜素相遇,把胡萝卜素溶解在脂肪里,然后在胆汁的作用下,形成乳化微团,就可以被吸收进入人体。理解这一点很简单,不妨做个实验:把胡萝卜打成泥,然后在1勺胡萝卜泥里加入1勺油脂,搅拌几分钟,你会发现,油脂的颜色慢慢变成黄色,因为它溶解了胡萝卜素。无需加热,更无需油炸。  很多人没有稍微开动脑筋想一想: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很多国家根本不擅长炒菜,也并不顿顿吃油炸食品,他们又是怎么吸收胡萝卜素的?在菲律宾农村小学生中所做的研究发现,孩子们平日吃的非常缺乏荤食,烹调也没什么油水,但只要两餐之间给点含油脂的小点心,已经足够保证膳食中胡萝卜素的吸收。甚至还有研究发现,即便一餐当中只吃凉拌和蒸煮,完全不放油,胡萝卜素当时难以吸收,但只要下一餐吃些含有油脂的食物,胡萝卜素能“等待”到下一餐食物中的脂肪,最终还是大部分被吸收利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怎么吃胡萝卜,其中的胡萝卜素都能很好地被吸收。因为胡萝卜素存在于植物细胞当中的“有色体”当中,说得上是“被锁深宫”,细胞壁是它跑出来的极大障碍。如果经过加热,让细胞变软,细胞透性上升,嚼烂之后,胡萝卜素就比较容易被吸收利用。否则,如果生啃胡萝卜,细胞壁太坚硬完整,吸收利用率就比较低,而且需要更多的油脂帮忙。所以,胡萝卜蒸软炖软是有帮助的,油炒油炸则是不必要的。 //   胡萝卜素不怕煮也不怕蒸,但相反,用大量油来炒胡萝卜,倒是反而会带来胡萝卜素的明显损失。因为它怕油炸的温度,还怕在热油条件下接触氧气。 再说了,正因为胡萝卜素易溶于油脂,那些已经变黄含有胡萝卜素的炒菜油,粘在锅壁上、盘子上,岂不是最够都送进了下水道浪费掉?多么可惜啊!  所以,要想充分利用胡萝卜当中的胡萝卜素,油炸是最糟糕的的烹调方法,油炒了之后再炖其次糟糕。当然,炒胡萝卜确实挺好吃,咱们也该充分享受它的美味。如果要炒胡萝卜的话,不妨少放一点油,再降低一点油温,别用油炸方法,也别让很多黄色的油粘在盘子上被丢掉,就可以兼顾美味和营养了。  如果把烹调胡萝卜的方法部分地换成蒸煮,比如说,蒸饭煮粥的时候撒点胡萝卜丁,或者直接把味道比较甜的胡萝卜切条蒸熟当成甜食吃,一方面胡萝卜素损失更小,另一方面,还能少吃进去许多烹调油避免发胖,岂不更是一举两得?

烹饪技巧 2021-09-06
怎么做羊肉膻味小

怎么做羊肉膻味小

  天气渐冷,呼啸的寒风似乎在告诉我们,吃羊肉的季节到了。然而,羊肉的膻味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烹调羊肉的方法有很多,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最好的去膻效果。   煮、炖、焖,加白萝卜。从中医角度来说,白萝卜性寒凉,能润燥清火,而羊肉比较温热,因此两者在寒热方面比较平衡。更重要的是,两者搭配既能减少白萝卜的辣味,也能减少羊肉的膻味。此外,这样的搭配不但营养互补,还能减轻羊肉的油腻感。除了白萝卜,加胡萝卜或红枣、陈皮等一起炖,也是简便又营养的除膻方法。  爆炒,起锅加香油。爆炒时用葱、姜、蒜炝锅,能减轻羊肉的膻味。或等羊肉炒到半熟的时候,放入酱油、醋、料酒等煸炒几下,起锅再加入少许香油,这样炒出来的羊肉味道鲜香,基本没有膻味。葱爆羊肉经典的做法是,一斤羊肉搭配一斤大葱。先用一半切好的大葱和羊肉一起炒,同时加入酱油等调料。等羊肉炒到半熟,再加入另外一半大葱,等到出锅时,羊肉的膻味基本就没了。 //   做馅,拌花椒粉。用羊肉和馅时,拌入一些花椒粉、葱末、姜末,不仅膻味减小,而且还能让馅更加鲜嫩。  涮,配小料。涮着吃是减少羊肉膻味的好方法。涮好的羊肉,再搭配韭菜花、腐乳、芝麻酱这些小料一起吃,膻味就更小了。  需要提醒的是,羊肉的产地也会影响膻味的大小,一般西北、内蒙古的羊肉膻味小,而河北、河南、山东的山羊膻味重。此外,新鲜羊肉膻味较小,而冷冻时间长的膻味大些。

烹饪技巧 2021-09-06
饭夹生了怎么办?5个米饭夹生补救法

饭夹生了怎么办?5个米饭夹生补救法

烹饪技巧 2021-09-06
扁豆焯水能减少毒素吗

扁豆焯水能减少毒素吗

  河北读者丁女士问:扁豆是我们的家常菜之一,但在网上,总看见有人因吃扁豆中毒的新闻,自己心里也有点担心。想问问,扁豆焯一下水,能不能减少毒素?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答:扁豆中含两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皂素会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而植物血凝素可以使红细胞凝集,从而降低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这两种毒素遇热不稳定,高温可以将其破坏。因此,无论焯水还是直接烹炒、炖煮,只要时间足够长,都能将毒素破坏。扁豆中毒的情况多出现在食堂,因为大锅炒菜,有可能会翻炒不均匀,导致一部分没炒熟。家庭中毒相对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自己家里做扁豆量一般比较少,容易炒熟。 //   但需要提醒的是,扁豆不能像其他蔬菜那样热烫一下或者爆炒一下就可以,一定要焖煮10分钟以上,加热完全。当扁豆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或墨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这样的扁豆才是熟透了,可以安心食用。如果实在担心中毒,可以事先焯一下,这样有助于扁豆受热均匀。

烹饪技巧 2021-09-06
怎么样剥玉米不会碎

怎么样剥玉米不会碎

  玉米作为主食或者作为菜式中的搭配食材都是超级棒的,但是你把玉米变成玉米粒的过程就不是那么的好弄了。稍不留神就容易让玉米粒每个全型。现在就教你剥玉米粒的小诀窍吧。 //   把玉米剥成粒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把刀锋对准玉米棒的中心,顺着一列玉米的缝隙切下来,玉米就被切成两半了。然后你再再从切开地带的边缘一列列剥开玉米,就可以播下完整的玉米粒。当然,如果玉米粒的排列没有很整齐的话,还是会牺牲几颗玉米的。

烹饪技巧 2021-09-06
番茄炒蛋最好先炒蛋

番茄炒蛋最好先炒蛋

烹饪技巧 2021-09-06
煮汤不能太早放盐

煮汤不能太早放盐

  立冬已过,在膳食的选择上就应该考虑一些能够暖胃的食物。这个时候,炖煮食物就变成了上乘的选择。不管冬季比较受环境的萝卜羊肉煲,或者喝一碗马上就热乎乎的滋养汤,都能够让你味蕾大动。但是你又是否清楚,烹调的时候应该怎样放盐呢?现在39饮食小编就跟你一起看看这个问题吧。   炖萝卜放盐早了萝卜不容易熟  盐加入汤中会有一种鲜美的感觉,但是如果加入盐后的汤再熬上个把小时,汤味就会有一股太咸的感觉。因为本身汤料中就会含有一些盐分,随着熬制的时间越长就散发越多,如果过早放了盐,就容易出现最后喝的时候太咸的口感。  炖鸡汤的时候过早放盐,鸡肉里的水分容易向外渗透,蛋白质被凝固,鸡肉会明显收缩变紧,影响营养向汤中溶解,妨碍汤汁的浓度和质量,使炖熟后的鸡肉变硬、变老,汤无香味。对于一些比较难熟透的如白萝卜、土豆等,过早放盐反而让这样的食材更加难熟透。 //   同样的情况,炒菜也是不适合过早放盐。过早放盐会容易让蔬菜的水分流失,到吃的时候就会口感比较干硬,缺乏水汪汪的感觉。  快弄好的时候才放盐  无论是熬汤、炖煮菜还是炒菜,都建议在快起锅的时候加盐。这个时候加盐的话,鲜美的口感最能够保持住,并且因为食材中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就不容易出现放太多盐的情况,能够有效防止摄入盐分过多。

烹饪技巧 2021-09-06
肉不要放在水龙头下面洗

肉不要放在水龙头下面洗

  洗肉你可能觉得很简单,不就是用水简单的洗一下就可以了吗?如果害怕细菌的话,加点热水总可以了吧?且慢,这样反而更容易滋生肉里面的细菌,并且还有可能让其他食物和餐具感染到细菌。   生肉最好不要在水龙头下面洗  在水龙头下直接洗生肉,很容易造成水花四溅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水槽、砧板或者菜刀上都有可能被溅湿。只要水花可能溅到的地方,细菌就可能传播过去。下次再洗水果等生吃的食物时,可能就会染上细菌,产生食品安全隐患。 //   所以,当你要洗肉的时候,最好把肉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面再浸洗,能够有效的阻止细菌的感染。  不要用热水洗肉  可能你会想着,热水能够杀死细菌,所以在清洗肉的时候会选择用热水。虽然热水能够杀死一定量的细菌,但是更多情况下是会导致肉内的营养物质流失。蛋白质等一些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在热水的情况下更容易流失,所以不建议用过热的水对生肉进行清洗。

烹饪技巧 2021-09-06
如何快速切土豆丝

如何快速切土豆丝

  炒土豆丝怕是厨房入门的菜式了,但是要入好这个门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如何切出好看并且均匀粗细的土豆丝?现在就跟39饮食编辑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叠起来切会快又好  把土豆叠起来切吧,这样很容易切出粗细比较均匀的土豆丝。先把土豆洗净去皮,然后切成一片片厚度相当的土豆片。最后将这些土豆片两片或者三片叠在一起,再一起切出比较细的丝状。 //   这样切出来的土豆丝一般都会粗细厚度都比较均匀,有利于炒的时候均匀受热,不容易出现一半熟了一般还是生的情况。  炒之前要过一下水  炒土豆经常会有一些黏糊的口感,如果想要炒出清爽的土豆丝应该怎么办?给你一个小支招,切好的土豆丝放在水里泡一下过一遍,然后再放进炒锅里面炒,就可以炒出清爽可口的土豆丝了。

烹饪技巧 2021-09-06
煮挂面的面汤可以喝吗

煮挂面的面汤可以喝吗

烹饪技巧 2021-09-06
< 39 40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