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感染乙肝能喂奶吗?众所周知,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为母婴传播。而母婴传播多发生在围产期,多在分娩时通过婴儿破损皮肤、粘膜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而造成传播,还有部分发生在宫内及产后哺乳期。所幸目前采用标准的母婴阻断技术,母婴阻断率可达到95%以上,绝大多数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均可被阻断。但是有些感染乙肝病毒的妈妈仍会对乙肝较强的传染性表示担忧,那么哺乳期不慎感染乙肝该怎样喂奶呢? 哺乳期不慎感染乙肝可以喂奶,但是仍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并在哺乳过程中特别注意。 1.喂奶的前提条件 新生儿实施正规免疫程序,即对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并在出生后24h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乙肝产妇检测结果为HBV DNA<105 拷贝/mI。满足这2条,同时注意乳头、婴儿口腔的护理,母乳喂养才是安全的。对于HBV DNA>106 拷贝/ml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有争论,多数意见认为有增加传播的风险。若一定要母乳喂养,婴儿需密切监测抗-HBs滴度(>100mIU/ml)。母亲有明显肝炎活动时,建议不要母乳喂养。 2.妈妈日常需保养 (1)保持乳房清洁 每天使用干净毛巾和温水清洁乳房,注意保持衣物干燥、清洁,擦洗时避免造成乳头的过度刺激。 (2)预防乳腺炎 哺乳时注意两侧乳房交替进行,哺乳结束后,挤净剩余乳汁,按需哺乳而非按时哺乳,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乳腺炎发生。 (3)预防乳头皲裂 哺乳时尽量让婴儿含住乳晕,防止出牙期婴儿咬伤乳头,每次哺乳时间不宜过长。日常生活中避免机械性损伤,母乳喂养完毕后,可以留一滴乳汁在乳头上,并均匀涂开,可以有效防止乳头皲裂。当发生乳头皲裂的情况时,可暂停哺乳,待好转后再继续。 3.做好宝宝防护工作 (1)不要擦洗宝宝的口腔 婴儿口腔黏膜娇嫩,不宜擦洗,以免人为损伤增加感染机会。注意婴儿口腔及消化道情况如果发现婴儿患有鹅口疮、口腔溃疡、口腔疱疹或出现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应暂停哺乳,治愈后再继续哺乳。 (2)餐具、用品分开使用 喂养婴儿的餐具应单独使用,用前煮沸消毒,不可与产妇餐具混用,生活用品也避免与产妇混用。 (3)避免婴儿接触产妇体液 产妇不能对婴儿口对口直接喂食、亲吻,避免婴儿沾染到母血、母亲体液。 (4)注意婴儿的卫生 母亲要经常为婴儿修剪指甲,以免抓伤母亲的皮肤、黏膜。经常擦洗,保持婴儿身体清洁。不要让婴儿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 虽说乙肝会通过母婴传播途径传染给宝宝,但只要注意以上方面,哺乳期不慎感染乙肝也能够正常给孩子喂奶!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戒除烟酒对降低肝癌风险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新的威胁也在不断出现。研究人员发现肥胖、糖尿病、不健康饮食导致的脂肪肝和久坐的生活方式都是影响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发表在《Hepatology》上的一项近期研究显示,慢性肝炎患者若存在肥胖和脂肪肝,其肝癌的发生风险升高1.5到4.5倍;乙肝患者若同时罹患糖尿病,则其肝癌风险升高2-3倍。 这警示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体重关乎个体的生命长短。有些患者不免会认为,病毒载量低或者肝脏检测未显示损害则肝癌风险低,但是,久坐和暴饮暴食对肝炎患者同样具有危险性。 一般而言,大多数肝癌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存在严重的肝脏瘢痕(肝硬化)。但是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肝癌患者并未感染乙肝,而是患有脂肪肝或糖尿病。乙肝患者若患有脂肪肝或糖尿病,会导致肝癌风险飙升。 个体不能控制病毒载量或者乙型肝炎感染,但是可以掌控和决定合理的饮食和锻炼。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 研究一致认为,摄入过量脂肪和糖类会显著升高乙肝和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摄入大量蛋白质和脂肪可发展为脂肪肝(当来自不健康饮食的脂肪占据肝脏成分的10%时,可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近期文章中写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坚持健康的饮食对延迟高危人群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意大利的一项研究发现,食用水果、牛奶/酸奶、白肉和鸡蛋的肝炎患者,其肝癌的发生率减少了50%。 喝点咖啡 无论是否患有肝炎,过多的酒精摄入都会升高肝癌的发生风险,而研究人员发现,咖啡有助于预防肝癌的发生。一项纳入多个民族人群的研究表明,每天饮用两杯或以上的咖啡可以预防肝癌的发生。 坚持锻炼 运动可以减少肥胖和糖尿病,从而减少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实际上,很多研究表明,在预防肝癌方面,运动可能比健康的饮食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台湾的一项大型研究和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锻炼的人肝癌发生率降低,每周步行或运动7小时及以上的人肝癌死亡率降低70%,而对肝癌患者而言,即使每周运动3小时也有助于减少炎症发生和肝癌的死亡率。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感到疯狂失控,因为这种感染不能被感知和治愈,让人感到无助和紧张。但是患者可以控制自身的饮食和运动情况,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乙肝患者是否能够正常的进行性生活呢?男性的精液是否携带乙肝病毒呢?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一、精液中有乙肝病毒吗? 丈夫有乙肝会通过精液传染给妻子,请问妻子有乙肝会传染给丈夫吗?发现有乙肝就必须跟别人分开用餐吗?大概要治疗多久才可以好呢? 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如输血、血液制品、共用针头等)。另外,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部分病毒,因而性接触也是传染的方式,故妻子有乙肝,也会传染给丈夫。 二、乙肝患者性生活注意事项 若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配偶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然后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也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时最好使用避孕套,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 三、乙肝患者可否性生活 众所周知,夫妻生活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因此,男性在得了乙肝之后,除了在肝炎急性病程中禁止过性生活以外,还是可以进行性生活的。 四、乙肝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分开 有乙肝患者的家庭,通常成员之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严格分开。因为乙肝患者的汗液、唾液、血液以及排泄物都携带乙肝病毒,要想预防家庭传染,应首先避免接触这些传播介质。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消毒,达到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目的。
乙肝患者为何贫血 揭秘乙肝贫血的原因。乙肝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一旦患上乙肝以后,乙肝患者的健康状况,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乙肝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障碍。因此,一定要做好乙肝预防,防治乙肝发生,以免乙肝给患者带来危害。乙肝患者出现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肝病医生指出,乙肝患者在临床上可以出现的症状有很多,而贫血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一旦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就有可能是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所致,需要患者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乙肝患者出现贫血症状的主要原因如下: 1.当乙肝患者出现肝硬化症状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这是因为当患者出现肝硬化的时候,体内的门静脉就会形成高压,从而使患者出现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患者出现贫血症状。 2.乙肝患者出现贫血症状还有可能是体内的红血球形态常见靶行细胞受到了损伤,这是因为当患者的肝脏细胞受到损害后,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从而使红血球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使细胞膜变得僵硬,从而是脾脏内部被破坏而出现溶血性贫血。 如何改善乙肝贫血问题 乙肝大三阳患者治疗贫血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治疗乙肝大三阳,改善肝功能。当然治疗乙肝大三阳不可盲目,应及时到专业的肝病医院查明病因而后做针对性治疗。
哪些乙肝患者需要做肝穿刺检查?很多人一听说要做肝穿刺,就吓得慌,其实,我们不要过于担心,肝穿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要是有医德的医生都不会随便让患者做检查的,同时做肝穿刺对于病情的诊断极有意义,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有必要做的,那么,哪些乙肝患者要做肝穿刺? 肝穿刺是一种对肝脏组织进行活检的检查方法,一般来说,进行肝穿刺检查时,不会有什么危害。相反他对于疾病的判断十分重要,可以为肝病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早期早期肝硬化的发现,协助判断治疗效果。 可是,哪些人有必要走肝穿刺呢?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做肝穿刺的必要,但是对下面的情况,做肝穿刺检查非常的重要。比如对于无法判断是不是需要进行治疗的乙肝患者,如DNA呈阳性、肝功能正常,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乙肝患者,是否要治疗,就可以进行肝穿刺检查来确定。 而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否需要停药的情况,也以通过为其做肝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来明确;同时对于为慢性乙肝病情无法做出具体的判断的,可以做肝穿刺以了解病情的具体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治疗。 同时对于一些诊断为慢性无症状肝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患者,发现他们是否有肝硬化迹象,也需要做肝穿刺;而对病因不明确、转氨酶持续升高且出现黄疸的患者,也可以做肝穿刺以明确其肝脏的损害情况。
形成慢性乙肝原因有哪些?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1、急性或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不能得到及时休息和治疗有一定关系。 2、最初感染乙肝病毒时的患者年龄。资料表明: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约90%~95%要成为慢性携带者;儿童期感染乙肝病毒后约20%;成人约10%发展为带毒状态。 3、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易演变为是性肝炎。乙型肝炎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常能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也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 4、既往有其他肝病史者感染病毒。如原有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或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再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容易成为慢性肝炎,而且预后较差。除此之外,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药物,营养不良,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也可使急性转为慢性。 5、其它因素。如急性期的肝炎患者过度劳累、酗酒、性生活过度、吸毒、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营养不良、有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严重感染或滥用药品等均可由急性转为慢性。
乙肝大三阳转小三阳后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乙肝患者是“大三阳”状态,感觉病情十分严重,愿望都是能转“小三阳”,然后就离着治愈不远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或阴性,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有无/大小。“大三阳”转“小三阳”不一定就是好事。 这个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病情轻重要看肝功能要综合各项指标,还有肝脏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才能最终确定病情是否是真的好转。 如果“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同时HBV-DNA水平降至检测线以下,肝功能正常,这种情况自然是“极好的”,说明已进入疾病的稳定期。 相反,如“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但HBV-DNA水平仍很高,甚至还有肝功能不正常,就不是好事,可能还是坏事。可能说明病毒已发生前C区变异,提示病毒逃避入体免疫压力,将会给抗病毒治疗带来更大的挑战。如是这种情况,要重新选择或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抗病毒治才能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才是最好的抗纤维化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希望看完这些后能对乙肝的认识有所改善!
乙肝检查出来后要怎么办?要知道自己不是得了乙肝,确实是可以通过一些身体特异性的表现是否为乙肝的症状来判断,但是具体要知道是不是得了乙肝需要通过乙肝五项检查来判定,如果注射了乙肝疫苗,则一般情况下时不会被感染的。得了乙肝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这是因为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在得了乙肝之后,肝功能受损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以上症状。 2、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还会有肝区疼痛的症状。 3、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也就是黄疸,是乙肝早期症状。 乙肝虽然传染性大,而且也严重影响健康,但是却并非不治之症,如果不幸得了乙肝,那么也不要过于担心。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乙肝患者会有不同病变表现,比如低热、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关节疼痛等。但是乙肝症状不全反映在肝面上,还有一些肝外症状。了解乙肝有什么症状?尤其是乙肝肝外症状,能给人们提前做出乙肝预警,尽早检查、及时治疗。为此肝病网专家总结出乙肝症状在肝外的表现形式。 乙肝症状不全反映在肝面上,在肝外主要呈现以下各种表现。 1、皮肤病变 65%的患者会出现各类皮疹,最常见的为痤疮性皮疹,毛细血管扩张,其次为荨麻疹,斑丘疹、出血性紫癜、皮肤瘙痒等。 2、发热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发病初期半数以上患者有低热或中度发热。有时还伴咽痛、轻咳,酷似上呼吸道感染,重症肝炎可致高热。体温多在38℃以下,下午体温稍高,有的伴畏寒。 3、心血管病 肝炎患者心脏受累已被注意,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4、关节肌肉疼痛 急性肝炎前驱期有关节疼痛者达40%,大关节周围的肌肉亦常酸痛并有压痛。慢性肝炎患者59。5%有关节疼痛,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常反复发作。一般疼痛不严重。 5、泌尿系统疾病 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血尿等。重度慢性肝炎尚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 6、肺疾病 肺部表现多为间质性肺炎、反应性胸膜炎等,儿童较为多见。 7、血液系统疾病 常有轻度贫血、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有时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乙肝和丙肝均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患肝炎的1年之内,预后多数不良。 8、神经系统表现 除肝性脑病外,还容易发生神经机能紊乱,如过度兴奋、易怒及失眠等,但这些症状易被忽视。此外,可有失眠、味觉和听觉障碍、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9、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可出现高血糖,有5-6%的慢性肝炎患者发生糖尿病,还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女性月经异常等。 10、其他 有时出现白塞化综合症、干燥综合症、胆囊病变、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及腮肿大、流诞等。
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与人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拿乙型肝炎来说吧,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在肝细胞内的繁殖会对肝产生一定的损伤,但这不是肝脏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 肝脏损伤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在识别并清除病毒时对肝脏或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损伤作用造成的,以及免疫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于血管壁及其他组织而引起的病变。同时,人体免疫反应的强弱与肝炎的轻重也有密切关系,正常情况下感染乙肝病毒后,一般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病后有足够的免疫力清除病毒而获得痊愈。 而体质差者因不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而可能呈现出慢性携带状态,使病情经久不愈。 小孩肝脏相对成人来说,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不能及时清除,且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的小孩。 孕妇比一般妇女更易患病毒性肝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妊娠后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全靠母体共应,造成孕妇的肝脏负担大大加重,抗病能力也随之明显下降。 老年人身体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会发生退化,其中肝脏改变亦很明显。首先,是肝血流量减少,肝脏吸收营养、代谢物质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其次,是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肝脏损伤后,肝脏的恢复能力下降。同时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也是肝炎的易感人群。 喜欢在路边卫生条件不好的小店就餐的人,以及因病需要输血或血制品的人,或性生活不检点的人常易患乙型肝炎。 另外长期嗜酒者,可导致肝损伤,极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于酒精性肝硬化。因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酗酒可导致脂肪浸润、肝细胞炎症、变性,引起肝功能异常。 总之,乙型肝炎的发生与预后原因很多,增强体质与免疫力是防止乙型肝炎的关键因素所在 。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老年乙肝患者也是一类特殊的发病群体,老年乙肝患者一般来说免疫力比较低,对乙肝疾病的抵抗力也比较弱,那么,老年乙肝有哪些症状? 1、老年乙肝起病缓慢,病情发展缓慢。自觉症状与病变重度不一致。恢复也缓慢。 2、老年乙肝黄疸发生率较高,80%以上老年肝炎有黄疽,且多在中度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黄疽期约比其他年龄段的病人长一倍。胆汁淤滞较多见,可占1/4。 3、老年乙肝病情重的多,合并急性肝衰竭可达15%25%,肝炎病死率超过10%。易发生出血、脑病,肾衰;易发生水盐紊乱:易发生多器官衰竭。 4、老年乙肝夹杂症多,约40%70%的病人有之。以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为多见,糖尿病、溃疡病、胆结石也不少见。 5、一些肿瘤和胆管疾病可被误诊为肝炎;胰腺癌、壶腹癌,胆管癌多发于60―70岁,起病隐袭,疲乏、食欲不振、黄疸、肝脏肿大、ALT和ALP升高,与老年人乙肝症状有许多相似处。
乙肝病情轻重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慢性病毒携带阶段 这些人一般都是自身没有明显的不适,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这些人的肝功能检查,B超等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或轻度异常。 二、轻度慢性肝炎阶段 这些病人有轻度的不适感,表现为疲乏、肝区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其肝功能轻度异常(转氨酶40-120单位/升,血清胆红素17。7-34微摩尔/升),乙肝病毒指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等)为阳性。 三、中度慢性肝炎阶段 这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突出,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巩膜(眼睛)发黄等。其肝功能明显异常(转氨酶120-400单位/升以上,血清胆红素35-85。5微摩尔/升以上)。 四、重度慢性肝炎阶段 此类患者的症状极为明显,表现为重度疲乏、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发黄等乙肝症状。其肝功能严重异常,转氨酶大于400单位/升,血清胆红素大于85。5微摩尔/升,白蛋白小于32克/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为40%-60%。
乙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非常高发的传染性疾病。对于许多的人们来说,想要传染性疾病,首先想要的就是乙肝。其实乙肝只是肝病中的一类,但是乙肝却是最常见,也是最不好治疗的一种。因此,如果人们发现了一些早期的乙肝症状,请不要忽视,请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诊断。 很多人觉得诊断乙肝就是凭借乙肝五项,不过这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乙肝两对半检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体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并不能代表病毒本身,无法知道体内病毒的多少。 乙肝的诊断可以通过:肝功能,通常包括转氨酶、黄疸指数。乙肝五项,抽血了解一下血液里是否有病毒的蛋白质,也就是病毒的抗原或抗体。检查乙肝病毒dna,也就是HBV-DNA完成。 诊断乙肝的方法有什么?乙肝五项能让患者知道自己是否患有乙肝,肝功能检查则是直接检查人们的肝损伤,是乙肝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和怎样治疗的重要依据。而HBV-DNA对患者采取怎样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谈到肝硬化是否具有传染性时,大多数人认为它具有传染性。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只要肝硬化不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它就不会传染。肝硬化的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肝硬化的饮食预防措施是什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文章。 肝硬化是传染性的吗?肝硬化不会传染。只有当肝硬化患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时,它才会传染,而乙型肝炎病毒在一般饮食生活接触中不会传染。因为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血液、精液、母婴、体液的传播。那么什么样的肝硬化可以传染给其他人呢?如果是由乙肝或丙型肝炎引起的,应特别注意,很少有乙肝合并丙肝或乙肝再加上乙肝病毒感染发展成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这就是将要传染给他人的肝硬化。通常饮食不会传染,但应注意不要接触患者的血液、精液和其他分泌物,因为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会传染。肝硬化的传染性问题取决于导致肝硬化的病原体。如果是由甲肝、乙肝、丙肝等引起,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染性。我们应该注意预防和治疗。 根据调查,在中国,大约70-80%的肝硬化患者是由慢性肝炎引起的。我们都知道乙肝和丙肝属于传染病范畴,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由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具有传染性,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则不具有传染性。家需要特别关注。我国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为肝炎后肝硬化,由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引起,因此,肝炎后肝硬化的病例一般具有传染性。然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并不具有传染性。有些患者没有明确的慢性肝炎病史,但他们往往有一个隐性的慢性肝炎发展过程。还有一些不明原因导致肝硬化,最终依靠肝活检来确认肝组织中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丙型肝炎的程度越高,病情的发展就越隐蔽,更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同时,应注意酒精性肝、脂肪肝、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和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不具有传染性。因此,在照顾此类患者时,无需担心感染的可能性。
目前,能证明确实对乙肝患者有效的治疗,只有抗病毒治疗。现在,电视、报刊、网络等,每天都有无数的机构宣称能有效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者。因为偏见,乙肝病毒感染者不断地被漠视、被歧视;因为治疗不得当,这个疾病也一直在被误解、被误导。 无可比拟的庞大人群 1.2亿人,这是战国时期整个地球上人口的总和,是宋朝最繁华时中国全部人口的总和。可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没有一个这么庞大的人群,如此被漠视、被歧视,而同时又如此被误解、被误导。这个庞大的人群就是中国目前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比较一下,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约为7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大约为450万,冠心病患者大约4000万。可社会、政府、医学界、媒体对这些疾病的关 注,都要远远高于乙肝病毒感染者。只有那些不法的医学机构,不良的商人医生,才把这一庞大的人群看作他们挖掘不尽的金矿。 一种特殊的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毒。说它特殊,是因为和一般病毒相比,它非常稳定,不容易灭活。对一般病毒非常有效的消毒措施,如干燥、煮沸、酒精,对乙肝病毒却常常不起作用。但同时,它的传染性实际上很低,除了血液、母乳之间或者性行为途径外,只有少数非常密切的接触才会传播。 大多数情况下,乙肝病毒可以和它的主人终其一生和平共处。只有约1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会发生慢性肝炎,更少数的人才会出现肝硬化和肝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这个令人讨厌的寄居者,人类还没有办法将它完全清除。 令人沮丧的3个误区 除了社会偏见,造成如此庞大人口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治疗上的误区。 第一,不必要的治疗。至少半数以上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属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也就是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或低于最低检测限,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不治疗。如果肝功能正常,但病毒dna呈阳性,应该到专科医院做一个肝穿刺活检,如果肝组织学检查正常,也可以不进行治疗。 第二,混乱的治疗。目前,能证明确实对乙肝患者有效的治疗,只有抗病毒治疗。现在,电视、报刊、网络等,每天都有无数的机构宣称能有效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者。对这些宣传,最直接的回答就是:不要相信。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中医也是如此。医学对乙肝的认识,实际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所以对这种病的治疗,不可能有所谓的“祖传秘方”。事实是,几乎所有的药物都会增加肝脏的负担,甚至损害肝脏的功能。 第三,不该放弃的治疗。有很多患者,医生认为是适合治疗的,却放弃了治疗。最为常见的原因,就是患者缺乏对抗病毒治疗的了解。实际上,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医学治疗中最为有效的。而且,现在的抗病毒治疗,副作用比较少,一般人经济上也可以承担。放弃治疗实在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做法。
战胜乙肝病毒 吃什么可以增强免疫力?很多人得了乙肝就告诉小编,身体乏力,而且感觉很虚弱,有些大三阳患者更是着急,担心自己的免疫力低下,无法对抗病毒,那么该吃些什么才能增强免疫力,战胜乙肝病毒呢?那么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三大类,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饮食清淡多果蔬 乙肝大三阳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营养为主,尤其要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因此要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芹菜、菠菜、黄瓜、西红柿、苹果、生梨、香蕉、葡萄、柑橘等,不仅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而且含有很多膳食纤维,帮助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二、优质蛋白助修复 优质蛋白质是乙肝大三阳患者必须的物质之一,高质量的蛋白质可以帮助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恢复肝功能,而日常生活中,牛奶、鸡蛋、鱼肉、瘦肉、豆制品中都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多吃对于免疫力的提高十分有帮助。 三、微量元素不可缺 对于乙肝大三阳患者来说,体内最缺乏的就是锌、锰、硒等微量元素了,还有的患者还会缺乏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所以日常食物中应当多吃富含这些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海藻、牡蛎、香菇、芝麻、大枣、杞子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